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比的意义(一)-1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的意义|,北京版(xxx,秋)-六年级比的意义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的意义|,北京版(xxx,秋)-六年级比的意义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的意义|,北京版(xxx,秋)|六年级比的意义教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要达成新课改的目标,学科整合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只有在各门学科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以外的东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本课创设的第一个情境就是与信息技术学科紧密关联的,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寻幻灯片制作过程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了适当的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用比的知识去处理这些事实,感受到所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而且就出现自己身边的事物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本课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2.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存在。

新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案

新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感知“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存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比”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感知“比”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的事例,发展、拓宽学生对“比”的意义及应用价值的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启发谈话出示我国“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有关数据表(见下图),启发谈话:你能根据“航天员人数”的数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回答:学生1:“神舟”五号航天员人数是“神舟”六号航天员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2:“神舟”六号航天员人数是“神舟”五号航天员人数的几倍?【设计意图】通过“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关数据表,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暴露学生关于“比”这一新知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引入“比”,感受“比”的意义1.感受同类量之比。

用1÷2表示“神舟”五号的航天员人数是“神舟”六号航天员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神舟”五号的航天员人数与“神舟”六号航天员人数的比是1比2。

用2÷1表示“神舟”六号的航天员人数是“神舟”五号航天员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成“神舟”六号的航天员人数与“神舟”五号航天员人数的比是2比1。

学生汇报:这里的1人和2人都表示人数,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的比。

2.感受不同类量之比。

引导学生根据表中信息“飞行的大约时间”“绕地球的圈数”,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神舟”五号飞船大约多长时间绕地球一圈?教师提问:①题目中有哪几个量?求什么?怎样求?②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预设学生回答:用21÷14,也可以说是“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大约时间与绕地球圈数的比是21比1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1)

比的意义【教材简解】: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教学两个同类量的比,通过提出“可以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可以从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等角度描述2杯果汁和3杯牛奶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量还可以用比表示,同时教学比的读法、写法,比的前项、后项等有关知识。

例2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指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通过提问“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速度。

在例1和例2教学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概括比的意义,并根据比的意义求比值。

“试一试”先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数量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再通过比较和讨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等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比和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

【目标预设】: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设计理念】: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教学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使认识比的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初步了解比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丰富他们的经验,又通过读大量生活中的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比的内涵。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设计思路】:我紧扣课本设计了一些各有侧重点,同时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例题,在学生对比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概括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的读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括号或不用括号。

3.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读写方法,比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比的意义。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比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比较两块巧克力的重量,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讲解比的读法与除法的读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括号或不用括号。

3. 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5.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及应用。

6.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比的读写方法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等。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比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比的含义1.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1.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比例关系。

1.4.2 讲解:讲解比的概念,解释比的表达方式。

1.4.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章:比的计算2.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比值。

2.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比值的计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让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复习比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比的计算方法,解释比值的计算方式。

2.4.3 练习: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巩固比值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比的应用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比的概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概念。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让学生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复习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4.2 讲解:讲解比的应用,解释如何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4.3 练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四章:比的综合练习4.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和应用练习。

4.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让学生回顾前几章的内容,复习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4.2 练习:让学生解答综合练习题,进行比的计算和应用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3.加强对比的计算和应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比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4.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根据课堂所学,自己设计一道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列出解题步骤。
2.提高题:
(1)课本第45页第4题,分析问题,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2)尝试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比较、水果的重量比较等,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拓展题:
(1)查阅资料,了解比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整理成一篇短文,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比的意义北京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意义。

2.掌握将物品按照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3.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理解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采用小组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理解数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理解学习内容,不断探索、思考和实践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坦诚合作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进行比较。

2.掌握将物品按照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方法。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比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比的概念,举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比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想到比的表达方法。

2. 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比的概念:比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通常用“:”表示。

2.比的意义:比是将两个额度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

3.通过具体例子展示比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

3. 分组探究比的方法(15分钟)分组将几个物品拿出来,让学生按照数量进行比较,了解比的方法。

1.方法一:将两个数量相等的物品进行比较,可以用“1:1”表示。

2.方法二:将两个数量不相等的物品进行比较,以较小的物品作为被比较物,以较大的物品作为比较物,可以用“1:n”的形式表示。

3.方法三:将三个或更多的数量不相等的物品进行比较,以较小的物品作为被比较物,将其他的物品逐一与其进行比较,可以用“1:n1: n2:…”的形式表示。

4. 案例分析(15分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一:王老师拿来了3本口袋书,小明拿来了5本口袋书,那么小明的口袋书数量是王老师的多少倍?案例二:小花家有10个包包,小明家有30个包包,比上小花家,小明家有几倍的包包?5. 练习(15分钟)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与掌握,加深对比的印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一)》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一)》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46页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在实际情况中,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悟比的应用价值。

