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总结(B卷)
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总结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常见心理问题。
本文将以普通心理学为主题,总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2. 心理过程2.1 感知感知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感知外部刺激。
感知的过程包括感觉、认知和理解。
感知过程受到个体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的影响。
2.2 学习学习是一种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常见的学习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它由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对行为的控制来学习。
2.3 记忆记忆是指通过获取、保留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知记忆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感知,短期记忆是有限容量的临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持久存储信息的能力。
记忆的强化和遗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关注度、情绪和重新学习。
3. 心理问题和干预3.1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是一种对潜在威胁感到过度担忧的心理状态,而抑郁是一种心情低落和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的情绪。
人们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来应对焦虑和抑郁。
3.2 压力管理压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身体健康问题。
压力管理的技巧包括时间管理、放松训练和积极应对。
通过这些技巧,人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3 幸福和满意度幸福和满意度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幸福感和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事件、个体特质和社会支持。
通过培养积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追求有意义的目标,人们可以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4. 性格与个体差异4.1 五大人格特质五大人格特质是描述个体差异的重要概念,它们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要说这普通心理学啊,那可真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问。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理解身边的人。
先来说说感觉和知觉吧。
咱就拿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服这事来说。
当你的手摸到衣服的材质,那种柔软或者粗糙的触感,这就是感觉。
而你能一下子认出这是你的衬衫,那是你的牛仔裤,这就是知觉在起作用啦。
感觉就像是一个个零散的音符,而知觉把它们组合成了一首完整的曲子。
比如说,你走进一个房间,感觉到了温度、闻到了气味,看到了家具的摆放,这些单独的感觉信息组合在一起,你就知觉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卧室还是一个冷冰冰的办公室。
再讲讲记忆。
这记忆啊,有时候真让人又爱又恨。
就像上次我准备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拼命地背那些知识点。
一开始感觉自己记得牢牢的,可过了几天再去回想,哎呀,好多都模糊了。
这就是短期记忆没有成功转化为长期记忆。
记忆就像是一个仓库,我们把经历的事情、学到的知识都存进去。
但这个仓库可不是随便放东西的,得有规律、有方法。
比如说,用联想的方法来记忆,把新的知识和已经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就容易记得住。
还有情绪和情感,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啦。
比如说,有一天我在街上走着,突然看到一只超级可爱的小猫咪,那一瞬间,心里就涌起一股喜悦和喜爱的情感,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但要是碰到了堵车,上班眼看就要迟到,那心里的焦急和烦躁就别提了。
情绪就像天气,时而晴朗,时而阴雨。
而情感呢,则是更持久、更稳定的内心体验,像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友情。
说到动机和意志,这可关系到我们做事情的动力和坚持。
比如说我一直想减肥,这就是一个动机。
但真正开始减肥的时候,每天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这就需要强大的意志了。
有时候真的特别想吃一块巧克力蛋糕,心里那个纠结啊,这就是动机和意志在打架。
人格这个部分也很有意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点。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特别外向开朗,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和别人打成一片;而我呢,相对比较内向,喜欢自己安静地待着思考问题。
普通心理学 总结
普通心理学总结引言普通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致力于理解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机制,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本文将总结普通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个体普遍心理过程和行为为主。
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知觉、认知、情感、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
普通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实验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的兴起,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可观察的行为上。
然而,随着认知革命的到来,普通心理学重新强调心理过程的研究,并将实验设计和认知模型的方法结合起来。
普通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解释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研究了感知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如感知组织、感知认知、感知心理物理学等。
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能力。
研究表明,注意力的分配对于信息处理和学习记忆至关重要。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知识和技能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类型、原理和效果。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和信息的存储和回忆能力。
研究发现,记忆是一个动态和可塑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注意力和记忆策略等。
情感和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刺激的评价和反应,情绪则是一种更短暂且有明确触发因素的情感状态。
普通心理学研究了情感和情绪的影响因素、表达方式和调节机制。
情感和情绪对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是个体用来理解和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研究了思维的认知过程、决策规律、问题解决策略等。
思维能力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探讨了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互作用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普通心理学的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
《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总结第一篇:《普通心理学》总结第八章情绪和情感一、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答:(1)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能驱使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即具有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3)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4)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二、简析影响心境的因素答:(1)心境产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生活中的逆境或顺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心境变化的原因。
(2)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关系。
(3)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评述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学说答: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有机体变化的知觉,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情绪的产生必须先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这种刺激引起个体内脏的活动和骨骼肌的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反馈到大脑而产生情绪体验。
评:他的理论引起了一系列的情绪研究,但是得到了许多与他们理论相反的事实。
这些实验证明,情绪不只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机体变化的知觉,它还受到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支配。
鉴于首先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评述沙赫特一辛格的认知一生理结合情绪理论答:他们认为,个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性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泛化的生理反应决定情绪体验的强度,而情绪的性质则是由对情境的知觉所决定。
