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

合集下载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药物选择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药物选择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目标、降压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01、血压控制目标1)对于未接受血管再通治疗且无合并症的患者,若血压≥220/120 mmHg,脑卒中发病后最初的 24 小时内血压降低 15% 可能是合理的。

2)rt-PA 静脉溶栓治疗前血压应控制在180/105 mmHg 以内,并且在静脉溶栓后的 24 小时内维持这一血压水平。

3)对于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80/105 mmHg 以内,整个手术过程中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80 mmHg 以下,血管开通 mTICI 2b/3 级后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以下。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先兆子痫/子痫等),初始血压水平降低 15% 可能是安全的。

5)对于血压> 140/90 mmHg 且神经功能稳定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启动降压治疗是安全的。

02、降压药物的选择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来说,建议用静脉短效药物,以迅速发挥作用,并防止可能导致血压过低的长期药物作用。

1)患者符合其他急性再灌注治疗条件,血压> 185/110 mmHg 可以用以下降压药物:拉贝洛尔10~20 mg 于 1~2 分钟内静脉注射,可重复 1 次;或尼卡地平 5 mg 静脉注射,可每 5~15 分钟滴定加量 2.5 mg/h,最大剂量 15 mg/h,达到目标血压后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血压在合适范围。

2)溶栓或其他急性再灌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的血压管理,保持血压≤ 180/105 mmHg。

溶栓后监测血压,每 5 分钟 1 次,持续 2 小时;之后每 30 分钟 1 次,持续 6 小时;之后每小时 1 次,持续 16 小时。

3)如果收缩压> 180~230 mmHg,或者舒张压> 105~120 mmHg,可以应用以下药物:拉贝洛尔 10 mg 静脉注射,之后持续静脉泵入 2~8 mg/min;或尼卡地平 5 mg/h 静脉注射,可滴定加量,每 5~15 分钟加量 2.5 mg/h 至达到目标效果,最大剂量 15 mg/h。

脑梗死急救时首要的措施

脑梗死急救时首要的措施

脑梗死急救时首要的措施脑梗死是由于大脑血管的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部缺血、缺氧损害,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迅速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脑梗死急救的首要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有咳嗽、打鼾等异常现象,应尽量保持患者平躺状态,头向一侧,以防止舌头后坠堵塞呼吸道。

3.切勿强行移动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切勿强行移动患者,以免加重脑部损伤。

若患者呈现昏迷、抽搐等严重情况,则可将他转动到侧卧位,以防止其窒息。

4.舒适的环境和姿势: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姿势,保持他的体温、心理和情绪稳定。

5.观察症状:对于脑梗死患者,应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包括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瞳孔大小等,以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和通知医护人员。

6.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较高,但在急性期需要保持血压的稳定,以防止进一步的脑部损伤。

急救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降压药物。

7.不要给患者进食:脑梗死急救过程中,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给予他进食可能导致误吸、呕吐等情况,所以应暂时禁止患者进食,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8.给予氧气: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缺氧现象,给予吸氧能够增加氧气供给,减轻脑部缺血、缺氧的程度。

急救人员可以给予患者低浓度的氧气吸入。

9.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脑梗死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为了防止感染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急救人员应及时清洁和按摩患者的皮肤。

