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化裁
千古脾胃病第一方:半夏泻心汤辨析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振声
千古脾胃病第一方:半夏泻心汤辨析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振声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导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的方剂。
一痞之为病,如钱潢所言:“阴阳参错,寒热分争,虚实更互,变见不测,病情至此,非唯治疗之难,而审察之尤不易也。
”就半夏泻心汤证而言,亦是如此。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运用该方,如能心为辨析,谨察病机,则不仅可以治疗痞证,还可以治疗其他病证。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应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寒热交结:寒热之致,可因外邪入里化热,苦寒攻里伤阳,热自外入,寒自内至,结于胃脘。
但又不可拘于外邪内陷之说,临床所见,多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致。
脾升胃降,枢机运转,清阳上升,浊阴下降。
反之,脾胃戕伤,升降失司,中焦阻滞。
就脾胃生理特点而言,脾恶湿,易为湿困而伤阳,阳虚则内寒;胃恶燥,阳明经多气多血,易于化热,因此寒热互见是中焦病变的特点;寒热互结,气机不畅,又是导致痞证的重要原因。
其二是虚实夹杂:结胸与痞证虽同为误下所致,但结胸属实,为热与水、痰互结,痞为虚中夹实,其结为轻。
如方有执所说:“结胸乃其变之重者,以其重而结于胸,故从大陷胸汤;痞则其变之轻者。
以其轻而痞于心,故用半夏泻心汤。
”那么,半夏泻心汤证所夹之邪又指何而言?我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半夏泻心汤可治湿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者。
曾治一湿热发热,久延不愈,兼见心下痞满症状的患者,用本方迅速收到痞消热退之效,由此联想到李东垣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与本方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药味组成来看,二者基本上皆以苦、辛、甘为主,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苦降泄热,用半夏、干姜辛开通痞,伍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是方寒热并用,补兼开泄,正是针对脾胃本虚,升降失常,寒热夹杂而设,补脾胃以治本,中气得和,上下得通,则痞消热已;半夏、干姜之辛能散结,芩、连之苦能泄热,虽为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益中气则可助其药力。
苦降与辛开,又可清热、化湿、散寒以治标,有助脾胃之升降,行其运转之能,使结散痞消。
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692-69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105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高 凤1,严红梅1,2*,郑 翔3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湖北 武汉3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要 郑翔主任是武汉市中医院教授,国家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师从于名医章真如,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科疾病有独到之处,郑翔主任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笔者有幸跟随临诊,聆听教诲,收获颇深,现将其经验及医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郑翔,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Zheng Xiang, Director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o Add and Subtract the CaseFeng Gao 1, Hongmei Yan 1,2*, Xiang Zheng 3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Spleen, Stomach and Hepatobiliar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3Famous Medicine Hall,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21st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AbstractDirector Zheng Xiang is a professor in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ourth batch of seni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ctor for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expe-*通讯作者。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半夏泻心汤化裁加减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我们来看一下方药的组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看一下条文:330.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宋359)“伤寒”,是有表证存在。
“本自寒下”,说明病人原来就有里虚寒的太阴下利。
伤寒的表邪,还没有内陷,并且病人原来就有太阴的下利,但是医生给用了攻下法和吐法,更虚其里。
里面中下焦寒饮更盛,导致邪热内陷,和本来的太阴水饮相互格拒,出现“寒格”。
就是说,下焦虚寒水饮泛滥上逆,阻隔上焦阳气邪热,阴阳不相沟通,吐下逆反厉害,上吐下泻的现象突出,甚至食入后就吐,胃不接纳饮食了。
