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之美——北京故宫梁头彩画分类例析与配置分析

合集下载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一:彩画布局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

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

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

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粕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彩画特征作用:油漆彩画涂在木料上本来为的是避风日雨雪的侵蚀。

随着历代帝王腐朽,颜色工料随着讲究,为中国古建筑上一种重要装饰。

分类:殿式和苏式。

苏式: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莲、西蕃草、夔花等。

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上。

苏式:以写实的笔法和画题为主,自然现象如山水、花卉、葡萄、莲花、牡丹、桃子、佛手等;器皿如鼎、砚、书、画等;动物如仙人、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殿式的分类: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和玺的分类: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金琢墨和玺、楞草和玺、连草和玺等。

它以图案来分类。

旋子的分类: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等,它以色彩来分类。

2、彩画分配:枋心:将梁枋大略分为等分的三段,中段称枋心。

枋心合梁枋彩画的中心,但只占全长三分之一。

箍头:箍头是梁枋左右两段的外极端,“箍”在枋的两“头”称箍头。

古建筑技艺:彩画的种类

古建筑技艺:彩画的种类

彩画的种类一、旋子彩画1、旋子彩画名称的由来旋子彩画是清代建筑的一类主要彩画,这类彩画应用广泛,做法品种很多,等级制度分明。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如其中提到“金线大点金沥粉金云龙方心伍墨彩画”、“小点金龙锦方心伍墨”、“雅伍墨花锦方心”等名称,就是按具体彩画贴金面积的大小、方心纹饰的内容、色彩的运用等情况,而命名彩画名称的。

在彩画行业中,旋子彩画也有“蜈蚣圈”、“学子”、“旋子”、“圈活”等多种俗称。

2、旋子彩画的应用范围旋子彩画主要装饰以下几类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1)皇宫中的次要建筑;(2)皇家园囿中的次要建筑;(3)皇官内外祭祀祖先的宗庙;(4)帝后陵寝建筑;(5)重要祭坛庙的次要建筑;(6)敕建寺院的次要建筑(指藏传佛教建筑);(7)一般寺、观的主要和次要建筑;(8)王府的主要建筑;(9)官府、官邸主次要建筑;(10)京城门楼及通衢牌楼。

3、旋子彩画沿革概况以旋涡状花纹为主要纹饰内容的清式旋子彩画,其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从唐代五代时期彩画常用的“整团窠纹与半团窠纹,到宋代彩画的“圈头柿蒂纹”、“合蝉燕尾纹”,到元代、明代、直至清代的旋子彩画,虽然因时代不同,在纹饰画法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但其发展始终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

如清代旋子彩画就是直接地沿袭并发展了明代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作为清代一类官式彩画,在清代的各类彩画中定型最早,它对于清代其它各类彩画的产生、形成、发展曾起到过不可忽视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清式旋子彩画的纹饰画法,在清代早期基本定形,自清初期至清代晚期,虽总的发展变化不是很大,但还是有较明显的变化的,例如,清早期旋花画法“多路数”、多花瓣、繁细”、“木头找头旋花的外轮廓、皮条线、岔口等一系列斜度画法的已趋于统一性”等方面,仍形成一些较为明显的阶级性差别。

清式旋子彩画在梁枋大木上的构图,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方心式旋子彩画”,该彩画构图,在构件中段的约1/3长度设狭长的方心造型,方心的两侧对称地设找头,盒子、箍头等纹饰。

紫禁城古建筑的华服

紫禁城古建筑的华服

紫禁城古建筑的华服紫禁城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木构件的外表有着绚丽的色彩。

这些古建筑的立柱、门窗、斗拱、梁枋、屋檐、天花等木构件的表面分别饰以红、黄、蓝、青等色彩,被称为油饰彩画。

在历史上,彩画是与油饰配合使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建筑上饰以油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木构件,使之免遭日晒、雨淋、虫咬,但是在审美表现方面,与人们的欣赏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样一来,在油饰的基础上,在其表面装饰以色彩,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图案,一方面仍可有效保护木构件,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美化及装饰效果。

紫禁城古建筑的油饰彩画,犹如给古建筑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使其绚丽、雄伟而壮观。

紫禁城古建筑的油饰彩画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而对于色彩绚丽的彩画而言,其有着不同的类型及相应适用范围。

对于最直观的外檐梁枋而言,其彩画在整体布局上大体可分为三段,中间一段最长,称为枋心,枋心往外两侧一小段为藻头,藻头两侧为箍头,各区域的分界线用金线或墨线予以区分。

这里主要以梁枋部位的彩画为例,讲讲紫禁城古建筑中不同的彩画类型。

比如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

其枋心、藻头、箍头内均绘有龙或凤纹。

枋心纯以绘龙的,称为金龙和玺彩画,常见于前朝三大殿及乾清宫;绘以龙和凤的,称为龙凤和玺彩画,常见于交泰殿、坤宁宫等内廷重要的宫殿建筑。

龙凤形象在彩画中的应用,侧面反映了建筑的专属属性。

和玺彩画构图严谨,纹饰绚丽,且大面积使用了沥粉贴金工艺。

所谓沥粉贴金,即首先用土粉与胶的混合物沿着龙、凤纹饰的轮廓描绘出隆起的形状,然后用金箔贴在隆起的表面,使得彩画图案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

再比如旋子彩画。

所谓旋子,就是在藻头部位使用了一层层带旋涡状花瓣纹饰的图案。

藻头中心绘制旋眼(花心),旋眼即成旋花状向外层层扩展,由外向内的每层花瓣分别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等。

