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第一课时表内除法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

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报告解答办法,并列式。

16÷2 = 8(辆)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若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辆)5.请看算式:16÷2 = 816÷4 = 4(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专项训练1.把口诀补充完整: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2.计算下面各题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 8×2()×8 < 6×524÷() > 24÷()4.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XXX剪了8面小旗,XXX剪的小旗是XXX的3倍,XXX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

教学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程评估方法

教学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程评估方法

教学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程评估方法一、引言数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针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本文重点对第二单元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课程评估方法,旨在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教育质量。

二、课程目标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共分为三章,包括认识大小,认识位置和认识形状。

该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识别数字,认识大小的关系和位置关系,并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三、课程评估方法1、基于任务的评估方法——任务成就法任务成就法是一种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任务完成程度来评估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任务,例如让学生进行大小排序、进行图形分类等,然后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

2、基于表单的评估方法——问卷调查法教师可以针对该单元内容,设计一份问题调查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发送一份调查表,以了解家长对该单元学习的反馈意见,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

3、基于能力的评估方法——能力分析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测试,通过分析学生的能力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能力分析法旨在让教师更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4、基于观察的评估方法——教学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察法,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学习态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及时解决,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四、总结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课程的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程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任务成就法、问卷调查法、能力分析法、教学观察法四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建议,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未来在数学教育方面,应该进一步拓展评估方式和方法,寻求更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一、认数一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2--.18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书写1-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按顺序认读、读写、比大小。

3.能够认识并解答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教学重点1.数字1-100的认读和书写。

2.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计算器、小数字玩具。

2.小学生数学练习册。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用数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认读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100之间的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并在小组内互相询问。

三、书写数字1.学生练习在练习册上书写数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数字。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数字的笔画顺序。

四、加法运算1.教师用小数字玩具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一起进行。

2.学生分组练习加法运算,并向全班汇报答案。

五、减法运算1.教师引入减法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从较大数中减去较小数。

2.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并讨论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六、练习巩固1.学生在练习册上继续完成加减法运算练习。

2.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水平。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认读数字、书写数字、加减法运算中的表现。

2.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并作出评定。

3.通过小组互评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的未完成题目。

2.背诵数字1-100。

3.完成家庭作业,包括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拓展活动1.利用计算器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2.制作数字卡片,玩数字游戏,增强数字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二的备课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二的备课

很高兴能够写一份关于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二备课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的知识和技能:1.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概念以及应用场景;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所给的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计算;3.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并能够转换其中的关系;4.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和小测,并达到一定的正确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场景;掌握长度和重量的相关知识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和重量的单位换算存在困惑,需要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问答互动、案例教学和练习演示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节课还将在任务设置和问题呈现方面进行多层次、多难度的分层次教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故事,带领学生体验较为生动的数学应用场景,同时也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数学概念。

2.概念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较为具体的例子和场景,向学生阐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长度和重量单位的定义及相关运算法则。

3.案例教学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后,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4.练习演示在教学过程的后半部分,针对性的设置一些练习题,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同时通过演示、擂台赛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在课堂的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个人单独完成练习题和学生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并针对性的进行后续教学优化。

同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预习和复习,以夯实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任务设置,如问答互动、案例教学和练习演示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数学的应用场景和基本知识点,并能够熟练计算相关的加减法和长度、重量单位的换算。

初学数学必须掌握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初学数学必须掌握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初学数学必须掌握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重视的一门科目,从小学的第一册开始学习,一步步逐渐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则是初学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部分内容,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个教案的知识点和重要性。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主要涉及数字的认识和四则运算,是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学习到:一、数字的认识数字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数字的认识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第一步。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数字,并能够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字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

在本教案中,学生将学习到加法、减法的基础概念和运算规则,即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这对于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本教案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图形的认识和排序等,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能够适合初学数学的学生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是初学数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会掌握数字的认识和四则运算,这在日后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本教案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充分理解概念学生在学习数字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应对相关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例如:“加法、减法、数字、排序”等概念。

只有理解这些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

二、勤于实践数学需要通过实践来加强和巩固学习,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因此,在学习本教案的同时,需要勤动手,多练习,多进行数学作业和习题,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注重思维拓展数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思维拓展。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进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并书写0-100之间的数字。

