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郑金洲)的听课杂记一、课堂教学特征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
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
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一次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
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
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授课讲解

《课堂教学的 50个细节》部分内容作者:淡然郑金洲撰写的《课堂教学的 50个细节》一书。
作者, 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 借助于听课、评课的的亲身经历, 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并将这些细节加以理论阐释和学理说明。
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等方面关注了课堂的 50个细节,作者把课堂中看到的现象,发掘问题的实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比如:作者在《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一文中指出: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传授、灌输式教学。
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却原有的“秩序” ,需要取而代之一种新的秩序。
学生动了、活了,教学重心下移了,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参与状态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出现参差不齐、你快我慢、你说我停、你动我静等一系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使“杂乱”变得“清晰” , “无序”变得“透明” 。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一问题也曾困惑过。
教学中是否不需要井然有序, 环环相扣, 行云流水, 设计严密, 人人称道? 如果不去预设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又会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去细细思考,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是一门艺术,必要的教学设计,认真扎实地备课,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堂课的教学教师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并了解学生的情况,才会灵活地驾驭学生,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正常发挥,而不是使自己已经预设好的东西强加到学生头上。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要想人人称道,我认为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能够使每个人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而不是需要按什么模式来进行教学,正如有位伟人说过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讲课讲稿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课堂教学特征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
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
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一次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
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
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
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
“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共5篇)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共5篇)第一篇: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办法探究”、“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日子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别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别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经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妨碍学生,如此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对于教师拖堂的咨询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觉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别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估计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特别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预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惟独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刻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具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具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别不过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具优秀的板书设计,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1.课前三分钟的教育活动2.把书作为奖品奖给学生3.把馈赠当奖品给贫困生4.你们又给老师一个奇迹5.相信她今后读书一定行6.体现尊重的小小奖励7.默默暗示,无声批评8.巧妙警示,间接批评9.转移话题,迂回批评10.教师“违规”借分给学生11.成绩好的学生还顾不过来12.更多关爱令人头疼的学生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13.说不好没关系,有我呢 14.这题目很简单,很容易15.让我来猜猜谁是朗读小能手 16.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不举手 17.快去帮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18.你懂什么,我哪儿说错了 19.××都知道,你们知道吗 20.准备不足的课堂提问21.接二连三的多个问题22.意想不到的学生回答23.等一等,再纠正学生错误 24.不必每次都告诉学生答案25.给学生留一点知识的缺口 26.讲课时不要显得漫不经心27.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讲课 28.弄巧成拙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29.课前为学生唱上一曲 30.今天老师做一次值日31.转过身吹讲桌上的灰 32.老师还不如一只苍蝇33.你们先别忙着夸我妙 34.听课老师也要守纪律35.考试之前与学生握手 36.请提醒学生拉开窗帘37.向孩子承诺后要兑现 38.不替学生完成分内事39.帮一年级新生做卫生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40.在教研活动中向同事学习 41.在教师培训中向专家学习 42.通过网络与同行探讨交流 43.随身带着书,随时来学习44.每天用一点时间教学反思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45.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46.礼貌回应学生敬礼47.取得一点成绩就“炫耀” 48.整理干净自己的办公桌49.老师的事别总让学生做 50.在校时间别玩网络游戏。
教师课堂授课的66个经典细节

教师课堂授课的66个经典细节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伟大的老师,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2.课前要“胸有成竹”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4.巧用课前三分钟5.第一印象很重要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7.做一个真实的人8.要了解你的学生9.给学生自由的空间10.课堂要立规矩11. 给学生一个期望12.和学生有个约定1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14.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15. 要有一颗包容的心16.把爱给每一位学生17.保持亲和力18.赏识你的学生19.切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20.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21.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22.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23.让你的眼睛会说话24.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25.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26.身教重于言教27.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28.努力实现有效教学29.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30.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31.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32.控制好课堂的“活”33.将游戏引入课堂34.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3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36.平等、民主的课堂很重要37.善待学生的错误38.让学生自己“认错”39.善意“忽视”不良行为40.表扬和批评要适度41.把握好公正的天平42.善于委婉地劝诫43.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44.正面教育效果好4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6.帮助学生赢得信心47.巧用个别谈话48.“一帮一,一对优”49.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50.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51.多看学生的闪光点52.巧设物质奖励53.把握激励的最佳时54.慎用您的课堂语言55.用心对待“个别生”56.签订课堂管理合同57.用好学生舆论监督58.给孩子认错的勇气59.教师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60.放宽胸怀,学会等待61.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62.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63.学校里没有相同的课堂64.用心呵护课堂的秩序65.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66.“课堂”管理工夫在课外。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二篇)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累积”这句话吸引,的确,成功源于细节的积累,教学艺术的精湛在于处理好细节。
那教学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呢?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课堂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读者讲述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
每个章节都有对我自己教学很有启发的内容。
启发一:课堂并非要“完美”此处的“完美”其实可以细化为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和人人称道。
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代替传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而这种动态的课堂互动模式其实是有助于提高创造力,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上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要求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这样的设计,也许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意料之中,但其思路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新课程的理念展开的,是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本课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
启发二:板书的意义信息技术改进了我们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呈现大量的知识信息,也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有的老师借助电脑的手写功能,直接用多媒体显示自己书写的文字,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代替板书?其实,在讲课时有许多内容是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呈现的,比如,课堂上学生随机出现的答案,教师灵光一现的念头,学生之间产生分歧和争议,这些内容,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是多媒体手段即时无法生成的,而通过板书可以随时将其呈现出来。
此外,教师板书的书写,可以强化学生的书写意识,增进学生的书写愿望,使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渐将书写作为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
名师管理课堂的50个细节

