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
附录4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为便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 博士研究生的分类根据入学前是否已取得硕士学位,将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分为硕士起点博士生和本科起点博士生。
凡在入学前已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份的博士生,称为硕士起点博士生。
否则,不论是直博生,还是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博士生,都属于本科起点博士生。
2.博士生培养方案博士生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培养的主要依据,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必须满足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
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调整、修改必须按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批准之后方可执行。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博士生入校时的学位起点,执行相应的博士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入学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提前攻博学生在取得博士学籍之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
3.课程与学分要求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或对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时,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3.1 公共课公共课中的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一外)课,是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其中:政治理论课:所有博士生必修“科学技术与社会”,2学分;本科起点博士生还要求必修“科学技术哲学”,2学分。
外语(一外):“外语Ⅱ”为所有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外语Ⅰ”为本科起点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
外语(二外):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2学分),但不能作为学位课。
3.2 专业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包括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含数学类课程)。
硕士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4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10学分以上。
本科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8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22学分以上,其中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课4门以上,总计10学分以上。
3.3 选修课与跨学科课程硕士起点博士生,由学科和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提出要求。
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0
0
15
跨学科博士生
说明 1。《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Ⅰ、Ⅱ)》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注重基础性。《比 较教育前沿问题(Ⅰ、Ⅱ)》以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中心,注重前沿性。两门课程由博士导师
团队共同承担,并根据需要聘请校外或国外著名专家学者讲授,课程实施方式采取导师讲授 与学生研讨结合的方式进行。
3.博士生应尽早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博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研究所备案。
4.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1 次, 并提交论文;应至少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 1 次或在学院范围内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 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并设组长一名。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 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 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 新能力的提高。
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博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度的创新精神、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 层次教育类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指导培养方案
教育博士指导培养方案1. 前言教育博士指导培养方案是为教育博士研究生制定的一套系统化的培养计划。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2. 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教育博士研究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2.1 系统研究能力教育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教育事业提供参考和支持。
2.2 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能力,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3 创新精神和学术领导力教育博士研究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学术领导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
3. 培养内容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学术课程学习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方法论课程。
其中,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课程,方法论课程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统计学等。
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3.2 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创新性的教育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过程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研究产出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
3.3 科研能力培养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科研能力。
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
3.4 实践环节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环节,培养教育实践能力。
可以选择参与教育实践项目、赴校外合作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提升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5 学术论文写作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撰写学术论文,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学术论文需要符合学术规范,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01,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使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研究方法论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1 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32 2 秋、春外国语学院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32 2 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420.615 教育基本理论(国际化课程)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必修≥8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20.50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31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化课程)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15 教育哲学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52 学校德育原理(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53 教育研究前沿讲座(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 2 秋2 教育科学研究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20.654 教育学名著导读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55 外国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20.509 教育社会学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03 教育统计方法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学分420.512 课程论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11 教学论(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02 质的研究方法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专修课程420.853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待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等)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学分420.854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420.512 课程论32 2 春教育科学研究院本科非教育类的硕士生必修420.511 教学论32 2 秋教育科学研究学研究环节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 教育科学研究院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15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 650.503 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生必须修完规定课程,按期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和课程论文。
教育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博士培养方案1. 目标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水平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教育领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2. 实施步骤2.1 选拔合适的学生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第一步是选拔合适的学生。
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和潜力,表现出对教育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拥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并具备较强的学术背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选拔过程可以包括面试、学术论文评审和综合测评等环节,以确保选拔到具备潜力和适合教育博士培养的学生。
2.2 设计个性化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教育学科相关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等,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研究方向的需要来确定。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
