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
一、概述
卫生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 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一、概述
(二)护理中法的功能
1.保障护理行为的合法性。
2. 将护理专业人员的责任与其他医药卫 生人员的责任相区别。 3. 界定自主性护理措施的范围。 4. 保证护理标准并帮助护士在法律范 围内对护理行为负责。
(2)渎职:行为人在履行专业职责的过程中
的失职行为导致当事人受到伤害称之为渎职。 在护理实践中,渎职的认定取决于以下四个 指标: 1)护士有义务提供恰当的护理给患者。 3)患者受到伤害。 2)护士未履行职责。 4)护士没有履行职责而造成患者的伤害。
二、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尽管护士并不是有意伤害患者,但由于
一般指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 利并造成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分为有意侵 权行为和无意侵权行为。有意侵权行为表现 为当事人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但仍故意侵 犯他人的权益,在护理实践中,有意侵权行 为包括威胁、侵犯患者身体,侵犯患者隐私 和诽谤,无意侵权行为包括疏忽大意、渎职。
二、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1.有意侵权行为包括以下4类: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
高安市妇幼保健院 皮凌云
一 、概述
护理角色与职能的拓展,使得护理 的法律责任扩大。为了保证护士在 护理实践中的护理行为与法的原则 一致,及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护 士有必要学习和掌握法的基本知识, 了解和懂得护理中各种与法有关的 问题。
一、概述
(一)法的概念
法(law)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
二、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一个公民的隐私权可能与其他权利相冲
护理立法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护理立法的意义及基本原则1. 引言护理是医疗健康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康复、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护理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对于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质量、保护护理人员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护理立法的意义及其基本原则。
2. 护理立法的意义2.1 保障患者权益护理立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法律保障,保障其基本权益。
通过明确护理的法律地位、规范护理行为,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权益,防止护理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发生。
2.2 规范护理行为护理立法是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立法,可以确立护理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护理人员的权益和义务,为护理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提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3 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立法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护理流程、操作规范、护理记录等进行明确规定,能够推动护理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促进护理团队的专业发展和提高。
2.4 保护护理人员权益护理立法还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
通过明确护理人员的法律地位,规范护理行为,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工作环境、收入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
3.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3.1 公平公正原则护理立法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及时、正确、公正地提供护理服务。
无论是患者还是护理人员,都应享有平等的护理服务权益,并不受人种、性别、职业等因素的歧视。
3.2 尊重人权原则护理立法应倡导和尊重患者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自主权、知情权、隐私权等。
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确保其人权不受侵犯。
3.3 尊重专业原则护理立法应当尊重护理的专业特点,保障护理人员的专业权益。
护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依法开展护理工作,保证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4 公众参与原则护理立法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原则,提高立法和实践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应当广泛征求护理行业专业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立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护士与护理立法概述
二、护士管理立法
护理立法源于20世纪初。 1903年,美国北卡罗莱、新泽西等州首先颁布 了《护士执业法》 1919年英国颁布了护理法, 1921年荷兰颁布了护理法。 随后,芬兰、意大利、波兰等许多国家也相继 颁布了护理法律、法规。 1947年国际护士委员会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护理 立法的专著。
我国护士队伍的发展
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人数已达124.65 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 群众对健康和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工 作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疾 病、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 来愈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疾病防 治的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保健护理:护理对象由 少数患者逐步扩大到全社会的人群,渗入到康复 保健、临终关怀、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等领域。 因此,对整个护理队伍的建设也就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一般护理立法的程序
护理立法从酝酿到颁布实施都要经过一个严肃 的立法程序,一般分下列五个步骤: (一)依法建立起草委员会 护理法起草委员会是由国家或卫生主管部 门负责组建并通过指派、宣布、授权而具有立 法机构权威性的职能机构。护理立法起草委员 会的成员一般由护理专家、卫生行政管理人员、 司法工作者组成,一般为非常设机构。其成员 在有高素质、高资历,具有高度代表性,是唯 一具备护理法条文解释权的法定代表。
我国护理法的意义
一、为护理人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和 支持 二、引导护理教育和服务实践逐步标准 化、专业化 三、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接受培训教育 四、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 水准 五、有利于维护病人和一切护理对象的 正当权益
