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刮痧板棱角着力于施治穴 位或部位,用力按压深层组 织的手法。
– 以刮痧板棱角边侧为着力点, 着力于体表一定的穴位。
– 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 逐渐加重,使患者产生强烈 的得气感(酸、麻、胀、痛 的感觉)。点法在治疗中, 一般都针对肌肉较丰厚的穴 位或病灶点,以及关节缝隙、 骨头之间的狭小部位等。
– 擦法须直线往返,在一个部位上操作应一气呵成,不能停 顿,且用力平稳,速度一般为100次/分左右。
– 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热深透体内,而不是使皮肤发烫。
叩击法
– 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用力快 速而垂直地击打病人体表部位,给 病人一种较强烈的冲击感。
– 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操作要有 节奏,一起一落击打时要干脆利索。
第五节 刮痧护理
刮痧的方法:
–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 钱蘸否油刮之,或用刮舌刨子脚蘸香油刮之。
– 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 – 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痧证的表现:
– 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 痧点明显; ▪ 痧症多胀: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 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 主要用于肩背和下肢。
补法泻法的具体运用
– 一般应以补刮开始,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
– 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基 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以 增强治疗效果。
– 实证型患者:补法过渡到泻法,以泻法为主,治疗后, 可以以补刮法结束。
面部: 刮痧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面部不需涂抹
– 扯痧法
徒手操作
– 挤痧法
– 拍痧法
操作方法与要点
– 选择工具:准备齐全的刮痧器具与用品,刮痧 板要求边缘光滑,边角钝圆,厚薄适中,无裂 纹及粗糙,以免伤及皮肤。
–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应向病人介绍刮痧的一般 常识,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便取得病人 的信任、合作与配合。
– 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部位, 选择合适的体位。
角推法
–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稍施压力, 做单方向直线推移运动。
–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 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 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 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 匀的推力与压力。
点法
边揉法
– 用刮痧板厚边进行前后 左右、内旋或外旋揉动。
– 以薄边对掌心,厚边为 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 肤,将手腕及臂部放松, 使手握刮痧板,随腕部 灵活自如的旋动和移动。
角揉法
–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体表穴位、病灶点附近进行回旋 摆动运动。
– 以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厚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 患者皮肤并附着其上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
可以看出,痧的本义包括两个方面:
– 邪气侵袭是其病因; – 邪气郁遏,阳气不得宣通疏泄,而致气机不畅
是其基本病机。
持具操作
– 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 挑痧法 – 放痧法 – 焠痧法
徒手操作
– 揪痧法 – 扯痧法 – 挤痧法 – 拍痧法
刮痧法
– 直接刮法 – 间接刮法
徒手操作 – 揪痧法
活血剂。
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 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 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 迎穴、颊车穴等。
颈项、背部
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
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 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 刮拭后的处理:刮拭完毕后,擦干皮肤,让病 人穿好衣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 水。
– 刮拭后的反应: ▪ 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 逐渐融合成片, ▪ 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 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 ▪ 刮出的痧一般5至7天即可消退。
刮痧后的皮肤表现
四肢:
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
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 或分段刮至外关穴。
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 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
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 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
拍法
– 以刮痧板面为工具拍击需施治穴位或部位。
– 施术者以单手紧握刮痧板一端,以刮痧板面为 着力点在腕关节自然屈伸的带动下,一落一起 有节奏地拍而打之。
– 一般以腕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轻力, 以肘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中力。
– 此法常用于肩背部、腰部及上下肢如肘窝和窝。
颤法
–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点按住施治穴位或部位,以腕部做 连续性快速(高频率)而细微摆动动作,使病人体内 产生舒适的颤抖感觉。
– 涂抹刮痧介质:在刮拭部位上均匀涂布刮痧润滑 剂,用量宜薄不宜厚。
– 刮拭:右手持刮痧工具,灵活运用腕力、臂力, 忌用蛮力,刮具一般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为宜。 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 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刮拭的按压力要深透深 层组织。刮拭面要尽量拉长。刮痧时要顺一个方 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轻微紫红或紫黑 色痧点、斑块即可。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 经及夹脊穴
胸腹部
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 尾穴。
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 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
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水分穴、阴交穴刮 至曲骨穴。
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不容、日月向下,经 天枢,至气穴、横骨。
– 以刮痧板厚棱角边或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施治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治部位 产生颤动、舒适、松驰的感觉。常用于头部、腹部及 四肢关节缝隙 。
擦法
– 以刮痧板面部紧贴于病人施治皮肤,作直线往返的摩擦运 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身体深部透入。
– 用医者手掌吸附刮痧板的一面,另一面吸附患者皮肤,其 用力的形式是:向前推和向后拉,刮痧板面仅贴在皮肤上, 一般不用力下压。
