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机械基础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基本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简单扼要的计算2)了解机械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3)了解常用的机构和机械传动原理;4)了解金属零件的联接和支承5)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内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调查法、练习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手段:常规或现代(多媒体投影、音像资料、各种教具、实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机器与机构、构件和零件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四、课时分配计划:2课时布置作业:0-1,0-2实施情况及课后教学效果分析引言当人们拓展视野、深入到创造物质世界活动中时会发现,单纯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常常无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将数、理、化知识适度综合,高度概括,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便产生了诸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门类众多的应用工程科学。

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物质世界的应用理论基础。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

什么是机械?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1.机器机器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能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

图1一1所示的台钻是比较常见的典型机器。

观察其工作过程:电动机1转动,驱动带传动,带传动又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变速箱2内的齿轮系,变速箱中的主轴与钻头3直接联接,从而熔话动与动力传涕给了钻头。

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切削加工。

图O-2所示为牛头刨床,它由电动机1通过带传动3和齿轮传动装置2实现减速,又通过暇动导杆机构9改变运动形式,使滑枕5带动刨刀7作往复移动来实现刨削。

由上述两例分析表明,机器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原动装置一传动装置一执行装置。

机械最常见的原动装置是电动机。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本质和作用。

介绍机械的分类,包括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1.2 机械的组成部分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附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机械的性能与参数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力、速度、精度、效率等。

介绍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机械的类型与原理讲解传动机械的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介绍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形状、齿数、模数等。

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3 皮带传动与链条传动讲解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皮带和链条的规格、张紧方式等。

介绍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章:机械结构3.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讲解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梁、柱、板、壳等。

介绍各个要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2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介绍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讲解机械结构优化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等。

介绍结构优化算法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零件4.1 机械零件的类型与功能讲解机械零件的类型,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介绍各种零件的功能和应用。

4.2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选择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包括钢、铝、塑料等。

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原则。

4.3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等。

介绍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工艺。

第五章:机械系统5.1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系统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系统、复杂机械系统等。

5.2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4、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机械基础概述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3、机械故障的分类和诊断方法4、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2、难点: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机械基础概述,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功能、分类等。

2、第二周: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包括机械零件、机构、传动等。

3、第三周:机械故障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包括机械故障的类型、原因、诊断方法等。

4、第四周: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润滑、清洁、检查等。

5、第五周:实验课,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6、第六周:复习总结,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答疑解惑。

六、课后作业与练习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论文。

机械基础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理解机械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机构、零件、构件等基本概念。

2、机械工作原理:通过实例介绍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机械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机械工具,如螺丝刀、锤子等。

4、创新思维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 11 ~

3、螺纹小径(D1,d1) 4、螺距(p)


是指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Ph) 同一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 轴向距离。 6、牙型角和牙型半角(α,α/2) 7、螺纹升角(φ) 三、螺纹的代号与标记 1、普通螺纹 (1)螺纹代号 由螺纹特征的字母 M、公称直径、螺距和旋向组成。 右旋不标出,左旋用 LH 表示。 M24×1.5LH 表示公称直径为 24mm,螺距为 1.5mm 的 左旋细牙普通螺纹。 (2)公差带代号 公差带代号由表示公差带大小等级的数字和表示公 差带位臵的字母所组成。
第二章 螺纹
第一节 螺纹的种类及应用
~ 10 ~

一、螺纹的种类及应用


分类: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 纹。 三角形螺纹:分为普通螺纹、英制螺纹、管螺纹 又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 管螺纹的牙型角为 550 矩形、梯形、锯齿形螺纹多用于传动。梯形螺纹牙型 角为 300 螺纹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常用右旋,左旋在特殊情况 下应用。 单线和多线之分。沿一根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单 线,沿两根以上的等距螺纹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多线螺 纹,常用的螺纹联接要求自锁性,故多用单线螺纹,传动 螺纹要求传动效率高,故多用双线或三线螺纹,为了便于 制造,一般情况下,一般用线数 N≤4。 二、普通螺纹的基本参数 1、螺纹大径(D,d) 2、螺纹中径(D2,d2)
~1~