我国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 护理法律法规 护理学导论课件
1 一、护理法律法规概述 2 二、护士职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 3 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一、护理法律法规概述
(一)护理立法的意义
1.促进护理管理法制化 2.维护护士的基本权益,使护士的执业权利受法律维护 3.有利于维护护理对象的正当权益 4.促进护理教育及学科的发展
(二)护理立法的原则
二、护士职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每年举行一次,科目包括专业实务与专业实践能 力 (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1.首次执业注册 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接受审核。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2.延续职业注册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应于有效期届 满3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注册。 3.变更执业注册 护士在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时,应向主管部门报告, 并办理变更手续。 4.重新执业注册 对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或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处罚,自 吊销之日起满2年的护理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执业注册。 5.注销执业注册 护士执业注册被依法撤销、撤回或依法被吊销
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一) 护生的法律责任 护生应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患 者实施护理 (二)执行医嘱的法律问题 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法律依据 (三)护理文件书写中的法律问题 在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医疗机构 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四)药品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病区药品应有专人负责,对控制使用的 药品如麻药、镇静药等按特殊药品管理规定保管和使用。 (五)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侵权行为与犯罪 2.疏忽大意与渎职 3.收礼与受贿
小结
1.护理安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3.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 4.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立法的名词解释
护理立法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的日益增长,护理立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护理立法是指为了保障和规范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权益以及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护理立法相关术语的解释,带领读者了解护理立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目的等问题。
一、护理立法的定义护理立法是指通过立法手段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行为、护理机构和护理服务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护理立法不仅涉及到护理行为的准则和要求,还涉及到护理人员的权益保护、职业发展以及护理服务的相关机构和认证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护理立法的发展护理立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但是真正完善和独立的护理立法是在近代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最早的护理立法起初是医学立法的一部分,随着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护理立法也逐渐独立出来,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三、护理立法的原则1. 高标准原则:护理立法应该具有高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这包括护理人员的背景、教育和培训要求,以及护理工作的流程和标准等方面。
2. 人性化原则:护理立法应该注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关怀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这包括对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以及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关系等方面。
3. 稳定原则:护理立法应该具有稳定性,以便护理人员和相关机构能够根据立法规定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运作。
这也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4. 合作原则:护理立法应该强调护理人员与其他医疗从业者之间的合作。
在制定立法时,应该兼顾各个专业的需求和利益,以促进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和资源的整合。
四、护理立法的目的护理立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护理工作者的权益,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的权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立法规范,护理工作者能够拥有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权益保障,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和连续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2)尹秀梅《护士条例》是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时间实施?为何学法依法办事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的准则。
护理职业活动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直接相关,认真贯彻执行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是护理人员从业的首要条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护理服务的规范管理,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据有关部门统计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由于医患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等恶性事件,2002年有5000多起,2004年上升到8000多起,2006年则将近10000起。
