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退让红线总结

合集下载

建筑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物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物退让红线是指建筑物可以在红线范围内建造,但不能超出红线范围,在红线范围内建造的建筑物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定。

首先,在建造建筑物时,应该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不要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不要把红线范围内的水体、森林、草地等涉及到建筑物中。

其次,建筑物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物应该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此外,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遵守当地的建筑规范,不能有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同时,建设者应该在红线范围内完成建设任务,不得超出红线范围。

总之,建筑物退让红线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建筑环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高建筑物的环保程度,所有建筑物的建设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定,对建筑物的建设和使用负责,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 1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和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公共设施等重要资源不受侵蚀和破坏,对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一项制度。

下面将就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的,其目的是保护城市的核心功能区、特定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区。

通过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可以确保城市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退让范围:根据城市功能规划和用地利用的需要,对建筑用地的退让范围进行明确划定。

退让范围应包括城市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文化保护区、公共设施保护区等重要区域。

2. 划定红线标示:在建筑退让用地的范围内,应设置明确的红线标示。

红线标示可以采用固定柱、地面标识、线条标记等形式,以便于人们识别和认知。

3. 管理与保护措施:根据建筑退让用地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比如,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应禁止破坏植被、捕捞和采石等活动;在文化保护区,应保护历史建筑和文物遗址等重要的文化资源。

4. 合理利用与开发:建筑退让用地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利用和开发,而是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规划和设计来提高用地的利用效率,将退让用地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5. 监测与评估: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对退让用地的保护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的实施,对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公共设施等重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退让用地,可以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因此,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规范应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精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是规划部门给的3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是规划部门的事,我们做了不主。

2006年6月21日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应该会有规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两个窗户对望,距离太近了,就没隐私了,整天拉着窗帘,那这房间也太闷了点,呵呵,我是喜欢能看到天空的地方,要我整天住在拉着窗帘看不到外面的房间里,我会憋死的)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比如今年的注册考试,二级的场地和一级的住宅设计里都有这样的要求。

建筑退用地红线规范

建筑退用地红线规范

建筑退用地红线规范篇一: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建筑控制线)①技术术语退线距离:系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包括:规划道路、绿化隔离带、铁路隔离带、河湖隔离带、高压走廊隔离带)的距离。

退界距离:系指建筑物后退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的距离。

②退让规划道路红线距离为了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和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要求,建筑应退道路红线进行建设,退线距离一般根据城市道路宽度,建筑使用性质,建筑高度,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之间是否有开口而定。

规划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的规划意见书中会提出具体要求。

如无要求,建筑设计应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052-2005 4.2款中有关规定执行。

③建筑退让城市规划其他控制线的距离建筑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铁路、河湖、高压走廊、城市绿化隔离带的绿化控制线。

④退让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距离为了合理使用城市各类用地,公平地保障相邻用地单位权益,有效地维护城市空间环境,建筑应退让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

退线距离,除沿城市道路两侧按规划要求毗邻联建的商服公建、在居住区中按总体规划统一建设的各类建筑和在城市建设用地上按详细规划同期建设的各类建筑外,凡在建设用地上单独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二层或二层以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规定,退让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

如相邻用地双方自愿协商且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按双方协议(包括文字意见和附图)的意见执行。

篇二:建筑退红线距离及相关指标要求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工业用地以此表为准)工业用地容积率:0.7-1.2;建筑密度:不小于30%,不大于40%;建筑限高:36米;绿地率:不小于25% 。

篇三:建筑后退红线标准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精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是规划部门给的3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是规划部门的事,我们做了不主。

2006年6月21日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应该会有规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两个窗户对望,距离太近了,就没隐私了,整天拉着窗帘,那这房间也太闷了点,呵呵,我是喜欢能看到天空的地方,要我整天住在拉着窗帘看不到外面的房间里,我会憋死的)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比如今年的注册考试,二级的场地和一级的住宅设计里都有这样的要求。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篇一:建筑后退红线标准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其中,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5米。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此外,因城市规划调整导致道路红线变更,使道路红线两侧规划建筑物退让距离难以满足有关要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调整退让距离。

高层建筑计算高度大于60米时,主楼退让道路红线:临支道后退不小于3米;临次干道后退不小于5米;临主干道1后退不小于7米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星级旅馆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8米。

第四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一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渠)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文物、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符合消防、防汛、交通、安全要求外,并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二十二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要求时,应按消防要求控制。

(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用地界线起计算离界距离,离界距离不小于下列表1所列值。

