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的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发展等级中的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议论文中的主体部分立片言而居要——居于主体。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能在议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记叙文或散文的主体部分巧引名言警句,能使形象丰满,语言熠熠生辉。

充当观点以名言警句为“分论点”,既能做到观点鲜明,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如《梦想的力量》之主体部分片段: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

”(以名言警句为分论点)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

经过数年打拼,让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

正当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专心司职于被誉为“乌托邦”的“立体城市”的建设。

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也同样抛弃了在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拥有面包的时刻更看到了灵魂的高贵。

充当论据以名言警句为“论据”,既能和事实论据遥相呼应,又能增加文采,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满分作文《语文素养之花在阅读之美中绽放》片段: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即为《离骚》,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极为生动地抒写了诗人无比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新大纲】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新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

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

之前的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均有较为详细的考查说明。

这一巨大的变化说明了,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

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近三年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类型近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文体倾向性明显“新课标”命题省份在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上偏向以社科文为考查载体。

2.命题重视文本,考查重点相对集中命题重视文本内容,选项的内容基本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语段,以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为考查的重点。

3.选用材料的新颖性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对于论述性文本,首先要提取其观点,然后弄清楚材料与观点、论证方法与结构等关系,进而才能全面处理信息。

4.题型为主客观兼顾“新课标”高考实践表明,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客观选择题,以山东卷为代表;二是主客观兼有,以浙江卷为代表。

新课标全国卷近年都是三个客观选择题。

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文本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本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而简答题考点主要是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以及对某个问题的鉴赏、探究等。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新大纲】【分析】新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

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

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

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2017年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而主观题难度设置有梯度,往往先为信息筛选,然后归纳,最后是个性解读。

我们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

这些语句,论述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

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

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有两种方法:(1)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

(2)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答这类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即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主次颠倒,更不能主观臆断。

②独立思考。

参照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积累,形成有个性色彩的评价,但不能离开个人的情感与感知。

③尊重公德,尊重事实。

评价允许有个性色彩,但绝不是单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随意褒贬,必须充分认知文本内容,并以尊重公德和事实为前提。

④拓展思路,追求深刻。

可以联系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结合文本的观点倾向、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现实主义的动态评价,才能更有深度。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

“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

”“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仍保留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主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经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将会缩短,大致为1 300字。

2.在考查上,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

3.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且会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的探讨,关注考生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

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微型小说的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化知识考点的考查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能力层级为B级。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识繁多,我们主要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重点是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职官;科举;宗法;礼俗;音律;地理。

一、称谓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和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称谓。

春秋时期天子称王,这是沿用先代的习称。

夏、商、西周三代天子皆称王,而不称帝。

“天子”是尊称,《曲礼》说:“君天下曰‘天子’。

“王”是正式称号,“天王”则是最高称号。

王生时一律简称“王”,死后以谥号称之,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朝有追谥的礼规,天子,国君,大夫死后根据其平生表现追封一个谥号,“文”、“武”就是死后的谥号。

因人物以及职位的不同,谥号的含义也会不同,谥号的各种含义。

天子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

古字“余”与“予”相通。

这是天子面对臣下及诸侯国君朝拜时的自称。

《周语》内史过在与周襄王对话中引《尚书汤誓》说:“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论语》上也说:“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天子在居丧期间自称“小童”。

天子蒙难之时自称“不谷”。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周襄王遭叔带之难遣使来告曰:“不谷不德,得罪母弟叔带,现避难在郑国,特来相告。

”后有评语说:“天子凶服、降名,礼也。

”这是说按礼规天子蒙难之时身着凶服,自称也要降一等。

天子周王的儿子称王子,孙子称王孙。

我们知道王孙满答楚子问的故事,王孙满就是周王的孙子,名叫满,故称王孙满。

周王室姓姬,王孙满的姓姬名叫满。

称他为王孙满,其实是对他出身的一种尊敬。

王的继承人则称太子,有时也叫世子。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朝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探究(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疑问、见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传记文本的探究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一般会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在文本的未定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设题角度:1.从选材角度,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从结构角度,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3.从社会影响角度,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第(4)小题: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4.从构思艺术角度,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5.从文本疑点、难点和空白点等角度,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第(4)小题: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设题有规律。

