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父母的爱》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学重难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准备: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格言或漫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感受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2.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3.“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放学后好好跟自己的父母相处,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把自己对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父母的爱》教学设计汪泽妮(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山西 运城 044100)教材分析:《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过程:一、播放录像,营造氛围1.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闫维文的《母亲》,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2.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播放录像:(父母培养孩子成长的感人场景——1分半)(事先准备)话外音:孩子,当你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教了你很多很多的东西。
教你……孩子,你是否还记得和爸妈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爸妈绞尽脑汁,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
这一路的欢声笑语,千疑百问,是多么的让我们留恋!3.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蕴含在一件件小事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板书:父母之爱)二、唤起回忆,选取事例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随处可见。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习作指导)教学设计莒南县第九小学杜国君【教材分析】《父母的爱》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
此次写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父母之爱有所感悟,而自然表达的心声的练笔。
【教学目标】1. 从单元课文中学习选择素材、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2. 从生活中截取画面,选定素材,运用方法,自由表达。
习作中做到“让故事本身说话”。
3. 感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1.认真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想想课文中的父母之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是通过一件怎样的事情来表达的?作者在故事的讲述中用什么写作方法表达父母那份浓浓的情意?2. 收集生活中的父母之爱的素材。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一、谈话引入,揭示习作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父母的爱。
(板书:父母的爱)二、感受父母之爱,选定习作素材(一)讲述故事1.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学生交流感受(二)回顾课文1. 回顾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选择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父母之爱的?请拿出你的预习单。
出示四篇课文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2.学生分别概括课文所讲的事情(三)联系生活1.在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里,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难以忘怀?对照你的预习单说一说。
2.播放体现父母爱的图片这些事例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难道要把这所有事例都写到同一篇作文中去吗?(四)选择习作方向1.对照你的预习单,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最能体现父母爱的事情。
或者刚才图片中的某个细节勾起了你的回忆,再另写一件也可以。
2.学生交流所选事例三、回顾课文,体会写法怎样把浸润在这些平凡小事中父母的爱写的真诚动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1.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3篇《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xxxxx(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师讲述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
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
“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题目: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正文:封面: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
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父母还要在教育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享受阅读,培养出优秀的阅读能力和爱读书的习惯。
一、背景介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着诸多的娱乐选择,而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显得枯燥乏味。
因此,家长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并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二、核心思想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父母的陪伴和指导,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互动,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1. 选择合适的书籍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爱好的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绘本或故事书,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一些科普类或文学类作品。
2.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中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布置得温馨舒适,并保证充足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爱好,为孩子树立榜样。
3. 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
可以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或者让孩子自己朗读一段,并进行适当的讨论和解释。
借助绘本或图书的图片,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 提问与互动父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孩子,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和阅读受益情况。
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5. 制定阅读计划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每日或每周的阅读计划,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可以适时给予奖励,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
6. 利用阅读资源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借阅书籍。
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电子书籍,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
四、预期效果父母的爱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展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展口语交际,能说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1、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表达方法,通过方法的引领,促使学生有条理地进展思考和表达。
2、提醒根据学生自己实际生活选择话题,说出自己最真实、迫切的感受。
3、充分赞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感受继进展提升,让学生感受父爱母爱的不同表现,更深刻地理解父母。
1、让学生把话说详细生动,把意思说清楚。
2、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学会体量父母、尊重父母,受到思想的教育。
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1、观看《妈妈的等待》公益广告,你的感受。
2、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爱我们的?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板书课题:父母的爱)3、口语交际,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用普通话)听的同学应该注意什么?(认真倾听)4、有时候我还要请小评委来评价,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1)、讲述者的普通话是否响亮、标准、流利。
(2)、讲述的是否完整、是否表达出父母的爱。
1、你对自己父母的爱有什么感受?谁第一个表达?(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体会到父母严格、无微不至、坚强、伟大、细腻的爱。
适时板书。
)2、父母的爱真是无处不在啊!每一位父母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请大家阅读几那么小故事。
3、小组讨论:这三个例子中的父母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会给孩子的开展带来什么影响?在四人小组内进展讨论,每组只讨论一个例子并选代表来发言。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父母的爱》设计背景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和父母的相处疏离,不善于表达感情。
因此,为了增进学生对父母的感情认同和了解,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中的,希望学生们在珍惜自己的同时也珍惜与父母的时光。