2008年,在太原召开的一个关于医疗纠纷全国性的内部会议上披露,全国医疗纠纷每年发生达百万起,并以100%如此惊人的数据,谁来保护我们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面对如此节奏快、任务重、压力大、高风险的工作,我们应加强学习相关的医学法律、法规,增强护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护理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护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卫生法体系与护理法我国与护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的卫生法体系组成: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法,医政法,药政法,妇幼卫生法,优生与计划生育我国的卫生法体系卫生法定义: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如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服务)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4.1.1实施《护士条例》2008.5.12 实施《护士守则》2008.5.12护理法的范畴1.国家规定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条例;2.地方行政主管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标准、办法、通知3.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等。
护理法的意义为护理人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引导护理教育和服务实践逐步标准化、专业化★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接受培训教育★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水准★有利于维护病人和一切护理对象的正当权益护理立法的历史与概况护理立法始于20世纪初。
护士条例
护士条例一、护士条例立法目的护理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事业发展比较迅速。
护理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护士的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在新老人事体制并行的情况下,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着正式编制人员和编外聘用合同制人员的双轨管理机制。
一些医疗机构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不享有参加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的权利,不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待遇。
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护士的劳动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不利于对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够。
一些护士不能全面、严格地履行护理职责,忽视基础护理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引发医疗事故。
一些医院的护理工作简单化,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忽视了主动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巡视病房和基础护理等工作,忽视了对病人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3.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重医疗、轻护理,随意减少护士职数。
特别是有些医院认为护士不能为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发展没有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
由于病房护士少,病人需要的生活照顾不能满足,医院就让病人花钱聘护工,虽然满足了病人的生活照顾需要,但给危重病人的护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护工承担部分带有治疗性的护理工作,使护士应履行的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职责成为虚有。
二、护士条例立法思路1.充分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通过明确护士应当享有的权利,规定对优秀护士的表彰、奖励措施,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鼓励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学习护理知识,从事护理工作。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
2.严格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
通过细化护士的法定义务和执业规范,明确护士不履行法定义务、不遵守执业规范的法律责任,促使广大护士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合法性原则:护理立法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合法性是立法工作的基础。
护理立法应当依法设定护理行为的规范,保障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2. 人权原则:护理立法应当尊重和保障护理对象的人权和尊严,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隐私和自由。
护理立法应当遵循保护、尊重和促进护理对象人权的原则。
3. 公平公正原则:护理立法应当保障护理对象之间的平等和公正。
护理立法应当确保在提供护理服务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公平地分配和提供护理资源。
4. 预防为主原则:护理立法应当注重预防,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护理立法应当设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和规范,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 科学依据原则:护理立法应当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规范和标准。
这些原则是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人权性以及科学性。
护理立法应当依据这些原则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护理立法
•
我国于2008年1月23日颁布《护士条例》, 于5月12日起正式实施。其他先后颁布过的 一系列卫生法令、指示、暂行规定、办法 等,其中有些内容也涉及到了护理领域
护理立法的原则
1.体现宪法权威的最高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方面,它有着至 高无上的权威,护理法的制定必须在国家宪法的 总则下进行,不允许有任何与其相抵之处。
• 1903年,美国的北卡罗莱、纽约、新泽西、维吉尼率 先颁布了《护士执业法》。
•
•
1919年,英国率先颁布了第一部护 理法。随 后,荷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 也相继颁布了护理法或护士法。 日本于1948年正式颁布了护士法。
• 1947年国际护士委员会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护理 立法的专著。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第一份 有关护理立法的研究报告。1968年国际护士委 员会特别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
金护子教育
什么是护理立法
护理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 定、修改或废止有关护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护理立法的简史
• 护理立法始于20世纪初,各国为了消除当时护理工作 的混乱现象,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向专业化 方向发展,先后颁布了适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特 点的护理法。
