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公差与配合选用
30e6
0.040 0.053
。
6
所以,满足要求的配合代号为30H7/e6。公差带图如图2-18所示。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图2-18
例2-6的公差带图
(4)验算设计结果
所设计的配合30H7/e6的最大间隙、最小间隙为:
X max ES ei 0.021 (0.053)mm 0.074mm
X min EI es 0 (0.040)mm 0.040mm
所以配合间隙在0.04~0.075mm之间,满足使用要求。
7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任务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一)配合制的选择 1.优先选用基孔制 孔通常用定值刀具加工,用极限量规检验。为了减少定值刀具、 量具的规格和数量,利于生产,提高经济性,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2.在下列情况下,应选用基轴制
(1) 直接采用冷拉棒料做轴。当在机械制造中采用具有一定公差
等级的冷拉钢材,其外径不经切削加工即能满足使用要求,此时就 应选择基轴制。
2.零、部件精度的匹配性 3.配合性质与加工成本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三) 配合的选择
1. 配合类别的选择
确定配合类别后,首先应尽可能地选用优先配合,其次是常用配 合,再次是一般配合,最后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可以按孔、轴公
差带组成相应的配合。
2. 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代号的选择
计算法
试验法
类比法
在选择配合时,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3. 公差配合应用示例 例2-6 有一孔、轴配合,其基本尺寸为30mm,要求配合间隙在
0.04~0.075mm之间。试用计算法确定此配合的配合代号。
培训资料-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2 配合是指不同零部件间的形状、尺
寸和相对位置关系。
3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设计
4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包括功能性配合、
要求、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
相容性配合和干涉配合。
5 公差与配合的应用案例涵盖汽车发
6 常见问题包括配合松散、配合过紧、
动机、航空航天及机械装配等领域。
公差堆积以及不良互换性。
2 形位公差
控制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平行度、垂直 度等。
3 表面质量公差
4 选择公差
用于控制零件的表面光洁度、粗糙度等特性。
需考虑设计要求、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 素,平衡成本与性能。
配合的分类与选择
紧配合
互相配合的零件之间具有较小 的间隙,适用于密封性要求高 的部件。
松配合
互相配合的零件间具有较大的 间隙,适用于需要容差较大的 部件。
公差堆积
在多个零件配合时,公差堆积可能导致不良影 响,可通过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和控制解决。
配合过紧
导致零件变形或难以拆卸,可采取热处理、研 磨或重新设计等方法解决。
不良互换性
不同供应商的零件互换时可能存在问题,可采 用统一的配合标准和测试要求来解决。
总结与要点
1 公差是零部件尺寸与设计尺寸间的
分差范围。
1
汽车发动机
控制活塞和缸套之间的配合,确保发动机的密封性和正常运行。
2
航空航天
保证飞机的结构零件符合安全要求,如翼尖配合、紧固件配合等。
3
机械装配
精确控制机械零件的配合,以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公差与配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配合松散
导致零件松动,可采取加入填料、采用其他配 合类型等方法解决。
公差等级的选用
第四节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一、配合制的选用选用配合制时,应从零件的结构、工艺、经济几方面来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一般情况下,设计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
因为孔通常用定值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加工,用极限量规检验,所以采用基孔制配合可减少孔公差带的数量,大大减少用定值刀具和极限量规的规格与数量,显然是经济合理的。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比较合理。
例如:1)在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制造中,又是采用具有一定公差等级的冷拉钢材,外径不需要加工,可直接做轴。
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基轴制配合。
2)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需要装配几个具有不同配合性质的零件时,应选用基轴制配合。
3)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应以标准件来确定配合制。
二、公差等级的选用选用公差等级时,要正确处理使用要求、制造工艺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因此,选用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另外在确定孔和轴的公差等级关系时,要考虑孔和轴的工艺等价性,即对基本尺寸≤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由于孔的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因而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国家标准推荐的各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如下:1)IT01、IT0、IT1级一般用于高精度量块和其他精密尺寸标准块的公差,他们大致相当于量块的1、2、3级精度的公差。
2)IT2~IT5级用于特别精密零件的配合。
3)IT5~IT12级用于配合尺寸公差。
其中IT5(孔到IT6)级用于高精度和重要的配合处。
例如精密机床主轴的轴颈、主轴箱体孔与精密滚动轴承的配合等。
4)IT6(孔到IT7)级用于要求精密配合的情况。
例如机床中一般传动轴和轴承的配合,齿轮、带轮和轴的配合。
5)IT7~IT8级用于一般精度要求的配合。
例如一般机械中速度不高的轴和轴承的配合,在重型机械中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在农业机械中则用于较重要的配合。
公差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与选用
公差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与选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公差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与选用引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中,公差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配合的选择及常用配合的尺寸公差
d9
一20 一45 一30 一60 一40 一76 一50 一93
e7
一14 一24 一20 一32 一25 一40 一32 一50
e8
一14 一28 一20 一38 一25 一47 一32 一59
e9
一14 一39 一20 一50 一25 一61 一32 一75
f6
一6 一12 一10 一18 一13 一22 一16 一27
[技术参数]
配合选择的基础/尺寸公差及配合
JIS使用方法系列 节选自制图手册(精度篇) 节选自JIS B 0401(1998)
H9 c9 适 用 部 位 功 能 上 的 分 类 功能上需要较大间隙的部位 膨胀。位置误差大。 嵌入长度长。 适 用 例
H6 缓 转 合 可 相 对 移 动 零 件 轻 间 转 隙 合 配 合 转 f6 合 精 转 台 滑 h5 合 压 过 入 渡 配 打 不 合 入 能 相 对 移 动 的 零 件 过 盈 强 压 配 入 合 · 烧 嵌 · 冷 嵌 轻 压 入 压 入 m5 h5 h6 js5 g5
h7
0 一10 0 一12 0 一15 0 一18