一、问题引入2002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国旗。

师:你对比有什么疑问?问题1:比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生活中要用到比?问题3:什么时候用到比的意义?问题4:比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问题5:举一个关于比的例子。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研究“比“。

二、探究新知1、比是什么(1)认识比的意义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2、为什么生活中要用到比(1)比大小。

两个苹果,比一比哪个是大平果,哪个是小苹果。

(2)比身高两个年龄相仿的人,比一比谁的个子高。

(3)比体积两个瓶子,一个园柱形,一个长方体,比一比,哪个瓶子的体积大。

(4)比胖瘦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比一比谁胖谁瘦。

(5)比长短两个差不多长的绳子,比一比哪根绳子更长。

总结:比大小、比身高、比体积、比胖瘦、比长短,都需要用到比。

3、什么时候要用到比的意义?制造国旗的时候要用到比的意义。

4、比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联系:被除数 ÷ 除数 = 商比的前项 :比的后项 = 比值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

5、列举一组关于比的数字。

中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例是3:2。

追问:你是怎么理解3:2的呢?生1:制造国旗时,长度为30cm时。

宽度为20cm。

生2:制造国旗时,长度为24cm时,宽度为16cm。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之前学习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知识,理解今天学习的”比“,你们真会学习,发现了国旗的长度和宽度的倍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1)

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求比值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板书比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上另一种按特定的“比”。

(板书:比的意义)二、教学例71.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

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咱们今天的学习就从这两个数量开始,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之间的关系?(根据回答:牛奶比果汁多一杯板书:相减 3-2=1(杯))也可以说?(果汁比牛奶少一杯)刚才同学们用相减的方法表示了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你还会用什么法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根据回答: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板书:2÷3=23也可以说?牛奶果汁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板书:3÷2=32小结: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表示了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就是两种方法,一种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有关比的知识。

2.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谈话:“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2比3)”。

(生朗读2比3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可以怎样说呢?(板书: 3比2。

)这种关系在数学上怎样书写呢?咱们一起来学习吧?(观看微课视频)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1)交流:2比3记作2:3,先写2,再写:最后写3,这里的:不是语文中的冒号,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号后面的数叫?(板书:前项后项)一起念:2:3中2是?3是?3:2中3是?2是?3.比是有顺序的。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比的基本表示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比进行实际问题求解;4.培养运用比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特点;2.比的基本表示法;3.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比的应用;2.比的实际问题求解。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课时:概念和表示法1.导入新课:通过图像引入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特点;2.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两个数之间的比大小;3.讲解比的定义:比的定义和形式;4.讲解比的表示法:常见的几种比的表示法;5.课堂练习:练习几种不同的比的表示法。

第二课时:比的计算1.复习上节课内容:请学生回顾比的定义和几种不同的表示法;2.例子:通过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比的基本计算;3.计算方法:讲解比的计算方法;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比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应用问题1.导入新课:通过图像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2.考虑问题:请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解决实际问题;3.讲解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进一步应用1.导入新课:通过图像引入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2.考虑问题:请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实际问题;3.讲解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1.采用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的学习;2.以主题式教学为核心,结合情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3.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把“比”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比,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借助小组合作、对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利用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借助课堂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思维和分析比较能力;4.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的意义-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2.掌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3.通过实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运算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2.比的表示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2.比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布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比的意义进行思考。

问题:小明和小红各拥有若干本书,小明有16本书,小红有8本书,小明拥有多少倍于小红?学生思考后可得出答案:小明拥有2倍于小红。

2.讲解比的概念教师通过上述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解释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大小关系的方式,比的大小是指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得到的商。

3.学习比的表示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比的表示方法,如1 :2、1 :3等。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以及比的比例必须相等。

4.练习比的表示方法教师布置练习:将以下比例转化为小数:•3 :4•5 :8•6 :95.解决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解决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如:问题:小明家的电费为100元,小红家的电费为50元,小明家的电费是小红家的几倍?通过分析题目,学生可得出比例为2 :1,因此小明家的电费是小红家电费的2倍。

6.练习应用教师布置问题:假设小明家有30元,小红家有50元,他们两个小朋友的钱数比是多少?7.巩固与拓展教师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应用,如通过比的关系求出未知数。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比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多做练习,不断提高掌握比这一概念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2.寻找身边的事例并用比的形式表达出来;3.思考比的应用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 比的意义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 比的意义北京版一、教学目标•了解比的概念。

•学会计算比并简化比。

•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比,并简化比。

难点:•把比运用到实际中,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方案1.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画比的形状图和数值式的定义给学生来解释比的概念。

•从生活中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

2.教学过程(35分钟)2.1 计算比(15分钟)•带领学生复习分数的概念并引出比的计算方法。

如:–计算2/3和4/6的比值。

–计算17:15的比值。

–计算50%与5:1的比值。

•让学生分组互相练习计算比,并通过举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消除学生的计算疑问。