这种彩画藻头使用旋子纹,枋心主题或绘制龙锦文,称为龙锦枋心;或仅仅绘制一道墨线,称为一字枋心;或仅刷青绿色,而不绘制任何图形,称为空枋心。

古建筑小知识之“五彩斑斓”的彩画知多少

古建筑小知识之“五彩斑斓”的彩画知多少

古建筑小知识之“五彩斑斓”的彩画知多少中国古代建筑表现手法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堪称世界第一。

北京的明、清宫殿建筑使用了黄瓦、红柱、红墙、白石基座、衬上蓝天、绿树,美丽动人。

楼宇檐下使用青绿彩画,并贴金,加强了阴影部分的生动,深邃,突出强调了挑檐的深远,色彩的运用其所处的建筑部位。

木构件上色彩涂刷镰叶的施工过程相当繁复。

如清代把刷色涂油漆称为“油作”。

清宫廷最高级,也是最精细的打地杖“三麻二布九灰”,即用三层麻、二层布、九层灰,共十四层。

刷油也要许多道程序。

这即使木建筑构件格外白鸽,而且使木构件得到了爱护。

在阶级社会中,色彩的使用还代表建筑物的身份和地位。

如清代,观音殿是属于帝皇专用的,王府用绿瓦。

黑、紫、兰、绿用于离宫别馆,或单色,或二色合用做剪边处理。

一般民居若是用灰瓦。

一、彩画的主要手法(一)、叠晕将同一种颜色调出几种深浅不同的色阶,按顺序排列绘成装饰色带的方法。

用在构件外缘时,深色在外;用在构件中图案四周时,浅色在外。

当叠晕由浅至深称为“对晕”。

当叠晕由深至浅时叫作“退晕”。

(二)、间色在建筑相邻各间的同类瓦片上,或在同一构件的不同章节段落或分件上,有规律地交替转用冷暖、深浅不同的底色的演算法。

在明清时期的彩画中,以疏叶相间为定式。

(三)、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再覆上明亮的浅蓝色的方法。

这样可加强酸枝木的立体感。

(四)、贴金在彩画的铜片线或图案上贴金箔的方法。

可以平贴片金,也可在沥粉上以贴金,称作沥粉贴金,使彩画看上去金壁辉煌,高贵富丽。

我国古老的民间制作工艺——沥粉、贴金技术早在盛唐时期就已广泛被采用。

中国的沥粉、贴金工艺源远流长,沥粉工艺是传统工艺制做的一个花色品种。

沥是指液体的趣闻,粉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一滴一滴的物是滴落在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

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雕、银箔、上色等。

郑连章紫禁城建筑上的彩画

郑连章紫禁城建筑上的彩画

郑连章紫禁城建筑上的彩画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画,是指绘在室内外梁枋、檩桁、斗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的彩色图案纹饰。

彩画历史久远,具最初的功能在于保护建筑木构件,使之防腐、防虫,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又在实用功能之外具备了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国古建筑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尤其是宫殿建筑上的彩画,更以色彩丰富、设色大胆、花纹富丽著称于世。

由于历代匠师们的不断实践,彩画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也日臻完善。

尤其是宫殿上各种题材的彩画,也和其它装饰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寓意性,反映着某一时代的思想观念和历史风貌。

明清时期紫禁城宫殿上彩画的这种特点就更为鲜明。

一方面,它继承和沿袭了宋元时代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随着封建集权制的高度发展,其时代特征反映在彩画上,又形成了与其它时代彩画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也对彩画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于明清时期的彩画,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在其所著《清式营造则例》、刘敦桢教授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都分别有过论述。

近年来,随着彩画实物遗迹的不断发现,有关的著录和研究论文也逐渐增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和古代建筑修整所分别于1954、1958年出版的清式明式彩画图录(并附有研究论文)。

这些图录和文章,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明清两代官式彩画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笔者拟就紫禁城内宫殿建筑彩画,特别是以近年来在勘察和维修工程中新发现的一些彩画作为实例,并结合档案及其他历史文献对明清官式彩画的某些类型进行一下探讨。

一、青绿点金旋纹彩画在勘察故宫古建筑时,发现几处明代早期的青绿点金旋纹彩画。

如西六宫的长春宫正殿、储秀宫正殿及东六宫的钟粹宫正殿,明代早期彩画即较为完整地保存在这些宫殿室内梁架上。

(图一)这些彩画之所以能遗留下来,是因为明代初建时室内都是“彻上明造”,内檐、梁、枋、桁、檩,满绘彩画。

故宫的色彩文化和空间布局分析(课堂PPT)

故宫的色彩文化和空间布局分析(课堂PPT)
要有皇帝举行重大典礼、 召见文武官员的三座大 殿,它们由南向北排列 在中轴线上的工字形台 基上,用最高贵的建筑 规格体现着皇权的尊贵。
.
7
帝王生活起居部分在后
面,中轴线由南向北是 皇帝、皇后的寝宫,亦 是一组由三座大殿组成 的建筑群。以表现传统 礼制的"前朝后寝"之意。 中国古代贵族实行一夫 一妻多妾制,作为唯一 的正式妻子,只有皇后 的寝宫在尊贵的中轴线 上,其他皇妃分别住在 东西两侧的十二座宫院 里。这种居住格局清楚 地表现了嫡庶之间的尊 卑关系。
一中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23
.
谢谢观看
24
.
18
.
问题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故宫空间序列分析
二、故宫的空间特征
3 建筑成就(空间特征)
(2) 院的运用与空间的对比变换——开闭有序,旷奥有度的空间序 列
以建筑围合成院,以院为单位,若干院组成建筑组群,各院 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对比以产生不同气氛。
19
.
一类,宏伟壮丽,像太和殴前院 落那 样占地丽积夫到2 5万平方 米。太和 殿位丁院落的北端, 矗 在高达6米 的三层汉白玉须 弥座台基上,四周围 以低矮的 廊庑朝房.视野十分开阔。 人
17
.
问题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故宫空间序列分析
二、故宫的空间特征
3 建筑成就(空间特征) (1)强调中轴线的对称布局(起、延、开、合、转、渗——永
远抹不掉的神符)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突出。采用建筑沿 轴线南北纵伸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主轴两侧次轴上各建 筑采用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
踏步阶数、台基、须弥
座等也用三、五、七等
奇数。相对地,后寝则

