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推荐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和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在多数情况下,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并通过二者的结合,发挥教学的最大化作用。
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教学方式,读和写都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做好读写结合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口能力的联系。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找出一些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从中制定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读写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地使用方法,促进读写二者之间的结合过程,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小学生的读写需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读写两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课文的背诵和记忆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也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情况。
在这项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读写需求。
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并能够熟练地朗诵文章。
而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抄写文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利用一篇文章,将读和写两个过程连接在一起,而学生也在这种情况中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武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读写能力。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典故“苏武牧羊”改编而来。
对小学生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并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促进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通过孩子们的朗读和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选择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问题分析,理解重点内容。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找出文中的亮点和好的写作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改编或者写续写的方式来进行写作,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锻炼写作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技巧,还能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读取完整的文章进行写作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句子、段落来进行拆解和组合,让学生通过进行修改、补充等方式来提高写作的能力。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他们的段落写作和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
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写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安排一些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完后进行写读后感、写读后续写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意见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也可以在课内课外的阅读活动中进行。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延伸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邳州市新集小学徐岩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一)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而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写作。
指导学生写作也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也翻阅了许多作文报,作文指导书,试着给学生读范文,讲写作方法,但最后结果仍不尽人意。
2、适应改变教学中读写分离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
其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
从阅读方面看,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表达,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有前一个环节。
在进行段落或篇章教学时,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注意写作的渗透,或渗透不全面,不注意指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认识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这样,尽管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没有或很少从中学到写作知识、写作方法。
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贸然从事,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
强调理解,忽视表达,致使阅读教学结构残缺不全。
从作文教学方面看,一些教师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指导学生作文不是授之以渔而授之以鱼。
教给必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是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
可有的教师只字不提,或者讲得笼统空泛,学生似懂非懂,很难进入实战状态。
学生作文时,教师或者把中心、材料、条理甚至重要的段落、词句都安排好,让其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作文;要不就让学生硬性模仿,大段大段的照抄课文或课外读物;再不然,就让学生跟着感觉走,盲目地乱写一通。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探究

190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探究★ 童忠业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优良的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们有着良好的影响,使他们更轻松地去阅读和去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意思。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其中写作形式不做过多限制,凸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灵活性、科学性,旨在通过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写作积极性,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效落实阅读理解教学目标。
一、读与写结合模式的存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为了学生有更好的语文素养,除了读懂之外,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阅读更要会写,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汇、好句子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学文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感受的融入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便于对语文的阅读理解。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随着阅读的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写作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阅读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与写的结合对学生百利无一害,读与写的结合还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和对文学的热爱。
老师的教学也不会面临太多的压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文章的具体大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科学地划分段落,并且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进行读写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策略1、设定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目标基于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语文学习兴趣,加之教师育人能力不尽相同,教师需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实况出发,设定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目标,旨在打造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
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时,为使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顺利完成阅读与写作训练任务,教师需从学生、文章、课标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充分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活动,以文章语境为依托,文章中心思想为主线,文章景物描写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续写,落实“读后续写”的教学目标,继而引导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方法,为巩固相关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可鼓励学生记日记,将平日发生的事情及自己的心情记录在日记中,实现日常写作训练的目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本身就有着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之中掌握写作技巧,也将在写作过程之中夯实阅读之中学到的知识。
而作为教师也应该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之下,引入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这也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革新,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了小学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
而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来看,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
通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提炼写作技巧,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之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将产生全新的理解,完善学生语文知识体系,这也是语文思维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引导也将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魅力有着更加具体的认知,对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加深理解,这也是巩固和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可以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必要性[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一)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能满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
教材之中选录的文章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学性,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这也为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面对写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写作技巧,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方法,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探究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探究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就此展开深入分析,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好安排和设计,引导小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在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研究中,对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将语文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做好紧密结合,使小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前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这就会对语文教学的效果、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针对于这一情况,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研究中,注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改变传统的、读写分割的形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自信,加深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做好培养及发展。
一、以读促写,让阅读推进写作有效开展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字词句知识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打下基础,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字词句的组合,提升了深度,由“片面”向“全面”方向转变,阅读就是字词句的综合,除了对基本能力考察之外,注重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内涵进行学习和理解,使语文学习有了深度[1]。
实际教学中,以读促写理念的融入,注重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阅读中的写作素材做好学习和积累,并联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有效运用,以此来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将阅读学习、积累的知识在写作中进行实践运用。
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强调了阅读的促进作用,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窥视语文写作的方法、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律,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主题单元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提高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研究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主题单元为基础,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设计一系列的读写结合训练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堂阅读、课后写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四)主要观点1.阅读和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2.以主题单元为基础,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教师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五)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主题单元与读写结合训练相结合,既注重了阅读理解,又注重了写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建构有效教学基本框架为了建构起有效的教学基本框架,我们需要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教学结构。
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并重,以训练为主。
我们可以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并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2.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的意义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这种训练方法具有阅读指导性和写作指导性,能够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研究等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并将其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顺应课程改革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新理念的要求,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文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阅读为基础,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探寻其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种种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文本,还能够通过阅读启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并且如何在写作中巩固和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些问题不仅挑战着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提升。
通过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方案课题提出的背景: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从此,“以读促写”的观点占据了作文教学理论的主导地位。
它把阅读作为写作学习的基础或前提,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写作教学。
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旨在探索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学课文”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挖掘课文中的语文训练点,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语言文字。
不少学生习作时不会选择材料、组织语言,每学年的16次课内习作,学生远远不能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点是必要的,也是有其价值的。
课题概念的界定: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4.小学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确定(挖掘训练点)。
2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施(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3.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评价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实施教学评价)。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和经验。
实践意义:一是通过课例研究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研究、反思,选择适合学生的读写整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第二,教师在研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得的认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小学语文是孩子们的语文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汉字、拼音、词语、句子、篇章等多个方面。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而读和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首先,以读促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读是初步感知、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知识的再创造和创新,两者存在内在联系。
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就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进行写作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解读经典文本,通过对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分析,使他们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要素。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提问、讲述和练习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动力和自信心。
其次,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课本、文学作品、百科资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各种文本形式、语言形态和表达方法。
同时,在阅读材料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还需要教师透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等形成互动模式,在发表读后感、反思和写作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对文本内容、结构和语言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总的来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材、教法和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面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
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巩固阅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写作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
有时候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从中获取相关的写作素材。
在读中感悟,通过不同的主题、题材和体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读书、读课文、读文章等形式,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总结和梳理所获取到的信息,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提高写作的基础。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知识,在写作中运用知识。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分析、归纳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和扎实。
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是一种获取信息、启发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文章和材料,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启发创作的灵感。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写作中能够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写作巩固阅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提出,得益于语文教学理论的更新和教学实践的总结。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着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情况,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单纯地理解和记忆,而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许多语文教学者开始思考如何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来巩固阅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和动力。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语言素材,才能领悟优秀作品的思想和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感,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优秀的作品往往可以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通过模仿和借鉴优秀作品的风格和结构,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
写作可以巩固阅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消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锻炼自己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是一种既科学又实用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探索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开始尝试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们通过设计精心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启发写作,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课文阅读后,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如感想、续写、改编、翻译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
方案
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能够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因此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示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示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经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示的”阅读不但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示,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经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示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因此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共12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经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