食入口则吐,下利也会很严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在类方是属于半夏泻心汤类方的,但是从方剂加减化裁的角度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与半夏泻心汤相比较,发生了转变。
把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放在半夏泻心汤的类方当中,是从痞证这个角度来说的,其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对治阳痞的,与半夏泻心汤有着正反的区别了。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痞证”的话题了。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畅,证属少阳、厥阴。
是本寒热也。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畅,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我们综合上边的描述概括一下,痞证病机,就是寒热错杂,这是核心。
至于病位,痞证则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的。
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极其扼要的把握点,面对患者的时候,如果患者有寒热错杂的情况,你就有了思考痞证的可能了,再进一步,分一下寒热的多少,这就有了阴痞、阳痞的把握了。
寒热错杂,寒多热少的是阴痞;热多寒少的就是阳痞。
你看简单不对治阴痞的方剂,你就在阳旦类方中挑选,对治阳痞的方剂你就在阴旦类方中挑选,汉传中医怎么推进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你看看这种规范的对治方式,你会明白一些的。
【家庭必备】半夏泻心汤类方
• 辨证:脾胃寒热错杂
• 立法处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用半夏泻 心汤化裁:
半夏12g 干姜8g 黄芩10g 黄连3g 党参 10g 炙甘草6g 大枣18g 煅瓦楞子30g 高良 姜9g 制香附9g。7剂。
• 药后上腹部痛止,反酸、恶心基本消失。大 便较以前正常。继续以此方出入,服至21剂。 上腹部疼痛未再复作。
几点说明
• 关于热(火)证的特征
从10个方面诊察:舌、脉、面、目、声、 气息、喜恶、饮、食、二便。
• 有病则病受之
实者泻之,热者清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大苦 寒泻之。重者可用黄连解毒汤,甚至栀子金 花汤。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金银花抗菌,预防肿瘤。
高某某的医案:
2011年8月11日的微博:
几个相关汤证的寒热虚病变量的比较
1
1
1
2
2
2
3
3
3
连理汤证
一个有代表性意 义的汤证,热少, 寒、虚重。
理中汤证
又一个有代表性 意义的汤证,无 热,脾胃气虚、 寒气壅聚。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也是一个有代表性意 义的汤证,无寒,无 脾胃虚,只是热邪壅 聚。
半夏泻心汤方剂结构分析
半夏泻心汤=X+Y+Z X、Y、Z是苦寒清热、辛温散寒、甘调补中三组
2.慢性食道炎 3.急、慢性消化不良 4.胃肠动力不足 5.急、慢性胃炎 6.胃、十二指肠溃疡 7.肠道慢性感染性炎症 8.肠易激综合征 9.慢性结肠炎
及
10.克隆氏病
肌 层
11.慢性肛门周围病变
12.急、慢性肝炎……
中焦寒热错杂与脾胃虚弱病变三维示意图
Y:寒气
Z:脾胃中虚 0
X :热气
半夏泻心汤证:证素量的分析
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
基金项目: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Z1002)作者简介:张沈晔(1984 07—),女,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病,E mail:yinfengm5430@126 com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张沈晔 林 榕 刘 浩(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116013)摘要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方,7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
比较2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Hp根除率、胃肠激素、炎性因子、用药安全性、复发率。
结果:与对照组73 33%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1 11%,升高明显(P<0 05);观察组、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7 78%、44 44%,以观察组根除Hp效果更好(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肠激素SS水平升高明显,MTL、GAS水平降低明显(P<0 05);血清中TNF α、IL 6水平降低明显,TGF β水平升高明显(P<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 00%、复发率27 7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 67%、复发率3 70%(P<0 05)。
结论:半夏泻心汤化裁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利于根除Hp,用药安全可靠,不易于复发,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胃肠激素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幽门杆菌阳性;半夏泻心汤;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胃肠激素;炎性反应因子;中西医结合BanxiaXiexinDecoctionCombinedwithLansoprazoleintheTreatmentofHp AssociatedPepticUlcerZHANGShenye,LINRong,LIUHa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DalianinLiaoningProvince,Dalian11601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efficacyofBanxiaXiexinDecoctionHuazaiFormulacombinedwithtripletherapyoflanso prazoleinthetreatmentofHp associatedpepticulcer.Methods:Atotalof90patientswithHp positivepepticulcerinDalianTra 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weredividedintoanobservationgroupanda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 ble,with45casesineachgroup.