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器型的发展与演变之瓶器

合集下载

中国器皿发展史

中国器皿发展史

中国器皿发展史
中国器皿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器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漆器、金银器和玻璃器皿等。

秦汉时期,陶瓷器皿逐渐流行,同时玻璃器皿也开始被大量生产和使用。

隋唐五代时期,陶瓷器皿的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唐三彩。

宋代,景德镇成为了瓷器的生产中心,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表,其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顶峰。

总的来说,中国器皿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青铜器、陶器到陶瓷、玻璃等,每种器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同时,不同时期的器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技术水平。

从中国历史演变看古陶瓷艺术发展

从中国历史演变看古陶瓷艺术发展

从中国历史演变看古陶瓷艺术发展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陶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人们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创造了它,后又在发展创新中赋予了它实用、欣赏、收藏等多重价值。

直至当今世界,它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用具,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生产瓷器,究其根源,都或多可少地受到过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因此,中国被誉为“瓷国”。

中国陶瓷精湛的技艺和艺术成就,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美术家、考古学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现代,从没有间断过,几乎贯穿于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5000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连,它的规模与质量体现了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伴随我们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

我们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发展变化历程的了解,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辉煌与衰落的更替变迁,感觉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而且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对外贸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所以说陶瓷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古陶瓷工艺的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它经过了五个里程碑和三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正是由于这五个里程碑和三个突破才使中国具有连绵不断,长达10000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发展史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这五个里程碑是:第一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全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二个里程碑:商周时期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烧制成功,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德瓷小铺原始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中国古代梅瓶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梅瓶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虫群共同构筑了动静相宜的丛林场景。 音乐方面 , 采用富有云南少数 民族风格 的音 乐语言 , 结合现代感 较强的 舞蹈音乐节 奏 , 辅以 丰富多彩的配器手法 , 营造了具有云南少数 民族 风格 音乐构筑的音 画氛 围 , 对于舞蹈的烘托与渲 染达 到了较好的效果。
步 的达到 了提升其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背景中动 态与静态的结合 , 描绘出森林 中一副唯美绝伦 的 爱情画面 , 背景前的 中景( 即舞蹈本身 ) 展示 了肢 体艺 术的魅力 , 加 上音乐对舞 蹈的辅助 , 共 同完 成 了多元素同构的创意作品内容。 当代艺术 中, 不乏这样融合多元素表现形式
作品本 身对 于形式及 内容 的塑造 , 从新 的角度提 高了舞蹈 艺术本 身的美感 。
关键词 : 色彩 ; 音响特征 ; 多元素 同构
多媒体 舞蹈作 品《 雀 之恋》 是 由舞蹈家 杨丽 萍与青年舞蹈家王迪共 同完成 的一 部舞蹈作品 , 于2 0 1 2 年演出于春晚舞 台。 唯美的舞蹈设计与 多媒体 的共 同作用 , 形成 了多元 素同构的艺术形 式 ,从视 觉和听觉 上完成 了一次 完美的艺 术创 作。
引言 :
形本身最 重要的色彩元素 ,通过 冷色调 的渲染 ,
突出了 L 雀作为百鸟之王的冷 傲卓绝 , 突 出了孔 雀的拟人 化形象 , 从“ 形” 的角度显 示 了作 品中主 要对 象的刻划与强调 。 而在 作品之外 , 对于舞蹈与数字媒体的完美 结合 是该 作品值得称赞 的闪光点 之一 。 舞蹈本身 所具 有的形式美感在数 字媒体 的辅助下 . 更进一
晚清许之衡《 饮流斋说瓷》 谓: “ 梅瓶 , 口细而项 短, 肩极宽博 , 至颈稍狭, 折于足则微丰, 口径之小仅 与梅之瘦骨相称, 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 , 元 明暨清初 , 历代 皆有斯制” 。因此, 今日 凡对小口、 短 颈、 丰肩、 收腹之长胫瓶, 不论其年代如何 , 概称之为 梅瓶。上溯梅瓶的历史, 众多资料显示, 她在各个历 史时期的称谓与用途是很不相同的。 1 . 梅瓶的雏形— — _ i Z 代鸡腿瓶。 梅瓶的出现与辽 国契丹族有着重要关系 。 为了适应迁移生活 。 契丹 人创造 出了一种小 口、 短颈 、 圆肩 、 收腹 、 上粗下细 、 状如鸡腿的长腹瓷瓶 , 目 前被陶瓷界称作“ 鸡腿瓶” ,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陶瓷史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陶瓷史
《印纹硬陶瓮》周 这件陶器小口圆肩、鼓腹平底。造 型庄严原实,密集的小方格纹更添加了 厚实感。
秦汉时期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 等大的陶制兵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 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 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 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 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 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 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 细微碎纹。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 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 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 分工。
明清时期
青花把莲纹盘 (明) 斗彩寿石花卉纹罐 (明) 斗彩与点彩、加彩一 起统称为“五彩”。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引进的一种 技法,为清官专用瓷器品种。
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清)
明清时期
粉彩九桃天球瓶装(清)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影响而创制的釉上彩。
陶瓷的成型方式
类 别
圆形
方形
其他形状
《宽带纹三足钵》 大地湾一期文化
原始陶器
《变体鸟纹盘》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的彩陶纹饰以几何形和自然
形两种。此件彩陶由抽象化的鸟形变化 而成,黑白相间、阴阳双关、疏密有致、 律动的弧线显示出蓬勃的活力。
原始陶器
《波浪形纹瓮》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半坡文化派生出的分支。 此件彩陶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型,表面 打磨光滑,纹饰动感强烈。
将 军 佣