10.尽快送往医院:脑梗死属于急性疾病,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安慰和鼓励,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血压控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血压控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维普资讯
20 0 7年 4月第 l 第 l 4卷 O期 ( 刊 ) JMT, oi 0 7 V 11 N .0 Ise vr e 旬 P A r.2 0 , o.4. o 1 (s0 ・ 37
m , 0r n 次 , l 3 i a / 3次/ , d 疗程 3d~ 。对照 1组应用 病毒唑 5d
值得推 广。
参考文献 : [ ] 江红涛, 1 禹建捷. 双黄连粉针 剂- 应用近况 [ ] 实用中西 医 临床 J.
结 合 杂 志 ,9 7,3 7 :2 8 19 1 ( ) 13 . [ 王英新. 2] 注射 用双黄连粉针剂在儿科呼吸 系统的应 用[ ] 中 国 J.
社 区 医 师 ,0 4,0 22)2 . 20 2 (6 :9
2 结 果
病毒作用 , 能增 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且 促进 白 细胞的吞 噬 作 用 , 速 细 胞 的 修 复 过 程 , 低 机体 炎症 反 加 降 应…; 治疗儿童呼 吸道感 染 有很好 的疗 效 J但 在临 床上 静 ,
脉应用双黄连所致的过敏 反应屡 见不鲜 , 此我们采 用雾化 因
剂; 主要成分为绿原酸 、 连翘 酚 、 黄芩甙黄酮等 ; 有明确的抗 具
注射液 1 s k , 0m / g加生理盐水 2 l对照 2组应 用生 理盐水 0m ,
2 雾化 吸人 , 0ml 对照组雾化吸人时 间及疗程均 同治疗组 。 13 疗效评 价 显 效 : . 治疗 7 2h热退 , 咽痛 、 咳嗽 、 头痛 、 乏 力 等症状 明显改善 , 肺部湿 哕音 减少或 消失 ; 有效 : 治疗 7 2h 上 述症状 有所 改善 , 治疗 5d上述症状 明显改善 , 部湿哕 或 肺 音减少或消失 ; 无效 : 治疗 5d上 述症状 、 体征改善不 明显 。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 S 15统计 软件 , P< .5为具 . P S1 . 以 00 有统计学意义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调节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调节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也有很好治疗反应 , 所以激素治疗 T S患者后症状改善是诊 H 依据 , 特别 是 3 D—CS I 像能 够清晰 显示颅神 经海 绵 ISMR 成
窦段 , T S的诊 断 中发 挥 着 特异 的 诊 断 意 义 。本 组 患 者 在 H
但不是绝对 的依据。影 像学检查 是一项新的诊 断 14 影像 学及 电 生理 检 查 : . 全部患者接受 C 、 R 检 断必需 的, TM I 查, I MR 检查 4例患者 海绵窦 区见 T 加权像 呈稍 低或 等信 1 号 、2加权 像均呈稍 高或等信 号病灶 , 中 1例患者增 强扫 1 、 其 描可见强化表现 , 其余正常。脑血管造影 2例 , 例提示 颈 内 1 动脉海绵窦段轻度狭 窄。
激素治疗后 MR 影像随访 显示 , I 原来受 累海绵窦 的增强信 号 完全 消退 。此外眶尖部假肿瘤和海绵窦部 肉芽肿性炎症具有
2例 , 蛋白轻度增高 4例 , 脑脊 液细胞 学检查 8例 , 提示 有单
核 细胞 反 应 3例 。
相似 临床特征 , 往往都被认为是 T S且此部位淋巴瘤对激 素 H,
d go s f o s i n s l a—H n s d m J .E rR d l20 ,3 a io T o u t y r e[ ] u a i , 03 1 no o
( ) 7— 8 1 :1 2 .
[ ] H qeT , k K siSe a. ya i MRi ai nTls 3 a u IMii Y, ahi .t 1D n mc gn i o a— m g o
Hutsnrme J .E r ai , 0 4 5 ( ) 0 n y do [ ] u R do 20 , 1 3 :29—27 J l 1.

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流程规范(参考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院前处理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症状见下方)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急诊室处理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

急诊处理流程:2、血液学、凝血功能、生化及心电图检查;3、NIHSS评分;4、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气道、呼吸;血压;5、紧急处理:颅高压,严重血压、血糖、体温异常,癫痫等(参见急性期诊断与治疗);6、开启绿色通道,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病房接受治疗。

卒中单元/病房收治脑卒中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卒中单元/病房医师诊治步骤及流程:1、是否为卒中: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症状;2、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脑CT/MRI;3、卒中严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4、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参见溶栓治疗适应征、禁忌征);5、适合静脉溶栓者:完成溶栓前准备,与患者及家属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6、适合血管内介入治疗,联系介入医师及介入室,完成术前准备,与患者及家属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7、不适合溶栓者在卒中单元/病房接受综合治疗;8、病因分型。

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二、一般处理(一)呼吸与吸氧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的变化及调控