学生可以选择加入导师的研究团队或者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但必须在指导下进行。
•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和讨论,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学实践:学生需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助教、实习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3 导师指导和评估每个学生都应指定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研究经验和良好的指导能力。
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导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
•学术指导:导师应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
•学术评估:导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学术表现,包括论文评审、学术报告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
2.4 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特点:•独立性:学位论文应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二)
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二)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1. 概述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优秀的教育学研究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术研究平台,帮助他们在教育领域深入探索并推动学科发展。
2.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广泛而深入的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承担教育学科研任务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教育学实践与应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内容课程设置•必修课程:–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选修课程:–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教育技术与创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研究项目•每位学生需参与至少2个教育学研究项目,其中一个可以是跨学科研究项目。
•学生需撰写并发表不少于2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应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
4. 培养过程学术指导委员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由专业教师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每位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研究方向,并提供学术指导和评估。
学位要求•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完成研究项目,并通过答辩。
•撰写博士论文,并通过评审。
•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与研讨交流。
学习期限•全日制研究生:最短3年,最长5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短4年,最长6年。
5. 招生要求•获得硕士学位,相关专业背景。
•具备科研潜力,具有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6. 培养成果评估•每年对学生进行学业进展和科研成果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奖学金、培养计划调整、学术指导等的依据。
以上是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的一份相关资料,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培养指导和要求,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学研究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一、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使其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卓越的研究能力,能在教育领域中从事高层次学术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 学术研究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
学生在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确定方面,应经过导师指导和专家评审。
2. 学位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完成一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并通过各门学位课程的考核。
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3. 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1) 逻辑清晰,观点明晰,结构完整。
论文应有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结果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2) 研究方法论述准确,数据处理合理可行,实证研究结果可信度高;(3) 参考文献丰富,引用规范,不少于50篇。
4. 科研和学术实践要求在培养期间,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还应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于相关学术期刊。
5. 学位论文和答辩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后,应按要求编写学位论文,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内容严谨、有深度,并能对相关领域做出新的学术贡献。
三、培养时间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一般为3-4年,学分要求一般为不少于30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应根据不同学校和研究生教育机构的规定执行。
四、培养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应加强学生的个人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并协助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学术评审制度和学术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监督。
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高等教育学专业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研究院最早招生的研究生专业。
2006年获得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填补了XX大学教育学科博士点的空白。
目前,该专业指导教师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研究论文,获得数十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该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着眼于掌握扎实系统的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宽广的教育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授予学位:教育学博士。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立志于高等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能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学术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在本领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四、培养方式本专业实行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遵循学术规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学术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的需要,继续学习必要的专业课程。
2.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为便于指导和考核博士研究生,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院学术委员会聘请本院具有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导师为副博导,与相关导师组成导师小组,参与博士生的培养,协助导师做好博士生的课程学习辅导、论文研究指导,参加博士生的年度报告、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的活动。
五、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原理2.院校改革与发展3.中国大学史4.高校学生事务与学生发展5.大学课程与教学6.高等教育与社会7.高等教育评估8.大学生学习研究9. 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10.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六、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设立导师指导小组,采取“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的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教育评估与、教育心理与发展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条件1.具备硕士学历或以上;2.具备优秀的学术素质和科研能力;3.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时间及课程设置1.培养时间:3年,最长不超过6年;2.课程设置:研究生学期要开设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课程等,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理论课程:教育学原理初级、教育学原理中级、教育学原理高级等;(2)专业课程: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专题研究等;(3)研究方法课程: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教育数据分析方法等。
四、培养模式本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导师制,每位研究生均配有导师,有一对一的指导和培养方案。
1.选择导师:研究生入学时,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导师;2.导师指导:导师负责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制定、指导以及专业技术培养;3.清晰的培养计划:在培养初期,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4.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国内外学术交流等。
五、研究生科研项目1.开展科研项目:每位研究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教育实践项目;2.硕博连读研究生将优先参与研究项目;3.导师会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讨论、学术论坛等活动,提高研究能力和发表论文的能力。
六、研究生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过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具体要求如下:1.题目选定:研究生需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题目;2.论文答辩:完成学位论文后,学生需要进行正式的论文答辩。
七、学术交流与发表1.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2024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领域培养计划
2024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领域培养计划2024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领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学生发展和教育领域中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下是该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生发展理论和教育政策的深刻理解,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教育机构、师生家长等相关方进行合作。
4.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学生发展与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培养内容:1. 学生发展理论与实践:学习和掌握学生发展的最新理论,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
