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普照寺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普照寺导游词

这个人可不是富家纨绔子弟,相反在诗词方面颇有建树,经常来寺中与玉指谈诗论词。那么,第三位是谁呢?是陈之邪。这陈之邪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画家,本名陈云,擅长画山水人物,因为性格古怪,人送外号陈之邪。三人在一起经常吟诗作对,绘画书法,你来我往,互为相赠。

有一天,三人聚会不觉月上中天,三人才依依惜别。余兴未消的玉指和尚一直把知府和画家送出了山门,忽然画家陈之邪指着路边的一块石头说“师傅,你看,云门!”也就是说,大师啊,别送了,你已越界了。话音刚落,就响起了三人爽朗的笑声,所以这里可不是虎溪三笑,而是泰山三笑,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我们大家走到这一段S形的路段上左右两边的古柏郁郁葱葱,夹道而生,阴翳蔽日,所以被称为柏洞。现在大家看一下两侧,在左右两侧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中间好像一扇门,在右边石头上写有二字“云门”多么深的佛家意境!尤其是这个“云”字。古语讲“天下名山,僧道多占”所以佛家称大门为山门,而在这里所讲的山门,却是比较呆板的两个字,云字给人以神秘幽静之感的同时,又有一种远离红尘的脱俗儒雅之意。所以,云门二字使得普照寺更增加了如仙境般的神秘色彩。在众多人看来,也有人称是“虚门”二字。虚,也可讲。实中本无门,为虚,门在人心中为实。虚实皆为一念之差吧。在这里,云门,虚门皆指佛门净土与凡尘的界限吧!

现在我们大家已站在普照寺门口了,作为一座佛家寺庙,普照寺

首先在选址上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背着凌汉峰,海拔649米,汉可解释为霄汉,可理解为凌高于霄汉之上。清朝唐仲冕在《岱览》中说“凌汉峰,有泉如金,一名金泉峰”,而由环山路到普照寺,又由三个S形弯道组成,可谓别具匠心。第一,寓意障景,不要进山见寺,进门见神,更增加了普照寺的尊严。第二:符合曲径通幽的理念,更增加了幽静的佛家清修理念,提高了普照色的神秘色彩。站在门前,大家请先看一下这两株柏树。这两颗柏树可都是我们泰山的古树名木,G0048,拔地通天,生长挺直,而旁边的编号G0040则向西倾斜,将树头搭在西侧古柏的树梢上,两株古柏用自己的身体共同摆出了一个汉字“入”,因此,这两棵被称为“请入柏”。那么是请谁入呢?当然是请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那我们还等什么,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入这六朝古刹-普照寺。

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古刹,470-589年所建,后来历代皆有拓修。明高丽僧人满空大师、清朝元玉和尚曾在此主持。大家请看我们的左手边有一水池,这座水池称放生池。儒家讲,君子见水必观。因为在儒家,水代表历史,以史为鉴可以学做人,而佛家,水代表忍辱。另一点,佛家讲,世间万物皆有佛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家有好生之德,因而水池为放生所用,所以称放生池。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是普照寺山门。门口上书“普照寺”三个大字。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本无声而有声,人声、磬声、梵声,声声皆梦。下联:自有色而无色,山色、水色、月色,色色皆空。

上联表现出佛家禅林的清幽,经声佛号唤醒多少梦迷人。下联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其实佛家所讲的是一种意境。

现在咱们大家看一下门口的左右两边,有一对石雕狮子,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它的故乡在非洲南美印度等地,在我国本没有狮子。据史料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即公元87年,安西国的国君向章帝进献狮子,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这种神兽,当然称它为神兽是因为在佛教经文中曾多次对狮子推崇,所以在中国人心目中狮子就成了高贵的灵兽。人们用石头雕刻成各种狮子放在寺院门口,以壮威观。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对狮子昂首傲立,四爪强劲有力,盛气凌人,显示了当年普照寺的鼎盛时期。

现在大家请一同随我来到大门里参观一下。进门后大家看一下左右两侧,这里便是我们普照寺的钟鼓二楼了。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晨钟暮鼓,那么什么叫晨钟暮鼓呢?就是说早上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先击鼓,以钟应之。在佛寺中钟鼓的数量比较多,尤其是以钟鼓楼的为最大,被称为大钟大鼓,击钟用杵,宜缓,扬升欲其长,破晓前连击三通,每通是紧缓各十八下,三通共计一百零八下,钟声能使人警悟,发人深省,引人遐思。现在在我们左右两边的钟鼓二楼都为方形,上下两层砖式结构,东边是钟楼,里面有石质钟架并悬挂一口大钟,这口钟可是清嘉庆二十二年,即1817年铸成的至今已经是近二百年的历史了。西侧的鼓楼与钟楼相对,在二楼之上放置一面巨鼓威严壮观。