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的变化及调控

舒 张压 (01  ̄ . )mm , 2 8 . 73 0 4 Hg 男 2例 , 1 女 6例 , 均 年 龄 5 ~ 平 0
8 0周 岁 。3 8例患 者 均经 脑 C T检 查确 诊 , 有 患者 均经 颈 动 所 脉 超声 . 检查 患者 双侧 颈 总 动脉 、 动 脉 分叉 部 、 内动 脉起 颈 颈 始 部有 无狭 窄 、 无 硬化 斑 块 , 果 : 动 脉狭 窄 3 有 结 颈 0例 、 颈动 脉硬化 3 3例 、 合并 冠 心病 5例 、 高脂 血 症 2 8例 、 尿 病 1 糖 0 例。 所有 患 者 排 除 继 发性 高 血 压 , 既往 有 脑 卒 中病 史 和 神经
与 半 暗带 的血 流灌 注 和供 氧有 关 ,尼 莫地 平 引起 血 压下 降 。 侧 支循环 灌注不 足 , 使梗 死加 重 , 卒 中急性 期 降压 应滞 后l 脑 1 I 。
所 有数 据 以
2结 果
表示 , 采用 t 验方 法 。 检
21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前 7天 的 血 压 变 化 . 见 表 1 。
物。 结果 : 临床监 测 3 8例急 性 高血 压性 脑 梗死 患者 。 在发 病 4 ~ 2h内有 3 87 2例 血压 < 6 /0 151 0mmH .2周 时 3 g1 0例血
压 < 4 /0mmH ; 109 g 常规 降压 药物 : 1 有 2例减 少 12用量 ,7例 减少 了 13用量 , 余 的维持 原量 。结 论 : / 1 / 其 高血 压性 脑梗 死 患 者发 生脑 卒 中后 , 血压 会逐 渐 下 降 , 较小 剂量 的降压 药 可维 持 良好 的血 压水 平 , 少脑 卒 中的冉 发率 和致 死率 减
临 时 加 用 了降 压 药 物 , 者 仰 卧 ( )0 r n后 测 卧 位 血 压 患 静 1 i a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急性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引起颅内出血。导致出血 危险性增高的因素主要有: ①第一次头颅c T已经显示有水肿或占位效应。 ②就诊时卒中症状严重,NIHSS>22分。 ③年龄大于75岁。 ④治疗时血压大于l85/110mmHg。 ⑤早期合并使用抗凝药



(3)其他溶栓治疗药物 静脉链激酶溶栓治疗,有3个研究因为治疗期间患者的结 果不好或者死亡率增加而终止。但是这些研究使用的剂量 为150万单位,入组的标准为6小时以内, 治疗观察的患 者病情也太重。因此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链激酶溶栓治 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只是至今没有链激酶治疗缺血 性卒中成功的研究。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但是均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所 以至尽尚无定论。





(2)重组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方案: ①静脉点滴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总量 10%推注,1分钟以上推完,余量60分钟点滴完。 ②患者收到加强病房或者卒中单元监测。 ③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每15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 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查一次,此后每小时检查一次,直至 24小时。 ④要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呕吐, 应该立即停止输入rtPA,急诊复查头颅CT。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此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24小时。
二、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 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 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 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 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 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 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 中梗死还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3~6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对策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对策