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tripletherapyoflansoprazole,whilepatientsintheob 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BanxiaXiexinDecoctionHuazaiFormula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Acourseoftreatmentlastedfor7days,with4consecutivecoursesofmedication.Theeffectiverate,Hperadicationrate,gastrointestinalhormones,inflam matoryfactors,medicationsafetyandrecurrencerateofthe2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theeffectiverateof73 33%inthecontrolgroup,theeffectiverateof91 11%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P<0 05).Thee radicationratesofHp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ere77 78%and44 44%respectively,andtheeradicationeffectsofHp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P<0 05).Aftertreatment,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showedsignificantincreaseingastrointestinalhormoneSSlevelandsignificantdecreaseinMTLandGASlevels(P<0 05).SerumlevelsofTNF αandIL 6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andTGF β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P<0 0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thecontrolgroupwas20 00%andtherecurrenceratewas27 78%,which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observationgroupof6 67%and3 70%(P<0 05).Conclusion:PinxiaXiexinDecoctionHuazaiFormulacombinedwithtripletherapyoflansoprazoleinthetreatmentofHp associatedpepticulcerhasapositivecurativeeffects,whichisconducivetotheeradicationofHp,withsafeandreliabledruguse,anditisnoteasytorelapse.Themechanismmayberelatedtotheregulationofgastrointestinalhormonelevelsandtheinhibitionofinflammatoryfactorexpression.Keywords Pepticulcer;Positiveforh.pylori;BanxiaXiexinDecoction;Lansoprazole;Tripletherapy;Gastrointestinalhor mones;Inflammatorycytokines;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中图分类号:R256 3;R2 031;R573 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1.025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一种发生于十二指肠与胃部的慢性溃疡,发病初期多伴有反酸、轻·1333·世界中医药 2020年11月第15卷第21期微疼痛等胃部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消化道黏膜受损严重,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甚至癌变[1]。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临床观察
适 , 包括 上 腹 部痞 满 、 腹胀 气 、 酸 , 饱 和 不 上 嗳 反 早
恶心。
第一作者 : 陈友 国 (9 6 ) 医 学 士 , 主 任 医 师 , 事 消 16 一 , 副 从
化 病诊 治 工 作 。
编辑 : 吕慰 秋
半 夏泻 心 汤化 裁 治疗 4 功能性 消化不 良5 6例 临床 观察
陈 友 国
功 能 性 消 化不 良又 称 非 溃 疡性 消 化不 良 . 指 是
( 漳浦县 中医院 , 建 漳浦 3 3 0 ) 福 6 2 0
非器 质 性 病 变 引 起 的一 组 常见 的消 化 系统 证 候 群 . 以 发 作 性 或 持 续 性 上 腹 部 疼 痛 或 不 适 .并 伴 有 早 饱、 嗳气 、 心 、 食 、 心 、 吐 、 胃等 症 状 群 为 烧 厌 恶 呕 反 主要 临床 表 现 .病 因 和发 病 机 制 至今 尚未 明确 . 目 前 认 为 可 能 与 胃动 力 改 变 及 感觉 障碍 、 胃酸分 泌 异