表1:建筑朝向层数及离界距离建筑类别文、教、卫建筑居住建筑与其他非居住建筑山墙退界建筑物规最小距离(米) 建筑物规定间距倍数最小距离(米) 山墙宽度?13(18)南北朝向一--八层 0.60 9 0.55 8 4 八层以上 0.60 1820.55 15 9东西朝向一--八层 0.60 4 0.55 4 4 八层以上 0.60 10 0.559 9(二)界外为住宅建筑,除须满足表1离界距离规定外,须同时满足第三章的有关规定要求.、、(三)界外为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为5米。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共10页文档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共10页文档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共10页文档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范篇一:建筑后退红线标准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其中,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5米。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应当不小于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此外,因城市规划调整导致道路红线变更,使道路红线两侧规划建筑物退让距离难以满足有关要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调整退让距离。

高层建筑计算高度大于60米时,主楼退让道路红线:临支道后退不小于3米;临次干道后退不小于5米;临主干道后退不小于7米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星级旅馆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8米。

第四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一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渠)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文物、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符合消防、防汛、交通、安全要求外,并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二十二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要求时,应按消防要求控制。

(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用地界线起计算离界距离,离界距离不小于下列表1所列值。

表1:建筑朝向层数及离界距离建筑类别文、教、卫建筑居住建筑与其他非居住建筑山墙退界建筑物规最小距离(米)建筑物规定间距倍数最小距离(米)山墙宽度≤13(18)南北朝向一--八层0.60 9 0.55 8 4 八层以上0.60 180.55 15 9东西朝向一--八层0.60 4 0.55 4 4 八层以上0.60 10 0.55 9 9(二)界外为住宅建筑,除须满足表1离界距离规定外,须同时满足第三章的有关规定要求.、、(三)界外为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为5米。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中,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是一条重要的规定。

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外墙边界与道路之间必须保留的一条边界线。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制定旨在保障城市道路的规划和交通的顺畅。

本文将探讨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重要性以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对城市规划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它可以确保道路交通通畅。

城市人口和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道路交通愈发拥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划定可以保证道路有足够的宽度,以容纳并疏导交通流量。

此外,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存在也方便了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如公交车站、交通信号灯等。

其次,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对城市的景观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的外观和空间布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建筑物过于靠近道路,会导致城市街景的单调和拥挤感,缺乏开放感和美感。

而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景观和空间,使城市具备了更好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此外,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还能够提供城市绿化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绿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化能够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引入可以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空间来进行绿化设计和植被种植,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态宜居。

不过,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划定可能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增加城市用地的浪费。

其次,一些老旧城区或狭窄街道的建筑物无法符合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要求,这给道路的规划和改造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总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保道路交通的顺畅,提升城市的景观和形象,提供宜居环境。

然而,它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意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

进一步完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制定和执行机制,将有助于构建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关于对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的思考

关于对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的思考

2018/26CHENGSHIZHOUKAN城市周刊一、建筑退线的主要目的1.城市安全的保障。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防灾救灾空间。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救灾主干道两侧建筑倒塌后的废墟的宽度可按建筑高度的三分之二计算,其他情况可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计算。

因此,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留有退让既是为了在发生重大灾难时留有人员的逃生通道,同时担负着抢险救灾通行的作用,是城市的生命通道。

此外,建筑后退也是出于各类市政管线施工、维修、增容的需要。

雨水、污水、自来水等市政管线一般沿主要道路两侧布置在道路红线范围内,一旦发生管道渗漏或堵塞需要维修时,需要大面积开挖,必须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

2.功能活动的需求。

通过退让空间内合理布局,不仅能够对枯燥的街道环境进行美化,还能起到调节视觉效果的作用,形成道路与建筑内部的过渡。

另外,通过建筑后退的控制可以达到打造街道景观的效果,沿街建筑进行后退并错开布置,使街景富于变化。

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建筑后退空间为周边居民和市民提供日常交流、休憩和活动的场所。

街道是否有人气、有活力,在于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退让合理的控制和对退让空间布局的规范及引导。

3.城市发展的控制。

城镇化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城市每年的新开发建设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

中小城市,因过去建设相对较慢,随着近几年上市房产公司战略转移,小城市开发增速较快。

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新旧城区形象反差大、许多地块面临改造和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大规模的重建和新建,涉及改造成本、居民搬迁意愿、生活习惯等问题,与之而来的交通、居住环境、公共空间等社会问题。

二、目前建筑退线控制存在的问题1.仅根据建筑高度和道路宽度退线控制。

纵观各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可以发现,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主要依据道路宽度和两侧建筑物高度进行控制,即道路越宽,退让距离越大;建筑物越高,退让距离越大。

该控制方法源于美国的“天空暴露面”控制法,沿道路两侧建筑逐层后退,形成一个斜面,以保证道路两侧建筑通风和采光。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红线退让规范

建筑红线退让规范

建筑红线退让规范建筑红线是指城市规划中规定的建筑物与道路的界限线,是保障城市建设的重要法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建筑红线被违法建筑物侵占、闲置土地荒废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城市形象和规划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建筑红线退让规范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得到有效的加强和完善。

