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纠错编码

合集下载

信息论第9章 纠错编码资料

信息论第9章 纠错编码资料
Shannon理论讨论了信息的度量,以及对于信息表 示和传输的基本限制。Shannon的信道编码定理表 明只要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则信息传输可 以以任何小的错误概率进行。但是Shannon并没有 告诉人们如何去实现这一点。Hamming提出的纠错 编码理论却正是为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7
在通信中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与数据转换编码常常是同时使用的。
任何一位错误。
接收到序 列
译出序列
显然表中的译码方法不能同时 检测出二位错误。因为如果发生 二位错误,则译码器会错误的
000
0
001
0
把它作为一位错误而“纠正”了 所以r=2的重复码可以发现 二位错误或者纠正一位错误,
0
0
但二者不能兼得。
011
1
100
0
101
1
110
1
30
例2。如果用r=3的重复编码。该编码器实现 “0” “0000” , “1” “1111”
12
13
其中分组码又可分循环码和非循环码: 循环码——该码书的特点是,若将其全部码字分成 若干组,则每组中任一码字中码元循环移位后仍是这 组的码字。 非循环码——任一码字中码元的循环移位后不一定 再是该码书中的码字 。 按照纠正错误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码、纠正突发 错误码、纠正随机与突发错误码以及纠正同步错误码 等。
26
汉明重量
27
检错与纠错:
信道编码提供了对于信息传输发生差错的 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由编码器的纠错 能力与检错能力来表征。检错是指当信息 在信道上传输发生错误时,译码器能发现 传输有误,并及时的告诉接受者;而纠错 则是译码器能自动纠正这个错误的能力。 下面以重复码为例说明编码的纠错和检错 能力。

9信道的纠错编码详解

9信道的纠错编码详解

监督矩阵H 的标准形式:后面 r 列是一单位子阵的监督矩 阵 H。 H 阵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监督方程,它表示与该行中“1” 相对应的码元的模2和为0。
H 的标准形式还说明了相应的监督元是由哪些信息元决定 的。例如 (7,3) 码的H 阵的第一行为 (1011000),说明此码的
第一个监督元等于第一个和第三个信息元的模2和,依此类 推。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 在由 (n,k) 线性码构成的线性空间 Vn 的 k 维子空间中,一 定存在 k 个线性无关的码字:g1,g2,…, gk,。码 CI 中其它任 何码字C都可表示为这 k 个码字的线性组合,即
C mk 1g1 mk 2 g 2 m0 g k 其中:mi GF(2), i 0,1, k 1。写成矩阵形式得 C1n g1 g2 m G mk 1mk 2 m0 1k k n g k
h11 h 21 hr1 h12 h22 hr 2 h1n h2 n hrn C0
H r n
C1n Cn 1 Cn 2 则:
T H rn CT 0 n1 r 1

C1n HT nr 01r
称H为(n, k )线性分组码的一致监督 矩阵。
l缺点是译码设 备较复杂;编码 效率较低。
(2)反馈重发(ARQ)方式: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方式是:发端发出能 够发现错误的码(检错码),收端译码器收到后,判断在 传输中有无错误产生,并通过反馈信道把捡测结果告诉发 端。发端把收端认为有错的消息再次传送,直到收端认为 正确接收为止。 l优点是译码设备简单,在多余度一定的情 况下,码的检错能力比纠错能力要高得多,因 而整个系统能获得极低的误码率。 l应用ARQ方式必须有一条从收端至发端的反馈 信道。并要求信源产生信息的速率可以进行控制, 收、发两端必须互相配合,其控制电路比较复杂, 传输信息的连贯性和实时性也较差。

第9章 纠错编码

第9章 纠错编码

9.1 已知一个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0111000110010010100101110001G 试求该码组的校验矩阵。

解:[]⎥⎥⎥⎦⎤⎢⎢⎢⎣⎡==⎥⎥⎥⎥⎦⎤⎢⎢⎢⎢⎣⎡=⎥⎥⎥⎥⎦⎤⎢⎢⎢⎢⎣⎡=1000111010110100110110111101011110111000110010010100101110001 I P H P G T9.2 已知某系统汉明码的校验矩阵为⎥⎥⎥⎦⎤⎢⎢⎢⎣⎡=100101101011100010111H试求其生成矩阵。