秦 )
武士佣 (秦)
秦汉时期

中国陶瓷花瓶器型大赏

中国陶瓷花瓶器型大赏

中国陶瓷花瓶器型大赏艺术陶瓷承载着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虽然,瓷没有被列入中国四大发明之列,但从其诞生、到演变,瓷器一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至生活质量,可以说瓷的美学,永远无间断地在中国这片沃土滋长着。

下面带来历代瓷器造型大全,以供欣赏学习!宝月瓶宝月瓶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亦称“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称宝月。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

藏草瓶藏草瓶又称甘露瓶,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这类瓶式,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陆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结合。

蒜头瓶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瓶式样,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

花口瓶花口瓶,流行于宋、金时期的瓶式之一,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

始见于唐,宋代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

转心瓶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拨动上瓶瓶口,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故称转心瓶。

橄榄瓶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胆瓶胆式瓶,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和瓶和瓶,敞口,长圆腹,圈足,寓意和和美美、事事顺通。

瓷器的发展史

瓷器的发展史

瓷器的发展史瓷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在当时古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装饰自己的生活了。

在此基础上,瓷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瓷器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瓷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瓷器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定义的瓷器,在这个时期制造的陶器多以点刻纹饰和夹砂纹饰为主。

此外,当时的瓷器还未完全完成高温烧制的工艺,这使得瓷瓶比较容易裂开。

二、青铜瓷和褐瓷(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是长达四百多年的青铜瓷和褐瓷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质地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制作工艺已经不断演化,而且这个时期的古人们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釉料和釉彩。

三、汉代的高温瓷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在中国古代,汉代可谓是瓷器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高温烧制的窑炉烧制瓷器,这种瓷器的耐高温特性更好,而且制作时对釉料和釉彩的要求也更高。

四、唐代的陶瓷画(公元618年至907年)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那时候瓷器的质地和形态都已经非常完美,而且出现了很多非常著名的瓷器,如长沙窑、定窑、景德镇窑等。

在这个时期,人们还开始进行瓷器的烧画,即在瓷器上画图案,这种用画笔绘制的画就被称为陶瓷画。

五、明代青花瓷(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代期间,青花瓷成了中国陶瓷制品中的一种代表,青花瓷主要由底胎和青花两部分组成,釉色以明亮的白色为主,青花的图案非常精美,比较典型的有莲花、人物等。

六、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代是一段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也是瓷器发展的顶峰期。

景德镇瓷器在这个时期独占鳌头,景德镇窑在清代为皇室烧制御用瓷器,而景德镇瓷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从原始瓷器的简陋,到汉代的高温瓷器,再到唐代的陶瓷画,以及明代青花瓷和清代景德镇瓷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中国瓷器文化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动人魅力。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1.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

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

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

至U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试谈中国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的艺术特征

