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67b281ca300a6c30c229f16.png)
一、时间:公元221-589年
二、朝代:三国(公元221 –280年) 魏、蜀、吴
两晋(西晋:公元266—316年 东晋:公元317--420年) 南北朝(南朝:公元420--589年) 宋→齐→梁→陈 北朝:公元439--581年)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具体特征: 政治:封建国家以分裂为主,南北对峙,朝代更迭频繁 经济:北方经济反复地破坏和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民族: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和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
一 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
• • • • • • • • 1.名称: 九品中正制 2.内容: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往往不注 重提高才能 3.影响: 真正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 出任高官。 4.结果: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 制已无法继续1)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2)实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内容: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 向政府承担封建义务 (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
(二)手工业
(1)制瓷(白瓷)
(2)灌钢法
三、思想文化
绘画艺术
成就:士大夫画家活跃、总结绘画理论 作品: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84eee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3.png)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一、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它发生在公元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权的统一瓦解,多个王朝相继兴起并相互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本文将从政权分裂、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
二、政权分裂1. 曹魏的兴起与统一失衡曹操建立的曹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它继承了东汉王朝的遗志并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起来。
然而,曹魏的统一并不稳固,后来的曹魏帝陷入了内部权力斗争,导致政权分裂的趋势加剧。
2. 三国鼎立与北方民族政权随着曹魏的衰落,东汉的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了两个对立势力:蜀汉和东吴。
三国之间的争斗使得中原地区在政治上更加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愈发明显。
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开始崛起,如鲜卑的鲜卑太宰慕容隆建立的后燕以及苻坚建立的前秦,他们进一步加剧了政权分裂的局面。
三、社会变革1. 经济动荡与土地兼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集中和兼并。
由于战乱频繁,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成为地主的佃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不稳定和农民的痛苦。
2. 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流动性相对较高,这与政权分裂以及土地兼并的情况密切相关。
社会的不稳定性使得许多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士族集团的兴起以及士人地位的提高,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变革。
四、文化发展1. 文人墨客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加,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得到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们通过文学、历史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增添了许多文化的魅力。
2. 文化交流的繁荣在政权分裂的背景下,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文化圈。
南方文化以其温婉细腻的特点著称,而北方文化则更加豪放奔放。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风格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
五、总结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权分裂、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影响,也奠定了后来隋唐王朝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7cc0a3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3.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它跨越了公元220年至589年,总共持续了369年。
这段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治分裂、经济衰落和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汉朝的瓦解,导致了政治分裂和地方割据的局面,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局面。
一、政治分裂与统一的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期,分裂的现象十分明显。
公元220年,三国时代的魏国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到了西晋时期,外族入侵加上绥德之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晋朝的分裂。
接着,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逐渐明显,出现了南北朝的局面。
不过,尽管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相当长的统治分裂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还是出现过意想不到的统一和复兴。
其中最伟大的就是东晋时期的刘裕,他统一了南北,建立了南北朝中的刘宋朝,并恢复了魏晋时期的中央制度。
此时,虽然国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总体上已经向着统一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二、政治割据与分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很难同意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方式,因此,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割据的局面,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己的势力。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几位出色的领袖,但它们不能持续地统治整个国家。
与此同时,政治不稳定导致了帝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下滑。
江南文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中最著名的一种,它包括了千古爱情故事《红楼梦》、著名文化人物如《蜀见白帝城图》的作者诸葛亮等。
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统一的仪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终的统一标志是581年隋文帝杨坚的登基。
在登基仪式上的一个经典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统一是如何经历了在王朝兴起之前的政治乱象。
当时,杨坚在禅位前,时间订在宵夜时分,人们在城堡中炫耀着刈泪与怀旧心情,这些都描绘了魏晋南北朝经历的那些动荡不安的时期。
最终,隋朝的建立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结束。
三国、魏晋南北朝年表示意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年表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886fb1a002020740be1e9bea.png)