当输入序列为110101101010时,求编码器编出的码序列。

解:[]⎥⎥⎥⎥⎦⎤⎢⎢⎢⎢⎣⎡==⎥⎥⎥⎦⎤⎢⎢⎢⎣⎡=⎥⎥⎥⎦⎤⎢⎢⎢⎣⎡=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101111100111 100101101011100010111TIQ G Q H 将输入序列分三组分别是:1101 0110 1010 计算相应的码字:[][][][]1000110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01101001011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10112211=⎥⎥⎥⎥⎦⎤⎢⎢⎢⎢⎣⎡===⎥⎥⎥⎥⎦⎤⎢⎢⎢⎢⎣⎡==G m C G m C[][]1100101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010133=⎥⎥⎥⎥⎦⎤⎢⎢⎢⎢⎣⎡==G m C 所以编出的码序列为:1101001 0110001 10100119.3 设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为⎥⎥⎥⎥⎦⎤⎢⎢⎢⎢⎣⎡=101110101100001110010010101011001001H 试求该矩阵的标准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

解:[]⎥⎥⎥⎥⎥⎥⎦⎤⎢⎢⎢⎢⎢⎢⎣⎡==⎥⎥⎥⎥⎦⎤⎢⎢⎢⎢⎣⎡=⎥⎥⎥⎥⎦⎤⎢⎢⎢⎢⎣⎡↔↔⎥⎥⎥⎥⎦⎤⎢⎢⎢⎢⎣⎡↔↔⎥⎥⎥⎥⎦⎤⎢⎢⎢⎢⎣⎡+=+=⎥⎥⎥⎥⎦⎤⎢⎢⎢⎢⎣⎡=10101000011000100000110010010010001001010000111010010011010000111 100011010010001001001010100000100111 101011000100100100010010010011100001101110000100001010010010100011001001101110101100001110010010101011001001 74327432933511TIQ G Q c c c c c c c cc c c c c c H9.4 已知(6,3)线性分组码的全部码字为110100 110011 011010 011101 101001 000111 101110 000000问该码能纠正单个错误吗?构造该码组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第九章_纠错编码

第九章_纠错编码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系统
■前向纠错方式( FEC):发送端发送具有纠错功能的码 , 接 收端收到这些码后,通过译码器不仅能发现错误 , 而且能 自行纠正错误。
FEC 发送
可以纠正错误的码
接收
■重传反馈方式( ARQ):发送端发送具有检错功能的码 , 接 收端收到这些码后,译码器对发送的码进行判决 ,接收端将 判决的结果通过反馈信道告诉发送端 , 发送端将接收端认 为有错的消息再次发送 , 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为止 .
近世代数学初步
● 群的概念 ■定义1:G是一个非空集合,*是G中的一个代数运算,若 ◆1、封闭性:a , b∈G , 有 a * b ∈G ; ◆2、结合律:a , b , c∈G , 有(a * b) * c = a * ( b * c ); ◆3、存在单位元素 e∈G , a∈ G , 有 e * a = a * e = a ; ◆4、a∈G , 存在逆元素 a-1∈G , 有a-1 * a = a-1 * a = e; ◆5、交换律:a , b∈G , 有 a * b = b * a。 ■如果这种运算 * 满足: ◆条件1, 2, 3, 4则 G 称对代数运算为一个群,或称G为一 个非交换群; ◆条件 1, 2, 3, 4 , 5则称G为一个交换群或Abel群。
基本概念
● 例:试构造 (5 , 2) 线性分组码 , 且dmin = 3 信息组 m: 00 01 10 11 00000 00001 00010 00011 00100 00101 00110 00111 01000 01001 01010 01011 01100 01101 01110 01111 10000 10001 10010 10011 10100 10101 10110 10111 11000 11001 11010 11011 11100 11101 11110 11111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1011 01011 01011 01101 01101 01101 01110 01110 01110 10101 10110 10111 10011 10110 10111 10011 10101 10111 11110 11101 11100 11110 11011 11010 11101 11001 11001