托普 利 或 利 血 平 降 血 压。在 血 压 降 至 15 9 m H 6 / 5 m g时 停 用 降压 药 。其 他 治 疗 和常规急性脑 梗死的治疗方法相 同。
过去认 为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会 引起继发性 出血或加 重脑水肿 , 故必须把 血压降 至收缩 压 <10 H … 。现 在认 6 mm g
1 黄宗青. 脑缺血 中的血压问题 及其处理. 新
医学 ,93,4 7 :8 3 5 19 2 (7)3 4— 8 .
缩压和舒 张 压波 动 幅度 均小 于 1 m g 0 mH 者 , 为每天测血 压 1 。每天测 血压 2 改 次 次 以上者 , 其第 7天 、 1 的血 压值取 第 4天 其平均数。如住 院不 足 1 4天者 , 以其最 后 1天的血压值为第 1 的血压值 。 4天
脑 梗 死急性 期 高血压 的变 化 规律 及 对 策
降颅 内压 , 入 院时收 缩压 >20 H 、 对 2 mm g
梁 红 斌
受损 , 脑的血流供应直接取决 于其动脉 血
压值 。
舒张压 >10 m 2 m Hg者 , 用 心 痛定 或 卡 加
53 0 4 20广西岑 溪市人民医院
2 % 甘露 醇 15 l视 病情 间隔静 注脱 水 0 2m ,
经 颅 超 声 与疏 血 通 联 合治 疗 急性 脑梗 死 临床 观 察
照组 4 2例 , 2 男 6例 , 1 女 6例 , 年龄 3 8~
苗成 林 胡 旭 涛
0 0 ) .5 。
8 , 均6 0岁 平 4±1. 0 6岁 。发 病距 治疗 平 均 时间为 2 2天 , . 入选 病例均符合 以下条
讨 论
期血压升高者 , 使用 脱水 剂处理 后 , 经 血 压可逐渐下降 , 因而我们 主 张 , 梗死 急 脑 性期 入院的患者 , 除非血 压显 著升高危及 生命或需要做 血管内药物溶栓治疗 , 则 否 即使 血压 增 高 , 不需 马 上积 极 降 压 治 也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临床实践往往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 上的,有了上述理论基础,对于 IS /TIA 急性期维持 脑灌注,也就是合适的脑血流量就有了一个基本标 准。 总的来说,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IS /TIA 急性 期降压:6 ~24 h 间降压可能不存在获益,需避免 此时间 段 降 压;24 ~48 h 间 降 压, 不 同 研 究 存 在 分歧;48 h ~4 周 间 降 压 仍 需 更 多 临 床 研 究 数 据。 当患者状况稳定时,尤其在 48 h 后,可考虑尽 早启动降压;4 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 标值 140 /90 mmHg ( 实际上是启动了 IS /TIA 二级 预防) 。
很显然,上述观察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也不 是很明确。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以脑血流自 动调节特点为基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参考血压 情况及血压增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急性期血压 管理。
( 收稿日期:2016-08-08)
( 本文编辑:姜民慧)
当明确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后,对 IS /TIA 急性期 就需特别关注脑大动脉的病变情况、血容量情况以 及血压升高的原因,从而安排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是 基本原则。 所以,针对 2014 年的诊治指南,除了应 根据血压水平、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等情况进行 血压管理,应该强调 IS /TIA 的病因和分型,只是考 虑到在短时间内基层医院的医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没有强调这一点( 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有无 高血压病史是应该做到的,因为长期高血压会使脑 血流的自动调节上限及下限均向较高的水平移动, 这一点对血压管理有指导作用。 病情轻重的原因很 复杂,关键还是看脑动脉特别是大动脉的病变、血容 量、血压及血压升高的原因。 由于血压可以间接地 反映血容量的情况,所以 2014 年的诊治指南中只强 调根据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的血压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发脑梗塞。

脑梗塞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阻止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并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脑梗塞治疗的原则:1.快速诊断和治疗:脑梗塞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间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旦怀疑患有脑梗塞,医生应当迅速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包括对病史、症状和体征的了解。

对于确诊的脑梗塞,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恢复脑血流和减少损伤。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脑梗塞治疗方法之一、溶栓药物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

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通常为发病后3-4.5小时内。

对于合适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并减少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3.抗血小板治疗:脑梗塞后出现的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和再梗塞的主要机制之一、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于绝大多数脑梗塞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是常规的治疗措施之一,并建议长期使用。

4.抗凝治疗:对于病因明确为动脉栓塞的脑梗塞患者,如房颤引起的脑梗塞,抗凝治疗可用于预防再次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然而,抗凝治疗需要权衡风险和益处,并且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

5.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出血和再度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急性期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快速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以降低血压。

对于长期管理,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和ARB是常用的治疗措施。

6.预防并发症:脑梗塞治疗过程中,预防并发症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7.康复治疗: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急性脑梗死血压和颅压的控制

急性脑梗死血压和颅压的控制
程 度 的 下腹 痛 。
表 1 清醒 和 离 院 时 间 ( s mi X± , n)
压增 , 加重术 中的应激反应 , 两者合用从药理上具有优势互
补的特点 , 可克服彼此之 间的心血管 系统 不 良反应 , 而维持 从
循 环稳 定 。
注: P<0 0 。 .5

