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很强的科学性,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
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
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
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什么是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既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1)语言美,美在含蓄。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
很多时候讲究含蓄,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对话式、提问式、探讨式等上课。
学生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
面对早恋的学生时。
我们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直言直语、露骨地去批评学生。
如果此时你非常露骨地、毫无顾忌地去指责他们,甚至报告家长去严惩,那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对立,后果更糟。
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理智些,在话语上含蓄些,我想会有效果的。
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找几个未熟的酸酸果,分别给他们吃,问味道如何?他们此时往往都是酸弯了腰状,嘴里直说“酸、酸……”“你们的事,就是这酸酸果!”他们猛然、愕然、愧然,酸果僵在嘴边……此时,我再乘机动情地晓之以理,他们果真将感情暂束之高搁,成绩又上升了。
2)语言美,美在破难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课的难点就是全文里20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囊括了文言文里“其”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用编序号逐个解之。
为了巩固,我又选用了一则寓言,来趣练“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中学语文备课策略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备课一般分为:研究教材、走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计划这四个层次,也被称为“三备一教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备课在这四个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
备教材在传统意义上分为研究教材、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范围,在信息技术参与的情况下,还添加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部分。
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语文教材更有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且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拥有很多新颖的语文素材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而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荷塘月色》,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通过收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章如《哪里走》和《一封信》,进而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增强其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进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情况。
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充分做好针对学生的准备工作,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的质量。
以前教师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情况,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教学。
如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
让学生利用班级讨论组系统,将不会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没有解决的相关知识点都反映在讨论组里面,教师就可以据此对赤壁之战进行评价和定位。
其中赤壁之战可以有三大范围的定位:广义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夏季,由曹操发起,目的在于夺取荆州;标准的赤壁之战也是由曹操发起的,在建安十三年冬季,目的是东进江夏,标准的赤壁之战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定义;狭义的赤壁之战是指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冬季东进江夏,在赤壁和乌林与周瑜两次战斗失败,并返回了江陵的部分作战。
也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论文
也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内容提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感染力风趣激情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
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
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傅雷的《傅雷家书》……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
这样,就会有效消除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审美追求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审美追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语文教师一堂课的成败,教学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富有激情韵味的语言,往往能把学生引向崇高的审美境界,诱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高尔基也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审美语言在对人进行整体性教育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语文教师既是语言艺术的传播者,又是艺术语言的运用者。
一、情态美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语言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先“情动”而后“辞发”。
无论是示范朗读、分析讲解,还是对话提问、总结概括,教师自己进入角色,或爱、或憎、或喜、或褒、或贬,教师的语言都应声情并茂,可听、可视、可感,才可被学生接受。
教师的情感不仅表现在体态上,而且表现在语音里。
语因情而发,情因语而达,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和心灵接触的过程。
教师通过讲授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章,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以己及人,以情带声,以情感人,启迪智慧,引发联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语言的情态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语言修养,更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
比如对学生说话用“我们”要比“你们”来得亲切,“使学生在知识王国里啜饮知识甘露,在美的领域里成为审美的人”(席勒《美育书简》)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二、音乐美语言规范标准、清晰流畅、节奏感强、浑厚圆润、和谐动听,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音乐美的具体表现。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
”高尔基也认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这是大师们的创作经验之谈,也是艺术或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初探》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初探王智明(德兴市占才中学,德兴市新岗山镇)所谓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音、语汇、语法、语调、语气、语态诸方面都经过艺术加工的达到物理交融、声色俱美的富有吸引力、启发力、说服力、感染力的完美的语言。
它遵循了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种基本形态,是诉之于耳的人与人之间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表达是老师课堂言语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大凡受欢迎的教师,教学语言有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数学教师沈元,在中学教书时,就擅长用诗般的语言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幼小的心灵:“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他还意味深长的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起,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这番话语,在少年陈景润的心里掀了巨大的波澜,埋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从而激发他下决心去摘取举世瞩目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语言艺术是多少重要!二、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体现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
“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一)、展示才能,让语言更具美感效应“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教师语言表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言课程论文(5篇)
语言课程论文(5篇)语言课程论文(5篇)语言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一)修订“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学校要求修订了“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修订后的新大纲有了以下变化: 1.新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关注同学教学力量的培育。
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接轨,从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转变了以前只重学问传授的目标指向,更重视教学力量培育和教学方法的训练目标。
2.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同学教学力量形成为核心,以传授最新教育理念为动身点。
转变了章节式教学结构,以专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共设16个理论教学专题和一个教学力量训练的实践专题。
每个理论专题在1-3次课内完成,实践专题(20学时)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支配。