护理立法的简史
2.符合本国护理实际的原则 假若脱离本国实际,势必难以实施,这不 仅失去了立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也 失去了立法的有效性。金护子教育感谢一路有你
第六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PPT
2.她们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953年WHO发表了第一份有关护理立法的研究报告
1968年国际护士委员会制定了护理立法史上划时代的 文件《系统制定护理法规的参考指导大纲》
1994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方法》
2008年我国《护士条例》
知识链接
护士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 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
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二、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五)违法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2.注射器采血技术 侵权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财产及人身权利不应有的侵犯,
侵权行为可以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可以通过民事方式,如 调解、赔偿等方式来解决。
犯罪是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被害者的基本合法
权益受到严重侵犯,会依法受到惩处。刑事责任犯罪分为故
二、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反映科学的现代护理观原则: 只有经过正规培训且考试合格的护理人员,才有资 格从事护理专业工作;反映护理专业的垄断性#技术性 和义务性的特点,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 (四)护理法条款要显示法律特征: 权威性、强制性、公正性、稳定性的特征。 (五)护理立法要注意国际化趋势:
侵权行为
因失职而致残、致死。
过失犯罪 或渎职罪
判定疏忽大意是失职过错,还是犯罪行为,其重要的 依据要看被告(护理人员)是否已造成原告(被护理者) 的不可挽回的法律损害。
二、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护士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查对制度而导致差错过 失,这种过失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和痛苦、引 起护理纠纷时,从法律上它属于失职但未构成犯罪, 构成侵权,如给药、输液错误,热水袋烫伤,躁动患 者未给予保护而坠床,护理记录中的错误等。但当疏 忽大意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时,从法律性质上就可能 构成了玩忽职守(渎职罪),属于犯罪。 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 患者注射了青霉素,若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 敏性休克导致死亡,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即构 成犯罪,应承担法律责任。
护理专业与法律法规
(二)失职行为与渎职罪
➢ 失职行为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 负责,未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造成 危害的行为。
➢ 就护理而言,失职可导致两种后果:
➢因失职导致病人致残、致死。 ➢造成严重危害构成渎职罪
(三) 收礼与受贿
病人在病愈后,出于对护士优良服务 的感 激向护士赠送一些纪念物品,不 属于贿赂范畴
但护士若主动向病人或家属示意并收 取大额的不义之财,则犯了索贿罪、 受贿罪。
(四)处理及执行医嘱
仔细核查,确信无误时,就应准确及时的执行 医嘱。
随意篡改医嘱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违法行为。
如果护士对医嘱有疑问,应向开医嘱的医生询 问以证实医嘱的准确性。
护士如果发现医嘱有明显的错误,有权拒绝执 行医嘱。
沉重的教训 沉痛的代价
–… 加压输液 护士脱岗
这曾是一例轰动一时的医疗纠纷。 2004年5月24日,下午5点,秦某(男 33岁) ,因被柴油烧伤2小时,急诊入住某医院救治。诊断为热烧伤 96%(三度31%。二度65%)。需要说明的是该患的妹妹也是这 家医院某科室的一名护士。入院后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吸氧,抗休克治疗,再经过局部清创,外敷碘伏及磺胺嘧啶 银,间断烤照射灯,保持创面清洁等治疗后,患者平稳度过烧伤 早期休克期。6月3日上午,患者又接受了烧伤部位的植皮手术。 术后患者行输液治疗。由于病情的需要当日医生12:30为患者加 输了一瓶20%甘露醇,并要求快速加压输入。此时患者的妹妹 (本院的护士)和当班护士郑某都在病床前,共同观察患者的输 液状态。12:40值班护士被患者家属叫到另外一个病房进行护理 处置,走前护士提醒患者的妹妹(本院的护士)帮忙观察一下患 者正在加压进行的输液。12:45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抽搐, 守在患者身边的妹妹正在忙于接听手机,忘记观察了输液状态, 等她发现情况不妙时,甘露醇早已滴空!值班医生和护士迅速赶 到现场。此时患者已经呼吸心跳停止。尽管随后进行了全面的抢
不属于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
不属于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
护理伦理涉及对患者和护理实践中涉及的伦理问题的原则和价值观。
以下是护理伦理中常见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不属于护理伦理的原则: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1.尊重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价值观、信仰和隐私权。
这意味着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尊重他们做出自己医疗抉择的权利。
2.公正原则:对待所有患者应公正无私,不偏袒,不歧视。
每个患者都应获得平等的护理和对待。
3.慈善原则:包括对患者的善意和同情心,关心和照顾患者的需求。
4.善行原则:包括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5.忠诚原则:忠诚于患者,遵守专业和道德标准。
6.隐私和保密原则: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泄露患者的私密信息。
7.权益原则:确保患者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不属于护理伦理的原则可能包括:
1.经济原则:护理伦理关注于患者的福祉和治疗,而非经济利益。
2.政治原则:护理伦理与政治无关,其关注焦点在于患者的照顾和专业实践。
3.宗教信仰原则:虽然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是重要的,但护理伦理更注重的是以一种中立和全面的方式对待各种宗教信仰,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尊严。
4.法律原则:虽然法律对医疗护理有影响,但护理伦理不仅受法律影响,还涉及对患者权利和福祉的道德考量。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指导行为的重要指南,确保患者得到尊重、安全、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
内容
第一节 护理伦理与实践
一、概述
二、护理伦理原则
三、护理职业道德规范
四、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护理法律法规与实践
一、概述
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三、护士执业资格
四、医疗护理差错事故
五、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六、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的防范
第一节 护理伦理与实践
一、概述 (一)伦理与道德
旧中国1936年公布了《护士暂行规则》;