2. 教育政策与改革:研究国内外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实践,了解政策对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影响,并探索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设计、访谈技巧、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能够独立进行研究项目。
4. 教学设计与评估:学习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能够设计和评估学生发展和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
5. 实践与实习:参与学生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实习、社会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经验。
该研究生培养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发展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同时参与学生发展和教育实践项目,提升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将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和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培养具有高水平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研究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评价方式,以期培养出优秀的教育学研究人才。
一、培养目标1. 系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研究生应具备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功底,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
2. 培养教育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培养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包括课题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
3.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研究生应在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人文素养,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模式1. 学术导师制度:建立学术导师制度,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由导师负责指导学术研究、选题和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
2. 学术团队支持:构建教育学研究团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学术创新。
3. 实践环节加强: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让研究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教育工作,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做好准备。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概论、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统计学等,为研究生提供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为研究生提供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3. 选修课程:根据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研究方向,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包括比较教育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
四、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设置教育实习环节,让研究生深入学校、教育机构等实际工作场所,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教育操作能力。
2. 教学助教:研究生可参与教学助教工作,负责辅导本科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学科研究、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
1. 培养目标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掌握一定研究方法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前沿教育理论,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并在相关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首先,掌握教育研究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前沿动态,建立起扎实的学术基础。
其次,具备独立开展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能力,能够提出创新性的研究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再次,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术视野,能够在学术界和教育部门中从事高级教育管理和领导工作。
最后,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担当教育事业的重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学科研究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科研究是该专业培养的核心内容。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理论培训,同时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深入实践和研究。
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并解决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其次,开展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再次,深入研究学习者、教师、家庭等教育要素和教育关系,为优化教育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就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系统的学科研究,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能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学习环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环境是培养他们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的重要因素。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教育研究水平,我决定申请教育学博士专业。
在这个学习计划中,我将全面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深入探讨教育问题,并通过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一、研究方向和主题选择考虑到教育学的广泛领域,我打算将研究方向锁定在教育政策和管理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我将探索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教育变革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我希望为教育政策和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二、核心课程学习在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中,我将注重核心课程的学习。
这其中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课程,以及涉及到我的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课程,我将对教育学的各个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三、学术研究与实践除了课堂学习,我将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我计划加入教育学博士研究团队,与导师和同学们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教育研究项目。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学者交流学术观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此外,我还将积极申请各类社会实践机会,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四、撰写学术论文和发表论文在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期间,我将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撰写学术论文。
我计划每年至少撰写两篇相关研究论文,并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进行发表。
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我将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研究能力。
五、参与教学工作在教育学博士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也希望能够参与教学工作。
通过担任助教或讲师的角色,我将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与教学工作将使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并且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了解教学现实和需求。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我计划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科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掌握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2.具备独立开展教育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专门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原创性的教育学理论,推动教育学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研究生应修习一定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此外,研究生还应参加研究课程和学术研讨会。
2.学科研究: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学科研究,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
3.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以提高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研究生应参与教学实践,如作为助教、辅助教师等,从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
三、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体系分为学科基础阶段和学术研究阶段两个阶段。
1.学科基础阶段:学科基础阶段主要是通过修习基础课程和研讨会,建立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的素养。
在这个阶段,研究生应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学术研究阶段:学术研究阶段是研究生独立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生应选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始撰写学术论文。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四、研究生培养评估研究生的培养评估主要包括课程考核、学术研究表现评估和学科综合考核。
通过这些评估,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
以上是一份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简要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校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和要求。
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二)
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二)教育博士培养方案1. 目标•培养具备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博士人才。
•培养具备系统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育人才。
•培养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领军人才。