2.2 简化比(10分钟)•简化比的概念和方法。

如:–把12:8简化为3:2。

–把36%简化为9:25。

•让学生尝试简化比,并帮助他们发现规律。

•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简化比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举例。

2.3 比的意义(10分钟)•指导学生分班进行比武大赛,来了解比的意义。

•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你们只能分别和自己的组员进行比赛呢?–比赛开始前,你们需要先花30分钟准备,你们觉得这30分钟在比赛中有什么意义?–你们认为,只要人数多一定就能赢吗?•班内互相比较,总结出比的一些特点和意义。

3.课后作业 (10分钟)•让学生回家完成以下题目:–填入比的数值:12 : 18 = ________–计算并简化比:42 : 21 = ________–应用比的概念,标注比较长的一边:墨西哥比利时(15:9 )比利时最大的城市布鲁塞尔长_______千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使学生通过计算比的过程,了解比的概念,学习比的计算和简化方法,明白比的运用和意义。

比武大赛的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比的运用和意义,增强了学生对比的理解。

同时,由于复合比在这一学期的后面还有涉及,本节课的设计更应注重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计算的实际操作,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比的意义(一)-1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比的意义(一)-1教案

第二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比”是小学数学中“两量关系”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的数学本质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

1在本节课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逐步感知“比”,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充分体会比可以刻画两个量之间变中有不变的倍比关系。

借助“1份”作为度量单位的学习经验,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对“比”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像类似“比赛比分”这类生活语言,虽然在表达形式上雷同,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学生容易被生活语言“负迁移”。

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抓住这一“困惑与争论”点,引发学生在思辨、讨论中,辨析比的含义、理解比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体会比是两个量倍数关系的表达。

2.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学会用比表达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初步体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比的意义解释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1史宁中,娜仁格日乐.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比及其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1-5.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你们听说过比吗?请在生活中找找比,记录在练习本上,课上交流。

活动一:配制奶茶认识比1.了解学习经验,以问引学展示课前收集资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比(出示:“比”)。

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比。

作品1:墩地时,配制84消毒水,原液与水的比是1:29作品2: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2.作品3:配制奶茶,牛奶和红茶的比是2:1作品4:我看过金龙鱼油的广告:1:1:1提问:对于比,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吗?预设1:什么是比?预设2:学习比有什么价值?预设3:比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2.研究牛奶与红茶的比2:1,感知“倍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北京版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3幅图片,想看吗?哪张照片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认为第二幅)为什么?(太长或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3幅照片因为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比1、感知比(1)呈现例1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

请看屏幕:图中提供了两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 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师:怎么算的?(2-2=1)我们用减法知道他们的相差关系。

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师:怎样算的? 生说师板书: 2÷3=2/3 3÷2=3/2在这里我们用除法了或分数表示他们的倍数关系(2)其实,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二是用除法或分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当用除法和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还有用一种新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比。

板书:认识比 2、初步认识比:2÷3=2/3表示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那么用新的方法可以表示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3÷2表示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可以用比以表示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2比3记作2:3,读作“2比3”,中间的两个小圆点读作比,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北师大版
四、趣味练习,巩固“比”
1.填一填,书上49页的做一做。
2.填一填 0.5:8 =( ) ( ):0.5=8 8:( )=0.5
3.讨论题
4.联系生活,拓展比
引出“黄金比:的概念
请学生欣赏一组芭蕾舞的图片,问她们为什么都是踮起脚来跳舞,为什么不选高点的舞蹈演员来表演?其中的道理就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有关.
4.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的关系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10,那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它们的关系又可以怎么说呢?
注:两个数进行比较时,一定要弄清谁和谁的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随便颠倒两个数的位置,否则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5.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神五升空”视频
师介绍这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以及适时进行爱国教育。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比较国旗的长和宽的数量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该如何列式?
3.导入:关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来表示外,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小学数学教学比赛教案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设计主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三、沟通旧知,探究“比”
四、趣味练习,巩固“比”
五、巩固提升,深挖“比”
2.教学背景分析

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比的应用-1教案

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比的应用-1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时:比的应用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比的应用”是在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探究出比的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是根据比的意义探究解决按比分配问题。

其实质是在解决问题中加强对比的意义的再认识。

应用比中的份数关系,解决一些数量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解决分书的问题,产生多种解答方法,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看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沟通了新旧方法之间的联系。

在应用比解决数量分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按比分配与平均分配的联系,即都用到了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然后再求相应的几份是多少。

二、学习目标1.通过应用比解决数量分配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2.在应用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沟通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1.“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新买来一些新书。

