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股东掠夺
公司接管中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理论分析
![公司接管中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ece0d050e2524de5187ef9.png)
司的价值很 可 能在这种 交易 中下 降 ,而 买者 可 以把
在股 票上 的损失 通过控 制产 生的私 有利 益来补偿 。
在我国上市公司 ,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 比例有 利 于激励 大股东监 督控 制管理 者 ,但大 股东控 制上
市公 司经 常出现 与母公 司在人 员 、业务 和财产 等方
有 股东根 据股 权 比例 获得公 司 收益 ,那 么大股东 就 没 有私人 收益 。但 是大股东 预期 能通过使 用投票 权 来 获得小 股东无 法得 到 的收益 ,那 么大宗 股票应 该 以溢 价 进 行 交 易 ,而 溢 价 接 近 私 人 收 益 的 现值 。
/
・
、
公 司接 管 中的 控股股 东动 机
明 ,集 中的股 权结构 容易 产生侵 权效 应 ,股 权 的过
收益 的存在 ,首先 ,公 司被接 管时 ,新控股 股东通 过改 组董事 会获得 控制 权 ,高层经理 人员 因对企业 经 营绩 效 负有直接 责任 而被新 的董事 会所解 聘 ,通
度 集 中使 大股 东能通 过多种 方式 以牺牲 小股 东 的利
Gos a n at(98 rsm nadH r 18 )等 人 开创 了控制 权 理论 的研究 ,解释 了控股 股东 的接 管动机 ,他们 认
收 稿 1期 :20 5 1 0 8—0 2—1 5
作 者简 介 :赵 睿 ( 9 3~),男 ,河 南 永 城 人 ,河 南 神 火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培训 中心 经 济 师 。 16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l
20 0 8年 3月
河 南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学 报
J un lo n n B sn s olg o r a fHe a u ie sC l e e
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及动机分析
![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及动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e4a3628e9951e79b8927ae.png)
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及动机分析【摘要】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
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
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制度;利益侵占1932年,Berle and Means 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命题,指出管理者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不少学者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认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容易引起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使得对管理者的监督变得很困难。
他们认为,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有监督控制管理者的激励和能力,可以借助于内部监督和外部接管等方式约束管理者,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即集中的股权结构具有监督控制效应。
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文献则表明,集中的股权结构容易产生侵权效应,股权的过度集中使大股东能通过多种方式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来获取控制权利益,引起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当涉及公司大股东转让控制权时,购买者是以获得控制来抽取控制的私有利益,而不是监督和提高公司绩效时,无效率的控制就会产生,公司的价值很可能在这种交易中下降,而买者可以把在股票上的损失通过控制产生的私有利益来补偿。
在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有利于激励大股东监督控制管理者,但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等行为,从而加剧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控制权转移中的控股股东动机Grossman and Hart(1988)等人开创了控制权理论的研究,解释了控股股东的接管动机。
他们认为企业控制权收益可分解为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两部分。
新大股东由于改善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所导致的公司的价值提高称为共享收益,因为这一价值提高的好处不只有大股东享用,而是由公司所有股东享用;控制权的私人收益是由拥有控制权的人直接占有,占有方式主要是利用公司的资产获取私人收益,如利用内幕信息套取利益等。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a8008144431b90d6c85c7a5.png)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一.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可行性政策选择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利用金融机构破产牟利,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给债权人带来了巨大损失,这种股东掠夺并非个别现象,不少金融危机都与股东掠夺有关。
之力股东掠夺和经理人掠夺可行性政策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公司治理有特殊性与普通的工商企业相比较,银行业有三个方面的内在特点,其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
首先是基于银行脆弱性的特点。
银行由于其高杠杆性和“短借长用”的特点,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这种内在的脆弱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基于银行外部性的特点。
由于银行出现风险甚至倒闭具有极强的传染效应,各国政府一般都建立了安全网对银行进行保护,安全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市场约束,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性。