故宫的介绍以及应用的美学知识

故宫的介绍以及应用的美学知识

第一 屋顶的装饰
•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 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仅就三大殿而言,屋顶各不相 同。太和殿是三殿中最重要的大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重 要仪典的地方。它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 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构成了屋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 语上叫庑(wu三声)殿式。为了凸显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采用了重檐庑殿顶。保和殿是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 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殿高二十九米, 是屋顶有九条脊的殿堂。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 两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 垂脊,岔脊共九条,建筑术语叫歇山式。三大殿中的为最 低的是中和殿,是皇帝到太和殿作重要典仪前准备工作的 地方。殿高二十七米,是屋顶有四条重脊的亭子形的方殿。 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镏金球星的宝顶,建筑术语 中叫四角攒尖式。 • 这三座大殿是故宫的主要建筑,它们造型高矮不同,屋 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彩而不呆板。这种布局可以体 现出受封建等级制度观念的影响。
• 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 煌壮丽,具有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 宫。 故宫之所以能成为古代建筑的代表,与它 的建筑形态以及在美学上的价值是分不 开的。其在美学方面最突出的价值表现 在故宫的艺术形象上。
悬山
硬山
歇山建筑是庑殿 (或四角攒尖) 建筑与悬山建筑 的有机结合,仿 佛一座悬山屋顶 歇栖在一座庑殿 顶上。因之,它 兼有具有相对独立的富有民族特色 的形式美,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 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创造了一种多样 的统一。
• (1)大与小的对比:如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 盒子式的小屋,在艺术上起着对天安门的烘托作用。 •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这种高低、大小的对比不但运用于建筑中,在中国山水画中也经常运用。 • (3)宽与狭对比: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所形成 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空间形成强烈对比。 • (4)明与暗对比(或冷暖色的对比):故宫的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 金碧辉煌。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在蓝天、白云 的辉映下显得非常辉煌。在中国古代工艺品中也常用这种对比色彩造成辉 煌的效果,如唐三彩(蓝绿黄)主要是运用金黄色与蓝色、绿色的对比, 这种冷暖色调的对比,加上瓷釉的光泽使人感到斑斓淋漓。 • (5)繁与简对比:雕梁画栋,镂金错彩,这就是繁。在太和殿内的各种 陈设都是精雕细刻,屋顶藻井的各种图案更是细密繁复。这和殿外大面积 的单色红墙和黄色琉璃瓦屋顶形成一种繁简的对比。 • (6)动与静对比:建筑本身是静的,但由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感。 正阳门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是尾声。形体高低错落,空间大小纵 横,好象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 (7)方与圆、曲与直的对比:在造型上注意方圆变化,如天安门的门洞 是圆形,午门南端的门洞是方形。这种方圆的变化又是与建筑的特定性质 相联系的(午门较威严,用方门与整个建筑气势很和谐)。

雕梁画栋画的是什么?详解古代建筑梁枋彩画三大样式,多图多实例

雕梁画栋画的是什么?详解古代建筑梁枋彩画三大样式,多图多实例

雕梁画栋画的是什么?详解古代建筑梁枋彩画三大样式,多图多实例中国古代建筑多是木质梁架式结构,由数量众多的木头梁枋来支撑屋顶重量,为了防水防虫蛀,古人就在梁枋上涂上黑漆桐油等涂料,后面就觉得仅仅涂上涂料比较单调,为了美观,就发展成在梁枋上画各式各样的彩画了,这些彩画主要分布在外檐的额枋和內檐的梁架上。

雕梁画栋后来梁枋彩画又跟礼制等级挂钩,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作画的规矩,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挥毫,对其在梁枋作画的部位、彩画的内容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天坛祈年殿的梁枋彩画照规矩可以把一幅梁枋彩画大致分成盒子、找头、方心三个有效作画部位。

根据这三个部位绘制的彩画的内容来确定礼制等级的高低,由此形成了梁枋彩画的三大样式,按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一,和玺彩画。

等级最高,皇家所专用,找头圭线为“ ∑ ”型,盒子、找头和方心三个部位,会绘制龙、凤、关外楞草、西番莲、灵芝等纹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一般用在皇家最重要的宫殿上,而根据宫殿的使用功能不同,和玺彩画上绘制的图案也有所不同,据此分为下面6个等级:1.金龙和玺彩画。

上面画的图案全是龙,盒子上是团龙,找头上是升龙或者降龙,方心部分绘制二龙戏珠。

金龙和玺彩画主要用在皇帝上朝或者举办典礼的宫殿中,比如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的金龙和玺彩画金龙和玺彩画中有时会出现梁枋长度过短,不够绘制完整图案的情况,那这时盒子则会被去掉。