修改后的大纲将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最新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等方面,并在同学实践专题中完成同学讲课、说课的实践和指导。
这样的转变力图通过“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能学会基本的教学设计,能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初步形成肯定的教学力量。
(二)改革“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论”作为必修课,多年来的教学传统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辅以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同学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学习多,课堂研讨和教学实践少。
2021年课程改革后,实行分班授课,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基本上是三线并行:课前5分钟练习、老师授课与案例分析、同学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实践。
1.课前5分钟练习,让同学初次体验登台讲课的感觉。
每次正式上课前,根据学号每班一个同学讲课5分钟,老师点评。
教学内容自选,要求讲课内容要有学问性,讲课结果作为平常作业成果记录在案。
目的是让同学体会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
2.老师授课,理论讲解与课例观摩并重。
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内容,课上注意联系同学学习语文的阅历,并辅以教学录像和文字课例观摩分析,同学观摩后评课并写出课评,作为平常作业成果。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
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语言的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语言? 规范性 ?启发性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她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她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她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带来文明之光,照彻上下五千年。
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锤炼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美,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学生学习语言示范。
普通话是我们全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该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能用简约的语言表达清楚的,就决不花费多余的文字,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流畅达,语调柔和,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十分丰富而又句句扣人心弦,真可以称作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大师。
有位青年教师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对“呸!”字句的点拨分析更加令人难忘。
在文中,当鲁达听了金氏父女哭诉之后,义愤填膺,言辞冒火,学生在阅读其中的“呸!”字句时一带而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一起看看吧!中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美学密切相关。
教师与学生除传授与被传授关系外,还有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即既有认识关系,还有审美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以美导真的过程。
从静态的教学内容看,不仅都是合乎科学的真知,而且也存在着许多美的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动态的教学活动看,以美去感染学生,按照美的法则去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智能,并且受到美感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近年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投身语文课堂美学教学实践,锐意改革,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
因此,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用美的信息去激发,用美的方式去引导,就可以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情思,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的美学表现方面,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以现行教材来说,文学作品占百分之八十,可以说古今中外名作荟萃。
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情感真切,形象生动,好像生活的百科全书。
从形式看,新颖活泼,小巧玲珑,应有尽有,真是一幅:“语言的图画”(高尔基语)。
从风格看,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形象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彩,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美的世界。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在是评议教师的天职。
一旦认识并履行这种职责,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弦,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有了保证。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语言逻辑;语言幽默;语言情感1 语言要逻辑清晰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本身肩负着推广普通话,将祖国语言文字发扬光大的任务。
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N切、出言有章。
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口熟练流畅的普通话,传给学生纯洁的语言和健康的导向,清新的逻辑思维。
如果教师逻辑不清晰、准确,不仅会失去语言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语言的规范,除了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外,重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语言洒满课堂,让学生兴趣大增,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
2 语言要激情澎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只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才能感动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路高度吸引到黑板上、教师身上、课本上。
要达到目的,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的流向。
客观外界信号刺激人的大脑便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这种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感情才能开始发出。
因此,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教师讲课如同演员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触于理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向,来触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
以自己的情感来收到感人的效果。
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语速快慢、适度停顿,突出重音,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讲课时声音突然提高一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声音突然降低一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的声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顿增。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7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7篇第一篇:中学语文情感教学探究一、情感教育应用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的学习,学生情感态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学生学习时带有积极地情感,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思维比较活跃;如果他们带有消极的情感,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中学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应的内心体会,当语文作品中的某些场景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时候,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比较积极地情感。
学生带着依据实际生活得来的感悟去学习语文,更加深刻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鉴赏文学需要一种比较活跃的思维,是读者在深入了解一个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加入学生觉得这个文章写得特别好,而要他们说明写的好在哪里呢?学生又说不出来,这就说明学生的鉴赏文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人生真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
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教师需要高度重视。
例如,在学习《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的主题是旧社会压榨童工的丑陋罪行。
教师在讲解时候,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学生具有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生活与包身工的生活,突出包身工恶劣的生存条件,学生情感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3.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语文认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示,教育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同时情感过程对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何内容、手段与方法都要注意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那么学生只是单纯的获得了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消极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迷,语文学习的认知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水平论文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水平语文课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语文课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又有多方面的要求和内容。
