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房颤动处理
怎样治疗心房颤动
怎样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由心房肌活动异常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持续性的快速心律失常。
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此病的发生率为1%。
年龄越大的人群发生此病的几率越高。
在临床上,一般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两种类型。
多数病人的房颤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引起,也有30%的患者找不到病因。
通常,房颤患者都有心慌的症状。
部分患者可感到头晕、疲乏,严重的还有气短的症状,尤其在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此外,少数人还有一过性眼前发黑的现象。
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也就是说人的左右两个心房以及左右两个心室每分钟分别收缩和舒张60~100次。
当发生房颤时,心房会出现每分钟350~600次的激动。
这种激动非常不规律,以至于使心房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并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25%以上。
这不仅容易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快速或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及中风等病症,还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患有房颤,就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以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作。
那么,应该怎样治疗房颤呢?◆应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乙胺碘呋酮、异搏定)进行治疗,以使其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但这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60%左右,且易受房颤持续的时间、心房的大小、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形成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只要患者没有临时性禁忌症,如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急性感染或心力衰竭等,就可以使用体外直流电转复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复律方法,成功率为65%~90%。
所谓体外直流电转复是指利用高压直流电经胸壁短暂作用于心脏,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治疗方法。
只是对患者进行体外直流电转复时,需要患者全身处于麻醉状态,且患者有血栓脱落造成局部栓塞的危险。
所以,患者在做体外直流电转复前要进行三周的抗凝治疗,复律后还要连续进行四周的抗凝治疗。
◆努力减慢心律房颤患者服用洋地黄、异搏定、地尔硫卓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后,能够减低房颤时经由房室结下传的心室反应。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心房颤动是人群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
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血量,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
急性房颤是急诊最常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其二是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等组织相关专家反复讨论,结合中国急诊临床实践,在充分遵循《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性房颤急诊管理指南。
2.1 诊断推荐意见1:心电图是诊断、监测房颤的主要工具(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2.2.1 初始血流动力学评估推荐意见2:急性房颤应首先重点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器官功能状态,必要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2.2.2.1 病因或诱因评估推荐意见3:识别与评估急性房颤的病因或诱因是管理房颤的重要内容(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2.2.2.2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推荐意见4:房颤相关症状的欧洲心律学会(EHRA)分级是选择治疗策略、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2.2.2.3 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评估推荐意见5:①非瓣膜性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首选CHA2DS2-VASc-60评分(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②房颤患者启动抗凝治疗时,需要评估出血风险(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③HAS-BLED评分对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较好(推荐级别Ⅱa,证据级别B)④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与抗凝出血风险具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平衡二者间的获益/风险比十分重要(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3.1 心室率控制推荐意见6:①不论何种类型房颤,心室率控制是急性房颤治疗中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与改善症状的基础(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②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症状明显,首选静脉给药控制心室率(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急性房颤,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作为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物(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④LVEF<40%的急性房颤,可使用洋地黄类药控制心室率(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⑤单一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心室率控制目标时,可联合药物治疗(推荐级别Ⅱa,证据级别B)⑥除非特定临床情况,宽松的心率控制可作为急性房颤相对稳定后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推荐级别Ⅱa,证据级别B)3.2.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推荐意见7:①未知潜在原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宜紧急同步电复律(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②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宜直接电复律(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③对于可逆或明确的继发病(诱)因导致的急性房颤,应针对原发疾病或诱因治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④在紧急复律前或复律后需全面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决定抗凝治疗策略(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3.2.