故宫太和殿的金龙和玺彩画(无盒子)去掉盒子还不够的话,就会缩短找头,方心也只画单龙戏珠。

这种因梁枋过短而从两边向中间逐步减少作画内容的做法,不只见于金龙和玺彩画中,也常见于其他的梁枋彩画中。

故宫太和殿的金龙和玺彩画(无盒子,短找头,方心是单龙戏珠)2.龙凤和玺彩画。

上面画的图案有龙有凤,取龙凤呈祥之意。

盒子、找头、方心三个部位,龙与凤交替出现。

如果方心是二龙戏珠的话,盒子和找头上绘制的就是凤,也有盒子是龙,找头上是凤的;方心是双凤昭富的话,盒子和找头上就是龙,也有盒子上是凤,找头上是龙的。

北京地区明清官式建筑彩画中植物纹饰素材的运用

北京地区明清官式建筑彩画中植物纹饰素材的运用

北京地区明清官式建筑彩画中植物纹饰素材的运用吕迎霞(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西城100088)摘要: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木构件表面涂绘的色彩装饰画。

学术界研究彩画有三要素———构图、色彩、纹样。

就“纹样”而言,植物花卉题材的纹样在目前遗留在世的明清官式建筑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彩画选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出现在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海墁彩画中。

对于在这些古建筑彩画中出现的植物花卉,少有与植物学角度相结合的研究。

本研究从明清官式建筑的彩画中寻找可与现代植物分类学对应的物种,并对其应用部位和吉祥寓意加以总结分析。

关键词:官式建筑;彩画;植物;明清纹样的存在,牡丹是个例外,凤纹题材的方心和盒子中常见牡丹花头、云纹与凤的组合,象征皇权和富贵,可见其应用范围之广(图1)。

彩画是我国古代宫殿、庙宇、宅邸、陵寝等建筑的色彩装饰,其演进经历了从简至繁的自然发展过程[1]。

彩画通过对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的装饰来满足使用要求,体现建筑与建筑间的等级关系,以适合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及文化传统[2]。

古建筑及其彩画作为历史的见证,当代学术界对其研究已颇有成果。

关于彩画做法的分类,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类是指“官式彩画”和“地方彩画”,本研究仅就明清官式建筑上的彩画进行论述。

自唐宋开始,古建彩画开始趋向偏好植物纹样,至明清时期,植物花卉题材的纹样在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方心式、搭袱子式、海墁式3种)[1]和海墁彩画(指在建筑内檐柱子、墙面、天棚等部位遍绘通体彩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装饰于各式彩画的找头、方心、包袱、池子、聚锦、盒子的内心以及椽柁头、天花、迎风板等部位,是彩画题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建筑彩画中的植物花卉纹样受木构件结构形式和构图部位的约束,技法上既有写生画法又有抽象化装饰图案表现特点[2]。

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彩画作、五彩便装”一篇,把植物花叶(华)为母题的纹样总称为“华文”。

紫禁城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研究

紫禁城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研究

紫禁城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研究紫禁城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养心殿区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

内檐彩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紫禁城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内檐彩画等方面的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养心殿区建筑作为紫禁城的核心区域之一,自明嘉靖年起便成为皇帝的寝宫和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内檐彩画在明清宫廷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其图案丰富、色彩艳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养心殿区建筑布局严谨,以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著称。

该区域主要由正殿、后殿、东西配殿、耳房等建筑组成。

正殿为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后殿为勤政殿,是皇帝听取政事的地方,建筑风格简约而庄重。

东西配殿则分别为左右两侧的附属建筑,与正殿和后殿相互呼应,形成稳定的建筑群落。

养心殿区建筑的内檐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彩画主题多样,包括龙凤、花卉、山水、人物等,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在绘制工艺方面,养心殿的内檐彩画采用了沥粉贴金、点翠等传统技法,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这些彩画还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为研究明清宫廷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图像分析、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内檐彩画的图案、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清代宫廷绘画作品的研究,对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同时,实地调查工作也为此项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紫禁城养心殿区建筑内檐彩画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内檐彩画等方面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彩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明清宫廷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

?青绿叠晕棱间装,丹粉设色粱檐饰

?青绿叠晕棱间装,丹粉设色粱檐饰

青绿叠晕棱间装,丹粉设色粱檐饰中国古建筑彩画多绘制于室内外墙壁、檐、梁、枋、柱头、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是对建筑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它们色彩丰富,使中国古建筑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其实际作用,一是装饰建筑,二是保护木构件及个别砖石部位不受风雨侵蚀。

换句话说,彩画集功能与审美于一身。

故宫藻井彩画在古代的建筑中,除了那些巧夺天工的构造让人驻足之外,其内外檐部绘就的斑斓色彩、栩栩如生的彩画,也足以让人流连再三,它们就像画龙点睛时那绝妙的一笔,令整个建筑脱胎换骨、灵动非凡。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所用,后来才逐渐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早期彩画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开始应用建筑彩画,不过图案及色彩都较简单。

到秦汉时,建筑物内外都出现了彩画装饰,图案也较为丰富了。

进入南北朝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外来建筑装饰艺术也随之而来,于是,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与外来艺术得以巧妙地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纹样,如卷草、莲瓣、宝珠、水曲和石字等。

此时,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是木质表面涂红,墙面粉以蜃灰,朴素、明朗的红白两色,形成了早期古建筑的基本色调。

︱唐朝彩画唐代彩画主要有赤白、红绿、五彩三种色调,初唐流行赤白;盛唐流行红绿,梁架柱栱涂朱,斗窗栏板涂绿,端头刷白;中晚唐则发展成眼花缭乱的五彩装彩画。

在这一时期,外檐的柱身也成了彩画重点,其上多画些团窠或束莲,纹样饱满,色彩绚丽。

︱宋朝彩画宋代是中国木构建筑彩画的蓬勃发展时期,它一反唐代以赤白装为主调的装饰手法,出现了五彩遍装(以青绿红为主色的五彩)、碾玉装(青绿色调)、青绿叠晕棱间装(退晕式)、介绿结花装、杂间装等多种风格和形式,画面深浅轻重任其自然,生动活泼。

