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小蝌蚪变青蛙》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探究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学习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小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蛙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青蛙的生长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2. 例题讲解:a. 展示PPT,介绍青蛙的生长过程。

b. 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c.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b. 学生动手操作,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加深对生长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内容:a. 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变态发育。

c. 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两栖动物、冬眠、捕食害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b. 写一篇关于青蛙生活习性的小短文。

2. 答案:a. 画图答案: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 小短文答案: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们在冬天会进行冬眠,以捕食害虫为生,是人类的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青蛙的知识。

b. 开展“关爱小动物”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实验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篇教案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变态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变态过程;2. 能够观察蝌蚪的外部特征,并比较蝌蚪与青蛙的差异;3.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并记录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粘土、模型制作工具、颜料等;2. 大卫▪细林斯基的绘本《小蝌蚪找妈妈》;3. 蝌蚪、青蛙的干活体标本;4. 水族馆观察用具,如放大镜、显微镜、塑料容器、筷子等;5. 实验材料,如水、透明容器、饲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的外貌特征,并提问: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2.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蝌蚪变成青蛙的神奇之处。

3. 探索蝌蚪的外部特征:教师将蝌蚪和青蛙的干活体标本逐一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

学生可以用绘画或粘土等材料制作蝌蚪和青蛙的模型,以更好地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差异。

4. 观察蝌蚪的生活习性:教师为学生提供透明容器和一些水生植物,让学生将蝌蚪放入容器中观察。

他们可以仔细观察蝌蚪的游动方式、进食方式和休息的状态等,从而更加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

5. 系列实验:记录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a. 实验准备:教师将一些蝌蚪放入透明容器中,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

学生可以自己观察和照料这些蝌蚪,帮助它们变成青蛙。

b. 实验过程:学生每天观察容器中的蝌蚪,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

他们可以绘制观察图表,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或拍摄照片记录。

c. 实验总结: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总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可以制作小册子或展示板,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育背景及目标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此次探究主题为小蝌蚪变青蛙,能够让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全面地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同时,本研究旨在:•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认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空间直觉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教学前,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蝌蚪养殖箱、青蛙成长记录表、小黑板、白板等教学用具,准确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周期及其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

步骤二: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讲故事、模仿音效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小蝌蚪变青蛙的兴趣,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探究其规律。

步骤三:观察蝌蚪带着幼儿们一起去观察养在养殖箱内的小蝌蚪,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摸索,介绍它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

老师可以用白板和小黑板来与孩子们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四: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帮助小蝌蚪成长为青蛙。

老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如何打捞、观察蝌蚪、给蝌蚪加入新的水源等实践操作。

步骤五:成长记录在观察到小蝌蚪已经变成青蛙之后,让孩子们记录下整个过程,了解每个阶段的成长状态,并记录在青蛙成长记录表上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自由地观察、探究、实践,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空间思维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了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老师需要考虑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学习潜力。

同时,设计时期要注意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可以够真正地获得幼儿的认同和支持,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更好的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一、观察蝌蚪的特征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2教学目标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3. 能够观察、记录并分析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蝌蚪的生长过程;2.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它将变成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蝌蚪变成青蛙”。

2. 呈现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蝌蚪的生长过程和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教师提供蝌蚪和青蛙蛋的样本,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蝌蚪的眼睛、鳃、躯干等部分的特征,比较蝌蚪和青蛙蛋的差异。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6. 学习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蝌蚪变成青蛙的理解,提醒学生理解和记忆。

7.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较短,对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续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观察、记录和探究的科学素养。

3.激发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观察和记录蝌蚪的成长变化。

三、教学难点1.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记录表格。

3.蝌蚪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蝌蚪吗?谁知道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生1:蝌蚪是青蛙的宝宝。

生2:蝌蚪慢慢长大,就会变成青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蝌蚪是如何变青蛙的。

2.讲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师:我们来看一下蝌蚪的成长过程。

(播放蝌蚪变青蛙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蝌蚪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生1:蝌蚪的尾巴越来越短。

生2:蝌蚪的脚慢慢长出来了。

师:是的,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尾巴会逐渐消失,长出四肢,变成青蛙。

3.实践活动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只蝌蚪,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发放蝌蚪模型或实物,每组一只)生1:我们组的蝌蚪尾巴有点短了。

生2:我们组的蝌蚪长出一只脚了。

师:很好,大家要仔细观察,每天记录蝌蚪的成长变化。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都发现了蝌蚪的成长变化。

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组的蝌蚪尾巴已经没有了,长出了四肢。

生2:我们组的蝌蚪也长出了四肢,但是尾巴还没完全消失。

师:很好,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通过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我们知道了生命成长的神奇。

那么,大家在观察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呢?生1:我觉得生命真的很神奇,蝌蚪可以变成青蛙。

生2: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师:是的,生命是神奇的,也是宝贵的。

我们要学会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让生命更好地成长。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之心。