第9章 信道(纠错)编码

第9章 信道(纠错)编码

检错与纠错原理
• 检错、纠错的目的是要根据信道接收端接收 到的信息序列 R 来判断 R 是否就是发送的序 列,如果有错则尽可能纠正其中的错误。 • 要纠正传输差错,首先必须检测出错误。而 要检测出错误,常用的方法是将发送端要传 送的信息序列(常为二进制序列)中截取出长度 相等的码元进行分组,每组长度为k,组成k 位码元信息序列 M 并根据某种编码算法以 一定的规则在每个信息组的后面产生 r 个冗 余码元,由冗余码元和信息码元一起形成 n k r ,因而纠错 C 有 n 位编码序列 “ 编码是冗余编码,如图6.1所示。
9.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 定义:对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二进制序列进行分
组,设分组长度为 k ,相应的码字表示为: 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的目的是将信息码字 M 进行 变换,使其成为以下形式:
M (mk , m2 ,
C (cn
, m1 )
c2c1 )
其中: n k ,我们称全体码字 C 的集合为分 组码。若由 M 到 C 之间的变换为线性变换, 则称全体码字 C 的集合为线性分组码,常用 线性分组码 ( n, k ) 表示全体码字 C 的集合.
• 所以,奇偶校验方式只能检测出位 代码中出现的任意奇数个错误,如 果代码中错码数为偶数个,则奇偶 校验不能奏效。由于奇偶校验码容 易实现,所以当信道干扰不太严重 以及码长不很长时很有用,特别是 在计算机通信网的数据传送中经常 应用这种检错码。
9.3
线性分组码
• 线性分组码是纠错码中非常重要的一 类码,虽然对于同样码长的非线性码 来说线性码可用码字较少,但由于线 性码的编码和译码容易实现,而且是 讨论其他各类码的基础,至今仍是广 泛应用的一类码。
• 例1 设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信息序列 为 M (mk m2m1 ) ,其中 mi (1 i k ) 是二进制 数。信道编码器输出的码字 C (cn c2c1 ) , 其中 ci (1 i n, n k ) 也是二进制数。若从 M 到 C 的变换规则为: c m

9第九章 纠错编码

9第九章 纠错编码

H( 7 ,3 ) Q 43
I4
其中 Q 为 ( n k ) k 维矩阵, I 为 ( n k ) ( n k ) 维单 位矩阵。
23
9.2 线性分组码—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2) 生成矩阵

由校验方程,得到
c1 c1 c c 2 2 c3 c3 c 4 c1 c 3 c c c c 1 2 3 5 c 6 c1 c 2 c7 c2 c3
c4 c1 c3 c c c c 5 1 2 3 c6 c1 c2 c7 c2 c3
(7,3)分组码编码表 信息组 000 001 010 011 对应码字 0000000 0011101 0100111 0111010 1001110 1010011 1101001 1 1 1 0 1 0 021
9.2 线性分组码—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用矩阵表示为: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0
c1 c3 c4 0 c c c c 0 1 2 3 5 c1 c2 c6 0 c1 c2 c3 c7 0 c 2 0 0 c3 0 0 c4 0 0 c5 1 0 c6 c7
20
9.2 线性分组码—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1 1 H 1 0
0 1 1 1
1 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1 0 0 1 0 1 1 0 T H 1 0 1 0 1

信息基础与编码理论-第九章..

信息基础与编码理论-第九章..
若 (000) 、(111) 传输后有两个以上错误 , 则接收端 无法将 (011) 、(101) 、(110)正确地译码 ;
若传输后(000)错成(111)或(111)错成(000) ,则接收端 无法检测其错误 。
结论: 最小码距为3时,能检测2个随机错误 , 能纠正 1个随机错误。
推 小结:以上使用的编码方式为——重复码 。
重量的最小值称为码 C 的最小Hamming重量 , 或码C最小
重量记为Wmin 。
Wmin minW (Ci )
推论 设Ci ,Cj 为二元分组码C的任意两个码字 , 则
W(Ci + ) = d (Ci , Cj )。
证明:Ci ,Cj 的对应码元相同时,则Ci + Cj 对应的码元为0;
差错控制机制分类:反馈纠错,前向纠错,及所派生出的 混合纠错。
a)反馈纠错 发信端采用某种能发现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
方法对所传信息加入少量监督码元进行编码,在接收端则 根据编码规则对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检查,当检测出错码 时,即向发信端发出询问的信号,要求重发。发信端收到 询问信号时,立即重发已发生传输差错的那部分信息,直 到正确收到为止。
在收信端,根据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特定关系,实 现检错或纠错,输出原信息码元,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称 误码控制译码(或解码)。
注:无论检错和纠错,都有一定的误差范围。
9.2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
(1)差错控制码的分类 a)按照误码控制的不同功能 检错码:仅具备识别错码功能 而无纠正错码功能。 纠错码:不仅具备识别错码功能,同时具备纠正错码 功能。 纠删码:不仅具备识别错码和纠正错码的功能,而且 当错码超过纠正范围时可把无法纠错的信息删除。 b)按照误码产生的原因不同 纠正随机错误的码:主要用于产生独立的局部误码的 信道。 纠正突发性错误的码:主要用于产生大面积的连续误 码的情况,如磁带数码记录中磁粉脱落而发生的信息丢