在大家右手边有一块碑,是立于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

碑中记录了普照寺重开山第一云公满空禅师的精彩一生。这位满空大师可并非国人。大家看一下碑文这里,“永乐间,粤高丽僧云公满空禅师等数僧,航海而来,达于京师”也就是说在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高丽(也就是朝鲜)僧人,叫满空航海来到中国到达了京城,收到了永乐皇帝的亲自接见,永乐皇帝对于这位外来的和尚也是赏识有加。所以才有了下文“钦奉圣旨,敕赐锦斓袈裟及送光禄寺筵宴,遣官送赴南京天界寺住座”当年满空在南京天界寺住座七年,转眼到了宣德三年,又钦奉圣恩,皇帝令礼部各给度牒一道,他们游历天下参访礼佛。满空来到泰山后,便在泰山修建了竹林禅寺,并主持十年,在这期间,这位大师看到普照寺破旧不堪,香火日衰,于是四处筹资从新修建了普照寺,使普照寺焕然一新,并长期住座,使得当时的普照寺香火盛极一时。大家请看一下这里,有这样一句话:“僧徒弟子及湖海禅衲依法者何止数千也”天顺七年,闰七月初二,满空大师“胜果以毕”,于是将他的两位弟子,洪道洪因叫到跟前,这位大师留下了一首诗:“吾年七十五,万物悉归土,光明照十方,无今亦无古”说完,坐脱而逝,这位大师走完了精彩一生的修行之旅,终成正果。更加神奇的事情发生在大师坐化之后,看这一句话“三昧真火自焚,洪因赌师色身,无色瑞气盈满其空,舍利坚固百有余颗”由此可见,满空大师真可谓道行高深的一代高僧啊!整块碑共计用679字,记述了满空在中国大地上的精彩一生,对研究中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说,在佛家最高规格的建筑是哪一座呢?很多人都会回答:大雄宝殿。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前院,来

参观普照寺的中心景区。

进入二门后,大家会看到正中间为大雄宝殿,是普照寺的主体建筑,两侧是配殿。先看一下咱们大家的左右两边是两棵银杏树,银杏也被称为百果,又因为树叶的形状像鸭子的脚,因此也被称为鸭脚树。银杏树特别珍贵,堪称植物界里的大熊猫,并且为雌雄异株,有性别之分。这两棵树都是雄性的,不结果实。这两棵树有个特别的现象,秋天落叶之后你会惊奇的发现,西边的这棵银杏树上简直成了鸟的天堂,鸟巢林立,点缀其间。而东面这棵,虽近在咫尺,却连一个鸟巢都没有,令人深思却又百思不得其解。而在大殿门口的这两棵松树,是当年满空大师亲手所植,虽历经五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挺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油松对生,银杏双挺。

现在大家看一下正前方,这就是我们普照寺的主题建筑-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是指一切无畏的大勇士,讲佛有大力,能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门口这幅对联,上联为“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下联为“坐微尘里转大发lun”

好了,各位朋友,站在殿前,大家请往殿中正前方看一下,现在展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尊塑像,便是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他生于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的君主净饭王之子,生于四月初八。“释迦牟尼”是他的尊号,意思是释迦族得觉悟者,这个称号被所有佛教信仰者所称颂,广为人知,虔诚的信徒们尊称他为“佛”,佛陀出生后第七天,他大母亲摩耶夫人去世,十六岁,娶了觉善王美丽善良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并生下了一个儿子罗喉

罗。少年时期的王子游四门,遇到了生老病死,为普度众生,在二十九岁时,她不顾父王苦苦劝阻,一天晚上,他告别妻子,舍弃王位,离开王宫,出家修行。三十五岁,在一菩提树下端正心念,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战胜烦恼,获得无上正觉,有了佛的尊号。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造像遵循手中不持任何法器的旧例。而殿内造像有两种,一种是左手放在左腿上表示禅定,右手直伸下垂,表示成道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证明,因为这一切都是在大地上的事,这种造像叫“成道像”,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雄宝殿内是第二种,右手屈指作环形,称为说法印,这种造像称为说法相,表现的是释尊在法会上说法开讲的瞬间,佛祖造像右腿压着左腿表示吉祥。

