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 1.3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地质版

高中通用技术 1.3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地质版

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学习目标理解应力和强度的概念,知道应力和强度的关系,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理解稳定和结构稳定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学习过程一、概念的引出㈠结构的强度⒈应力与强度⑴内力: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

⑵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σ=N/S式中,N为内力,单位为牛,S为构件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应力σ的计量单位为Pa,通常用MPa。

⑶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表示。

而用应力来衡量强度,即科学又准确。

⒉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①形状;②材料;③材料的连接方式。

㈡结构的稳定性⒈什么是稳定?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平衡状态,则为稳定。

不能回到原有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⒉结构稳定的含义稳定性和强度一样,也是物体结构的重要性质。

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就是结构稳定性。

(如不倒翁、大坝等)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⑴结构的形状:结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A”字型金字塔、堤坝等)。

物体的重心若超出其支撑面,则要翻倒,即失稳。

⑵重心的位置:作用在物体重心上的重力,总有将物体的重心尽量拉近(吸向)地面的趋势。

所以重心越低越稳。

⑶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

⑷材料:材料也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㈢结构与功能结构不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

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不同结构的物体其功能不同,这是我们认识结构的关键。

事实上,物体的结构是由物体的功能和需要决定的,而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认识几种工具的结构:活口扳手,手锤,管钳,喝水杯,书本……课堂小结强度与稳定性是与生活常识联系紧密的两个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__“1.2探究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__“1.2探究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共需2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二)知识构建1、强度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

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一、怎样理解“结实”和稳
1.问题的提出
我们或许亲自经历过、或许听到过类似下面的谈话: “你的文具盒比我的结实。”“我的椅子坏了一条腿, 没有原先稳当了。”
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两类词语,即“结实”和 “稳”(也叫“稳定”)。结实或不结实,稳定或不稳 定,都是对某物体的某方面性能的一种形容、一种描述、 一种评价。
谢谢
二、应力与强度
1.技术试验后的回顾与思考 前几项技术试验,让我们都思考了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施加外力于构件,到构件产生变形,它们之间不 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应考虑到构件的结构形状、构 件的几何尺寸和构件的材料等影响因素。其次,对于结 构变形,只给以“结实”或“不结实”来评说是含糊的、 不确切的。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以及有关影响因素, 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
技术试验
1.用手轻触一下单摆,观察单摆运动的情况。 2.用手从右侧轻触处于平衡状态的倒摆,观察倒 摆运动的情况。 比较两者的不同。
结构稳定的含义: 稳定性和强度一样,都是物体结构的重要
性质。
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就是结 构稳定性。或者说,结构的稳定性指的是结构 抵抗失稳的能力。
五、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结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它对张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 能力,具体地说取决于以下因素:
形状——构成的形状略有改变,强度就会改变。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承受不同应力极限的能力。形状 相同,材料不同,强度就不同。 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传递方式和 效果不一样。
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正确选择结构和材料是很 重要的。
怎样科学地理解“结实”和“稳定”的概念?如何 解释“结实”和“稳定”与否的原因?
2.先做几个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是一项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活动,是学习技术

1.3.4 探究结构稳定性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1.3.4 探究结构稳定性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探究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 《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内容,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

本课是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而结构的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学生对结构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巩固,为后续结构的设计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多些涉及结构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便于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因素的理解。

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结实稳固和物体结构的重心越低越稳定相关知识已经通过其它学科有所了解,但对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缺乏系统认知。

三、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探究试验,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理解稳定结构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有机联系,增强技术意识。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要素分析;让学生领悟稳定性结构的实际运用,培养工程思维。

社会责任:通过综合分析技术问题,让学生能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方案,进行创新设计。

根据构思方案设计出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作品,培养物化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利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简单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

五、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必须以“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进行展开。

探究三个因素时,分别采用分组试验、演示试验及对比试验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来进行。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试验,图片举例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以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进行探究试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支撑面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时,控制两个模型的重心位置相同。

探究重心高低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时,设计模型科学严谨,控制支撑面积相同的同时,确保了模型质量相同,消除了学生认为影响因素是质量的大小而并非重心位置的高低。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课件设计

