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思路及技巧突破
经济生活解题思路与技巧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 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主观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 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 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 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 体现的有关经济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 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 ××(指经济道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 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 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 “哪些”两字出现。“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 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 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 起来。
经济生活模块有效复习策略
在考试中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 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完成。同时,要学会放弃难题,先 易后难,确保能够完成所有题目。
05
小组合作与互助共
赢
分组原则及职责划分
分组原则
按照学生的经济生活知识掌握程 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因素 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内有不同层 次的学生,以实现优势互补。
职责划分
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 动。
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 论等,可根据复习内容和目标选择合 适的形式。
活动内容
围绕经济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问题,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 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 交流。
合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鼓励每个小组将讨论成果以报告、PPT等形式进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促进 全班共同进步。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关注学生在小组 合作中的表现、贡献和进步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06
个性化辅导与答疑
解惑
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
经济生活模块有效复 习策略
目录
CONTENTS
• 复习目标与原则 • 知识体系梳理与重点把握 • 多样化复习方法与技巧 • 历年真题分析与模拟训练 • 小组合作与互助共赢 • 个性化辅导与答疑解惑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复习目标与原则
明确复习目标
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培养解题能力
根据经济生活模块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 ,明确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原理和分析 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
如何有效备考经济学
如何有效备考经济学备考经济学是学习者在迎接经济学考试挑战时必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效备考经济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应试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备考经济学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需要备考经济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制定备考计划在备考经济学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考试的要求和考纲,确定备考范围。
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将备考时间分配给各个知识点。
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充分复习基础知识,又要留出时间进行错题练习和模拟考试。
二、梳理知识框架经济学是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包含多个知识点和概念。
在备考过程中,梳理知识框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可以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分类进行梳理,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和计划经济学等。
在每个分类中进一步细分各个知识点,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
三、重点突破在备考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备考的重点。
可以通过查看历年考题和参考书籍,分析经济学考试的命题重点和考察重点。
重点突破可以提高备考效率,同时巩固重要知识点。
四、多维学习备考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需要多维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各类经济学期刊,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问题。
同时,多听经济学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宽经济学的视野。
多维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知识。
五、模拟考试备考过程中,进行模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模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熟悉考试的时间限制和答题方式。
可以选择历年经济学考试真题进行模拟,在模拟考试后认真分析试卷,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六、复习要点备考经济学时,要注意复习要点。
可以将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备考要点清单。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要点上,巩固知识点的同时避免无关紧要的知识干扰。
七、合理休息备考经济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记忆《经济生活》知识的几种方法
记忆《经济生活》知识的几种方法《经济生活》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要想记得牢记得有效率,就要讲究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按教材目录记忆知识:《经济生活》的教材目录包括三个层次,单元题目、课题目和框题目(课文中还有蓝色的小目)。
最近几年的高考和联考中,经常见到用这些题目来在主观题的设问中规定知识范围的。
所以,按照课本的目录来梳理和记忆知识,既能掌握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能帮助同学们准确界定学科知识范围,提升应试能力。
尤其是一些相近的东西更需要加以区分。
比如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特别容易混淆。
二、按问题类型记忆: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只读不想。
读到教材的每一句话的时候,都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想说明概念的内涵即是什么,还是强调客观必然性、意义、作用即为什么,还是论述方法、措施即怎么办。
也就是说平时在记忆知识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它们的用途,对于咱们解答什么类型的主观题有用。
比如教材在第七课讲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这段话可以做三种理解,一是强调原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二是强调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平时储备起来的。
三、按主体记忆:《经济生活》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不管是回答措施类还是意义类,都需要搞清谁在做和对谁的意义。
主体不同所用的知识就不同。
《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体一般分为三类国家、企业和个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技巧具体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技巧具体总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技巧具体总结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下面带你看一下有关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套路和技巧总结的一些内容吧,仅供参考!具体的答题技巧有哪些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第一,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
第二,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三,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经济生活易考题政府:(1)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6)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这是宏观调控的需要。
4、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公平有利于提高效率。
5、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生活》复习思路
二、具体复习思路 (二)疑难点、重点突破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仅靠老师讲,更应该让学生 去做,教师批改之后有针对性地讲,提高课堂效率。 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选择题的方式: (2010安徽)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 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 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 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具体复习思路
(一)考点及考点解析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山东命题更侧重基础 知识的记忆,答案的表述都出自课本,这对我们一轮复 习的要求非常明确,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 运用上,千万不要偏离这一主题。所以,我们把这部分 通过“考点及考点解析”环节来解决,通过这一环节学 生可以复习两遍基础知识,一是课前预习,提前下发导 学案,要求全面;二是课前自查,课前将重点问题再以 问答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科学发展观、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高考安徽卷38)
