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吆喝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语文:《吆喝》

人教版初二语文:《吆喝》

人教版初二语文:《吆喝》【文章导语】人教版初二语文:吆喝原文教材理解,《吆喝》原文教案理解,《吆喝》原文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用来评价萧乾的《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了。

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

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

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

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纯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

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也颇有独到之处。

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思路呢?文章第4段实际上是个总领段落:“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脑”。

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经过作者如此一梳理,纷纭杂乱的各种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二、问题研究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在这一部分只介绍了“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18课 吆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18课  吆喝

生活艰辛、勤劳智慧、 热爱生活、自得其乐、 积极乐观……
一句句动人的吆喝声中,蕴 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对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的 热爱与眷恋之情; 3、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为家乡会理的某一特色物产写 一句吆喝词,并吆喝出来!
滚烫的羊肉汤, 火辣辣的油辣椒,嫩 绿的芫荽和葱,细腻的 肉片,再配以白玉般 的米线,一碗羊肉粉, 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 淋漓石榴果 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 的内在品质。
熨斗粑小巧玲珑,制作的原料:是发酵的大米浆、鸡蛋、 糖汁、熟清油和猪油调制的混合油。火炉、直径8公分左右的小 铜锅若干个,焦炭、木炭。选本地大白米浸泡磨浆,发酵后,加 鸡蛋和红糖搅匀。将特制的口盅大小的平底坩埚放在火炉上,在 锅内刷油,用勺舀米浆倒入锅内,一边烙,一边在锅边缘刷油, 再用银钎翻面烙炕,以烙熟烙黄为止。在春季,还会加入一些青 豆米调味,加入一些青豆米(片)后,一般不加盖,边缘频频加油, 翻面再加油,同样以烙黄为止。熨斗粑是用小铜锅在炭火上烙制, 片刻之间,金黄出锅,芳香扑鼻。熨斗粑的原料与摊糕一样,但 在加鸡蛋和糖汁时,要加力调铲,以小铜锅(形似旧时熨斗)烙制。 特点是糕体细、不沾牙,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软和香脆,营养 价值高,是最好的早餐食品。
会理最早的青铜冶炼出现在 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逾两千五 百年。会理铜火锅加工作坊,主 要以打制红铜火锅为主,兼制铜 佛像、铜盆、铜吊锅、铜壶和其 他农用机具配件。制作会理红铜 火锅的铜料,以鹿厂冶炼出来的 红铜最好。千百年流传下来,至 今会理人仍然认为会理铜火锅不 仅是简单居家器皿,兼具有治疗 多种疾病之功效,一锅煮尽天下 美食。每打制一个铜火锅,约需 千锤百炼反复敲打。目前,会理 铜火锅正申报列入州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课文原文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

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

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呲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们用的定音*。

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

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

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

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广播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

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

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

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

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

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

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18课 《吆喝》课件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18课 《吆喝》课件

老 北 京 吆 喝
萧乾,北京人,资深的 记者、作家、翻译家。他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最 早到欧洲进行采访的战地记 者,创作了大量描写欧洲人 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通讯稿。 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 《梦之谷》、译著《好兵帅 克》《尤利西斯》。本文选 自《北京城杂忆》。
1、理清思路,理解各种吆喝声的内涵。 2、揣摩语言,品读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 色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招徕( Iáі ) 铁铉( xuàn ) 囿于(yòu )
隔阂( hé) 饽饽( bō )
小钹( bó )
雪花酪( Iào) 蘸( zhàn ) 荸荠( bí qi )
秫秸秆( shú jiē ) 吆喝( he )
合辙押韵( zhé )
1、作者开篇引用外国友人对北京小贩么作用?
2、作者①对“器叫乐卖、者声”做乐了。怎样的介绍?(用原文回 答)得②气自力然足而,然嗓引子出脆叫,卖口声齿,伶为俐下,文咬
3、字画作清出各铺楚文行垫,中各。提还业到要“的会叫商卖现贩者编”、词的乞儿身丐份,、有脑哪盲子些人?快, 4、能在随老机北应京城变,。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五花八门,随处
2、在文对章童结年尾美处好作记者这忆样的写怀到念:。“现在
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又蕴含了怎样 深沉的思想感情呢?
对口头文化遗产渐行渐 远的惋惜。
我们通过研读文本,欣赏了
“吆喝”这一文化遗产的魅力,感 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 体会出作者渴望人们尊重并坚守传 统文化美德的民族情怀。
小练笔:选用恰当的描写手法, 生动再现一个文中描写的“吆喝” 场景。(字数不超过300字)
可闻,但流于作者笔端却有条不紊,请结合课文内
容说说从文章早在到介晚绍吆喝一时年的写四作季顺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吆喝》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吆喝》课件

