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8e7d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1.png)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随着脑血管病治疗手段的精进,中国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得以长期生存。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给长期生存的卒中患者带来很多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管理。
1卒中相关前庭症状根据是否存在结构性损害,将临床表现有前庭症状的疾病分为结构性和功能性前庭疾病。
根据前庭结构受累部位的不同,将前庭疾病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
其中卒中是中枢性结构性前庭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除后循环卒中外,发作性前庭症状还可能与前循环卒中的发生相关。
发作性孤立性前庭症状既可见于前庭周围性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可见于前庭中枢性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或后循环T1A等),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症状已缓解且神经系统查体正常。
对于伴有血管危险因素且症状持续的患者,要高度警惕。
推荐建议(1)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的重要原因,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
(2)发作性孤立性前庭症状可能是卒中的先兆,短暂性孤立性头晕/眩晕被认为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
发作性前庭症状还可能预示着前循环卒中的发生。
(3)不同部位后循环卒中所致前庭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前庭症状并非为后循环卒中所特有。
(4)床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前庭症状的病因鉴别。
(5)根据卒中后前庭症状的残留情况,需考虑是否合并PPPD o(6)脑白质病变可能与较高的头晕或眩晕风险相关,但老年人的慢性前庭症状不应简单归因于脑白质病变,还有可能为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需注意鉴别。
2卒中后情绪及精神症状2.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后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
2.2卒中后焦虑卒中后焦虑是卒中后出现的以焦虑症状群为表现的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过度担心、恐惧不安、急躁易怒,伴或不伴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117d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png)
2020年12月护理学报December,2020第27卷第23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7No.23【循证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谭静1,韩江全2,胡春婷3,廉民学4,罗红波2,李妍5,刘宁1(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2.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珠海519100; 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61;5.英国国王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学院,英国伦敦WC2R2LS)[摘要]目的检索并获取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管理者及患者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知网、BMJ、最佳实践信息册、PubMed、美国指南网、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direct、中国指南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涉及到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系统评价,纳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
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6篇证据总结。
最终从5个方面总结出24条最佳证据。
结论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以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循证证据。
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更系统、科学的方法管理脑卒中后抑郁,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脑卒中后抑郁;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23.042Best Evidence Summary for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TAN Jing1,HAN Jiang-quan2,HU Chun-ting3,LIAN Min-xue4,LUO Hong-bo2,LI Yan5,LIU Ning1(1.Zhuhai Campus,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519041,China;2.Dept.of Neurology,the Fifth Affiliated(Zhuhai)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519100,China;3.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4, China;4.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5.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King’s College,London WC2R2LS,England)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and obtain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s to manage post-stroke depression.Methods We conducted research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inical Excellence(N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BMJ,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BPIS),PubMed,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Embase,Wanfang database, Science direct,Chinese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and 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Construction from the inception until July2019 involving guidelines,expert consensus,evidence summa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management.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evidence extraction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were conducted by two researchers.Results A total of17 articles were selected,including3guidelines,2expert consensus,6systematic evaluations and6evidence summaries.Finally,24 pieces of best evidence were summarized from5aspects.Conclusion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provided evidence-based evidence for nursing staff.The best evidence is helpful to manage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n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way.Key words:stroke;depression;post-stroke depres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1]。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121例分析及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121例分析及心理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3a592eccbff121dd3683a2.png)
总有效率 9 . %。结论 75
腩 _ 中后并发抑郁症较多见 , 卒 多发生在恢 复期 , 严重 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和预后 , 是临 床
治 疗 和护 理 的重 点 、 点 , 过 护 理 干 预 , 难 通 效果 满 意 。
【 关键词 】 腑 中; 抑郁症 ; 护理
脑卒 中后 发 抑 郁 症 较 多 见 , 发 生 在 恢 复 期 , 重 影 多 严 响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和预 后 , 临 床治 疗 和 护 理 的 重 点 、 点 , 是 难
的 心 理 压 力 , 与 他 人 交 流 , 病 程 分 早期 、 稳 定 期 、 定 多 按 非 稳
13 治疗方法 .