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推荐意见8:①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房颤或合并心力衰竭(HF)的房颤,应实施早期节律控制以改善预后(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②血流动力学稳定急性房颤的复律可采用同步电复律和药物复律(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③电复律前可考虑使用胺碘酮、伊布利特或维纳卡兰,以提高成功率(推荐级别Ⅱa,证据级别B)3.3 抗凝治疗推荐意见9:①急性房颤CHA2DS2-VASc-60评分血栓栓塞风险高或拟复律的患者,均应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②对于新诊断房颤但未抗凝治疗或未接受标准剂量抗凝治疗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可先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直至经过充分评估并开始抗凝治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③除非紧急抢救,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48 h,在复律前应充分抗凝3周,或根据情况使用负荷量抗凝药物后转复;复律后,所有患者抗凝治疗4周(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④对于适合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推荐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NOAC)(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3.4 可逆性病因或诱因的处理推荐意见10:积极处理可逆性病因或诱因是管理急性房颤必要和综合的措施(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3.5 综合管理推荐意见11:优化的临床路径管理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卒中、大出血、心血管死亡、首次住院等不良事件风险,也可降低相关的医疗费用(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4.1 合并心力衰竭(HF)推荐意见12:①静脉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急性心力衰竭(AHF)伴快速心室率房颤的一线治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②对左心功能明显降低的急性房颤患者,可静脉使用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推荐级别Ⅱb,证据级别B)③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HF)、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宜紧急同步直流电复律(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④药物复律首选胺碘酮(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B)⑤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导管消融(推荐级别Ⅱa,证据级别B)⑥房颤合并HF时,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⑦非瓣膜性房颤(NVAF)合并HF患者的抗凝治疗时,直接口服抗凝药(NOAC)优于华法林(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4.2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推荐意见13:①治疗原发疾病、纠正低氧与酸碱失衡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房颤的首要治疗措施(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②COPD患者的房颤心室率控制首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NDCC)(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③COPD合并房颤的节律控制效果较差,新诊断的房颤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直流电复律(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C)4.3 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推荐意见14:①无禁忌情况下,合并ACS的房颤患者使用直接二联[口服抗凝药(NOAC)+一种P2Y12拮抗剂(优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较标准三联(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一种P2Y12拮抗剂)方案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而不增加缺血事件的发生(推荐级别Ⅰ,证据级别A)②对于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房颤患者,若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建议三联方案≤1周;若血栓风险高于出血风险,建议三联方案持续至PCI术后1个月。
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
抗凝策略
一种是先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达到2.0∼3.0三 个星期后复律 另一种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且静脉注射肝素, 如果没有发现心房血栓,可进行复律。复律后肝素和 华法林合用,直到INR≥2.0停用肝素,继续应用华法林 4周 急性中风的房颤病人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在开始 抗凝治疗前应行头颅CT或磁共振(MRI)除外脑出血 的可能。如无出血征象,可在3∼4周后开始抗血栓治 疗。如有出血征象则不予抗凝治疗。如脑梗死面积较 大,抗凝治疗开始的时间应进一步延迟。在TIA患者, 头颅CT或MRI除外新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后,应尽早给 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控制心室率策略
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是常用 的一线药物,急症情况下静脉注射疗效 迅速。该类药对运动引起的快心室率控 制效果比地高辛好,且和地高辛合用控 制心室率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对有心 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不主张应用钙拮抗剂
控制心室率策略
洋地黄对控制静息时的心室率有效,但 对控制运动时的心室率无效。 由于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作用是 通过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实现,可在伴有 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选用,对其他房颤 患者不单独作为一线药物动过速性心肌病 栓塞
房颤的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心电图表现 心脏超声
心房颤动的治疗
转复为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抗凝治疗 人工起搏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
转复为窦性心律
房颤患者若能复律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理 想的治疗结果 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是能否自行转复窦性心律的 最重要因素,持续时间愈长,复律的机会愈小 药物或电击都可实现复律。初发48 h内的房颤多 推荐应用药物复律,时间更长的则采用电复律。 对于房颤伴较快心室率、症状重、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的患者,包括伴有经房室旁路前传的房颤患 者,则应尽早或紧急电复律。伴有潜在病因的患 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在病因未纠正前,一般不予复律
心房颤动怎样治疗?