综 上所述 , 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镇痛效果好 , 书中患者躁
血压 ; 内儿茶酚胺类分泌应激性增多 ; 内压升高后维持脑 体 颅
灌注压的一种代偿性 反应 ; 脑缺 氧时的代偿 反应 ; 疼痛刺 激 、 情绪紧张 、 环境噪杂等所致 ; 膀胱 的过度充盈使血压反射性升 高, 此种原因往往被忽视。
2 2 效果评定 、
好转 ; 生命体征( 血压 、 脉搏 、 呼吸 、 瞳孔 )正常 ; 眼球 稍凹陷 , 张力低 ; 皮肤 弹性无 明显减退 。 2 3 药物 选择 与用 法 临 床脱 水 降颅 压 多应 用 2 % 甘露 . 0 醇 、0 5 %葡萄糖及速尿等 。前者为首选 , 其除了具 有确 切的脱 水、 降颅压 、 改善脑水肿疗 效外 , 尚可降低 红细 胞压积 与红 细
3 结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 、 清除半 衰期短苏 醒完全等优点 , 用于
门诊无 痛人工流产术取得理想麻 醉效 果… , 但丙 泊酚对交 感 神经兴奋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使心 率减慢 , 压降低 , 血 氯胺酮 镇 痛效果完全 、 确切 , 但易引起心血管系统兴奋 , 使心率增快 , 血
内不 良反应见 表 2 。P组 有 1 5例在 术后 2 i 0 mn内出现不 同
[ ] 中华麻 醉学杂志 , 9 ,4 2 . J. 1 4 1: 9 9
注: 00 。 P< . 1 ( 稿 日期 :O 70 _ 收 2 0 .32 2)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性脑卒中接诊后诊断及处理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根据病因,脑梗死可分为5型(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源性栓塞型(CE)、其它明确病因型(OC)以及不明原因型(UND)。

而根据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伤。

为此,对于脑梗急性期治疗,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或减轻原发性脑损伤。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有指正的患者,应力争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具体治疗和处理措施有:一、一般处理包括吸氧和同期支持、心脏检测、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等。

其中血压、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

在脑梗发病24小时内降压一般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7.7-10mmol/L,避免引起血压、血糖急剧下降。

二、特异性治疗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扩容、改善脑循环等方法)、他汀及神经保护等。

1、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

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

现认为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0小时内。

2、血管内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等,在此不赘述。

3、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大型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CAST)和国际卒中试验(IST)]研究了脑卒中后48小时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CHANCE研究证实早期(发病后24小时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1天可减少轻型脑卒中(NIHSS≤3)患者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因此,对于未行的急性期患者应在48小时内之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d)。

如果发病24小时内,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4天以预防卒中的早期复发。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临床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 血 压 变 化 是 脑 卒 中 的 主 要 原 因 及 独 立 的危险因素 , 合 理 的控 制 血 压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转 归 及 预 后 都 有 积 极 意 义 。本 研 究 采 用 前 瞻 性 队 列 方 法 进 行 2 4 h动 态 血 压 监
测, 收集急性期脑梗 死患 者 的血压 变化 , 并 随 访 3个 月 时 的 预
测1 0 d , 记 录影 响预 后 的 因 素 , 并 记 录 1个 月、 3个 月死 亡 率 、 残 疾 率 。结 果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多有 血 压 升 高 , 并 自发 下 降 。 入 院 时 血
压及 入 院后 平 均血 压 与 1月死 亡 率和 3月死 亡 率 或 残 疾 率呈 U 型 关 系 , 血压过高或过低预后均差 , 血 压的最适 水平 为( 1 2 O ~1 8 0 ) / ( 7 0 ~1 0 o ) mmHg预 后 较 好 。 结 论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血 压 的 变化 对 预 后 影 响 较 大 。 关键 词 : 脑梗死 ; 血 压调 控 ; 预 后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3 R 2 5 5 . 2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0 . 0 3 0 文章 编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0 — 1 2 1 2 — 0 2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血 压 调 控 的 临床 观 察
黄 河, 刘 泰, 胡跃 强 , 陈荣 群 , 胡玉 英 , 何乾 超 , 张青萍 。 曦, 张 志伟 , 李 品纯 , 钟 洁 赵 延虹 , 谭璐 璐 , 刘永 辉 , 宋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

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管理发表时间:2012-01-09T15:37:32.4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许俊慧[导读] 文中统计数字与学术论著略有差异,与样本量小有关。

许俊慧(山西省中条山集团职工总医院 04370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165-02脑梗死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纠正的因素。