︱明清彩画明代,人们对颜色的选用趋于单纯,图案采用深浅退晕的画法,并以冷色为基调。

常见的建筑彩画多为青、绿两色反复间杂,颇为素雅。

有时,也用少量的朱红或金色点缀,使得图案显得鲜艳夺目。

曹振伟北京市木结构建筑彩画之最

曹振伟北京市木结构建筑彩画之最

曹振伟北京市木结构建筑彩画之最
最早的彩画:
故宫钟粹宫、长春宫、储秀宫、翊坤宫顶棚以上(明早期)
紫禁城外最早的彩画:
海淀区大觉寺大雄宝殿外檐(明早期)
门头沟斋堂镇灵岳寺大殿(明早期)
最奢华的彩画:
故宫奉先殿(清早期):木结构满贴金箔。

最炫目的彩画:
东城区嵩祝寺藏经楼(清中期)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
最早的苏式彩画:
故宫澄瑞亭
最早的和玺彩画:
西城区大高玄殿脊步(明代中期)。

注:目前普遍认为和玺彩画产生于明末清初之际,但从大高殿脊步彩画的各种信息上看,应为明代遗迹。

照片源自故宫院刊第173期《大高玄殿彩画的总体配置及其演变》王仲杰、张秀芬、王木子。

最早的龙纹彩画:
故宫南薰殿(明早期)
最具女性色彩的彩画:
东城区地坛皇祗室凤和玺彩画(清中后期)
西城区恭王府乐道堂脊步凤和玺彩画(清中期)
最具道教色彩的彩画:
崇文区天坛神乐署围房(清中后期)
最早的伊斯兰教彩画原迹:
牛街清真寺窑殿(清康熙)。

注:东四清真寺内檐现有仿明代彩画,已不是原迹。

故宫彩绘

故宫彩绘

摘要故宫的彩绘艺术,不光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热切盼望。

关键词故宫彩绘艺术盛名故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上颇负盛名。

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古建筑。

修缮前,当你漫步在故宫殿宇之间,感叹它昔日雄伟庄严之余,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在许多光鲜宏伟的殿堂背后,更多的是经年维修的古建筑,像摇摇欲坠的雕梁画栋、退色脱落的油漆彩绘和积满污垢的汉白玉石等等。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能供游人参观的地方不足故宫的三分之一。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

全画龙图案的为金龙和玺彩画。

一般应用在宫殿中轴的主要建筑之上。

如故宫三大殿,以表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意思;画金凤凰图案的为金凤和玺彩画。

一般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如地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图案相间的为龙凤和玺彩画。

一般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凤呈祥的意思;画龙草相间图案的为龙草和玺彩画。

用于皇帝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的为苏画和玺彩画。

用于皇家游览场所的建筑上,代表园林风格。

“和玺彩画”使用有较多的讲究,凡画这种彩画者,在明间是上蓝下绿,明间两旁的次间、稍间则上下互换分配,次间上绿下蓝,稍间又上蓝下绿。

垫板都用红色,平板枋用蓝色,梁上要画“跑龙”,。

它分成整齐的格子,把各种形式的龙都画在格子内,内画“坐龙”,藻头画“升龙”或者或“降龙”,间或画龙凤,整个彩画的分布从枋心开始,向两端做对称式。

还有一种是在枋心进行旋子彩画,枋心画找头,璇子花一整二破,箍头花形同菱花。

其中旋子彩画与和玺彩画匀属殿式彩画。

此外宫殿彩画使用府第等建筑上装饰的彩画。

这些彩画均不能按宫廷建筑的样式来进行。

而彩画的作者多民间的匠师,他们可以随便选题材绘画。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

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就尤为典型。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就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就是成排的红色立柱与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就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

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就是鲜明与强烈。

需要说明的就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与红色的屋身。

黄色就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与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

红色也就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与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

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就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

红色给人以希望与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就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

由此瞧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就是必然的了。

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

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就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与威严。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色彩学中,对比就是指冷暖对比与补色对比。

所谓补色就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与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与与平衡。

在紫禁城建筑上就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

故宫建筑材料解析

故宫建筑材料解析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Frid020.12.11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103:41:2211 December 202003:41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120.12. 1103:4 1:2203: 41:22D ecembe r 11,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1 日星期 五上午 3时41 分22秒0 3:41:22 20.12.1 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1/
2020 3:41:22 AM03:41:22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1/
谢 谢 大 家 2020 3:41 AM12/11/2020 3:41 AM20.12.1120.12.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Dec-2011 December 202020.12.11
色彩 ·Color·
主体色调是黄 黑 绿
黄色是皇家御用的专属颜色,同时也符合五行配五色的风水学 上古时期天玄地黄 而五行居中为土为黄 同时天子是天上九宫居中 的紫薇宫 所以匹配开来天子住中心 屋顶颜色黄色最为契合 而黑色琉璃瓦大多用在库房 仓储间的建筑 因为黑色五行属水 以 水克火 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是存储四库全书之用
绿色尤其对于北方民族而言是新生命的象征,也是春回大地万物 复苏的未来美好之兆,因此北京故宫中皇子 后代居所 多用绿色, 代表未来一代的勃勃生机,生生不息
明清两代文化差异