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体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是什么,意义何在,从而体会到父母的大爱和无私。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领悟,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通过对家庭故事和亲身经历的交流,促进家庭关系的发展,增进亲子关系等积极影响。
教学内容知识点父母的爱、亲情、责任感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伟大的付出。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有多深,使学生更为自觉地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教学方法1.情感体验法: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通过体验方式来达到目的。
2.课堂讨论法:通过引领和探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以基本的责任和关爱为基础的无私之爱。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引入主题(父母的爱是什么),介绍什么是父母的爱。
2.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思考自己的亲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引发对亲情的感悟和领悟。
3.家庭故事环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可以向全班同学分享。
此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并进一步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有多深。
4.结语环节: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父母的爱,感恩父母。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对家长的理解和关心。
2.学习表现:学生能够理解课堂内容的能力,学生的专注程度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加强对父母的了解和认识,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平凡而不平庸的。
本次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弘扬家庭美德,发自内心地珍惜和爱护父母。
教学反思,我会尝试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与父母之间的联结,从而进一步开拓他们对父母爱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
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
•情感交流:父母之爱
•口语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爱
•真情流露:直抒心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掌握相关表达用语
•难点: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互动交流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第三步:实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四步:总结
–听取学生表达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诉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需要加强细节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之爱的细节。
2. 教学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广泛地发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学展望
•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懂得父母之爱的珍贵,从而更珍惜家庭关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的珍贵。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范文模板6篇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范文模板6篇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父母的爱》教学反思6篇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1这节作文课上,我对《父母的爱》这篇习作进行了讲评,讲评的重点是:1.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通过修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课后,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成功之处:1.我将问题习作的讲评作为重点。
这同其它作业讲评一样,学生的错误之处是需要重点讲评以起到纠正和巩固的作用的。
典型性问题更需作为重点来处理。
讲评前,我将学生的习作加工了一下,把多篇习作整合为一篇,将需要讲评的问题糅合在同一篇习作里。
这篇特殊的习作,看似是教师所作,其实还是来自学生的。
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问题需要多篇习作来讲评,还可以保护”被讲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看到自己习作的影子,但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习作,没有被批判的感受。
2.落实全员修改。
我认为,普遍的问题一定要落实全员修改。
使全体学生都动起脑、动起笔来。
才能见到实效。
在全员修改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明确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我将要修改的问题习作印发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明白了修改要点后,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修改。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个实践环节,学生的修改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通过“专家会诊”这样一个环节,师生合作修改展示,把修改的全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通过教师在修改过程中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斟词酌句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4.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
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1.修改问题作文时没有突出重点,修改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当堂修改自己作文的环节没有进行。
2.在修改问题作文之前,按照预设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介绍一下“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具体”的方法,由于教师的疏忽,只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就将幻灯片打出来,匆匆走了一下过场,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够讲述父母的爱,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积极与父母沟通。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事例来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激。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的爱,并能够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伟大。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所做的让他们感动的事。
3. 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推选出代表在班上发言。
4. 总结归纳:总结学生讲述的故事,归纳出父母之爱的伟大之处。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学生积极与父母沟通。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讲述父母的爱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小组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通过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但是,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的爱时,还需要加强引导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父母的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重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策略】1.采用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课本中的三个事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的情形,不仅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谈看法开拓了思路。
所以在口语交际时,要精心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课件出示下列事例:李刚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
这次,李刚没考好,爸爸狠狠地训斥了李刚。
训斥完了,爸爸又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李刚的爸爸爱李刚吗?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的爱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板书:父母之爱)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教师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2.学生自由阅读。
3.你怎样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师课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材背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份重要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
关于父母之爱这一话题的教学设计更是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内容,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内容1. 背诵相关课文:通过背诵相关课文,让学生熟悉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