2.教学改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互相交流观察心得,提高观察和记录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具: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模型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孵化、长腿、长手、长尾巴等阶段。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3.观察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记录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4.动手操作教师分发水杯和蝌蚪模型,让幼儿动手模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5.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7.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全面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池塘,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生长环境。

2.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蝌蚪变青蛙的神奇过程。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评价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后拓展活动,评价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结合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小蝌蚪变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探讨生物的变态发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青蛙的基本过程,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生物的变态发育。

难点: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变青蛙的科普视频、图片、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差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2. 例题讲解(1)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

(2)讲解生物的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模型,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完成小蝌蚪变青蛙的连线题。

(2)拓展:探讨其他生物的变态发育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1)受精卵(2)孵化(3)蝌蚪(4)长出四肢(5)变成青蛙2. 生物的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举例说明其他生物的变态发育现象。

2. 答案:(2)例如: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理解了生物的变态发育。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同时,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教案教案:小蝌蚪变青蛙【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2.掌握小蝌蚪变青蛙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变化;2.一些小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或模型;3.绘本、图书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2.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小蝌蚪和青蛙,他们知道关于小蝌蚪变青蛙的一些常识;3.激发学生对小蝌蚪变青蛙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

二、观察实验(20分钟)1.给每个学生一只小蝌蚪,并布置观察任务:观察蝌蚪的外观、行动和环境;2.鼓励学生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蝌蚪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记录表格;3.观察结束后,鼓励学生就观察到的特点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小蝌蚪与青蛙的区别。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利用课件或图片,结合实物或模型,详细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和特点;2.讲解小蝌蚪内外部器官的变化,以及它们的食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3.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绘本阅读与讨论(15分钟)1.选择一本关于小蝌蚪变青蛙的绘本,向学生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2.阅读绘本时,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插图,理解蝌蚪变青蛙的不同阶段;3.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五、实践活动(25分钟)1.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透明容器、水和几只小蝌蚪;2.指导学生将小蝌蚪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3.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环境条件对小蝌蚪成长的影响。

六、总结与延伸(15分钟)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其他生物成长的兴趣,鼓励他们开展更多探索和观察实践;3.布置延伸作业,可要求学生以插图或文字的形式再现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便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便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便青蛙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引言:在幼儿园科学课上,小蝌蚪变成青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们能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长变化,了解生命周期。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班科学课上设计一个有趣而实用的活动,帮助幼儿们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目标:通过本课程活动,幼儿将能够:1. 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外观和特征。

2. 了解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

3. 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材料准备:1. 鱼缸或透明盆子。

2. 生活中的一些小蝌蚪和青蛙(可以从近くの川や池塘里获取)。

3. 食物:蝌蚪食物和青蛙食物(蚯蚓、水生昆虫等)。

4. 大型墙贴图:蝌蚪到青蛙的生命周期图。

5. 纸张和绘图工具。

6. 活动记录表。

活动步骤:第一步:为小朋友们介绍主题(15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引入图片、视频或幼儿文学作品,向幼儿们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的主题。

可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观察蝌蚪(20分钟)带领孩子们到水源附近,观察、捕捉蝌蚪。

可以提前准备好透明盆子或鱼缸,将水源中的蝌蚪放入容器中供学生观察。

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蝌蚪的外观和特征。

老师可以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蝌蚪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第三步:记录观察结果(15分钟)将孩子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在纸上或黑板上。

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描述,画出蝌蚪的形状、颜色、眼睛、嘴巴等特征。

鼓励孩子们通过绘图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

第四步: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口头讲解,向学生展示关于蝌蚪变成青蛙的生命周期图。

讲解过程中可以用图示来解释每个阶段的变化和特征。

引导学生们再次观察蝌蚪,并与生命周期图进行对比。

第五步:喂养蝌蚪和青蛙(15分钟)为蝌蚪和青蛙提供食物,让学生亲手喂养它们。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能够亲自体验动物的生长变化。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章节,详细介绍了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讨论与表达: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

4.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

5. 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蝌蚪和青蛙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2. 青蛙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画出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写一篇关于青蛙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宠物或者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生活习性。

这一内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变化。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优质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优质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生物变化》中的第二章“小蝌蚪变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观察小蝌蚪的形态变化,探讨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学习有关生物变化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小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生物变化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观察与理解,生物变化原因的探讨。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小蝌蚪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池塘,发现小蝌蚪,引发幼儿对生物变化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①教师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态差异。

②教师通过视频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生物变化的知识。

3. 随堂练习①幼儿分组观察小蝌蚪,记录其生长过程。

②幼儿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的模型,加深对生物变化的理解。

①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变青蛙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尾巴消失→青蛙2. 小蝌蚪变青蛙的原因:生物遗传、生长环境、生长发育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2. 答案示例:小蝌蚪刚孵化出来时,身体呈黑色,没有四肢,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巴逐渐变短,消失,变成绿色的小青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生物变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观察和实验环节积极参与,讨论环节表现积极。

但在讲解生物变化原因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小蝌蚪变青蛙》,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探究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学习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变态发育特点。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青蛙图片,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镜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池塘,寻找小蝌蚪和青蛙。