故宫的色彩美学

故宫的色彩美学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故宫的古建筑都有一定的色彩,这些色彩丰富多样,巧妙应用到古建筑的不同部位,形成了色彩之美。

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分为不同的色调。

红、黄为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给人热烈、奔放、温暖的感觉;绿色、蓝色、青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给人安静、稳重、踏实的感觉;灰色、白色为中间色调,主要起衬托作用。

在故宫的古建筑中,这些色彩的含义得到引申。

这种引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的方位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其二是从建筑单体出发,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颜色。

故宫在东、西、南、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一、中-黄色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

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

“中”对应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

《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代表皇帝的权力。

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故宫的屋顶二、东-绿色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

绿色象征着春天,而在阳光沐浴下,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

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故宫南三所-皇子们的住所三、西-金黄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有秋天收获、圆满之意。

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

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

对于皇太后而言,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

四、南—红色南,对应的颜色为红色,代表着夏天,有红火、炽热之意,亦有防护、守卫之意。

故宫南面的建筑主要指午门,其屋顶瓦面为黄色,但是其承台的颜色为红色。

高高的承台表面饰以红色,既显得威严与庄重,又衬托了午门城楼的雄伟与高大。

故宫午门五、北—黑色北,代表冬天的方向,在五行中属水,有“收纳、灭火”之意。

院刊推介︱紫禁城现存明代官式彩画分期探讨——从大木梁檩枋彩画纹饰切入的研究

院刊推介︱紫禁城现存明代官式彩画分期探讨——从大木梁檩枋彩画纹饰切入的研究

院刊推介︱紫禁城现存明代官式彩画分期探讨——从大木梁檩枋彩画纹饰切入的研究紫禁城现存明代官式彩画分期探讨——从大木梁檩枋彩画纹饰切入的研究The Ming Imperial Architecture Paintings and Decorations of Periods --- Focus onThe Patterns on Beam and Purlin of The Timber Architecture of The Imperial Palace杨红纪立芳Yang Hong Ji LifangAbstract: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n more than twenty different designs of wooden palaces of the Forbidden City fully embody the higher attainment that the Ming dynasty achiev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inting and decoration, and witness the evolution of official architectural art over the Ming era. Take for instance the decorations and patterns on the beam and purlin of the timber architecture, the outlined profiles having flowers with petals and blooms are of unique styles of different periods. The architectural painting and decoration was completed in two times ---- early Yongle (永乐) to Hongzhi (弘治) reigns and late Zhengde (正德) to Chunzhen (崇祯) reigns judging by the styles and ages of them.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ical offici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s of the Ming times.Keywords: offici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the Ming era; beam and purlin; design and standard; pattern明代是我国建筑史上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存留实物较多的时期。

古建筑彩绘识别指南

古建筑彩绘识别指南

古建筑彩绘识别指南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梁柱上金碧辉煌的彩画总是非常吸引人们的目光。

这些彩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给宏大巍峨的建筑平添了几分柔丽精致。

▲北京故宫太和殿彩画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彩画就会发现:它们虽然乍看起来花花绿绿的差不多,但细部的区别简直不要太明显!有的彩画有大块的青绿色旋涡纹样,有的彩画画着精彩的亭台楼阁,而有的彩画有大量的龙凤图案……这些图案都代表着什么?其中蕴藏着怎样的玄机?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揭秘。

建筑彩画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它的记载,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建筑色彩已有了等级制度。

北宋政府颁行的《营造法式》一书,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书,里面对建筑彩画等级做出要求。

▲北京天坛祈年殿彩画到了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又一次发展。

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记录了清代官式彩画的法式规矩,等级层次更加严明。

总之,在建筑彩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做出改变,使得彩画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北京雍和宫彩画那么,除了提高古建筑的颜值,彩画还有哪些作用呢?首先,是对木构件起到保护作用。

在木构件外面涂上颜料,相当于给木构件穿上衣服、盖上被子,让它们离风吹日晒稍微远一点。

其次,通过彩画的复杂和豪华程度,可以体现不同建筑之间的等级关系,与古代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相适应。

接下来以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为例,来展示中国古代的彩画艺术。

清代的官式彩画,大体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和海墁彩画五类,其中前三类比较常见。

和玺彩画的主要特征是彩画的轮廓大线比较曲折,形似一个旋转了的W。

和玺彩画的纹饰以龙、凤为主,浑厚凝重、庄严豪华,体现着皇权的无上威严。

▲北京颐和园内,德辉殿明间和玺彩画▲北京雍和宫内,万福阁次间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主要被用于皇宫等重要建筑和敕建的重要殿堂,在清代是一种御用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旋子彩画,主要特征体现在彩画中的团花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檐下之美——北京故宫梁头彩画分类例析与配置分析发表时间:2012-12-20T10:07:57.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9月供稿作者:黄雷蕾郭建东[导读] 梁头是屋梁在檐下外露的端头。

明清两代梁头面积增大,其上彩绘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之一。

黄雷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00871郭建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100871【摘要】梁头是屋梁在檐下外露的端头。

明清两代梁头面积增大,其上彩绘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之一。

明清建筑虽高度程式化,但却由于《工程做法则例》保存不善而未留下关于彩画的明确资料。

本文通过考察北京故宫梁头彩画,整理宫殿中不同等级彩画的位置分配,详析三种彩画类别的梁头做法,试图呈现一套相对完整的北京故宫梁头彩画资料。

【关键词】北京故宫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梁头一.研究背景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的严格规范,这种规范发展到清朝已相当完备,几乎不给建造者留下任何创新空间。