h8
0 一14 0 一18 0 一22 0 一27
h9
0 一25 0 一30 0 一36 0 一43
js6
Ú3 Ú4 Ú4.5
js7
Ú5 Ú6 Ú7.5
k5
+4 0 +6 +1 +7 +1 +9 +1
k6
+6 0 +9 +1 +10 +1 +12 +1
节选自JIS B 0401(1999)
常用配合中轴的尺寸容许公差
基准尺寸 的分类 (mm) 大于 至
一 3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3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引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是一项重要的工具。
它为工程师提供了标准化的尺寸公差和配合要求,使得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更加规范化、统一化。
本文将介绍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并解释其应用与意义。
一、常用尺寸公差1. 尺寸公差的概念尺寸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用来衡量零件的尺寸精度。
常用尺寸公差包括基本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零件尺寸与基准尺寸之间的差值,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是指零件尺寸与基准尺寸之间的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负偏差。
2. 尺寸公差的表示方法尺寸公差通常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字母代表公差等级,常见的有IT、IT、IT等级。
数字则表示公差的大小,例如IT6表示公差为6微米。
二、常用配合表1. 配合的概念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配合类型有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缺配合。
间隙配合适用于要求灵活运动的零件,过盈配合适用于要求高精度定位的零件,过缺配合适用于要求紧固的零件。
2. 配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常用配合表根据配合的类型和公差等级进行分类,并用符号表示。
例如,H7/g6表示轴的基准尺寸为H7,孔的基准尺寸为g6,适用于过盈配合。
三、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的应用与意义1. 标准化设计与制造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为工程师提供了标准化的尺寸公差和配合要求,使得不同零件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和可靠。
通过遵循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设计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设计和制造。
2. 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的使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选择配合类型和公差等级,可以减少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同时,标准化的尺寸公差和配合要求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尺寸偏差而导致的装配问题。
3. 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能够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和配合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尺寸公差和配合要求,可以保证零件之间的连接紧密,减少因尺寸偏差而引起的故障和损坏。
常用公差及配合
常用公差及配合一.极限与配合二.形状和位置公差三.零件公差的设置四.尺寸链一. 极限与配合.1.术语与定义1.1偏差1.1.1 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根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1.1.2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根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1.3 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a.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根本尺寸所得代数差;b.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根本尺寸所得代数差.1.1.4 根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图一)1.2 公差1.2.1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1.2.2 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IT〞为〞国际公差〞的符号.1.2.3 标准公差等级---极限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根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准确程度,例: IT 71.2.4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来确定.1.3 配合1.3.1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a. 最小间隙---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间隙---在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1.3.2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a. 最小过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过盈---在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1.3.3 配合---根本尺寸一样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a.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b.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c.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1.4 极限尺寸判断原那么1.4.1 最大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1.4.2 最小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小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图二)( 图三 )( 图四 )( 图五 )2.根本规定 2.1 表示2.1.1 公差带的表示---公差带用根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的数字表示.例如:H7 ,h8.2.1.2 注公差尺寸的表示:注公差的尺寸用根本尺寸后跟所要求的公差带或(和)对应的偏差值表示. 例如: ψ35 H7 35+0.25ψ35 h8 45-0.152.1.3 配合的表示---配合用一样的根本尺寸后跟孔,轴公差带表示.孔或轴用分数形式表示ψ35 H7/g6. 2.2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2.2.1 公差标准按GB/T4249的工件.a. 线性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仅控制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两点法测量),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柱要素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或平行平面要素的平面度误差).尺寸公差也不能控制单一要素的几何相关要素.b. 