本 院患 者 8 6例 , 中男 5 其 2例 , 3 女 4例 : 龄最 乘 。 气 横 逆 . 年 肝 肝失 疏 泄 。 胃失 和 降 。 以脾 胃虚 弱为 本 , 滞 、 积 、 痰 、 瘀 等 邪 实为 标 , 往本 虚 标 气 食 湿 血 往 小 1 5岁 , 大 7 最 2岁 。 均 年 龄 4 平 0岁 : 程 最 短 半 病 年, 最长 l 6年 , 平均 病程 81 。随机 分 为治疗组 5 实 , .年 6 虚实 夹 杂 。半 夏泻 心汤 出 自《 寒 论 》 原 治小 柴 伤 , 例 和对照组 3 0例 . 病例 一般 资料 比较 . 异无 统 胡 汤证 误下 伤 阳而 成 的病证 . 者 以此 化 裁 . 中 以 2组 差 笔 方 黄芩 苦 寒 降泄 除 其 热 , 夏 、 半 干姜 辛 温 开 结 散其 寒 , 计学 意义 ( > . )具 有可 比性 。 P O0 . 5 诊 断 标 准 参 见 国际 R m 标 准 .在过 去 1 o eI I 年 柴胡舒 肝解 郁 和 中 , 、 、 甘温 益气补 其 虚 。 热 参 草 枣 寒 虚 实并 用 , 降辛 开 , 苦 补气 和 中 . 临床 随 症灵 活 配伍 . 内 至少 1 有 下述 症 状 :① 持 续 或 间 断性 上 腹 正 2周 自然邪 去正 复 , 诸症悉 平 。据 临床观 察治 疗组 总有效 解 . 亦 未 见 有 粪 便 次 数 和 外 形 的 改 变 f 不 是 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 统计 学 处理 . 异 有显 著 性 意 即 经 差 副反 IS ; B ) 内镜 检 查 未 发现 胃部 器 质 性 病 变 。上 腹 正 中 义 。中医药治 疗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具有疗 效 确切 、 部 的疼 痛 和 不 适 , 包 括 左 、 季 肋 部 的疼 痛 和 不 应小 的优 势 不 右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的继承与发展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关于半夏泻心汤化裁方的研究,探讨其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应用的继承与发展。
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结合自己临床感悟,将半夏泻心汤化裁后用以治疗温病,扩大了治疗范围,丰富了具体治法,升华了应用理论。
吴鞠通遣方用药,随病证而变,随立法而出,移步换形,用药灵活,精细恰当,为后人深入领悟应用《伤寒论》经方提供了启迪。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nging decoc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Wu Ju-tong’s Wen Bing Tiao Bian,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Shang Han Lun. Wu Ju-tong changed the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for treatment of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who learned ZHANG Zhong-jing’s academic thoughts,drew YE Tian-shi’s prescription essence in Lin Zheng Zhi Nan Yi An,and combined with his own clinical experience,which widened the treatment scope,enriched the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s and sublimated its application theory. His prescription is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disease,and the use of medicine is very flexible and appropriate,which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in Shang Han Lun.Keywords:WU Ju-tong;Wen Bing Tiao Bian;Shang Han Lun;Banxia Xiexin Decoction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典籍。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请告知)1,原文《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方十五。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一方用半夏一升。
)2,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十)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
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
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
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
方剂学:总论题库
方剂学:总论题库1、单选(江南博哥)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
A.缓和君、臣药之峻烈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之毒性C.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D.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E.引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答案:E2、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
A.消食导滞B.通导大便C.行气活血D.化痰利水E.消疮散痈答案:B3、单选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答案:D4、单选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换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的联合运用答案:D5、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形不足者,温之以气C.热药冷服,寒药热服D.寒因寒用,热因热用E.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答案:C6、单选关于方剂与治法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方从法出,法随证立B.治法是方剂的依据C.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D.治法的形成先于方剂E.治法是指导遗药组方的原则答案:D解析:治法是方剂发展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众多方剂和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所以治法的形成后于方剂。