评: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第九章??需要、动机与意志简述动机的功能答:(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涉及情感和意志。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单细胞动物没有心理现象,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灵长类动物则处于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科学心理学建立于1879年,由XXX在XXX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XXX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精神分析由XXX创立,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行为主义由XXX和XXX等人提出,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人本主义由XXX和XXX等人提出,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分类二包括内省实验法和机能主义,前者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后者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认知心理学则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分类三是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6、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接受信息并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干(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和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以及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和端脑。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7.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8.外周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他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志支配,但其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9.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植物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功能是唤醒有机体,副交感神经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两者活动具有拮抗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2.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解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3.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自主神经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4.小脑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5.端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脑;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裂和沟为分界线,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6.大脑皮层中有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和语言中枢;7.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8.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不是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9.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证明了一般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1.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2.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3.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反馈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4.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有条件的;5.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6.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7.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可以使正诱导和负诱导,也可以是同时性诱导和继时性诱导;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8.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①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映;②超限抑制:又叫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③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④分化抑制: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物,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其他刺激反应会逐渐消失;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3.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4.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感觉阈限;二者成反比;5.韦伯定律是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确实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I/I;I代表原来的刺激量,△I代表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K代表韦伯常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6.费希纳定律:S=K㏒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1.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若想保持暗适应带上红色的眼镜就可以;3.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是感觉后象;4.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5.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认真看书;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7.椎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是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是暗视觉器官;8.色光的混合是相加混合,混合的结果是色光更亮;颜料的混合是相减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9.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盲通过明度“辨认”颜色,用相同明度的两种颜色就可以监测出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由遗传的原因造成的;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老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是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范围向低频扩展,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2.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如果听觉颇老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复,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丧失,职业性耳聋就是这样发生的;3.听觉器官是科蒂氏器官;4.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5.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6.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7.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咸四种;8.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绝、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2.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3.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和关节中;4.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他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秘,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会引起节律性内脏感觉;5.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组织中;内脏痛具有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而且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6.人们对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别,其原因是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8.知觉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一个整体的特性;②选择性:把一部分物体作为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③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④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解释出来;1.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2.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3.距离知觉是判断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有: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③明暗、阴影;④运动视差、⑤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线索包括:①双眼视轴辐合;②双眼视差最主要的线索;4.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来估计时间;5.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可用于调节人的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6.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7.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静现象、Φ现象;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9.错觉一般按照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通道相互作用等所形成的错觉来分类;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词语—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3.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4.