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

合集下载

备课参考 略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词令《唐多令》、歌行《葬花吟》

备课参考 略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词令《唐多令》、歌行《葬花吟》

备课参考略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词令《唐多令》、歌行《葬花吟》诗者,言志也。

纵然林黛玉的诗词都是曹雪芹模拟其声情口吻所代写的,但是却赋予了林黛玉这一人物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一个封建贵族少女真实的情感历程,也使她的悲剧美精神更具震撼力。

一、词令:《唐多令》《唐多令》是林黛玉一首咏柳絮的词,词中弥漫着浓浓的感叹命运无奈的哀愁悲情,词令虽短,更能烘托出林黛玉悲悲戚戚、悲观幽怨的形象。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百花州”、“燕子楼”俱是林黛玉的家乡之景,柳花坠落,残香尚留,隐隐透出黛玉远离家乡的孤独悲伤之情。

“漂泊亦如人命薄”,指明了柳絮的漂泊无依,更暗含着自身命运之薄也恰似这纷纷飘零的柳絮。

“空缱绻,说风流”,柳絮空自多情,黛玉亦是如此。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无根之柳絮竟也懂得人生的愁苦,白了头,流失了青春。

多愁善感如她,悲观幽怨如她,黛玉由草木知愁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似乎是已经预见了与宝玉爱情无果的结局,遂哀叹着“今生谁舍谁收”。

柳絮“嫁与东风”,却无人注视无人管问,任凭漂泊人间、零落成泥。

“凭尔去,忍淹留”,还怎么忍心继续留在这个世界,最后一句既是柳絮无可奈何的独白,又是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林黛玉的独白,也更像是对林黛玉“玉带林中挂”这一凄凉命运结局的预示。

对比之下,薛宝钗的《临江仙》就写得基调高昂多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心性敏感的黛玉眼中,纷纷飘零的柳絮,嫁与东风、随风漂泊,是命运凄苦、孤独无依的自己的象征。

而在宝钗眼中,柳絮却要凭借东风的力量,飞入天穹、直上青云。

两人诗歌的不同,代表着两人性格、形象的不同,突显了宝钗的豁达乐观、黛玉的幽怨悲观。

二、歌行:《葬花吟》《葬花吟》、《代别离》、《桃花行》是林黛玉的三首歌行体的诗,“歌行体的篇幅较长,用韵也较宽,最适合用来表达复杂、跌荡、迂回反复的心理冲击”。

林黛玉诗词鉴赏

林黛玉诗词鉴赏

林黛玉诗词鉴赏一、林黛玉的诗词魅力1.1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吟诗作对,善于运用诗词表达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她的诗词充满了情感,展现了她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2 林黛玉诗词的背景与意义林黛玉诗词的创作背景紧紧围绕她个人的遭遇和内心的感受。

她身世坎坷,寄人篱下,受尽了生活的苦难。

她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悲伤、无奈和对世俗冷漠的反思,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二、林黛玉诗词的风格与特点2.1 倚重咏史抒怀林黛玉的诗词中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她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使得她的诗词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

2.2 婉约丽质情感流露林黛玉的诗词以婉约丽质为主,其情感表达细腻而真实。

她的诗词语言优美动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让读者更加能够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2.3 冷艳幽默意境生动林黛玉的诗词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常常以调侃和讽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自嘲。

她的诗词意境生动,给人以耐人寻味的韵味。

三、林黛玉诗词的经典之作3.1 《红楼梦·林黛玉咏牡丹花》这首诗以林黛玉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她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诗中的牡丹花寓意着美丽与坚强,通过描绘牡丹花的娇媚之态,林黛玉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痛。

3.2 《红楼梦·黛玉怨别时父母》这首诗写出了林黛玉与父母的离别之情。

她以幼年时被送往荣府的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她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命运的不满。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者读到其中,不禁为她的遭遇感到唏嘘。