再次是基于银行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
相比于非金融企业,银行由于其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从而对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更高。
2,公司治理包含六项要素基于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六项要素:一、健全的组织架构。
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中设立了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同时建立了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在内的多个委员会,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日益健全。
二、清晰的职责边界。
刘明康认为清晰的职责边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责明确。
二是履职要求明确。
三是问责明确。
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不尽职的,应当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处罚程序。
三、清晰的决策规则和程序。
与决策规则和程序密切相关的是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近年来,商业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
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954eda4dd3383c4bb4cd244.png)
第 6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u na o o hwe tAgr ut r lUnv riy S ca ce c io o r l fS ut s i lu a ie st( 0 ilS in eEdt n) c i
近年来 随着 安 然 、 通 等 欧美 大 公 司 丑 闻 的不 世
断 发 生 , 司 治 理 问 题 越 来 越 成 为全 球 讨 论 的 焦 点 L ot 等 r 大股东 侵 占公 o n o , aP ra 把
司 利 益 , 而 使 外 部 股 东 利 益 受 到 侵 害 的 行 为 称 为 从
Ke r s i h r h l e ; o t o i h s p e a o‘ b h v o ; e e iso O1r l y wo d :b g s a e o d r c n r lr t ; d t  ̄ e a i r b n f fC I o g r Y t 1
i h r b e o i h r h l e s x i p ifo . l i t e i a a y e h  ̄ a s o i h r h l e s x r p it n a d t er n t e p o lm fb g s a e o d r ’e p o r i u ' s h ss n l z s t e r e n fb g s a e o d r ’e p o ia i n h i a h l o d ma e n o n s o tt e fc m。 r s o sb e f ri e e a i n t l x li s t e co e r l t n h p b t e { e g a i f a g s a d p i t u h a t S e p n i l o t g n r to .I s e p an h l s e a i s i ewe n h r v t o s a o o y t i r b e a d t e c a so a i l r e h sp o lm n h h o fc p t a ma k l
201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201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0ad5fbf90f76c661371ae2.png)
概括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贷款渠道的主要内容对很多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资并不是完全可替代的,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没有办法在市场上直接发行债券筹资,因为要直接发行债券通常需要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公众往往对其并不了解而并不愿购买其债券,因此,银行放款意愿的减弱意味着贷款利率必须高于债券市场利率它们才愿意放款。
面对较高的银行贷款利率,那些不能够利用直接发行债券融资的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从而使投资需求受到抵制。
货币紧缩影响的不仅仅是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到贷款的利率水平,而投资需求受这两个利率水平的影响(因为能直接发行债券的个业的融资通常受债券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而只能靠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则主要受贷款利率影响),这是将银行贷款视为一种有别于债券的金融工具的结果,因此,这通常又被称做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
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经理人掠夺:是指经理人凭借其管理权限和负责职能,采用多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据更多财富为己有的行为。
经理人的收入构成:工资报酬(W),这是其基本部分,相对固定;奖金或补贴(Bo),根据金融机构的业绩来确定,一般在合同中规定;股权期权(OP),在合同中规定,一般规定在本机构工作多少年,就可以获得多少股权,到一定时间后,经理人持有的股权期权可以在市场上售出套现。
这样,经理人的收入Em为:Em=W+Bo+OP 。
经济数据偏差:又称经济数据失真,是指因经济数据遭到扭曲而无法准确描述经济现实的情况。
造成经济数据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的缺陷、地方政府GDP政绩冲动以及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和管制的动机等。
经济数据偏差会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误导,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经济数据为什么会出现偏差?(1)经济数据失真是由其内生性决定的。
经济数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并非对社会经济活动完全外生性的描述,也不存在超然于社会的机构或个人来收集和提供经济数据,这使经济数据有可能发生偏差而无法准确描述经济现实,经济数据发生偏差具有某些必然性。
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的新视角
