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四个阶段:
1、1919-1927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
1926-1928年为北伐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1927年至1937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季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3、1937-1945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代表,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1945-1949年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和平建国协定(“双十协定”)。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发展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发展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发展年表
1919年
- 五四运动:中国学生及知识分子的爱国抗议活动,反对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

1921年
- 中国成立: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会上,建立了中国,标志着中国革命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7年
- 北伐战争:中国领导的国共合作政权发动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国共分裂的开始。

1937年
- 日本侵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抗战。

1945年
-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其他民族抗日军队
一起,取得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标志着中国的独
立与民族解放。

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等重要发展。

这个阶
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独立与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思考: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名称 相 社会性质 同 革命任务 点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 马列主义
指导思想
不 发展前途 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 同 不广泛 广泛 点 群众基础 所属世界 属世界资产阶级 属世界无产阶级 革命范畴 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一部分
②农村敌人势力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群众 基础好 (2)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①1927年,中国革命史上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2.秋收起义

长沙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1927年9.9 秋收起义 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井冈山 江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要领导人
军 长 朱 德
党 代 表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北京
济南
汉口 长沙 广州
东京 1920 陈独秀 上海
巴黎
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 嘉兴南湖 代表: 13人 内容: 通过中共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今上海兴业路六号
嘉兴南湖的游船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名单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示意图: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军 军队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图为被袭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复习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1931年以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1937-1945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帝国主义国家战争的彻底胜利;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抗蒋介石政权的内战和独裁,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能够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内容。

纵观近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除客观题多次涉及有关内容外,主观题曾考查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抗战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抗战态度的变化、解放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等考点。

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对日本侵华罪行及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作风建设、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及其联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国内 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 共产国际的帮助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2)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⑴时间: 1921年7月23日 ⑵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⑶人物: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⑷内容: 名称、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央机构
2)、经过:
时间
第一阶段
中心 1919年5月4日 北京 6月3日起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 罢课 三罢斗争
第二阶段
3)、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探究一: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胜利: 释放、罢免、拒签 初步: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 中国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最低:真正民主共和国 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实现共产主义
二、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
1.兴起 :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共: 工人运动严重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⑴原因: 的必要性。
国民党:孙中山从“以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观念的 转变,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革命模式 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党的建设 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表现)
1927-1936年实践: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谋求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实践:领导抗日战争(抗战路线、战术、主要战役)、 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表现) 1946-1949年实践: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策略(主要战役、进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第三单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知识结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党的条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国民党“一大”和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黄埔军校(1924-1927)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创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长征的原因(1927-1937)红军长征遵义会议(1934-1936)长征的胜利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卢沟桥事变1937.7.7全民族抗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正面战场的会战抗战的正面战场与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经济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的敌后战场与解放前《新民主主义论》(1937-1945)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共“七大”(1945)抗战的胜利1945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政协会议的召开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的进攻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1945-1949)战略决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北平谈判解放战争胜利抗战胜利后的民族工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铁路修筑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航运通讯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影视业的发展。

课程综述必修1:简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必修2:了解近代历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知识结构(河北乐亭一中杨海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知识结构(河北乐亭一中杨海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知识结构: 一、知识结构: 1、兴起时期:(1919-1924) 无级登台:五四运动 → 共产党诞生: → 中共一大 → 贯彻中心任务: ↓ 第一次工人运动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策略确立: 中共三大 →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民党一大 → 国民革命的高潮: 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武装起义失败 → 由城市转向农村 →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 → 反围剿失利 → 长征 → 遵义会议 → 转危为安 4、抗战时期:(1931-1945年) 九一八事变 → 共产党表明抗日立场 →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局部抗战开展 → 华北事变 → 共产党确立合作方针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 → 七七事变 → 全民族抗战 → 国共在不同战争、有不同抗战路线合作抗日 → 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奠基 → 抗战胜利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第一阶段:政治斗争: 重庆谈判 → 《双十协定》 → 政协会议 Nhomakorabea→ 内战爆发
第二阶段:军事斗争: 全面进攻 → 重点进攻 → 战略反攻 → 战略决战 → 北平和谈 → 渡江战役 → 新革胜利 二、重点问题: 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完善。 2、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启示? 3、国共关系四个阶段的表现、原因?制约因素?启示? 4、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5、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积极表现? 6、此期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7、此期中共的对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 8、此期中共的政权建设? 9、此期民族经济(工业)的发展? 10、此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11、关注学术动态前沿知识:中共党史中的“左”和“右”。

高考历史知识点: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考历史知识点: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考历史知识点: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一)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大革命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各自的贡献,实质,(新在何处?)作用和弱点。

注意《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地位。

2、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从它的领导,主力,群众性,口号,斗争质量,作用上把它和辛亥革命比较,进而理解它为何是新民主革命的开端。

4、近代历史上三次论战的背景、内容,核心和作用。

5、中共成立的条件(多方面)经过和意义。

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6、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7、国共合作的原因(三方面)和实现过程。

8、黄埔军校设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后来的分化。

9、五卅运动的背景,特点和作用。

注意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0、国民大革命的突出特点,成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的意义和教训。

11、大革命期间社会矛盾的种类和体现。

12、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的超越之处。

13、正确归纳和评价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二)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本阶段是三种力量的发展演变:(1)国民党的内外活动:①完成形式统一;②建立官僚资本;③改订新约取得列强承认;④围剿镇压红军;⑤九·一八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⑥内部分化矛盾重重。