包容要求---结合零件具有配合功能的单一要素,不管是圆柱外表还是两平行外表,图样上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0 0这说明尺寸和形状彼此相关,并且不能超越以工件最大实体尺寸形成的理想包容面.2.2.2 公差际注不按GB/T 4249的工件.a.对孔---与实际孔外表内接的最XX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小于孔的最大实体极限,孔上任何位置的最大直径应不超出孔的最小实体极限;b.对轴---与实际轴外表外接的最小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大于轴的最大实体极限,轴上任何位置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轴的最小实体极限.即如果工件处处位于最大实体极限,那么该工件将具有理想的圆和直线,即理想圆柱.除另有规定外,在上述要求的条件下,理想圆柱误差可到达给定的直径公差的全值.3 标准公差与根本偏差.3.1 标准公差值与根本尺寸是按根本尺寸段计算的,为减少公差数目,统一标准公差值进展了尺寸分段.对于每一个尺寸段中不同的根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值都相等.3.2 标准公差国标上规定根本尺寸到500mm内规定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根本尺寸大于500~3150内规定共18个标准公差等级.3.3 根本偏差轴的根本偏差和孔的根本偏差.轴的根本偏差---一般是最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4.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4.1 规定和标准化公差带和配合,可优化力量品种及规格.4.2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二, 形状及位置公差.2.1.1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2.1.2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即一个点,一个圆柱面,一个平面,轴线和中心平面等.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如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和中心点等.2.2 形位公差2.2.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除外)形状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形状误差小于形状公差值,那么零件的形状合格.2.2.2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位置误差小于位置公差值,那么零件的位置合格.2.2.3 零形位公差---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2.2.4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2.2.5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6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3. 公差带定义 3.1 形状公差给定平面直线度 给定方向任意方向平面度圆度圆柱度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3.1.1 直线度3.1.1.1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 图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1)的两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輪廓度形狀公差( 图七)被测外表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为0.1的两平行直线内.3.1.1.2 给定方向的直线度( 图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九)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之内3.1.1.3 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图十)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十一)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柱面内.3.1.2 平面度( 图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三)上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外表上任意100×100的X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3.1.3 圆度( 图十四)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十五)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3.1.4圆柱度( 图十六)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七)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的两同轴的圆柱面之间.3.1.5 轮廓度( 图十八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的轮廓上,注:当被测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属位置公差.( 图十九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 3.2 位置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 一个方面线对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面 线对面任意方面面对线面对面 线对线 一个方向輪廓公差 平行度 定向公差 垂直度线对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面对线任意方向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点的同心度 轴线的同轴度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给定平面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线的位置度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任意方向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复合位置度径向跳动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向全跳动3.2.1 平行度3.2.1.1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一个方向) 位 置 公 差( 图二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一)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垂直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线对线平行度公差(相互垂直两个方向)( 图二十二)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二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在给定的互相垂直方向上,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二十四)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二十五)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位置,平行度的标准是不同的.3.2.1.2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七)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3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九)被测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4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三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一)被测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注意:基准○A的标准及位置.3.2.2 垂直度3.2.2.