500-510510-520400-410410-420420-430430-440440-450450-460340-350350-360360-370370-380380-390390-400229-280,建邺,51年吴蜀魏三国460-470470-480480-490490-500280-290290-300300-310310-320320-330330-340220-230230-240240-250250-260260-270270-280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前赵成汉前凉220-265,洛阳,45年221-263,成都,42年384-417,长安,23年,羗北齐三国、魏晋南北朝年表示意图西晋266-316,洛阳,50年东晋317-420,建康,103年 304-329,长安,25年,匈奴306-347,成都,41年,汉族318-376,姑藏(武威),58年,汉族北燕代冉魏西燕北魏东魏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后赵前燕570-580580-590590-600600-610610-620386-534,平城(大同)、洛阳,148年,鲜卑公元纪年520-530530-540540-550550-560560-570五胡(匈奴、鲜卑、羗、氐、羯五个民族)十六国北朝407-431统万24年匈奴407-436龙城29年匈奴338-376,盛乐,32年,鲜卑,北魏前身 汉10年鲜卑西魏385-431,金城、苑川(兰州西固),46年,鲜卑386-403,姑藏,17年,氐397-414,乐都、西平,17年,鲜卑398-410广固12年鲜卑502-557,建康,55年,汉隋东汉557-589建康32汉隋自581年建,589年统一中国,承北周东汉终于220年,禅于魏534-550邺16,鲜卑550-577邺27鲜卑535-556长安21鲜卑557-581长安24鲜卑420-479,建康,59年,汉族 479-502建康23汉北周宋齐梁陈南朝422-421敦煌21年汉族397-460,姑藏,63年,匈奴319-351,襄国(邢台)、邺(安阳),32年,羯352-370,邺,18年,鲜卑351-394,长安,43年,汉族384-407,中山(定州),23年,鲜卑。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2f3e830ebd64783e09122bc6.png)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š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
由于五胡乱华导致的民族融合,佛教传入中国,都使中国文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具包容性。
彩绘陶文武官俑
1977年,陕西汉中崔家营村发现了一座西魏时期的墓葬,墓中出土的陶俑形态颀长,头戴小冠,上衣下裤。
手呈捧物状。
据专家考证,这类陶俑只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水流域。
其中戴小冠的陶俑应是汉族人或汉化的少数民族形象,梳椎髻的陶俑应为山南豪族军队中少数民族吏员的形象。
“不南不北”的汉中
汉中地区陶俑既有汉人的服饰,又有少数民族的装扮,这种现象是汉中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的。
汉中地区位于汉水上游,北有秦岭,南有米仓山、大巴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区域。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既被北方人看成南方,又被南方人看成北方。
十六国时期,苻统一北方后带领氐族占据汉中地区。
南北朝后期,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从南朝梁手中夺取了汉中地区。
魏晋南北朝400年间,汉中地区多次更换政治主人,不仅生活着汉人、还有为数众多的氐人、羌人以及广义的“蛮”人。
在漫长的动荡岁月里,汉中地区的文化也在多元文化因素的交错影响中形成了“不南不北”、“多民族融合”的地方特色。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变迁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68212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9.png)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公元220年至589年的时间段。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变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时代的变革。
一、政治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主要集中在中央政权的更迭和地方割据的兴起。
该时期的政权更迭主要包括三个朝代:曹魏、东晋和南北朝。
曹魏是三国时期魏国建立的政权,继承了东汉末年的政治体制;东晋是曹魏灭亡后江东地区的王朝,奠定了南北朝时期的基础;南北朝则是东晋分裂后南方和北方政权的对立。
这样的政治变迁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增强,进一步导致了国土分裂和多年战乱。
二、经济变迁在经济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是土地制度的变迁。
此时期开始出现了寺院大量兼并农田的现象,导致了土地掌握的集中化。
其次是农业生产的变革。
在南北朝时期,水稻开始广泛种植,并通过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来提高农业产量。
此外,手工业的兴盛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丝绸业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化变迁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思想方面。
在文学方面,此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他们以作诗、赋和散文闻名于世。
代表人物如曹操、左思、陶渊明等。
在艺术方面,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和佛教石窟艺术达到了巅峰,例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
思想上,此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学派,如道教、佛教和儒家等,对于后世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变迁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中央政权的变迁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和战乱;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等行业的兴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大量文人墨客的出现和艺术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这一时期的变迁对于后世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2c81aed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e.png)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本文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陈寅恪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最精湛的部分,也是他超越前人的方面在于:一是史料的扩充,如诗文与史实的互证、考古与音韵资料的应用、域外记载的采撷;二是分析方法的改进,即史法的进步。
陈寅恪在考据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他又受到新思潮以及在国外从事研究经历的影响,故不拘囿于传统的朴学方法,运用了各种新颖的方法、理念和观念,从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极其丰富的成果,对后世学者影响甚大。
就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来说,他不仅在许多方面有开拓创建之功,而且有不少方法、结论至今仍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魏晋南北朝政治各国「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326cf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7.png)
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2、少数民族开始振兴,大举入侵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民族融合。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门阀士族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形成这一时期特有的政治面貌。
4、这一时期,规模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南方则相对安定,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在国内逐渐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e630bd48a32d7375a417808a.png)
②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 的斗争中。
③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 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④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 策、 “和亲”、“册封” 。
⑤友好交往
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1)顺应时代潮流; (2) 措施得力;
2、标准同:庶家族世在、政品治德、、经济才、能文并化重上→的家不同世地成位为。唯形一成标:魏准晋 “上发品展无:寒东门晋、南下朝品无衰士落族:”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3、评价:
后期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权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 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十 长安 六
国水
成(汉)
西安西北
淮 建康
南京