![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的新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8f8685277375a417866f8fbf.png)
二、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大 股 东 持 股 比 例 对 企 业 价 值 的 影 响 具 有 两 面性 . 方 面 对 大 股东 的激 励 作 用 , 权 集 中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解 一 股 决 了委 托 代 理 问题 , 励 大 股 东 更 好 地 监 督 管 理 层 : 方 面 则 激 一 是 建 壕 效 应 . 即股 权 集 中使 大 股 东有 更 多 的 动 机 和 机 会 掏 空 企 业 . 害 小 股东 的利 益 损 Moc (9 8 用 分段 回归 法 研 究 了 大 股 东 持 股 比 例 与 企 rk 18 1 业 价 值之 间 的关 系 通 过 对 18 9 0年 《 务 > o 财 > o强 企 业 中 3 1 5 7 家 公 司进 行 横 截 面 检 验 发 现 大 股 东 持 股 比例 在 一 定 区 间 时两 者 间 存 在 显 著 的负 相 关 关 系 。 Moc r k用 T b ’ oi O衡 量 企 业 价 n 值 , 着 大 股 东 持 股 比例 的 增 长 ,oi’ 随 T bn O先 上 升 , 降 低 最 后 后 又 上 升 , 倒 U型 , 证 明 了 当 大 股 东 控 股 达 到 5 呈 且 %时 建 壕 效 应 就 已经 很 明显
C a se s 2 0 1 l sn ( 0 2 同样 研 究 了股 权 结 构 与企 业 价 值 之 间 的 e
西 方 传 统 的委 托 代 理 理论 主 要 由 C ae f9 3、esn和 os 19 )Jne Mekig 17 )F ma Jne (9 3 等 提 出 , 后 又 由众 多 cl (9 6 、a 和 e sn 18 ) n 之 学 者加 以扩 充 发 展 委 托 代 理 关 系 是 指 所 有 者 将 其 拥 有 的 资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76387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文献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论文结构安排 (6)二、理论基础 (7)(一)委托代理理论 (8)(二)产权理论 (8)(三)公司治理理论 (10)(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11)三、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概述 (11)(一)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定义 (12)(二)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特点 (13)(三)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类型 (14)四、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动因分析 (15)(一)信息不对称 (17)(二)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18)(三)法律法规不完善 (19)(四)监管机制不足 (20)五、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实证研究 (22)(一)研究设计 (23)(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4)(三)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统计分析 (25)(四)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6)六、防范与治理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对策建议 (28)(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9)(二)加强信息披露 (30)(三)强化法律法规建设 (31)(四)健全监管机制 (32)(五)提高投资者素质 (33)七、结论与展望 (35)(一)研究结论 (36)(二)研究不足与局限 (37)(三)未来展望 (38)一、内容综述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是当前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相关文献和研究,阐述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内涵、表现及其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
本部分将概括性地介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现状。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利用其控股股东地位,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额外利益,从而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转移、关联交易、过度薪酬、操纵财务信息等方式。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稳健发展,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在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公司中,大股东往往通过决策权滥用、干预公司运营等手段实现利益侵占。
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新焦点
![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新焦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72673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6.png)
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新焦点
封思贤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管理》
【年(卷),期】2005(27)6
【摘要】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以股权分散的美、英等国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其研究的焦点是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而很少研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各国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征已是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而不再是传统理论视角下的股权分散.股权集中时,大股东的角色由"援助之手"偏向"攫取之手".越来越严重的大股东掠夺行为也成为各国公司治理中最尖锐的问题之一.这种变化需要新的公司治理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在吸收大量文献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掠夺行为的产生背景、产生原因、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总页数】7页(P135-140,158)