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三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与基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a一个方向.( 图三十四)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五)Ød 的轴线必须在给定的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图三十六)公差带是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t 1和t 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七)Ød轴线必须位于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1和0.2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三十八)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三十九)Ød 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的位置及标准.3.2.2.3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一)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4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三)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3 同轴度3.2.3.1 点的同心度公差( 图四十四)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Øt,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的区域.( 图四十五)Ød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2,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3.2.3.2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图四十六)公差带是公差值Ø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基準軸線( 图四十七)Ø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基线同轴的圆柱面内.3.2.4 对称度( 图四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区域.( 图四十九)图示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公共基准中心平面A-B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5 圆跳动公差3.2.5.1 径向圆跳动.( 图五十)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在线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一)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5.2 端面圆跳动公差( 图五十二)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三)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6 全跳动3.2.6.1 径向全跳动公差( 图五十四)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五)Ød外表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平行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在Ød整个外表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2.3.2.6.2 端面全跳动( 图五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七)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垂直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此时,在整个端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05.4.形位公差的标注4.1 形位公差标注的原那么4.1.1 对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按规定标注,以下情况时图样上可不标注形位公差.a. 由尺寸公差直接控制的工程,如公差值允许在尺寸公差值X围内时可不标注,例如圆度公差;b. 一般设备所能控制的形位误差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在图样上可不标注,由未注形位公差控制;c. 对于标准件,其形位公差已有相应标准时,只需注出相应的标准代号.4.1.2 图样中形位公差一般采用框格代号标准,在以下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的情况时,才允许在图样中用文字说明.a. 由于要求特殊,为现有形位公差所不能概括时;b. 采用框格代号确实复杂,还不如用文字说明时.c. 在用文字表达的技术文件中,在说明形位公差的要求时,可采用文字说明,但要求内容完整,用词严谨.4.1.3 图样中给定的形位公差,仅表达对要素完工时的要求,应根据零件功能来确定.一般不限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如需指定制造或检测方法,那么应另加说明.4.2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4.2.1 基准符号由基准字母,圆圈,短粗线和联机组成.圆圈内填写大写拉丁字母,,为了防止误解,不得要用E,I,J,M,O,P,L,R,F.字母高度应与图样中字体一样.( 图五十八)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4.2.2 基准部位必须画出基准符号,并在公差框格中注出基准字母,由两个或以上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基准字母按公差框格不能直接与基准相连.( 图五十九)4.2.3 基准目标的指引线必要时允许曲折一次.( 图六十)4.3 被测要素的标准方法4.3.1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线或外表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共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一)注:指引线的箭头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4.3.2 当被测要素为实际外表时,指引线的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在线,该点指在实际外表上.( 图六十二)注:不可漏标圆点.4.3.3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一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注: a.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假设中心要素尺寸线于图样中其它处出现过,那么指示箭头可与该要素的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三)c.指引线的箭头不能直接指向中心线;( 图六十四)d.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的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e.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是圆锥体与圆柱体时,那么应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五)f.