九差错控制编码PPT课件

九差错控制编码PPT课件
分组码:每组信息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 码集合。在分组码中,监督码元仅监督本 码组中的信息码元。用(n,k)表示 。
an-1
an-2

ar ar-1

a0
k
r
n
码重: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
码距:两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
元的位数。
2019年6月21日
5
最小码距的有关结论:
在一个码组内检测e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 e 1
k 2r 1 r 1 r 1 r
n 2r 1
2r 1
n
2019年6月21日
16
三、监督矩阵
分组码的监督方程
aa66
码。其中的监督位数目=信息位数目。监
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相同或者相反,由信息
码中“1”的个数而定。
2019年6月21日
10
(1)当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时,监督码为正码。 (2)当信息位中有偶数个“1”时,监督码为反码。
接收端译码方法:
(1)信息位+监督位=合成码组(产生校验码组)。
(2)接收码组的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则合成 码组=校验码组;接收码组的信息位中有偶数个 “1”,则合成码组的反码=校验码组;
a2 a6 a5 a4 a1 a6 a5 a3
a0 a6 a4 a3
给定信息位,可直接按上式计算出监督位(P289表9-
5)。根据监督位可判断错码情况。如:收到码组为0000011;
因为s1s2s3=011,故a3位有错码。
(7,4)汉明码的最小码距d0=3,所以能纠正一位错码 或检测两个错码。汉明码是一种高效码。
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 2t 1

第九章信道编码(精品)

第九章信道编码(精品)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主讲人:***主要内容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线性分组码循环码9.1 引言目的:改善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基本思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人为多余的码元(冗余码,监督码),以保证传输过程可靠性,n=k+r。

任务:构造出以最小多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号码”又称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的分类(1)按照信道编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它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2)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以将它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码。

(3)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差错控制方式发发可以纠正错误的码(a) 前向纠错(FEC)收收发能够发现错误的码应答信号(b) 检错重发(ARQ)收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应答信号(c) 混合纠错检错(HEC)1.检错重发方式--自动请求重传方式,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由发端送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由收端判决传输中无错误产生,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决结果反馈给发端,然后,发端把收端认为错误的信息再次重发。

•其特点是需要反馈信道,译码设备简单,对突发错误和信道干扰较严重时有效,但实时性差,主要在计算机数据通信中得到应用。

2. 前向纠错方式 前向纠错方式记作FEC(Forword Error Correction)。

发端发送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收端收到信码后自动地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其特点是单向传输,实时性好,但译码设备较复杂。

纠错码发收3. 反馈校验方式•接收端将接收到的码元转发回发送端。

•发送端和源发送码逐一比较。

•发现不同——出错,重发•发现相同——正确,不重发•特点:简单,浪费资源4. 检错删除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检查出错误后立即删除,并不要求重发。

适用存在大冗余量的通信系统。

9.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¾几个概念:¾码长n:码字中码元的数目;•在编码前先把信息序列分为k位一组(称为信息码),然后附加m位监督码,形成n = k + m位的码组。

9信道的纠错编码详解

9信道的纠错编码详解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分为两步: 把信息序列按一定长度分成若干信息码组,每组由 k 位 组成; 编码器按照预定的线性规则(可由线性方程组规定),把信 息码组变换成 n 重 (n>k) 码字,其中 (n-k) 个附加码元是 由信息码元的线性运算产生的。 信息码组长 k 位,有 2k 个不同的信息码组,则应该有 2k 个 码字与它们一一对应。
⑴满足用户对误码率的要求;
⑵有尽可能高的信息传输速率;⑶有来自可能简单的编译码算法且易于实现;
(4)可接受的成本。
纠错码的分类
按信息位与校验位的关系,可将编码分成以下两大类: (1)线性码——校验位与信息位呈线性关系(即可用一次 方程描述)。 (2)非线性码——校验位与信息位不呈线性关系。
按信息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约束关系,可分为: (1)分组码——将信息符号分成k位一组,每组增加r位校验位,这r 位校验位仅与本组的k位信息位有关,与其他的信息位无关。 ① 循环码——除全零码字外,其余码字都可由另一码字的码符循 环移位得到; ② 非循环码——某个码字的循环移位不一定还是该码的码字。 (2)卷积码——将信息符号分成k位一组,每组增加r位校验位,这r 位校验位不仅与本组的k位信息位有关,还与前面m组的信息位有关。
差错类型
讨论码字序列c通过离散信道时发生的情况,信道分为无记忆信 道和有记忆信道。 l在无记忆信道中,噪声对传输码元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即每一 个差错的出现与其前后是否有错无关,如图。在无记忆信道中,错 误是随机产生的,因此被称作随机错误,无记忆信道也被称为随机 信道(random channel)。
(3)混合纠错(HEC)方式: HEC (Hybrid Error Control) 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 合。发端发送的码既能检错、又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收端 译码时若发现错误个数在码的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 纠错;若错误个数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但能检测出来, 则通过反馈信道告知发方重发。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 免了 FEC方式译码设备复杂和 ARQ方式信息连贯性差的 缺点。 在设计差错控制系统时,选择何种实现方式,应综合考 虑各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纠错编码方法