• 吆喝文化:通过描绘各种吆喝声,展
引出文章主题;
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
• 主体:详细描绘各种吆喝声,展现老
• 怀念往事:通过回忆儿时的吆喝声,
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
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 结尾:回忆儿时的吆喝声,表达对往
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写作技巧与手法
01
写作技巧
• 生动的描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展
• 通过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谢谢观看
Docs
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民俗风情;
• 写作练习:通过模仿课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02
文本分析与朗读指导
《吆喝》课文结构分析
• 课文结构
• 引子:描述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引出文章主题;
加形象生动。
段落写作练习与点评


写作练习
点评
• 模仿课文,写一篇描绘自己家乡特色吆喝声的文章;
• 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
• 以吆喝声为主题,写一篇表达怀旧情感的文章。
足;
•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和手法,提高写作能
力。
05
课堂活动与实践拓展
角色扮演与模拟吆喝
01
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
朗读技巧与情感表达
朗读技巧
• 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体现吆喝声的
节奏感和韵律感;
• 运用适当的停顿和重音,突出吆喝声的
特点和情感;
• 注意模仿各种吆喝声的特点,使朗读更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课文原文及赏析《吆喝》课文原文我叫卖声起源于何时,恐怕没有人知道。

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叫卖声却不绝于耳。

那时候,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小贩们总是挑着担子或推着车子,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着售卖各种物品。

他们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像是一首动人的交响乐。

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豆腐脑儿、炸豆腐!”的吆喝声,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着碗跑出家门,买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儿,那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还有一种卖糖葫芦的小贩,他们的吆喝声总是那么诱人:“糖葫芦,酸酸甜甜!”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总是忍不住想要买一串,感受那酸甜可口的滋味。

这些吆喝声不仅仅是为了叫卖,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一句吆喝词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它们或简短精悍,或生动形象,或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叫卖声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每当我回忆起那些熟悉的吆喝声,总是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

它们是我童年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

赏析:《吆喝》一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物资匮乏年代叫卖声的独特魅力。

作者通过对不同吆喝声的描绘,展现了小贩们的勤劳和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文章开头直接入题,引出叫卖声的起源和背景,为下文的描绘打下基础。

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不同的吆喝声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些吆喝声的诱惑和魅力。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对叫卖声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叙述,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也引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形象,对叫卖声的描绘细腻入微,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1)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1)

B“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 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 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4/13/2014
教师点拨(2分钟)
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 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1.将事物分类(或分为若干方面)。 2.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 3.对材料加工剪裁。
4/13/2014
3、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两个过渡句 并赏析:
A“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 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 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此 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 技巧。
北京口语运用形象,语言生动幽默。
本文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介绍北京的吆喝声。 作者的写作过程和吆喝声多以短句为主,读起 来干脆利落,体现了北京话的特色。其次是儿 化音在文中比比皆是,如“小金鱼儿”“蛤蟆 骨朵儿”“小玩艺儿”等。此外,京腔中那种 调侃、幽默、轻松的味道也随处可见。
4/13/2014
自学指导二(1分钟)
课外作业:完成《三级训练》课内阅读部分。
4/13/2014
板书设计
4/13/2014
4/13/2014
作者:萧乾
4/13/201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重点字词 。 2、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学 习语言的衔接过渡方法。
4/13/2014
自学指导一(1分钟)
1、速读课文,积累字词。 (提示:招徕 钳形 铁铉 囿于 隔阂 馄饨 佐料 饽饽 小钹 雪花酪 海棠 蘸 兜里 秫秸杆 卤煮 山楂 荸荠 荞麦 马趴 嘞 随机应变 ) 2、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阂()饽饽()
秫秸()()商贩()

吹嘘
()吆喝()
小钹
()荸荠()馄饨
二、
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
:招揽。
2、
: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
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3、
:去掉穗的高粱秆。
4、

5、
:这里指押韵。
6、
:形容说话油滑。
教 学 过 程
7、:局限于;拘泥于。
红柳沟镇中学教案



《吆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积累生字词;
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积累生字词;
教学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吆喝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源选择
触控一体机
学案
教案
导入

预习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招徕
()铁铉()囿于()
8: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
离。
9、: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 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10、: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 西、赶牲口、呼唤等)。
探究案
一、通读全文,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随处可闻, 五花八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事物,作者 介绍起来却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作者遵循 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三、试根据文章中的吆喝总结北京吆喝的特 点。
四、读完整篇文章,体会一下,文章流露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