心房颤动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治疗心房颤动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心房颤动应该吃什么药。
*心房颤动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1)主要原则: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控制心室率;⑤预防栓塞并发症。
(2)3P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窦性心律时)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时:休息、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均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仅少数需用电复律。
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射频消融局灶起源点以达到根治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伴有心脏病时,也可采用上述原则。
但是如发生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
当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必须立即给予复律以防止或逆转肺水肿的发生。
可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电击给予100J,第二次和以后的电击给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可静脉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来控制心室率。
既往主张首选洋地黄,它对休息状态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对运动时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
现主张选用静脉推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因为它们起效快,并能较好地控制运动时心室率。
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对转复窦性心律有一定疗效。
但不良反应明显,故已很少应用。
伊布利特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占31%,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它可以急性延长Q-T间期,增加近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
索他洛尔也有明显的转复疗效。
胺碘酮是目前公认的对复律及防止复发有明显疗效的药物。
既往胺碘酮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在于它的副作用和过长的半衰期,后者限制了治疗更改的灵活性。
现已证实小剂量的胺碘酮(200~300mg/d)可以明显地减少不良反应。
病人突发房颤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概述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心衰、中风等并发症。
为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流程1. 病人突发房颤的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房颤的基本知识,如病人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应首先考虑房颤的可能。
(2)进行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f 波,QRS波群形态正常,可确诊为房颤。
2. 紧急处理(1)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2)协助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3)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降低心室率。
(4)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3. 抢救措施(1)医生到场后,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电复律。
(2)若病人血压下降,出现心衰症状,应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
(3)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提示急性左心衰,应立即给予呋塞米、硝普钠等药物治疗。
4. 病人病情稳定后的处理(1)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
(2)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凝血指标。
(3)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监测病情变化。
(4)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5. 应急预案总结(1)医护人员应熟悉本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房颤的能力。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心电监护、心电图等设备的操作技能。
(3)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普及房颤相关知识,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意事项1. 在处理病人突发房颤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有序,确保病人安全。
2. 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
3. 加强病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5.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适应临床实际需求。
内科应急预案快速救治心房颤动危机