纠错编码方法

纠错编码方法
纠错编码是一种用于改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

常见的纠错编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卷积码:利用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状态转移来生成编码序列,并通过异或运算添加冗余信息。

接收端利用Viterbi算法进行译码,从而实现纠错。

2. 海明码: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奇偶校验位,实现纠错。

原始数据被划分为多个块,并在每个块中添加校验位。

接收端通过比较接收到的数据与校验位的奇偶性来判断和修复错误。

3. BCH码:是一种广义的海明码。

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更多的冗余信息,实现更高的纠错能力。

4. RS码:是一种使用广义域的纠错码。

通过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子块,并在每个子块中添加冗余信息,实现纠错能力和纠错范围的灵活处理。

5. LDPC码:是一种利用稀疏矩阵和图论的编码方法。

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并建立检验矩阵,实现纠错。

这些纠错编码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纠错编码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通信、存储等领域。

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_sxq

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_sxq

ASK
FSK
PSK
DPSK
信 道 噪 声
解 调
解 密
译 码
信 宿
同步系统
A/D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数据压缩 差错控制
3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在通信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来干扰,如脉冲干扰,随 机噪声干扰,人为干扰及通信线路传输性能的限制都将使信 号失真。由于以上原因,引起数据信息序列产生错误,称之 为差错。
10-1 10-2 10-3 Pe 10-4 10-5 10-6
D
编码后
C
信噪比 (dB)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32
传输速率和Eb/n0的关系 对于给定的传输系统式 10-1 中,RB为码元速率。 -2 10 若希望提高传输速率, 由上式看出势必使信噪 -3 10 比下降,误码率增大。 假设系统原来工作在图 Pe 中C点,提高速率后由C 10-4 点升到E点。但加用纠 错编码后,仍可将误码 10-5 率降到D点。这时付出 的代价仍是带宽增大。 10-6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25
4、对纠错编码的要求
纠、检错能力强,编码效率高,码长短, 编码规律简单。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26
5. 差错控制编码的效用
假设在随机信道中,发送“0”和“1”的错 误概率相等,都等于p,且p<<1,在码长为n 的码组中,发生r个错误的概率为:
20
3、分组码
对被传输的信息序列分组,每组为k个信息元,对 每组按某种关系附加(n-k) 个监督码元 (校验),形成 为n位的码字。这种方法构成的码组称为分组码。

纠错编码的方法

纠错编码的方法

纠错编码的方法纠错编码(Error Correction Code,ECC)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用于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在数字通信中,由于噪声、干扰或其他原因,数据可能会发生错误。

纠错编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实现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待传输数据中添加额外的冗余信息,并将这些冗余信息与原始数据一起传输。

接收方根据冗余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并尝试恢复出原始数据。

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包括海明码(Hamming Code)、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等。

这些方法采用不同的算法和策略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最早被广泛应用于纠错编码中的方法。

它通过在待传输数据中添加冗余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海明码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来计算校验位,并将其添加到待传输数据中。

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计算出错误位,并进行纠正。

海明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错误。

通过添加足够数量的校验位,海明码能够检测到并纠正多达两个比特的错误。

3.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基于状态机的纠错编码方法,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编码器来生成冗余信息。

卷积码的编码器使用一个或多个移位寄存器和一个组合逻辑电路来生成冗余信息。

待传输数据经过编码器后,会产生一系列冗余比特,这些比特与原始数据一起传输。

接收方使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根据冗余比特计算出错误位,并尝试进行纠正。

卷积码具有较高的编解码性能,但其复杂度较高。

为了降低复杂度,常常采用迭代译码算法(如Turbo译码)来提高性能。

4. 低密度奇偶校验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是一种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纠错编码方法。