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激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讲解青蛙的变态发育特点。

结合实物,让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合作完成观察记录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用彩泥模仿小蝌蚪和青蛙,加深对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强调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 青蛙变态发育特点: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变态发育特点。

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幼儿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2.掌握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了解青蛙生活的习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1.生物生长变化过程;
2.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青蛙生活的习性。

教学准备
1.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2.青蛙生态模型;
3.小贴纸;
4.彩色针织袋。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它们,也可以引导幼儿谈谈自己了解的内容。

2. 观察环节
教师拿出青蛙生态模型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看看青蛙长什么样,有哪些特点等。

3. 认识环节
教师讲解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哪些变化会发生等。

4. 模拟环节
教师将青蛙种类写在小贴纸上,随机发给孩子,让孩子模拟蝌蚪变蛙的过程,切身感受到这个变化过程。

5. 总结环节
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圆,每人手中拿着小贴纸上面贴的相应青蛙种类的名字,轮流说出青蛙的特点以及自己对变化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授课,幼儿从多个角度认识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及青蛙的生态习性,开发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在后续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知识,并开展相关实物模拟、场景还原、沉浸式教学等教育互动方式。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科学的观察和探究方法。

教材内容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生物生长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科学的观察和探究方法。

难点:幼儿对生物学、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蝌蚪和青蛙的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2. 探究活动:让幼儿分组观察实物模型,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探讨蝌蚪和青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操作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蝌蚪和青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蝌蚪≈ 青蛙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生长变化过程。

答案:如种植一颗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2. 讲述一个生物的生长变化故事。

答案:如蝴蝶从卵到幼虫、再到蛹、变成成虫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发挥潜能。

同时,拓展幼儿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增进对生物的认知和关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教学内容中详细描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蝌蚪和青蛙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感受小蝌蚪的生命变化,体验变化的乐趣。

3. 能够结合实际,发现生活中许多的变化。

4.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小蝌蚪变青蛙。

2. 知识传授(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幻灯片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小蝌蚪和青蛙的特点及变形过程。

3. 观察探究(20分钟)
教师将孩子们分为小组,在每个小组里给每个孩子配上一个蛤蟆胚的小容器,里面有一些蝌蚪、蝌蚪食物、水草等。

让孩子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关注龙虫、鳖和水草的关系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根据观察探究的结果,分组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蝌蚪转移到容器里的涨潮一层,然后协助填加新的水草,再观察之后的变化。

5. 结果呈现(15分钟)
孩子们结束实验之后,进行全员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及自己的想法。

6. 总结评价(5分钟)
教师对小组工作进行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加深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探究、实验操作和结结果呈现等环节的学习,让孩子们从直觉感受变化后到帮助变化,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变化中的乐趣和成果,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幼儿的认知方式和探究需要。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探索中不断成长。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小蝌蚪变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探究青蛙的结构特点,学习青蛙的生活习性及生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到生物的变态发育现象。

2.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青蛙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青蛙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观察盒、显微镜。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小蝌蚪生长发育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变化。

2. 例题讲解:a. 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b. 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讲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小蝌蚪和青蛙,记录它们的特征。

b. 学生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加深对它们结构特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讨论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发育过程:a. 受精卵b. 蝌蚪c. 幼蛙d. 成蛙2. 青蛙的结构特点:a. 外形b. 皮肤c. 骨骼d. 生殖器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表,表中包括动物名称、生长发育过程、外形特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生态园,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青蛙的结构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小蝌蚪生长发育过程的动画。

2024幼儿园大班《小蝌蚪变青蛙》科学教案

2024幼儿园大班《小蝌蚪变青蛙》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延伸活动建议•教材分析与评价反思•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掌握其中的基本科学知识。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生物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建立初步的生物演化概念。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珍爱生命,理解生物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帮助幼儿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科学现象,培养其初步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0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兴趣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01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是如何逐步变成青蛙的。

02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主要内容概述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亲眼见证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突出方法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0103020405突破策略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幼儿理解生理变化的过程。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时期的小蝌蚪和青蛙,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生理变化的理解。

鼓励幼儿提问,及时解答幼儿的疑惑,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理解。

03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010204教师准备工作安排研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及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大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1.蝌蚪、青蛙模型2.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3.鱼缸、水草、石块等模拟环境材料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图片或视频,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2.新知介绍蝌蚪变青蛙过程的基本知识,包括青蛙的生长周期和生态习性、蝌蚪变青蛙的生理变化等。

3.实践将蝌蚪和青蛙模型带到实验室或户外,让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通过手把手地操作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4.总结教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澄清学生的疑惑。

5.拓展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站等途径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态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以及对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参与度和态度等。

【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实验等,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蝌蚪变青蛙的奇妙过程。

在实践环节中,我特意使用鱼缸、水草和石块等模拟环境材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在更接近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物的生长变化,思维效果也更佳。

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在教学评价方面的考察过于单一,未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下一节课,我会考虑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元素,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
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
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
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
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
的外形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