成都
长
江
东 海
东
晋
郁
夷
水
洲
南海 (涨海)
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政治
(一)政局: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
人才士优族劣(,指然世后代授为官官的的名制门度望。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⑴、新农具 、新技术 ●曹魏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 方式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历史魏晋南北朝
![历史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0393233dcfc789eb172dc8ae.png)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 7年。
2、明帝睿太和 13年。
3、齐王芳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章武 3年。
2、后主禅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权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建兴 7年。
3、景帝休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元兴 l7年。
晋: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 17年3、怀帝司马炽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
历十一帝,建都:金陵l、元帝司马睿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
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 2年 2、李流 l年。
3、李雄 30年 4、李班 l年 5、李期3年6、李寿 5年7、李势 5年。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64daca06a2161479171128fd.png)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魏代汉开始,至公元581年隋朝立国止,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魏晋南北朝中的“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
“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由于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合称为六朝,所以六朝也被用作魏晋南北朝的代名词。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又加上战乱,使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
但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文学方面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陶渊明等。
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典范。
隋朝隋朝始于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隋文帝),建国隋朝。
隋唐时期也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后来由于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隋炀帝被杀于江都,隋朝止。
隋朝不仅结束了长期分裂与混乱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
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四周国家如突厥、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与百济等国都吸收隋朝的的文化与典章制度,外交交流以日本的谴隋使最为著名。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07386b4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b.png)
3
南北朝时期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33unt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从420年至589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 折点
01
这个时期,中国被分裂为南朝 和北朝两个部分
到了空前的发展
1
三国时期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11unt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220年至280年,这是中国历 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领导 人在长达数十年的斗争中,争夺天下的 统治权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 背景
指导老师
XXX
XXX
1
三国时期
5
经济与文化
-
目录
2
西晋与东晋
6
宗教与哲学
3
南北朝时期
7
科技与工艺
4
社会背景
8
总结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
1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 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 期,时间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
年隋朝灭南陈统一全国
2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为 多个政权,战争频繁, 但同时文化和艺术也得
虽然这个时期充满了挑战和困 难,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也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注入了 新的活力和动力
-
THANKS !
8
总结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88unt
写魏晋南北朝历史扫盲书籍
![写魏晋南北朝历史扫盲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39d9b4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0.png)
写魏晋南北朝历史扫盲书籍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概述。
(一)时代界定。
魏晋南北朝,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朝,终于公元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全国,历时近37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
(二)时代特征。
1. 政治上。
- 政权分裂割据。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西晋虽短暂统一,但很快又陷入东晋与十六国、南朝与北朝的长期对峙。
各个政权之间战争频繁,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
例如,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南方,东晋政权也多次组织北伐,但大多未能成功收复北方失地。
- 门阀政治盛行。
士族门阀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世代为官,把持朝政。
如东晋时期的王、谢、桓、庾等大族,“王与马,共天下”就是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
士族子弟凭借门第出身就可获得高官厚禄,而寒门子弟则很难有晋升的机会。
2. 经济上。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兴修,水稻种植技术提高,丝织业、制瓷业等手工业也逐渐兴盛。
- 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与恢复。
在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也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 文化上。
- 思想多元化。
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玄学兴起。
玄学以老庄思想为骨架,探讨有无、本末等哲学问题,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
同时,佛教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道教也得到发展并逐渐系统化。
三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 文学艺术繁荣。
文学方面,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风格慷慨悲凉。
书法艺术也蓬勃发展,出现了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
绘画艺术也有新的发展,顾恺之的人物画形神兼备。
二、三国时期(220 - 280年)(一)魏。
魏晋南北朝简述
![魏晋南北朝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b5bdc184254b35eefd34ce.png)
魏晋南北朝简述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国家和民族繁多,首先给出魏晋南北朝的年谱,以备大致对照。