7、单选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方剂组成要求的是()。
A.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B.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C.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不可缺少D.君药的数量不宜过多,药量相应较大E.君药的药量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答案:E8、单选由逍遥散化裁为黑逍遥散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答案:A9、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透达膜原B.舒肝和胃C.分消上下D.调和营卫E.消食和胃答案:E10、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
பைடு நூலகம்
应 用半夏泻 心汤经验
杨 涛
重庆 市 忠县 中 医医院, 重庆 4 0 4 3 0 0
摘要 : 目的 笔者通 过学 习、临证,应 用半 夏泻心汤治疗痞证类疾病, 常常取得较好疗 效,对半 夏泻心汤的证 治特点、组方原 则 、尤其在 临证化裁方面的认识有 一定见解 。方法 主要 治疗 中气虚弱, 寒热错杂, 升降失常而导致 胃肠不和的病症, 本方又体
2 0 1 5年 3 期
1 9 9
以半夏泻心汤加桔梗 、贝母 、百部等,运用 于因脾 胃气
里 ,则作 痞,按之 自濡,但气痞耳 。”是 由于表证误下 ,邪
气 内陷可 以致痞 。 在 1 5 8 条 中,指 出 “ 其人下利 ,日数十 行,
谷不化 ,腹 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P E , b 烦不得安 。”此 为误治之后 ,脾 胃虚弱 , 食谷不化 ,食积内停而致 痞 ; 在1 5 7 条 中, 指出 “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 干噫食臭 , 胁下有水气 ,
温散 结,黄 芩、黄连 苦寒 泻热,姜夏 与芩连相配 ,既可平调 寒 热,又可 辛开 苦降,消痞散 结;佐 以人参 、甘草 、大枣等
《 伤 寒论》太 阳篇 1 4 9条 中曰: “ 伤 寒五 日,呕而发热者 ,
柴 胡证具 ,而 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 …… 但满 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 中与之 ,宜半夏泻 心汤 。” 本条 叙及 半夏泻心汤证 的形成 ,在于少 阳证误用下法 ,损伤 了脾 胃之气,少阳邪热乘虚 内犯 ,以致寒热错杂 ,气机痞塞
现 调 和 寒 热 、 辛 开 苦 降 治 法 的 代 表 方 。 结 果 临床 运 用半 夏 泻 心 汤 随 证 化 裁 治 疗 慢 性 胃炎取 得 很 好 的 效 果 。 结 论 现 总 结 出 治 疗 慢 性 胃 炎 的 临床 经验 。 关键 词 :半 夏 泻 心 汤 :临 证 经 验 中图分 类号 :R 2 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8 3 7 f 2 o 1 5 ) o 3 . 0 1 9 9 . O 1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半夏泻心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工2—15g 黄芩9g 干姜3g 人参9g 黄连3g 大枣6枚炙甘草3g 上7味,以水1000ml,煮取600m[,去滓,再煮取300ml,温服lOOml,每Et 3次。
(功效)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 主证:恶心呕吐,心下痞满,肠鸣下利,口苦,苔白黄腻,舌质淡红,脉濡或弦。
副证:纳喜温热,大便不实或干结。
(临证加减}1。
本方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本方用半夏、人参、炙甘草各6g,大黄12g,黄芩lOg,黄连、三七粉(冲)各5g,白芨15g,干姜炭L 5g。
气虚人参加量,加黄芪;腹痛加元胡、九香虫.每日1剂水煎,取液300ml,凉后频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c3,:26] 2.本方加减治疗贲门痉挛:以半夏泻心汤加旋覆花、代赭石为基本方治疗。
胸痛加延胡索、桃仁;呕吐加竹茹、茯苓;精神抑郁加柴胡、香附;阴亏去干姜、党参加南沙参、麦冬;便秘加大黄。
[浙江中医杂志,1987,(2):61]3.本方治疗胃神经官能症: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
若泛酸者加吴茱萸、瓦楞子;口淡唾涎沫,苔腻者加佩兰、滑石;矢气多者加厚朴、砂仁壳;夹食滞者加枳实,脾虚者加白术、山药;腹痛者加木香、白芍;呕多者加生姜或生姜汁;虚寒者干姜易炮姜。
临床疗效满意。
[天津医药,1978,c1,:6]4.本方治疗食管癌吞咽梗阻:本方用半夏、党参各10g,黄芩12g,干姜6g,黄连8g,甘草5g,大枣3枚。
便秘,体壮加生大黄,.件虚加栝蒌、火麻仁(P2大便工一2日1次为宜);津伤较甚去党参、干姜,加沙参、生地、麦冬、石斛;嗳气呕吐甚加旋覆花、代赭石。
每日l剂,水煎服。
[陕西中医,1996,tll,;4883 5.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基本方为苏梗 30g,槟榔、石菖蒲各15g,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炙甘草各9g。
苏国阳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经验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17投稿邮箱:sjzxyx88@280作者简介: 王鸣蕾(1994-),女,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 苏国阳(1968-),男,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的研究。
·中医中药·苏国阳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经验王鸣蕾,苏国阳*(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半夏泻心汤起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49条),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