降压治疗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积极作用已有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予以支持[1]。

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怎样控制血压,急性期什么时候开始降压,什么水平降压,降压到什么水平为最佳,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血压管理状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脑梗死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

108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已知有高血压病史54例,其中47例从未服用降压药或不规律服用降压药,仅有7例规律服用降压药,入院时血压升高86例(79.6%)。

根据199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高血压联盟重新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定义为高血压。

患者入院时血压范围68-232/52-132mmHg(1mmHg=0.133Kp),平均(146±21)/(90±16)mmHg,10例(9.3%)的患者SBP≥220mmHg,13例(12.4%)的患者DBP≥120mmHg,11例(10.2%)的患者SBP<110mmHg。

84例患者出院后需要坚持服用降压药。

住院患者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遵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控制治疗。

1.2 血压测量方法:测量血压采用标准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测量仰卧位时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每次测量血压2次,中间间隔1分钟,使袖带内空气排空,计算平均值,作为当天血压。

出现心脑血管病,血压需控制在多少?

出现心脑血管病,血压需控制在多少?

出现心脑血管病,血压需控制在多少?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10期文/本刊记者于荷专家支持/孙宏涛高血压的并发症较多,且大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而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尤以心脑损害最为显著,若不及时有效降压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门诊中也经常发现,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常常自暴自弃或满不在乎,觉得“我都已经这样了,还有啥必要控制血压呢?”出现心脏病,仍要控制好血压本刊记者:已经出现心脏病了,控制血压还有用吗?孙宏涛: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脏病了,说明血压对心脏的损害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时候仍然需要继续控制血压。

因为,高血压病损伤的不仅仅是心脏,还包括肾脏、颅脑、眼底、大动脉。

如果出现了心脏病,血压仍然很高,而自暴自弃地停用降压药物,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尿毒症、偏瘫、失明等情况,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代价。

另外,心脏病的治疗,除了抗栓、稳定斑块、改善冠脉供血外,最主要的治疗是祛除病因及诱因。

长期血压波动,是诱发反复心绞痛甚至心衰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血压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问题。

本刊记者:有没有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药了?孙宏涛:当然,如果出现严重心脏病变,比如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血压偏低,此时应用降压药物就不是必须的了,甚至是有所禁忌的。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但需要强调的是,总的来说,已经出现心脏病了,控制血压还是有用的,只有充分理解用药的必要性,才能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及转归。

出现脑血管病,降压不能过低过快本刊记者:脑血管病也是高血压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如果出现脑血管病了,血压需控制在多少合适?孙宏涛:出现脑血管病了,血压控制要根据脑血管病的性质及分期定。

如果是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220/120mmHg、溶栓前血压>180/105mmHg、脑出血患者血压>200/110mmHg时需要降压治疗,如血压未达到上述水平,可密切观察血压而不必急于降压治疗。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血压控制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血压控制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血压控制脑血管意外俗称脑中风或脑卒中,是脑部急性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脑梗死又根据其发病机理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急性脑血管病痉挛也属于脑血管意外的范畴。

很多脑血管意外患者同时伴随血压的升高,因此确定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颅内压升高导致血压升高,如何确定降压界值及时间窗,如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

一般主张,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40/9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65~90mmHg;糖尿病或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应急反应、膀胱过度充盈、恶心、疼痛、既往高血压史、对缺氧的生理反应、及对颅内压升高的反应。

目前临床研究证明,脑梗死患者,由于梗死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缺陷,使缺血半暗带血流供应更依赖平均动脉压,血压升高正是机体的代偿性反应。

故不主张积极降压治疗。

对于脑出血患者降压过低过快,同样减少脑灌注,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

不同指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事件血压控制目标值有所不同。

但都根据发病后的时间、病情的程度、及发病前的血压状况而定。

2003欧洲卒中指南:血压>220/130mmHg时降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目标血压180/100~105mmHg,既往血压正常的目标血压160~180/90~105mmHg。

2007美国成人缺血卒中指南:当给予溶栓时血压>185/110mmHg时,开始降压,第1天降压15%~25%。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血压>200/130mmHg时严密血压监测下进行降压治疗,控制目标不能低于160/100mmHg。