名师管理课堂的50个细节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提前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4.巧用课前三分钟有效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5.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做一个真实的人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更是并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8.要了解你的学生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意的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9.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每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10.课堂要立规矩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11.给学生一个期望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12.和学生有个约定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教师课堂管理的50个经典细节

教师课堂管理的50个经典细节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2、课前要胸有成竹。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4、第一印象很重要。
5、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6、做一个真实的人。
7、要了解你的学生。
8、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9、课堂要立规矩。
10、给学生一个期望。
11、和学生有个约定。
12、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13、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14、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15、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16、保持亲和力。
17、洽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18、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19、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20、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21、身教重于言教。
2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23、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24、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25、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26、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27、控制好课堂的“活”。
28、将游戏引入课堂。
29、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30、给学生辰示自我的机会。
31、平等、民主的课堂很重要。
32、善待学生的错误。
33、让学生自己罚“认错”。
34、善意“忽视”不良行为。
35、课堂管理功夫在课外。
36、把握好公正的天伞。
37、善于委婉地劝诫。
38、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39、正面教育效果好。
4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1、帮助学生赢得信心。
42、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43、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44、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45、巧投物质奖励。
46、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47、用好学生舆论监督。
48、放宽胸怀,学会等待。
49、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
50、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体认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修改意见明确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即是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果然有可能是成功教育工作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师生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系主任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战斗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较佳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让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电脑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科学合理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描绘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第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课堂中66个细节

名师课堂管理细节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4.巧用课前三分钟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
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著名特级教师李烈)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5.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
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2019年整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送,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效劳,为学生学习效劳。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郑金洲)的听课杂记一、课堂教学特征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
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
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一次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
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
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
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二、教学方法探索1、无需举手,自由发言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同学(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是,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经常发言的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
2、零散的提问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有低到高,不断深入。
3、热闹的角色扮演如果角色扮演离开了教学的特定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只具有手段的意义了。
没有目标,失却了内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绝不是离开内容、离开知识结构、离开知识授受来谈课程的,它要求改变的是课程的承载方式以及内容的展现形态。
4、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5、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舒服他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
如果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状态,而不是异步状态。
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生的教与学,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7、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
换句话说,是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
8、没有板书的课堂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
9、拖堂的几分钟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
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学的能力。
10、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
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
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
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
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三、教师的语言行为1、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常会有其局限性,这是与其成长背景、已有经验、思维水平,认知特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对问题的分析中,这种局限性反映出的是他思维的真实状态、认识的起始水平。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思维的障碍,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藉此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就会在深化认识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在多向思维中超越自己的现有状态。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驻足停留,对学生问题回答不准确原因的即时判断与分析,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
2、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对不对,对;好不好,好。
这样的互动有了互动的形式,问答连贯,相互激发,话语碰撞,但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这样的互动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上,但效果恐怕不够明显、突出,可以说是一种低效的互动。
3、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花。
创新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多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中孕育创意,在个别中培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
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都是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
创新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要素在里面。
4、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5、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权力让渡给其他同学,充分利用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反应出的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学生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资源,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成长。
学会合作,是当今我们队学生的基本要求。
加强团队建设,是当今我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导向。
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与分享留有较大空间,不仅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且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人相处的技能与技巧。
6、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要认识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重要性,要调节好不同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比例,用自己协调者的角色统筹安排好课堂中不同学生的应答。
课堂公平是所有教育公平中最细微的,可能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部分(至少进同一所学校后是如此)。
公平调节的杠杆在教师,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多了,就需要适当减少;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少了,就需要积极鼓励,促使其大胆对问题作出回答,不断增加其应答的体验和获得认可的机会,逐渐使其由课堂“边缘人”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权力”杠杆调节“冷热不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
从这个意义上,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哪些先前没有的相对缺失的权利。
7、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第一,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见得都由教师来回答,学生也可以成为问题的解答者甚至是评判者。
第二,面对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越来越难以胜任回答的职责,需要考虑其他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
第三,如果面对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以这种方式来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教学权威形象,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个争相提问并比试看谁难得住教师的现象。
需要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分析学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立场、角度、缘由,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8、你在想什么呢一味的指责,能换来学生注意力的真正转移吗?讽刺挖苦能使得学生焕发学习的动机吗?9、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这种心理感受不会让他有成就感,反而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和参照中体会到更多的挫败感。
教师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可能使其回答问题的勇气收到挫折,使其刚刚产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幅度降低,使其进一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进而停留在教师以为的他不优秀的行列。
这句话中,教师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意无意影响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的言行,关乎学生的成长。
课堂上的言行,更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10、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变“不许”为温文尔雅的提示,变“不要”为体贴入微的导引,变“不能”为循循善诱的教诲,在今天尤为重要。
11、教参上也是这样写的12、谁未总结(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表达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对问题作出批判性分析。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质疑问难,是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外部世界,运用自己的视野去分析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场景,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让同学对其他人的观点作出评析,更是促使这些同学用分析、甄别、判断、评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认识,通过更为复杂的智慧活动学会批判地认识外部世界,进而形成“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创新品质。
由学生来完成这些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把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从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从个体状态上升到群体共有的状态,从散乱状态上升到整合状态。
13、同学们紧张吗14、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乡音”窃笑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这位同学的一种难得的正面评价;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带有艺术性的负面评价。
这种复述所具有的评价含义是潜在的,是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