1982年,卫生部发布《医院工作制度》和《医 院工作人员职责》;
1988年,卫生部制定包括护士在内的《医务员 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
1993年3月2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
》并与卫生部颁布的《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 一起于2008年5月12日正式实施。
(二)不伤害原则
体现在:它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最低标准。 在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时,尽可能避免对 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方 面的伤害。并把不可避免的 伤害降低到 最低限度。
(三)有利原则
体现在: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尽量使 其受益。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厉害常常 共存,很少有完全没有危险的选择。须 考虑选择给患者带来受益最大,损伤最 小,效果最佳的方案,对于得失不明的 方案应谨慎使用。
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概念: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
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 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 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医疗事故的分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 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护士工作与法律
护士工作与法律医疗卫生法规护理立法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医疗事故与处理医疗卫生法规一、概念医疗卫生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医疗卫生方面行为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包括由国家立法机关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由非正式立法机关颁布发行的在其所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规范性决定、条例、办法等。
二、基本原则1.卫生保护原则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人人享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
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建立和改善有利于人们健康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使任何人在法律上都享有平等使用卫生资源的权利。
4.保障社会健康原则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个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做出任何有损社会健康利益的行为。
5.病人自主原则病人有自己决定和处理卫生法所赋予的病人权利,如知情权、医治权、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申述权、赔偿请求权等。
护理立法一、意义1.促进护理管理法制化,提高护理质量2.促进护理教育及护理学科的发展3.维护护士的权益护理法规定了护理人员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范围,使他们在从事法定的护理工作时,会受到法律保护。
4.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5.有利于维护服务对象的正当权利二、概况(一)世界各国护理立法的概况英国于191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护理法。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第一份关于护理立法的研究报告。
1968年,国际护士协会成立了护理立法委员会,制定了世界护理法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制定护理法规的参考性指导大纲》,为各国制定护理法提供了权威指导。
各国的护理法主要内容包括总纲、护理教育、护士注册、护理服务等四大部分。
(二)我国护理立法概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卫生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护理学科的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
1979年,卫生部颁发了《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关于护理工作的意见》;1981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在“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中增设主管护师职称等几个问题的通知》;1982年,卫生部颁发了《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职责》,明确规定了护理工作制度和医院各类护理人员的职责;1993年,卫生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7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的通知》、《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护理法是指国家、地方以及专业团体等颁布的有关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一切法令、法规。
从入学的护生到从事专科护理实践的护士,从在校培训到任职后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从护理教育、医院护理到护理专业团体等均有涉及。
不同的内容或程序有不同的护理法规及不同的制定和颁布者。
各国现行的护理法规,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国家主管部门通过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法令。
可以是国家卫生法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根据国家卫生基本法制定的护理专业法。
第二类,是根据卫生法,由政府或地方主管当局制定的法规。
第三类,是政府授权各专业团体自行制定的有关会员资格的认可标准和护理实践的规定、章程、条例等。
除上述三类以外,如劳动法、教育法、职业安全法,乃至医院本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护理实践也具有重要影响。
护理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总纲、护理教育、护士注册、护理服务等四大部分。
总纲部分阐明护理法的法律地位、护理立法的基本目标、立法程序的规定,护理的定义、护理工作的宗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其社会价值等。
护理教育部分,包括教育种类、教育宗旨、专业设置、编制标
准、审批程序、注册和取消注册的标准和程序等,也包括对要求入学的护生的条件、护校学制、课程设置,乃至课时安排计划,考试程序以及护校一整套科学评估的规定等。
护士注册部分包括有关注册种类、注册机构、本国或非本国护理人员申请注册的标准和程序,授予从事护理服务的资格或准予注册的标准等详细规定。
护理服务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分类命名,各类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管理系统以及各项专业工作规范、各类护理人员应达标准的专业能力、护理服务的伦理学问题等,还包括对违反这些规定的护理人员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标准等。
护理立法的基本原则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