对识记过材料即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5.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6.艾宾浩斯研究结果认为,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7.表象是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8.表象的特征:①直观形象性: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记忆他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②片段不稳定性③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正因为这个特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④概括性:表象出来的形象已经是经过概括了的,它已经丢掉了这个事物的一些次要特征;这个特性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到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1.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2.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3.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形象性: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是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的;②容量很大,保留时间很短:容量为9~20比特,时间却只有1秒左右;③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4.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5.短时记忆的特点: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②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③短时记忆中即有来自瞬时记忆的材料,又有长时记忆的经验,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④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就可能转入长时记忆;6.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7.长时记忆的特点: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②长时记忆的编码有:1语义编码: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2形象编码:以感觉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③长时记忆中存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④长时记忆的遗忘的原因:1自然的衰退2干扰:1前摄抑制:是指前对后的干扰;2倒摄抑制:是指后对前的干扰;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表现为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1.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3.根据思维的形态将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4.按照探索问题的不同方向,将思维分成:1辐合思维:或叫求同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沿着把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5.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将思维分成:1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3.概念的掌握:或叫概念的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哪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4.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具有局限性;5.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若这个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则是正迁移;若这个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则是负迁移;②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③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7.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①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②启发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包括:1循环子目标策略;2逆向搜索策略;3计划简化策略;1.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2.言语活动的形式分为:①内部言语: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②外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包括:1书面言语;2口头言语;口头言语又包括: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说话有障碍,但能听懂别人的话、写字、认字—表达性失语症;4.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理解能力—接受性失语症;5.视觉性言语中枢—能看到字词,但不能理解—失读症;6.书写性言语中枢—其他运动技能正常,但不能写字绘画—失写症;7.在大脑里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想象;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来源是表象;8.想象的种类:①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②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9.有意想象分为:①创造想象:补一句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做创造想象;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③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对心理活动内容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2.意识对人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3.无意识是指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4.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5.四个睡眠阶段之后,机体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左右;6.生物节律是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7.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睡眠中人人都做梦;若不让做梦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8.梦的特点有:①不连续性最主要;②不协调性;③认知的不确定性;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2.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心理过程;3.注意的种类有:①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②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③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即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4.注意广度:又叫范围,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一般是7±2;5.注意的稳定性是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的分散,就是平常所说的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6.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是指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7.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8.注意分散: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9.注意分散的条件是:①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非常熟练;②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③两种活动如果实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从需要产生的角度,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叫生物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社会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3.从需要的对象的角度,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4.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5.内驱力是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6.诱因是能引起有机体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7.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同一行为可以为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②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③有些动机起着主导作用,有些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④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8.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诱因的作用下,情绪也能起到动机的作用;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都可以激发动机;。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
脑机能学说(一)定位说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布洛卡:运动失语症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二)整体说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A代表人物:鲁利亚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1、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a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 、情感:情绪与情感。
c 、意志:意志。
