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
笛子演奏家玥儿简历
笛子演奏家玥儿简历
玥儿,女,1974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鞍山,笛子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当代中国民乐领军人物之一。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一流学科首席教授,上海领军人才,“新绎杯”华乐论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杰出民乐演奏家(弓弦、吹管),上音高研院中国竹笛艺术中心主任;上海音协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阅专家。
2000年9月赴英国与伦敦交响乐团及马友友合作首演《卧虎藏龙》协奏曲,代表作有《卧虎藏龙》等。
自幼随父亲唐德忠学习笛子,少年时代便屡次荣获青少年器乐大赛金奖、一等奖。
个人经历:
1986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孔庆山教授。
1990年十六岁首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1992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和俞逊发,因此而终身受益。
199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98年担任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成为中国第一位在民族乐队中担任首席的女性管乐演奏者。
2018年由玥儿担任制作人和主演的上海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跨界融合创新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首演,这部广受赞誉和好评的原创民族器乐剧不仅是中国首部为单一民族乐器(竹笛)而作的器乐剧,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对话”及全新的舞台戏剧艺术表演方式,为音乐器乐表演艺术领域创新表演形式开创了先河。
2019年玥儿受邀广东卫视热播的《国乐大典》第二季担任寻乐人导师,以一针见血、麻辣犀利的点评圈了一波“耿直粉”。
中国现代十大古琴名家(最新出炉)
中国现代⼗⼤古琴名家(最新出炉)现代⼗⼤古琴名家(最新出炉)秉着对古琴名家的崇拜之情,笔者在此收录了当今中国名⽓⽐较⼤的⼗个古琴演奏家,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家⼀起探讨。
(排名⽆先后)⼀、李⼀凡。
男,汉族,河南安阳⼈。
中国青年古琴演奏家,斫琴家。
⾃幼学习⾳乐,对中国传统⾳乐艺术情有独钟。
师从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国家级⾮物质⽂化遗产项⽬(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
现任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河南艺术中⼼主任,郑州市⾮物质⽂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
李⼀凡⽼师弹琴的同时还是⼀个专业的斫琴师,能从⼀个琴者的⾓度来斫琴着实难能可贵,其所制古琴,⾳⾊⾳⾊纯净、幽雅,低⾳浑厚,⾼⾳清亮圆润,散⾳如钟⿎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像珍珠⼀样明亮,业内认可度很⾼。
⼆、曾成伟,1958年4⽉18⽇出⽣,四川省成都市⼈,现为四川⾳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国⾳协会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与制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成伟⼗五岁师从外祖⽗、“蜀派”著名琴家喻绍泽研习古琴,为蜀派古琴⼤师张孔⼭第六代传⼈,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
三、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祖籍辽宁岫⾔冬经过⼆⼗余年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李祥霆已经早在⼆⼗世纪⼋⼗年代就成为中国古琴界的代表⼈物。
他的学⽣多达百余⼈,除⼤陆和港澳地区外,还遍及德、英、法、意、⽇等国,堪称“桃李满天下”,他在欧洲还成⽴了“欧洲琴社”。
四、郑珉中,男,汉族,字从易,晚号南郭琴叟。
1923年⽣于北京,原籍福建,寄籍四川华阳。
现任国家⽂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补助。
1961年将⾃⼰收躲的瓷器57件及印押20件捐献故宫博物院.五、龚⼀(1941年-)原籍启东,⽣于南京。
我国著名的职业古琴演奏家,⼀级演奏员、上海⾳乐学院硕⼠⽣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物质⽂化遗产项⽬代表性传承⼈,录有《平沙落雁》、《⼭⽔情》等CD唱⽚及《琴学进门》教学录像带,发表《琴乐散论》、《对准时代之需要》等。
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艺术成就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
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简介
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简介华彦钧小名阿炳,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江苏无锡人。
二十多岁时,他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
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
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
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走向世界的阿炳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聆听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华彦钧作为一位中国的民间艺人,在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积淀上,以自己度过的沧桑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凝聚成了逐渐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传世之作。
应该说,他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间音乐家。
中国民族乐器名家名曲
中国民族乐器有丰富多样的名家和经典曲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民族乐器名家以及他们演奏的经典曲目:
1. 邓丽君(古筝)-著名古筝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等。
2. 吕思清(琵琶)-琵琶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富有感情的演奏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阳春白雪》和《赛马》等。
3. 陈松龄(二胡)-二胡演奏家,被誉为“二胡王子”。
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和《梁祝》等。
4. 吴莹莹(笛子)-笛子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音色而备受赞誉。
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等。
