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表格版)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表格版)

目录科学之旅 ..................................................................................... 2第一章机械运动.............................................................................. 5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9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7第二章声现象.............................................................................. 20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30第三节声的利用............................................................................ 37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0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45第三章物态变化............................................................................ 48第一节温度................................................................................ 48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5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59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66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69第四章光现象.............................................................................. 72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72第二节光的反射............................................................................ 77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84第四节光的折射............................................................................ 92第五节光的色散............................................................................ 97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0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12第一节透镜.............................................................................. 112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17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2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128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33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3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40第一节质量............................................................................ 140第三节密度............................................................................... 143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46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48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15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物理学中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用速度-时间图线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3.能够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教学内容1.测量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公式;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三、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直线运动装置、计时器等;2.教学工具:教学演示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使用教学演示PPT,将课题标题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解释测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了解什么是平均速度吗?为什么需要测量平均速度?”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解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平均速度”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并判断其运动的快慢。

”3. 实验展示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展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并告知实验步骤。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为:将物体放置在直线运动装置上,并设置起点和终点。

学生使用计时器计算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教师使用教学演示PPT,将学生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

5. 速度-时间图线教师使用教学演示PPT,向学生展示速度-时间图线的例子,并解释图线的含义:“速度-时间图线是一张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图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线,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6.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操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性质。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以及如何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章:能量和工2.1 功和能量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功。

2.2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定义,学会计算压强。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压强。

3.2 浮力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2 声音的特征学习目标: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声音的特征。

第五章:透镜和光学5.1 透镜的分类和性质学习目标:了解透镜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透镜的性质。

5.2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习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理解电流的概念,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6份打包)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6份打包)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6份打包)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国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完整教学设计,共包含26份教学设计,涵盖了全一册的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每份教学设计都包含了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和评价指标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

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如下:1.理解物理上册的知识点;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4.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涵盖了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第一章:物理实验2.第二章:运动3.第三章:力和压力4.第四章:液体的压强和浮力5.第五章:天体的运动6.第六章:声音的传播7.第七章:光的传播8.第八章:光的反射9.第九章:光的折射10.第十章:凸透镜11.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2.第十二章:平衡力和力的分解教学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思维;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互动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5.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课时安排根据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建议的课时安排如下:1.第一章:物理实验 - 2课时2.第二章:运动 - 4课时3.第三章:力和压力 - 3课时4.第四章:液体的压强和浮力 - 2课时5.第五章:天体的运动 - 3课时6.第六章:声音的传播 - 2课时7.第七章:光的传播 - 3课时8.第八章:光的反射 - 2课时9.第九章:光的折射 - 2课时10.第十章:凸透镜 - 2课时11.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 2课时12.第十二章:平衡力和力的分解 - 2课时评价指标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教学设计提供了以下评价指标:1.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2.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能力;3.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4.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和贡献程度;5.考试成绩评价:评价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物理的研究方法涵盖实验、观察、数学建模和理论推导等,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推进,逐步揭示了自然界的奥妙。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可下载打印)
一、引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声音的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弱和音调。

让我们一起探索声音的奥秘吧!
二、声现象的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现象,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三、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振动、介质和频率。

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基本原因,而介质则将振动转化为声波,并传播到我们的
耳朵中。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四、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直至达到声强为零的极限值。

五、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或响度是由声波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六、音调与频率
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七、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现象。

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并探讨控制噪声的方法。

八、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听音乐到语言交流,声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还将在本章学习到一些现代声音技术的应用。

九、结语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弱和音调等知识。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我们的听力,合理利用声音资源。

这就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长度单位的换算及长度的测量方法;2.误差的理解。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中估读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飞机空中加油的动画:想想议议:空中加油机能够完成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解决空中加油问题,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空中加油机为什么能够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在高速飞行的条件下,要准确实施空中加油,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学完本章后,将会解除你的疑惑。

二、学习新课1.国际单位制(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引出国际单位制。

(2)介绍国际单位制的由来。

2.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符号为L。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纳米(nm)等。

(3)长度单位的换算:(4)介绍国际上对于米的规定以及光年这个长度单位。

(5)测量长度的工具的认识及简单介绍。

(6)视频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7)通过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使用前:①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①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数时,要带上单位。

可简称为“选、观、放、看、读、记”。

(8)学生活动:练习测量桌面上各种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展示,讨论正误。

(9)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距离。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2017年8月29日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速度的计算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课时安排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复习和总结 3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较前后是否一致。

(二)讲授新课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刻度尺、频率计、声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波的特性。

2.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声波的传播过程。

3. 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如空气、液体和固体等。

三、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音调:讲解音调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关系。

2. 响度:讲解响度的定义及其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3. 音色:讲解音色的定义及其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四、声音的测量(5分钟)1. 介绍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实验: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征。

2. 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教案章节:第二章光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学会使用光具座、凸透镜等器材进行光的实验。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推导。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平面镜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物理现象,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了解研究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物理的看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说明物理是有趣的。

教师演示几个实验,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进行演示。

实验包括:1)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物理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进行解析。

问题包括: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得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水面起伏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

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解析:空身。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下是教学设计和过程: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目录:一、引言二、机械运动三、声现象四、物态变化五、光现象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 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

二、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速度。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三、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过程】1. 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

2.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和理解。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声音特征的理解。

四、物态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

2. 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

2.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过程】1. 讲解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态的变化。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和理解。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物态变化的理解。

五、光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光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反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在解释宇宙的运作方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参照物的选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2 时间和时刻区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第二章: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2.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2 力的计量单位掌握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计算2.3 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方向3.2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摩擦力的方向3.3 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现象学会利用重力和摩擦力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4.2 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杠杆平衡问题4.3 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理解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第五章:浮力5.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5.2 浮力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会利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5.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第六章:压强6.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单位6.2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学会利用压强解释实际问题6.3 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气压与液体压强现象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7.1 固体的性质理解固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2 液体的性质理解液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3 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第八章:能量与功8.1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8.2 功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8.3 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第九章:机械能9.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9.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势能9.3 机械能的守恒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第十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0.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会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10.2 能量的转移理解能量的转移及其方式学会分析能量的转移过程10.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学会利用能量转化与转移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章2.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全套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全套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

请你回答:(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长度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0~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观察图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在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反映了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决定了它的测量精确程度。

4.观察下图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铅笔的长度为 4.00cm=0.040__0m。

知识板块二时间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6.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甲表的分度值是1__s,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__h;乙表的分度值是1__min,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2__h。

归纳总结: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如下:知识板块三误差自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6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7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速度的计算3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2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3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课时安排本章共分四节,建议5课时。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课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复习和总结 1课时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1.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五)板书设计: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 m=10-9 km=10 dm=102cm=103 mm=106μm=109 nm二、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六)教学后记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四)作业与思考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六)教学后记: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 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课本后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板书设计: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4.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5m/s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二、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s/t(五)教学后记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