临床发现,急性卒中后,血压升高仅出现于2~3小时或者数天,常自行下降,一般不需要做高血压急症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血脂异常的处理 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 2C 作为首要目标。

临床上在决定开始药物调脂治疗以及拟定达到的目标值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并存其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的绝对危险。

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见表1)。

不同的危险人群,开始药物治疗的LDL 2C 水平以及需达到的LDL 2C 目标值有很大的不同(表2)。

务必要同时积极降压、调脂,兼顾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全面达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表1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危险分层T C 5.18~6.19mmol/L(200~239mg/dl )或LDL 2C 3.37~4.14mmol/L(130~159mg/dl )T C ≥6.19mmol/L (240mg/dl )或LDL 2C ≥4.14mmol/L(160mg/d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低危低危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数≥3低危中危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1中危高危冠心病及其等危症高危高危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 2C 、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表2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 和LDL 2C 值及其目标值mm ol/L (m g /dl)危险等级T LC 开始药物治疗开始治疗目标值低危:(10年危险性<5%) TC ≥6.21(240)LDL 2C ≥4.14(160)T C ≥6.99(270)LDL 2C ≥4.92(190)TC <6.21(240)LDL 2C <4.14(160)中危:(10年危险性5%~10%) TC ≥5.2(200)LDL 2C ≥3.41(130)T C ≥6.21(240)LDL 2C ≥4.14(160)TC <5.2(200)LDL 2C <3.41(130)高危:CHD 或CHD 等危症,或10年危险性10%~15% TC ≥4.14(160)LDL 2C ≥2.6(100)T C ≥4.14(160)LDL 2C ≥2.6(100)TC <4.14(160)LDL 2C <2.6(100)极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TC ≥4.14(160)T C ≥4.14(160)TC <3.1(120)LDL 2C ≥2.07(80)LDL 2C ≥2.07(80)LDL 2C <2.07(80)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张 龙 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100050) 很多急性脑梗死危重病患者同时伴有血压的升高,如何判断血压升高的原因,是原发性血压升高还是颅内压增高导致反射性血压增加?如何确定降压的界值,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界值有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与给药途径?这些问题可能会困扰临床医生。

1 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 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 BP )应控制在150mmHg 以下;伴糖尿病或肾病者应把血压降至130/80mmHg 以下。

2 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压治疗目标2.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 可能由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应急反应、膀胱过度充盈、恶心、疼痛、既往高血压史、对缺氧的生理反应或对颅内压升高的反应。

目前研究发现,很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梗死区局部脑血流(rCB F )自动调节功能缺陷,使缺血半暗带血流更依赖平均动脉压(M PA )。

血压升高是机体代偿性反应,故不主张积极降压治疗,以便维持适度的脑灌注压(CPP )。

2.2 2007年美国AHA 成人缺血性卒中最新治疗指南对血压控制的要求2.2.1 适合静脉重组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专题笔谈· (总648)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第36卷第9期(rt2P A)溶栓治疗或其他再灌注干预措施的患者,血压水平S BP>185mmHg或舒张压(DBP)> 110mmHg,拉贝洛尔10~20mg,静脉注射,1~2分钟,可重复使用1次;或戊四硝酯贴片1~2英寸(2.54~3.08c m);或尼卡地平5mg/h静脉滴注,每5~15分钟以2.5mg/h的幅度调整,最大剂量15mg/h;当达到预期血压时减量至3mg/h如血压未下降或维持在>185/110mmHg,不可进行rt2P A溶栓治疗。

2.2.2 rt2P A或其他急性再灌注干预治疗期间和之后的血压处理,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2小时每15分钟测血压1次,然后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共6小时;然后每1小时测血压1次,共16小时。

血压水平S BP180~230mmHg或DBP105~120mmHg,拉贝洛尔10mg,静脉注射1~2分钟,每10~20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300mg;或拉贝洛尔10mg,静脉注射,然后2~8mg/m in静脉滴注。

S BP> 230mmHg或DBP121~140mmHg,拉贝洛尔10mg,静脉注射1~2分钟,每10~20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300mg;或拉贝洛尔10mg,静脉注射,然后2~8mg/m in静脉滴注;或尼卡地平5mg/h,静脉滴注,每5分钟以2.5mg/h的幅度调整直至达到预期效果,最大剂量15mg/h,如血压未能得到控制,可考虑使用硝普钠。

