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合集下载

施肥原理与技术

施肥原理与技术
方法:基肥(底肥)是作物播种(或 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担负着培肥土 壤和供给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所需养分的双重任务。 基肥用量大,以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适当 配合化肥。根据“以肥肥土、以土肥苗、土肥相融” 的原则,应充分发挥基肥的作用。施用的主要方法 有:撒施、条施、穴施、分层施、环状施、放射状 施(果树施肥)等几种。应注意:(1)结合深耕施 用。(2)集中施用。(3)多种肥料混合施用:迟 效与速效。
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的示意图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
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三、限制因子律
四、报酬递减律和米采列希学说
(一)报酬递减律:18世纪经济学家提出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 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随 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 增加却逐渐减少。
评价: ❖ 1、养分要归还,不是取走的都归还,
不缺的可不归还。 ❖ 2、归还的数量,不是取多少归还多
少,而是归还多于取走。因为肥 料利用率低,地力要提高。
二、最小养分律
要点:①作物
产量的高低受 土壤中相对含 量最低的养分 所制约。也就 是说,决定作 物产量的是土 壤中相对含量 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 随条件变化而变 化,如果增施不 含最小养分的肥 料,不但难以增 产,还会降低施 肥的效益。
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 那段时间。
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 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 将非常显著。
出现时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如氮素——水 稻在分蘖期;油菜在花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初 期;棉花在花铃期。对于甘薯来说,块根膨大期是 磷、钾肥料的最大效率期。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指通过给作物提供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质量的一种农业技术。

施肥的原理是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式,使养分能够有效地供给到作物根系,从而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1.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所需的养分类型和量。

例如,蔬菜类作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而果树类作物则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多。

2.理解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特性,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

根据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缺陷,选择适合土壤肥力状况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类型。

3.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不同类型的肥料含有不同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等,或是有机肥、无机肥等。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而无机肥料则可以提供更直接的养分供应。

4.确定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类型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根部施肥、叶面施肥和灌溉施肥等。

根部施肥是将肥料直接施加到作物生长的根部附近,使养分能够更快速地吸收。

叶面施肥则是通过将肥料喷洒到作物叶面,通过叶片的吸收来提供养分。

灌溉施肥则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施肥。

5.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测定施肥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

作物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杂交施肥技术:根据杂交种的特性和需求,将不同的肥料按比例混合后施给作物,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比如对于绿肥作物,可以与化肥混用后施肥,以减少化肥的用量。

2.穴施肥技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将肥料钻入土壤中,使养分能够直接供给到作物根系。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养分的损失,并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一、针对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而且对土壤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施肥前,需要充分了解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然后选择适合的肥料。

例如,对于需要较多氮素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可以选择含氮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可以选择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可以选择含钾量较高的肥料。

二、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配比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且各种肥料也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然后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对于需要大量氮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前期施用较多的氮肥,而在生长后期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中期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后期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三、科学掌握施肥时间和方式施肥时间和方式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施肥时间应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来确定,而且要避免在高温、多雨等不良天气条件下施肥。

此外,施肥方式也有讲究,应该采用均匀施肥、深施覆土等措施,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挥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各有优缺点,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肥效较慢;无机肥料则具有肥效快、含量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提倡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高效、环保的肥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小、利用率高、无公害的肥料。

这类肥料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改善品质。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积极推广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等。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1、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养分利用率有何区别?⑴定义: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⑵影响因素:肥料利用率是最易变动的参数,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措施而异,同一作物对同一种肥料的利用率在不同地方或年份相差甚多,因此施肥使必须测定当地的肥料利用率;虽然土壤有效养分的土测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但若乘以土壤养分利用率则可以反映土壤真实供应的养分量。

⑶数值大小:一般来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况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

2、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是根据作物的计划产量、需要养分总量、土壤供应养分量计算出实际肥料补给养分量,从而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不同点:⑴对象:轮作施肥制度是指针对某个轮作周期而制定的施肥计划,包括不同茬口的肥料分配方案和作物施肥制度,而单个作物的施肥制度则是指针对某一作物的计划产量而确定的施肥技术。