这些新书是分给六年级两个班的。

六年级(1)班有30人,(2)班有24人。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新书呢?预设2:两个班的人数不相等,该怎样分呢?预设3:平均分不合适,应该按两个班的人数分比较合适。

活动二:你打算怎么分?1.如果按每个班的人数分,每个班分别分到多少本呢?想一想,算一算,把你的分配过程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2.教师呈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学生作品1:两个班的总人数有54人,用两个班总本数除以总人数54,得到平均每人发2本。

再根据平均每人应发本数乘每班人数等于每班应分到的本数,得到(1)班应分到60本新书,(2)班应该分到新书48本。

学生作品2:先求出两个班人数的比:30:24化简后等于5:4,把六年级的新书按5:4分给两个班。

可以把这108本新书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
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
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
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
一、教学背景简述
“比”是小学数学中“两量关系”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的数学本质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

1在本节课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逐步感知“比”,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充分体会比可以刻画两个量之间变中有不变的倍比关系。

借助“1份”作为度量单位的学习经验,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对“比”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像类似“比赛比分”这类生活语言,虽然在表达形式上雷同,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学生容易被生活语言“负迁移”。

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抓住这一“困惑与争论”点,引发学生在思辨、讨论中,辨析比的含义、理解比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体会比是两个量倍数关系的表达。

2.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学会用比表达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初步体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比的意义解释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你们听说过比吗?请在生活中找找比,记录在练习本上,课上交1史宁中,娜仁格日乐.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比及其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1-5.
流。

活动一:配制奶茶认识比
1.了解学习经验,以问引学
展示课前收集资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比(出示:“比”)。

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比。

作品1:墩地时,配制84消毒水,原液与水的比是1:29
作品2: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2.
作品3:配制奶茶,牛奶和红茶的比是2:1
作品4:我看过金龙鱼油的广告:1:1:1
提问:对于比,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吗?
预设1:什么是比?
预设2:学习比有什么价值?
预设3:比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2.研究牛奶与红茶的比2:1,感知“倍数关系”。

(1)出示奶茶制作图。

PPT呈现:要想配制出口味上佳的奶茶是门学问,琴琴爱喝的口味就是用香浓的牛奶和优质的红茶按“2:1”配制出来的。

(2)在配制过程中,初步理解2:1。

提问:如果请你帮琴琴按这个比配制牛奶和红茶,你打算怎么配制?
预设1:准备200mL牛奶和100mL红茶。

预设2:准备400mL牛奶和200mL红茶。

预设3:准备600mL 牛奶和300mL 红茶。

(3)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2:1。

提问:请大家观察刚才我们设计的几种不同的配制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预设1:牛奶和红茶数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当牛奶的数量扩大几倍,红茶的数量就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预设2:要想保证奶茶的口味不会发生改变,红茶的数量是这样的1份,牛奶就要有这样的2份。

预设3:无论哪种取的方法,无论牛奶和红茶的数量如何变化,牛奶和红茶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牛奶数量总是红茶数量的2倍,红茶数量总是牛奶数量的2
1。

(4)归纳梳理,概括意义。

教师支持: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5)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比值一般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6)试一试,巩固比的意义。

A.出示问题情境:下面几杯奶茶中,哪杯牛奶味最浓,有同样口感的吗?
B.自主尝试,完成学习单。

C.交流讨论,体会价值。

预设1:写出红茶质量与牛奶质量的比并求比值,进行判断。

预设2:写出牛奶质量与红茶质量的比并求比值,进行判断。

活动二:对比辨析理解比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有两条信息:一是甲乙两班足球成绩是3:2;二是五星红旗长和宽的比是3:2”。

想一想,这两个3:2意思一样吗?
2.独立尝试,完成学习单。

3.讨论辨析,深化认识。

预设一:这两个“3:2”是一样的。

预设二:这两个“3:2”不一样。

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只是借用比的形式记录分数,比较的是两个量的多少,并不是表示份数或者是倍数关系,所以这个“比”不是我们数学中的比。

五星红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表示的是五星红旗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长有这样的3份、宽有这样的2份,如果长扩大了,宽也要扩大,五星红旗的形状才会不变。

提问:谁来说说,怎样的比才是我们数学上研究的比?
活动三:联系生活寻找比
1.出示信息:同学们,下面的信息中有我们今天认识的比吗?
2.独立完成学习单。

(1)按食谱介绍,用低筋面粉90g、鸡蛋120g、玉米油30g、牛奶30g、白糖60g制作电饭煲蛋糕,这样口感最佳。

(2)根据成年人的脚印,很快能推算出这个人大致的身高。

3.交流讨论。

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分享:
认识了比,看到数量在变,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不变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画图、举例,利用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课后作业:
1.数学书第24页第3题
2.数学书第24页第4题
3.寻找生活中的比,用比讲一个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