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合集下载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是指在大学教育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计划。

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1.1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建设应重点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建设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建设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2.1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应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技能。

2.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应包括学科的前沿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

2.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包括跨学科的课程、实践性的课程和开放性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三、课程建设的方法:3.1 问题导向的教学:课程建设应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其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评估的改革:课程建设应改革教学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建设的评估:4.1 课程效果评估:课程建设应定期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满意度和就业情况等,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进的情况。

4.2 学生评价和反馈:课程建设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需求。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2.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概述。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3. 教学内容安排。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5. 教学评价标准。

三、教学安排。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技术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项目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践项目评定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效果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践项目评定等多个方面来评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教学资源。

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实验设备、教学资料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大学生礼仪课程大纲内容

大学生礼仪课程大纲内容

大学生礼仪课程大纲内容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礼仪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独立自信的个人形象,促进社交技巧的提升,为毕业后的职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礼仪基础知识
•礼貌与礼仪的区别
•礼仪的重要性及意义
•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2. 仪容仪表
•穿着打扮规范
•身体语言和仪态
•礼仪的细节注意事项
3. 礼仪沟通技巧
•言谈举止的礼仪要求
•礼貌用语的运用
•礼仪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4. 礼仪破冰与社交技巧
•礼仪破冰的方法与技巧
•社交圈的拓展与维护
•礼仪智慧在社交中的应用
三、课程形式
•理论讲授:解读礼仪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视频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礼仪在实际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实践训练:模拟真实接待、面试、社交情景,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学习成长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跨文化交流技能和社交技巧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文化、有品德、有修养的人才
五、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察
•实践考核:模拟场景实践表现
•期末综合考核:包括书面测试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良好的社交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努力提升自身的礼仪修养,培养优秀的社交技巧,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祝福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设计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二、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对于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理论中,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课程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的设计。

三、设计原则1.可测量性原则:课程目标应具备可衡量的特性,以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计者需要明确标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确保其可被测量和评估。

2.适应性原则:课程目标和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整体性原则:课程设计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

设计者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4.启发性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布置启发性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整体目标应该包含这三个层面的要求。

五、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设计者需要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设计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表

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表

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基本概念:介绍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2.课程原理:讲解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

3.课程方法:教授课程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它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认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全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除上述两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均为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全国普通高校为继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语文课程。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及职业发展服务。

1.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2.以素质为主体,以学生能力为中心。

3.围绕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导向。

4.开放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空间。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掌握文字、语法、修辞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加强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感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较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课件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课件

1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
1
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 教育目的的表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不同的。
1、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 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
4.运用“需求评估模式”
-
8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 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 习惯的总合。
理解课程内容有三个要点:
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是有选 择性的,不可能包括人类社会的所有经验。主要指基本的社会生活规 范、科学知识和活动技能。
施瓦布把学习者、即使、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古德莱特把课程的要素划分为范围、连续、序列、整合四个方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组织要素是: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 值观等四个方面。
-
12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学科取向、学生经验取向、 社会问题取向以及混合取向,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应该是不一样的。
4、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我国的教 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 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直到今天,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 思想仍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以毛泽东的指示为 直接指导所形成的教育目的着重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也 考虑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的适应性,在不同 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本文介绍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的写作。

一个好的课程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应该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和学分。

此外,还应该包括授课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课程所在的院系和学校。

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

这包括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特定的能力和素养,以及达到特定的目标。

例如,该课程的目标可以是提
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或者是让学生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

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清晰明确,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概念。

课程内容包括主题、目标、学习材料、必读资料,以及作业等。

4. 学习方法
课程大纲中应该明确指出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学习该课程。

这包括如何阅读、如何笔记、如何参与课堂讨论等。

5. 评估方式
课程大纲中应该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这包括期末考试、小组项目、书面作业、或者其他特殊考核方式。

6. 参考资料
课程大纲中应该列出参考资料和必读资料的清单。

这可以包括教材、论文、书籍、课外阅读等。

7. 课程要求
课程大纲中应该明确课程要求。

这包括出勤要求、参与要求、作业要求、考试要求等。

同时,应该注明若违反要求可能面临的后果。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课程大纲应该清晰明了,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和学习方法。

同时,它还应该注重实践和交互,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体
验课程的真正意义。

1 / 1。

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设计

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设计

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学业规划的概念,掌握制定个人学业规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 学生能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明确个人职业目标,并与之匹配相应的学术要求。

3. 学生能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个人学业规划的制定,包括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的设定。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自身的学习需求,调整学习策略以提升学业表现。

3.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评估和反馈,调整个人学业规划,形成持续改进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建立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学业规划,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需要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业紧密结合。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互动交流,确保课程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业规划,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学业规划概述- 学业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现状与问题2. 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 能力、兴趣、价值观探索- 职业目标与学术目标的关联- 短期与长期学习目标的制定3. 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 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与职业前景- 个人发展规划与市场需求对接4. 时间管理与学习策略- 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 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案例5. 学业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学业规划的执行与调整- 自我评估与反馈机制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积极学习态度的塑造-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诚信、责任感与价值观的树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业规划概述第二周: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第三周: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第四周:时间管理与学习策略第五周:学业规划的实施与评估第六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相关章节,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为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制定的一项长期计划。