试谈中国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的艺术特征
4 2●陶瓷
刚2 {
试谈 中国古 代 陶 瓷梅瓶 造 型 的 艺术 特 征
邹 玉 雪
湖南工 业大 学包 装设计 艺术 学院
株洲 4 0 8 1 0 2

要 :梅瓶 是我 国古 代陶 瓷领域 灼 一 种传 统器 型 ,其小 口 、短 颈 、丰肩 、修腹 、敛 足的 造型 特点 ,倍 受人们 青 睐。 由宋至 清 ,它成熟 的造 型变 化 一
代梅 瓶 造 型 多样 性 的 一个 重 要 因 素 。宋 瓷梅 瓶 器 形 的
的 。已形 成 自身的风 格 ,充分体现 了宋 人的典 雅风度
12元之 粗犷 豪放 . 元代 在 中 国陶 瓷发 展 史 上 ,是 一 个承 前 启 后 的重
和独 特的 审美意趣 。
要 时期 。瓷器 在前 代的 窑址 上继续 生产 ,但 大多 数的
都有 着 自己与 众 不 同 的特 征 ,中 国古 代 陶瓷 梅 瓶 也 不 例 外 。 梅瓶 这 种 器 物造 型 至 宋代 发 展 成 熟 ,形 成 了 一
种 固定 的造 型 特 征 ,往 后 的 元 、 明 、清也 遵 循 着这 一 造型特 点发 展。
多端 。若按 器身 的不 同部 位 ,可从 口、颈 、肩 、腹 、胫 主要部 位来 归纳其造 型 的形 态 变化 ,单 是按 1 3颈部特 征
唇小敞 口的 陶瓷梅瓶 则 以定 窑 白釉刻花 梅瓶最 为优雅 。 根据 肩 部 的不 同 ,宋 瓷梅 瓶 又 可 以分 为 圆弧 肩 、方 折
肩 、圆折肩 。其 中以圆弧 肩的 变化最 多 ,是宋 瓷梅瓶 中
最主 要 的 一类 。而 肩 部 的形 式 又 与腹 部 的 关 系 非常 密
说 的 变化轨迹 是从器 形整体 变化 中概 括 出来的大致 的发 展 演变线 索和规 律。一 是器物 形制 自身 的变化 ,主要 受 器物 本身 的材料 、工具 和工艺水 平乃 至整个 社会物 质文

古代著名陶瓷瓶文物介绍

古代著名陶瓷瓶文物介绍

古代著名陶瓷瓶文物介绍一、介绍陶瓷瓶作为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古代陶瓷瓶文物,包括它们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青铜器时代1. 西周青铜觥瓶特点:•材质:青铜,深具光泽。

•形状:高颈、户口宽大,带有多个饰物及装饰线。

#### 历史背景: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顶峰时期,青铜觥瓶作为一种祭祀和礼仪用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影响:•对后世的陶瓷瓶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饰物及装饰线的使用成为了后世陶瓷瓶设计的重要元素。

2. 春秋青铜爵瓶特点:•材质:青铜,金属质感明显。

•形状:呈瓶状,底部带有支脚和把手。

####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青铜器逐渐成为贵族社会威望和地位的象征,青铜爵瓶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影响:•对后世的陶瓷瓶创作产生了影响,如瓶身的形状和把手的设计成为陶瓷瓶的常见元素。

三、唐代谷仓青瓷瓶1. 特点:•材质:瓷器,器壁呈青色。

•形状:高颈、宽肩、鼓腹、内敛的瓶型。

•采用了青釉,颜色沉稳古朴。

### 2. 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陶瓷瓶艺术的鼎盛时期,谷仓青瓷瓶体现了当时的审美特色。

### 3. 影响:•形状的优雅和青釉的使用成为后世陶瓷瓶艺术的重要风格。

•对世界陶瓷瓶制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传播了中国瓷器的美。

四、明代青花瓷瓶1. 特点:•材质:瓷器,青花釉下彩绘装饰。

•形状:多种多样,如高颈瓶、尊瓶等。

### 2.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重要时期,青花瓷瓶是当时的杰作之一。

青花瓷瓶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 3. 影响:•青花彩绘技术成为中国瓷器瓶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影响了后世陶瓷瓶的装饰工艺。