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校验矩阵来生成冗余信息。

LDPC码的校验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其中每一行和每一列的1的数量较少。

信息论与纠错编码答案8-9章

信息论与纠错编码答案8-9章

第八章 线性分组码8.13(1)n=6 k=3,码字共2k = 8个(2)100011010101001110G ⎡⎤⎢⎥=⎢⎥⎢⎥⎣⎦(3)(010111)0(010111)(100011)0(010111)T TH H ⋅≠⋅=不是码字是码字8.14(1)n = 5 k = 2 (2)1010010110110100101101001G H ⎡⎤⎡⎤⎢⎥==⎢⎥⎢⎥⎣⎦⎢⎥⎣⎦8.151000011010010100101100001111(1001)(1001100)(1100)(1100110)(1101)(1101001)100110011001101101001G G G G ⎡⎤⎢⎥⎢⎥=⎢⎥⎢⎥⎣⎦⋅=⋅=⋅=输出码字序列为8.16011110010110101101001G H ⎡⎤⎢⎥'==⎢⎥⎢⎥⎣⎦1000011010010100101100001111H G ⎡⎤⎢⎥⎢⎥'==⎢⎥⎢⎥⎣⎦(1) 1011101101G ⎡⎤=⎢⎥⎣⎦(3)简化译码表:(4)因为陪集首有包括两重错误图样,因此不是完备码。

8.181111010101010001110110010101001101101100100101011101011000011000000000011110100000000011100010000000011010001000000010110000100000001110000010000011000000001000000110000000100010100000H G ⎡⎤⎢⎥⎢⎥=⎢⎥⎢⎥⎣⎦=00001000101000000000101001000000000010110⎡⎤⎢⎥⎢⎥⎢⎥⎢⎥⎢⎥⎢⎥⎢⎥⎢⎥⎢⎥⎢⎥⎢⎥⎢⎥⎢⎥⎢⎥⎢⎥⎣⎦(1)(2)标准阵列为8行16列,略。

(3)110110010110101110001 H⎡⎤⎢⎥=⎢⎥⎢⎥⎣⎦第九章 循环码9.2一个(n ,k )循环码的所有码多项式都可以由其中一个码多项式的倍式组成,称该码多项式为对应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通信原理课件:纠错编码

通信原理课件:纠错编码
11
这种方法只能检测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 比如:当接收端收到禁用码组100时,无法判决哪一位码 发生了错误 000(晴) 101(云) 110(雨) 错一位 100
要想纠正错误,需要增加多余度,比如,只准使用两 个码组
12
000(晴)
111(阴)
其他均为禁用码组,则它可检测两个错码或能纠正一 个错码。 如:接收端接收到禁用码组100,若认为只有一个错码, 可纠正,若错码数不超过2个,只能检测错误 4种信息完全可以由2位二进制数字来表示,即前两位。 可见,第三位完全是多余的,这第三位就作为附加的 监督码
k k n k r
18
编码效率是衡量码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编码效率与
抗干扰能力这两个参数是相互矛盾的 编码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找到一种编码,在满足一定 误码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编码效率。
五、编码增益
描述编码系统对非编码系统性能的改善程度,定义为 在给定误码率要求下,非编码系统与编码系统之间所 需信噪比的差。 编码增益越大越好
理论依据:Shannon信道编码定理 定理指出:
对于一给定的有干扰信道,若其信道容量为C, 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的速率R发送信息,则一定存在 一种编码方法,使编码错误概率P随着码长n的增加, 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Pe
nE ( R )
E(R)称为误差指数,n编码长度,R信息发送速率
15
23
在接收端,按上式计算各码元,若结果为1认为有错; 否则,无错。如: 11010 1
注意:只能检测奇数个错误,当错码为奇数个时,由于 打乱了码字中”1”个数的奇偶性,故能发现差错。但当 错码为偶数个时,因码字中1个数奇偶性保持不变,则 无法发现错码。
特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编码效率高,虽然不理想, 但干扰不严重时,且码长不长的情况下仍很有用。