该计划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体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课程目标1.1 确定培养目标: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确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目标。

1.2 制定课程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相匹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2. 课程设置2.1 设计课程结构: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需要考虑课程的结构设置。

学校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划分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2.2 优化课程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内容需要不断优化。

学校应该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2.3 引入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需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讲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倡导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引入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4. 教学资源4.1 建设教学设施:为了支持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学校需要建设先进的教学设施。

这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

大学教案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计

大学教案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计

大学教案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计在大学教学中,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份计划性文件。

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案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学教案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设计目标的方法。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准确表述,它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目的。

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设计课程目标时应考虑的几个要素:1. 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反映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点、概念和技能。

2.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确保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

3. 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应适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 评价方式:设计课程目标时,需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价方法应与目标相匹配,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每一堂具体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进行描述。

它更加具体、可操作,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步骤。

以下是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几点:1. 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应包括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应为实际教学所必需。

2. 学习方式:教学目标可以考虑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讨论、实践等方式来达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 学习层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反馈机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如何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设计目标的方法为了设计出准确、有效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参考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可以从中获取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和指导。

财经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财经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简要介绍开设本课程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以及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程名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模块一:【课程名称】基础理论(2)模块二:【课程名称】应用与实践(3)模块三:【课程名称】案例分析(4)模块四:【课程名称】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2)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3)实践平台: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报告: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撰写实践报告。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的能力。

(3)素质提升: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的素质。

六、教学资源与保障1. 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参考书籍: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大学课程规划方案

大学课程规划方案

大学课程规划方案•相关推荐大学课程规划方案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课程规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课程规划方案1本单元按照“预习自学课”与和学习结果展示分别设计,分3节课进行。

前2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制作学习汇报材料,第3节课由各组代表在全班做展示。

一、学习目标1.了解校本课程研制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2.理解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3.把握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和策略,掌握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研制概述;2. 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3. 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4. 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2、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3、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

四、学习过程设计:(一)活动形式1.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分工制作学习结果汇报的课件;3.汇报、聆听与提问;4.总结、评价(二)活动目的1.学会在合作中学习;2.学会选择学习主题;学会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4.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和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三)学习进程第一、二节——“预习自学”布置和展开第一步:教师展示已制作好的PPT,简要讲解“校本课程研制”的基本原理。

主要说明本单元的基本教学方式“小组自学基础上的学生代表课堂交流讨论”。

(5分钟)第二步:教师讲解“小组自学准备”的要求:(5分钟)1、结合教师提供的PPT,网上阅读“校本课程研制”的相关文章,提出提出本组学习的重点和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确定本组代表的交流提纲;3、小组代表整理编制出“交流提纲”,并制作成PPT(视情况教学生制作PPT的技巧),内容包括:(1)展示和简要介绍案例内容,(2)展示和简要介绍教材的相关内容,(3)“我们组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国开大学课程设计

国开大学课程设计

国开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如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合作、沟通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专注的品质,增强自信心。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每个知识点讲解后,设置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技能目标:设计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互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章节一:基本概念与原理- 重点讲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及原理,包括相关的公式和推导过程。

- 结合实例,分析基本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章节二:知识体系与方法- 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 介绍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3. 章节三:案例分析与应用-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大学》课程纲要

《大学》课程纲要
诵读小博士: 本学期背诵下来《大学》得100分,可评为“诵读小 诵读小硕士: 诵读小学士:
博士”;得90分,可评为《“诵读小硕士”;得80分, 可评为“诵读小学士”,得70分,可评为诵读小能手。
争当诵读小博士的同学请可帮助老师检查其余同学的 诵读。
说明:没有经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 师检查的同学,到时请接受我们的神秘处罚,请原谅。
“素读”:是日本学者(加藤容一、七田真 等)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私塾教学法的定义。
这种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 法。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得益于这种方法。
素读形式
1、快乐诵读,教师带读、优生领读、集体读、 男女读、竞赛读、指名读、接龙读,自由对读 等多种形式,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争 创书香班级。 2、亲子共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师生同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4、个性化阅读,创新的适合自己的诵读方法。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内 容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经文205字, 相传是孔子归纳总结出来的帝王之道,由孔 子的弟子曾子记录下来。由曾子进行阐发传 授的《大学》传文1546字,经曾子的学生记 录下来与经文合璧流传于世,被收入《礼记》 之中。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大学》提出了修己、治人、平天下的三纲八目。
1.评价主体多维化:学生自评、互评、家 长评、教师评、学校评等。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学生对《大 学》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 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 准》)以及学生学习《大学》的兴趣、习惯、 态度和方法等。
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 背多少《大学》,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 《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 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 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诵读、唱诵, 还可采用小队赛读、写(谈)感受、演讲等 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大学学习课程计划