五、清代粉彩瓷瓶1. 特点:•材质:瓷器,胎质洁白。

•形状:高颈、宽肩、扁球形瓶型,采用了粉彩彩绘。

### 2. 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末期,粉彩瓷瓶是当时的代表之一,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致的工艺而闻名。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前期的瓶类主要是饮用器,后来成为储藏器和陈设观赏器。

现将各类瓶型作一简介,简介之文字内容大多借助网友文章,配图是我选择的,所配图片极大部分是博物馆藏品,倘有不对请指正。

1、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

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

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

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古时尖底或锥形体的瓶、盆、瓮较多,除了上述所说的尖底瓶取水方便外,我认为这些器具有利于加热,比如这样的形状可以很方便的插入燃烧后的火灰中。

这些器具的下半部大都没有纹饰,也是这个原因。

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风格,宋以前的高古陶瓷中常见。

2、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

此类瓶的形态主要适用于特殊场合,比如祭祀等,基本上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

3、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

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

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4、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

各个朝代主要瓷器及历史意义

各个朝代主要瓷器及历史意义

各个朝代主要瓷器及历史意义
中国瓷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它的发展历史足以构成一张年谱。

中国瓷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细细探寻、品味。

下面,中国名瓷网带各位藏友跨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中国瓷器的痕迹。

年谱与瓷器的发展演变一、汉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瓷器的起源名窑:越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的出现青瓷是瓷器制作中最早出现的瓷品。

其特色是釉色呈青黄、淡黄、纯青等色,故称青瓷。

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的瓷艺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三、唐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中国开始出口瓷器名窑:长沙窑、陶窑与霍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四、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瓷艺名窑:柴窑五、宋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宋代的瓷器综述、宋瓷的出口、景德镇建镇名窑:龙泉窑、湖田窑、五大名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葫芦瓶、提梁壶、注碗、胆瓶、梅瓶六、元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元代的瓷艺综述、元瓷的出口、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多穆壶、蓝釉、僧帽壶、法华彩、觚七、明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明代的瓷艺综述、明代瓷器的外销名窑:御器厂、德化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
红釉、甜白釉、永乐瓷、三彩、宣德瓷、天球瓶、黄釉、成化瓷、斗彩、红绿彩、牛头尊、嘉靖瓷、五彩、万历瓷、将军罐、象腿瓶八、清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清代的瓷艺综述、清瓷的出口、“官搭民烧”制度名窑:郎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棒槌瓶、康熙瓷、油锤瓶、凤尾尊、太白尊、粉彩、观音尊、珐琅彩、马蹄尊、雍正瓷、灯笼瓶、墨彩、赏瓶、乾隆瓷、贲巴壶、盉式壶九、近代的瓷艺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帽筒、浅绛彩、洪宪瓷。

(编辑:蜗牛君)。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古代盛饭喝水的器皿多是陶瓷制品,并且品种繁多,即便是装酒的壶都有很多种。

这些陶瓷的瓶瓶罐罐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的漂亮,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很可惜这些如今罕见的陶瓷瓶罐今天大多已经损坏或遗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存留下来的将越来越少。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之一。

蒜头瓶: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

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

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一)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一)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茶具是中华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具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饮茶⽂化的变化。

⼀、茶具的出现在茶成为饮料后,与之相配套的茶具开始出现。

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当为陶制的⽸,是⼀种⼩⼝⼤肚的容器,当时的功能既是茶具,⼜是酒具、⾷具。

公元前206年⾄8年,西汉王褒《僮约》载:“烹荼尽具,已⽽盖藏。

”是中国茶具史上最早记述茶⽤器具的史料。

但这⾥所说的茶具泛指烹茶时所使⽤的器具⽽⾮专⽤茶具。

考古发掘则表明,江浙上虞地区出⼟的⼀批西汉时期的瓷器,其器型有碗、杯、壶、盏等,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

?⼆、专⽤茶具的确定西汉时期最早的茶具出现以后,茶具在社会的普遍使⽤还经历了⼀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共⽤茶具专⽤茶具共存。

即有些茶具是饮茶专⽤的,有些茶具是与⾷具、酒具共⽤的。

当时,茶虽然已成为⼈们⽇常⽣活的饮料。

但饮⽤⽅式粗犷。

对茶的各项功能认识粗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茶⽂化,三国张揖《⼴雅》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者,饼成,以⽶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灸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葱、姜、橘⼦辅之,其饮醒酒,令⼈不眠。