纠错编码

纠错编码

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

• •

例如:若码集包含的码字有10010,00011,和11000, 则各码字两两之间的码距分别如下: – 10010和00011之间d=2 – 10010和11000之间d=2 – 00011和11000之间d=4 因此该码集的最小码距为2,即dmin=2 000、001、110三个码组相比较,码距有1和2两个值, dmin=1 最小码距是码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衡量码检错、纠 错能力的依据。
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编码纠检错能力与最小码距之间的关 系:
但是如果发送信息送进信道之前,在每个编 码之后附加一位冗余码,变成用两位编码 “11“表示”晴“,“00”表示“雨”,则在传 输过程中由于干扰造成信息编码中一位码发 生差错,错成“10”(或“01”)时,由于“10” 或“01”都是发送端不可能出现的编码,接收 端就能发现差错,但此时并不能判断出差错 是第一比特还是第二比特,因此不能自动纠 错 许用码组:00 ,11 禁用码组 :10,01
例如:码字10011000的 码重W=3,而码字 00000000的码重W=0。同理:1001111001, 1100110111的码重分别为W=6和W=7。
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
• 码距:所谓码元距离就是两个码组中对应 码位上码元不同的个数(也称汉明距)。 码距反映的是码组之间的差异程度,比如, 00和01两组码的码距为1;011和100的码 距为3。11000 与 10011之间的距离d=3。 码字10011001和11110101之间的码距为4。 • 最小码距:码集中所有码字之间码距的最 小值即称为最小码距,用dmin或d0表示。
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检错和 纠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1) 校验矩阵
z 以 (7,3) 线性分组码为例。码字表示为
C = [c1, c2, c3, c4, c5, c6, c7 ]
其中 c1, c2, c3为信息元,c4, c5, c6, c7 为校验元。
3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1)
z 校验元可由下面方程组计算得到:
⎧c4 = c1 + c3
第九章:纠错编码
一:基本概念 二:线性分组码 三:汉明码 四:循环码
第九章:纠错编码
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线性分组码
2. 纠错工作方式 3. 纠错码分类
三:汉明码
四:循环码
1. 概述
z 减小接收端码元错误概率的措施 ¾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法 ¾增加信号的发送功率 ¾采用差错控制编码
z 纠错编码是提高传输可靠性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阵。 z 对于系统码,校验矩阵可以表示为
H = [Q I ]
其中Q 为 (n − k) × k维矩阵, I 为(n − k) × (n − k)维单 位矩阵。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5)
(2) 生成矩阵
z 由校验方程,得到
⎧ c1 = c1
⎪ ⎪
c2
=
c2
⎪ ⎪ ⎨
c3 c4
= =
c3 c1
+
c3
(4) 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形式不变: ¾系统码: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在分组内有确定位置, 编码后的信息码元保持不变; ¾非系统码:信息位打乱,与编码前不同。
2
3. 纠错码分类(续2)
(5)按纠正差错的类型可分为: ¾ 纠随机错误码
9 差错的出现互不相关,彼此独立
¾ 纠突发错误码
¾错误之间存在相关性
证明:设C1和C2分别是码C 中的两个码字,因此有
HC1T
HC
T 2
= 0 T ⎫⎪
=
0
T
⎬ ⎪⎭
⇒H
(C1 +C2
)T
=
HC1T
+
HC
T 2
=0T
即C1
+C
满足监督方程,所以是码
2
C
中的一个码字。
5
3. 线性分组码的检纠错能力
定理9.3.1 对于一个二进制对称信道,若输入为k个等可 能的n长码字,则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应为最小汉明 距离译码。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C = [c1, c2, c3, c4, c5, c6, c7 ] 0 = [0,0,0,0]
则 HC T = 0 T ⇔ CH T = 0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4)
z H 被称为校验矩阵。 z 对(n, k ) 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为(n − k ) × n 维矩
3. 线性分组码的检纠错能力
( ) 令 λ = p y j | x* ( ) p y j | xi
(( )) λ =
p (d x*, y j ) 1 − p pd (xi , y j ) 1 − p
( ) n−d x* , y j
( ) n−d xi , y j
=
⎜⎜⎝⎛
1
p −
p
⎟⎟⎠⎞d
(x*
,
证明:
( ) ( )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 p x* | y j ≥ p xi | y j ∀i
输入等概
( ) ( ) p y j | x* ≥ p y j | xi
( ) ( ) 最小汉明距离译码 d x*, y j ≤ d xi , y j ∀i
( ) ( ) p y | x = pd (x,y) 1− p n−d (x,y)
0 1 1 1
1 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c2 ⎢⎢⎢cc43 ⎢⎢⎢cc65
⎥ ⎥ ⎥ ⎥ ⎥ ⎥ ⎥ ⎥
=
⎡0⎤ ⎢⎢0⎥⎥ ⎢0⎥ ⎢⎣0⎥⎦
⎢⎣c7 ⎥⎦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3)
z令
⎡1 H = ⎢⎢1
0 1
1 1
1 0
0 1
y
j
)−d
(xi
,
