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理论解析
热力环流理论解析
简介
热力环流是描述地球大气中能量传递和循环的理论。
它解释了
大气中的温度差异是如何引起空气运动的,并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
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热力环流理论进行解析。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力环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运动。
当地球
不均匀地受到太阳辐射时,不同地区的气温会有所不同。
热力环流
理论认为,温度差异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和压力差异,从而引起大气
中的气流运动。
热带环流
热力环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环流,它是北半球和
南半球热带地区流动的大规模空气运动。
热带环流主要由两个系统
组成: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赤道地区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带;而副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效应,空气下
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空气从赤道向副热带地区的运动,形成了热带环流。
中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是热力环流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变化更加剧烈,由于温度差异,空气受到转动的影响,形成了经向和纬向气流。
经向气流是从西向东的气流运动,而纬向气流是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的气流运动。
这种气流运动形成了中纬度环流。
结论
热力环流理论是解释地球大气中能量传递和循环的重要理论。
它能够解释大气中的温度差异如何引起气流运动,并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热带环流和中纬度环流是热力环流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天气现象。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过程
(
大
热气
运
力动
环
的 最
流
简 单
形
式
)
H C
右图中,弧线为等
压线,虚线表示水平面。 读图回答:
(1)A、B两点,气压
D
较低的是__B_ 点,气
温较高的是_B__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垂直运动。
(2)C、D两点中,气
A
B
压较高的是__D_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水平运动。
(3)图上A、B、C、D四点当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定夹角
比较
①、近地面的风:风速小,风向与等压线 有个交角
②、高空的风:风速大,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百帕) 1000
水平气压 梯度力
②
1002
摩擦力
①1004Fra bibliotek1006
地转偏 向力
1008
合力
1010
巩固练习2
依次为 _A_>_B>D>C__ 。
城郊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小组, 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调 查时,意外发现该地区的风总是从乡 村吹向城市。这一现象跟什么有关?
活动参与:教材P48活动.
气
气
气
温
温
温
低
周埔
高
低
上海地区某日14时等温线分布图
B 郊A区
市区
郊A区 B
甲 P
活动:探究温度对 气压的影响,并如 何影响风向的改变? 动手:补绘等温线
A 受热
C 冷却
⑷、这样,A、以B小、组C三为地单气位压讨还论是。一并样总吗结?出等热压力
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是指在地球大气和海洋中存在的有规律的热量转移和环流运动。
这些现象在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天气变化、海洋水循环、生物分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本质是由于地球上的不均匀加热而形成的温度差异,驱动着空气和水的运动,使热能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从而维持着地球的热平衡。
作为地球气候系统和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环流广泛存在于地球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尺度上。
在大气中,热力环流通过热对流和水平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如热对流云、扰动中的风流等。
在海洋中,热力环流由海水的热胀冷缩和风的作用等形成,如洋流、涡旋等。
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的局部和全球的气候变化,影响到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环流直接影响了全球气候,南北极的极地环流对海洋环境和气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气候变化、预测天气变化、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未来的热力环流研究还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更加精确、全面的观测和模拟,以提高对热力环流的认识和预测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提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在本文中,将对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首先,将从引言开始,概述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接着,详细介绍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热力环流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和地球内部热对流等。
通过对这些热力环流现象的探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运行机制以及与其他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结论部分,将对热力环流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维持地球气候和环境平衡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也可以展望热力环流研究的未来发展,讨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高中地理知识点: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的原理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该地单位
面积垂直方向上延伸到
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
重量。
B
同一垂直方向上, 气压随着海拔高 度的增加 而 降低 。
A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
B
地 面
D
A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理想状态下,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拔高度处, 气压相等,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但地面 的冷热不均,破坏了这个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
海 拔 升 高 气 压 降 低
990 995 1000 1005
百帕(hPa)
大气水 平运动
(直接原因)
(风)
热力环流
等压面
B
地面受热均匀
A
C
观察生活现象
热 水
冰 箱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1060hpa源自1100hpa地 面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
3、规律总结
太阳 辐射 的差 异
冷热 不均
(根本原因)
大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1 热力环流实验
热力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是海洋环流的一种,它
受到温度和盐度的控制,是全球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热
力环流实验可以用来模拟全球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以及它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是采用受温度和盐度双重控制的环流实验装置进行。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水�(暖水�)和一定数量
的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的水�(冷水�)�分别放入水池中,用搅拌
器将两种水混合,使两种水混合后形成旋涡,从暖水层向冷水层运行,形成连续性的热力环流现象。
实验原理是基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会影响静水的密度,高温低盐
度会使暖水比对应高海拔冷水密度低,在受到搅拌器形成的三重相混
合作用后,暖水会流向冷水区,形成所谓的“热力环流”。
3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试管、搅拌器、同容量的暖水和
冷水。
(2)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仪器:把搅拌器放到暖水和冷水的位置上,调节好搅拌器的大小。
(3)开始实验:首先把暖水和冷水装入实验室中,然后将搅拌器
放入实验室中并启动它,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暖水就会流向冷水,形成旋涡状的热力环流。
(4)记录数据和分析:观察热力环流运行过程,以达到对热力环
流现象�充分了解�的目的。
4 结论
热力环流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海洋中的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
研究全球热力环流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素。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2.规律:1)、同一垂直方向上,越接近地面压强越大2)、同一水平方向上,温度越高压强越低例题8、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冷却地区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答案】C3、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例题9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 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解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为城区,a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2)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5)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热力环流原理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根据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调整种植结构 利用热力环流改善农业种植环境 热力环流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
热力环流的练习题
第五章
选择题
● 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 B.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 C.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下沉 D.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 气流上升 ● .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 ● B.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 ● C.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下沉 ● D.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填空题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包括近地面空气的____和 ____。 在热力环流中空气上升时温度会____气压会____;空气下沉时温度会____气压会____。
在热力环流中高气压区的空气运动方向是向____低气压区的空气运动方向是向____。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____的结果其类型包括____和____。