【作者】封思贤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政府干预、大股东掠夺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J], 林丽娜
2.大股东掠夺还是债权人治理?--基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视角 [J], 池睿;陈
震
3.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的新视角 [J], 张玮
4.大股东掠夺行为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 [J], 吴能全;何亢川;曾楚宏
5.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基于大股东增持的实证检验 [J], 文芳;醋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股东保护抑或掠夺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股东保护抑或掠夺](https://img.taocdn.com/s3/m/4f9689ceaa00b52acfc7ca67.png)
、
内部治 理结构 与 现金股 利政 策
股权结 构 不同 , 司所 面临 的代 理 冲突 侧 重 公 点 就不 同。 当股权 比较 分散 、 股东 权力 较 小 , 理 管
层 缺乏有 效 的 监督 和约 束 , 过 利 用 自身 的信 息 通
优势 , 过偷懒 、 职消 费 、 取 控 制 权 收 益 等 机 通 在 获 会主 义行 为来 损害 股 东 的利 益 , 就 是 管 理 层 与 这 股 东 之 间 的 代 理 问 题 ( e sn a d Mekig Jne n cl , n 17 ) 在股权 集 中 的情 况 下 , 股 东会 利 用 自己 96 ; 大 的控 制性地 位 , 过 关联 交 易 、 来 借 款 、 通 往 资产 并 购 等手段 将上 市公 司的现金 资 源和利 润转 移 到大
公 司 治 理 与 现 金 股 利 政 策 : 东 保 护 抑 或 掠 夺 股
王博 涵 , 陈旭 东
( 石河子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8 20 ) 30 0
摘
要 :为了探 讨 中国现金股利政 策是 体现 了对股 东的保 护还是作 为一种掠夺手段 , 从公 司 治理 角度梳
理 了 与现 金 股 利 政 策相 关 的 文献 , 此基 础上 提 出现 金 股 利 政 策 有 效性 的 判 定 。 在 关键 词 :公 司 治 理 ;现金 i# 政 策 t , l
结 构与外 部治理 环境 两方 面探讨 我 国的现 金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
政 策是体 现 了对股 东的保护 还是 掠夺 ?并 在 此基
础上 提 出现 金股利 政策有 效性 的判 定 。
一
“ 司为什 么支付 股利 ” “ 资 者 为什 么关 注 股 公 和 投 利” 问题 展 开 了热烈 的讨 论 。那 么 现金 股 利 政 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1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1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https://img.taocdn.com/s3/m/a6d30dd9da38376baf1faecc.pn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三节 可能的政策选择
股东掠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点击添加文本 经理人的掠夺以及政府在税收上的短视又助长 了股东掠夺,且三者利益在危机前的重合使监 管形同虚设,从而使刷益与风险在是时间上出 现严重的非对称。 点击添加文本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一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主 讲:朱 明
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高级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的影响
朱明工作室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与经理人掠夺
zhubob@
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中暴露出 来的经理人行为是公众始料未及的,他们实际上成为危机 的的推动者,还是最大的受益人. 1、危机前经理人行为分析:政府、股东、 经理人的利益在这一时间点上达到一致。 2、危机中经理人行为分析 金融业的经理人 通过制造危机获 得最大收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1.股东掠夺: 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 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zhubob@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股东掠夺行为分析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一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朱明工作室
zhubob@
何谓“股东掠夺”?股东掠夺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利用 自身的条件侵害其他人利益者的利益,而为自己牟利的 自私行为。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股东掠夺的现象是普遍存 在的。股东掠夺现象的存在对社会经济运行和正常经济 与金融秩序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股东掠夺的内因源于 人的贪婪本性。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 中的人,如果没有受到制度上的任何约束,他们就会利 用各种手段,甚至是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来谋取 自己的不正当利益。历史上发生的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 都与人的非理性行为有关。
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掠夺行为及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掠夺行为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b2d369ddccda38376baf9e.png)