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那么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六十六)4.4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4.4.1 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或外表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七)( 图六十八)a. 对于轮廓要素,基准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b. 基准符号的短线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4.4.2 基准符号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外表的参考在线.( 图六十九)注:不可漏标圆点.4.4.3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基准符号的联机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 图七十一)注: a.当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基准符号不能直接标在中心线.4.4.4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在公差框格的第三格内填写与基准字母一样的两字母,字母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图七十二)注: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一独立基准号,都称为公共基准,例如公共轴线,公共平面,公共对称平面等.4.4.5 当基准采用三基准体系中两个或三个基准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中自第三格开场,按基准的优先序从左到右每格内顺序写相应的基准字母.( 图七十三)注: a.第一基准---最大或最主要的外表(定位时应有三点接触)b. 第二基准---次大或次要外表(定位时应有二点接触).4.4.6 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时,基准符号可标注在中心孔引出线的下方.( 图七十四)注:当中心孔用代号标注时,那么基准符号与中心孔代号一起标注.当中心孔用局部放大图直接绘出时,那么基准符号标注在角度尺寸在线.( 图七十五)4.4.7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体轴线时,基准符号的联机与圆锥体端(或小端)直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六)注○1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圆锥与圆柱体时,那么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尺寸线,并将基准符号与该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七)○2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那么基准符号应对着该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七十八)○3基准符号的联机必须与基准要素垂直.三.零件公差的设置.1.标准零件:弹簧,齿轮,轴承.螺丝等.2.胶件零件( 参考附页一TTA标准)3.橡胶零件( 参考附页二TTA标准)4.五金零件( 参考附页三TTA标准)四.尺寸链.1.尺寸链的根本术语○1尺寸链---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加工过程或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4组成环---在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a增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b减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c补偿环---在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可以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到达规定要求,该组成环称为补偿环;○5传递系数---表示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传递系数值等于组成环在封闭环上引起的变动量对该组成环本身动量之比. 2.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1 尺寸,公差和计算参数.2.2.1 封闭环根本尺寸L0= Σεi L i( 下角标〞o 〞表示封闭环;〞i 〞表示组成环及其序号 ) 2.2.2 封闭环中间偏差.△0= Σεi (△i +e i )当ei=0时, △0= Σεi △Imi=1m i=1 Ti 2 mi=12.2.3 封闭环极限偏差ES o = △o + 1/2T oEI o= △o + 1/2T o2..2.4 封闭环极限尺寸L omax= L0 + ES0L omix= L0 + EI02.2.5 组成环极限偏差ES i= △I + 1/2T iEI i= △I + 1/2T i2.2.6 组成环极限尺寸L imax= L+ ES iL imin=L i + EIi2.2.7 封闭环公差2.2.7.1 极值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环公差T oL,共公差值最大. 2.2.7.2 统计公差当K0=K i=1时,得平方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平方公差T OQ,其公差值最小, 使K0=1,K i=K时,得当量公差.它是统计公差T os的近似值T OC>T OS>T OQ2.2.8 组成环平均公差2.2.8.1 极值公差对于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上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公差T avL,其公差值最小.2.2.8.2 统计公差当K0=K1=1时,得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T AVQ,其公差值最大.使K0=1,K i=K时,得组成环平均当量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它是统计公差T avs的近似值T avc<T avs<T avQ2.3 尺寸举例(图 七 十 九 )2.3.1 根本尺寸计算L 0=L 3-(L 1+L 2+L 4+L 5)=43-(30+5+3+5)=02.3.2 公差计算(mm 单位): 封闭环(L 0)极限偏差ES 0=0.35, EI 0=0.10封闭环中间偏差 △0=1/2(0.35+0.10)=0.225封闭环公差 T 0=0.35-0.10=0.25组成环尺寸L 1=30,L 2=5,L 4=3,L 5=5各组成环传递系数ε1=ε2=ε4=ε5=-1ε3=1( 直线环传递系数为 |±1| 增环+1,减环为-1)组成环L 4是标准环L4=3 2.3.2.1 完全互换法1/. 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为T avL =T 0/m=0.25/5=0.05 注: |εi | =1,直线尺寸链.,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等级.3/. 按各组成环根本尺寸大小与零件工艺性好坏,以平均公差数值为根底,各组成环公差分别为T 1=T 3=0.06 T 2=T 5=0.044/. 求各组成环极限偏差:将组成环L 3作为调整尺寸,其余组成环属于外尺寸时按h,内尺寸时按H,决定其极限偏差分别为L 1=305/. 各组成环相应中间偏差为△1=-0.03 △2=-0.02 △4=-0.025 △5=-0.020 -0.056/. 计算组成环L3的尺寸有中间偏差:组成环尺寸:L0=L3-(L1+L2+L4+L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43-(30+5+3+5)=0组成环中间偏差△0=△3+(△1+△2+△4+△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0.225=△3-(△1+△2+△4+△5)0.225=△3-(-0.03-0.02-0.025-0.02)△3=0.137/. 计算组成环L3的极限偏差ES3=△3+1/2T3=0.13+1/2×0.06=0.16EI3=△3-1/2T3=0.13-1/2×0.06=0.018/. L3组成环为432.4 尺寸链其它解析方法2.4.1 大数互换法,修配法及调整法2.4.2 按照完全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最小,但能保证产品100%合格. 按照大数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较大,能够保证99.73%的产品合格(统计学).修配法与调整法算得的结果,组成环公差最大,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