③在学习过程中,应从基本功出发,以基本结构组成 为基础,以动作原理,运动传动链为主线。 ④对各类知识加以比较并学习。 ⑤通过课堂教学和一系列作业训练,不仅要提高对结 构,原理等的消化,理解、掌握。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2. 熟悉机械的运作原理,了解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 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机械的运作原理4. 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5. 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物模型或图片4. 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引导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机械参数。

4. 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实际应用。

5. 讲解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维护保养机械。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程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对机械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机械是一种用以转换和传递能量或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装置。

1.1.2 分类:机械可分为通用机械、专用机械和手工机械等。

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2.1 尺寸参数:长度、宽度、高度等。

1.2.2 力学参数:力、压力、扭矩、功率等。

1.2.3 运动参数: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

1.3 机械的组成与结构1.3.1 组成:机械由多个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

1.3.2 结构:机械的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支承结构、传动结构等。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的基本方式2.1.1 摩擦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2.1.2 啮合传动:齿轮传动、蜗轮传动等。

2.1.3 电磁传动:电磁感应、磁力等。

2.2 齿轮传动2.2.1 齿轮的分类:直齿轮、斜齿轮、圆柱齿轮等。

2.2.2 齿轮传动的原理:齿轮的啮合实现力的传递和运动的变化。

2.3 蜗轮传动2.3.1 蜗轮的特点:传动比大、自锁性好等。

2.3.2 蜗轮传动的应用:适用于减速传动。

第三章:机械连接与紧固3.1 机械连接的基本方式3.1.1 螺纹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连接等。

3.1.2 键连接:平键、斜键等。

3.1.3 焊接连接:气体焊接、电弧焊接等。

3.2 紧固件3.2.1 螺栓: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零件。

3.2.2 螺母:与螺栓配合使用,用于固定连接。

3.3 联轴器与离合器3.3.1 联轴器:连接两个轴,传递扭矩。

3.3.2 离合器:用于连接或分离动力源与传动装置。

第四章:机械轴承与润滑4.1 轴承的基本类型4.1.1 滑动轴承:滑动摩擦小,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场合。

4.1.2 滚动轴承:滚动摩擦小,适用于较重、低速场合。

4.2 轴承的材料与结构4.2.1 材料:钢、铜、塑料等。

4.2.2 结构: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器等。

4.3 润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3.1 原理:润滑剂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4.3.2 方法:油润滑、脂润滑、气润滑等。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章节名称TOPIC 1平面机构运动副和运动简图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运动副类型教学重点低副和高副教学难点辅助手段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

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a)转动副(b) 移动副(c) 螺旋副图6—1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的基础概念、分类和应用。

(2)掌握机械传动、联接、固定、润滑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设计、制造、维护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机械的组装、调试和维修。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机械进行改进和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热情,认识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3)培养学生爱护设备、安全操作的意识,遵守工厂和实验室的规定。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机械的概念和组成2. 机械的分类和特点3. 机械的应用领域第2课时机械传动与联接1. 传动系统的原理和类型2. 联接件的选用和安装3. 传动带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第3课时机械固定与润滑1. 固定件的选用和安装2. 润滑油的种类和选用3. 润滑装置的使用和维护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基础》2. 实验室设备:机械模型、工具、仪器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演示:进行机械传动、联接、固定、润滑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机械基础的相关题目,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4课时机械制造与维护1.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3. 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第5课时机械创新与改进1. 机械创新的意义和原则2. 机械改进的方法和技术3. 创新实例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维护和创新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机械的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机械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熟悉机械的基本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2.学习如何计算机械的基本参数。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2.2 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2.学习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2.3 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章:机械联接3.1 螺纹联接1.熟悉螺纹联接的原理及其特点。

2.学习螺纹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2 键联接1.了解键联接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键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3 销联接1.了解销联接的应用及其特点。

2.学习销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四章:轴承与润滑4.1 轴承概述1.了解轴承的作用及其分类。

2.掌握轴承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4.2 轴承的维护与润滑1.学习轴承的维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了解轴承润滑的方法及其选择。