四、林黛玉诗词对红楼梦的意义4.1 补充了作品的情感色彩林黛玉的诗词为《红楼梦》这部巨著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充分展现了一个女性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痛苦,为作品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4.2 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林黛玉通过诗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对世俗的反思,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红楼梦诗词解读

红楼梦诗词解读

红楼梦诗词解读红楼梦诗词解读一、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瑰丽多姿的古代小说长卷”。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逐一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带领读者领略其中的美丽与哲理。

二、“黛玉葬花”系列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首诗出自第五十七回,黛玉在芳官的葬花活动中,由于伤感失落而写下。

诗中表达了黛玉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并以此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2. “葬花吟”这是黛玉在第九十七回出殡时写下的诗,表达了她对自我的颓废和对人世间事物的无奈和痛惜。

通过婉转悲伤的词句,展示了黛玉敏感的情感世界和对命运的无奈感。

三、“秦淮烟草之歌”1. “斜阳照墨池,绿水青芙蓉。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窗。

”这是贾宝玉在第五十九回到花袭人府中时,对即将过去的时光感叹所写的词。

词中抒发了他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意境。

四、“蝶恋花”系列1.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悲悼暴风雨中重逢时的对话。

贾宝玉用此词来表达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将黛玉比作花朵,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纯洁美丽的赞美。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贾宝玉在第二十五回梦游大观园时所见的画面。

词中以文人意境描绘出了一树牡丹的美态风姿,将牡丹与少女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花与人之美的联想和赞美。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一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贾宝玉在红楼初建时,对庆幸自己遇见的人与事表示感慨时所写的词。

以红楼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激之情。

六、“夜雨寄北”系列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是贾宝玉在第十六回悼薛蟠时写下的词,以形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词句婉约而凄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七、结语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集诗词之美于一体的艺术之作。

试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特点

试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特点

试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特点作者:万龙凤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4期一、少女的自然纯朴、天真无邪小说的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元妃省亲游大观园时,命众姐妹们作诗,赞美大观园的建筑,自然风光。

黛玉的《世外仙源》和《杏帘在望》就是她的处女作。

此时的黛玉年仅十二岁,两首诗流露出她从未有过的喜悦。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此首《世外仙源》前四行赞美大观园的美若仙境,远离尘世。

后半部分虽然写了几句恭维的话但并不着意颂扬元妃,而是倾心于自然景物的美好。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幽静、恬淡的自然景物,却透露出黛玉对自由、安闲生活的向往。

黛玉准备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大展奇才,将众人圧倒。

可只让她们一人作一首诗,黛玉作的诗也远远超人一等了。

虽然此首诗赞美的是自然景物,却流露出黛玉天真少女的自然、纯洁。

二、孤独的内心情感初见端倪第二十七回黛玉到宝玉处吃了闭门羹的第二天恰是送花种的日子,使她感伤万千,便到昔日葬花的地方,边葬花边哭泣地吟出了《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开篇就写花儿凋零、色衰香消,令人爱怜,落絮轻沾的暮春悲凉之景,给全篇染上了浓重的抑郁,悲凉之气。

接着“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讲她因惜花所以才葬花,对暮春时节的珍惜、爱怜,可是暮春景色又使她愁绪满怀而去葬花。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她以“落花”自喻,感叹桃李的春天今年去了,明年能再来;可人的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

流露出她凄凉忧伤的情怀,不能不为自己的身世,处境而担忧和伤悲。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引言《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角色。

她的形象复杂多变,以其独特的美貌、聪明才智和敏感性情深深吸引着读者。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她的诗词鉴赏。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美貌和聪明才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女性人物。

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玫瑰般的红唇,美丽动人的容貌。

她与众不同的外貌使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除了外貌,林黛玉还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

她具备深思熟虑、敏锐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敏感和独到的眼光。

她在书法和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创造具有极高的天赋。

她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她的言谈举止中,还反映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敏感性情和情感世界林黛玉的敏感性情是她人物形象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她对事物的敏感和感受力很高,经常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情绪。