2.3 2000年欧洲E USI治疗指南对血压控制的要求 对以往有高血压史者,控制S BP的标准为180mmHg,DBP为100~105mmHg;既往无高血压者,维持S BP在160~180mmHg,DBP在90~100mmHg;但是血压极度升高(S BP>220mmHg, DBP>120mmHg)是进行早期治疗的标准;以下几种情况应立即抗高血压治疗: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脑病。

但应注意降压不可过快。

2.4 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的处理原则 ①积极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

②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

③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

④降血压宜缓慢进行,否则易导致脑缺血。

⑤降血压要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基础血压不同,并可能合并其他疾病。

⑥维持降血压效果的平稳性,用长效降血压药物为佳。

⑦降血压过程中,注意保护重要器官(脑、心、肾)。

血压控制的具体方法和维持水平依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而有所不同。

2.5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对急性脑梗死血压控制的要求 在发病3天内一般不用抗高血压药,除非出现下列7种情况:①MAP>130mmHg。

②出现梗死后出血。

③合并高血压脑病。

④合并夹层动脉瘤。

⑤合并肾功能衰竭。

⑥合并心脏衰竭。

⑦需要溶栓治疗。

若S BP> 220mmHg,DBP>120mmHg,则缓慢降压。

3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无脑血管合并症的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区别3.1 从上述临床指南可以看出,急性脑梗死的降压治疗的目标值高于普通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目标值,在脑梗死急性期,尤其是发病1周以内,血浆皮质醇及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疼痛等,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由于血压升高是机体代偿性反应,因此对血压的过度治疗可降低CPP,加重脑缺血、缺氧,不利于神经元功能恢复。

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要考虑到与一般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不同,对伴有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分离、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卒中患者需紧急降压治疗。

对大多数患者,即使不应用任何特定的药物,血压也会在卒中发病后最初数小时内下降,首先可将患者移至安静的病房,排空膀胱或控制疼痛,血压往往会自动下降;其次考虑脑组织的灌注问题,降低颅内压,切勿将血压降得过低或将血压降至一般原发性高血压的目标值,合理的目标是在第1天内使血压下降15%~25%。

3.2 缺血性卒中后24~48小时,可发生缺血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因此应对颅内压升高进行有效的治疗。

对颅内压升高所致血压升高的患者,如果仅仅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而不治疗颅内压升高,会导致患者CPP降低而引起继发性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急诊缺少有创监测手段,故对颅内高压的判断并非易事。

因此对临床医生来说,应该加强对颅内压升高的学习,应在实践中学会对颅内压升高进行诊断及合理治疗。

原则上应先降颅压后降血压,使其血压保持在病前原有水平或稍偏高即可。

具体操作如下:①S BP≥200mmHg或DBP≥110mmHg以上者,在脱水治疗的同时慎重平稳降血压,使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mHg左右为宜。

②S BP170~200mmHg或DBP100~110mmHg,不急于降压,仅脱水降低颅内压,并严密观察血压。

如血压继续升高,·9·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第36卷第9期(总649) ·专题笔谈·则应同时慎重平稳降血压。

③S BP 165mmHg 或DBP 95mmHg,仅降低颅内压,不降血压治疗。

④进入恢复期后,患者病情恢复稳定,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4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4.1 颅内压增高的判断 ①头痛:但只适用于神清语利患者。

②呕吐:出现于头痛剧烈时,伴或不伴有恶心,典型者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对反复发生的呕吐应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

③视乳头水肿及视力减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不清,中央生理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动脉曲张扭曲等。

视力减退一般在晚期出现。

可请眼科医生会诊协助诊治。

④外展神经和其他神经根损害: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眼球外展不充分,伴有复视。

⑤头面部改变:头皮静脉怒张。

⑥精神症状:患者烦躁不安,易于激动。

因此对急性脑梗死血压升高患者,如能及时正确地判断出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比起单纯用降血压的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①内科治疗抬高头位(小于30°),避免有害刺激,减轻疼痛,降低体温。

出现脑水肿体征时,及时脱水治疗,应用甘油和甘露醇,保持血浆渗透压在300~320mmol/L 。

不主张应用地塞米松及其他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卒中后脑水肿。

②低温疗法,低温对大脑半球及局灶性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