() 1 心理 治疗 : 过与 患者交 流 , 通 帮助认 识
疾病 , 改善心理障碍 , 积极配 合治 疗 , 强战 胜疾病 的信心 。 增 () 2 药物治疗 : 左旋多巴 1g2次/ , , d 甲状腺 功能低 下者改 用
皮 质 醇测 量 方 法 为 8 0 : 0时 ( 常 值 为 20~32n o L 和 正 1 4 m l ) /
1 :0 ( 常值 为 7 . 60时 正 7 6~16 n o/ ) 分 别 取 肘 静 脉 血 测 8 m LL 。
病有一个整体认识 , 以消除其抑郁情绪 , 增强康复的信 心 。
探索腑卒中后抑郁症 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腩卒 中后 并发抑郁症 的临床 表现类型进行分类 ,
针 对 不 同 的 临床 表 现 进 行 特 殊 的 心 理 护 理 十 预 及 药 物 治 疗 。 结 果 1 1 患 者 治 愈 9 2例 1例 , 本 治 愈 1 基 9例 , 转 8 好 例 , 变化 3例 ( 治性 ) 无 难 。本 组 均 经 治 疗 1— 2个 月 后 出院 继 续 药 物 巩 固 治疗 , 理 护 理 由家 属 负 责 , 月 后 随访 , 心 6个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de2b2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d.png)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The Consensus o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Management in 2021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 on stroke patien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roke Report" released in 2020.China has e the country with the XXX and the heaviest disease burden of stroke worldwide。
with a stroke incidence rate of1114.8/100,000.an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246.8/100,000.and a mortality rate of 149.49/100,000.About one-third of stroke patients experience PSCI。
which severely affects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time。
making i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burden of stroke disease and a major focus of nal stroke research and clinical XXX.1.Concept of PSCI1.1 nPSCI is a clinical XXX for at least 6 months after a stroke event。
Due to early recovery from delirium and transientcognitive impairment。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b35c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f.png)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抑郁等心理症状也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全球各类卒中的约80%,为国内造成致残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两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机制,我们希望为脑卒中后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医学界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会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会对康复起到阻碍作用。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而且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卒中后抑郁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3b393c76c66137ee0619fe.png)
资料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所有以推广为目的对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提前通过REG08审批。未获得REG08批准前,不得对外使用
主要内容
第 10 页
1 PSD定义 2 PSD临床表现 3 PSD影像学改变 4 PSD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资料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所有以推广为目的对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提前通过REG08审批。未获得REG08批准前,不得对外使用
PSD临床表现(3)
第9 页
PSD的核心症状:
①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②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 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
4、 Göthe F, et al. Panminerva Med, 2012, 54: 161-170.
2、Parikh RM, et al. Arch Neurol, 1990, 47: 785-789.
5、 Tow nend BS, et . J Clin Neurosci, 2007,14: 429-434.
若“90秒四问题提问法”的回答均为阳性,或PHQ-9量表的前两项(①做什 么事都没兴趣,没意思;②感到心情低落,抑郁,没希望)回答为阳性,则 需要使用抑郁症状评估量表进一步评估抑郁严重程度。
1、季建林.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 167-170. 2、Kroenke K, et al. J Gen Intern Med, 2001, 16: 606-613.
资料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所有以推广为目的对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提前通过REG08审批。未获得REG08批准前,不得对外使用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75c40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7.png)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今我国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极高,而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
本文在论述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1],属继发性抑郁,常常存在情绪低落、动作迟缓、失眠多梦、兴趣缺乏甚至厌世自杀等临床表现。
WHO调查报告指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22%~60%[2]。
有研究显示[3],国外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0%~70%,国内的发病率为30%~50%。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延缓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PSD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近年来有关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较多,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方法与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综合治疗PS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PSD的发病机制1.1中医角度中医上,脑卒中被称为“中风”,脑卒中后抑郁属于“郁症”范畴。
从中医学领域看,PSD的病变部位在肝,还可涉及心、脾、肾和脑。
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阴阳失调、肾精亏虚,均可引起“郁症”的发生。
PSD具体的治疗应结合虚实及病症表现的不同而改变,不可拘泥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证型,需辨证看待。
1.2西医角度西医对于PSD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不可孤立看待。
1.PSD的临床治疗方法2.1中西医独立用药治疗中医认为实证多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进行治疗;虚证多以脏腑亏虚为病变,常见的证型有肝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等,治疗时应根据累及的脏腑和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滋养肝肾,或补益心脾,或养心安神,中药可选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等[4]。