内科应急预案快速救治心房颤动危机内科应急预案:快速救治心房颤动危机心房颤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指心脏上腔的心房在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积聚,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由于心房颤动常常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心房颤动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内科应急预案,以确保快速救治心房颤动危机。
一、应急响应与初步评估当出现急性心房颤动病例时,内科医生应立即作出应急响应。
首先,医生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稳定性。
评估标准包括患者的神志状态、呼吸状况、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同时,需要询问患者及患者家属有关病史、服药情况等信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诱因。
二、急性控制及药物治疗在初步评估后,内科医生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心房颤动并提供药物治疗。
第一步是考虑电复律,对于心血管系统稳定和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尝试直接电复律。
如果电复律失败或不适用,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此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也应立即开始使用,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
三、迅速转诊和手术治疗对于心房颤动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内科医生应迅速转诊至心脏中心或外科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心房颤动的主要风险是血栓形成引发的栓塞事件,包括脑梗死和肺栓塞。
对于存在急性中风及脑梗死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脑血管病专科医生进行溶栓和其他干预治疗。
四、后续管理和康复在急性期治疗之后,内科医生需要提供患者的后续管理和康复指导。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并发症的情况,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并调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需向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并避免再次发作。
总结:在内科应急预案中,对于心房颤动的快速救治尤为重要。
医生应当迅速作出应急响应并进行初步评估,然后考虑电复律或药物治疗来控制心房颤动。
对于严重并发症或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迅速转诊并进行相关手术治疗。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心室率控制适用绝大多数房颤患者
室率控制概要
所有AF患者 背景治疗
无或症状轻微患 者首选治疗
节律控制失败
• 宽松的室率控制 • 心率<110BPM(12导链ECG)
药物复律者仅为51%-63%。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药物转复
选择
血流动力学稳定首选
转复率
30%-83%
预防复发
有
镇静 观察时间 栓塞发生率
不需要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半个半衰期或根据药物作用 性质而定)
1%-2%
电转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选 高 (90%) 无 需要 转复后,无其它异常3小时可离院 1%-2%
电复律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
•地高辛
不同AADs的窦律维持疗效
最有效 较有效
无效
Heart 2010; 96: 333
•胺碘酮
•多菲利特 •氟卡尼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奎宁丁 •维拉帕米 •决奈达隆 •β受体阻滞剂
•地高辛
药物转复房颤
药物 率 • 维纳卡兰 (IV) • 胺碘酮 (口服) • 胺碘酮(IV) • 氟卡尼(口服) • 氟卡尼(IV) • 普鲁卡因酰胺(IV) • 普罗帕酮(口服) • 普罗帕酮(IV) • 索他洛尔(IV) • 安慰剂
急性房颤的处理策略
滨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 吴向军
房颤治疗总体策略
一.心室率控制-基本措施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均应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二.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 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以及一过性诱因所致房颤(诱因 已去除如缺血或甲功异常)
三.抗栓治疗-必要措施
○ 对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该进行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急性房颤处理4 大原则
急性房颤处理4 大原则临床工作中,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因房颤去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心室率通常都很快,静脉用地尔硫卓或艾司洛尔可以最快地控制心室率。
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该立即电复律,但若房颤持续 48 小时以上,或者发作间隙不清楚且患者并未接受抗凝,那么理想的电复律应该在经食道心超排除左房栓塞后进行。
但是,在严重的心血管功能失代偿发生的时候,因为要评估是否有心房血栓而耽搁复律却也并不适当。
那么,面对急诊房颤究竟该如何处理呢?01 判断是否需要复律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否恢复窦律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症状、房颤发作史、年龄、左房大小以及当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比如:一个症状已经解除的老年患者一旦心室率已得到控制,如果使用控制节律的药物后仍有房颤复发,往往就不需要进一步去追求复律;而对那些初发房颤或者在以往房颤发作中窦性间期较长的患者,我们可以积极追求复律。