⑵影响方面:轮作时要兼顾不同轮作类型的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实现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优轮作类型;单个作物的施肥则只需考虑其本身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施肥时工序也较简单。

⑶施肥量的确定:轮作制下要根据不同茬口按照均衡增产、效益优化、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肥料的分配,并且要根据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和养分需求总量来推算肥料补给养分量;单个作物的施肥只需根据某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养分需要总量、土壤供应量来计算施肥量即可,无需再进行肥料的分配。

3、怎样进行保护地施肥?⑴存在问题:保护地作物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大量投入造成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以及施肥方法和品种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保护地蔬菜则存在生理病害严重、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50 120 40 25 100 50 160 20 10 170 75 175 30 30 170 30 110 20 15 120 45 90 40 20 165 70 220 30 65 250 60 1000 140 15
(PPI/PPIC,1993)
原理一 植物矿质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 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 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 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矿质营养学说的功过
✓基本上是正确的,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
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
作用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用五:保护环境
配方
习惯
配方+植物篱
Farmer’s BF
配方施肥对土壤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小麦+玉米/年)
农民习惯施肥
配方施肥
径流 mm 土壤流失 t/ha
产量 kg/ha
163 19 5116
12 0.9 5627
科学施肥=少打农药+其他
K与蚂蚁
K与叶斑病
Photo by Lu Jianwei
➢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 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 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
1. 目标产量 和目标养分 需求量
•确定施肥总量 •进行分期调控
2. 土壤和环境 养分资源的充 分利用
3. 施肥补充 土壤和环境 养分供应不 足部分
二、科学施肥技术的作用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肥料选择和施肥方法等内容。

通过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水稻是一种养分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对不同的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需求。

因此,合理的施肥是水稻生产的关键。

基本原理如下:•养分需求量: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在追肥期和灌浆期,对钾的需求增加。

同时,水稻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生态环境适应性:水稻施肥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地方性特点进行调整,适应水稻的生长环境。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的原则是均衡施肥、适时施肥、科学施肥和精确施肥。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2. 肥料选择正确选择适合水稻的肥料是保证施肥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水稻肥料选择要点:•氮肥: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

一般可选择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使用缓释氮肥,持续供应氮元素,减少浪费和损失。

•磷肥:磷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磷酸二铵、磷矿粉等肥料。

•钾肥:钾肥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选择氯化钾、硫酸钾等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水稻对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补充微量元素。

3. 施肥方法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以下是施肥方法的要点:•基础肥料施用:在水稻苗床制备或深耕前,将基础肥料均匀施入,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确定。

•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时间及施肥量应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来确定。

•用肥与施肥技术结合:根据所用肥料的性质和施肥技术要求,结合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损失。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是指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其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达到高产、高效、高质的目的。

下面将从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施肥原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首先,土壤肥力是合理施肥的基础。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供给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施肥品种和用量。

一般来说,肥力较高的土壤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量,而肥力较低的土壤则需要增加肥料的施用量。

此外,土壤肥力还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在施肥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

其次,作物需求是合理施肥的依据。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

一般来说,作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量较大,而在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量逐渐减小。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施肥原则是合理施肥的保障。

施肥原则是指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施肥、适时施肥、分季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等。

科学施肥是指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

适时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施用肥料,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分季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用有机肥是指在施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遵循施肥原则,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肥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合理施肥的目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旨在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需求与平衡: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施肥方案。

施肥应当考虑到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平衡,以及次要和微量元素的供应。

2.土壤分析与调查:在制定施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土壤分析和调查,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 值等指标。

土壤分析可指导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量,以及调整土壤pH值。

3.主要营养元素的施肥:一般而言,氮、磷、钾是作物需求量最大的主要营养元素。

o氮肥(N):适量的氮肥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氮过度积累和环境污染。

在施氮肥时,通常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氮素含量来决定氮肥的配制和施用时间。

o磷肥(P):磷肥主要用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作物的生殖器官。

磷肥通常在作物的种植季节前施用,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o钾肥(K):钾肥对植物的坚强性和抗性有重要影响,并能提高果实的品质。