(2)中共的斗争: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②王明左倾推行和红军战略转移;③遵义会议走向成熟;④转向抗日,提出统一战线策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步骤:皇姑屯事件→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

14、八七会议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弱点。

(革命形势高涨论;革命方向城市论;革命策略进攻论。

滋生左倾)15、简述中共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形成发展过程。

(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揭序幕→决策和改编是关键,进军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实践和理论总结→红色根据地呈燎原之势,粉碎四次围剿,瑞金政权屹立。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烬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

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

党的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有:1919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共诞生——民主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有了新革命政党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件——中日民族矛盾开始1937年卢沟桥事件——全面抗战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华民族崛起有了契机,国际地位提高1946年国共内战又开始——国共从合作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1921~1927年:中共建立到国民革命失败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

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必然。

1921年7月至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五四运动国共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二大”第一次会议会场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底广州起义爆发中共一大会议后期,由上海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背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初期的斗争
1、中共成立的背景(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上海、浙江
(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领导机构、意义)
3、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意义)
4、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
(内容、合作的方式)
5、中共早期的斗争——开展工人运动
民革命的后期,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A项错误; 1926.11 ~ 1927.8 ,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外来势力的干涉不 合题意,故B项错误; 这一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已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故C 项正确; 1926.11~1927.8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未停滞,故D项错误。
本专题侧重于选择题题型。单一考点多在经济史方面 ,以考查重要的经济政策为主,政治史方面考点多是综合 考点,侧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对比。命题角度以国 共联合革命或抗战为主,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政治 史,一要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 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 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 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解题时可从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 等方面思考。近几年高考命题集中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特点,以及近代中国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等。复习备考时,一方面要梳 理近代百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和影 响;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同一时期国内外的政治形势相联 系,探究其内在的因果联系。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 荡与转折(1919—1949)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l)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删去 侵略战争的具体经过) (2)辛亥革命(删去革命前的准备活动,补充清末“新政”)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删去山东问题的由来) (4)新民主主义革命(删去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解放战争 的具体经过)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l)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删去开眼看世界) (2)新文化运动(删去文化平民化)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简介ppt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简介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简述
• 三件大事: •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
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民党军队 10万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中央红军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人数比例 约 2.5:1 约 7:1 约 10:1 约 4:1 约 6:1
反“围剿”的 结果
胜利
胜利
胜利
胜利
失败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队伍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会师楼(甘肃会宁)
会宁全貌
长征的路线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 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 会师→甘肃会宁、静宁三军会师,(1936年 10月)胜利结束,行程二万五千里。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 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 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 (1)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探索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的阶段。

1、时代特征:
政治上: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运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表现出较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上: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新三民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发展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知识分子怀着对农村实施改造与建设的良好愿望,做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如胡适关于走哪条路的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等,但是由于他们并未抓住改造与发展农村的关键,因而农民仍摆脱不了贫穷与悲惨的命运。

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强化一党独裁统治,所以国内存在有民主与独裁的辩论,同时依然存在有中西文化之争,即“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论争。

社会生活上: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西方物质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城市出现了许多新风尚,兴起一批大城市,比如大上海。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的总特征:
政治上: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国共对峙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等。

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思想,国民党强化一党专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外交上:南京国民政府曾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些特权逐步被取消,但截至1946年,治外法权才最终完全废止。

社会生活上:曾发起新生活运动,对国人精神面貌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新生活运动:1934年-1949年。

是一次试图改变人们思想与生活方式的政治运动,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为目标”,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

这场精神领域的变革,因为没有良好的物质土壤做根基,以失败而告终。


3、改订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

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

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先后收回了一些租界,取得了关税自主权,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大进步。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改订新约运动停止,此后一直到1946年,中国才基本完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

政治统一的基本实现和国民党人坚持建设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立场,是改订新约运动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法币改革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

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三、废除银本位制。

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

法币改革是史无前例的。

它所产生的正、负历史效应都是巨大的。

法币改革后,政府用不兑现的纸币代替银币,为政府滥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提供了方便条件。

但是,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将越来越看清法币改革所带来的历史正效应。

第一,以法币统一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二,法币改革的成功推动了经贸和国内生产的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三,法币改革后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法币改革成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第五,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货币制度,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

它能够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5、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分期问题:
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分期观点:
第一种:1840——1949年称“中国近代史”,将1949年以后称“中国现代史”。

第二种:1840——1919年称“中国近代史”,将1919年以后一直延续至今称“中国现代史”。

第三种:1840——1911年称“中国近代史”,1912——1949年称“中国现代史”,1949年以后称“中国当代史”。

—摘自王奇生《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中国当代史的“革命史”意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以1949年为界划分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理应为中国近代史。

此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逐步摆脱这一悲惨命运的时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是各阶级阶层进行抗争探索的历史;也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

而1949年以后理应为中国现代史。

此时期是中国经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之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示例二:以1919年为界划分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19年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逐步加深的历史,此时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以各种方式进行的
抗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

1919年以后是中国逐步摆脱半殖半封社会、走上独立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示例三:以1911年为界划分中国近现代史,以1949年为界划分中国现当代史。

1840-1911年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加深的历史,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也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1912-1949为中国现代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一时期是中国逐步摆脱半殖半封社会的历史,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史。

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完全摆脱了半殖半封社会,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6、重要概念或名词:
政治上: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国民大革命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四次大会战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治外法权改订新约运动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中国土地法大纲》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
思想上: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