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c9ff42a2af90242a895e59d.png)
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可能
(1)痴呆: 讣知功能较以往减退,表现为记忆力损害及二项
戒二项以上讣知领域内的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 规空功能、执行功能、运劢控制和实施功能)。这些功能 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丌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 体障碍引起。 (2)脑血管病: 常有高血压和躯体其他部位劢脉硬化的证据, 有反复収作的短暂脑供血丌足戒卒中叱;神经病学检查有 局灶性体征,不卒中一致(丌管有无卒中叱);脑部影像学 检查(CT戒MRI)有相兲脑血管疾病的证据,以及广泛性脑 室周围缺血性白质损害,戒二者兼有。
麦角碱类 抗氧化剂 雌激素替代疗法
从血管角 度、同时 改善讣知 和抑郁的 药物
关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美金刚
非甾体抗炎药 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
尼莫地平
内容提要
一、不卒中相兲的常见精神症状 二、卒中后抑郁 三、卒中后讣知功能损害 四、脑血管性痴呆 五、卒中后抑郁不讣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3)以上两个疾病诊断具相兲性。至少有下列1 个戒1个以上的表现: ①痴呆表现収生在卒中后3个月。 ②有突収的讣知功能恶化,戒波劢性、阶段性 迚展的讣知功能缺损。
可考虑脑血管性痴呆: 存在痴呆幵有局灶性神经体征,但脑影像学检 查上没有脑血管病的収现;戒痴呆和卒中之间 缺乏明显的短暂的联系;戒虽有脑血管病的存 在,但缓慢起病,病程特征丌符(没有平台期及 改善期)。
肯定脑血管性痴呆: (1)临床上符合可能脑血管性痴呆; (2)组细病理学检查(活检戒尸解)证实血管性痴 呆; (3)没有超过年龄限定数目的神经纤维缠结和老 年斑; (4)没有其它引起痴呆的临床和病理的疾病。
排除脑血管性痴呆诊断的特征有:
(1)早期表现为记忆缺损,渐迚性加重,同时伴 其它讣知功能的损害如语言(经皮层的感觉性 失语)、运劢技巧(失用)、感知觉(失讣)方面 的损害,丏没有相兲的脑影像学检查上的局灶 性损害。 (2)除讣知功能损害外,没有局灶性神经体征。 (3)脑CT戒MRI上无血管性病损。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59ca30915f804d2b16c1b1.png)
生垡匡堂盘查!!!呈生!旦!!旦筮!!鲞筮!!塑堕塾!丛型』g堕i坠:垒旦鲤塾!!:!Q!!:!!!:竺!t翼!:!!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吴文源魏镜陶明代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焦虑障碍协作组焦虑、抑郁是综合医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曾以躯体不适症状在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
临床各科医师由于缺乏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的培训和经验,不能识别和处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病人,常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和浪费医疗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焦虑障碍协作组专家撰写了本文,对焦虑和抑郁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策略等进行了讨论,涵盖了焦虑和抑郁的鉴别诊断、转介给精神科医师、与患者和家属建立治疗联盟、根据个体需要选择并优化治疗,以及必要的非药物治疗等相关问题。
定义一、焦虑、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通常是一种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情绪反应,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属于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包括下文要提及的躯体性焦虑症状、精神性焦虑症状以及坐立不安等运动性焦虑症状,个体有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睡眠困难。
属病理性,一般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障碍:即焦虑症,是一类疾病诊断,症状持续、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并导致异常行为,需要治疗。
焦虑障碍又可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若干类别,如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恐惧障碍等。
二、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
一般为正常心理反应,持续时问短,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2.31.008作者单位:200065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吴文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魏镜);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陶明)通信作者:吴文源,Email:wuwy@tongji.edu.en.标准与规范.抑郁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以显著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表现有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一般为病理性,持续时间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848e23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d.png)
管理
5. 针灸治疗 一项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met 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口服药物相比,针刺或针刺联 合口服药物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另一项针对缺血性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盲法、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从治疗第2周开始, 针灸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假刺激治疗组;治疗4周后,针灸治疗组的PSQI、 总睡眠时间、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等评分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程度 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 ⑤ 对于轻中度卒中患者的早期失眠,采用早晨光照疗法可以改善日间嗜睡、疲劳、抑郁及生
活质量(Ⅱa类推荐,C-LD级证据)。 ⑥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且有较高的安全性(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指南导航
推荐意见药物治疗
① 针对卒中相关失眠的药物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现有证据表明有些治疗失眠的药物可 以用于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例如:唑吡坦及右旋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且 不良反应较小(Ⅱa类推荐,B-R级证据);苏沃雷生与雷美替胺可以改善老年卒中患者 的睡眠质量(Ⅱb类推荐,C-LD级证据);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的中成药物可改善老年卒 中及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Ⅱa类推荐,B-R级证 据)。
指南导航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管理的一般原则
首先,强调积极进行卒中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对SSD规范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以达到在整体上降低卒中病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S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卒中所致局灶性脑损伤,卒中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治疗药
物、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情况均可能导致SSD发生、持续或加重。 meta分析显示,与SSD风险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04d446c8d376eeaeaa31e9.png)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卒中患病率为502.3/10万,年发病率为257.96/10万,病死率为88.41/10万,而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病死率为114.8/10万,且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