5. 刘天华(唢呐)-唢呐演奏家,以其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而著名。
代表作品有《红旗颂》和《龙船调》等。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国民族乐器名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国的民族乐器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音乐家和经典曲目值得一提。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简介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访国乐演奏家方锦龙
勿面ta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访国乐演奏家方锦龙本刊记者/孟建军—10—Musical Instrument lagazine我一直在与时俱进今天的方锦龙依旧是一个乐器玩家。
人们给方锦龙起过一大堆外号:“武器大师” “方独秀” “方全会” “琵琶精” “白发大侠” “百变魔方” “行走的乐器库”等等,方锦龙称:给我起外号这是好事啊,因为年轻人喜欢我,所以才给我起外号。
只有影响到年轻 人,让年轻人喜欢民乐,中国的民乐才有希望。
这些年,跟方锦龙同台合作的有郎朗、李云迪等许多重量级的演奏家。
网上流传着方锦龙、方颂评父子与郎朗、吉娜夫妻演奏'‘四大名著”的视频。
钢琴与琵琶、中阮在诠释中国音乐方面各有特色, 但民族乐器对传统音乐内涵表达的细腻程度也许更胜一筹。
在与西洋乐器同台演出的同时,方锦龙也向人们展示了民族乐器独特的魅力。
“2020最美的夜” B 站跨年晚会上,方锦龙受邀与高科技创造的虚拟 人物'‘洛天依”同台演出,方锦龙称自己一直在与时俱进。
可以这样说,方锦龙走红,不是他个人走红,而是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走红。
为弘扬民族音乐,方锦龙携着他心爱的乐器,像传道者一般四处撒播着民乐的“福音”。
方锦龙曾给我发来他应邀去水乡周庄拍摄的一组演出照和演奏视频。
他一袭白衣坐在船头怀抱琵琶,叮咚的琴声伴着欵乃的桨声在周庄回荡,好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前不久在“第八届英雄联盟全国高校联赛”总决赛上,方锦龙演奏了儿子方颂评改编的钢琴与琵琶的作品,成为演出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智慧2005年,香港“歌神”许冠杰复出歌坛后在红确体育馆做了十 几场音乐会。
方锦龙带着他打造的“芳华十八”乐队参演,“这也是'芳华十八'首次进入红砌,我做了十几场嘉宾。
”方锦龙每每说起这些,都感到作为一个民乐人很是自豪。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方锦龙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携带一个包,里面会装一些乐器,不是尺八就是箫。
中国音乐家和中国民族乐器简介课件展板
中国音乐家简介
王洛宾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 月14日),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 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 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 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 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 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 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 “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1988年9月,王洛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 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 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 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 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中国音乐家简介
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 月30日),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 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 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 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1926 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 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 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 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 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古筝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 “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 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 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 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 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 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 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 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中国近代乐宗师刘天华简介
中国近代乐宗师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乐宗师刘天华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刘天华简介刘天华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民族音乐家,他从小在家乡受到了民间音乐的感染,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还曾经参加过青年团,之后又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方的音乐文化。
在晚年时期曾经在北大音乐研究会从事教学工作,有过许多代表作品。
刘天华在1895年的时候出生,而当时他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之后在常州中学读书,在校的时候学习了军号和军笛,并且接触了西方的铜管乐器。
在辛亥革命进行的时候,他开始从事音乐工作。
到了1912年刘天华到上海地区参加开明剧社,在乐队中工作。
在这段时期他又接触了钢琴等多种乐器,而且还有着出色的成绩。
在1915年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而这一年他也开始接触二胡。
在1917年已经结婚的刘天华开始跟随周少梅学习二胡,周少梅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民族音乐工作者。