热力环流的实例
第三章
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谷地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谷地吹向山坡
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谷地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谷地
山谷风是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晚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它有助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形 成和动物活动
山谷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原理有关是地球表面非均匀加热的典型实例
添加 标题
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生态环 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城市 夏季温度较高加剧了城市热浪的威胁;城 市空气污染加重影响居民健康;城市生态 系统受到干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添加 标题
防治措施:采取绿化、建筑规划、能源利 用等方面的措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例如增加城市绿化改善城市通风条件;合 理规划城市建筑布局减少热量聚集;推广 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等。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2 热力环流【考点梳理】(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一个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需要注意:(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
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
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两个方向3.(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峡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2.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
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
(完整版)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二、走近生活:典型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学生自绘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即海陆风)
海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海风
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学生自绘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即海陆风)
陆风
夜晚陆地降温 快(冷源)
陆风
海洋降温慢 (热源)
巩固练习2
A
B
巩固练习2
A
B
想一想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D
A
a
C
B
b
(1)画出大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再形成
水平 运动;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是B > C > D > A 。
二、走近生活:典型的热力环流
沿海一美女说:一般白天 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比较干燥, 所以一般晚上不出去吹风。你知道什 么原因吗?
B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城市上升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区,然后通过地面
热
城郊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小组, 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调 查时,意外发现该地区的风总是从乡 村吹向城市。这一现象跟什么有关?
活动参与:教材P48活动.
探究活动
画一画 P48 1~3
1、画出35℃、35.5℃等温线
探究活动
想一想 P48 1~3
2、简述上海地区此时气温的分布规
律,并分析其原因。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师生一同绘制城市风的形成示意图
郊区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等压线分布规律 ⑴同一垂直面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3)高空和近地面高低压状况相反。 (4)温压、风压关系,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区吹向低压 区。
(3)对天气的影响:高压(下沉)---晴朗天气 低压(上升)---阴雨天气
例: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
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甲地气温高,乙地气温低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解析] C 结合题干和图可知,拉萨地处河谷,夜间 降水多于白昼。河谷地区,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 山坡温度高于谷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 流,故白天谷地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正确、D错误。夜晚 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温度低于谷地,山坡盛行 下沉气流,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凝 结成雨,故A、B错误。
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 题:
1、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 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 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图)
注: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气压高低→根据温 压关系,判断出气温高低→根据不同下垫面的 热力差异,判断出下垫面的性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难度中等。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形成城市环流。城市环流方向是市中 心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后,沿近地
面从郊区流回城市。在此过程中,市
第三章 第三节 热力环流
B.A<B<D<C
C.D>C>A>B
D.C<D<B<A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气环流方向判断,陆地盛行上升气 流,判断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判断为白天。第2题,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C、D的气压较A、B低;同一水平面上,水 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A点气压高于B点,D点气压高于C点。 答案:1.A 2.D
解析:第3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 压低。第4题,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 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项正确。 答案:3.B 4.B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5~6题。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下图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
A.白天
B.夜晚
C.冬季
D.全天
2.A、B、C、D四点的气压由低到高的顺序应该是( )
A.A>B>C>D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问题探究] 问题1 孔明灯是怎么升空的呢? 提示: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问题2 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提示:热力环流。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压 降 低
地面 B A C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B1 A1
C1
低
高空
1020hpa
高
低
பைடு நூலகம்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
低
受热
A
高
冷却
C
空 气 密 度 逐 渐 减 小 气 压 降 低
,
冷却
B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
1.风从哪边吹来? 2.为什么会这么吹,它的形成机理是怎 么样的?
当空气遇热或冷却时,将如何运动? 结论:空气遇热上升,冷却下降。
一、热力环流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等压面
B A C
气 压 越 低
海 拔 越 高
1000(百帕)
1005
1010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直接原因)
太 阳 辐 射
地 区 间 冷 热 差 异
空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压同 差一 异水 平 面 的 气 热力环流
运大 动气 的 水 平
总结规律:
气压 分布 规律:
①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 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 ②气温高、气压低 ③高高低低
等压 判定近地面气温,气压比较 面的 判定特定季节的 应用: 海洋(陆地)
海风
陆风
问题1:“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问题2:城市风对城市布局有什么影响?
1)城市污染的扩散——工厂、卫星城的选址 2)改善城市环境——种树
山谷风:
山风:
逆温层
形成原理: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 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 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一般情况下, 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 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现象的影响: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空 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飘散,极易 引起大气污染事件
【案例分析】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 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 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 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 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并提 出整改建议。
二、热力环流的常见表现形式
1 海陆风
2 城市风
3 山谷风
形成原理: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 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 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 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海陆风的作用: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增多
海陆风 海 陆 海 陆
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 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 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 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 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