有理由认为,作为王权象征的北京故宫是严格按照《工程做法则例》来营造修建的,因此对于故宫的考察分析或许可以还原《工程做法则例》图样中缺失的彩画部分。

通过实地考察,结合资料查询,从“梁头”这一细处出发,能够探讨宫廷彩画规律。

选择梁头彩画,一是明清两代梁头较前朝增大,彩画面积和种类均有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梁头虽位于檐下目力能及之处,但目前学界鲜有关注梁头彩画者,希望本文能够在这一领域尽绵薄之力。

二.考察范围本文考察范围为北京故宫中轴线、东西六宫和宁寿宫建筑群及乾隆花园,选择这个范围是出于三点考虑:故宫建筑排布以南北对称轴为核心,其上布置着故宫最主要的宫殿群;东西六宫为嫔妃住所,在宫中为从属地位,因此其彩画能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外留存画师的自由创作,以至于“各院之间在设计上竟无任何准确固定之关系。

” ;宁寿宫建筑群与乾隆花园结合了庭院与宫殿,工艺水平极高。

三.故宫彩画分类图样与配置北京故宫中的彩画样式主要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种,倦勤斋室小戏台室内的海墁式彩画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1.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清代宫廷特有的彩画,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种类,仅被用于皇家宫殿、庙坛等重要建筑。

花纹繁复密集,以走龙蟠龙为主要母题,配以西番莲纹、吉祥草纹等,大面积贴金,体现皇家建筑的豪华庄重。

在北京故宫中,施和玺彩画的地点有:端门、午门五殿、太和门及其两侧的贞度门与昭德门、体仁阁、弘毅阁、四座崇楼、太和殿及其两侧的中左门与中右门、中和殿、保和殿及其两侧的后左门与后右门、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钦安殿)、神武门、养心殿、西六宫(咸福宫,长春宫,翊坤宫)、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和宫、景阳宫)、皇极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畅音阁。

和玺彩画的梁头图案以贴金龙纹及龙纹的变形纹为主。

北京故宫梁头和玺彩画可以分为三类:1) 具象龙纹本文共统计到两件具象龙纹。

前者位于太和殿角柱柱头铺作上端,青底贴金,头部在上尾部在下,即营造则例中所述“升龙”,符合“升青降绿”的规范。

后者位于与咸福宫平柱柱头铺作上端,内部嵌套弧线组成的菱形并绘制龙纹,姿态与前者几近一致。

2) 变形抽象龙纹北京故宫中抽象龙纹比具象龙纹更常见,在考察范围内即统计到9种不同的纹样。

抽象龙纹由具象龙纹变形而来,部分图案已经变形呈现花朵藤蔓状,但仍能从其形态与具象龙纹的对比得到其中的密切联系:花朵由龙头演变而来,而藤蔓即龙身,细枝则为龙的四肢、须发。

一般来说,抽象龙纹梁头的正中以体积较大的金色花朵作为视觉中心,周围饰以须蔓。

3) 墨线装饰与相对规整的宫廷营造相比,畅音阁的彩绘别具特色。

部分梁头采取了简洁的墨线装饰:绿色底,正中黑边金色方块,梁头边缘用金色与白色进行两圈勾勒。

2. 旋子彩画旋子彩画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元代。

有学者认为旋子花纹来源于佛教艺术的宝相花,是在莲花或牡丹母体上经过加工而得到的纹饰,因其吸取众花形象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寓意清净、纯洁、庄严。

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一般官衙、庙宇、城楼等建筑,特点是两端的分瓣圆花纹。

在故宫中,旋子彩画见于以下地点:午门侧翼、熙和门、协和门、各主要宫殿的廊屋与配殿、隆宗门、景运门、月华门、日精门、御花园(浮碧亭、万春亭、澄瑞亭、千秋亭、四神祠等),东六宫(景阳宫、景仁宫)、奉先殿、皇极殿周围廊屋、景琪阁、怀远堂(珍妃井)。

旋子彩画的梁头可以分为三类,即旋花纹、龙凤纹与简单墨线,而又以旋花纹最有代表性。

1) 旋花纹:共统计到六种,不考虑梁头形状有四种。

由于后期修复多次,旋花种类已经不易区分,推测可能分别为烟琢墨石碾玉、墨线大点金、雅五墨,另有一件旋花轮廓用墨线,仅有花心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不符合任何一种分类,疑是后世修复所致。

2) 龙凤纹:旋子彩画仍有运用龙纹做梁头装饰之例,有两例见于景仁宫配殿。

其中一件旋子龙纹梁头画面中央龙头部分并未完全变化为花朵,仍留有动物的痕迹,如眼部、下颚等。

3) 墨线装饰:左门翼、右门翼、景仁宫配殿等位置出现了由简单墨线构成的梁头,其形状与和玺彩画中的墨线梁头相似,但颜色为黑白色勾勒边缘、中心方形黑色无框。

3.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是装饰园林建筑的一种彩画,源于江南一带,后传入宫廷即成为官式彩画的一个重要品种。

故宫中的苏式彩画已经北方化,用色艳丽,与苏州彩画有很大差异。

不同于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的抽象装饰性,苏式彩画注重写生,题材囊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方面。

北京故宫苏式彩画主要分布地点为: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体元殿、体和殿、太极殿、咸福宫廊屋檐下等)、东六宫(钟萃宫)、寻沿书屋及其周边、御花园(天一门、绛雪轩等)。