y
j
)
p < 0.5 ⇒ p < 1 1− p
( ) ( ) 当 d x*, y j ≤ d xi , y j 时,λ ≥ 1
( ) ( ) p y j | x* ≥ p y j | xi
3. 线性分组码的检纠错能力
定理9.3.2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等于非零码字的 最小重量。
2. 纠错工作方式(续2)
(2) 前向纠错(FEC)
m 纠错 C
编码
信道 Y
纠错 mˆ
译码
发送端发出的是具有纠错能力的纠错码,接收端根据译 码规则进行译码。当误码个数在码的纠错能力范围内时,译 码器可以自动纠正错误。
2. 纠错工作方式(续3)
特点: 1)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只能
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 2)由于能自动纠错,不要求检错重发,因而延时小,
(2) 按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分: ¾ 线性码:满足线性关系 ¾ 非线性码:不存在线性关系
3. 纠错码分类(续1)
(3) 按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分: ¾ 分组码:本码组的监督码元仅和本码组的信息元相关。 ¾ 卷积码:本码组的监督码元不仅和本码组的信息元相 关,而且与前面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
2. 纠错工作方式
(1) 反馈重传(ARQ) (2) 前向纠错(FEC) (3) 混合纠错
1
2. 纠错工作方式(续1)
(1) 反馈重传(ARQ) m 检错 C 信道 Y
编码
检错 mˆ
译码
反馈
发送端经编码后发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后经 检验,如果发现传输中有错误,则通过反馈系统把这一判断结 果反馈回发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重新传送一次, 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地收到信息为止。
示,则生成矩阵可以表示为
⎡G1 ⎤
G
=
⎢⎢G
2
⎥ ⎥
⎢M⎥
⎢⎣G
k
⎥ ⎦
z 令 m = [m1, m2,L, mk ] ,则
k
∑ C = mG = miGi i =1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9)
z 生成矩阵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码字:
当信息码组 m = [m1, m2,L, mk ] 中仅有一个非零
元素时,得到的码字即为生成矩阵的某一行。
1. 概述(续2)
z 纠错编码的基本思路: 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中人为的加
入一些冗余码元,这些冗余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 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在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 元之间的关系。如果传输过程出错,则信息码元与监 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 至纠正错误。
¾ 纠随机和突发错误码
第九章:纠错编码
一:基本概念 二:线性分组码 三:汉明码 四:循环码
1. 线性码的优点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3. 检纠错能力 4. 校验矩阵与最小距离的关系 5. 伴随式
1. 线性码的优点
z 分组码的表示方法: ¾信息码组由 k 个信息码元组成,共有 2k 个不同 的信息码组; ¾附加 r 个校验码元,每个校验码元是该信息码 组的某些信息码元模2和; ¾编码器输出长度为 n = r + k 的码字; ¾码字的数目共有 2k ; ¾这2k 个码字的集合称为 (n,k) 分组码;
z 由于生成矩阵G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码字,所以G 的每 行都满足 HGi T = 0 T,则有 HG T = 0
z 对于标准形式的校验矩阵和监督矩阵,有
HGT = [Q I ][I P ]T = Q +P T = 0
⇒ Q =PT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11)
z 线性分组码的封闭性:线性分组码中任意两个码字之 和仍然是该码的码字。
1. 线性码的优点(续1)
z 对二进制(n, k)线性分组码,合法码字数为2k,可用编 码空间的序列数为2n个。
z 任一种2k信息集合到二进制序列集合(2n)的映射都是
一种(n,
k)码。因此总共可能的编码方案有
C
2k 2n
种。
z 译码运算量:如果直接用最大似然序列译码,对一般
性的编码而言,正比于n* 2k 。几乎是不可能译码。
5.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
z 设发送码字为C,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为Y,令 S =YH T 或 S T = HY T
1) S = 0 ,说明Y 是一个码字; 2) S ≠ 0 ,说明Y 不是码字,传输过程产生了误码。 z 令 Y =C +E ⇒ S =YH T = (C +E )H T =CH T +EH T = EH T
z G 被称为生成矩阵。 z 对(n, k ) 线性分组码,生成矩阵为 k × n 维矩阵。
z 对于系统码,生成矩阵可以表示为
G = [I P]
其中 P 为 k × (n − k)维矩阵, I 为 k × k 维单位矩阵。
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续8)
z 把生成矩阵的每一行用一个行向量 Gi ,i = 1, 2,L,k来表
3. 线性分组码的检纠错能力(续1)
2)该码具备检测 l 个错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min = l + 1
Ci
1
l d min
3. 线性分组码的检纠错能力(续2)
3)该码具备纠正 t 个错误,同时可以发现 l(l > t) 个错 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