第二年刘天华开始自己创作曲子,他的一生曾经创造了许多二胡曲子,包括《病中吟》、《月夜》以及《良宵》等等。
另外刘天华还曾经改良了二胡,在材料和技术上有着许多的创新,让二胡有了更好的表现力。
除此之外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刘天华看到音乐发展遇到了困境,所以主张要进行改革,在他看来西方的音乐虽然成熟,但是却并不能完全放在中国人的身上。
刘天华作品刘天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民族音乐宗师,自从十几岁接触过二胡之后,他在二胡音乐上就有着非常伟大的成就,不仅曾经对二胡的材质和制作进行过改良,还改变了二胡的把位,让这种乐器有了更好的表现力。
而刘天华作品也是非常多的。
刘天华作品包括《病中吟》、《月夜》以及《烛影摇红》等等,在这些作品中《烛影摇红》是他创作时间最晚的曲子,这首曲子是由三拍子和变奏的曲式所创造出来的抒情曲。
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有着非常透彻的领悟和掌控能力,而他在创作的时候还加入了一些西洋方面的音乐技巧,这样一来这首作品就在传统音乐的基调上,又多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表现力,同时又有着深刻而强烈的艺术气息。
刘天华ppt
1912年刘天华十七岁时,考进 了上海开明剧社的乐队,开明剧 社为一新式话剧的剧团,在那里 他更广泛地学习了各种西洋乐器, 除了原本所学的管乐器外,又学 习了钢琴和小提琴等,并对西洋 作曲理论有所接触。1914年,开 明剧社解散,天华回到江阴、常 州的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开始 了他音乐教学的生涯。 刘天华在 常州中学任教期间,在学校成立 了军乐队及丝竹乐队,常至民间 演出,成就不凡。
且人尽一生之力研究一种艺术,能有创造与否,实未可必。 设其有之,而令所创造者及身而绝,宁不可悲。昔米喜子、 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等,一生创作甚多,年月悠久,遂 至悉与其人之白骨同朽,此艺术界莫大之损失也。 习乐之法有三,曰耳听,曰目视,曰言传。三者虽相辅 而行,不可缺一,然难记易志为耳听之弊,模棱失真为言传 之弊,惟目视最为真切。故欧西作曲家,咿唔斗室,一纸谱 成,各国乐坛便可发其妙响。我国乐剧二界,尚有行其耳听、 口授之盲教育者。欲谈进步,不亦难哉。 是以今日我国剧乐二界,欲进步必自有完备之乐谱始。 而养成演员乐师读谱、记谱之能力,亦为要图。当知今后学 术界,必须事事科学化,事事精密确凿,方能有立足地。若 云戏是乱弹,乱弹便了,则剧乐二界之前途必暗淡到底也。 以余浅陋,成此小册,所用记谱方法,当然不足称为完 备。就正当世,实是本衷。木桃既投,尚望乐剧二界方家不 吝琼瑶之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 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 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 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 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 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 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 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 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 《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 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简介
中国着名的音乐家简介冼星海:中国近现代着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着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着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中国着名的音乐家简介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建兰至尊红颜简介
建兰至尊红颜简介
徐建兰,浙江绍兴人,曾获“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音乐类项目资助,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家、编曲家和指挥。
她自幼就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并在琵琶、扬琴、柳琴等多种乐器上有着卓越的表现。
建兰在中国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是享誉全球的民族音乐大师,也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建兰至尊红颜是她的一张重要的音乐专辑,这张专辑充分展现了建兰的音乐才华和对传统中国音乐的热爱和独特见解。
《至尊红颜》专辑中的曲目都是建兰根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角色所创作的,每首曲子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乐器组合,让人们感受到了建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才华。
整张专辑运用了多种传统乐器,如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搭配着传统打击乐器和西洋管弦乐,令人耳目一新。
建兰以她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音乐理念,让每首曲子都成为了一件艺术品,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建兰至尊红颜专辑是中国音乐界一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独特韵味,更是建兰作为民族音乐大师的一次高水平的音乐巨献。
晚秋琵琶协奏曲介绍
晚秋琵琶协奏曲介绍一、作品背景晚秋琵琶协奏曲是一首具有浓厚中国民族特色的琵琶协奏曲,由著名作曲家林石城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这首曲目以琵琶这一中国传统乐器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二、作曲家介绍林石城,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作曲家,被誉为“琵琶王子”。
他致力于琵琶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琵琶作品,为推动中国琵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演奏家介绍晚秋琵琶协奏曲的演奏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
她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音乐理解,为这首协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晚秋琵琶协奏曲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音乐风格晚秋琵琶协奏曲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它以琵琶为主要乐器,通过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展现出晚秋的美丽景色和深沉的情感。
整首曲目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五、演奏技巧演奏晚秋琵琶协奏曲需要掌握丰富的演奏技巧。
首先,演奏者需要熟悉琵琶的各个音区及其特点,以便准确地表达出曲目中的情感。