指标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010年预 计 1096 15788 2015年目标 2403 力争31576 年均增长(%) 17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总结复习思路
2019 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思路2019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思路花费专题的整体构造 P31. 一条主线:花费 ( 解决为何生产的问题 )2. 知识系统:花费什么 ?( 商品); 用什么花费 ?( 钱币)+ 用多少钱币花费 ( 价钱); 如何花费 ?( 建立正确的花费观 ) 生产专题的整体构造 P271. 一条主线:生产 ( 解决“谁来生产”、“如何生产”的问题 )2. 知识系统: ( 宏观生产 ) ——从基本经济制度、 ( 微观生产) ——公司组织形式、公司资本筹集方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状况分派专题的整体构造 P571. 一条主线:公民收入的分派 (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 知识系统:分派的两个方面 (个人收入分派和国家收入分派 ) 、两个分派环节 ( 财政、税收 )3. 整体掌握:一个制度——分派制度 ;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正的关系 ;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派、按个体劳动者成就分派、按生产要素分派 ;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点 ; 四种财政收入形式 ; 四种违犯税法行为 ; 六种财政支出形式 ; 六个基本看法——按劳分派、按生产因素分派、效率、公正、财政和税收。
第 1 页互换专题的整体构造 P771. 一条主线:经济活动 ( 互换) 的背景与舞台 ( 主要掌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 )2. 知识系统: (1) 国内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 + 分派制度 ;市场系统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市场调理与国家宏观调控相联合 ;社会环境 ( 社会发展所处阶段 ) :整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 ;(2) 国际环境:经济全世界化 → 我国的应付之策: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花费专题高频考点: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 价钱改动的意义1. 商品生产者为何重视商品的质量 ?(1) 商品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汇总
参考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 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大高 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 入的增长速度。
几种常见的主观题及其解答技巧
1、“体现类”主观 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 “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 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 料相结合。
3、“认识类”(理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看法)
• 1、题型特点:通常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社会现象,
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 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 · · · · · 的 看法”、“谈谈对· · · · · · 的认识”、“谈谈对· · · · · · 的理 解”、“分析· · · · · · 现象”、“评价· · · · · · 现象”。 2、解题技巧:此题一般遵循“判断表态——阐述道 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回答,也或者是从“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作答。 具体来说,“判断表态”指得是明确指出材料中的做 法、行为是对还是错,是肯定它还是否定(反对)它。 所谓“阐述道理”就是谈原因,你要是肯定它,那就给 出肯定它的原因;要是否定它,就给出否定的原因,也 就是谈你肯定否定或说它对错的依据;对于出现的消极 现象要分析产生这一消极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 所谓“明确做法”就是谈措施、“怎么办”。
经济生活期末备考策略
注:据调查,多数居民认为收入会继续增加,但出于 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 长不容乐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图表1所蕴含的信息。 1、先审设问,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划出关键词。 “材料几”、“图几”、“分别反映”、 “经济联系”、“原因”、“结果”等等。
图表题答题步骤 材料一
2008—2014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城镇居民 15781 17175 19109 21810 24565
总的趋势 14959
5396
2014年上半年
两者差距 注:据调查,多数居民认为收入会继续增加,但 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 的增长不容乐观。 2、再审图表,准确提取信息 (2)二审内容,注意分析比较 城乡居民收 生活水 通常比较变化 横向比较 平提高 和趋势共同点: 入逐年提高 纵向比较 通常比较差距 不同点: 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①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②减少了石油企业的利润 ③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能源节约④促进汽 车企业产品升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优 不优
为适应新常态,我国应有的政策取向是 ( ) ①把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义②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③做大做强传统产业④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训练:分析手机价格普遍下调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灾害 性天气的影响,某市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均较 2013年有所减少。2014年入冬以来化肥、农药价格上 涨导致24种蔬菜价格同比上涨了至少二成。据物价部 门监测,2014年入冬蔬菜均价已经进入3元时代,就连 土豆、白菜、甘蓝这些常见菜种,也从2013年的1-2元 /千克,蹿升至4元以上。 (1)结合材料,分析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6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蔬菜价格上涨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经济学知识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经济学知识在高三复习阶段备考经济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仅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的考试内容,也对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备考经济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复习阶段的时间紧张,因此要合理安排经济学的学习时间。
首先,要了解经济学的考试安排,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考察重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可以按照每天一定的时间段来复习经济学,保持持续、频繁的复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降低因长时间学习而带来的疲劳。
二、理清知识框架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很多概念、原理和模型的学科,因此要备考经济学,首先要理清知识框架。
可以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变量的分析,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和市场运行。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来整理和归纳知识点,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三、重点突破在备考经济学时,要注意重点突破。
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考试试题,了解经济学的考察方向和重点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四、多练习、善总结对于经济学这门学科来说,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备考经济学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通过做习题、刷真题和模拟考试来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水平。
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题目中的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形成自己的考试答题技巧。
同时,要及时查漏补缺,弄清不理解的知识点,分析解答错误的题目,提高自己的答题准确性和效率。
五、多听课、请教在复习经济学时,可以多听老师的课、请教老师或同学。
经济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复杂的学科,有些知识点理解起来可能较为困难,因此要善于利用好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解决复习中的难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思路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思路2021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温习思绪消费专题的全体结构P31•一条主线:消费(处置为什么消费的效果)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钱);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专题的全体结构P271 •一条主线:消费(处置 ''谁来消费〃、 ''怎样消费〃的效果)2.知识体系:(微观消费)——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消费)——企业组织方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详细引见消费活动的基本状况分配专题的全体结构P571 •一条主线:国民支出的分配(处置为谁消费的效果)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团体支出分配和国度支出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稅收)3.全体掌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允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集体休息者效果分配、按消费要素分配;稅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支出方式;四种违犯稅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方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消费要素分配、效率、公允、财政和稅收。