②个性心理:a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是各种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②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性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
③发展性原则。
情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知 意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包括语言、表情、行为等)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②实验法:指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某条件,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③个案法: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④谈话法。
⑤问卷法。
⑥模拟法。
⑦作品分析法。
⑧测验法。
5、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感觉都具有两个特性: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②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事物,也不是将来的事物。
7、感受性:①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即感觉的灵敏程度。
②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8、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析器能刚刚分辨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旨在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总结概要。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1.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
人的感觉系统接收到外界的输入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内部表示,最后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等处理。
这一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认为人是社会学习的产物。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们是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社会信息的。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影响其行为和努力程度。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和知识发展。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终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列维·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支持下进行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1.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驱动,人的人格形成受到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理论包括了心理结构模型(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动力冲突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等。
2.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试图描述和度量人的个体差异。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五因素模型,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一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健康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成人教育普通心理学AB及答案
西昌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试卷《普通心理学》试卷命题教师:黄远春 试卷编号:A 卷答题时间:120分钟 印题份数:考试形式:笔试 学年学期:2012/2013第1学期考试类别:结业 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对象:本、专科专业 考试时间:2012年8月 日教研室审核: 成教学院审核:注: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所有试题均答在试卷上。
一、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是德国学者 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人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脑的 活动。
3、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的成熟。
4、心理教育的宗旨是发展和提高人的 。
5、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
6、艾宾豪斯指出,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
7、注意的特性是指向性和 。
8、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
9、陈述性知识是回答 的知识。
10、中小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11、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 。
12、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是 。
13、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呈 分布。
14、在人格动力系统中, 是最基本的成分,是形成其它心理倾向性的基础。
15、根据巴甫洛夫的分类,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属于 气质类型。
1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 。
17、道德行为反映了个体的 面貌,稳定的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外部标志。
18、心境是一种 的情绪状态。
19、教学目标编制的核心是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检测。
20、课堂管理具有促进和 两个基本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和个性心理。
A 认知过程B 意志过程C 心理过程D 情绪情感过程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之间的矛盾。
A 个体新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B 主观与客观C 理想与现实D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3、无意注意的发生方式是()。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特点: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
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
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
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展。
P40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
(一) 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但可以看到起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景之分。
外浆和内浆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二) 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
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水螅拥有的细胞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细胞2.运动细胞3.神经细胞(组成网状神经系统)(三) 无脊椎动物(四) 脊椎动物(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椎骨,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脑泡发展成为五个相对独立的脑泡两栖动物时前脑分为两个半球 爬行动物出现大脑皮层 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别是脑的进化,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也相应完善,日趋专门化,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获得新的能力 注: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着和指挥者。
(五) 高等脊椎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 节肢动物 1. 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2. 初步具有了各种感觉能力 3. 链状神经系统 1. 灌装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节在腹侧2. 脊椎动物神经组织是空心的(无脊椎动物的为实心的)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
脑的各部位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高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挥中心。
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进化方向(p45)(一) 大脑袋有大智慧?(颅相学)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人体重的比例增加(EQ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二) 大脑皮层是关键证据::人类的大脑皮层在脑中占更多比重,而且结构更复杂(分区更精细) 进化特点之二:大脑新皮层容积增大,切分区精细化第二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单位。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特征: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功能: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品质: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其它: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思维、言语及想象【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①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②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③ 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例:关于水果的概念,就是把各种水果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借助于概念去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综合检测试题B卷 附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综合检测试题B卷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______的差异和 ______ 差异。