卒中等脑血管病常导致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痴呆原因。
PSCI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同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比,PSCI有其自身特点,如斑片状认知缺损、病程波动性等,其中可预防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一个重要特点。
2015世界卒中日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也倡导将卒中和痴呆整合的干预策略。
在过去3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对VCI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诊疗指南,如我国学者编写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9)等。
当前对我国PSCI的研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本次中国卒中学会圆桌会议召集从事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同行,对我国PSCI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准、生物标志物、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未来探索重点进行商讨,推动实现PSCI可防可治的目标。
1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挑战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患病率为1.50%,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5c09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1.png)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司天梅 1*,王振 2 #a ,李凌江 3 #b (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 200030;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沙 410011)中图分类号 R 9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3-1547-08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3.02摘要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抗抑郁药品品类众多,但缺乏科学、规范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为引导和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组织来自全国的19名临床、药学和循证医学专家,通过研讨会、访谈等方式,参考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与循证医学证据,对5类11种药品(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伏硫西汀/阿戈美拉汀/米氮平)进行评价,形成《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初稿,并由18名临床及药学专家进行外审校验,最终定稿。
本专家共识的评价体系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估,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共6个维度进行系统评价;评价维度更加细化,兼顾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抗抑郁领域的药物特性,旨在为医疗机构精神疾病领域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助力提高药事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关键词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合理用药Expert consensus on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sSI Tianmei 1, WANG Zhen 2, LI Lingjiang 3 (1. 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Psychiatric and Mental Disorders , Beijing 100191, China ; 2.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National Center for Mental Disorder , Shanghai 200030, China ; 3. Psych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11,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 many antidepressant drug categories have been marketed in China , but still lack a scientific andstandardized system for drug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valuation. To guide and promote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standardize the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 19 clinical , pharmacy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xperts from China were organized by the China Population Welfare Foundation to evaluate 11 drugs in 5 categories , including sertraline/escitalopram/paroxetine/fluvoxamine/citalopram/fluoxetine/venlafaxine/duloxetine/vortioxetine/agomelatine/mirtazapine , through seminars and interviews , concerning clinical real-world data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and to form the first draft of Expert Consensus on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 which is finalized after peer review by 18 clinical and pharmacy exper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is expert consensus adopt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percentile and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from 6 dimensions of effectiveness , safety , economy , suitability , accessibility and innovativeness , while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s are more detailed , with the operability of the drug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s in the field of antidepressants. It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field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y service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medication.KEYWORDSantidepressant drugs ;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valuation ; expert consensus ; rational drug use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推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1―3]。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dc7fa6e45c3b3566ec8ba5.png)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并成为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
