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合集下载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讲解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讲解

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处理机制及流程
一、前言
“症候群” 英文名称为“Syndrome,symptom complex,symptom group”,一般来讲,症候群主要是指相对固定的几种症状的组合。

“聚集性症候群”的描述~一般在传染病疫情判定上经常使用。

聚集性讲的是其集中发病的特点~症候群讲的是临床症状表现的相似性、多样性。

二、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工作~建立高效顺畅的应急协调机制~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结合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式和我镇实际~制定其处理机制及流程。

三、具体工作流程
1、发现多起传染病病例、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2、报告院防保科,
3、院防保科考核其聚集性和相同症候群特点~判断、核实其流行或爆发,
4、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卫生部门和CDC,
5、协调专家组查找传染源或感染源~病原学检测,
6、初步判定疫点和疫情或感染区域~做区域隔离、消毒~必要时区域封锁,
7、查找传染或感染微生物和因素~做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
8、制定控制措施,
9、观察控制效果,
10、控制不良~返回继续调查原因,控制势头良好~继续观察~并分析总结病例与控制过程,
11、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上报。

12、总结经验,制定今后预防措施。

资料八: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资料八: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为及时、规范、有序地调查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传染病暴发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类传染病病人的情况;聚集性症候群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相同类型临床表现的情况,如发热、腹泻等。

发现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的科室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医教科,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统一报告XX区疾控中心和绵阳市疾控中心。

(二)暴发疫情应急处理步骤与要求1、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下设办公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教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联合开展对报告信息的初步核实,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再将调查情况报分管院领导,经医院研究审定后,按规定时间报XX 区疾控中心和绵阳市疾控中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治工作。

3、医教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传染病疫情报告科室应积极配合XX 区疾控中心及绵阳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根据绵阳市传染病专家组指导意见,完成疫情的后续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大,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暴发疫情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者在检查传染性强的病人和个案时,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按相关要求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若能有针对性地接种相应疫苗,应进行先行免疫。

2、对于不配合调查或不执行疫情处理措施者,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措施,但也应注意被调查者隐私权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披露被调查者相关信息。

3、在调查期间,应加强各个部门的协作,做好疫情动态的汇报,以便调整调查与疫情防控策略,从而最终达到有效防控疫情的目的。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SARS、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篇一: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机制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适应范围本机制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和临床部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郭启峰院长担任;副组长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公卫科、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职责: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管理制度;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知和监督管理,效果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提供技术咨询;以生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并向界首市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

三、监督监测与报告(一)监督监测:公共卫生科负责对医院传染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管督查和督导,疫情专职人员负责每日疫情报告卡的收取、审核报卡质量及网报工作,对疫情信息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深入各科室和临床部门对其作进行技术指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整改。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二)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疫情专职人员应立即向科长汇报,公卫科科长进行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分管院长、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从卫生主管部门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传染病暴发事件 、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 、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一、目的及时有效处理、控制院内出现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范事件扩大与蔓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技术专家组,对异常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㈡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1: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根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死亡。

3、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及时报告请示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4、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预防性措施,切断一切传播途径1、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例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2、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3、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4、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
流程
1.疫情报告。

首诊医生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由公共卫生管理科逐级报告院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同时,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2.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行就地隔离治疗,及时采样检测,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3.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对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4 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对疫点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控制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SARS、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2)精选全文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2)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适应范围本机制适用于本院及辖区内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卫生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副院长和工作站副站长担任;成员由医院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二)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镇(街道)辖区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

协调联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应急处置的协调联络工作,上传下达。

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医疗救治的指挥、协调、调遣医疗队及病员转诊、转运工作。

三、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医院临床科室及村卫生室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或工作站在辖区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某急性传染病集中就诊或出现不明原因聚集性症候群应详细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

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提供全面指导。

(二)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于 2小时内报告疫情报告管理人员由其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医院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

经调查证实出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时,医院必须在 2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四、应急处置(一)处置原则: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和影响。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当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发生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便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保护人民的健康。

下面是一个处理流程的参考。

第一步:监测和报告当出现疑似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时,相关部门应立即进行监测和调查。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和政府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同时,疫情的发现和情况的报告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报告并协调。

第二步:疫情调查第三步:制定控制措施基于疫情调查的结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感染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隔离病例、进行消毒、加强卫生教育和宣传、提供相关的医疗和护理等。

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一些地区或人口进行封锁或隔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第四步:信息发布在处理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信息发布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和媒体应及时向公众发布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包括疫情的起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并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第五步:组织协调在处理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时,需要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协调。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共享信息和资源。

此外,还需要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协调,以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第六步:评估和改进在应对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之后,应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的目的是检查措施的有效性和效果,并提供改进建议。

这有助于弥补应对中的不足,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处理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流程包括监测和报告、疫情调查、制定控制措施、信息发布、组织协调和评估和改进。

这个流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有效地应对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从卫生主管部门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本(2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本(2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本一、目的异常信息是指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异常信息,建立健全我院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制定本制度。

三、组织机构职责及处置(一)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信息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二)分管院长分管院长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

对于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分管院长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

①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__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5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5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一、目的异常信息是指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异常信息,建立健全我院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根据《____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制定本制度。

三、____机构职责及处置(一)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信息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____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二)分管院长分管院长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____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

对于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分管院长应立即____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

①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____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__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发生2例及以上的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1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明确报告内容——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电话5636010),并以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区疾控中心。

2015年7月医疗机构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工作规范一、相关定义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不明原因疾病: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处置1、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2、分管院长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区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

3、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同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预防保健科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同时,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同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做好实时分析和通报,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信息的网络报告和订正工作。

附件:1、异常情况处置流程2、异常情况记录医疗机构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医院科异常情况登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