钾肥通常在作物的生长全程中适量施用。

4.次要和微量元素的施肥: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作物还需要次要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包括硫、镁、铁、锌、铜等。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叶片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施用这些元素。

5.施肥方法和技术:施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底肥、追肥、间套施肥、水肥一体化等。

施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能力等因素。

6.施肥管理和调整:作物生长过程中,施肥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及时的施肥管理包括施肥量的适时适量调整、肥料的选配和施用方式的改进等。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施肥应根据地方条件和作物特性制定,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实施。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0绪论一、名词解释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一、简答论述题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速度却在逐渐递减【米氏学说: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与现在的产量之差成正比dy/dx=c(A-y)即为y=A(1-e^—cx).y:施一定量肥料所得产量A:施足量肥料所获得的最高产量或极限产量x:肥料用量e:自然对数c:常数/效应系数【实质内涵:1、总产量按一定渐减律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在条件改变时该因素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变化【指导施肥的意义:1、反映了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2、米氏方程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施肥有经验到定量的新纪元3、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益因子综合作用率:【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再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综合因子分类:1、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子2、对农作物产量并非不可缺少但对产量影响很大的因子【内涵:1、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一、名词1。

农业科技中的精准施肥技术

农业科技中的精准施肥技术

农业科技中的精准施肥技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不断上升,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农业技术中,精准施肥技术无疑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精准施肥技术通过科学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实现了肥料的精确使用,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增加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精准施肥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精准施肥技术的原理精准施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性,精确计算和调整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肥效。

它主要依托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养分测试: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准确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这为农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施肥。

2. 作物养分需求分析:了解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对于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对作物进行养分含量的分析,可以确保每一阶段都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3. 肥料选择和配比: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并根据养分含量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富含氮的肥料可用于促进叶片生长,而富含磷和钾的肥料可提高果实和种子的质量。

4. 施肥技术和方法:精准施肥技术也包括了合理的施肥技术和方法。

通过选用适合的施肥工具和施肥方式,如基肥施用、追肥施用等,确保肥料能够有效地输送到植物根系并被吸收利用。

二、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提高农作物产量:精准施肥技术使农民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土壤和施肥,确保作物在关键阶段得到足够的养分供应。

这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优化农产品质量:通过控制肥料的配比和施肥时间,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例如,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果的糖度、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使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施肥原理与技术解读

施肥原理与技术解读
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 那段时间。 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 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 将非常显著。 出现时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如氮素——水 稻在分蘖期;油菜在花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初 期;棉花在花铃期。对于甘薯来说,块根膨大期是 磷、钾肥料的最大效率期。
定义: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 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出现时间:磷素——多在幼苗期,如冬小麦在分蘖 初期;棉花和油菜在幼苗期;玉米在三叶期 氮素 —— 水稻在三叶期 ; 棉花在现蕾期; 小麦在分蘖期;玉米在幼穗分化期 钾素——水稻在分蘖初期及幼穗分化期
2.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 收强度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 渐增加,往往在性器官分化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 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
养 分 吸 收 量
生长初期
旺盛期
成熟期
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吸收规律示意图
(三)营养生长期中需肥的关键时期
1. 植物营养临界期
第四节 施肥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1840年提出。
含义: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年收获必带走某些 物质,使土壤贫瘠,如果不正确归还带走的物 质,土壤就要衰竭,要维持地力,必须归还养 分给土壤。
作用: 1、调节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物质交换, 不以养分归还为基础的耕作是掠 夺性的耕作制度。 2、对当时的化肥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评价: 1、养分要归还,不是取走的都归还, 不缺的可不归还。 2、归还的数量,不是取多少归还多 少,而是归还多于取走。因为肥 料利用率低,地力要提高。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引言主要化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化肥施用方法中,存在着许多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研发和推广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旨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1.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的原理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通过优化化肥的配方,使得作物能够得到合理比例的营养元素。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以避免过量或缺乏营养元素的问题,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1.2 避免化肥损失传统化肥施用方式中存在着大量的化肥损失,比如挥发、淋溶和固定等。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时间,减少化肥的损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还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比如添加有机肥料、施用土壤调理剂等,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利用率。