第五章:机械精度5.1 机械加工精度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计算方法。

5.2 测量技术与方法1.熟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学习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六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6.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6.2 热处理技术1.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其目的。

2.学习热处理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第七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7.1 金属切削原理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

7.2 常用金属切削工具1.熟悉金属切削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金属切削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八章: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8.1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参数。

8.2 常见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1.熟悉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和认识1.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二章:传动系统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培养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兴趣和认识2.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动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传动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的认识第三章:控制系统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兴趣和认识3.2 教学内容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控制、电子控制、计算机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控制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四章:执行系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培养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兴趣和认识4.2 教学内容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引导学生思考执行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执行元件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五章:机械基础的应用实例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和认识5.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床、机械基础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汽车、飞机机械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电、玩具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基础6.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兴趣和认识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强度、刚度、可靠性、经济性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载荷、材料、尺寸、形状机械零件的计算方法: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寿命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零件设计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7.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设计、加工、检验、装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机械制造工艺的优缺点和选择原则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7.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的认识第八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8.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兴趣和认识8.2 教学内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预防性维护、计划性维护、完整性维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排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润滑、紧固、调整、清洁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实际机械运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第九章:机械自动化技术9.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培养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认识9.2 教学内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使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认识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新颖性、实用性、可靠性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机械基础电子教案”这一主题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科目:机械基础设计人:郝相忠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一、分析学习内容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

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

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尺寸、形状、重量等)。

机械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精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应用领域。

利用图表和实物展示,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的认识。

第三章:传动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掌握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分类和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的认识。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机械结构设计的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

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应用领域的了解。

通过小组项目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了解。

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材料和加工方法的了解。

通过小组项目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选型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4篇)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4篇)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精选4篇)机械基础中职教案篇一滑轮兄弟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建议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需要考虑到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两边的钩码不能挂得太多),否则实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演示升旗仪式。

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3.教师出示轮子,并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滑轮。

这种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旗杆顶部的轮子1.让我们模拟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你需要哪些材料?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能不能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1)学生讨论。

(2)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名称TOPIC 1平面机构运动副和运动简图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运动副类型教学重点低副和高副教学难点辅助手段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

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a)转动副(b) 移动副(c) 螺旋副图6—1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章节§6-1铰链四杆机构授课讲授课时2班级(a)(b) (c)图6—2名称形式教学目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点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掌握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辅助手段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四杆机构的组成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

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杆3称之为连架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只能在小于360°的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之为摇杆。

二.链四杆机构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前窗的刮雨器。

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刮雨动作。

2 ) 双曲柄机构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

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蒸汽机车轮联动机构,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

平行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可能由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两个曲柄反向回转。

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采用三个曲柄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反转。

3)双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都在小于360°的角度内作摆动,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三、曲柄存在的条件由上述以知,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而曲柄是否存在。

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

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1.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以一个移动副代替摇杆和机架间的转动副,则形成的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它能把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或作相反的转变。

图6—142.导杆机构a 曲柄摇杆机构b 导杆机构c 摆动滑块机构d 固定滑块机构一、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曲柄摇杯机构中,当曲柄A B 沿顺时针方向以等角速度 转过φ1时,摇杆CD 自左极限位置C1D 摆至右极位置C2D ,设所需时间为 t1,C 点的明朗瞪为 V1;而当曲柄AB 再继续转过φ2时,摇杆CD 自C2D 摆回至C1D ,设所需的时间为 t2,C 点的平均速度为 V2。

由于φ1>φ2,所以 t1>t2 ,V2>Vl 。

由此说明:曲柄AB 虽作等速转动,而摇杆CD 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却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摇杆CD 的两个极限位置间的夹角ψ称为摇秆的最大摆角,主动曲柄在摇杆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夹的锐角θ称为极位夹角。

在某些机械中(如牛头刨床、插床或惯性筛等),常利用机械的急回特性来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以提高生产率。

行程速比系数K :从动件空回行程平均速度V2与从动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V1的比值。