”说明湖北、四川、陕西⼀带的茶叶,叶⽼的就和⽶粥⼀起制成茶饼。

煮饮时,先将其炙烤为红⾊,碾成末,加葱、姜、橘⽪。

汤浇后饮⽤。

唐杨晔《膳夫经⼿录》载:“茶,古不闻⾷之,近晋宋以降,吴⼈采其叶煮,是为茗煮。

”即两晋南北朝以后,茶是“采叶煮粥”⽽⾷的。

⽽⽪⽇休则说:唐以前,“茗饮”,“与夫渝蔬⽽啜者⽆异也”。

即与煮蔬菜⾷汤没有什么区别。

上述饮茶⽅式,既可⽤以解渴,也可⽤来充饥,其⽤具可有专⽤茶具,也可⽤⾷具代之。

到西晋时期,左思的《娇⼥诗》有“⽌为荼荮剧,吹嘘对⿍铄。

”等诗句。

同时期的杜育《荈赋》则说:“器择陶简,出⾃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句中的匏⼜称瓠,系古代使⽤的葫芦状的壶,原为酒具。

⽽《茶经》⼜引《⼴陵耆⽼传》载:晋元帝(317-323年)时,“有⽼姥,每旦独提⼀器茗,往市鬻之,市⼈竞买,⾃旦⾄⼣,其器不减。

古代陶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陶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陶罐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陶罐,是远古时代人类用陶土制作的一种生活用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陶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陶罐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用途以及相关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介绍。

一、历史1、早期陶器的出现陶器的制作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陶器主要是手工制作,形状简单,用途基本上局限在储存食物和水的容器。

这些早期陶器多为泥质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装饰,但是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借助工具和技术来改善生活条件,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陶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发展。

在古代的中东、中国、印度、地中海地区等地,人们开始使用轮制陶器和烧制技术,这使得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多样化。

同时,陶器的用途也逐渐扩展,除了作为食物和水的容器外,还用于祭祀、宗教仪式、贸易、装饰等多种场合。

3、陶器与文明陶器不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的陶器制作工艺、形态、图案、纹饰等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因此,研究古代陶器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

二、种类1、按用途分类根据陶器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食器、器皿、容器、礼器、祭器、灯火器、装饰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食器和器皿最为常见,用于盛放食物、水或其他物品。

礼器和祭器则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而灯火器则用于照明。

此外,装饰器因其精美的工艺和图案纹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2、按形态分类根据陶器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壶、罐、盆、碗、盘、瓶、盏、炉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形态的陶器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的形状、结构和大小都与其具体的用途和功能密切相关。

3、按地域分类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会产生不同风格和特点的陶器,因此,可以将其按地域来进行分类。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的龙泉窑、定窑、钧窑、唐三彩、汉白玉、黑陶等;古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古罗马的彩陶、古埃及的陶塑等。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历程咱们聊聊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那可真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啊!从远古的陶器到后来的精美瓷器,每一步都凝聚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汗水。

话说那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鼓捣陶器了。

那时候的陶器,简单、粗糙,颜色单一,大多就是些红陶、灰陶,看着挺朴素,但那可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啊。

到了商代,嘿,技术开始进步了,出现了所谓的“原始青瓷”。

那时候的瓷器,虽然还带点“原始”味儿,但已经能看出瓷器的基本模样了。

转眼到了东汉,那可是瓷器史上的一个大转折。

工匠们琢磨出了高温窑炉的技术,真正的瓷器横空出世!那时候的瓷器,釉色明亮,造型也开始讲究起来,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从此,中国就正式步入了瓷器时代,那叫一个牛气冲天!到了唐朝,瓷器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那时候的瓷器,不仅质量好,而且种类多,有青瓷、白瓷,还有三彩瓷等等。

特别是那个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简直是瓷器中的极品,美得让人心醉。

那时候的工匠们,手艺高超,心思细腻,把瓷器做得跟艺术品似的。

宋朝呢,更是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这五大名窑的名头,那可是响当当的。

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有的釉色温润如玉,有的造型别致典雅,看着就让人爱不释手。