大家请看,在佛祖释迦左右两侧有两位弟子,右侧这位老者是摩诃迦叶,为佛祖师大弟子之一,他生于王合城近郊的婆罗门家族,在佛陀成道后第三年称为佛陀弟子,八天后证得阿罗汉果位,摩诃迦叶修头陀行,在佛陀弟子中被誉为“头陀第一”,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大家仔细看一下迦叶尊者,它的特征面容苍老,光头,额头有皱纹,而且,宽脸膛,嘴角往上翘,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这丝微笑是怎么来的呢?说有这么一次,天帝在灵鹫山上的一次法会中向佛祖进献了金色波罗花,请佛陀说法,佛陀拈花,一言不发。众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意思,他的动作含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只有迦叶尊者破涕微笑,因为他已经领悟到了佛陀高深的真理法性,所以,这个微笑正好照应了“拈花微笑”的故事。

左侧是阿难,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后世信仰中、他地位却不太高,四大声闻,十八罗汉并没有他,但他却有自己的超常之处,他最大的本领就是擅长记忆,他听过的所有佛法却能记在心里,一个字也不差因他博闻强记,佛祖曾称赞他说:“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主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达,堪忍奉上,此乃阿难比丘。”所以在佛陀弟子中被誉为“多闻第一”

各位朋友们,我们再看一下东西配殿

在东配殿门口匾额上书“模出三界”。

对联文教法流八万四随缘方便,殊路回归唯一因皆登彼岸

这里所供的是谁呢?把上联下联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神的名字――文殊。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意为妙德、妙祥、妙吉祥等含义,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在密教中则有般若金刚,吉祥金刚,大慧金刚,辩法金刚等密号,与普贤菩萨同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得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右手持金刚宝剑,能斩断众生的一切烦恼,头戴天冠,身披璎珞天衣,身形飘逸、雍容华贵温和中带寂静相、文殊坐骑是兽中之王――狮子。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代表菩萨智慧威猛,能降服一切烦恼魔障。

大家看一下西配殿正上方有三个字“施无畏”,“施无畏”是施于无畏的意思,也被称为无畏施,是佛家三施之一,指拨济众生种种怖畏,免除终生恐惧感。

对联中写到:观相净土行门更应知即相非相

音闻此方教体还要会将闻自闻

由这副对联大家可以知道了,这里供奉的就是佛门的观音菩萨了,观音原译观世音,观自在等,唐朝时,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于是去掉了世字,简称观音,在经文中纪录,如果无数无量的众生受着众多的烦恼,只要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诚信念她的名字,神通广大的观世音就会观到他的声音,使这些众生得到解脱“观世音”这个名称显示出这位大慈大悲和神勇无比,观音菩萨在民间有众多化身,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化身是洒水观音,又名滴水观音,主要表现就是她现在的形象,右手持圣洁的净瓶,左手持柳枝呈洒水的形象,净瓶中盛有甘露,可以出去众生的病苦,烦恼和灾难,也能出去人们心中的仇恨和贪婪,使得人们健康,使得世界和平。

朋友们,看完前院,请大家一起随我一起到后院看一下,在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大雄宝殿东墙外有这样一处用铁栏杆围成的图案,在这一块天然石头露出的部分,因势凿了这么一个图案,刻的什么呢?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来了――是一片祥云和一柄如意。

正如当年有一位诗人讲到:“祥云如意示世人,莫逐名利乃吉祥”

好了,朋友们,大家看完了祥云如意石,再来看一下普照寺的老寿星,朋友们,请看一下右手边这株编号G0001这颗松树,松树树干坚挺,无论严寒或酷暑不屈不挠,四季常青,给人以坚强、无私的品质。而泰山上的松树生于岩隙之中,却也生生不息,可称得上拙朴之中藏灵气,贫瘠之地更精神!就连京剧名曲《沙家浜》之中都有一句经典台词“愿作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因此,古今中外游人每到此处是赞叹不止啊!因为这颗松树植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一千五百多