她在珍视亲情和友情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爱情憧憬。

然而,由于她的敏感和情感世界的丰富,她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纷争的困扰。

林黛玉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她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她的诗作多以自然、季节和情感为主题,流露出她内心的忧愁、美丽和思索。

她的诗词作品既富有才华,又带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不拘小节和反叛精神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不同,林黛玉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

她不喜欢被局限在传统女性的规范中,常常表现出不拘小节和反叛的一面。

她追求真理和真实的自我,对于社会和家庭制度中的不公和虚伪持有批判的态度。

林黛玉的反叛精神也体现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她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矛盾情感,表达了她对社会伦理和境遇的思索和呼吁。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批判。

林黛玉的诗词鉴赏林黛玉的《葬花吟》《葬花吟》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也是《红楼梦》中最为人熟知的诗句之一。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咏白海棠诗四首(其四)》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李纨等出题、限韵之后,众人“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

探春、宝钗完稿之后,宝玉因向黛玉道:“你听,他们都有了。

”黛玉回答:“你别管我。

”三寸来长的“梦甜香”燃得只剩一寸了,宝玉才作了四句,心里焦急起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

直到李纨催她说:“要看诗了”时,她说:“你们都有了?”说着“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脂斋评:“看他单写黛玉。

”实有提醒读者注意黛玉构思情状之意。

她不同宝玉那样焦急不安,不象探春“又改抹了一回”,也不同宝钗“有却有了,只是不好”故作矜持。

看上去漫不经心,写成后亦不在意。

她在思索中领悟到白海棠的个性,触动了真情,来了灵感,故兴致勃发,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从看花人写起。

湘帘,即湘妃竹作的门窗帘子,环境勾勒中,带出诗人作为潇湘妃子之典型特色。

“半卷”、“半掩”四字,别具一格。

同宝钗那“珍重芳姿昼掩门”风调迥异,比探春、宝玉诗中“带重门”、“映重门”亦笔触不同,有一种风流洒脱之感,甚至令人不禁隐约记起《西厢记》中那句“迎风户半开”的名言来,虽用意全然不同,却也毫不忌讳。

脂砚斋评:“起的突兀别致。

”次句“碾冰为土玉为盆”,正面描绘白海棠前,作此垫笔。

殊不类探春、宝玉之“玉是精神”、“雪为肌骨”、“冰作影”、“玉为魂”等,亦不同于宝钗之“冰雪招来露砌魂”句。

黛玉其人,“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芙蓉女儿诔》),所以,冰只能碾作土,玉只能作为盆。

然而,这对咏白海棠来说,却正是从其根基着笔,白海棠之清净高洁,已不待言。

故“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这宝玉认为“不大好作”的“门”“盆”二韵,在黛玉的看似漫不经心之中,获得了新的突破。

《红楼梦》中林黛玉唯美诗词品鉴

《红楼梦》中林黛玉唯美诗词品鉴

一、《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

人说诗词最忌
讳动词,然则在笔者看来,本首诗作全然以动词取胜。

全诗清新自然,华丽中透出的也全是素雅。

二、《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杏帘在望》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作弊替宝玉而作,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
顺水推舟”。

这首诗作,或许也是贾宝玉整日醉生梦死的背景吧。

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开社时众姐妹们所作的诗。

此诗的得力之处,明
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颔联。

其实,林黛玉似乎也是一株白海棠。

没有香味,却非常的有风骨,
能够感染人。

林黛玉孤高的性格,在别人看来,就是其人格没有让人亲近的香味吧。

但是她却遗世独立,让人爱,又让人有遗憾。

四、《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作品

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作品

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作品作者:吴小云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31期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寄名林黛玉所作诗词等文学作品在《红楼梦》中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林黛玉诗词等文学作品对塑造林黛玉典型形象的作用:(1)林黛玉通过诗词等文学作品哀叹了其悲惨身世;(2)诗词表现了林黛玉高尚的品格;(3)诗词表现了林黛玉冲破封建束缚的精神。