2. 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的方法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于土壤测试的施肥主要化肥高效施用技术建议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使化肥施用更加精准,提高化肥利用率。

2.2 控释肥料的应用控释肥料是一种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按需释放养分的肥料。

控释肥料的应用可以减少化肥的损失,延长肥料的利用期限,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类型的控释肥料可供选择。

2.3 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利用一些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种植在农田中,然后将其作为有机肥料来使用。

种植绿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从而降低化肥投入,并减少化肥的排放。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

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

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

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绪论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浇水产生的较好效应:①浇水的减产效应;②浇水能够改进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③浇水能够提升农产品品质;④浇水能够进一步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促进作用;⑤浇水能够有效地减低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浇水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浇水理论研究;②浇水效应研究;③浇水技术研究。

5.浇水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数据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浇水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ofnutritionreturns)李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轻养分学说(lawoftheminimunnutrition)李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多寡。

②最轻养分可以随条件的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

③只有补施最轻养分,就可以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ofdiminishing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 光照对作物吸收、利用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提供能源, 作物吸收养分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二是 提供原料,作物体内吸收NH3在转化时需要有机酸作为原料, 当光照不足时,有机酸形成少,从而导致NH3在体内不能及时 转化而积累,严重时甚至发生氨中毒。三是激活酶。
• 在光照不足时,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避免发生氨中毒。
• 过酸、过碱、吸湿性强、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均不宜作种肥。
• 氮肥以硫酸铵作种肥效果最好,磷肥以过磷酸钙作种肥为宜。 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等一般都可以作种 肥,但要严格控制用量;硼酸、硼砂均不宜作种肥。
• 主要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等。
• (三)追肥的施用技术
• 1、追肥的重要性
2、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特殊性
• 有一些作物除了需要的16种元素外,还需要其他 的有益元素,如:
•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水稻需要 硅肥;钠对糖用甜菜及某些蔬菜的生长有良好的促 进作用;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喜酸性 土壤的茶树体中含有较多的铝,土壤中活性铝低时
茶树生长不良。
•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比例也不同。如:块茎 块根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豆科植物对磷、钾的 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同时也是喜钙作物;叶用 蔬菜、茶、桑等叶用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棉、麻 等纤维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氯;油菜、甜菜需要较 多的硼;而马铃薯、烟草、葡萄、柑橘等忌氯作 物则不应施含氯化肥。
• 3、降水
• 降水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化肥溶解和有机 肥矿化的必要条件,土壤水分必须依靠水分通过扩散 和质流的方式向根表迁移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 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要采取保墒措施,加强根部对 养分的吸收。雨天和雨季则不宜多施肥料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善环境,促进提高。
产投比。最大的经济效益。
施肥总量 养分种类 与比例 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分配比例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
– 禾谷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 – 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 – 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
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磷细菌肥 固氮菌肥,


有机肥料:人畜粪尿 厩肥 绿肥 杂肥 商品有机肥
(三)几种作物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有发芽出苗、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出苗至返青为苗 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拔节至抽穗为旺盛生长期, 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速度快;开花至成熟期为 生育后期。
➢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 应,氮肥与磷、钾肥的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 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氮肥与有机肥 配合施用,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相促 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 的需要,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培肥的作用,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磷肥的种类
•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 渣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任何作物都大。
•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 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二)肥料相关知识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化肥的特点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而成的肥料,包 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NH4+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 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 化作用而脱氮。尿素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一、施肥原理作物施肥是为了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施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分供应: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主要元素(氮、磷、钾)、次要元素(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满足作物的需求。

2.养分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特性不同,因此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养分转运:施肥后,养分需要通过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根系、茎、叶等组织间的转运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作物施肥技术是指根据施肥原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础施肥:在播种或栽植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础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的方法有根际追肥、叶面追肥等。

3.深层施肥:对于根系生长较深的作物,可以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深层施肥可以使养分更好地被根系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定向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分配比和施肥方法,进行定向施肥。

定向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5.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具有互补的优点,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为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施肥,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作物施肥的原理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帮助农民合理施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作物施肥的原理是基于对作物营养需求的理解。