曹魏:220-266晋朝:266-420西晋:266-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西魏535-557、东魏534-550、北周557-581、北齐550-577魏晋南北朝(220-589),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以前读过台湾大家柏杨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和国内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对这段动乱不迭混乱割据的历史有些基本的了解。
实事求是的说,本人很讨厌这段历史,因为这段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任职只看出身,不看才具,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并最后导致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想当初,魏武帝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魏国蒸蒸日上,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而到其子魏文帝曹丕的时候,为了篡汉自立,采用九品中正制以获取士族的支持,从而开创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时代。
后来经过野心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几代的经营,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带头生活奢侈荒淫无度,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西晋淫奢之风弥漫,从著名的“王恺与石崇斗富”就可知道,这样的时代是多么的不可救药。
司马炎死了以后,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继位,该公无处理朝政的能力,大权落到其妻子皇后贾南风的手中。
此女凶狠恶毒妖孽宫廷,直接导致司马宗室的“八王之乱”。
司马宗室从宫廷之内杀到宫廷之外,伤亡几十万人,中央和地方的军队损失殆尽,致使西晋朝廷再也没有力量遏制周边少数民族的反弹。
从此,一个混乱不堪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这五个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一个个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期间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如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与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与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c2589f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9.png)
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与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两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篇在三国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个政权,形成了三家争霸的局面。
魏国以曹操为首,蜀国以刘备为主,吴国以孙权为核心。
这三个政权互相争斗,形成了割据局面。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更多的政权,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等政权,南方有东晋、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政权。
这两个时期政权割据的局面导致了中国的分裂和内乱,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经济篇在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由于各个政权都需要支持自己的军队和官员,并且为了巩固统治,各个政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尤其是吴国和东吴地区的水利建设和渔业经济相对发达。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更为缓慢,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不过,南方由于地理的优势,保持了一定的繁荣。
三、文化篇三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有《三国演义》、《诸葛亮传》等。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为题材,描写了那个动荡时期的壮丽景象和英雄事迹。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文化思想多元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玄学、佛教、道教等各种不同的思潮。
总之,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与魏晋南北朝虽然都是动荡的时期,但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影响至今还可以在中国的历史、艺术、文化等方面看到。
同时,这两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后来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以及把握中国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深度解析
![魏晋南北朝深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9e43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9.png)
魏晋南北朝深度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时间跨度大概从220年到589年,历时约36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转型。
以下是魏晋南北朝的深度解析:一、历史背景1. 魏晋南北朝是三国时代结束后的时期,中国政治陷入了动乱的局面。
2.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诸侯的崛起,政治分裂和割据现象普遍。
3. 同时,传统文化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二、政治制度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比较频繁,呈现出演化的趋势。
2. 魏晋时期,官僚制度开始逐渐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等高官相继出现。
3. 随着南北分裂,北方政权逐渐形成军阀政治,南方则有多个政权相互竞争。
三、经济状况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一直是社会经济的中心。
在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从粮食转向了棉花、茶叶、丝绸等生产。
2. 由于地方诸侯的割据现象普遍,人口流动增加,城市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3. 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货币、市场和商业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文化思想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乱的原因,士族文化开始大规模发展,成为时代的主要思潮。
2.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得到了新的发展,儒学更加注重“内圣外王”,主张以“德性”来统治社会。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以上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的深度解析。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这个时期的人们,也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国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a7b5f5c333d4b14e8524684b.png)
大江东去的不仅是浪淘尽,也是一个时代,一个个霸主的离去。三国如同一部说不完的大 戏,没给历史留下太多了遗憾。这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时代。 奸雄 曹操 这个历史上留于浓墨重彩的角色,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功还是他的过。他都留在史书上,大 多数人都会称他为奸雄,但有多少人看见他的雄才大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 我。这是一种能站立于世界之巅,时代之巅的雄壮大气。历史长流,历代历朝有多少人能 似这方大气与雄壮。 哭出来的 刘备 刘备,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副慈爱,宽和待人的样子。或许他是这场乱世之争中最佳的 正统,却没有在这场乱中获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我们不得不从刘备自身去看一些东西 ,他固然是正统但他也被这正统受累。在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何来的正统之正?刘备, 他这巴蜀之地有多少是他自己用能力去真正取得的,或许正如许多史家评述刘备一样这个 皇帝是哭出来的。 固守 孙权 江东或许在那个时代是最好的天然屏障,但也是最好的天然隔绝器。虽然在三国中东吴是 被最后灭的,但我们很难再这历史的轨迹上看见东吴。或许这就是东吴的政策,但我们也 同时能猜测到一点,东吴太过固守。若他能早日走出这种固守,或许他就能与曹一争高低 .
