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六则 一课一练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六则 一课一练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六则一课一练及答案《论语》六则学习导航 1、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从积累文言字词《论语》六则学习导航1、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一、沙滩拾贝1、填空:①《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②《论语》全书共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为主,是体散文的典范。

③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合为《四书》。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默而识之()(6)敏而好学(3、读后你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

(一、二点即可) 4、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浪里串珠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古今异义。

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老师研究过去,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

B.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研究过去的知识。

C. 学生应该专心听老师讲解以前学过的知识。

D. 只有通过研究过去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答案:D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学到新知识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B. 研究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坚持下去。

C. 懂得研究,可以让人变得快乐。

D.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会变得简单愉快。

答案:B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学问广博,并且坚定地追求,反复思考并且用心向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慈。

B. 研究虽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仁慈之心。

C. 只有博学和细心之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D. 只有一心追求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仁人。

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尽量不去伤害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是理所应当的。

2. 请简述“事实说话”的意思。

答案:“事实说话”指的是真实的陈述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或歪曲。

只有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才是有利于真正了解问题的。

第三部分:论文题请以“孟子的人性观”为题,撰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此处省略)答案:(此处省略)。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 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 平公曰:“善.哉”注释1 炳烛:把蜡烛点燃.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 阳:这里指阳光.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延伸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答 答案: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延伸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 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 答案:1. 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2. 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3.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4. 不迁怒,不贰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延伸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循规蹈.矩 浏览. 署.名 沉疴.2.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4.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5.文末“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答案:ǎo lǎn shǔ kē2.循规蹈矩,唯师命是从,面对“压力”敢怒不敢言悲剧人物形象.3.虚伪、欺世盗名、为个人利益不惜剽窃别人成果.4.学术界存在的老师剽窃学生成果的丑陋事实.5.辛辣地嘲讽了像孔丘这样的所谓权威、学术泰斗的虚伪、狡诈、不学无术、不知廉耻的令人憎恶的丑陋面目.。

《论语六则》课文阅读训练题

《论语六则》课文阅读训练题

《论语六则》课文阅读训练题满分120分做题时间6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100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9)翻译下列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论语》是经典之一,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的纪录。

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家、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2.(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4)学而不厌.。

3.(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3)诲人不倦.(4)择其善者..而从之。

4.(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3)敏而好学。

(4)不耻下问。

5.(3分)按要求默写原文。

(1)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

(2)要谦虚好学的句子是。

(3)学习要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课文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它们是、。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3)文中总结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还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试写下来。

(4)《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子曰:“不愤②不启,不悱③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由!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①凋:凋零。

②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

③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孔子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先秦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A. 春秋时期3. 以下哪个是《论语》的主要内容?A. 政治思想B. 伦理道德C. 宗教信仰D. 科学发展答案:B. 伦理道德4.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什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神的关系D. 人与动物的关系答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孔子的弟子中最得意的是谁?A. 曾子B. 子路C. 子贡D. 子张答案:A. 曾子二、判断题1. 孔子弟子的言行举止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论语》是一本道家经典著作。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对触犯了道德规范的人持有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答案:《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在与人相处时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弟子们在对待他人时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福祉,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

2. 《论语》中有哪些著名的言论?答案:《论语》中有许多著名的言论,例如: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言论都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题库带答案

论语题库带答案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 二、《为政》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三、《里仁》1. 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 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 ,是吾忧也。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 矣。

”1.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 吾日三省吾身 4. 为人谋而不忠乎?5. 敏于事而慎于言6. 就有道而正焉7. 学而不思则罔 8. 思而不学则殆 9. 诲女知之乎子路》时:以时按时。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D. 是孔子的“学如不与,忧恐失之。

”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A.弃养B.舍去C.抛弃D.遗弃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A.君子求诸己B.君子矜而不争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B.信C.善D.真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A、每篇的主题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A说B议论C通“伦”,人伦道德D编纂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B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人之初,性本善。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3.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礼让D. 竞争4.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具有以下哪些特质?A. 温良恭俭让B. 好勇斗狠C. 唯利是图D. 知者不惑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重视人际关系C. 重视社会地位D. 重视物质财富二、填空题6.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7.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8. “___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对君子品德的要求。

10. “_________,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内涵是什么?12. 《论语》中提到的“礼”与“乐”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13.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4. 请解释《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