年历史了,却依然枝繁叶茂,虬枝盘曲,就像一条腾空欲飞的巨龙,显示出他强大的生命力,《岱览》中赞叹道:“古松童童,称六朝松,素有神州松王”之盛誉。光绪六年,在《重修普照寺碑记》中讲:“六朝之松犹存,遂使名山增色。”一棵松树能使泰山增色不少,可见,这棵松树的重要了,康有为更是发出了“岱宗尚有六朝松,凌汉峰下青未了”的感慨,泰山之大,使齐鲁情未了,而六朝松却能使凌汉峰下青未了,不免有夸张之用,但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六朝松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确实不一般啊!六朝松的没不在于白天,可以说昼观不如夜观,夜观不如月观,白天看到的松树,在夜色中朦胧的身影更显得高大与伟岸,而最美的还是在月色之下,皎洁的月光洒落到松树之上,使松树也垄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月光透过稀疏的树冠,洒落在地方斑斑点点,银光闪闪,巍然壮观。这就是泰山普照寺的一大景观――长松筛月了,要欣赏这样的景色有一处绝佳的观看之地,哪里呢?就是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筛月亭

筛月亭,方形、长宽各5.1米,通高6米,筛月亭三字由诗人傅家宝所题,清朝泰安知县徐宗干才华横溢,善诗词之作与泰安文人东野崇阶,广西天保知县沈毓寅,道光年间进士,新泰文人王青藜相交甚好,四人相约同游普照寺留下了筛月亭的四面四幅对联。南面对联由徐宗干题“引泉种竹开三迳,援释归儒近五贤”西侧对联由东野崇阶所提“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东侧对联由王青藜所题“高筑两椽先得月,不安四壁怕遮山”北侧对联由沈毓寅所题“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得三分”四幅对联对仗工整,意境传神,描绘

出筛月亭幽雅秀丽的景色,堪称泰山佳联。大家请看筛月亭中有一石桌,历史由来以久,石质表面光滑,而表面却有一些光滑发亮的凹坑,这块石头可以普照寺的一大宝贝了,大家在电视上听到过一首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当然这块石桌不会唱歌,但是它却会伴奏,因为这个石桌拍打四角及中央会发出不同的音,中国以前称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全部可以从上面拍出来,所以称五音石,这些这些石坑就是长期拍打的结果,当然了,随着社会文明名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保护很贵文物,再也没有人拍打它了,我想这块神奇的石头也不愿被人拍来拍去的吧!

各位,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后面这幢楼上书三个大字“摩松楼”上有王鲁湘先生撰文,北京大学著名美学教授,书法家杨辛教授书写的对联:“长松筛月不辨古今,黑豆未芽何分儒佛,”上联是讲异时不异趣,时间在变,景色如故,意境依然清幽。下联是说,隔教不隔理。两联合解,取佛光普照之意了。

现在我们看到一楼正中供有一座佛像,这里供奉的为毗卢遮那佛,为光明普照的意思,密宗把毗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他是佛家三身佛中法身的代表,是最高的崇拜对象。在佛教中把他看作理性与智慧的融合,是理智不二的化身。

好了,朋友们,看完了毗卢遮那佛请随我到西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与摩松楼相接的这座建筑门口悬挂四字:“菊林旧隐”,所以,被称为菊林旧隐院。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书: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将普照寺这座禅林的自然环境,仅用松竹就已经刻划得淋漓尽致。下

联写到:“天吾一瓦,地吾一砖”体现了作者可容天下的博大胸怀,非一般人所能仿佛。可能有人会问,是谁有这么高的境界呢?这个人就是这副对联得作者-元玉大师。元玉大师俗家姓马,生于1628年,“以辞婚出家,法号元玉”,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95年),康熙皇帝登泰山,在泰山御帐坪接见了元玉大师。元玉一生酷爱诗词,主张佛如相容,异教理同,并讲到:“生我着天地,教我者尼父,知我者释迦”“弟虽释,却不肯被儒”,堪称一代儒僧。现在的菊林旧隐院就是当年元玉居住的地方,现在塑满空大师像,以纪念这位普照寺重开山之祖。

各位朋友,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可是在植物界依然适用。大家请看一下面前的这棵松树,高不过三米,胸围也只有1.1米,但是他却有一个很大的称号,大家请看,只里有一块刻石,上书:一品大夫。在清朝,称高级文职官员为大夫,高级武官为将军,泰山上为秦王避雨的松树才被封了五大夫,而一颗小小的松树被称为大夫已经很权贵了,跟何况更何况是一品!这颗松树是清朝一位僧人,名为理修,来到普照寺出家时与师傅共同所栽,理修誓与此树同修佛法,曾留诗一首:“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诗中描绘了一幅松下小僧苦修佛法的生动画卷,松僧同度,僧松同源的美好意境,所以,又被称为“师弟松”。

现在大家右手边有一口井,这口井是明朝高僧满空大师率众僧所凿,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却从未干涸,半个世纪以来,寺中日

常生活及饮用水多取于此处,是泰山著名的泉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