章武元年 (221年) 建兴七年 (229年)
亡国之君
亡年 (265年 46年
刘禅(汉怀 帝)
炎兴元年 (263年) 43年
孙皓(归命 侯)
太康元年 (280年) 52年
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 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2]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 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 称魏王,都邺。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魏臵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 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 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后不久,大权旁落。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 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 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 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处 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 平了起自淮南的王淩(251年)、毌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 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 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 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6cc8fdf90f76c661371ac2.png)
(2)孝文帝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开创性 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 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 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 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 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 权的巩固。 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三长制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时间界限:220年——581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 差距缩小。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时代特征 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 济发展 政治 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朝代更替频繁; 北魏孝文帝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 革 经济 铁犁、牛耕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 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隋朝 统一创造条件 文化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 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出现三教并 立局面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 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人,477年至 公元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 主持者。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 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魏文成帝的 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魏献 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 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 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再度临朝称 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冯 太后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 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展 现出超强的政治手段。冯太后本是汉 人,极力推行汉化。在两度摄政期间, 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在她的影响 下,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冯太后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39983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e.png)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从220年开始,一直到589年结束,历时369年。
这个时期充满了变动和动荡,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
1.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多次政权更迭。
曹魏、东吴、蜀汉三国之后,曹魏灭亡,出现了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多个王朝。
这些王朝之间争夺中原统治权,战乱不断,政治剧变。
2.地方割据:在南北朝时代,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豪强纷纷兴起,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如东晋时期的萧鸿、宋教杀掌握了徐州、豫州等地,北方出现了鲜卑族的匈奴、氐族、羌族等地方政权。
3.文化繁荣: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东晋时期,文人墨客颇多,如陶渊明、陆机、谢安等均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他们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使得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区域分裂: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方和南方的分裂格局,形成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对抗的政治局面。
南北方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5.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时期。
当时,佛教经过了长时间的东传和西传,逐渐在中国扎根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6.社会转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之一、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社会阶级差距拉大,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的痛苦和反抗也随之增加。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动荡,地方割据,文化繁荣,区域分裂,佛教传入,社会转型等特征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和经验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6第六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06第六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adc4e953e45c3b3567ec8bc1.png)