常用尺寸轴孔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选择配合的类型时,应考虑配合件间有无相对运 动、定心精度高低、配合件受力情况、装配情况 等。配合类型的选择可依据下表来对比选择。
间隙配合的特点
间隙配合有A~H(a~h)共十一种,其特点是:
利用间隙贮存润滑油及补偿温度变形、安装误差、弹性 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 生产中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运动配合,加紧固件后也可 用于传递力矩。 不同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准孔(或基准轴)分别形成不同 间隙的配合。
孔、轴配合的精度设计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实际上就是圆柱结合的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它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至 关重要的一环,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是否恰当, 对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包括: 配合制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选用 配合的选用
配合制的选择
基孔制和基轴制是两种平行的配合制。基孔制配合能满 足要求的,用同一偏差代号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也能 满足使用要求。如:H7/k6与K7/h6的配合性质基本相 同,称为“同名配合”。所以,配合制的选择与功能要 求无关,主要考虑加工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从制造加工方面考虑,两种基准制适用的场合不同;从 加工工艺的角度来看,对应用最广泛的中小直径尺寸的 孔,通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加 工和定尺寸量具(如塞规、心轴等)检验。而一种规格 的定尺寸刀具和量具,只能满足一种孔公差带的需要。 对于轴的加工和检验,一种通用的外尺寸量具,也能方 便地对多种轴的公差带进行检验。由此可见:对于中小 尺寸的配合,应尽量采用基孔制配合。
类比法选择公差等级时应考虑的问题
( 3)过盈、过渡和较紧的间隙配合,精度等级 不能太低。一般孔的公差等级应不低于 IT8级, 轴的不低于 IT7 级。这是因为公差等级过低, 使过盈配合的最大过盈过大,材料容易受到损 坏;使过渡配合不能保证相配的孔、轴既装卸 方便又能实现定心的要求;使间隙配合产生较 大的间隙,不能满足较紧配合的要求。 (4)在非配合制的配合中,当配合精度要求不 高,为降低成本,允许相配合零件的公差等级 相差2~3级,如图所示的箱体孔与端盖的配合。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三、配合的选择
(2)结合件间无相对运动 结合件间靠过盈来保证传递较大转矩或 轴向力时过盈应大;如果加附加紧固件 而不单纯靠结合面间的过盈,过盈小。
(3)承受载荷的性质
在过盈配合中,承受动载荷要比承受静 载荷的过盈大。
在间隙配合中,承受动载荷要比承受静 载荷的间隙小。
三、配合的选择
ⅴ.考虑各种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公差等级
三、配合的选择
基孔制常用与优先配合的选用
三、配合的选择
基轴制常用与优先配合的选用
三、配合的选择
常用
1、类比法
2、计算法 3、实验法
三、配合的选择
1、类比法 了解本机构的工作条件及性能 了解同类机构的设计要求、性能及实践结果 了解标准公差带形成配合的特征
三、配合的选择
H9 d9
D9 h9
三、配合的选择
1 、间隙配合
大间隙配合,用于不重要的配合或高温及工作条件较差处 的配合。 H12/b12
管道法兰连接配 合,外径采用很松
的配合
H12/h12
三、配合的选择
1 、间隙配合 基本偏差D(d)E(e)为较大间隙配合,使用于IT6~IT11 级。图为C616尾架部位,偏心轴815与尾架体802有前后两孔 相配合,为补偿尾架体前后两孔同轴度误差,及便于装配, 采用较松的配合H8/d8。
只用于一般要求的圆柱件配合,机床制 造中轴套外径与孔配合;操纵件与轴; 光学仪器中的一般配合;键槽宽与键宽 的配合;纺织机械中一般配合零件。
适用范围
举
例
IT8
IT9-IT10
IT11-IT13
属于低精度,配合性质粗 糙,只适用于无太大或基 本上无配合要求处。多用 于装配后,可能有较大或 很大间隙的场合。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极限与配合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GBT18011999是我国关于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1. 极限极限是指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值。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零件尺寸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设定极限值是为了保证零件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满足使用要求。
2. 配合二、公差带的选择公差带是指在极限尺寸范围内,允许零件尺寸波动的区域。
合理选择公差带,有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1. 公差等级的选择(1)零件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高的零件,应选择较高的公差等级;(2)加工工艺: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零件,可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3)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以降低生产成本。
2. 配合类型的选择(1)间隙配合: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装配方便、对磨损有一定要求的场合;(2)过渡配合:适用于要求具有一定紧密性和拆卸方便的场合;(3)过盈配合: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要求较高精度和防松动的场合。
三、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方法1. 分析零件的使用要求:了解零件在设备中的功能、工作条件、装配关系等;2. 确定公差等级: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3. 选择配合类型:根据零件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类型;4. 校核:对所选公差带和配合类型进行校核,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四、公差带和配合的调整与优化在选择公差带和配合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零件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 调整公差带宽度(1)加工能力:若加工设备精度提高,可适当缩小公差带宽度;(2)装配需求:若装配过程中出现困难,可适当增大公差带宽度;(3)成本控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公差带宽度,以降低生产成本。
2.4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结构上的需要。常 常应用于一轴与多孔配合, 且配合性质不同的情况。
1-活塞销 2-活塞
3-连杆
(4)与标准件配合的要求 若与标准件(零件或部件)配合,应以标准件 为基准件、来确定采用基孔制还是基轴制。 如平键、半圆键等键联接,由于键是标准件, 键与键槽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滚动轴承外圈与 箱体孔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滚动轴承内圈与轴 的配合应采用基孔制。
2-4
IT7=35μm。
如果孔、轴都选6级,则Tf=44 < 45 (μm),虽然符合上述公式要求,但不符 合此时孔必须比轴低一级的标准要求(考虑 工艺等价)。
因此,孔选 6 级,轴选 5 级。 即 Tf=15+22=37 < 45(μm) 符合要求的是 Th= IT6,Ts= IT5。