首先,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是为了保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城市是一个艺术品,建筑物的高低错落、道路的宽窄相间都构成了城市独特的韵味。

然而,不规范的建筑红线退让严重破坏了这一整体形象。

如今,许多城市中依然存在让建筑物挤占公共空间、超出红线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还严重损害了城市的美观度。

因此,对于建筑红线的退让规范,必须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者,保护城市整体形象。

其次,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且宝贵的,并不容许浪费。

然而,一些闲置的建筑红线土地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被遗弃在城市中。

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

因此,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应该包括对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规划。

可以采取提供给市民公共休闲空间、兴建社区设施等方式,使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为城市增添活力与美观。

此外,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也为了确保城市的安全性。

建筑红线规范不仅是对建设美观和利用土地的要求,更是对城市安全的保障。

一些违规建筑挤占道路空间,不仅制约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一些闲置的建筑红线土地不仅存在垃圾堆积和野火风险,还可能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地。

因此,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不仅要关注美观和资源利用,更要考虑到城市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红线退让规范的加强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建筑红线的监管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行为,保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合理利用闲置土地,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精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是规划部门给的3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是规划部门的事,我们做了不主。

2006年6月21日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应该会有规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两个窗户对望,距离太近了,就没隐私了,整天拉着窗帘,那这房间也太闷了点,呵呵,我是喜欢能看到天空的地方,要我整天住在拉着窗帘看不到外面的房间里,我会憋死的)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比如今年的注册考试,二级的场地和一级的住宅设计里都有这样的要求。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建筑红线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划定的建筑物、设施与景观的建设分界线,是保护城市环境、公共利益和居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建筑退让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为符合建筑红线要求,需要部分退让或者改变原有的建设计划。

建筑红线的背景建筑红线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过去的城市建设中,为了追求高效利用空间,各类建筑物常常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城市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建筑红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红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严格按照建筑红线要求设计建筑,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环境的安全和整洁,还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整个城市的品质,给人们创造宜居的环境。

近年来,建筑红线的意义更加凸显。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红线可以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红线的拓展和优化,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退让的原则建筑退让也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筑退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坚持以公益为宗旨:建筑退让是为公共利益和大众福利而设,以此为宗旨是建筑退让的必要条件。

•坚持以规划为准:建筑退让要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等相关规划,以规划为准,不得擅自变更。

•依法进行:建筑退让需要经过正式的征地拆迁手续,所有涉及利益关系的问题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退让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因素,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建筑红线和建筑退让的配合建筑红线和建筑退让可以相互配合,实现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建筑红线对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它限制了建筑的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建筑指标,保证建筑与公共空间之间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

而建筑退让,则可以协调、调整建筑物的位置和形态,创造出更适合公共利益和居民居住的城市形象和环境。

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构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为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简介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也称为退建红线或红线界限,是指一条建筑用地边界线,通常应与用地界限重合。

其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街道基本交通功能和城市形象,规范建设项目的位置和高度,保护公共空间和市民的利益。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作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设立,具有以下利益和作用:1.维护行人、车辆和交通设施的安全。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是道路规划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限制线,建筑用地必须在该线背后进行规划。

这样可以保障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并规范交通设施的建设。

2.提高城市形象和环境品质。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了建筑物的距离、高度、形状等要求,可以通过规划建筑,将城市建设得更加合理、美观和宜居。

3.保护市民衣食住行的利益。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是一条公共资源的限制线,严格规定建筑物与行人、车辆之间的距离,以保护市民的利益。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划定标准和程序划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标准和程序,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基本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应为街道和广场等公共空间划定基本规划方案,包括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规定,以达到规范建设和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2.确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位置。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位置应依据所在区域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要确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考虑宽度、流量、速度、容纳能力等要素因素的影响。

3.制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标准。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制定标准的依据是机动车道的设计要求和行人道的设计要求。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标准还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

4.相关程序的执行。

在制定规划方案和标准后,需要执行一系列的程序来确保其实施的顺利。

其中包括:公示、审批、备案等。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建设作用建设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作用很大,它可以: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设置可以消除建筑物过于密集的现象,增加城市空间的开阔性。

2.促进道路安全。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彻底执行可以保证车辆、行人和其他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围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退让红线总结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精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是规划部门给的3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是规划部门的事,我们做了不主。

--2006年6月21日-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应该会有规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两个窗户对望,距离太近了,就没隐私了,整天拉着窗帘,那这房间也太闷了点,-呵呵,我是喜欢能看到天空的地方,要我整天住在拉着窗帘看不到外面的房间里,我会憋死的)-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比如今年的注册考试,二级的场地和一级的住宅设计里都有这样的要求。