2. 分组朗读: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朗读相关课文,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父母之爱的内涵和重要性,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有关父母之爱的活动,加深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并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明白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奉献,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不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庭,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和付出,以及爱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做一个懂得感恩和爱的好孩子。
第二篇示例:语文是我们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我们感受父母之爱的纽带。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单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母的关怀和付出。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深刻意义,激发他们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引言: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爱和关怀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父母的爱来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父母的爱的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家庭支持。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爱的感激之情,并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对孩子成长和学业的影响a. 父母的关爱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b.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c. 父母的期望和期待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2. 学生对父母爱的感激a.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感激父母的经历和故事。
b. 提醒学生记住父母的辛勤付出,珍惜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3. 学生与家庭的联系a. 鼓励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互动。
b. 组织学生和父母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家庭凝聚力和亲子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父母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业的影响,并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加深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亲子活动定期安排亲子活动,邀请学生的父母参与其中,共同参与学校的体验活动、家长会议等,促进学生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3. 学生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画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分享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报告,并在班级中分享,鼓励学生用真情实感来感动他人。
2.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展现,综合评价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结语:通过基于父母的爱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父母的爱对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动力。
《父母的爱》写作教案设计

《父母的爱》写作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写作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2.理解父母的爱的主题及其意义。
3.掌握如何写作展现父母的爱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父母的爱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
2.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写出富有感染力的作文。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在作文中展现父母的爱及其意义。
2.如何使用合适的作文技巧以展现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教学法
2.小组合作与分组讨论法
3.英文写作实战演习法
五、学习步骤
1.引入
教师可以播放与家庭,父母,爱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诱发学生对主题的探讨和共鸣。
2.导入
通过讲解展开这些问题或在小组合作中分别讨论:家庭有什么作用?家庭是什么?父母的爱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是什么?父母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3.讲解
教师应通过例子以及博客文章等方式介绍父母的爱及其意义,以便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且可以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来帮助学生欣赏及理解。
4.实践
对学生进行演练,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相关文章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以工作小组较小的脑力激励因素,或是选择各自示范一篇文章,以确保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操作正确。
5.监测
教师必须确保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并能够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或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主题并准确地呈现了它。
6.总结
教师必须在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整理笔记,并总结学生的作文,以便在下一次教学时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
同时,教师还可以处于维护课堂和谐的目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如用粉板糖,夸赞学生为课堂进献的努力成果等。
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 引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深深扎根于他们内心的责任和使命。
父母之爱包含了无尽的关心、呵护和教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父母之爱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好地应用。
二. 父母之爱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1. 个体化关注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个体化的关注。
他们知道孩子的弱点和优点,并可使用针对性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潜力。
这种个体化的关注使得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充分和有效的支持。
2.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让他们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教学设计中,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动力。
3. 传递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父母之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供养,更体现在对孩子品德价值观的教育中。
父母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能够指导孩子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更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 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实例1. 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中,父母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
例如,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父母可以鼓励他们观察和探索周围的自然现象,设计一些实验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空间。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父母的陪伴和监督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父母可以通过给予孩子奖励和赞扬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父母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父母关爱你的一件小事畅所欲言。
2、抓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
3、体会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2、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渲染亲情
课前打开课件,播歌曲《让爱住我家》。
让同学欣赏跟唱。
1、父亲、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爱。
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述父母爱的故事。
(板书:爱)
2、其实我们每一天也都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让我们将生活中每一个温馨的镜头定格,重温一下那充满温馨的感人瞬间。
三.情景播放,诱发亲情
1、播放课件:父母培养孩子成长的感人场景—
看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一定也会让你起点什么吧。
2、父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零零碎碎的小事中,慢慢地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看似繁琐,实际是艰巨的。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父母都给了你哪些爱?