C.材料的连
2.结构的稳定性
接方式
定义
A.结构的形状(整体形
决定因素 状和支撑面积的大小)
B.结构的重心位置
作业:
• 1.活动手册P7
• 2.分析篮球架 与落地扇的稳定 性与不稳定性
• 制作单位:五莲县第一中学 通用技术教研室
• 录制时间:45分钟 • 主讲人:
(2)人工作时站在A形梯中段与 顶端有什么不同?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 A.结构的形状 • B.结构的重心位置 • C.支撑面积的大小
讨论2:比萨斜塔为何倾斜而不倒?
[巩固练习]:
• 1.观察分析篮球架的稳定性 • 2.观察分析单杠的稳定性
小结:
1.结构的强度
定义 决定因素
A、形状 B、材料
一、结构的 强度
(1).应力:
构件单位截面 积所受的内力称为 构件的应力。
应力计算公式:
σ=N / S
单位 :
内力N
(N)
横截面积S(mm2 或cm2 )
应力σ( N/ mm2或N/ cm2 )
学以致用
• 两支柱BC,哪个易损坏?
横梁A
支柱B
支柱C
小结:
• 材料所容许承受的最大 应力叫容许应力。
• 课程名称: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 学科:
通用技术
• 年级: 高中二年级
• 教材: 《技术与设计2》
• 版本: 地质出版社

第一章 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学习目标】
• 1.了解内力与应力的关系及容 许应力
• 2.理解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 概念
• 3.会分析决定结构强度与稳定 性的原因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二课件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二课件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结构强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内容。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在对结构的功能及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结构强度的概念,分析它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结构的强度时,要从材料的连接方式、形状、材料三方面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物理知识为基础,在生活经历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结构强度的缄默知识,加之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结构的强度没有了解,因此在讲解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前需要先介绍强度的概念及强度对结构本身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结构强度的概念。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方法
技术试验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九、附录:
成都石室中学技术试验报告单试验项目:探究结构强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班级:日期:
小组成员:
结论
结论。

1.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课件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1.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课件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支撑面积
相信很多同学都做到了,那立起来的书为什么不倒呢?请 同学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两张图
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越靠近支撑面的中心,结构越稳定, 反之越不稳定。
同学们在分析结构的时候,也要清楚一个问题,支撑面和 接触面千万不要弄混。请看下面这两张图。
红点位置结构的接触面
红框围起来的区域是结构的支 撑面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通过增大支撑面积来提高结构稳定性的例子
实现的方式、方法、途径
加固支撑架、连接点 采用通风孔 采用立体环绕
方案
形状
实现的方式
方案1
将广告牌做成百叶窗 式
条式百叶窗在一定距离内加固
方案2 将广告牌做成筛网式 在广告牌上钻孔,孔径大小要合适
方案3
将广告牌做成三面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固底座的支撑,并采用三角形结 构,还要选用较轻的材质作牌面
总结:
技术探究试验——桥梁模型承重
试验1:结构重心是否会影响其稳定性?
在保证支撑面一样的情况下, 将3个瓶子(自重忽略不计)分别 如图装上水,放在同一平面上,调 整该平面的斜度,看看哪个瓶子会 先倒下。
重心的位置
试验2:如何能让课本立起来?
请同学们在你的桌子上找一个 课本,不借助其他物品,如何使你 的课本在桌面上立起来?试一试!
如图一张圆桌,不能使它更加稳固的 方法是( ) A、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子与地面 的接触部分,木材做桌面 B、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面 C、如使用木材制作桌子,各部分大 量采用榫接的方式 D、增大桌子底部的支撑面面积
实际应用: 广告牌的抗风问题
设计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内容
增加结构的强度 减少受力面积 改变结构形状
影响强度的因素

结构与稳定性 说课

结构与稳定性 说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教师口述:结构从力学角度来说,是
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
和大小改变的力。紧接着学生演示推矿泉水瓶试验,引 出课题——结构与稳定性(大屏幕)
(二)知识构建
魁北克大桥的坍塌
魁北克大桥第二次坍塌
结合这两幅图片分析得出:“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是由
竟怎样的结构才是稳定的呢?
通过分析长方体重心的垂线位置 与稳定性示意图: 结构重心的位置:若结构重
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
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否 则就是不稳定的。
(四)能力拓展
师生一起举例分析利用结构不稳定性的事例:如在地震
多发地区,人们将酒瓶之类的物体倒置在地上,实现感知地 震的功能;过去农村地区人们用水桶打水常在水桶口的边缘
意义,所以对于本节课学生趣味性会很强,学习热情相对也比 较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稳定结构的概念,明确结构在静止或 运动状态下稳定条件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演示、案例、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 因素并写出简单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试验等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渗透安全教育、 德育教育。
越大,结构越稳定。
④ 教师接下来问: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学
生分组试验:每三人一小组,每组20个麻将牌,分别摆出课
本23页所示的三种形状,检验哪种形状稳定并写出简单试验 报告。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形状有关。
(三)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
么有些结构看上去倾斜不稳,
可实际是稳定的呢?例如:比 萨斜塔(比萨斜塔图片)。究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一、导入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观点,它们直接干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掌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设计。