)--征地红线范围最大,至于怎么定的,那就要问规划部门了。

-用地红线,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根据周边环境初步划的范围,用地红线小于等于征地红线,用地红线是各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母,所以它的面积必须明确,否则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都没办法定了。

但用地红线并非你建筑实际可建线。

其范围也是规划部门定的。

-道路红线,其实和前面两条线没任何关系。

只是和地块有关系的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不要以为道路只会和地块边线相邻,道路也有可能横穿地块。

-如果规划部门没有对相邻地块作出性质确定,则按本地块确定,本地块为高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当成是高层住宅进行考虑。

本地块为多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按多层住宅考虑……。

-首先,确保规划部门要求的距离,然后考虑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最后考虑日照因素。

-规划部门需要你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为X米,-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需要保证建筑间距为Y米,-日照因素(主要考虑南北相邻地块)需要间距为Z米。

-那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则在X米和Y/2米之间选最大值-南北方向,则在X米、Y/2、Z/2米之间取最大值。

-=================================================================== =================-如果规划部门已经对相邻地块的用地性质有了初步规划,但对相邻地块的建筑红线、建筑体量高度等还没有具体要求。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本地块北面的地块如果没有日照要求,则可在北面退让红线时,不考虑Z/2的因素。

-=================================================================== ==================-如果规划部门已经对相邻地块有了具体规划,或相邻地块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那就需要向规划部门提供相邻地块的相关资料,按相邻地块已经建成来确定本地块建筑的退让了,这时候只能说是本地块吃亏。

-=================================================================== ==================-上面的过程,一般是设计人员来计算确定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点的规划管理部门的话,他们会提供相应的最终数据。

不过无论是谁来确定,到最后规划部门会审核图纸。

对后退距离进行核实。

但设计人员提前做到位了,那就可以减少后面修改的工作量。

-=================================================================== ==================-=================================================================== ===================-对于居住区道路的规范规定:-2.0.8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2.0.9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2.0.10 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2.0.11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8.0.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8.0.1.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8.0.1.2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8.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8.0.2.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8.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不过最好还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多看看相关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书,因为道路的确定,关系到居住区内建筑的布置、交通组织、小区环境,道路的确定,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建筑单体设计,做不好,等于整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就废了。

-所谓的建筑红线准确的说就是建筑控制线,有时可以和道路红线合在一起,用地红线是确权范围,说建筑红线包括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是典型的概念不清,正因为有时建筑控制线和道路红线合在一起,才有建筑部分构件悬挑凸出道路红线的问题。

-============================================-福州市规划局的规定:地下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一般与其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相同。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大于5m的,地下建筑物退让距离为5m。

-各地一般都有详细退让要求:《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控制指标》《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控制指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2.0.16-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2.0.17-建筑红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建筑红线的定义,-福州市规划局是这样的:-建筑红线: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0.7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0.8 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0.9 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

散水明沟、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我是这么做的,规划局放的线,最后验收也合格了我做的一个高层办公楼11层,建筑控制线退后道路红线12米,地下室筏板基础,基础突出建筑红线,并且由于用地非常紧张,消防水池设在了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我是这么理解的,建筑之所以不能突出道路红线(包括基础)技术上是因为城市道路下面有各种管线(上下水,暖气,通信,电力等),但是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的部分并没有市政管线,我认为建筑的地下室可以突出建筑红线但是不能突出道路红线.地下室是不能突出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一般情况下还应该退让一定的距离。

建筑为什么要后退道路红线呢?就是要在后退范围安排建筑台阶\停车\绿化\管线基础等内容!再补充一句:用地红线是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也就是说用地红线与道路红线之内的地属于你们家的,虽然是你们家的地,也需要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退距.-地下室的边线应该是不能突入道路红线的且要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大概是要当地的规划部门来决定,应该可以突入建筑控制线,但要有一定的覆土深度以方便管线的进出----------------------================-一般来说,用地红线和建筑控制线是不同的!-用地红线一般和道路红线重合(主干道上),在城市商业区寸土寸金的地方,临街的商业建筑都是墙贴墙的建造的,请问那个退让的建筑控制线在哪里,用地红线又在哪里?应该不言自明,临街建筑的建筑控制线有时就是道路红线,可实际要建造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基础的尺寸要求而退一点,除非基础悬挑,否则很难做到一点不让,何况有时还要安排台阶出入口呢。

-所以我们这里的建筑控制线一般退用地红线10m,也就是退主干道的道路红线10m,这10m可用来做人行道,绿化什么的~~-我们这里的建筑控制线是以投影的最大尺寸来定的,这个是指建筑的地上部分而言,-而地下室一般最多超建筑控制线5m,如果首层是商铺,二层以上后缩2m,这样到地下正好有7m,可以做地下车库的车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