[1]”张仲景将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即化裁成了半夏泻心汤,该方首开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消补兼施的治疗大法。
[2]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居于中焦,司气机之升降,为阴阳气血升降变化之枢纽,苏国阳教授在临床上不仅运用此方治疗胃痞病,并灵活运用于其它疾病。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中医治疗;苏国阳;胃痞病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17.127本文引用格式:王鸣蕾,苏国阳. 苏国阳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7):280-281.Professor Su Guoya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Using Pinellia Xiexin SoupWANG Ming-lei, SU Guo-yang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00)ABSTRACT: Pinellia Xiexin Soup originated from “Distinguishing the pulse syndromes of solar disease and treating the 7th (149 pieces)” in Treatise on Febrili by Zhang Zhongj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On fifth days of typhoid fever, for those who vomited and got fever, Bupleurum soupshowed all the syndromes, and they were all taken under other medicine... But full and painless, this is ruffian.Bupleurum soup is not used, Pinellia Xiexin soup should be usedappropriately.[1]” Zhang Zhongjing transformed little Bupleurum soup into Pinellia Catharsis soupbyremoving Bupleurum and adding Coptis chinensis, which was the first therapeutic method to open the way for acrid opening and bitter dropping, cold and heat, elimination and invigoration. [2]The spleen and stomach are the acquired origin, and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re in the middle of jiao. The rise and fall of Qi machine are the hinge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Yin, Yang, Qi and blood. In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or Su Guoyang not only uses this prescription to treat stomach pi disease, but also applies it flexibly to other diseases.KEY WORDS: pinellia xiexin soup;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u guoyang; stomach pi disease1 半夏泻心汤的方义辨析及化裁配伍半夏泻心汤起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49 条)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1]。
临床运用丨五种“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临床运用丨五种“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整理丨任奕存五个“泻心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几个治疗痞症经方,乃仲景先师为伤寒汗下后见“心下痞”而设;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只要是邪正郁结于心下胃脘而成“虚痞”者(涉及西医所说的整个消化系统的疾患,凡合乎此类证机者)皆可运用,疗效确切。
按照伤寒论条文的次序,五个“泻心汤”分别为: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
通过研究经文以及临床应用发现,五泻心汤的方证实质为“心下痞”。
但这个“痞”为“虚痞”,为邪正之气郁结的虚软“气痞”,并非邪浊痰水结滞之硬实“结胸”矣。
然五“泻心汤”所治之“痞”其方证各不相同。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此方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
从药物组成看,就可知所治就是“热气痞”或“热痞”,仲景先师“其脉关上浮”亦印证了这一点。
因是虚痞,故仲师以麻沸汤(沸腾的开水)渍之去滓服用,以取“三黄”苦寒清轻之气,薄其苦泄重浊之味,以清中焦郁热之痞。
但是现在临床上一般不这么煎,应用很少。
现代多煎汤服用,因其皆为苦寒厚重之品,多用于胃热、胃火炽盛所致脘胀胃疼、齿衄、口臭、胃血、便结等症。
在临床上有特殊情况,本来辩证应该为热痞。
就是患者明摆着是湿热郁结中焦所致的脘痞胀满之证,但是患者食饮凉物则脘痞尤甚,而单煎服“三黄”,则患者往往由痞转痛,郁结变的更加严重。
此时若在“三黄”中加附子或生姜少许,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二、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伤寒论中言“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结合整段条文考察,半夏泻心汤证实乃柴胡证误下后邪气内入与正气搏结于心下胃脘所致而寒热虚实不显之痞。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篇一: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