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点等关键处设题。

2.设题讲根据。

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根植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思考有层次。

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本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频率非常高,而且难度较大。

探究题的主要命题形式1.对所读的文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讲论述类阅读1课件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讲论述类阅读1课件 (共22页)

技法点拨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
考纲解读
考点探究
整体感知
关键语句
【例1】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革命的力量,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
类的福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
技术通过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人 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 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 本段中所说的“善”指_____________。
“为人类造福”
考点探究 答题思路:
语段后可知,语段中与“善”密切相关的关键句为 “能
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福利” 和“为人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对这两句进行提炼和 归纳,得出结论。
考点探究 (2)开放式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题目,一般采取选择
题的形式。有单选和多选之分;有回答正确和错误之别。
技法点拨
2.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
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
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 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
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
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
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考纲解读
基本考点:
三、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 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 同类的语句。
四、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
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 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从近几年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对文学作品的高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体裁多元化,小说、散文收到青睐。

现代诗歌和戏剧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2)国内外作品兼顾。

高考文学类阅读涉及到国内外作品,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进入高考试卷的趋势增强,考生在训练中不可轻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训练。

(3)体裁由大变小,具有人文性。

大主题文章逐渐淡出高考。

考生须注意反映人的意志情操、审美求真、生命价值以及人格精神的文章。

(4)题型更加开放。

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是近年各省高考的热点。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

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形散而神不散,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是和诗歌、戏剧、小说、辞赋并列的文学体裁。

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沾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的类别有:(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

第01课考纲解读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第一点小说的语言鉴赏。

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体会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提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包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

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意理解的程度。

文言文信息,是指史传文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局,语言、动作、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散文札记类的风物、意境、感悟、抒怀等;说理文的观点、论据、见解、看法、感慨等。

文言信息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文中限制,凸显出语境的相对完整,表现出上下文在筛选信息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筛选”关键词,“筛选”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动态思维过程,是一个“圈定”“辨析”“遴选”“提取”“整合”的完整进程。

文言信息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筛选关键信息,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悟等;二是遴选核心信息,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征集才干、品德性情等;三是提取主体信息,如人物形象、表现技巧、布局谋篇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一是明结构关系,即要弄懂人物、事件、观点、结论之间的关系,为筛选信息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知对应关系,即筛选信息时应做到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对应;三是对位意识,即将信息选项代入语境去验证真伪,辨别正误;四是比对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意进行比较鉴别,以确定正误是非。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对信息点有个清楚透彻的理解。

如果没有弄清信息点的含义,下面的筛选就毫无头绪,也就根本谈不上选出正确答案了。

(2)要能够以信息点为准绳,以此去衡量各个文句,排除与信息点不相合的语句。

(3)要注意到陈述对象是否与题干吻合(是否说的是无关的其他人的言或行)。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高考考点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情分析近两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趋向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直考查传记。

实用类文本涉及的人物有中国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外国的科学家和军事家。

从题型上看,既有四选一的单选题、五选二的多选题,又有简答题,分值12分。

从考查能力上看,实用类文本阅读更重视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对文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传主的事迹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能力。

另外,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讨传主精神品质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此类阅读探究题的主要趋向。

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高考对文体的选择也可能在传记之外有所扩展,如回忆录、调查报告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策略实用类文本阅读虽说同样是现代文阅读,但还是有别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当然,高考命题更是特色鲜明。

那么实用类文本在答题上有没有独特性,就像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那样呢?确实存在,但只能是大致的,缺少规律的,这里归纳出来,仅供考生参考。