苏式彩画带有写生成分,描画对象丰富,加之等级低,规矩相对较少,因此创造空间大。

在本文考察区域内,就已统计到不重复的苏式彩画梁头59种。

按描画内容,可归为五类:1) 龙凤纹、蝙蝠纹御花园中有一处苏式彩画建筑梁头施用龙纹,另一处施用凤纹。

龙纹一例为蛟龙戏珠,与前文所述和玺彩画的第二件具象龙纹极为相似,差异仅仅在于正方形四角没有纹样装饰。

梁头蝙蝠纹繁复密集,刻画精细。

蝠身倒挂,双翅展开,尾翼上扬,下颚穿环(推测从铜钱纹样变化而来),四周围绕云气。

画面下方有芭蕉扇和葫芦,二者均为暗八仙,有八仙庆寿之意。

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抽象装饰的特点,如尾翼、胡须部分有线条化趋势,与抽象龙纹有相似之处。

2) 器物纹在统计的故宫苏式彩画梁头的59种纹样中,器物纹占了48种,数量之多、变化之微妙都值得细细考究。

施用器物花纹的地点主要为储秀宫、翊坤宫、钟萃宫。

储秀宫的梁头彩画以器皿为主,如瓶、壶、罐、葫芦、圆盘、六方盘、笔筒等。

瓶的形状、各异,或有花纹;圆盘有无花纹、莲叶纹和龙纹三种,下方均承以碗垫,而碗垫又有灵芝状与多龙托环状两种;另有一件双鹤壶,以鹤腿作壶托,鹤颈作壶把,形态蜿蜒,细节精美。

值得注意的是一幅彩画中出现了佛教万字图案。

翊坤宫梁头彩画同样是器物纹,但除器皿外,此处较多的出现了书房用具,如书本、书卷、毛笔、印章等。

一件笔筒上绘有太极图与八卦图案,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渗透。

钟萃宫梁头彩画保存较好,同样是以器皿瓜果、文房四宝为主,从构图上,这里的器物几乎没有单独出现的,都是两三件甚至四五件物品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中。

其中一件彩绘中出现了佛教万图案。

就绘制技法来看,这些彩画考虑到了观者的观看角度,所有器皿均为从下往上看的方向,露出部分底部;其次器物注重明暗关系的处理,甚至出现了类似西方油画厚涂的技法。

两者结合,画面带有一定的立体感。

3) 文字纹咸福宫院门及院中均施用为汉字纹梁头彩画,共统计到三种纹样,分别为“江山永固”、“千秋万岁”与“富贵长春”。

4) 花卉纹花卉纹分布在畅音阁以北的寻沿书屋及其周围房屋的檐下。

画面内容有牡丹、兰花、芍药等,均为红花绿叶,颜色有明显深浅晕染,梁头边缘用金色包边。

较之器物纹,花卉纹用色鲜艳、造型单纯。

5) 墨线装饰苏式彩画梁头仍有用简单墨线之例,该例梁头为黑色底,中间有绿色方块,边缘从内到外用绿色、白色、黑色勾勒。

四.北京故宫梁头彩画特点分析1. 总体礼制规范下的灵活处理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施用彩画规整有序,彩画等级依循宫殿等级而作,分布对称,体现中国建筑一贯的礼制。

在中轴线之外的宫殿,这种严格的对称被打破,离中轴线越远,不对称越严重。

东西六宫中,三种彩画杂糅在一起,配置较为随意。

内城最东侧建筑群自身另有一条对称轴,彩画虽总体分布规整,但又被畅音阁所打破,此建筑虽然处于对称轴右侧,但仍施用和玺彩画。

导致这种不对称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宫殿功能变化,彩画随之变化,二是宫殿主人个人喜好所致,如宁寿宫就曾在光绪年间由于慈禧的个人喜好而饰以苏式彩画,后被修复为原状。

故宫中的彩画不对称分布也许只是出于统治阶层个人因素的偶然现象,终究改变不了宫殿建筑严正的大体布局。

但从中国建筑史上来看,不对称的构图普遍出现于明末江南园林中,如拙政园、狮子园等均是施设随意之作。

北方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多取材于这些南方园林,为总体基调严肃的北方建筑带来了活力。

2. 对单一形象的变形与扩展和玺彩画梁头与苏式梁头均体现了画师对单一母题的抽象变形。

和玺彩画的具象龙纹可以看出明显的龙头、龙身、龙爪,但抽象龙纹仅仅保留龙的大体姿态,动物形状已经转向植物形象。

比起动物形态,植物的创作自由度更大,藤蔓走向与分岔等可以由画师自由安排,创造出丰富的图样。

苏式彩画中对于静物的发挥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仅仅是围绕“盘”主题就衍生出约17种不同的样式,就连盘托都有不下五种,体现了工匠的纯熟创作技巧与浪漫创作思想,作品在严格礼制约束下仍然保留生命力。

3. 佛教与道教的共存与融合在东西六宫彩画中,同时出现了道教的太极图、八卦图和佛教的万字图样,体现了两种教义在中国文化下的多元共生。

佛儒道三家虽然纷争不断,并且不同的王朝对二者各有所侧重,但其共生亦由来已久,例证众多。

如西安碑林博物馆存有一块石碑,两面凿刻老子像,另两面凿刻释迦摩尼像;又如作为道教“洞天福地”的南岳衡山,同样随处可见佛教寺庵。

有学者在诸多史实的支撑下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重佛轻道的,但从梁头彩画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道教并未受到贬抑。

在北京故宫内部并未建有佛寺或道观,但就就乾隆时期的北京城平面图来看,全城共有道观六座,佛寺十五座,散布于全城各处,分布并无特殊规律。

这从宏观上体现了两种思想的共存,为内城梁头彩画的两教并存提供了一个合理而有力的背景。

【参考书目】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2. 钟福民:《中国吉祥图案的象征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 于倬云等:《禁城营缮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