三、进修内容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进修过程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 强度: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强度。

强度与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受力状态等有关。

- 稳定性: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的能力称为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与结构的几何形状、支持条件等有关。

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结构的强度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强度理论或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破坏。

- 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欧拉稳定性理论或极限承载能力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失稳。

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结构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 结构的截面形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 结构的支持条件:结构的支持条件会影响其稳定性,需要思量支持条件对结构的影响。

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结构设计应思量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破坏或失稳。

- 结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结构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五、教室练习1. 请计算一个具体结构在承受一定荷载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请分析一个具体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和支持条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稳定性 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稳定性 教案

1.3结构的稳定性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强度,强度是表示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用应力来衡量。

用公式表示就是:。

截面积相同,应力越大,强度越大。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物体结构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稳定性。

引入:(投影图片)大家想一下大货车为什么会翻倒?生:码放的货物太高了。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会见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因货物堆得过高而在弯道翻倒的三轮车◆被风吹倒的自行车◆还有怎么也不倒的“不倒翁”等等这些例子都会涉及到一个稳定性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一、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Stability)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分析:在这里稳定性并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在外力作用下,允许状态有所波动,在外力消失后重新回到原状态。

不倒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过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二、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我们都知道练武术有一个基本功叫扎马步,它的特点就是:两腿平行开立,然后下蹲,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

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提问:扎马步与站立两种姿势相比的话,哪种更稳?生:扎马步提问:为什么?生:重心低。

除了扎马步,大家还听说过“金鸡独立”吗?它就是指单腿站立的一种姿势。

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招式,还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提问:站立与“金鸡独立”相比的话,哪种姿势更稳?生:站立提问:为什么?生:底面积大由此我们得出两个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重心与底面积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先来看第一个因素1、结构的形状形状不同,支撑面也不一样,所以,说到底还是面积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举例:投影图片①大坝——是梯形截面,上小下大,如果倒过来会怎样?②安徽霍山佛子岭水库③水库大坝思考:一些产品在做宣传活动时,临时摆放的屏风为什么摆成Z字型,而不摆成一字型?生:底面形状外轮廓所占的面积大。

通用技术----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通用技术----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如何理解“结实”和“稳定”》说课稿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结构及其设计”,该主题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而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及其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含义、探究影响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结构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理解结构强度的定义理解材料、形状和连接方式是如何影响结构的强度的。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小试验等方法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协同合作、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以及对通用技术学科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通用技术课程是很实用的,从而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总之,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结构强度的含义。

2、了解材料、形状和连接方式是如何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对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的强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

通过典型案例、多媒体演示、小试验等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我采取情景导入——知识构建——合作探究——总结提高——能力拓展这一模式,积极倡导,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实验说课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实验说课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探析实验
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探析实验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 5 实验亮点
一 教材分析
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实验是通用技术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实验,是 学生理解结构稳定性,应用结构稳定性相关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应用稳定性相关知识进行设 计的重要实验,可以说是通用技术中最为重要的 实验之一。
实验器材:A4纸若干。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结构的形状影响稳定性,下端大,上端小 的结构比较稳定。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三、 结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创新实验亮点
01
实验现象明显
在矿泉水中添 加红墨水,可 以使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
02
材料易得
实验材料是学 生身边的,学 生易获得。
创新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把稳 定性的相关知识,应用到 生活设计中。
物化能力
观察能力,团结合作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二、 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01 探究实验一
激趣提问: 用三角板给两个瓶子施加力,哪个先倒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通用技术必修一的学习,对于 通用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 合生活经验,对于结构的稳定性也有一定 的认识。但对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还缺乏系统认识。
三 教学目标
技术意识
理解结构稳定的含义, 知道结构稳定的条件及 其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 。
核心素养
工程思维