那时候的瓷器,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艺术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元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更是丰富多彩。

那时候的瓷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各异,有大的、小的、圆的、方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

特别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那可是瓷器中的瑰宝,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那时候的工匠们,手艺更是炉火纯青,把瓷器做得跟真的一样,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从简单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每一步都凝聚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汗水。

现在咱们看到的那些瓷器珍品,都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咱们得好好珍惜它们,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龙霄飞(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界把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叫做玉壶春瓶或者玉壶春壶,这种瓶成为中国古陶瓷造型中一个独特的品种。

至于为什么把这类瓶叫做玉壶春瓶,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部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从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关于玉壶春瓶的研究还仅仅限于古陶瓷胎釉与纹饰变化的简单研究范畴内,对于这种瓶类的造型特点以及它的发展演变则涉及较少。

本文就从玉壶春瓶的造型渊源以及它的演变规律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于玉壶春瓶造型渊源的思考一般都把玉壶春瓶的创烧年代定于宋代,但实际上应该说是玉壶春瓶定型于宋代,大约从宋代开始大量出现了玉壶春瓶这种器物,但当时还并没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名字。

玉壶春瓶在宋代之前也应该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形状是逐步发展、演变而定型的,从出土实物可以看到这一点。

对于一种器型演变过程的确切考定是困难的,从形态上直观的考查来看,玉壶春瓶的造型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蒜头壶(或瓶)(图版1)。

蒜头壶(插图1)口部为蒜头状,颈细长,从颈部下收至腹部,腹部扁圆,圈足;如果将口部的蒜头变化延展拉伸成为撇口状,腹部向上延展成为垂腹,就是玉壶春瓶的形状了。

可以说,蒜头壶已经蕴含了后世玉壶春瓶造型的基本因素了。

当然,一种器物造型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某种早期器物单一演变的结果,而是在某一器物的基础之上吸收融合不同器物的可用因素逐渐形成的。

南北朝时期在江西、福建、湖北地区也出现了蕴含玉壶春瓶造型因素的类似瓷瓶的造型(插图2、3),而这些瓶又与汉、晋时期某些瓷壶(插图4、5)的形状很相似,其间或许有某种联系。

此种瓶类的造型经隋、唐不断发展、演变而逐步定型。

隋代类似的瓶类颈、腹、足都与玉壶春瓶接近,只是口仍为南北朝以来的盘口,但已颇有后世玉壶春瓶的模样了(插图6、图版2、图版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陶瓷器型的发展与演变之瓶器
经济1401 伊浩东 142410140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且陶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碗器,盘器,瓶器等等。

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陶器的制作工艺日益发达且多样,便带来了陶器在器型上不断的革新。

瓶器便是革新过程中的一员。

瓶是一种小口、大腹、造型修长的容器,最初用于盛放酒水等。

因为重于实用所以对瓶器的美观要求并不是很大。

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属汲水器。

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

器表有多绳纹。

由于重视瓶器的实用性加上做工粗糙,所以尖底瓶并不是很精美。

从宋代起,陶瓷瓶更多地成为一种陈设器,大都做工精细,用科名贵。

例如最有名的青花瓷瓶,这是青花器中最大的类别之一,曲线大方流畅,其造型之美可以用清劲、简洁、秀润、潇洒来概括。

不仅是造型更精美,瓷瓶的名字也被赋予了时代的人文气息。

比如“玉壶春瓶”,这是从北宋到清代都十分流行的一种盛酒器。

北宋时创烧,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玉壶买春”而来。

把瓶倒置,则表示“心到了”,大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境。

自元以后,中国的陶瓷器不再单单只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同时也结合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传入中国的文化。

陶瓷器的内涵更加丰富,器型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凤首瓶,是受中亚金银器影响而创制的独特形制。

凤首张目,曲喙衔珠,首顶荷叶状花口为冠,细长颈多饰弦纹,丰肩,敛腹修长,平底或假圈足外展。

器身光素、刻花或堆塑图案。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器形。

口微侈,直颈,球腹,平底。

始见于明永乐朝,宣德器较永乐略显粗放,此后明代各朝未出现。

到了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陶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陶瓷器是一种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发展,陶瓷器的规格样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一种新的文化融入其中,它便会产生出新的火花,给世人带来新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