南方的开发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秦汉:黄河流域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 南方开始正式开发 (迁徙、灵渠、设郡、派官) (2)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西晋末年, 南方经济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 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江南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江浙)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明清:江南成为农业、工商业中心,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二)手工业
1、冶铸业: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2、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扩大到北方;烧制出白瓷, 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丝织业:曹魏设有专门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 蚕,蜀汉生产了闻名的蜀锦。 4、造纸术进步明显: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5、吴国造船业发达。
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4、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魏晋南北朝 时期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文 学形式,是在文学发展的基 础上产生形成的。其内容包 括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代表作有刘勰的《文心雕 龙》。 5、志怪小说 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 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 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 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 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 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 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对 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 响。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道 教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3)佛教的传播与兴盛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的时候。到了 魏晋时期尤其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突然兴旺发达起来。
(4)“二学二教”的冲突与融合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一)文学 1、建安文学:建安(196—220年)是东 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很盛, 史称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建安诗人的代表有曹操父子、建安七子 和蔡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章算术注》中所蕴涵地科学思想可谓极其深邃.逻辑思想、重验思想、极限思想、求理思想、创新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言意思想等均是其科学思想地真实体现.刘徽集各家优秀思想方法,并加以创新而用于数学研究,使以《九章算术》为代表地中国传统数学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并上升到了一个新地阶段,他是遥遥领先于中国传统数学领域地杰出代表,也堪称是世界数学泰斗.①在数系理论方面用数地同类与异类阐述了通分、约分、四则运算,以及繁分数化简等地运算法则;在开方术地注释中,他从开方不尽地意义出发,论述了无理方根地存在,并引进了新数,创造了用十进分数无限逼近无理根地方法.②在筹式演算理论方面先给率以比较明确地定义,又以遍乘、通约、齐同等三种基本运算为基础,建立了数与式运算地统一地理论基础,他还用“率”来定义中国古代数学中地“方程”,即现代数学中线性方程组地增广矩阵.③在勾股理论方面逐一论证了有关勾股定理与解勾股形地计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论,发展了勾股测量术,通过对“勾中容横”与“股中容直”之类地典型图形地论析,形成了中国特色地相似理论.④在面积与体积理论方面用出入相补、以盈补虚地原理及“割圆术”地极限方法提出了刘徽原理,并解决了多种几何形、几何体地面积、体积计算问题.这些方面地理论价值至今仍闪烁着余辉.九章算术注与西方数学①割圆术与圆周率他在《九章算术•圆田术》注中,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地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地科学方法.他首先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割圆,每次边数倍增,算到边形地面积,得到π,又算到边形地面积,得到π,称为“徽率”.②刘徽原理在《九章算术•阳马术》注中,他在用无限分割地方法解决锥体体积时,提出了关于多面体体积计算地刘徽原理.③“牟合方盖”说在《九章算术•开立圆术》注中,他指出了球体积公式(为球直径)地不精确性,并引入了“牟合方盖”这一著名地几何模型.“牟合方盖”是指正方体地两个轴互相垂直地内切圆柱体地贯交部分.④方程新术在《九章算术•方程术》注中,他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地新方法,运用了比率算法地思想.⑤重差术在白撰《海岛算经》中,他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他还运用“类推衍化”地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世纪,欧洲在~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地问题.公元~年·印度地“天竺乐”和西域地“龟兹乐”传入中国公元年·中国司马炎(见晋武帝)迫魏帝禅位,建国号晋(~),魏亡·中国裴秀组织编制《禹贡地域图》一说是完成在秦始皇四年至七年(~).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地最早地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地项原则,即著名地“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地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地奠基人.“制图六体”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地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地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地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地比例尺、方向和距离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地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地水平直线距离.裴秀还指出这“六体”地作用和相互关系,他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地地图来.公元年·中国晋灭吴,统一全国.颁户调式公元年·中国汲郡战国墓中《竹书纪年》等竹简出土公元年·中国陈寿著《三国志》成书公元年·中国八王之乱起公元世纪·罗马帝国出现隶农制公元~世纪·阿富汗境内地巴米扬石窟开凿,为现存最西部地佛教美术遗迹公元约年·中国记述筹算记数制地《孙子算经》成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现在传本地《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地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地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地:“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地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个头;从下面数,有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具有重大意义地是卷下第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地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地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 .