其次,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如轮指、滑音、拨弦等,以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最后,演奏者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艺表现出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
六、作品意义晚秋琵琶协奏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首先,它为中国传统乐器琵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琵琶艺术的发展。
其次,这首曲目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晚秋的美景和深沉的情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最后,晚秋琵琶协奏曲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世界了解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途径。
七、演出经历晚秋琵琶协奏曲自创作以来便广受好评,并在国内外各大音乐会上频繁上演。
许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曾演绎过这首曲目,如吴玉霞、吕思清等。
同时,这首曲目还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金奖和荣誉证书。
晚秋琵琶协奏曲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欧阳令健笛子独奏曲
欧阳令健笛子独奏曲简介欧阳令健是中国当代著名笛子演奏家和作曲家。
他以其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欧阳令健的笛子独奏曲,包括他的个人背景、作品特点以及对笛子独奏曲的贡献。
欧阳令健简介欧阳令健,1957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极大兴趣,并开始学习吹奏笛子。
后来,他进入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音乐家李祥霆。
欧阳令健凭借其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逐渐崭露头角。
在演奏技巧上,欧阳令健的笛子演奏极富独特性。
他善于吸收各种音乐风格的精髓,并加以创新和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研究笛子演奏技巧,对笛子的音色和音域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使得笛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此外,欧阳令健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笛子独奏曲,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为推动笛子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品特点欧阳令健的笛子独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而受到广泛赞誉。
以下是对他作品特点的介绍:1. 多元实验欧阳令健的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他汲取了中西方音乐的精华并进行实验性的创作。
他善于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体验。
2. 精湛技巧展示作为一位杰出的演奏家,欧阳令健在其作品中展示了极高的演奏技巧。
他通过复杂的音阶、颤音、和弦和技巧性的装饰音等手法,使得笛子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深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欧阳令健的作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他善于运用音乐语言来展现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听众得以深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4. 天人合一的意境欧阳令健的作品追求艺术的境界,他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理解。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宁静、超然和思索的感觉,使人产生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层感悟。
笛子独奏曲之贡献欧阳令健在笛子独奏曲的创作和演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为笛子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后来的音乐家们树立了榜样。
刘天华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刘天华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
早年在常州的中学学习西洋乐器,铜管、小提琴、钢琴。
1911年学校停办后参加学校的“反满青年团”军乐队。
后中途辍学,自学二胡、并向江南的民间音乐家学二胡、琵琶。
还到河南向寺庙的艺人学各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音乐,开始从事音乐创作。
此间,创作了著名的二胡曲《病中吟》。
1914年先后在江苏、常州的中学教音乐,1915年,应聘任江苏省立五中音乐教员。
曾在江阴举办暑期国乐研究会。
1922年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该校的导师。
1926年在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北平大学女子学校文理学院音乐系任教,任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
教学之余,随外籍音乐
家学习小提琴及西洋作曲理论,兼修戏曲音乐。
曾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收集、整理。
1932年病故。
【优质】刘天华简介-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刘天华简介篇一:刘天华简介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艺术成就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
葫芦丝王哏德全
欢 葫芦丝 ,并 且 “ 朵好 ” 耳 ,对音 乐感受 力强 。 少年从 师 于祖 父、 舅舅 学 习萌 芦丝 的演 奏和制 作 。2 0
多年 来 。他一 直艰 苦耕 耘 、努 力探 索 。在 葫芦丝 的演奏 与制作上 很有 造诣 。生前 他除致 力 于葫芦 丝的
演 奏与制 作 外 ,还 传授 葫 芦丝 演奏知 识 与技 巧 ,跟 随他 学 习葫 芦丝演 奏 的除 中国学 生外 ,还有 日本 、
的 《 西 民族 民间器 乐 曲选 》 滇 ,收 录 了 哏德 全 的 里 红 霞 ( ) 女 、岩 宰伦 、 吕亚辉 、蒋 莉 ( ) 女 、张 《 古调 》 (- 歌 》 、 《 (- ) i f 芒市 坝 子 山歌 》 《 河 良、玉甩 ( ) 、 梁 女 、刘 建林 、莫俊 等 ,而 制作方 面 的
最 喜欢 上 山放 牛 ,可 以在 牛 背 上 吹 葫芦 丝 ,他 节》 的公演受 到好 评 ,在 全 国获得极 高声 誉。
对 制作 葫 芦 丝 也很 感 兴趣 。舅 舅 冯 绍 兴 给他 传
张 口换 气 。 随着 “ 文革 ”结 束 ,人 们 的思 想 观
哏 德 全 的 家 乡 勐 养 坝 被 称 为 “ 芦 丝 发 源 葫 样 ,说 明勐 养 坝远 古 时 期 盛 产 葫 芦 。 当筚 ( 吹
2 1 年 第 1 第 2 卷 02 期 1
N o1 2 2 . 01 v 1 21 o.