2、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_____动机和______动机。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____的客观事物的______的反映。
4、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
6、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______ 和______。
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____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8、马洛斯认为只有_____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_____需要。
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10、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______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______的。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3、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4、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30B.150C.160D.1705、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6、"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7、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8、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知觉B.重现C.表象D.想象9、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10、比率智商的公式是()A.IQ=CA/M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MA/CA×10011、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13、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5、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16、()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 总结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总结
关键术语:一、范式前范式科学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进化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生物学学派文化学派二、理论变量假设被试样本代表性信度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自变量因变量操作化期望效应双盲设计安慰剂效应单盲设计相关法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三、神经元髓鞘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躯体神经元自主神经元中枢神经元脑干大脑灰质布洛卡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弧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幂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知觉视觉线索恒常性错觉五、意识无意识前意识非意识盲视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睡眠锭失眠症睡眠症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梦惊梦游梦境转换催眠催眠易受性社会角色理论分离理论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耐受性生理依赖心理依赖成瘾六、学习强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正强化负强化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学习的迁移形式训练说概括化理论相同要素社会规范学习七、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内隐记忆感觉记忆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编码存储提取映象记忆回声记忆复述组块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恢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工作记忆八、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实物概念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自然概念人工概念层次网络模型特征表理论原型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法顿悟心理定势功能固着期望效用理论满意原则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点启发法前景理论损失厌恶九、情绪愉悦中枢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假怒两因素理论评定—兴奋理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声调表情表情反馈假设皮肤电反应十、动机本能进食动机肥胖症进食障碍性取向择偶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利动机十一、智力测验的发展标准化信度效度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多元智力智力三元论情绪智力十二、人格气质性格特质“大五”模型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表现特质根源特质驱力力比多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固着原型观察学习替代学习自我效能个人构念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自我防御机制俄狄浦斯情结集体无意识心理社会性发展交互决定论自我实现无条件积极关注思考题一、1、心理学的科学定义是什么2、心理学的特点有哪些3、心理学史在中国的发展有几个阶段4、当代心理学派主要有哪些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6、心理学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二、1、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假设如何评价理论和假设的好坏2、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4、心理学具体有哪些研究方法比较各自优点和缺点5、什么是信度什么是效度举例加以说明6、什么是安慰剂效应举例说明7、什么是期望效应举例说明8、标准的心理学研究有哪些基本要求9、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10、客观测量应满足哪些要求三、1、神经元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有什么作用2、外周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功能4、大脑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5、什么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6、割裂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7、和人的心理活动联系最为直接的几种内分泌腺有哪些地四、1、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刺激会有不同的看法举例说明感知觉中的主观性2、什么是感觉适应请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感觉适应这一现象并讨论如何克服感觉适应3、什么是错觉错觉和幻觉有什么不同人为什么产生错觉4、什么是知觉恒常性视觉恒常性分为哪几类5、举例说明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6、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首有哪些共同特点7、人眼是如何感觉到三维中的深度的五、1、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特征是什么2、请举例说明意识、无意识以及前意识的区别3、什么是非意识非意识包含哪些现象4、意识有哪些功能和特性5、睡眠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它的特点是什么7、迄今为止,心理学认为睡眠有哪些功能8、什么是失眠症请简述疗法9、什么是深度睡眠障碍梦惊与梦游有什么区别10、请简述梦的特征11、请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梦的解释12、什么是梦的激活—整合理论13、请用两种理论解释催眠现象14、什么是药物依赖什么是成瘾六、1、学习的定义是什么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非条件性刺激,非条件性反应,条件性刺激和条件性反应3、简述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定律及启示4、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5、简述苛勒的顿悟研究和学说6、什么是认知地图它在位置学习中的有什么意义7、什么是观察学习它包括哪四个阶段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内容分别是什么9、什么是行为的消退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10、惩罚存在哪些不利之处11、强化与惩罚对行为存在什么影响12、强化程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七、1、请简述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记忆进行分类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感觉记忆是怎样编码的4、感觉记忆的容量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5、短时记忆有何特点它与工作记忆是什么关系6、短时记忆是如何转化为长时记忆的7、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如何解释其产生的原因8、举例说明记忆的重构现象9、举例说明心理学家如何解释遗忘现象10、如何改善记忆11、请简述记忆的生理基础八、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征是什么2、请解释什么是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请简述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区别和联系4、请简述概念的定义及分类5、请简述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6、什么是概念的原型模型7、什么是问题解决8、阻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9、期望效用理论的六条公理是什么10、什么是代表性启发法1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可得性启发法12、什么是锚定启发法13、请简述前景理论九、1、什么是情绪请举例说明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2、请简述情绪的性别差异3、请简述边缘系统在情绪中的作用4、请简述詹姆斯—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的区别5、请简述沙赫特的两因素理论6、请简述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