2017年10月,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成立专家委员会,组织多位卒中和认知领域专家协商讨论,出版了第一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PSCI的重视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医师对PSCI 进行规范管理,强调卒中患者的早期筛查、评估、预防及康复,规范诊治用药,综合管理卒中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于2021年再次组织专家讨论,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补充新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据,并参照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标准与撰写规范,出版此次新的专家共识。
1 PSCI的概念1.1 概念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卒中后谵妄和一过性认知损伤等可早期恢复,PSCI诊断常常要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评估来最终确定。
纵观国内外指南以及目前的临床实践,PSCI诊断的确立应当具备三个要素:(1)明确的卒中诊断:临床或影像证据支持的卒中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2)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主诉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临床医师判断卒中事件后出现认知损害,且神经心理学证据证实存在一个以上认知领域功能损害或较以往认知减退的证据。
(3)卒中和认知损害的时序关系: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3-6个月。
PSCI按照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
卒中后抑郁临床诊疗实践
![卒中后抑郁临床诊疗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ceb20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1.png)
2020年第2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以卒中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
PSD 可发生在卒中急性期(<1个月),中期(1~6个月)和恢复期(>6个月),其抑郁的发生率在32%~34%。
PSD 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康复过程,使患者预后更差以及增加死亡率。
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忽略,诊断率及治疗率较低。
PSD 发病的可能机制PSD 与卒中病灶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左侧大脑半球与人类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区域的损伤是PSD 发生的关键部位,病灶距离额极越近,PSD 发病率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卒中后脑损害的病灶大小和数量与PSD 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相关。
丘脑、基底节及深部白质的慢性腔梗病灶的累及相对单个病灶来说更易发生PSD 。
目前PSD 发病的可能机制主要有3种学说:(1)遗传机制:有抑郁个人史和(或)家族病史是PSD 的危险因素之一。
(2)生物学机制:PSD 的主要神经生物学基础是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NE )和多巴胺(DA )系统的失衡。
“胺类递质失衡”假说认为由于卒中后脑内某些与胺类递质相关部位的损伤,如脑干,尤其是中脑的上行投射纤维,经过丘脑和基底节,最后达到额叶皮层。
这些纤维遭到破坏后导致了如5-HT 、NE 和DA 等生物胺类递质数量减少或生物活性降低,引起PSD 的发生。
(3)社会心理学说: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PSD 的致病机制被广泛接受。
突然发生卒中,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心理平衡失调,可能诱导PSD 的发生发展。
PSD 的临床特点PSD 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分为核心症状和非核心症状。
PSD 的核心症状:(1)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
(3)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感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43c5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d.png)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 (1)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3)三、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新策略 (5)四、卒中恢复期管理的进展与实践 (7)六、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 (9)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12)八、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一个潜在的重要病因 (14)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 (16)十、CAS并发症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 (18)十一、急诊取栓困难路径建立——经桡动脉穿刺 (20)十二、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22)十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4)十四、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 (26)十五、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28)十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策略与挑战 (30)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1.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点是什么()A.建立血管壁完整图像B.减少脑梗死并发症C.明确血肿或溶栓疗法的治疗时态D.对内中膜撕裂如实显示E.评价颅内动脉分支的情况参考答案:A2.慢性颈动脉闭塞最常见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B.结缔组织疾病C.先天发育异常D.病毒感染E.血管炎参考答案:A3.关于脑动脉血管壁正性重构特征,哪一项表述正确()A.斑块造成的管壁向内扩张B.加重管腔狭窄C.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D.DSA检查可见管腔明显狭窄E.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参考答案:C4.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在HR-VWI扫描特征表现()A.T1高信号B.T1等信号C.T1低信号D.T1增强斑块无明显强化E.T2加权成像参考答案:A5.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特异性表现()A.晕厥B.记忆力下降C.偏头痛D.脑卒中E.颈部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参考答案:D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1.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幸存者中的累积发病率为55%A.10%B.15%C.35%D.45%E.55%参考答案:E2.以下哪项是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精神症状?A.头痛B.咳嗽C.情绪低落D.视力模糊E.肌肉疼痛参考答案:C3.急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内开始胃肠道内营养。
卒中后抑郁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1040b22eefdc8d376ee323d.png)
1、 Zhang T, et al. J Affect Disord,2012, 136: e83-e87. 2、Ny s GM, et al. J Neurol Sci, 2005, 228: 27-33. 3、Santos M, et al. Stroke, 2009, 40: 3557-3562.
2
PSD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第 14 页
卒中后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不仅与脑损害后神经功能缺陷、肢体残疾程度相关, 也与患者抑郁状态和程度密切相关: ① PSD可能加重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1]; ② 卒中后残疾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相关[2-3];
1、 House A.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1996, 8: 453-457. 2、Ny s GM,et al. J Neurol Sci, 2005, 228: 27-33. 3、 Santos M,et al. Stroke, 2009, 40: 3557-3562.