师:每个父母都有爱孩子的方式,方式不同,但爱是一样的。
都是那么无私。
师:谁还能说说父母给了你哪些爱?
师:看来不仅我们书中有父母的爱,电视中有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更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发现父母的爱,把我们对他们的爱表达出来。
四.感悟方法,诉说亲情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父母关爱你的小事浓缩成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请大家先想一想。
师:老师相信每个词语背后一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如何把你的故事讲得上大家都
能感动呢?
师:一篇文章要想把它写的有血有肉,就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真情实感)
出示习作要求:
(多媒体展示习作要求:选择父母关爱你的小事,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抓住细节描写;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
师:同学们心中有了故事,也知道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会儿老师就要请同学们讲讲词语背后的故事。
请你为你的发言先准备一个习作提纲或者是故事梗概。
师:把你的词语背后的故事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现在老师想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看她说的这件事是否感人,他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师:这种严厉的爱看似不近人情,但它给你带来的将是一生的财富。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又一次被父母那无微不至的爱感动了。
这几名同学在描述中都能运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文题指导,画龙点晴。
师: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注重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有好的题目。
好的题目,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你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精炼的而又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东西。
让他读了题目,就想看你的文章。
师:有了文题,又说了故事,那么下一节课习作时,就请同学们就把你的故事加上开头、结尾,使他成为一篇完整的故事。
六、展示范文,为写铺垫
师:那么老师在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有感而发,写了这样一篇关于我母亲的作文,我想请同学欣赏一下,也认识一下我的母亲。
宽严都是爱
人们喜欢用一些富有特点的词语来形容母亲:温柔、善良、可亲......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严厉。
我的母亲不是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的人。
她会在我生病时,整夜照顾我;会在我摔伤时给我涂上疗伤的药水;会在我吃饭时不停地夹一些好菜......尽管这样,在我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严厉的。
我上初三的时候,因为临近中考,每日紧张的复习使我疲惫不堪。
这时的我多么希望母亲让我
出去玩一会儿呀。
可是,那天刚吃完饭,母亲就把英语书递给了我,让我背单词。
我无奈地接过书,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母亲,可是母亲就象没看见一样,转身又去忙了。
望着那些枯燥无味的字母,我实在打不起精神,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喂!喂!”睡梦中我听到母亲的吼声,那声音里透着一种愤怒,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决。
我抬起头来看到满面怒容的母亲站在我身边,用失望、生气的眼神看着我。
在那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
师:你们喜欢老师的这篇作文吗?为什么?
师:你们在习作时,也要像老师这样注重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新评论
结束语: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四、学生写习作。
(五)板书设计:
父母的爱
选事例抓细节表真情
动作、
神态
心理
教学反思
1.通过体验,挖掘学生情感素材
《父母的爱》写作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
在教学开始时,以一些温馨的家庭照片,伴着音乐,教师简单地描述照片的情景。
这样的设计,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的情绪,叩开记忆之门,搜索、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
2、感悟方法,诉说亲情
在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点点滴滴的爱之后,先让学生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
在简单说的基础上,向学生提更高的要求,把想到的父母关爱你的小事浓缩成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写在老师发给你的卡片上。
再分小组讲讲词语背后的故事。
以情促说,引导学生详细地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
在学生详细地将事情说给同伴听后,再请学生在全班分享,进行生生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说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详细地说出来,引导其他的学生说说他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来描写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题指导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注重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有好的题目。
好的题目,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精炼的而又能抓住读者眼球的词语作为题目。
让别人读了题目,就想看文章。
4、展示自己写的范文,为学生的写作抛砖引玉。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把事情说详细、说具体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差,以后要加强说话训练。
学生作文中的语句还不够优美,以后要让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
2、没有激发出学生们的热情,回忆的内容不够广泛,说的内容比较单一。
《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兴庆区第十小学关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