虽然在 我 国现行 的公 司 治理 中 , 事会 被 赋予 监督 董事 会和 管理 层 的职 能 , 监 但 由于监事 会主 要 由大股 东选 出 , 自身利 益与 大股 东密 切相 关 , 乏 必要 的独 其 缺 立性; 另外 由于 目前的上 市 公司对 于 监 事的 激励 约束机 制 不完 善 , 们对 公 司的 他 经 营状 况和 效益 缺乏 关注 。监事 会成 为 受到董 事会 控制 的议 事机 构 。 3独 立董 事制 度的权 力 受到威 胁 . 综合 分析 目前 独立 董 事制 度在 运行 中存在 的 问题 :主要 包括 独立 董 事身 份 独 立性 问题 、 独立 董 事运 行 机制 尚 不健 全 问题 、 立董 事 的任 职 资格 、 独 条件 和权 责规 定 不完善 的 问题 、 独立 董事 制度 与监 事会 制度 的相 冲突 等 问题 。 而造 成独立
财 经 研 究
G r C e c , n Te hi Q S i n e 0 d ch O O  ̄ n l gy R , f ew
啊
I
上市 公司 大股 东 的掠 夺行 为及 原 因分析
龙 永保
( 阳市广播 电视 大学 衡
[ 摘
湖南衡阳
4 10 ) 2 0 1
要】 文通 过 对上 市公 司 大股 东对 中小 股 东的 掠夺 行为 界 定 , 本 剖析 了掠 夺 行为 的 具体 手段 , 然后 从公 司 管理 层面 、 管 层面 以及法 制三 个 方面 具体 的分 析 了 监 监管 法 制
尽管 中 国证监 会 一直 出台 不少 的 措施 来 治 理上 市 公司 的各 种违 规 操 作 , 但
同样 由于证 监会 受财 政部 门领 导 , 上市 公 司 中大 多数 为 国有企业 , 而 国有 股 占据
2017年电大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7年电大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1877174a7302768f99390c.png)
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为股东的投资额,C1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那么,当C1 > E0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6.VAR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红利掠夺方式和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1) 非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说通过掠夺利润分配之外的途径,获得超额收益,而给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损失。
在银行机构中,大股东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获得非红利性的掠夺收益,带来“坏账”性收益,这是非红利掠夺方式的主要方式。
而在上市公司中,操纵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让“独大”的“一股”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金库”后者“提款机”,大股东通过占款,或者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
股票发行时的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同业竞争、以不公开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时通过合法程序掠夺总校投资者,比如管理层随意决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关联企业进行资产替换、在企业管理职位上任人唯亲、过高地向管理层支付报酬等,实现额外的收益。
第一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
![第一章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https://img.taocdn.com/s3/m/0c37c6eea76e58fafbb003ba.png)
• A、税收约束
• 假定某银行有1000单位的资本,当年的账 面利润为150单位,其税前资本利润率为1
5%。同时,当年贷款为10000单位,当 年坏账也为150单位,坏账率即为1.5%。 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假设。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 准则,该银行当年的盈利为零,即:
•
式(1)
• 不冲销坏账时: • 税收收入为:式(2) • 股东收益为:式(3) • 股东收益率为:式(4) • 假定银行不增资,全部收益用于股东分红:式
(5) • 当式(6)成立,股东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 同时,银行的坏账积累为:式(7)
• 当投资者的收益小于其初始投资额,即 式(8)成立时,股东对银行的约束会比 较强
• 一旦投资者的总收益等于或大于其初始 投资额,即式(6)成立,且式(9)也 成立时,银行的增资请求往往得不到股 东的响应
•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很容易理解“民营” 资本对银行业的投资冲动,即使投资者 不能很容易地从参股的银行贷款,但他 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利润保证而不用承担 坏账的损失。显然,这符合投资者的心 理而成为投资者追求的理想目标。
• 也就是说,经理人的激励完全受银行的扩张和 银行当期收益变动的影响
• 二、危机中的经理人行为分析。
• 经理人在危机中,若“自救”成功,经 理人成为有功人员,可能向董事会提出 更高的奖金或期权要求。
• 若“自救”不成功,经理人被解雇,还 可获得一笔补偿
• 因此,我们的分析表明了,在金融危机中,经 理人并不对银行前期的高风险政策负责,只收 获危机前的收益,危机对经理人的惩罚只是声 誉上的。单个经理人受到声誉损失时,惩罚是 很严重的,一旦危机是整个系统的,那么由于 整个金融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受声誉惩罚的 不是个别经理人,而且整个金融业的经理人, 这样的声誉损失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https://img.taocdn.com/s3/m/d3141940a8956bec0975e3f5.png)
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第一节股东掠夺及其分析一、股东掠夺概念当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担保时,只要金融机构对自己股东的支付小于某个特定的值政府就承诺向该金融机构注入任何数量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特定的值如果小于金融机构的净值,股东将按利润最大化经营该机构,金融机构管理良好;该特定值若大于金融机构的净值,股东知道将来无法偿还政府的借款,也就不会积极有效地管理金融机构,直至金融机构破产。
这时股东已经获得了最大收益,但损失则由社会来承担。
二、股东掠夺行为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一些悖论:(一)银行的不良资产很多,而急切地想进入银行业的投资者也很多高利润率、高不良资产率并存。