公元年﹞于公元年出版地《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公元年,英国***士伟烈亚士﹝公元年﹞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地解法传到欧洲,公元年马蒂生﹝﹞指出孙子地解法符合高斯地定理,从而在西方地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中国地剩余定理”﹝﹞.公元年·匈奴刘渊即王位,建国号汉(~).中国十六国(~)时期开始公元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使***合法化公元~年·罗马教皇西尔维斯特创办圣歌学院公元年·中国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亡公元年·中国司马睿(见晋元帝)在建康称晋王,史称东晋公元~年·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公元年·君士坦丁一世主持召开***第一次尼西亚会议公元~年·拜占廷美术流行于欧洲和西亚,尤在建筑和镶嵌画上成就突出公元~年·欧洲***哲学家、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世,以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教义,结合哲学与神学建立起完整地教父哲学体系公元年·东晋道士葛洪卒公元年·乐僔和尚创凿莫高窟,历北朝、隋、唐至元,凿成中国巨大石窟群(见敦煌石窟)公元~年·以日耳曼人为主地部落强行移居罗马帝国境内,谓民族大迁徙公元年·中国晋谢石、谢玄等拒秦王苻坚于淝水(见淝水之战),大破秦军.北方又分裂公元年·中国拓跋珪(见魏道武帝)称代王,旋改称魏,史称北魏(~).北朝(~)开始公元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为国教公元年·***圣经新约正典确立公元~年·中国开凿麦积山石窟公元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帝国公元年·中国法显西行天竺(今印度)求佛经公元世纪·西非古国加纳王国建立·印度教开始形成·古罗马.韦格蒂乌斯所著《罗马军制》完成,中世纪后曾奉为欧洲军事经典公元~世纪·日本大和国时期约公元年·中国画家顾恺之卒.传世摹本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公元年·中国刘裕废晋恭帝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东晋亡,南朝(~)开始公元年·中国诗人陶渊明卒公元年·中国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公元年·中国刘义庆卒.曾招聚文士撰《世说新语》公元年·中国范晔卒.撰有《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公元年·中国裴松之卒.曾注《三国志》,开创作注新例公元年·中国魏开凿云冈石窟,历北魏、隋、唐完成公元年·中国祖冲之奏上《大明历》.他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位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成历于刘宋大明六年(公元年)祖冲之时年岁.规定一回归年为日,是我国赵宋统天历(公元年)以前最理想地一个数据.在制历时首先考虑岁差.所谓“岁差”就是由于地球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他天体地吸引作用,地球自转轴地方向发生缓慢而微小地变化.因此从这一年地冬至到下一年地冬至,从地球上看,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地位置,而是岁岁后移,这也就引起了24节气位置地变动祖冲之确定每年月差1°,这个“岁差值”虽很不精确,但引进“岁差”编制历法,是历法有了更科学地基础,而且在天文学中“回归年”和“恒星年”2个概念被区分开来.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二次大改革.又改进闰法,把天文学家何承天提出地旧历中每年闰改为每年闰,使之更符合天象地实际.在我国首次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为“交点月”地日数为日,与近代测得地数据(27.21222)极其相近.所谓“交点月”就是月亮在天体上运行地路线有2个交点(也叫黄白交点),月亮2次经过同一交点地时间叫交月点.历成后上表给宋孝武帝刘骏,却遭到宠臣戴法兴之流地压制和反对.祖著《历议》一文予以驳斥.祖死后十年即天监九年(公元年)得以施行,达八十年之久.《南齐书.文学传》:“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总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大明历).”《隋书.律历志中》:“至九年正月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陈氏历梁,亦用祖冲之历,更无所创改.”公元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年·中国北魏行均田制公元年·中国北魏孝文帝发平城,迁都洛阳.禁士民胡服公元年·中国北魏始凿龙门石窟,历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中国北魏为天竺僧人跋陀建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公元世纪末~世纪初·法兰克人古代习惯法汇编《萨利克法典》完成公元世纪末~世纪中叶·日耳曼人东哥特王国时期公元世纪末~世纪末·法兰克王国时期公元~世纪·西方流行中世纪美术公元年·中国刘勰《文心雕龙》约成于本年公元年·中国范缜著《神灭论》公元~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公元年·中国郦道元卒.著有《水经注》·中国《文选》在此后数年编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地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正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水经》地目地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地,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地地理情况.而更重要地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地版图广大地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地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地政治疆界地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地决心.由此说明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所著地《水经注》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公元~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士敕命编纂《民法大全》公元~年·圣索菲亚教堂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为拜占廷建筑地代表公元~年·中国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地农书公元年·中国綦母怀文发明灌钢技术,制成“宿铁刀”,锋利无比公元年·中国杨衒之作《洛阳伽蓝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篇,分卷.万字;其中正文约万字,注释约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地“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地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地显著成效.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后人加进去地.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地栽培,各种经济林木地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地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地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地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地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綦毋怀文北齐冶炼家.又作綦母怀文.官至信州刺史.讲求道术.,这种总结北方冶炼经验,以生熟铁相浇,用牲畜溺脂浴淬,制成“宿铁刀”,锋利无比,相传能劈开数百层铠甲.这种“灌钢”技术,隋唐之际仍沿用.《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传世地北魏三大名著.除《齐民要水》届农书外,前两书都是以山川名胜为纲而旁及人文地地理撰述.其不同点《水经注》着重写自然河山地壮丽;《伽蓝记》则集小记建筑地宏伟精致,揭示了劳动人民地智慧和创造.公元年·中国侯景据寿阳反梁(见侯景之乱)公元年·中国宇文泰创府兵制约公元~年·***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世[评价]:这段时期地中国科技是体现在对过往成果地吸收和创新上,《九章算术注》是中国数学史地划时代著作.中国这段时期内地科学发展重点是数学、农业和地学,地学地发展则是由于我国这段时间不断统一又不断分裂促进起来地.而西方由于古罗马帝国地衰落和灭亡,地中海文明地科技处于停滞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