葫芦 丝王 哏德全
张 云
( 宏 州图书馆 , 云南 芒 市 ,68 0) 德 740
【 摘
要】哏德全 (98年 7月- 08 9月) 15 20 年 ,生于云南省德宏梁河县勐养镇帮界村 。他从小喜
聘 为名誉 主席 ;在湖北 省举 办的 “ 天籁 之音 专场 他 制作 的葫芦 丝 从 民俗 化 乐 器 向专 业化 民族 乐 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笛、箫1、张维良老师简介张维良:男、1957年11月出生。
笛子演奏家、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笛箫演奏家、教育家。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国竹笛学会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副主任。
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第一名;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一等奖;1987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集体一等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95年CD专辑《箫的世界》获中国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获中央电视台“新光杯”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
出版著作《笛子演奏法》、堂内录制了个人笛子独奏专辑《惊破梅心》和琴箫专辑《云水吟》、《琴箫引》,被音乐界推崇为精品。
他几度出访日本、美国、新加坡、朝鲜及港澳地区,他的名字多次被编入当代名人录·········3、沈英彪老师简介1970年生于杭州。
从小就表现出非常的音乐天赋,能熟练演奏笛子、口琴、二胡、吉他等乐器。
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罗守诚先生、著名笛箫演奏家陈杭明先生研习笛箫,并得到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的指点。
他演奏的洞箫音色纯美、韵味隽永、除了继承了传统的洞箫演奏风格以外,更注重和发扬洞箫音乐的严谨性。
在虚心向老师学习的同时,他还刻苦钻研洞箫的演奏技巧,并成功运用深厚的气息控制力,将洞箫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洞箫的表现力。
其论文《浅谈箫的音域》、《走进箫的自由王国》发表在2003年4月期《乐器》杂志及中国民族音乐在线网。
凭着对洞箫艺术的一腔热爱和执着,他不断研习各派特点,取各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含蓄优美,儒雅细腻的演奏的风格及严谨规范、循序渐进的学院式教学体系。
他始终将继承发扬中国的洞箫教学事业视为己任,1999年起他先后在杭州西子艺术学校、浙江西湖琴社、浙派琴筝乐府、浙江中医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地任教,培养了数百名笛、箫学生。
2002、2004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优秀考级指导教师”,现任浙江西湖琴社副秘书长。
在中国洞箫的演奏和教学理念上,他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音乐严谨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归纳,探索普及洞箫艺术的道路。
为中国洞箫艺术从民间走向学院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并致力于让更多爱好洞箫的同仁,通过学箫、研箫、论箫、品箫、来了解、热爱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丰富多彩的人生。
4、马迪老师简介马迪1956年出生于西安。
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1]九岁开始学习吹奏笛子,197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元修和先生。
1980年又考进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先后受益于谭谓裕及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大师。
1982年毕业后,就职于陕西省歌舞剧院,担任首席笛子独奏演员。
现被聘为西安音乐学院笛子导师,西安文理学院音乐系教授、‘马迪笛箫联谊会’创办人和会长。
秦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
古城虽盛景不再,然其醇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马迪——生长在这片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人,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成为中国西部音乐的代表,无论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
在马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塞上风情》、《纺线线》、《望乡》、《春夜喜雨》、《晨曦》、《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赶牲灵》、《秦川抒怀》、《大漠》、《看秧歌》、《远韵》、《跑旱船》等数十首优秀乐曲。
其中《秦川抒怀》在海内外影响极广,多次被指定为国内及国际笛子大赛的决赛曲目,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民乐界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西部第一笛”。
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马迪逐渐为广大听众所熟悉,并成为中国笛子演奏家中的佼佼者.马迪先生集演奏、作曲于一身,对笛子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艺术造诣和才华已臻炉火纯青。
他凭一支竹笛弘扬秦风古韵,让世人领略八百里秦川浓郁的西部风情。
获奖情况1989年:参加“中国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进入前八名,获“优秀笛子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老师(右)演奏奖”和“优秀作品奖”。
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跨世纪十大青年音乐家,荣获“德艺双馨青年音乐家”称号(由陕西省文联、文化厅联合颁奖)。
2003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陕甘宁分赛区获得“优秀园丁奖”。
2004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北京决赛区,获得笛子专业组“优秀园丁奖”。
辅导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笛子专业组第一名、全国笛子业余组第一名。
演出情况2001年: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举办了“长安笛韵”笛子演奏会。
2002年:在日本与音乐家东仪秀树联合演出“东方时空”音乐会。
2003年: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举办了“秦川风情”笛子演奏会。
2004年:在香港举办了“西北风情”笛子独奏音乐会。