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
多方-治疗不效。
诊断:滞顾。
治宜清热燥湿健脾。
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
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
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
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
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
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
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
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
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
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
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
1986年11月初诊。
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
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
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
黄进;刘八一;邓小敏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8)002
【摘要】咳嗽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吸入性有害物、异物,对气道的清除作用是有益的。
而另一方面,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则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心脏功能。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顽症之一,普遍见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慢性持续性干咳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使用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治疗效果较差。
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9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黄进;刘八一;邓小敏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临床观察 [J], 陈友国
2.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41例临床观察 [J], 黄墩煌;吴耀
南;陈一斌;曹健
3.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贾浩
4.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的Meta分析 [J], 刘玉清;王慧新;黄成;李杨枝;张元兵
5.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杨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泻心汤化裁方剂
疏郁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与四逆散合方。
宣肺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桔梗、贝母、百部而成。
升清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而成。
开胃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鸡内金、炒薏仁而成。
宽胸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而成。
化浊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佩兰、厚朴而成。
降逆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旋复花、苏子而成。
散痛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元胡、佛手片而成。
慢性胃炎:李克东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92例,效果较好。
基本方:半夏10g,干姜10g,党参15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6g,枳实8g,炙甘草10g,大枣5枚。
胃脘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g;反酸甚者加瓦楞子10g;呕吐较甚者加陈皮10g;腹胀嗳气者加川厚朴10g;有内热舌苔黄燥者可重用黄连,减少干姜用量;舌苔厚腻者加白术10g、佩兰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g。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彭国英运用半夏泻心汤和桃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有粘液或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多因饮食不调或情志因素而诱发。
方药:半夏12g,黄芩15g,黄连8g,党参12g,赤石脂30g(其中15g入煎剂,15g研粉冲服),薏苡仁30g(代梗米),干姜6g,大枣5枚,炙甘草10g,白术15g,木香10g,煨豆蔻10g。
便血者加地榆炭、赤芍;脾肾阳虚加肉桂、补骨脂;病程较长,久泻滑脱加柯子。
胆汁返流性胃炎:邹春光等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70例。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口苦、食欲不振等。