–能够认识并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利用最简单的加法口算游戏及数轴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2.能力目标:–能够合作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串联工于整体,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认知与书写。

2.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对十内加法的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2.通过口算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十六方小计算石、计数器等。

3.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加法口算游戏、数轴游戏练习册。

4.教师备课材料:教案、教学课件、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从0到100的数字,帮助学生复习数字的书写。

2.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快速计算达到正确答案。

3. 练习与活动•利用十六方小计算石和计数器进行口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并加深对十内加法的理解。

•进行数轴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数值的标注和计算,增强数学认知。

4. 总结和拓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0-100之间数字的认知与书写,掌握了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口算游戏和数轴游戏巩固和提升了数学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加法口算游戏。

2.完成数轴游戏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十内加法的口算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下一次课会针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并增加相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 ... ...3课时左右例2 ... (4)课进左右例3 …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3课进左右NO:1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数学的价值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总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总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思考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平均分(1)
第二课时平均分(2)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2)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整理和复习
练习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比较两位数,理解数十的概念;2.能够准确用语言、文字描述数与数的大小关系;3.能够运用加、减法口算技巧,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

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读、写、比较,数十的概念;2.与数相比大小,用语言、文字描述大小关系;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教学难点1.数十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巧的运用。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两位数的读、写、比较;2.数十的概念;3.数的大小关系的描述;4.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两个数牌,比较他们的大小并让学生说出较大的数;2.让学生自己找出两本数学书,看看书的页数哪本多;3.询问学生:你们感觉哪个更多?为什么?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拓展环节1.交替使用两个三位数数牌,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说出其大小并用语言描述;2.分组让学生比较大小;3.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大小,如:“36比30大,因为36里有6,而30里没有6。

”等;4.教师出示两个数牌,让学生运用口算技巧求出两个数的和。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出数字,大于或小于某一个数,并做出描述;2.让学生两两合作,自行想出两个数字尝试进行加法运算,并记录下来;3.分组让学生平行加法比赛,比赛时间为3分钟,看看谁的计算速度更快;4.让学生完成作业,把口算计算过程写下来。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读、写、比较,数十的概念,数的大小关系的描述以及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的技巧。

通过导入环节、拓展环节和实践环节等不同的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运用所学的技能,实现了课程目标。

知识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常见问题解答

知识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常见问题解答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中解答了很多常见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1.如何进行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有些学生因为计算速度慢或者粗心大意常常错算,因此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审题,弄清要求做什么,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2)计算时要认真,精确,一位一位数地算,不要心急,避免出错。

3)交换数字的位置仍然得到同一个答案,把它们归位,这有助于防止计算错误。

4)在答案下面检查计算,以确保没有错误。

2.如何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常犯的错误有:1)混淆加法和减法,将减法看作加法,或将加法看作减法。

2)将进位或借位概念错用。

在学习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求解加法和减法问题时要认真理解题意,确定加减方式。

在列竖式时,要注意竖式中各数位的声明,特别是在上下两行的数位对应时,应该一一摆对。

2)加法可以进行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没有交换律,因为a-b与b-a是不同的。

在交换两个数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3)在进行加减法时,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只有正确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才能正确解题。

3.如何快速掌握乘法口诀?九九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有些小学生在学习口诀时遇到了难以记忆的困难,为此,以下是快速掌握口诀的方法:1)利用画布等辅助工具,让孩子通过图像,比如表格、折纸、彩色图标等,来辅助记忆口诀。

2)采用游戏化训练的方法,通过种类丰富的教育游戏,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愉悦地学习口诀。

3)在学习口诀时,可以采用反复听、反复背诵、原版背诵等方法,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的方法。

4.如何理解分数?分数是小学生学习到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学习分数时,有些学生容易混淆分子和分母的概念,或者不理解分数的意义,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分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全部内容。

教案(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数学教案二年班执教者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

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教学策略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数学游戏与趣味活动

教学策略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数学游戏与趣味活动

教学策略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数学游戏与趣味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闪亮的衣服这是一款较简单的数学游戏,适用于学习数字1-9的小学生。