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的艺术。
因为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不断学习,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对教师提出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学而不厌”二是“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师要虚心学习、不断探索,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学识水平;加强语言修养,深入钻研教材,加强语言变换的能力。
每位教师都要有读书看报听新闻的习惯,大量获取所教学科的各种新知识,增加课堂语言的营养。
要掌握教学语言艺术的真谛,不但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了解生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和逻辑学等等知识,而且要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学识水平要做到古为今用,用于课堂,教学相长。
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他人学,向社会学,要善于从中领悟思想方法和语言的精髓。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阅读鉴赏一篇作品,只有抓住文眼才能统领全篇小说《孔乙己》中老师范读,学生多种多样的朗读,在老师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才找到这句平淡而生动的“文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老师必须抓住“文眼”展开教学,学生才能领会文章思想,体会写作意图。
教师的素质决定课堂效果,也决定教学质量。
所以教师要有渊深、广博的知识,教学有科学的方式方法,灵活多变。
二、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讲课内容,但是课堂教学有声语言具有的情感特质仍然是无法替代的。
恰到好处的语言语调语速的变化就恰似一首和谐优美的旋律,令学生愉悦、享受、兴奋,久听而不厌,经久而不疲。
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试论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摘要:在教学工作中,语言的运用千差万别,语文教师要很好地驾驭教学语言,做到规范性、情感性、新鲜性,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96-01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进行信息交换和思想交流。
教师的语言是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行业用语,是用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符合教育要求的工作用语。
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明白,“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那么在教学工作中,语言的运用千差万别,如何能够很好地驾驭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求有哪些呢?一、规范性规范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师的规范性语言是学生语言的启蒙,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为学生很好地形成“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同时这也是语文课具有工具性的性质所决定的。
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应加强自身的规范性,这对改变日常用语的混乱状况,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促进现代社会的民族文明,都具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任务,普通话也便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能够有流利的普通话,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一项基本功,在规范语言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普通话,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吐词,恰当的表达,对于课堂教学会有极大的促进。
便于教师的表达,同时也易于学生的理解。
在语文教材中,多数均为经典文章,传承已久。
我们祖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最好的诠释方式便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汉民族语言才是最恰当的。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普及的、无论在它的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上都具有明确的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语文论文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_2223
从微观的角度看,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对于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词类是中学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的划分存在一定 的困难。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基本规则,而学生面对的却是丰富多彩、变化万端的言语世界。可 以说,几乎每一条规则都会遇到例外的情况。例如:
有人担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调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从而偏离教学 目的。其实不然,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要在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领会到课 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
“一根烧得通红通红的铁钎,对准强巴的眼睛,刺了过去……”[⑦]
“语文”既然是语言的意思,语文课自然就是语言课了。这样,语文学科的性质就不难确定了。列宁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 到互相了解。”国家教委1995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也指出:“语文 是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 文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正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根本属性。认识并落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于 语文学科来说,是生死存亡之举”。[⑥]以往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动摇不定,时而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时 而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就是由于对语文的工具性认识不足所致。
一
从宏观的角度看,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方法等问题的认识 。
(一)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决定着中学语文教 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元论者”认为,语文具有工具 性;“二元论者”认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多元论者”则认为语文除了具有工具性、思想 性之外,还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看法,原因之一是对“语文” 这一名称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有人认为“语 文”就是语言、文章,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化,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还是最早使用“语文”这一名 称的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最好:“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 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③]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指语言和文字,看似和叶圣陶先生不同,但他进 一步解释说:“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④] 所以,吕先生和叶先生的看法实际上是一致的。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可供参考)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四篇【篇一】摘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没有阅读,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内容,不写作,阅读学到的东西也无法发挥出来。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阅读融入写作,写作融入阅读,不要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教授。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以读促写中“读”主要指学生在阅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并且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即是对阅读积累的知识进行运用,是阅读所要达到的效果。
“以读促写”整体上的意义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比如,学习如何造句、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把句子连成一段等,然后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是它们的关系密切,在教学中不可分割。
如何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研究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对以读促写的认识上存在歧义,而且实行也没有到位。
其实,初中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所摘录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甄选的优秀美文,它们在语言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可以把它们当成是范文,在阅读教授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那么,以读促写的策略具体如何实施呢?一、阅读要读透1、加强学生的读阅读是很多伟人都推崇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重点讲解难点,往往忽视了读,因此学生的语感不强,也体会不到语言中的意蕴美。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体现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磨练自己的语言感觉。
