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在鲁教版的地理必修课程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因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必须在资源利用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鲁教版地理课程涵盖了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分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分布特点、资源的开发状况、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了解不同资源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同时,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状况,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问题,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希望学生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关系到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以及区域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地区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其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

比如,水资源的污染会影响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导致农业减产和居民健康问题;空气质量下降会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人才的吸引和留存,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反,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

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明确生态保护的红线和底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为生态保护做出牺牲的地区得到应有的补偿。

另一方面,要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可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比如,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技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区域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区域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都纷纷呼吁要共同关注并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区域生态共建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即通过跨行政区划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众所周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改造,而这种改造却会带来环境问题。

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而对于各地来说,更需要强调是区域协作。

因为很多环境问题是跨行政区划的,不可能仅仅通过一地或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能够解决。

而区域生态共建,就是以“共同责任、共同行动”的理念,各地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区域生态共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政策引领,共建生态优质区域区域生态共建,需要有清晰的政策指导。

政府需要积极在制定生态环保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体系、政策和标准。

同时,还要加大对环境法律的执行力度,对环保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搭建生态金融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共建生态优质区域。

二、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协同机制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和协同机制,是保证区域生态共建有效实施的前提。

各地需要共同研究制定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标准化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建立跨行政区划的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反馈。

并且,还需要建立协同机制,加强环境问题联防联控,确保区域环境治理有序、有效。

三、加强沟通交流,探索合作模式区域生态共建,需要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各地需要加强协作,探索合作模式,互学互鉴。

可以开展跨行政区划的环境保护和技术交流论坛、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分享最新的环保技术、科学研究成果,推动区域生态共建的深入发展。

四、构建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制要想使区域生态共建落地生根,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并落实责任制。

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一度被誉为中国的工业基地,成为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源破坏、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此,东北地区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治理的必要性资源环境治理是指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管理手段。

资源环境治理的必要性首先在于它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和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

其次,东北地区的环境资源受到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双重压力,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现状,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导致资源消耗的速度超过可恢复的速度。

此外,东北地区的各类土地开发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不断触及生态红线,引发各类环境问题。

二、资源环境治理的方式和措施资源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合作下推进,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政策制定和管理,从立法、行政管理、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制订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吸引内外投资,加强科学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再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传承文化、保护生态,推进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最后要加强社会协同,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观念,营造生态文明和谐氛围,共创美好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只有完成好资源环境治理的任务,才能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同时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和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分析我国在这两个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一、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任务1、资源消耗与浪费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源消耗量不断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矿产资源保障问题: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有限,部分重要矿产面临枯竭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寻找新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

3、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土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但当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部分地区土地资源紧张。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实施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保护耕地资源。

4、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任务1、空气污染治理问题:空气污染是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需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水体污染治理问题:水体污染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治理水体污染,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水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3、土壤污染修复问题:土壤污染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修复土壤污染,我们需要加强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标准,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引言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1.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和社会的命栀。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权益。

同时,生态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土壤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生态红线被严重侵犯。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也严重威胁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消耗过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速度明显加快,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所致。

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会导致资源短缺,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破坏。

3.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

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

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设规划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建设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

一、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要相互协调,不出现明显的发展差距,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的发展格局。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和其他地区的相对滞后,导致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均衡。

这种不协调的发展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经济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需要在规划中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类基础设施,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

此外,还需要考虑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各个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规划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类生态保护区和绿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以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可持续性发展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方面,追求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资源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要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区。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如何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重要的议题。

一、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多个部分组成。

青藏高原处于高寒荒漠气候带,气候干燥,缺乏水源。

同时,青藏高原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青藏高原的开发投资力度不断增大,这里遭遇了空气、水和土壤等方面的严重污染。

首先,青藏高原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特别是北部地区。

大量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污染排放,使大气质量受到严重破坏,形成了显著的酸雨、雾霾、黄沙暴等不良气象现象。

其次,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也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干旱缺水和环境污染,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受损严重。

同时近年来,一些支流水域被大规模利用,导致水流量严重下降。

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多次引发水资源危机。

最后,青藏高原的土壤受到破坏,造成固体垃圾淤积、农业化肥滞留、土地开发丛林破坏等问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沙漠化等后果。

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紧迫性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地方问题,更是全球性问题。

青藏高原北纬26度以上的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模式,使其对全球气候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承载了全球约30%的冰川,还是全球重要的水源,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青藏高原居住着少数名族和牧民,与其环境相依相存,对其较高的生活水平要求环保迫在眉睫。

因此,完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途径。

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也包括保障最贫困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对当地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了民众的福祉。

“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对策

“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对策

“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其管理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一些地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分析“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中,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资源开发需求的矛盾。

一方面,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需要得到良好的恢复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生计需要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如木材、草药等。

这就需要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2. 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一些“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开发过度和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尤其是在采伐木材、草药采集、畜牧业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支持,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3. 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在一些地方,“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存在监管不力和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些非法采伐、滥捕、矿产开采等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由于管理者缺乏执法力度,导致了一些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

