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5.“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6. 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A、岳麓书院
B、学海堂
C、漳南书院
D、东林书院
7. 朱元璋曾下令对《孟子》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
A《资治通鉴》 B《史记》 C《论语》D《孟子》
8.康有力的未来社会的教育理想主要反映在他1884年写的()
A、《请开学校折》
B、《公车上书》
C、《孔子改制考》
D、《大同书》
9.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A、林则徐
B、阮元
C、龚自珍
D、魏源
10. 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晏阳初
C、陈鹤琴
D、黄炎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1分)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1分)民间无学术,也就无学校教育可言。(1分)
2.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1分)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1分)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1分)
3.监生历事制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1分)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1分)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1分)
4. 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2分)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5分,第2、3题各6分,共17分)
1. 什么是“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1分)“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1分)“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
教:(1分)“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1分)“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1分)
2.隋唐时期科举制对学校教育发展有何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
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
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每个要点1分,其它合理表述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3.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每个要点1.5分,其它合理表述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7分,共34分)
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