大学学习课程计划

大学学习课程计划一、课程概述本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4.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批判性思维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与合作课程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划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文献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讨论和辩论:通过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

五、课程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表现积极性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包括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内容和质量。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4. 项目成绩:测试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

六、课程管理1. 上课纪律:要求学生按时出席课程,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质量。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 目标、内容、方法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 目标、内容、方法
案例:网上有个传言,说睡觉时关 上卧室门,发生火灾时更有利于逃生。
你认为对不对呢?
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 杨博轩: 如果门开着,你会早知道早逃生,如 果门关着,可能你知道的比较晚,但 你的房间是一个独立的求生环境,肯 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打开门,发现外 面火很大了,就要把门关回去,逃不 出去就要马上用湿毛巾把门缝堵住, 报警等待救援。
这八个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该体系可 以分为三个层次: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安全知识学习
第一,国家安全知识。 第二,法律法规知识。 第三,日常安全知识。 第四,心理安全知识。
安全技能培育
大学生安全技能培养主要包括交 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中 的避险能力,消防安全中的灭火与逃 生自救能力,在突发安全事件时的心 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三、学习方法
第一,学习基本安全知识。 第二,掌握常用救护方法。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学习安全基本知识。
如果大学生具有必要的安全知识,就可 以对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防 微杜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或 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掌握常用救护方法。
常用救护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受伤害的程度 ,赢得更多救治时间。被烫伤时,要先用冷水冲 洗15分钟左右,等疼痛缓解,用干净的毛巾包扎 好再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如四肢受伤肿痛时,不 要擅自涂抹红花油等药膏,冷敷可以帮助消肿止 痛,24小时后才能热敷。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逃生救援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都需要 在实践中提高。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大学课程设计内容

大学课程设计内容

大学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大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步骤,以及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大学课程设计,包括明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学资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和教学的自信。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课程设计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以及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2.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讲解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流程。

3.教学目标的制定: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4.教学内容的:教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5.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介绍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并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准备和利用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的技巧。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设计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模拟课程设计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一本与课程设计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宗旨(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 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 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 平和标准。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 组成。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低年级开设品德和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等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品德和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 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的含义
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 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 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学校教育目的性强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 一定程度的产物。 (2)学校教育工作者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 育素养。 (3)在设定的程序上,学校在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 教育目的的表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不同的。
1、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 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
9、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规定:“义务教 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2.贴近生活 这是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社会有紧密联系. 3.尊重学生经验 课程要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课程就必须尊重儿童 经验,把儿童从大人控制下解放出来。 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简称 组织要素。关于课程组织的要素有不同层次的看法。 施瓦布把学习者、即使、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古德莱特把课程的要素划分为范围、连续、序列、整合四个方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组织要素是: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 值观等四个方面。
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人类文明成果往往是以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规范(体系价值体 系)的形式存在,不一定能为学生直接理解和真外掌握,只有通过加 工和改造才适合学生学习。所以就要设计这些知识/技能便于学生 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原理依据就不可少。
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主要是围绕课程内容的学习而 展开,是认识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通 过这种过程提高能力和思想境界的过程。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征影 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往往以教材为载体,但不能把教材和 课程内容当成一个东西。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人们在编选课程内容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体现不同的 价值观。这就是课程内容的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 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知识不断地积累和更新,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精选 课程内容就非常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基础性 这源于基础教育的地位和特征;基础性主要指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学科取向、学生经验取向、 社会问题取向以及混合取向,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应该是不一样的。
2.处理好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的关系 泰勒提出要注意连续性、顺 序性和整合性三个要点. 3.处理好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关系.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 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 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对当时我 国教育目的的制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就明确指出:“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且指出这一表述“正确地解释了全 面发展的涵义”。 4、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我国的教 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 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直到今天,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 思想仍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以毛泽东的指示为 直接指导所形成的教育目的着重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也 考虑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的适应性,在不同 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时期的教 育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主导下的教育目的。
6、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 相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7、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8、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 “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 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些人才 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 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 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
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 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 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我们对教 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课程的价值取向 2.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各种依据。一般而言,要注意三个方 面: 1.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所 以,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一个基本依据。泰勒认为,要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就要调查其健康、直接的社会关系、社会公 民关系、消费方面的生活、娱乐活动等等。我们认为关键要研究学 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这里又分时间 和空间两个纬度。 3.学科发展的需要 学科是知识的主体。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 源之一。这要研究知识的价值,知识的组织方式。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生、 社会、和学科等多方面的要求,采用恰当的目标取向,运用需要评 估模式,对学校课程的要求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具体来说有这 么几个环节: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4.运用“需求评估模式”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 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 习惯的总合。 理解课程内容有三个要点: 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是有选 择性的,不可能包括人类社会的所有经验。主要指基本的社会生活规 范、科学知识和活动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