K 值的大小反映了机构的急回特性,K 值愈大,回程速度愈快。

K =V2/V1=(C2C1/t2) / (C1C2/t1) =(180°十θ)/ (180°一θ)章节名称 §6-1(2)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授课形式讲授 课时1 班级教学目的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教学重点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教学难点 急回特性、死点辅助手段课外作业课后体会由上式可知,K与θ有关,当θ=0时,K=1,说明该机构无急回特性;当θ>0时,K>l,则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二、死点以摇杆作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在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时,出现了机构的传动角γ=0,压力角α=90°的情况。

此时连杆对从动曲柄的作用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不能推动曲柄转动,机构的这种位置称为死点。

机构在死点位置时由于偶然外力的影响,也可能使曲柄转向不定。

死点对于转动机构是不利的,常利用惯性来通过死点,也可采用机构错排的方法避开死点。

但死点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当工件被夹紧后,BCD成一直线,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即使工件的反力很大,夹具也不会自动松脱。

章节名称Topic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1、组成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部分所组成。

2、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可以将主动件凸轮的等速连续转动变换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或绕某定点的摆动,并依靠凸轮轮廓曲线准确地实现所要求的运动规律。

3、特点优点是:只要正确地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给定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

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为点或线接触,不易润滑,容易磨损。

因此,凸轮机构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二、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l)盘形凸轮也叫平板凸轮。

这种凸轮是一个径向尺寸变化的盘形构件,当凸轮l绕固定轴转动时,可使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的平面内运动(2)移动凸轮当盘形凸轮的径向尺寸变得无穷大时,其转轴也将在无穷远处,这时凸轮将作直线移动。

通常称这种凸轮为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凸轮为一圆柱体,它可以看成是由移动凸轮卷曲而成的。

曲线轮廓可以开在圆柱体的端面也可以在圆柱面上开出曲线凹槽。

2、按从动件的形式分(l)尖顶从动件结构最简单,而且尖顶能与较复杂形状的凸轮轮廓相接触,从而能实现较复杂的运动,但因尖顶极易磨损,故只适用于轻载、低速的凸轮机构和仪表中。

(2)滚子从动件在从动件的一端装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子。

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故磨损较小,改善了工作条件。

因此,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应用也最广泛。

(3)平底从动件从动件一端做成平底(即平面),在凸轮轮廓与从动件底面之间易于形成油膜,故润滑条件较好、磨损小。

当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始终与平底垂直,传力性能较好,传动效率较高,所以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

但由于从动件为一平底,故不适用于带有内凹轮廓的凸轮机构。

教学目的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教学重点常用运动规律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运动曲线的绘制辅助手段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基本概念1、基圆:以凸轮轮廓最小半径 rb所作的圆2、推程:从动件经过轮廓AB段,从动件被推到最高位置3、推程角:角δ0,这个行程称为,δ2称为4、回程:经过轮廓CD段,从动件由最高位置回到最低位置;5、回程角:角δ26、远停程角:角δ17、近停程角:角δ3图7—8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位移曲线二、凸轮与从动件的关系凸轮的轮廓机构取决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工作要求。

三、从动件的运动规律1.等速运动规律当凸轮作等角速度旋转时,从动件上升或下降的速度为一常数,这种运动规律称为等速运动规律。

(1) 位移曲线(S —δ曲线)若从动件在整个升程中的总位移为 h ,凸轮上对应的升程角为δ0,那么由运动学可知,在等速运动中,从动件的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为:S =v ·t凸轮转角δ与时间t 的关系为:δ=ω·t则从动件的位移S 与凸轮转角δ之间的关系为:v 和ω都是常数,所以位移和转角成正比关系。

因此,从动件作等速运动的位移曲线是一条向上的斜直线。

从动件在回程时的位移曲线则与下图相反,是一条向下的斜直线。

(2)等速运动凸轮机构的工作特点由于从动件在推程和回程中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故运动平稳;但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时;从动件的速度从零突然增大到v 或由v 突然减为零,此时,理论上的加速度为无穷大,从动件将产生很大的惯性力,使凸轮机构受到很大冲击,这种冲击称刚性冲击。

随着凸轮的不断转动,从动件对凸轮机构将产生连续的周期性冲击,引起强烈振动,对凸轮机构的工作十分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