所有的答题都贯穿一条红线——筛选信息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设3题,无论是关乎文本总体感知、理解能力考查的第1题,还是基于文本分析、概括能力考查的第2题,以及侧重文本探究能力考查的第3题,试题题干上总会有“结合材料”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都有一根红线贯穿,这根红线就是“筛选文中信息”。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考点考查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也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记人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哲理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小品文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主题,以记叙、描写、抒情、论理等方式表达。

记人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新材料作文特点及分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感悟类材料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感悟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认识、行为、做法和社会上的某种思潮、现象等。

要求考生针对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阐述观点看法。

2.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3.寓意类材料作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1)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F级。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有三层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人文精神。

散文意蕴即散文的内容或含义。

歌德的“意蕴说”把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因素:材料、意蕴、形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

一般把前两个因素合称为“内容”。

民族心理是散文常常表达的内容。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

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却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

如居住在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

如此普遍的强烈性格表现,并不是每个民族团体都能具有的。

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习惯等。

这些是考生解答此类高考题的依据。

人文精神是散文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实词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含义解析1.爱(ài)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⑥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失街亭》)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能力层次级为D级。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它包含两个小考点:理解散文关键句子;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

高考试题有时考查其中一点,有时两点都考。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散文语句的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要分析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探究关键语句在表达主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根据上下文分析的,有时也要站到全文的高度,根据文章的主旨来具体领悟语句的含意。

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体现,多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手法。

散文语言具有音乐美。

作家在散文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它包含两个小考点:①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

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作品中的意象,也有人物形象。

比如,试题中的“雪”就是一种意象,它在文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

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赏析作品的内涵。

散文的内涵,是作品的内在意蕴,是散文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文言文阅读断句已经在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多年,全国课标卷从2014年开始考查;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也就是给古书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是在充分阅读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断句的基本步骤是:第一,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

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

相传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所以这里分了四块儿,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概括作品主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作品的内容要点,二是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着眼于作品整体,又必须认真关注局部和细节,将宏观和微观、综览和细读、表层和内里、具体和抽象等妥善结合,统筹思考,去粗取精,斟酌组合。

兼顾内容结构,分析句段作用1.内容方面:文章语言的遣用,都是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分析句段作用,关键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结构方面:在文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句段,其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

位置:开头作用:开篇即点题,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未点题,则多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从结构看可能是铺垫,从内容看则多为衬托、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气氛。

连续发问,或述逸闻趣事,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展现深沉思想或饱满情感,比如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中间作用: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特殊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出运用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线索及主题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课考纲解读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第一点小说的语言鉴赏。

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体会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提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包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艺术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散文相比,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更加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更是灵活多变。

可以说,小说包罗了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形式的情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因而,这也成了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往往与人物形象、情节分析结合起来考查。

考生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将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与对内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要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掌握解题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点鉴赏小说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因此高考题在考查人物形象时,主要在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设题。

1.人物描写的手法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2.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

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

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

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

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鉴赏作品形象高考对小说形象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整体与局部。

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做整体分析或概括。

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直接与间接。

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助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全方位和有重点。

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

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做全面考查。

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做重点考查。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提问方式为:1.请简析某人物形象;2.请简析某人的性格特点。

试题难度较大。

浅谈小说形象鉴赏的切入角度1.从描写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考生须要弄清一些描写手法的作用,如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形象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性格。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但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考生可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具体而言,考生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然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赏析艺术手法小说中直接问到“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般并不是考查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而是指想象、联想、象征、对比、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衬托)、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细节描写、白描及各种修辞手法等。

如何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1.细节描写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烘托出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渲染某种氛围,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情感,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推动某方面情节发展,揭示了某种主题。

2.白描本为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

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3.象征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对比手法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7.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铺垫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9.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对某种手法的判定,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可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整体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品析小说的艺术技巧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考查率近乎100%。

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因为小说艺术技巧灵活多变,因此试题难度较大。

赏析情节构思赏析情节与构思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