2005年11月:在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与德国长笛演奏家、日本尺八演奏家同台演出“当东方遇见西方”音乐会。
讲学情况200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3年:在杭州“中国笛子夏令营”举办了笛子艺术讲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座。
2004年:在广东中山市进行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4年:应香港笛子协会之邀,在香港举办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5年:在西安文理学院进行了笛子艺术讲座。
赴福建泉州华韵艺术学校讲学。
2006年:应邀赴台湾讲课教学。
媒介报道2004年:中央国际广播电台专题介绍个人艺术成就。
2004年:西安电视音乐台专题介绍个人艺术成就。
2004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个人电视音乐片“墨竹”。
作品书籍1、《秦川抒怀》马迪笛子作品演奏CD专辑片,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2、《中国笛子基础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3、《长安笛韵》中国竹笛名家系列笛子演奏会实况VCD光碟,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4、《长安笛韵》笛子独奏曲集,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5、《秦川风情》中国竹笛名家系列笛子演奏会实况DVD光碟,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6、《箫基础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发行。
古筝1、王中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
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全国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演奏家艺术团副团长。
兼任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中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先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
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
他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令人瞩目,被誉为“筝坛圣手”。
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中国现代筝演奏新技法的领军人物。
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创造性地运用轮指技法、并在中国筝上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
目前,这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在古筝创作方面,他为国家核心刊物撰写文章多篇,创作或改编许多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部分作品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曲目,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机构的高级曲目,中国最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主办的“金钟奖”等比赛也把他的作品作为这些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广为流传。
在古筝教学方面,成果显著,其学生多人在中国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倍受关注。
培养出的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的筝演奏家和教师。
作为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中央电视台等机构主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在数十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中配乐。
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古筝考级曲集》(主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古筝考级曲集》(主编)、《中国古筝优秀作品选集》(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考级指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级示范》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发行了《汉江韵》《望秦川《岳飞》《孟姜女》等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
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大力推广古筝艺术。
在新加坡、香港、台湾、澳门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型城市,先后举办了一百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
作为中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他迄今保持着中国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高的纪录。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人民音乐>、<乐器>等海内外报刊杂志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云岭音画》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
他的艺术生平现已被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2、古筝·吉炜简介吉炜,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音协古筝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
习筝二十载,少年时曾获“全国十佳金童”称誉,十二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连续六年荣取一等奖学金。
学绩突出,被免试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大学。
2002年本科毕业后,在众多名师优秀学生的激烈竞争中,以外校学生身份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唯一一名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
五岁,启蒙于刘巧君老师。
少年时,师从已故中国古筝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邱大成先生。
中学和大学时,师从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