资料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所有以推广为目的对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提前通过REG08审批。未获得REG08批准前,不得对外使用
主要内容
第 10 页
1 2
PSD定义
5 6
PSD筛查、评估
PSD临床表现
PSD影像学改变 PSD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PSD诊断
PSD治疗 PSD临床实践参考流程图
3
4
7
8
资料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所有以推广为目的对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提前通过REG08审批。未获得REG08批准前,不得对外使用
第 18 页
若“90秒四问题提问法”的回答均为阳性,或PHQ-9量表的前两项(①做什 么事都没兴趣,没意思;②感到心情低落,抑郁,没希望)回答为阳性,则 需要使用抑郁症状评估量表进一步评估抑郁严重程度。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831a46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1.png)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SSD)。
SSD危害严重,甚至增加卒中后患者残疾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在临床诊疗中,SSD易被忽视。
规范评估与管理SSD,对千患者卒中的预防和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
2019年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
2019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为2023版'共识”。
2023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2023版'共识”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 SD,从而提高卒中诊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1、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SSD指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卒中与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顺序,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RLS)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CRSW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的PSD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我们诊断为 PSD:
A.至少出现以下3项症状(同时必须符合第 1项或第2项症状中的一项 ),且持续1周 以上。
经常发生的情绪低落(自我表达或被 观察到)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卒迟中后滞抑郁专或家共激识 越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PSD核心症状 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 乐,甚至痛苦; 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 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 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 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 感到生活枯燥无卒中意后抑义郁专家,共识感到度日如年;
功能 PSD增加卒中患卒中者后抑的郁专家自共识 杀观念以及短期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
PSD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及康复期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发生于卒中后,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 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 障碍综合征,常伴有躯体症状 为抑郁的一种特殊类型 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PSD非核心症状 生理症状:如BW减轻、入睡困难、 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不明原因 疼痛、食欲减退或亢进、性欲减退; 可伴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 其他症状:如如犹豫不决、自我评价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PSD其他特点 患者一般并不主动叙述或掩饰自己情绪 的不良体验, 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 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为主诉; 有些表现为依从性差,导 致卒中症状加 重或经久不愈 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认知功能损
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或学说
遗传机制:个人和(或)家族病史 胺类递质失衡假说:卒中后脑内某些与 胺类递质相关部位的损伤所致 社会心理学说: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心理应激障碍 其他因素:高龄,女性(罹患PSD的概
率为男性两倍);男性PSD与社交功能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推荐的PSD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我们诊断为 PSD: B.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 交、职业或者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既往有卒中病史,且多数发生在卒中 后1年内 D.排除某种物质(如服药、吸毒、酗酒) 或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精神障碍(例如
推荐的PSD诊断标准: 如果A项中,患者出现了5个以上的症 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我们可考虑为 重度PSD
专家推荐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
简单易行,适用 于各种临床环境 ,且具有较好的 信度和效度!
5~9分:轻度抑郁 10~14分:中度抑郁 14~19分:中重度抑郁 20~27分:重度抑郁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
经典抑郁症:结构化的诊断工具(如 DSM-V,ICD-10) PSD:无特异性诊断标准 PSD诊断模式: 症状学的诊断+抑郁评 估量表的得分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
多数研究认为,人类左侧大脑半球与抑 郁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 左额叶和基底节区域的损伤——关键部 位 病灶距离额极越近,PSD发病率越高, 抑郁症状越严重; 卒中后脑损害的病灶大小和数量与PSD 的发生率和严重卒中性后抑相郁专家关共识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器质性精神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 版(DSM-V)
—由于其他躯体疾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病所致精神障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 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量表评估
对于经以上筛查后阳性的卒中患者, 需进一步进行抑郁量表的评估,以判 断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诊 断和治疗 自 评 量 表 : Zung 抑 郁 自 评 量 表 、 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 他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 蒙哥马利抑郁卒评中后定抑郁专量家共识表等
的任何阶段,常见于卒中后1年内
PSD风险因素评估:卒中后生存状态、 功能依赖、认知损害、既往抑郁史、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若有上述2个及以上的风险因素则易 发生PSD
所有卒中患者均应筛查,多阶段评
估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
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改变及可 能机制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
床诊断
卒中后抑郁专家共识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残疾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相关 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在相似的卒中程 度下,PSD较非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显著下降, 且表现出更严重 的残疾程度 PSD可能加重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PSD影响患者卒中后功能预后以及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