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其中主要有氮、磷、钾等宏量元素和铁、锌、铜等微量元素。

这些养分参与到作物的各个生理过程中,如光合作用、物质代谢等,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进行施肥。

施肥技术土壤检测与土壤改良在施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如果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还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工业化肥和有机肥的选择在施肥时,可以选择使用工业化肥和/或有机肥。

工业化肥中含有高浓度的养分,可以迅速为作物提供所需养分。

而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

因此,合理使用工业化肥和有机肥的组合可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施肥方法常见的施肥方法有根际施肥、喷施肥料和追施肥料等。

根际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施加到作物根系附近,以便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喷施肥料则是通过喷洒器将肥料溶液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上,使作物通过叶片吸收养分。

追施肥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适时追加肥料,确保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施肥的时间和量施肥的时间和量也会影响施肥效果。

在施肥时间上,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在适宜的生育阶段进行施肥。

而施肥的量则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施肥注意事项在进行作物施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施肥应避免过量,以免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一、概念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一、概念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2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3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1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现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2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

如化学N肥过去占统治地位(NH3)2SO4被NH3 NO3与尿素代替。

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Ca 、Mg、S、很少随化学肥料施入土壤。

○3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

○4化学N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用胺态N,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Ca、Mg受到溶解和淋失。

(保护地严重)。

○5农药组成的改变。

○6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

4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

5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1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

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

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不能过深。

○2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

○3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

○4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

第三章配方施肥一、概念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二、1配方施肥的作用:○1增产增收效益明显○2培肥地力保护生态○3协调养分提高品质○4调控营养、防治病害○5有限肥源的合理分配2配方施肥的分类○A按科学基础分类○1肥料效应函数法○2测土施肥法○3农作物营养诊断法○B按定量水平分类○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2目标产量配方法○3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配方法第四章养分平衡法一、概念1 目标产量:指土壤测试地块预期应达到的产量,它应既符合高产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等条件,又应有一定的先进性。

2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是指形成百公斤产品时该作物必需吸收的养分量。

3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4养分平衡法:根据农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之差来计算实现目标(或计划产量)的施肥量。

5以地定产:根据农田土壤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就叫“以地定产”。

6水量效能指数:在一定范围内(150—350mm),每10毫米降水量生产的小麦公斤数。

7土壤供肥量:将不施养分区农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二、1养分平衡法的五大参数:○1目标产量○2农作物需肥量○3土壤供肥量○4肥料利用率○5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2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1以地定产○2以水定产○3以土壤有机质定产○4多因子定产3计算施肥量的方法:第六节内容第五章土壤肥力指标法一、概念1土壤肥力指标法(丰缺指标法),根据养分归还学说,将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状况与水平划分高中低分级指标,再根据分级指标及具体作物需肥特性确定各种养分指标下的肥料使用量,进而确定基肥、追肥的种类、比例及施用时间等。

二、1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时常用的浸提剂○A速效氮:水解氮可酸解和碱解两种浸提剂○1酸解:用1N的H2SO4○2碱解氮:用1.0mol/L NaOH溶液浸提土壤○B有效磷○1奥尔逊(Olsen)法:以0.5mol/LNaHCO3(pH=8.5)溶液为浸提剂。

○2勃瑞(Bray)法:为适应不同土壤测定需要,设计两种配方:(Bray)—Ⅰ以0.03mol/LNH4F+0.025mol/L HCl溶液;Bray—Ⅱ以003mol/LNH4F+0.1mol/LHCl溶液浸提土壤。

○3迈赫里希(Mehlich)法:以0.025mol/L 1/2H2SO4+0.05mol/LHCl液为浸提剂,故亦称双酸法○C有效钾:两部分的钾大多以相当浓度的中性盐类溶液来提取,如1mol/LNH4OAc、0.5mol/LNa2SO4、10%NaCl或10%NaNO3的水溶液。

我国目前主要用1mol/LNH4OAc(酸性土、中性土)和0.5mol/LNa2SO4(石灰性土、碱性土),所浸提出的土壤有效钾量与农作物吸钾量之间均有很高的相关性。