通用技术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说课课件

通用技术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说课课件
设计思路:通过演示试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主动建构知识,可调动每个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探究技术问题的方法 及如何根据需要设计,进行技术试验,降低了 “学生分组试验”环节的难度与时间问题。
四、教学流程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现象(5~8分钟)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如:比萨斜塔、独脚茶几、自 行车、举重姿势等生活现象,
结构的稳定性试验
授课人:李泽坤
说课思路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分析 四、小结
2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江西省高考考纲中《技术与设计2》第
一章第二节探究结构的“结构的稳定性试验”内容。 教学内容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本节内容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 究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的稳定性,并最终为解决实际 问题能设计出成功的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触面与支撑面的区别
例如:三角架的支撑面不是3 个小圆接触面,而是三个支 撑角所围成的三角形。
结构的支撑面不是指结构与地 面所有接触面积的总和,而是 指结构与地面各接触点所围成 的区域。
三、教学流程
演示试验三:重心仪试验。教师用自制重心仪和电风 扇演示重心的垂线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启发学生分 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三——结构的形状。
构的稳定性。
二、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
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演示试验,和学生自 行设计试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技术试验 能力和探究能力,牢固掌握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针对地质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内容而设计。

强度与稳定性是结构的两个主要特性,是进行产品设计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平时生活中学生对各种结构都有普遍的认识,对不同结构的特性有初步的了解,但是没有准确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以致用。

三.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含义;2、能通过探究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3、通过探究活动提升研究思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引导学生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五. 教学策略1.小组活动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们分小组协同完成探究活动。

2.案例分析法: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六.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矿泉水瓶等。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试一试:给笔、纸、书桌等身边的物品一个外力,观察在外力作用下,一个结构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新课:一、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1.结构的强度指物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2.结构的稳定性指物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阻碍移动和翻倒从而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特性。

思考: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实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一试”活动,总结出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加以总结和引导,导入主题。

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触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的面。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点的连线与地面构成的面。

结论: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知识拓展】比萨斜塔为什么倾斜而不倒?三、总结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课后探究】骑行的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对本节主要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地质出版社通用技术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地质出版社通用技术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区分接触面和支撑面的含义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以及提出创建性的见解二、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们在试验中体味知识的真谛,分组合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小组的融合度。

公平比赛的同时物质奖励不可或缺,成功的作品加以勉励、失败的作品加以鼓励。

抛出问题探讨解答,让同学们在制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强度的三大主要因素、影响稳定性的三大主要因素难点:支撑面和接触面的区分,强度的形状因素和稳定性的形状因素相联系、相区分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知识顺承由多媒体的案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引发思考,从而引出课题。

2.师生互动、主线展开制作桥板的小试验是一个主线,由此为点引出形状(截面形状---外部构件形状-----微观分子结构形状)强度与形状的探讨开始,由分子结构形状-----分子之间作用力----应力与强度的关系顺利引出,由桥面的材料不同引出材料与强度的关系,由桥面与桥墩的连接方式引出连接方式与强度的关系。

3.游戏互动、讨论总结稳定性小游戏引出稳定性概念,同时由这个小游戏也引出了形状对于稳定性的影响。

教具小试验引出支撑面的概念以及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瓶装水的小试验验证重心高低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讨论总结增强稳定性的几个方法。

4.案例剖析、学以致用广告牌的设计是否完美无缺?通过被风吹到的广告牌案例引发同学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让同学们回答如何更好的改进设计能够使广告牌更加稳固。

课堂小测1.我们经常看到马路旁边的广告牌后面的支撑架是三角结构的,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结构强度?A、材料B、形状C、构件D、连接方式2.以如下方式放置的并注入不同数量的水,稳定性最差的是:3.如图一张圆桌,不能使它更加稳固的方法是:A、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子与地面的接触部分,木材做桌面B、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面C、如使用木材制作桌子,各部分大量采用榫接的方式D、增大桌子底部的支撑面面积。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共需2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二)知识构建1、强度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

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第二课时《结构与稳定》
说课稿(地质版)
主讲教师: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周世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结构稳定性既是“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的重难点也是《技术与设计2》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理。

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初识结构——分析结构——结构设计——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结构与设计”两个核心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主要包括稳定性的概念、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技术实验、阅读资料、问题思考、技术实习、试一试、调查研究及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技术原理,并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这个技术原理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给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稳定与结构稳定的概念
2、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3、能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并如何增加结构稳定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合作交流能力,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结构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什么是结构的稳定状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例如,物体的倒与不倒。

但这样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结构的稳定性问题不仅仅是解决结构的倒与不倒的问题。

所谓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即受外力后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所以,在提出结构稳定概念时要着重解决学生在认识上的误区。

由于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对于学生搞结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趣味性强,学习热情较高。

只要通过合适的引导和适当学习场景创设,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有效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通过技术试验和多媒体播放实例来分析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
(二)教学难点:
1、区分“接触面”与“支撑面”这两个概念。