这种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是什么?(二)一个简单的利益分析模型这种制度设计的背后,是税收的利益牵连。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会计制度下,若银行的利润为零,所得税也将为零。
这在当届的中国的税务部门和政府部门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
于是,会计制度变了,银行不能自作主张利用利润去冲抵坏账,利润与坏账分离。
这是银行国有情况下的一种制度安排,这样的安排使政府得到当期税收收入,而坏账留到今后处理,到那时可能就与本届政府无关了。
三种情况:1、如果国有银行获得的利润最终上缴财政,那么,最后的坏账处理也将是由国家负责,这只是时间问题,并无实质差异。
2、如果国有银行获得的利润没有上缴,那么,最后的坏账就将由财政用其他收入来偿付,这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3、如果银行不再是国有的,这个差异就大了:银行只上交税,不上缴利润,利润成为股东的收益,而坏账将留给政府。
通过红利进行掠夺:在第三种情况下,坏账只是一个账面积累的数字,并不影响股东分红,因此,股东将其视为零。
当投资者的收益小于其初始投资额,投资者对银行的关心和约束会比较强;一旦投资者的总收益等于或大于其初始投资额(大约3-6年时间,如果上市的话,时间更短),投资者对银行经营的关心和约束就会大大减弱。
即使银行因坏账过多而面临破产时,投资者宁愿选择破产也不愿意增加投资来保持银行的稳定。
大股东掠夺还是债权人治理?--基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视角
![大股东掠夺还是债权人治理?--基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c52b8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5.png)
大股东掠夺还是债权人治理?--基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视角池睿;陈震【摘要】为了检验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大股东掠夺债权人的手段还是债权人监督大股东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权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以短期债务为主的期限结构特征是债权人对大股东掠夺行为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的体现。
据此进一步从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其他大股东监督能力这三个方面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大股东掠夺效应和债权人监督治理机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股东掠夺激励较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通过提供更短的债务合约来监督大股东,这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债务期限结构的监督治理效应,而且检验了其他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7页(P68-74)【关键词】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股权结构;掠夺效应;治理效应【作者】池睿;陈震【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1企业如何管理债务以使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当公司在选择债务融资时自然需要对债务期限进行决策。
在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持股结构掠夺中小股东利益成为重要的第二类代理问题。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债务期限的选择是否会受大股东掠夺效应的影响?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能否通过债务期限来监督和约束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由于以金字塔持股结构的企业集团在各国广泛存在并在各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程书强和许存兴,2011[1];陈德球等,2013[2];熊艳,2014[3];Lin et al,2011[4]),因此大量的文献对其存在的原因、影响和治理约束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金融理论前沿试题形测1-10要点
![金融理论前沿试题形测1-1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fd99f63186bceb19e8bb5d.png)
金融理论前沿试题形测_任务01一,旧教材试题: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
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
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
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
写作思路: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
一,旧教材试题答案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和心理学、人类学、决策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综合理论。
在过去的三十年来建立在行为金融学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对股票投资理论起到了极大的补充和指导作用。
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
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
当牛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
除了从众心理在其中起作用外,还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
当市场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
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
大股东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研究
![大股东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df7d2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A Study on the Ultimate Control and Predatory
Behavior of Big Shareholders 作者: 张祥建[1];刘建军[2];徐晋[1]