三、配合的选用 1.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 配合的选择首先要确定配合的类别。选择 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确定是间隙配合 还是过渡或过盈配合。例如,孔、轴有相对 运动(转动或移动)要求,必须选择间隙配合; 若孔、轴间应无相对运动,应根据具体工作 条件的不同确定过盈、过渡甚至间隙配合。
得TD=IT8=39μm, Td=IT7=25μm
(3)确定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Xmax = ES - ei ≤[Xmax] = +90 Xmin = EI - es ≥ [Xmin] = +20 Td = es-ei = 25
(1) (2) (3)
由式(2)得 es ≤ EI-|Xmin|=0 - 20 算得 es ≤ -20 为什么不计算ei? 由式(3)得 ei = es - Td代入式(1) 解得 es≥ES+ Td -|Xmax| = 39 + 25 – 90 = -26 ∴ es ≥ - 26 即轴的基本偏差应满足: -26≤es≤-20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原则
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计算法选择配合 若两工件结合面间的过盈或间隙量确定后,可以通 过计算并查表选定其配合。根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 盈)确定配合的步骤是: 1) 首先确定基准制, 2) 根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计算配合公差, 3) 根据配合公差查表选取孔、轴的公差等级, 4) 按公式计算基本偏差值, 5) 反查表确定基本偏差代号, 6) 校核计算结果。
活塞 连杆 过渡配合 活塞销 + 0 _ m6 H7 g6 m6
+ 0 _
fD
G7
M7
h6
M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间隙配合
教材图2-16基准制选择示例(一)
fD
过渡配合
(4)与标准件配合的基准制选择 若与标准件(零件或部件)配合,应以标准件为 基准件、来确定采用基孔制还是基轴制。 如平键、半圆键等键联接,由于键是标准件, 键与键槽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滚动轴承外圈与箱 体孔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 合应采用基孔制。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原则:实质上是尺寸的精度设计。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实际上就是圆柱结合 的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它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中 至关重要的一环,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是否恰当, 对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包括:
配合制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选用 配合的选用
配合制的选用
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配合种类的选择 本质:在确定了基准制的基础上,根据使用 中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大小及变化范围,选定非 基准件的基本偏差代号。有的配合同时确定基 准件与非基准件的公差等级。 方法:1.计算法 2.试验法 3.类比法
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1. 引言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尺寸公差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尺寸公差指的是允许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范围,而配合则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相互连接、装配时的间隙或紧固程度。
准确地控制尺寸公差和选择适当的配合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艺精度以及满足特定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表,包括不同类型的配合和其对应的尺寸公差范围。
同时,还将介绍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配合和确定合适的尺寸公差。
2. 尺寸公差2.1 尺寸公差定义尺寸公差是指允许零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存在的偏差范围。
通过控制尺寸公差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功能要求以及实现零件之间的可互换性。
尺寸公差通常由上下限值和公差等级来表示。
上下限值分别指的是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尺寸,而公差等级则用于描述允许的偏差范围。
2.2 常见的尺寸公差类型常见的尺寸公差类型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形状尺寸。
•线性尺寸:用于描述直线距离或长度的公差,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角度尺寸:用于描述角度测量值的公差,如直角、斜角等。
•形状尺寸:用于描述形状特征或曲面表面的公差,如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2.3 尺寸公差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中,有一系列关于尺寸公差的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零件所适用的尺寸公差范围以及相应的公差等级。
常见的国际标准包括ISO 286和ISO 2768。
ISO 286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制造公差和与之对应的公差等级,适用于各种尺寸范围。
ISO 2768则是一份通用制造公差标准,适用于一般工程零部件。
3.1 配合定义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相互连接、装配时的间隙或紧固程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合可以确保零件之间的功能性、可靠性和互换性。
3.2 常见的配合类型常见的配合类型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两个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允许有微小的相对位移或转动。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1.掌握配合制和孔、轴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能合理地选择配合尺寸的配合制和孔、轴的公差等级。
2.掌握配合种类及轴、孔的公差带的选择方法,能合理地选择配合种类及孔、轴的公差带。
3.能正确的标注配合代号。
1.选择配合制。
2.选择公差等级。
3.选择配合种类及基本偏差。
4.标注配合代号。
任务实施提示:
一、选择配合制
优先原则选基孔制。
二、选择孔、轴的公差等级
孔选IT7级,轴选IT6级。
三、选择配合种类及轴、孔的公差带
1.底座1与轴4选用6
k H7 2.钻模板2与钻套3、衬套7选用6n H7 3.轴4与衬套7选用6h H7。
四、标注配合代号。
尺寸的公差与配合
1、计量标准器具
1)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
2、计量检定
1)新制造的计量器具,由于设计、加工和装配等各种 原因引起的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由一定等级的 计量标准来检定,判断其是否合格。
2)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标准器和工作计量器具,由于使用 中的磨损、环境影响和使用不当等原因,也会引起计量参数 的变化,需要定期采用一定等级的计量标准对其检定,判断 其是否合格。
例: Φ50H8确定其上、下偏差 ①、基本偏差为H
②、查公差值 ③、计算另一偏差 Φ50H8( 8
下偏差EI
39μm
0(可查表P26-29)
上偏差ES=EI+IT8=0+39=+39 μm
+0.039 ) 0
二、国家计量法