4. 缺乏社区参与和合作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地方,“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和合作机制,导致管理措施的实施不力,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社区居民的生计需要依赖自然资源开发,也需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管理对策1. 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政策针对“资源利用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起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政策,明确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在管理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同时也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计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资源开发方案。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摘要】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随着资源开发的加快,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资源、土壤侵蚀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等。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紧密,未来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长白山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情况、影响、措施、挑战、关系、发展方向、总结、未来、关键词。

1. 引言1.1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资源,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长白山区资源开发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包括旅游业、矿产开发、林业等多个领域。

与此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水资源污染、森林生态破坏、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等问题。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必须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长白山区的独特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包括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

未来,长白山区需要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情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然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保护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紧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自然生态被破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土地面积的缩减。

同时,因为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基建过程中侵占了农村土地而导致生态恶化。

2. 水体污染严重沿海地区的水质条件也正在恶化。

城市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船舶排放的废水、油脂、垃圾等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而这些排放物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或是由于当地的治理措施无力,进行了非法排放。

3. 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和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在沿海地区,这些生态系统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过度砍伐、滥猎和环境恶化都导致了森林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1.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保留足够的农村土地和自然资源,避免城市过度扩张。

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沿海地区投资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污水处理站,加强对城市污水的治理。

同时,海洋污染也需要得到重视,对沿海船舶的排放和垃圾处理加强监督、处罚。

3.加速推进生态恢复加强湿地和森林的保护,发掘和发展新的生态工程,如海洋牧场等。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4.发展新能源和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使沿海地区真正迈向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我们要通过大力推进的各项保护措施,使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能够持续恢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论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是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城市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

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1. 建立绿色城市建立绿色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城市可以通过增加公园绿地、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自然空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噪音干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2. 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智能管理。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量;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供应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利用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是污染环境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探索低碳、清洁、可再生等新型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推广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资源以及核电等非化石燃料。

在推广清洁能源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加强投入。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另一重要途径。

在工业生产、建筑设计等方面,可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 加强污染治理加强污染治理是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需要通过严格监管、技术升级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首先,个人应该养成环保的习惯和意识。

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的产生、垃圾分类等。

这些简单的行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然资源。

其次,家庭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可以选择使用环保产品,如节能灯、可降解的纸品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家庭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植食物等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组织环保讲座、义工活动等,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的机会。

社区还可以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在整个社会层面,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奖励措施,激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于环保产业和技术,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环保的习惯和意识,家庭应选择环保产品,社区应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平衡成为了关乎全球未来的重要议题。

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保护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而资源开发则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必须被放在首要位置,否则资源的开发不能持续,环境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环境保护对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就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触发自然灾害。

过度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使得生态系统失衡,长期以来环境问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才能够实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还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减缓气候变化有积极意义。

又如,开展生态旅游、森林保护等资源开发项目,可以增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促进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

资源开发可以为环境保护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环境保护是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只有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开发,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果资源开发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那么资源开发活动就会导致环境破坏,最终将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城市提供了更加完善科技系统、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定居、工作和生活。

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集散、能源消耗严重的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加剧,造成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影响到人民的生存条件和健康状况,关系到人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

同时,城市是物质的集散和能量的消耗中心,城市环境问题的累积和恶化会给跨地区、跨国界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只有经过“绿色发展”,才能使城市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解决办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多个方面。

作为老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在2020年时已经接近61%,这就对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城市污染防治城市污染防治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城市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城市大气质量,要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重点源污染的减排控制,切实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等。

2. 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面。

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几方面措施包括:逐步建立起一种“以生态环境优化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模式”,加强生态建设;加强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推行城市公共景观规划、城市生态资产的评估等措施。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环境的概念与价值1.生态环境的定义: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2.生态环境的价值:生态环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等;间接价值包括生态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潜在价值是指未来可能开发的生态资源价值。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1.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自然因素、人口压力、工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方式、城镇化进程、气候变化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保障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如空气质量差、水资源污染等。

3.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4.保护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1.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

2.生态修复:采取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手段,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

3.生态建设: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资源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6.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科技,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7.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

五、中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不必要的购物和消费,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得自己的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在长期过程中已经导致了大量资源短缺和环境迅速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也就需要深入思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能源到水资源、从耕地到森林、从矿产到淡水等,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事情是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产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几乎完全取决于进口。

除此之外,其他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资源被过度开采且被污染,木材资源也在迅速减少。

这些资源问题已经超出了单一部门或区域的范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问题。

而发挥我国综合资源和人力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缓解这一状况的关键。

二、环境破坏同时,环境问题是与资源问题相互关联的。

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自然承载的极限。

许多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当然也涉及到了全球变暖、酸雨、大气污染、垃圾固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威胁,还给整个地球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长此以往,我们的环境破坏达到的规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些问题也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健康的呼吸、观赏、娱乐和文化活动。

因此,重视环保问题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态管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

这种观念能够引导为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城市建设、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追求科学合理、绿色发展的理念,即更加注重环保和公共福利,更加处理气候变化之类的全球问题。

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打击环境破坏,应对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这其中还涉及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责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导语: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概念与重要性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是指在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利益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寻求各方面的平衡与协调。