02 判断早期复律 or 晚期复律若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发作房颤且似乎非自行转复时,我们需要考虑早期复律还是晚期复律?早期复律的优势是快速缓解症状,避免了经食道心超的必要性或者在复律前 3~4 周的治疗性抗凝,若复律是在房颤发作 48 小时内进行的,则早期房颤复发的风险更低,因为心房重构更少。
延迟复律的可能原因包括房颤发作 48 小时以上或没接受抗凝的患者,其发作间隙不明确以及没有做经食道心超,或经食道心超发现左房栓塞、怀疑房颤可能在未来几天内自行转复(基于以前房颤发作的间隙)以及可纠正的房颤原因(如甲亢)。
03 判断药物复律 or 电复律房颤早期发作准备复律时,这就要选择药物复律或电复律。
药物复律药物复律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全麻或者深度镇静。
另外,房颤的即时复发率在药物复律比电复律要低。
然而,药物复律伴随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且不如电复律有效,药物复律对发作 7 天内的房颤经常是无效的。
可用于静脉复律的药物有伊布利特、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
心血管急症救治(3)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和心室率控制(续2)
心血管急症救治(3)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和心室率控制(续2)张海澄【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新版房颤指南明确规定,对于持续时间不到48 h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复律前亦应先进行全身肝素化抗凝治疗;对于持续时间超过48 h的房颤,可以按照既往指南提出的前三后四原则(有效抗凝3周后复律,复律后再有效抗凝4周后停用),也可直接进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未发现血栓征象则全身肝素化后转复.对于心室功能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0.40),无/或仅有轻微与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建议采用宽松的心室率控制.但对于症状明显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采取严格的心室率控制,否则未控制的心动过速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尽管是可逆性的).【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心房颤动;急诊;处理;心室率控制【作者】张海澄【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后,由于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心脏排血可减少5%~15%,当心室率明显增快>120次/分时,心排血量最高可减少40%。
这时,房颤患者脑部供血量减少1/3,快速型房颤患者过速的心室率还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使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1-4]。
房颤患者的心房,尤其在心耳部,血流缓慢,血流状态也明显异常,加上常常不可避免的内皮损伤,很易形成血栓附着于凹凸不平的梳状肌。
在复律时血栓容易脱落,随血流到达靶器官,形成栓塞。
研究表明,复律前抗凝可以使心房内血栓消失,减少复律后的栓塞事件[5]。
因此,对于快速房颤,急诊处理最关键的原则是一抗栓、二评估、三降率、四转复。
本文围绕快速房颤的抗栓与心室率控制进行讨论。
欧美最新指南一致认为,发现患者房颤之后,在开始临床评估之前,应当首先开始抗栓治疗,防止由血栓带来的脑栓塞等不良预后。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篇一1、治疗原则(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
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
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常用药物包括:(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
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洋地黄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房颤的症状篇二一、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临床 研 究 ・
29 4第7第0 0年 月 4 1 0 卷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 肌 性心 梗死并 房 发心 颤动的 床 临 特征及 理 处
田 颖
( 疆 生 产建 设 兵 团 机 关 门诊 部 十 部保 健 科 , 新 乌鲁 木 齐 80 0 ) 3 0 2
【 要】目的 总结分析 A 合并 A 摘 MI F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 以进一步探讨 A 并发 A MI F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 年 01 1 月 2 0 年 6月兵团总 医院收治的 3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资料 。 06 O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 、 心功能分级 、 梗死部 位及面积、 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00 )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且房颤早发亚组 中下 P . , 5 壁心肌梗 死与房颤晚发亚组 比较明显增 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结论 A 并发房颤 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 , P . 。 5 MI 且预后差 , 应积极选择相应有效 的治疗措施 , 以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