我国于1985年9月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通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代号——在26个拉丁字母中去掉:I、 L、 O、Q、W(i、l、o、q、w)
ZB、 同时增加CD、 FG、 ZA、 ZC EF、 JS、 (cd、ef、js、za、zb、zc)
4、偏差系列
(1)基本偏差及代号
(2)表示方法——基本尺寸+基本偏差+公差等级 如:Φ50H8 (3)查表方法 查基本偏差 查公差值 计算另一偏差
标准公差数值表P24表3—1
基本尺寸〈500时,
基本尺寸〉500—3150时, I=0.004D+2.1
(3)尺寸分段
如果每一个尺寸都有不同的公差,那么公差等级系列会很庞大。
2、标准偏差
前述对公差进行了标准化,即公差带有了大小,但公差带区域
相对零线的位置却未定
(1)基本偏差及代号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孔公差
孔最大极限尺寸
止 通
轴最小极限尺寸 轴公差
通
止
孔最小极限尺寸 轴最大极限尺寸
孔用塞规
轴用卡规或环规
光滑极限量规的种类及公差带
按用途分:工作量规 、验收量规、校对量规
• 误收影响零件原定的配合性能降低了零件的功能 误废则提高了加工精度加大了加工成本降低了经 济性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GB/T3177-1997
• 1验收极限的确定:允许误废尽量少不允许误收 为此国标规定验收极限的方式有两种:
• 内缩方式:验收极限是从图样上标注的最大、最 小极限尺寸分别向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 从而避免测量时造成误收安全裕度A按公差的 1/10确定显然增加了误废但保证了产品质量
• 上验收限=dmax-A=140-0.025=139.975mm • 下验收限=dmin+A=140-0.25+0.025=139.775mm • 2选量具:
• 查表3-6得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其测量不确
定度为0.020mm< 之
u1=0.023mm且数值最为接近故选
二、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
1、工作量规——工人在加工中用它来测工件的通端:T 止 端:Z
2、验收量规——检验部门或用户来验收零件的 3、校对量规——用来校对轴用量规以发现卡规是否已磨损
或变形轴的形状
TT→校通—通量规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小;保证
通规检验最大尺寸的最小值不超标 TS→校通—损量规不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大;保
表3-4计量器具的极限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性 较好 (定心要求) 有定心要求 装配性 拆卸情况
难 木锤装配 拆卸方便
定心精度较高
精密定心
更精密定心
木锤装配 拆卸比较方便
最大过盈时需 相当的压入力 可以拆卸
用锤或 压力机装配 拆卸较困
3、过盈配合的选择
(1)应用场合: 不拆卸的静结合部位。 (2)配合特征:
特征
p(P)、r(R)
2)配合处无相对运动
a、传递力矩方式:
要精确同轴: 永久结合
不要精确同轴: 可拆结合 b、不传递力矩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或H(h) 间隙配合加紧固件
过渡配合或过盈量较小的过盈配合
(2)确定配合件基本偏差:
选择方法:类比法、计算法、试验法 计算法: 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间 隙或过盈,最后计算或查表,确定配合代号。 试验法: 对产品性能产生很大影响的配合,一般用 试验法确定机器工作性能的间隙或过盈。此法 成本较高,一般用于新产品。
例:发动机中活塞、活塞销及连杆机构 1-活塞 4-活塞销 5-连杆 2处-孔与轴采 用间隙配合
3、6处-孔与轴 采用过渡配合
基准制选择方案a: 采用基孔制
即活塞孔,连杆孔均为φ 30H7, 销两端为φ 30m6 (es = +0.021, ei = +0.008 ) 销中间为φ 30g6 (es = -0.007, ei = -0.020 ) 直径差 : max=0.041,min=0.015 出现的问题: (1)加工困难; (2)两头大,易刮伤连杆小头孔内铜套的内表面; (3)装配困难。
三、配合种类的选择
首先明确:
1、选择任务 2、选择步骤 3、三大类配合的选择 下面分别介绍:
φ 30
1、选择任务:
H7 ?6
确定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代号
2、选择步骤(1)确定配合大方向P40
(1)根据使用要求、运动特点,确定配合大体方向
1)配合处有相对运动 a 、缓慢转动 b、移动、复合运动 间隙配合 H(h),G(g) A(a)~F (f)
选择原则:
优先选用基孔制 其次选用基轴制 特殊场合采用非基准制
选择基孔制的理由:
中、小孔通常采用定值刀具加工,采用 极限量规(专用量规)检验。采用基孔 制,可大大减少孔的公差带数量,从而 减少定值刀、量具的数目
基轴制应用场合
1)轴用型材:如冷拉钢作轴,IT9-11 2)轴为标准件:键、销、轴承外圈 键与轴槽、轮毂槽配合;孔与轴承外圈 3)“一轴多孔”配合,且配合性质不同。
φ 90K7/d11公差带图
+ 0 _
K7
+0.010 -0.025
Φ 90
d11
-0.120
-0.340
三、公差等级的选择
1、选择条件: 2、选择原则: 3、选择方法:
公差等级选择条件
1)保证使用要求; 2)制造工艺可能性; 3)制造经济性。
公差等级选择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保证质量的前 提下,尽可能选择最低的公差等级
则:销为阶梯轴
基准制选择方案b: 采用基轴制 即:
销为 活塞孔为 连杆小头孔为 φ 30h6 φ 30M7 φ 30G7
特点:
(1)活塞销为光轴,加工方 便又有利装配; (2)不同位置的孔公差带, 分别位于连杆和活塞两个零件 上,加工时未增加加工难度。
例:C616主轴箱
1-隔套
2-主轴箱孔
3-齿轮轴
第三节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 的选择
一、选用方法: 二、基准制的选择: 三、公差等级的选择 四、配合种类的选择
一、选用方法:
1、选用原则 2、选择方法
两大原则
保证产品性能优良,制造上经济可行
严格执行各项标准
类比法
计算法
常用
凭经验选取 麻烦复杂,计算量大
试验法
成本高,周期长
二、配合制的选择
摩擦类型
摩擦性能
紊流液体摩擦
差
层流液体摩擦
好
半液体摩擦
差
2、过渡配合的选择:
(1)应用场合: 对中性好且需拆卸的静结合部位。 (2)配合特征:
特征
盈隙情况
js(Js)
过盈率很小
稍有平均间隙
k(K)
过盈率中等
平均盈隙接近零
m ( M)
过盈率较大
平均过盈较小
n(N)
过盈率大
平均过盈稍
大
齿轮轴外径和轴承内圈配合已定为φ 60js6。齿轮轴 与隔套配合:为了使轴径尺寸一致(即光轴),所以 此处轴为φ 60js6。因隔套只作轴向定位用,所以为了 方便装配,隔套松套在齿轮轴的外径上即可(即选择间 隙配合),且隔套内径尺寸公差等级也可选更低。
故:此处配合选为φ 60D10/js6. 同样,另一隔套与主轴箱孔配合采用φ 90K7/d11 因为:轴承与孔配合为φ 90K7(箱体孔为光孔)
如:质量要求公差等级小于IT5,则选择 IT5。
公差等级选择方法:
常用类比法
即:按同类型机器或机构中,经过生产 实践验证的已用配合的实用情况,再考 虑所设计机器的使用要求,参照确定需 要的配合。 P38-39
选择前,首先了解加工方法与公差等级 关系。P38
其次了解:国家标准推荐的各公差等级应用范围
三大类配合的选择
1、间隙配合选择: (1)应用场合: 1)有相对运动的部位; 2)可拆卸的静结合部位:
如隔套与轴、隔套与箱体孔、端盖与箱体 孔的配合。
间隙配合的选择:
(2)配合特征:
特征 间隙量 对中性 (定心程度) a (A )b(B)c(C) 最大 差 d(D)e(E)f(F)g(G) h(H) 最小 好
s(S)、t(T)
u(U)、v(V)
很大过盈
x(X)—z(Z)
特大过盈
特重型 传递 特大扭矩 特重压力机 永久不拆卸
过盈量
较小与小的过盈 中等与大的过盈
传递扭矩 小 (一定扭矩)
加紧固件
中型 重型 不加紧固件 不加紧固件 可传递一定扭矩 可传递大的扭矩 中型压力机 很少拆卸 重型压力机 不拆卸
装配情况 使用轻型压力机 拆卸情况
需要拆卸
小结:
配合的选择: 1、配合制的选择: 2、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 3、配合的选择: 配合类别 配合的大方向
确定配合件的基本偏差代号
最终确定:配合代号
es
0 + _
பைடு நூலகம்
ei ES EI
25
选用公差等级时,除了解上述内容外, 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1)考虑孔、轴工艺等价性原则
当孔公差等级
ITD≤IT8,孔公差等级比轴低一级 当孔公差等级 ITD > IT8,孔公差等级和轴同级 2)考虑相关件和相配件的精度
如:齿轮孔与轴配合
轴承孔与轴承外圈相配合
公差等级决定于齿轮精度等级;
公差等级取决于轴承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