2、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正确分析,对稳定不合理结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策略:
本节先通过播放1940年被风吹断的一流悬索大桥视频(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当时最先进设计师设计和最先进的技术制造而成的大桥在历时四个月之后就轰然倒塌了呢?是什么原因使它倒塌的?引入本课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技术试验、讨论分析、自主探究、观察发现、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知识,并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矿泉水瓶、纸、、木板、三合板条、桥模型等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演示法、技术试验法、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案例分析法、师生互动法等。

八、课时安排:
1个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段1940年被风吹断的一流悬索大桥视频。

【师】为什么拥有当时最先进设计师设计和最先进的技术制造而成的大桥在历时四个月之后就轰然倒塌了呢?是什么原因使它倒塌的?
【生】讨论并回答
【师】小结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新课题。

(二)推进新课
结构与稳定性
【师】演示单摆、倒摆与矿泉水瓶对比实验
【师】问这三种情况都稳定吗?
【生】讨论回答
【师】引出稳定、不稳定的定义与结构稳定的含义
【图片展示】桥倒塌的图片
【师】为什么结构有时比较稳定,而有时不稳定呢?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环节一
【师】演示两个高度一样,支撑大小不一样柱体的实验
【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结论一个物体是否容易翻到、推倒,支撑面积大小有关,支撑面越大,结构越稳定,同时,我们发现当物体翻到时它的重心超出了支撑面。

【师】请看下面的图片,请你用有关于物体稳定的知识来分析这样一座古塔为什么经历了千年的风霜而巍然屹立呢?
【生】讨论回答
【师】结论: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条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内。

【师】提问:支撑面与接触面一样吗?
【生】举例说明
【师】总结:支撑面≠接触面,如三脚架,接触面非常小,而支撑面却很大。

【师】日常生活中,你能说出哪些结构因为支撑面大而稳定的例子。

【生】举例
环节二
【师】演示在保持木板的支撑面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把木板立起来的实验
【师】什么原因把木板立起来呢?
【师】提示当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重心尽量拉近(吸向)地面的趋势。

【生】讨论回答
【师】结论重心位置越低,结构越稳定。

【师】日常生活中,你能说出哪些结构因为重心低而稳定的例子。

【生】举例
环节三
【师】演示一个支撑面小、重心低矿泉水瓶与一个支撑面大、重心高矿泉水瓶的对比实验
【师】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讨论回答
【师】要使一个物体稳定,不易翻到,需要满足支撑面要大、重心尽可能低两个条件。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要想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就是尽可能增大支撑面、尽可能降低重心位置。

但是,做到这两点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下面我们来研究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思想与方法。

【师】用两组长度相同,截面不同的木片做实验演示
【师】通过实验那组承受的力大?
【生】回答
【师】正确的处理杆件的长细比和选用材料来增加结构稳定性十分重要。

【师生互动讨论】三角形与四边形稳定性的实验
结论;形状与连接方式不同结构的稳定程度不同。

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

技术实验活动:
【师】提供一座桥的模型,让学生运用所学结构稳定性的知识,对桥加于改造增强桥的稳定性。

【师】问:不稳定结构一定没有好处吗?
【生】举例讨论
【师】点评小结学生的回答。

[回顾总结全课]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同时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学好科技文化知识,还应有谦虚好学的品质,当然还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这一点跟本节内容有相通之处。

(三)课堂练习
1、我们经常看到马路旁边的广告牌后面的支撑架是三角结构的,从这种现象中我们看出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结构强度?
A、材料
B、形状
C、构件
D、连接方式
2、海南岛东部的铜鼓岭上有一块风都能吹动的巨石,人称“风动石”。

但是,千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和人推,巨石始终稳踞在铜鼓岭上。

这个现象说明()。

A、巨石是稳定的
B、巨石不稳定
C、巨石处于临界稳定
D、巨石是否稳定不能判定3、一张家用的吃饭圆桌,不能使它更加稳固的方法是
A.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子与地面的接触部分,木材做桌面
B.使用较重的大理石做桌面
C.如使用木材制作桌子,各部分大量采用榫接的方式
D.增大桌子底部的支撑面面积
4、如图所示是某厂家生产的塑料凳,很多客户反映凳脚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断裂。

针对这个问题,请根据所学的结构方面知识,就提高凳脚强度给厂家提三点合理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建筑物坍塌的案例,从结构稳定性角度分析其问题所在。

十、板书
十一、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知识体系深入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以灵活的教材处理、新颖的案例选择、多变的活动方式、民主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的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通用技术这门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