游戏的规则如下:教师将写有数字的各种“衣服”放置在黑板上,每个“衣服”上都有一个数字。

接下来,教师会在一个盒子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小球,上面也写有数字。

学生们需要选择一件“衣服”,然后从盒子中随机抽出一个数字,如果抽出的数字与“衣服”上的数字相符,就可以将该数字放入“衣服”中。

对于学习数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让他们熟悉数字的游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他们耐心和观察力的方式。

此外,整个游戏的形式比较轻松,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享受到学习的过程。

二、几何画图这是一款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如下: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包含各种形状的大图形,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小图形,并将它放置在大图形上。

这个小图形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例如必须是三角形或者必须包含至少一个圆形。

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种锻炼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几何学知识。

与此同时,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数学猜谜这是一款能够增加学生们数学运算能力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如下: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运算表达式,例如6+4=,然后将等号后的部分用一个问号代替。

学生们需要根据上面的运算表达式,猜测这个问号应该填写的数字是多少。

这个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运算的规律。

此外,游戏的形式比较简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拼一拼等活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初步认识这些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从“体”抽象出“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积木教具、学具、钉子板等。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介绍新朋友:三棱柱。

1、摸一摸。

让学生在黑色袋子XXX据教师的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并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然后让其余小朋友摸摸,小组交流。

2、画一画。

教师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图形跑到白纸上。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印泥或橡皮泥印个图形,或者画一画。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在巡视时收集不同形式作品,展示。

①认识长方形教师出示几幅从同一个牙膏盒上画下来的图形,并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形不同。

然后问学生长长胖胖的面有几个,长长瘦瘦的呢,短短胖胖的呢。

最后小结:不管它是长长瘦瘦的,还是短短胖胖的,我们把这种图形都叫做“长方形”。

②认识正方形教师展示大小位置不一的正方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虽然大小不一样,但这些图形都叫做“正方形”。

③认识三角形教师展示大小形状不一的三角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都叫做“三角形”。

④认识圆教师展示大小不一的圆,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叫圆。

3、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认一认。

然后教师问学生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

最后讨论其他三个图形的角和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研究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游乐园,以及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学生观察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学生看到这个画面,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课程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教案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并会用大小比较符号。

2.会记录十以内的数。

3.会将十以内的数分类。

4.能快速算出十以内的加减法。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十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符号和读法。

2.掌握十以内数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3.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应用。

2.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十以内的大小关系和读法。

2.十以内数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3.十以内的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一)找一些十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二)让学生自己找数字玩大小关系比较游戏。

(三)让学生自己找数字,教他们如何正确读出数字。

2.教学重点:(一)教学要点:-教授十以内的大小比较符号和读法,并巩固练习。

-通过实例,教授十以内数的分类和记录方法,并进行练习。

(二)教学流程:1.十以内的大小比较符号和读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十以内的大小关系并自己举例展示,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参与。

通过提示规则让学生知道到底“大于”,“小于”代表什么意思。

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2.十以内数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十以内数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让学生用手数出来不同的十以内数,并将数写在黑板上。

通过分类和记录,让学生能熟练地记忆、分类、记录十以内的各种数。

3.实际应用:(一)教学要点:-教授十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掌握算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1.十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法和规律。

比如,有5颗石子,再加上3颗,我一共有多少颗?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他们将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操作。

2.实际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在公园玩足球,他得到4个小球,小红在那里等他一起玩,小明应该得到几个小球?”,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然后进行讨论并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进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NO:1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数学的价值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二、发现方法,解决问题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出现画外音)(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1、看图列算式(第12页)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

(指名板演)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学生B:4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教学内容:练习课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教学要求: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听算(视算)13-9 17-9 12-9 15-918-9 14-9(全班齐听)1)、集体订正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6+9=1515-6=915-9=63、算一算第14页的第5题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电脑出示口算:8+5 7+8 7+6 6+8 5+75+9 13-9 16-9 18-9 15-917-9 14-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

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

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

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

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教学内容:练习课(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听算12-7 12-4 12-3 14-8 16-98+9 13-6 14-5 11-2 15-717-8 15-9(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说得数,再写算式书中第16页的第3题: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游戏提高练习1、找座位(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

(学生活动)2、找朋友(书中第17页的第8题)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三、全课小结:(略)四、完成作业P17:7NO:5教学内容:练习课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即:P17:8―――P18:13)教学要求: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