2. 长期发展导向: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要求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可持续性,并将其纳入政策和决策中。

3. 资源优化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环境保护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影响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说明环境保护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影响。

1.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可以保障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保护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提高区域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资源保护与节约:环境保护要求合理管理和保护区域的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资源保护与节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供应。

3. 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要求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再生,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提高区域的生态景观品质,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农村区域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方面。

在农村地区,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村地区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计,也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此外,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例如,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开采和污染,导致水源枯竭和水质恶化,严重威胁到农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

其次,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还表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污染治理方面。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农村地区的污染治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加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确保农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于转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的农地,应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安置,以保障农民的生计。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的监管,限制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农村地区的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农民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角度 1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5· 北京海淀区统考]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正在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 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 回答(1)~ (2)题。
(1)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2)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答案 环保意识。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
解析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来分析,即分析时要体现出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及河流等要素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 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作答时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地质作用等分析其形成过程。(2)要注意其与我国西 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差异。本地区石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薪炭不足,人类大量砍伐森林,而该 地区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可根据此原因来分析治理措施。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 山区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 区 海洋边缘地区 物种资源丰富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 区 属干旱、半干旱内陆 或春旱严重地区 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 湖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考查角度 4 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湖面海拔 539 米,面积 2 315 平方千米,最大水深 8 米,为 构造成因的半咸水湖。湖泊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湖体构造特殊,露出 30 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 补给。该湖为吞吐性湖泊,以“大活肥洁”著称,特别是湖水非常洁净,这与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强有关。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 300 平方千米,被称为“草原之肾”的呼伦 湖及周边地区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危机。当地人为拯救母亲湖不遗余力,启动了 “引河入湖”工程,直接 从海拉尔河修建引水沟渠,将河水引入湖中。
考查角度 3 云贵地区(以贵州为例)的荒漠化及其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 1 200 毫米左右,大 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境内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 其中黄果树瀑布为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地质条 件不稳定,多地震等灾害,目前该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2.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方法 首先,明确水土流失即是水流土失,是一种流水侵蚀、搬运的过程,伴随着搬运物的沉积过程。流水 侵蚀作用强,侵蚀面积广,深度大,土壤损失多,地表环境改变多。其次,明确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 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 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第二步
审图,思考,联信息。
我的解答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 (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
冲积扇和洪积原;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 (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带离 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 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2)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地处内流区,河流 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多大风天气,加剧淡水蒸发。 (3)利大于弊。理由: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弊大于利。理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 河”,导致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
(1)分析呼伦湖区周围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1)水系发达;地势低洼;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冻融作用明显等。
(2)说明呼伦湖自净能力强的原因。 答案 (2)湖泊面积大,水量丰富;与多条草原河流、湖泊等沟通,湖水更新快;地处高纬地区,气温
低,对湖中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湖体构造特殊,露出 30 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补给,增加了 湖水的自净能力;湖水的含沙量小;盐度较高,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方法归纳 1.陆地的沙漠和沙漠化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注意利用外力作用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沙漠是岩石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大面积干旱 的气候促成了沙漠的形成。植被破坏、大风天气加剧荒漠化。 干旱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沙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例如南部非洲的卡拉哈迪沙漠。②深居内陆,海洋上的水汽难以进入,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③由于气压 分布,导致暖湿气流无法影响到,这个仅有一个例子,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南部边界上的塔尔沙漠。 ④常 年受干燥信风影响,又分为两个子原因,其一是信风来自内陆,缺少水汽(例如阿拉伯沙漠);其二是信风来 自海洋,但是越过高山后,从背风坡下来(例如阿塔卡玛沙漠)。⑤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沙漠。例如索 马里沿岸的沙漠等。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 答案 (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断层发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
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黄果树 大瀑布显现出来。 (2)请你谈谈应如何治理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现象。
解析
第(1)问,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分析
回答。第(2)问,影响河湖自净能力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水温的高低、水量的大小、水流速度的快慢、含沙量 大小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问,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体含盐量上 升、水污染加重、地下水位下降、草地退化、气候恶化等方面回答。第(4)问,解决呼伦湖水位下降的措施 除“引河入湖”之外,还应当从水资源的统一配臵、制定法律法规、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等方面回答。
考查角度 2 绿洲、荒漠与“生态裂谷” [2015· 山东高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 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B.风力侵蚀减弱
(3)简述湖泊水位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3)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体含盐量上升,水污染加重,影响原有生物的生存生长;导致草原
地下水位下降,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加剧;气候恶化,干旱程度加剧等。
(4)针对湖泊水位下降问题,请提出除“引河入湖”之外的解决措施。
答案 (4)实行呼伦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制定法律法规,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
聚焦考点· 打造能力
重要考点 1 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及其原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问题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性 锐减 土壤侵蚀 荒漠化 主要分布区域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大二轮
第一编
专题整合突破
第2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四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2讲
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构筑网络· 明确考向
---------------【知识体系】-----------------
---------------【命题分析】----------------- 1.“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以区域分布 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今后仍是重要考查方向。 2. “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 以区域图(世界、 中国)或重大事件(项 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相关研究表明, 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