7、什么是表情请举例说明表情的三种分类8、请举例说明文化对表情的影响9、请简述情绪的生理测量指标和方法10、情绪有几种功能请分别举例说明十、1、如何区分动机与本能、驱力及诱因等相关概念2、动机有哪些功能3、引起饥饿感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是什么4、试从多角度解释肥胖症的原因5、文化规范如何影响饮食障碍6、进化理论如何解释男女在择偶标准上的差异7、什么证据表明性取向存在生物学基础8、什么叫社会性动机主要类型有哪些9、成就动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10、试举例说明权利动机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11、什么叫亲和动机它与个人恐惧程度存在什么关系试通过简述相关实验进行说明十一、1、什么是智商最初和现在的斯坦福比奈测验分别是怎么计算的2、什么是效度效度是怎样分类的3、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之间的差别4、如何理解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5、试述斯腾伯格的三维理论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7、遗传、环境与教育对发展各起什么作用怎么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8、结合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今后将如何发展自身能力9、什么是情绪智力请列举出萨洛给和梅耶情绪智力理论中的四种因素10、测量情绪智力有哪几种常用的量表十二、1、如何区别人格、气质和性格三个概念2、与类型理论相比,特质理论对人格的理解有何进步3、如何评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格观4、如何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来解释人格差异5、与精神分析理论和传统行为主义理论相比,人本主义人格观包括哪些特点6、简述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7、简述马斯洛的人格观8、比较四种人格理论:特质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总结(B卷)带*号的是了解内容一名词解释1 需要: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体现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事物与条件的依赖性,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 动机: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3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4 感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应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
5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认得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6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
7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8 意识: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是对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事件的觉知。
)10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他的本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1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过去经验以形象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
12短时记忆(界定):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A 存在的证据(1)自由回忆中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任务后的干扰导致近因效应的消失;(3)呈现速度及频率影响首因效应,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B 短时记忆的特征:(1)容量有限;(2)持续时间短;(3)对信息有意识加工;(4)以听觉和视觉编码为主;(5)容量为7+2个组块;(6)主要加工方式是复述;(7)提取方式是系列全扫描工作记忆* 你用于完成诸如推理和语言理解等任务的记忆资源。
工作记忆包含感觉记忆,但是它的内容更广,也包含了当前需要的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
*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
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13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14创造性思维:产生新异而有价值产品的思维。
15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判断构成的,并1要掌握注意的性质依据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由已知确立未知的思维过程。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遵循正确推理的两个基本条件,其结论必然是真实的。
)*演绎推理有以下三种形式1)三段论指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而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的结论的推理。
2)线性系列指由一定关系的句子系列所组成的推理。
(可传递性)3)条件推理又叫假言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其结论的必要条件。
首先,归纳推理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归纳就失去了一样。
其次,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但结论未必真实,而可能为假。
16情绪:有机体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包括情绪体验、情绪唤起、情绪行为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成分。
*空洞的情绪——有情绪行为而无情绪体验。
17应激: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表现在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状况下引起的情绪体验。
18情绪识别: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发生情境等因素了解表情的性质和含义。
*19心境: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20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21典型的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22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成分:(1)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2)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3)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4)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另解:情绪评估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运用能力。
二理论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需求(匮乏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发展性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2 动机理论(1)本能理论:本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虽然由于学习,引起本能行为的外界情景的性质可以改变,某些行为反应的模式也可以调整,但本能的核心情绪却是不可以改变的。
(2)内驱力论: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生物必须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不论体温、血液、激素、营养等代谢因素,失去平衡都需要调整。
自主神经系统是这类调整的机构,它的活动是不自觉的。
但正如生物反馈技术所证明的那样,这些过程也可置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成为有意识的行为。
赫尔认为机体的需要产生驱力,驱力迫使机体活动,但引起哪种活动或反应,要依环境中的对象来决定。
只要驱力状态存在,外部的适当刺激就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与刺激之间的连结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反应减弱了驱力的紧张状态,那末,反应与刺激之间的连结就会和条件反射的机制一样得到加强。
由于多次加强的累积作用,习惯本身也获得了驱力。
所以,赫尔认为行为的强度是先天的刺激-反应间的连结□和后天获得的习惯□共同决定的。
为了解释环境的赏罚作用,赫尔在其动机理论的结构中又提出了诱因这一概念。
赫尔还认为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抑制,可以抵消驱力兴奋的作用。
总的来说,他的理论可以图解概述如下:赫尔的动机理论示意图 D驱力 K诱因 H励(报酬)—→个人需要”(4)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5)归因理论:能力、运气、努力、环境(任务)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个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个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3 注意的理论(1)注意的功能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一系列功能。
注意和意识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Baars,1997)。
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其意识状态分别处在不同的水平上。
总之,在注意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意识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即有时包含了无意识过程。
(一)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二)保持功能外界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通过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一项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三)调节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当转移。
(四)监督功能注意在调节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使得注意向规定方向集中。
(2)选择性注意的类型(一)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布卢德革特提出的。
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致负担过重。
(二)衰减模型该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提出的,认为注意之外的信息传递通道没有被关闭,而是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