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当代经济科学
页码: 60-64页
主题词: 大股东;公司;控制权;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掠夺行为
摘要:本文从公司控制链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的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并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为股东的投资额,C1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那么,当C1 > E0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6.V AR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2.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一、任何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即使其自身价值是稳定的,也无法解决其本身的稀缺性与国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供应的充足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必须要求其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而一国法定货币取代另一国法定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力较量的结果。
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不可能是长久的,这是由全球经济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第四,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性与国际经济对国际本位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五,从国际金本位制发展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发展到美元本位制,国际本位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转变为由公公具有法律赋予价值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越来越虚脱为一种符号,而无所谓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
3.简述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货币危机的根源是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元本位制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
货币危机的本质:在美元本位制下,无论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4.何谓GDP数据修正?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从本质上讲,GDP数据修正方法都是假设某些数据的质量高于GDP官方数据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GDP的实际规模。
根据估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根据所依赖基础数据的不同,计量经济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1.试论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第一章)2.论述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自平衡系统的控制机制将各种主要指标维持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而控制机制正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接收、处理和反应来实现的。
因此,如果经济数据存在失真,那么中央银行获得的信息就是扭曲的,可能对货币政策施加错误的政治压力,二者可能对经济造成现实损害。
简而言之,一旦信息的收集、接收、处理和反应无法正常进行,那么控制机制的失灵,宏观经济自平衡系统就可能被打破。
货币政策被误导不过是控制机制失灵的一种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参见第一章)要点:答: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股东掠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规定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首先要冲抵坏账后才能表现为真实利润。
(二)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从整体上解决中国银行业资本不足的问题。
(三)通过资本监管,进一步放开银行业,以填补某些真空地带。
(四)通过资本监管,解决银行业创新不足的问题。
(五)通过资本监管,限制商定银行表外业务的过度膨胀。
(六)通过资本监管,增强银行投资者与经营者的风险意识,防止过度竞争造成的行业伤害。
(七)对金融业实行薪金限制也是合理的。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21.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2.独立同分布假设:独立同分布假设:投资者对于股票收益的主观预期是独立同分布的,投资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
3.理性投资者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风险厌恶者,并且其主观概率分布具有对称性。
4.信息反应即时性假设:所有信息都及时反映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之中,不存在任何时滞,因而股票价格的变动是即时的,不存在一个连续的扩散过程。
5.小概率事件在概率论中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6.线性微观金融理论:假设金融资产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各种投资工具之间具有无限弹性,价格只能停留在均衡状态,些微的差异都会被无限的供需所迅速弥补。
因此,在线性范式下,金融资产价格是一种均衡分析的结果,遵遁均值回复过程。
一旦价格偏离均衡值,则供需力量会迅速将之拉回到均衡点。
7.非线性宏观金融理论:金融资产价格锚定目标的不确定性、非匀质信息分布和金融市场自我放大的交易机制,使得金融资产价格存在自我实现的正反馈机制,系统可能出现多重稳定和非稳定态,金融资产的非线性机制常常引发严重金融危机,因此,金融资产价格的非线性机制是我们理解现代金融体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