交流专题的全体结构P771 •一条主线:经济活动(交流)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掌握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2.知识体系:(1)国际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理与国度微观调控相结合;社会环境(社会开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片面小康+迷信开展观;(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Srarr;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协作;消费专题高频考点: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价钱变化的意义1.商品消费者为什么注重商品的质量?CI)商品具有价值和运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质量量是指商品的运用价值,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
(2)商品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利,经过让渡运用价值取得价值。
(3)只要注重商品的运用价值,商品消费者才干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复习思路及技巧突破《经济生活》模块有效复习的总体思路:宏观把握,微观落实,中观呈面,有效串联知识。
《经济生活》的特点是知识点分散,缺乏明显的理论体系。
因此,为把握宏观知识系统,必须按以下思路梳理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并且把重要的经济规律重新整合学习。
一、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或核心知识,然后以主题或核心知识为线索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1.一个理论: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2.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3.两条主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价格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市场调节:作用、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手段。
4.“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5.三大规律:①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流通规律(违背这条规律就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②价值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重要经济规律整合法)6.四个阶段:消费→生产→分配→交换7.四大政策:①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我国的分配制度)②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积极的就业政策。
8.五大观念:①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正确的消费观③正确的择业观。
④正确的权益意识。
⑤正确的金钱观。
9.六大原理:①效率与公平。
②生产与消费。
③生产与分配。
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⑤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
☆☆《经济生活》复习的主要线索之一——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体)-主体梳理法1,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倡导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深化对外开放2,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
(2)劳动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遵守职业道德。
(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学会理性投资。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5)纳税人: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经济生活》复习的主要线索之二————按“经济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或者按照教材四个单元的标题“生活与消费”[商品交换、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商品生产]“收入与分配”[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经济活动的总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进行专题复习,构建网络,落实考点。
二、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也就是要把课本读“厚”,但也不是意味着要面面俱到。
微观落实是要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调整考点、新增考点、热门考点。
1、高频考点即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是指在新课程省份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考点。
2、调整考点、新增考点:是指2012《考试说明》与2011《考试说明》相比,在表述上对其作了修改的考点或是在2011年的《考试说明》中没有,而2012年《考试说明》中有的考点。
3、热门考点是指与重大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密切联系的考点,它是体现试题的时代性、生活性的“切入点”,是高考命题者的“最爱”。
三、中观呈面是指在微观落实的基础上,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把书本读“薄”。
它可以依托某一主题,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重难点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或本主体的知识集成块。
▲主题梳理法:{抓关键词法}如“价格”;“消费”“生产与消费”“企业”“劳动者”“就业”“社会公平”“财政、税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低碳经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请对照教材,梳理知识,构建网络)▲主体梳理法:国家、企业、个人三主体高考考点整合32:劳动与就业;考点3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考点49: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考点56.57.58:财政的作用(财政的政策、税收政策);考点71: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考点72 全面小康社会;考点74科学发展观;考点7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30: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考点31: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考点69:市场秩序;考点75: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点80:世界贸易组织;考点8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消费者: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考点19:消费心理;考点20:消费行为劳动者:考点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3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考点41-43:居民的投资:居民投资的原则;各种投资的利弊。
考点6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意义类主观题解法关键要多角度思考;①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意义②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如对国家、企业、消费者;运用主体定位法,根据对不同的主体的意义进行发散思维,解题)③对不同区域的作用(如对欠发达地区.对珠三角地区.对广东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金融稳定的作用)④对部分或整体的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对东部经济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⑤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居民收入提高起直接作用,对促进消费,缓解通胀压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间接作用))(一)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有利于)1、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3.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和谐社会4.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⑥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⑦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对外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
答案的关键词有:A.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C.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D.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F.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G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H.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I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J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K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L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M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答案关键词有:A.企业、经营者——加快企业改革,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等;B.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等D.某地区——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四)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