一些优美的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将语言之美牢记,这对于写作中语言的运用、词汇的表达、文章的构建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读的重要性,要明白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会破坏语言之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
要使教学到达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
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
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
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
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构造,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广阔语文教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根底,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
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仰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
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课堂评价这门语言艺术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需慎之又慎,思之又思的重要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可见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
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点燃智慧的火花,焕发出人文气息。
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艺术我们生活在集体中,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评价也便成了一种必然。
我们需要交流,我们更在乎别人的评价。
一句中肯实在的评价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一句鼓励褒扬的评价更是会令我们为之一振,雄心壮志,甚至会挖掘出自己难以意料的潜力!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赞扬、鼓励,孩子们更是需要!无数的事实早已验证了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夸?怎样评?如何把握好分寸?由此课堂评价这门语言艺术便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需慎之又慎,思之又思的重要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可见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
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点燃智慧的火花,焕发出人文气息。
一、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日常教学中,教师用得最多的就是语言评价,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它的直接性、及时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
《新课标》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4篇)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4篇)篇一: 中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教学既涉及到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涵盖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本身的思维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相对于直接讲解的通过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针对性强、启发思维、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本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情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
针对情节性强的文本,比如说小说、散文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文本所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感受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对话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评、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在竞合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和拓展教学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和语言特点,促进学生对于语言学习和文学审美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
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
中学语文课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科学正确,教学涉及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讲授也都必须正确。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示范。
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的思维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传授正确的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教师语言规范的表率,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学语言教学大纲中有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
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标准的普通话。
语文教师普通话水
准的高低,关系着教学中的各种环节诸如正音、正字、朗读等完成的好坏。
教师要运用正确、准确、规范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上好语文课及其它学科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越准确,学生的思维就越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规范,不能含糊其辞和想当然,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启发性
语言是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当学生接触到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课文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方法和感情。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与语文科一致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很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不仅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健康、文明,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富于启发性。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分析也好,启迪也罢,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助于带领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富于启发性的。
启发性语言不一定是一段特别的提问或课堂设计,而是散布融合在课堂启发性在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把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和
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有力的反问,一个巧妙的设问都是启发性语言的具体形式,引人深思、引人入胜、感人以情。
三、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
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生动形象活泼风
趣,饶有情趣的语言能使学生全神贯注,打动学生的心灵,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容”之感。
生动活泼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不仅富于感染力,吸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深人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扣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采用学生的语言由直观可感的再上升为理性知识,便于他们感知。
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幽默性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
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讲究声调的调节,要有抑扬顿挫。
亲切自然的语调,能给人一种悦耳、轻松的偷悦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深人地来阐述事理,论证问题。
这样,既能把所学内容讲深讲透,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语言,长期运用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
理想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新颖多变的,是多样性的有机融合。
精彩的书面语夹杂口语、方言、歇后语、笑话等,必然会使学生如坐春风。
幽默是一种友好的温和的刺激,是高层次语言美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没有幽默,就会缺少趣味。
幽默有着深邃哲理的蕴含,是多种智慧与修养的综合体现。
教学幽默语言,能唤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任务在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
幽默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本身。
语言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教学幽默的精灵。
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无不是形成幽默的要素。
幽默风趣是课堂语言最熠熠闪光的传神之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或经过苦心孤诣,反复推敲,但一经出口,即当如文章中的神来之笔,完全是妙手偶得,自然而然,不可有生硬的雕琢痕迹。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需要,更是实施美育所必需。
因此,教师要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也是一项教学基本功。
总之,教学语言关乎教学的成败,“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教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去积累。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局,1945
[2]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3] 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