2吉林省主要地区土壤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1土壤氮素校正系数:中部地区为0.4-0.5,东部为0.2-0.3,西部为0.3-0.4;○2土壤速效磷校正系数:中部地区为1.4,东部为1.0,西部为2.0;○3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中部地区为0.45,东部为0.45,西部为0.45。

第六章土壤饱和吸附法一、概念1磷酸吸收系数:土壤吸收磷的量换算成每100克土所吸收的P2O5的毫克数。

2目标值:3 X 0.2:它的含义是要使土壤溶液中始终保持0.2mg/kg—P的供磷强度的土壤吸磷量。

4标准浓度:可以充分满足许多植物对磷的需要的土壤溶液中始终保持的磷的浓度。

5标准需磷量:使土壤溶液中磷素达到标准浓度的供磷强度的磷肥施用量。

二1Langmir吸附方程各参数意义X—单位土壤吸磷量(ug-P/g)C—平衡后溶液中磷的浓度(mg/kg)a—系数,反映达到平衡时吸附和解吸的相对速度。

Xm—最大吸磷量(Pug/g)2磷肥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各参数的意义磷肥施用量=C×0.15×(B-P)÷S%C:磷肥指标B:土壤有效磷丰缺临界值(mg/kg)0.15:由mg/kg换算成土壤耕层重的系数P:土壤有效磷测定值(mg/kg)S%:磷肥中有效磷的含量当B>P时,表示需要施肥;B<P表示不用施肥3氮肥分期定量补差用肥法:化肥氮肥用量等于氮肥分期定量指标减去土壤速效氮含量所得差数,每差1mg/kg,亩施化肥氮0.15公斤,差多少补多少。

第七章微量元素肥料一、1微肥肥效特点:○1作物需要量少○2作物对其敏感○3肥料效应曲线呈尖峰状○4过量施用对作物和土壤有毒害2确定微肥施肥量的方法:○1坐标法○2抛物线法○3田间试验—肥料效应函数法3微肥的临界值:土壤有效B的临界值为0.8mg/kg,土壤有效锌临界值约3mg/kg。

4微肥施用过程中注意事项:○1微量元素肥料中亦有多量与少量之分。

○2微量无素肥料大多表现有明显的后效。

○3结合诊断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5典型微肥缺乏的症状第八章土壤养肥状况系统研究法一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的特点:○1该方法主要特点考虑了土壤中11中大、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平衡和供试土壤对8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固定能力,及其对施入肥料的有效性的影响。

○2同时应用联合浸提剂和系列化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土壤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是用体积计算,既简单又快速,同时能代表不同质地土壤在相同耕深的土体内施肥的一致性。

第九章农作物营养诊断法一、概念1营养诊断法:根据植物营养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农作物生长期对其植株的某一部位组织汁液进行速效养分或植株组织全量养分的测定,再按丰缺临界值来判断农作物体内养分丰缺与否,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2 DRIS法:综合考虑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情况和影响作物产量的诸因素,研究土壤植株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施肥次序的一种诊断方法,它表达丰缺指标的不是养分的含量,而是某两个养分元素的比值。

3酶学诊断:许多元素是酶的组成或活化剂,所以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与该元素有关的酶的含量或活性就会发生变化,测定其数量或活性可以判断这种元素丰缺情况。

酶测定法能克服;○2相关性好,有些酶的活性与元素的含量曲线基本是一致的,如碳酸酐酶活性与锌含量;○3酶促反应的变化远远早于形态的变异,这一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或潜在性缺乏的诊断;○4酶学诊断常用与微量元素缺乏的诊断。

2常用于营养诊断的酶类:○1测定过氧化物酶诊断铁营养○2测定硝酸还原酶诊断钼营养○3测定碳酸酐酶诊断锌营养○4测定多酚氧化酶诊断铜营养○5测定硝酸还原酶和各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诊断氮肥的合理用量○6作物体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磷营养呈正相关3DRIS法计算施肥次序的方法有哪些○1指数法○2诊断图法第十章肥料效应函数一、概念1肥料效应函数:用来表示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方程式。

2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只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

3边际利润:是增加单位肥料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