2. 培养内容•学术课程阶段–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学科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等。
–强调研究方法和科学实证,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强化学术交流与写作能力。
•实践教学阶段–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校外实践等。
–提供教育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包括教育政策分析、教育项目管理等。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研究生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专职导师,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
–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学术互动和学术合作关系。
3. 培养模式•全日制模式–学生全职参与学习和研究,完成课程和实践要求。
–学生可利用校内资源和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学术型企业合作模式–学生在合作企业获得实践机会,结合实际问题开展学术研究。
–学生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兼职培养模式–学生或在职教师参与培养,根据个人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进度。
–学生利用工作实践进行研究,提升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4. 培养评价•学术表现评价–学术课程阶段:学生论文、报告、学术演讲等评价。
–研究课题:学术论文质量、学术发表情况、学术活动参与等评价。
•实践表现评价–实践教学阶段:实习、项目报告、实践总结等评价。
–教育实践成果:教育项目管理、领导能力发展等评价。
•导师评价–导师对学生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5. 奖励与补助•优秀研究生奖学金–针对学术和实践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
•研究项目资助–学生参与教育科研项目可获得经费支持。
•专业实践支持–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可得到必要支持和补助。
以上是针对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一份相关方案资料,旨在培养具备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博士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设计
Project Design
(必修)
科研论文写 Thesis Writing
学位专业课 1
作
(必修)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Education 学位专业课 1
(选修)
西方教育哲 Western Philosophies 学位专业课 2
学
of Education
(选修)
比较教育学 Study on Comparative 学位专业课 2
博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 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何塞•加里多著、万秀兰译:《比较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Bray, M.等主编, 李梅主译:《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3.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 4.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著:《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5.张志伟著:《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6.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2004 年。 7.顾明远主编:《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8.(德)底特利希•本纳著,彭正梅等译:《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本结 构的系统的和问题史的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9.迈克尔·W·阿普尔著:《被压迫者的声音:阿普尔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0.黄志成主编:《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8 年。 11.黄志成著:《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
科发展研究 Education Development (选修)
跨学科或跨
跨学科或跨 2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选修)
第一学 期 第一学 期 第一学 期 第一学 期 第一学 期
胡惠闵 导师 王斌华 彭正梅 黄志成
五、科研成果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要求。文科博士研究生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 1 篇 SSCI、A&HCI 来源期刊论文,或 1 篇一 级学科权威学术期刊论文,或 2 篇 CSSCI 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方能提 出学位申请。
比较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 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 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 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 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较深厚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 有国际教育的学识和视野并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和改革;有学术沟通、对话能力、 科研合作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有批判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精通一门外 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 1 篇 SSCI、A&HCI 来源期刊论文,或 1 篇一 级学科权威学术期刊论文,或 2 篇 CSSCI 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理工科 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 1 篇 SCI、SCIE 来源期刊论文。
答辩资格审核。秋季毕业生须在每年 4 月 10 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每年 10 月 31 日前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具体审核日期以通知为准。博士研究生论文 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 情况的审核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
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与创新性,应 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 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 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两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 量,导师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预答辩、 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
出版社,2003 年。 12.王斌华著:《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3.王斌华著:《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4.吴刚著:《从课程到学习:重建素质教育之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5.彭正梅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6.邓志伟著:《教师人文素质: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 年。 17.郑太年著:《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8.Kubow, P. K., & Fossum, P.R. (2007),Comparative education: Exploring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 (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19.David Phillips and Michele Schweisfurth(2007),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Method and Practic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Cowen, R. & Kazamias, A. M. (2009),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1.Zajda, J. (2005),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globalization, educ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Global pedagogies and policies. Springer,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2.Arnove, R. & Torres, C. (2003),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dialectic o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Third edition),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3.Kellner, D. Critical, Theory, Marxism and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24 . OECD (2004), OECD 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ly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atistics: Concepts, standards,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25.Bruner, J.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6.Curren, R.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6. 27.Stromquist, N. P. (2002). Educa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The connectivity of economic power,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28.Siegel, H., Rationality Redeemed? Further Dialogues on an Educational Ideal.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四、课程设置 课程代码(由研 课 程 中 文 究生院统一编写) 名称
当代教育问 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ssues
课程类别
学位基础课 (必修)
学分
3
开课 时间
第一学 期
任课 教师
黄志成
教育研究项 Educational Research 学位专业课 3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 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 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各国教育制度与政策比较研究 2.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比较研究 3.国际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4.各国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 5.教育社会学比较研究
六、中期考核方式 年度考核。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
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博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基本文献,
第一学年结束时要组织考核。 开题报告审核。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
文开题工作。院系和研究生院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核。 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文科博士研究生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