方药:半夏、干姜、甘草、大枣各10g,黄连6g,党参、木香、厚朴、郁金各12g,蒲公英15g。
便秘者加枳实、大黄;寒证明显加吴茱萸、肉桂;夹食滞者加焦三仙;恶心加竹茹、生姜;嗳气者加代赭石、旋覆花。
十二指肠炎:朱琳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炎16例。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制半夏、黄芩、茯苓、枳壳各10g,黄连3g,砂仁4g,薏苡仁30g,厚朴15g。
酸水多加吴茱萸、煅瓦楞子各3g,煅乌贼骨30g;嗳气、呕吐明显加代赭石15g,旋覆花3g。
胃窦胃炎:龙敏丽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窦胃炎62例。
方药:姜半夏15g,黄芩6g,黄连6g,干姜10g,甘草6g,白芍12g,党参15g,大枣10g。
单纯性胃窦胃炎加佛手10g,砂仁6g,厚朴10g;伴幽门痉挛加公丁香6g,柿蒂10g;伴高血压者加代赭石15g,夏枯草15g,天麻10g。
肠易激综合征:卓立甬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9例。
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不适,大便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常规正常,钡剂灌肠造影无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
半夏12g,黄芩12g,黄连4g,木香12g,石榴皮15g,白芍15g,吴茱萸2g,生大黄10g。
偏寒者见大便溏泻,舌质淡、苔白腻则改生大黄为制大黄10g,加厚朴12g、防风12g;伴失眠、焦虑者加石菖蒲12g,茯苓12g,薏苡仁30g。
不全性幽门梗阻:林群莲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不全性幽门梗阻41例。
多伴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一二小时吐出,或宿食不化。
方药: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党参、大枣、甘草、生大黄。
寒重者,倍用干姜,或加淡附片;热重者,倍用黄连或黄芩,并可酌加蒲公英;呕吐酸臭者,加建曲、炒谷麦芽;呕吐
痰涎者,加砂仁、桂枝;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粉2-4g,冷开水稀释后胃管注入,1日1-2次,以大便日行2-3次为佳。
治反胃,生大黄必用,少量用3-6g以健胃,大量用10-15g以通腑。
十二指肠壅积症:崔骞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48例。
均经x 光透视确诊,并排除肿瘤等疾病。
方药:苏梗30g,槟榔、石菖蒲各15g,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炙甘草各9g。
服药期间,禁食鸡、鱼、茶、辣及绿豆等食品。
气滞重加柴胡、青皮;脾胃气虚重加黄芪、当归、升麻;呕重加旋覆花、竹茹、白蔻仁等。
痞证:谢辅弼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证45例。
均以上腹痞塞,心下如有物阻为主症,多数感觉饮食后痞塞感加重,以手触按,小有抵抗感。
兼有腹胀、腹痛、腹泻、便溏、大便干结、口干苦。
以半夏泻心汤去大枣加枳实、建曲为主。
舌红或苔腻,以泡参或太子参代党参;腹胀加厚朴、木香各15g,甚则加青陈皮、槟榔各10g;协肋胀满加香附、佛手各15g,柴胡10g;腹痛加延胡索10-15g,鸡血藤30g;热痛加炒川楝子15g;疼痛喜按加白芍30-60g,甘草增为10-15g;食后痞塞加鱼腥草30g,鸡内金15g,炒莱菔子15g;恶心呕吐加藿香10-15g,伴口苦加竹茹20g;大便溏加白扁豆30g,车前子15g;便清如水加茯苓、猪苓各30g,泽泻20g,荷叶15g;腹中肠鸣加大腹皮20g,生姜6g;泛酸加吴茱萸6g,煅瓦楞子30g ;恶寒加苏叶10g,或桂枝10g;寒热往来加柴胡15g,或青蒿6g;口干思冷饮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口舌生疮加白及15-30g,贝母15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30g、白芍20g。
中焦湿阻:李宁红等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甲硝唑所致中焦湿阻24例。
治疗方法:清中焦湿热、健脾畅中。
半夏9g,干姜9g,黄芩9g,黄连9g,党参15g。
偏湿重者加薏苡仁、滑石、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偏热重者加制大黄、炒栀子;脘胀加厚补、陈皮;腹泻便溏加炒白术、茯苓、焦楂曲、车前草。
胃节律紊乱综合征:潘建华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节律紊乱综合征120例。
组方:姜半夏6-12g,干姜6-10g,黄连3-6g,黄芩6-10g,党参10-15g,厚朴10g,枳实10g,莪术10-15g,生姜30g,大枣5枚。
嗳气、呃逆加降香10g,代赭石15-30;泛酸加浙贝母(打碎)10g,乌贼骨15g;胃寒加吴茱萸6-10g;胃热、便干、口臭,去干姜、党参,加大黄10-15g;痛甚加白芍15-30g,五灵脂10g;脐中悸动加茯苓15g,生牡蛎(先下)30g。
胃痛:周志龙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痛300例。
基本方:清半夏10-15g,干姜2g,黄芩、党参各15g,黄连、炙甘草各6g,大枣6枚。
若热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15g,芒硝6-10g;泛酸者加吴茱萸2g;吐酸者加吴茱萸2g,乌贼骨、大贝母各15g,煅瓦楞子30g;口干粘腻,大便不爽有痰热者加瓜蒌仁30g,竹茹15g,枳实10g;热伤血络便血者,加用生大黄粉12g(分2次吞服),炒蒲黄20g,阿胶珠10-15g;肝郁者加柴胡、香附、枳壳各15g;热盛伤阴者加白芍15g,麦冬12g;脘腹痞胀,食后尤甚,嗳气则舒者加木香6-10g,枳实10-15g;若大便通畅,但嗳气、呃逆或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12g,代赭石20g;夹有瘀血,疼痛剧烈者加失笑散20-30g,赤、白芍各15g;脾胃虚寒者加去黄芩,黄连减至2-3g,干姜加至6-15g,加制附片10-15g;呕吐者加生姜6片,清半夏加至25-30g;若其人不呕,胃中寒气上冲胸咽者加桂枝15g,炒白芍9g ;脾不统血黑便者去黄连,黄芩炭12g,黄芩、炮姜炭各10g,易干姜,加制附片10-15g,赤石脂20-30g,生地10g,阿胶10g;兼食滞者加焦三仙15-30g;慢性炎症,脾胃气虚者人参健脾丸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