8.铸币税:铸币税一般指货币发行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利润。
9.商业银行铸币税:商业银行铸币税就是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清算业务时获得的利润。
10.中央银行铸币税:中央银行铸币税指,相对于没有垄断发行不可兑换货币而言,中央银行垄断发行不可兑换货币所获得的利润。
11.通货膨胀税: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中同银行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经济单位持有的中央银行纸币购买力下降,就如同政府对持有中央银行纸币者征收了税收。
12.国际铸币税:当国外居民持有本国货币时,也存在铸币税问题,为区别于国内经济单位持有货币带来的铸币税收益,这个由本国以外的经济单位持有本国倾向及相应资产带来的铸币收入一般被称为国际铸币税。
1.金融资产膨胀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从宏观政策层面上,金融资产膨胀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得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下降,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在原有的以银行存款为主要金融资产的金融体系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率调整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调节经济体系的周期性波动。
在传统的经济系统中,以负反馈为特征的自动调节机制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宏观经济政策的可测度性和可控性较好。
然而在现代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的增加,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对市场主体(家庭、企业)所持有的资产价值和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
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起因往往不再仅仅是来自实体经济,而更多是来自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
随着经济的过度金融化,以各种市场化金融工具为代表的资本类金融资产逐渐成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金融体系运行日益表现出非线性、正反馈的特征,尤其是在各种信用工具的放大下,金融资产价格变化会加剧金融体系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这不仅增加了各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也使得传统经济理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这一切说明:传统经济理论需要一次“涅槃”。
2.简述大概率假设下的线性微观金融理论。
无论是有效市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还是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经典的线性微观金融理论者是建立在一系列共同假设基础之上的,主要是:(1)独立同分布假设(2)理性投资者假设(3)完全信息信息对称假设(4)信息反应即时性假设基于这样一些假设,金融资产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各种投资工具之间具有无限弹性,价格只能停留在均衡状态,些微的差异都会被无限的供需所迅速弥补。
因此,在线性范式下,金融资产价格是一种均衡分析的结果,遵遁均值回复过程。
一旦价格偏离均衡值,则供需力量会迅速将之拉回到均衡点。
3.简述铸币税的主要计算方法。
金属铸币的铸币税为铸币的面值与其实际含有的贵金属价值和铸造货币的成本之差。
金属铸币税:S=M-PQ-C=π+N4.中国人民银行铸币税有哪些特点?(1) 与其他国家相比,在2001年以前,人民银行货币铸币税与GDP之比、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是比较高的,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都比较高;(2)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与BDP之比在1986-2008年有下降趋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有下降趋;(3)无论从货币铸币税的角度看,还是从机会成本铸币税的角度看,准备金存款的铸币税收入占铸币税的比例都很低,货币发行是人民银行铸币税的主要来源;(4)在多数年份,货币铸币税多于机会成本铸币税。
-1.试论金融资产膨胀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银行信用的介入推动交易金融资产市场在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发生过度膨胀,但是由于资产约束和政策变动,可交易金融资产市场出现反转引发严重的金融资产危机,金融资产危机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流动性枯竭引发商业银行危机和内生性信用紧缩,进而导致实体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2.结合国际铸币税理论论述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前景四、资料分析题(参见第三章)经济数据偏差指经济数据可能由于遭到扭曲而无法准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必须建立在经济现实基础上。
由于社会经济现实是如此的庞大和复杂,使用经济现实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而经济数据具有、简便和广泛等优点,因些,我们使用经济数据来描述、抽象和替代经济现实,进而在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来构建、检验经济理论和制定、评估经济政策。
经济数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的的信息,经济数据可能由于发生偏差而无法准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31.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资产负债表渠道,一种是银行贷款渠道。
2.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包括: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
3.资产负债表渠道:紧缩货币政策除了提高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外,还会使得企业从其他方面取得的外部资金的成本的提升幅度高于无风险债券市场利率的提升幅度,这又被称为广义信贷渠道或者资产负债表渠道。
4.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