– 以刮痧板棱角边侧为着力点, 着力于体表一定的穴位。
– 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 逐渐加重,使患者产生强烈 的得气感(酸、麻、胀、痛 的感觉)。点法在治疗中, 一般都针对肌肉较丰厚的穴 位或病灶点,以及关节缝隙、 骨头之间的狭小部位等。
– 擦法须直线往返,在一个部位上操作应一气呵成,不能停 顿,且用力平稳,速度一般为100次/分左右。
– 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热深透体内,而不是使皮肤发烫。
叩击法
– 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用力快 速而垂直地击打病人体表部位,给 病人一种较强烈的冲击感。
– 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操作要有 节奏,一起一落击打时要干脆利索。
第五节 刮痧护理
刮痧的方法:
–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 钱蘸否油刮之,或用刮舌刨子脚蘸香油刮之。
– 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 – 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痧证的表现:
– 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 痧点明显; ▪ 痧症多胀: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 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 主要用于肩背和下肢。
补法泻法的具体运用
– 一般应以补刮开始,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
– 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基 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以 增强治疗效果。
– 实证型患者:补法过渡到泻法,以泻法为主,治疗后, 可以以补刮法结束。
面部: 刮痧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面部不需涂抹
– 扯痧法
徒手操作
– 挤痧法
– 拍痧法
操作方法与要点
– 选择工具:准备齐全的刮痧器具与用品,刮痧 板要求边缘光滑,边角钝圆,厚薄适中,无裂 纹及粗糙,以免伤及皮肤。
–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应向病人介绍刮痧的一般 常识,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便取得病人 的信任、合作与配合。
– 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部位, 选择合适的体位。
角推法
–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稍施压力, 做单方向直线推移运动。
–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 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 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 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 匀的推力与压力。
点法
边揉法
– 用刮痧板厚边进行前后 左右、内旋或外旋揉动。
– 以薄边对掌心,厚边为 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 肤,将手腕及臂部放松, 使手握刮痧板,随腕部 灵活自如的旋动和移动。
角揉法
–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体表穴位、病灶点附近进行回旋 摆动运动。
– 以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厚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 患者皮肤并附着其上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
可以看出,痧的本义包括两个方面:
– 邪气侵袭是其病因; – 邪气郁遏,阳气不得宣通疏泄,而致气机不畅
是其基本病机。
持具操作
– 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 挑痧法 – 放痧法 – 焠痧法
徒手操作
– 揪痧法 – 扯痧法 – 挤痧法 – 拍痧法
刮痧法
– 直接刮法 – 间接刮法
徒手操作 – 揪痧法
活血剂。
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 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 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 迎穴、颊车穴等。
颈项、背部
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
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 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 刮拭后的处理:刮拭完毕后,擦干皮肤,让病 人穿好衣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 水。
– 刮拭后的反应: ▪ 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 逐渐融合成片, ▪ 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 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 ▪ 刮出的痧一般5至7天即可消退。
刮痧后的皮肤表现
四肢:
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
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 或分段刮至外关穴。
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 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
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 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
拍法
– 以刮痧板面为工具拍击需施治穴位或部位。
– 施术者以单手紧握刮痧板一端,以刮痧板面为 着力点在腕关节自然屈伸的带动下,一落一起 有节奏地拍而打之。
– 一般以腕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轻力, 以肘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中力。
– 此法常用于肩背部、腰部及上下肢如肘窝和窝。
颤法
–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点按住施治穴位或部位,以腕部做 连续性快速(高频率)而细微摆动动作,使病人体内 产生舒适的颤抖感觉。
– 涂抹刮痧介质:在刮拭部位上均匀涂布刮痧润滑 剂,用量宜薄不宜厚。
– 刮拭:右手持刮痧工具,灵活运用腕力、臂力, 忌用蛮力,刮具一般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为宜。 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 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刮拭的按压力要深透深 层组织。刮拭面要尽量拉长。刮痧时要顺一个方 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轻微紫红或紫黑 色痧点、斑块即可。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 经及夹脊穴
胸腹部
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 尾穴。
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 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
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水分穴、阴交穴刮 至曲骨穴。
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不容、日月向下,经 天枢,至气穴、横骨。
– 以刮痧板厚棱角边或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施治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治部位 产生颤动、舒适、松驰的感觉。常用于头部、腹部及 四肢关节缝隙 。
擦法
– 以刮痧板面部紧贴于病人施治皮肤,作直线往返的摩擦运 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身体深部透入。
– 用医者手掌吸附刮痧板的一面,另一面吸附患者皮肤,其 用力的形式是:向前推和向后拉,刮痧板面仅贴在皮肤上, 一般不用力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