15.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7. 《论语》中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启示?18.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道德修养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哪种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A. 勇敢B. 智慧C. 仁德D. 财富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过度放纵D. 适度平衡答案:D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哪种思想?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学习态度?A. 只向圣人学习B. 只向书本学习C. 向所有人学习D. 只向自己学习答案:C二、填空题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厌7. “_________,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答案:不患无位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雍也》)答案:人不知而不愠10. “_________,其恕乎?”(《论语·卫灵公》)答案:己所不欲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哲学的核心,仁包括爱人、克己、宽恕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美德,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石。

12. 孔子如何理解“礼”?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规范。

礼不仅包括外在的礼仪、礼节,更强调内心的恭敬和尊重。

通过礼的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13. 孔子提倡的“学”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提倡的“学”具有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等特点。

他认为学习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学习要有目的性、实践性和反思性。

四、论述题14.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选自彭端淑《为学》)[乙]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①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②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③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④藏焉,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汗:使……流汗。

②夫:那。

③摩玩:摩挲玩弄,抚弄。

④庋():搁起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贫者语.于富者(2)子何恃.而往(3)西蜀之去.南海(4)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5)惴惴焉摩玩之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人为为.学有难易乎①吾欲之.南海②若业为.吾所有②富贵家之.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问题。

(1) 甲文中令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2) 乙文中哪些语句是表现借者心态的?5.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参考答案1.(1) 告诉,说(2)凭借、依靠 (3)距离 (4)更不必说不用说 (5)停止【点拨】这些都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运用。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论语》六则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5分)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分)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5分)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六则》复习题

《论语六则》复习题

《<论语>六则》复习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4)温故.而知.新:(5)可以为.师矣:(6)思而不学则殆.:(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择其善者而从.之:(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耳.顺:(13)不逾.矩:3.“而”字的用法,有的表承接,有的表转折,请区分下列“而”字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择其善者而从之:(6)三十而立: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填空题(1)《论语》是由所记录的关于及其言行的一本体著作。

(2)孔子是时期家、家、家。

5.课文所选六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学习效果。

请分别举一个例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5学习效果:6.课文选取第六则论语,跟前五则之间的关系是?《木兰诗》复习题一、解释加点字。

(1)木兰当.户织:(2)唧唧复.唧唧:(3)惟.闻女叹息:(4)愿为市.鞍马:(5)西市买鞍鞯..:..:(6)南市买辔头(7)万里赴戎机..:(8)朔气..传金柝:(9)策勋..十二转:(10)赏赐百千强.:(11)木兰不用..尚书郎:(12)出郭.相扶将:(13)雄兔脚扑朔..:..:(14)雌兔眼迷离(15)双兔傍.地走:(16)安.能辨我是雄雌::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名师讲题】《论语六则》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论语六则》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0.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D.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12.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1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它出现在《论语》的哪一篇?3.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描述了智者和仁者的不同特点,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二、选择题: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强调道德规范C. 倡导社会和谐D. 提倡教育普及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 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C. 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3.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什么?A. 反省自己的言行B. 反省自己的思想C. 反省自己的学习D. 反省自己的工作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含义。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3. 孔子是如何理解“礼”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论述进行说明。

四、论述题:1.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谈谈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一、填空题:1. 学而2. 述而3. 为政4. 雍也二、选择题:1. B2. A3. A4. A三、简答题: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心胸开阔,行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和不满。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练习题
一、填充:
1.《论语》是( )家经典之一,是(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言行的记录。

2.孔子,名( ),字( ),( )末期( )家、( )家、( )家,( )家的创始人。

被后人称为“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 习: 说: 愠:
而: 君子: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故: 而: 知: 为: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罔: 而: 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乐: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必: 其: 从: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 或: 耳: 逾: 矩:
三、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四、“而”的用法,有表顺接,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递进等用法,试将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
A .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表顺接:_________________ (2)表转折: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回答问题
1.《<论语>六则》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哪些?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2.孔子认为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
3.文中那些语句已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三条成语来。

并用其中一条成语造个句子。

4.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论语>六则》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充: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后人成为“大成至圣”。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说:同“悦”,愉快,高兴。

愠:怨恨,心里不满。

而:表示转折 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而:表承接。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做。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罔:迷惑不解。

通“惘”。

而:表转折。

殆:危险。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这里是“以(它)为乐”。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必:一定 其:他们,他们的。

从:采纳,听从。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或:疑惑 耳:听觉
逾:超越,超过。

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三、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愉快,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 意思:迷惑不解。

3.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意思: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四、“而”的用法,有表顺接,表转折,有表并列,有表修饰,有表递进,试将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
A .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表顺接:BD (2)表转折:AC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指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学业上陷入困境。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么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四、回答问题
1.《<论语>六则》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哪些?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孔子认为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文中那些语句已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三条成语来。

并用其中一条成语造个句子。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4.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