和治疗 指南》 A 的诊 断标准l 中 MI l _ 中发 生房颤 ( 。其 房颤组 )0 3
例, 1 男 8例 , 1 , 龄 4 女 2例 年 1~7 2岁 , 均年 龄 (53±1 .) 平 6 . 07 岁, 病程 1 0个月 。其余 28例设立 为非房颤组 , ~6 4 其中男 19 6 例, 7 , 女 9例 年龄 3 2~7 , 5岁 平均年龄 (1 5. 1 ) , 6±1. 岁 病程 1 8 ~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在急性 心肌梗 死时其 发病率为 5 ~1 %_ % 8 l 1 。由于其心室率增快 , 加重心肌 的缺血 、 耗 氧, 故需要积极 、 快速纠正心律失常, 转复或减慢心室率 。
房颤急性期的处理:个体化,防栓塞,控心率
文/ 周敬山(安徽省全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内
科疾病,急性期包括初发房颤和阵发性房
颤的发作期或持续性房颤的加重期,因其
快速心室率可引起心力衰竭、卒中甚至猝
死,临床应高度重视房颤急性期的处理。
房
颤急性期的处理必须强调个体化,治疗的主
要目的是防止血栓栓塞事件、迅速改善心
脏功能和缓解患者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兼顾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治疗。
老年性心衰的不典型表现
一般急性心衰发生时,患者通常都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必须采取端坐体位,而老年人常由于精神状态消极,或伴有运动障碍性疾病(偏瘫、关节病)及视力减退等,日常活动量减少,可以不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
即使发生了重度心力衰竭,因为其肺血管代偿性变化(肺静脉容积与压力增加。
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
疾病外诱 因:如 甲状腺疾病 、慢性 阻塞性 过 48 h的房颤血栓栓塞事件 的危险增加 , 抗凝药 ;存 在 心房 血 栓 ,则 长 期抗 凝 治
肺疾病 、缺 氧 、理化 因素 中毒 (如 三环 在节律控 制前 必 须 进行 抗 凝 治 疗。2010 疗 。(5) 房颤行 经皮冠状 动脉 介入治 疗
冠脉综合 征 (ACS)冠 脉 再 灌 注 ,降 压
失 常之一 ,快速 f l,室率房颤是急诊患者因 1.5 房 颤治疗 总体 原则 减 慢心室率则 等 ; (2)注意 fl,力衰竭 的纠正 及心 功能
心律失 常寻求急诊 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 fi,室率相对规则 ,从而使 fi,功能得以维 的维持 ; (3)注意 内环境 的稳定 ; (4)
类抗抑郁药 、一 氧化碳 中毒:等)、酸碱平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 (ESC)心房颤 动治疗 (PCI)抗凝策略 (略)。 (6)转 复心 房
衡紊乱 、贫血 、发热 、毒素 、自身免疫性 指南 J:将 血栓 栓塞 危 险分 层 并把 抗 凝 扑动的抗凝 推荐 同房颤 。
疾病 、电解 质紊 乱等。 (3)高 龄及特发 治疗放到 了第一的位置 ,提 出了新的危险 3.2 急性房颤控制心室率药物
1 房 颤 概 况
持 ,目前较易做 到 ;维持窦性 心律 更好 , 提高抗 凝治疗 的意识 ; (5)心 室率控 制
1.1 房颤 流行 病学 据 《中国心血管病 可惜 目前无 有效 及 不 良反应 少 的理 想 药 是基础 ,部分 患者 需要 节律控 制 ; (6)
报告 2005)” 房颤流行病学情况显示 :3O 物 ,但经过选择部分患者可从射频消融得 药物仍是急诊房颤治疗的主要措施 。急性
持续时 间≤48 h,常 自发终止 ;(3)持续 者 ,而室上速 常见 于非老年患者 ,再结合 3.0)。 (3)房 颤因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需 性房颤 :持续时间 >7 d; (4) 长期持续 病史及 f l,电图协助 鉴别 ,并结合血流动力 要立即转复 ,使用普通肝素负荷量后接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伴心衰、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者:beta受体阻滞 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 拮抗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 ●
●
合并心衰、低血压者:洋地黄类,注意电解质。
合并ACS者:胺碘酮、 beta受体阻滞剂;不伴心衰 也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伴心衰动力学障碍的房颤;血流动力学 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初发或阵发性房颤(持续时 间<48h),没有转复禁忌症者。
● ●
非瓣膜性房颤:抗栓评分、出血评分。
抗凝治疗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
●
非瓣膜性房颤卒中和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
●
房颤抗栓治疗HAS-BELD出血风险评分
HAS-BELD评分≥3分为高危出血患者,慎用抗栓治疗。
急性期抗凝治疗
● ●
已在服用华法林,INR 2-3之间,继续服用。 未服用华法林,急性期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 ● ●
复律方法:电复律、药物复律。 复律前均应抗凝治疗,复律后继续抗凝(疗程)。
●
首次房颤原则上不主张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复律治疗
普通肝素:70U/kg静推,15U/kg.h维持,APTT 1.5-2.0倍; 或者5000U静推,1000U/h维持。 低分子肝素:1mg/kg sc q12h,依据年龄及肾功能调整。
●
抗凝疗程
急性期抗凝治疗
心室率控制
● ●
大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心室率控制。 急性期心室率控制目标为80-100bpm。
急性心房颤动处理
分类
定义
●
急性心房颤动或房颤急性加重期:
(1)房颤伴快室率(HR超过150bpm)。 (2)房颤伴差异性传导。 (3)房颤伴长RR间期。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
● ●
评估血栓栓塞风险,是否抗凝治疗。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减轻房颤所致的症状。
急性期抗凝治疗
准备复律患者;合并体循环栓塞、PE、风心、机械 瓣置换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