林黛玉诗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林黛玉诗词预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原貌。

关键词:林黛玉诗词;悲惨身世;高尚的品格;冲破封建束缚;艺术特色第七十回写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扬,偶或小会,诗社就发起填词,黛玉写的是《柳絮词——唐多令》。

“粉堕百花明,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或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竞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在这首缠绵悱恻的词中,黛玉以柳絮自况,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

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因悲愁而青春老死,也完全切合黛玉的性格及其遭遇。

关盼盼与燕子楼的典故,明显有自况之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钗的《临江仙》同是吟柳絮,一者欢怜自信,一者悲戚缠绵,这不仅是艺术风格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身世与未来命运的差别。

另外,如《桃花行》可当作《葬花吟》的姊妹篇,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哀叹身世。

在五美吟《西施》篇中,黛玉对西施这位古代美人的身世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官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徒然令人怀恋,其命运之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

这是写她寄身贾府,虽有知己体贴,但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黛玉的诗词最能体现其高洁性格特征。

如第三十七回写“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迎春限韵,惜春监场,黛玉做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红楼梦》黛玉葬花诗词作品鉴赏

《红楼梦》黛玉葬花诗词作品鉴赏

⼼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

林黛⽟,字颦卿,别号潇湘妃⼦。

两弯似蹙⾮蹙笼烟眉,⼀双似喜⾮喜含情⽬,态⽣两靥之愁,姣袭⼀⾝之病;闲静如姣花照⽔;形动如弱柳扶风⼀幅古代病态美⼈图,跃然纸上。

她性情孤⾼,胸怀狭窄,才情之⾼,为⼗⼆⾦钗之冠原藉姑苏,林如海与贾敏的独⼥。

因⽗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甚是喜爱。

虽然她是寄⼈篱下的孤⼉,但她⽣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相爱,但这⼀爱情被贾母等⼈残忍地扼杀了,林黛⽟泪尽⽽逝。

黛⽟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为盆.偷来梨蕊三分⽩,借得梅花⼀缕魂.⽉窟仙⼈缝缟袂,秋闺怨⼥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1 湘帘:⽤湘妃⽵编成的帘⼦。

湘妃⽵,即斑⽵,上有茶⾊⼩点。

此句诗说看花⼈。

“半卷”“半掩”与末联花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碾冰”句:因花的⾼洁⽩净⽽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般的泥⼟和⽡盆,所以,⽤冰清⽟洁来侧⾯烘染。

2 “偷来”⼆句:意即⽩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梅花。

但说得巧妙别致。

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

”⼜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蔻三分露,微漏莲花⼀线⾹”的诗句,可能都为这⼀联所借鉴。

3⽉窟:⽉宫。

仙⼈:指嫦娥。

缟袂:⽩⾊的⾐袖。

缟:未经染⾊的绢。

啼痕:即泪痕。

这两句的⼤意是:像⽉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的舞⾐;⼜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在擦拭泪痕。

⾸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为盆”,不写花⽽先写种花之⼈,与薛宝钗之诗同⼀起法。

⾸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风韵却截然不同:⼀潇洒活泼,⼀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

次句写种花之⼈“碾冰为⼟”以“⽟为盆”,则种花⼈之⾼洁可知,⽟盆冰⼟中⽩海棠之清雅更可知。

菊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菊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菊梦林黛玉诗词鉴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其中林黛玉的诗词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寓意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本文将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菊花诗词,对其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一、《菊花诗》鉴赏《菊花诗》是林黛玉在菊花盛开时节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她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诗的内容如下:兰膏珍重菊腮香,霜华渐渍肌骨凉。

抱茎结蒂谁为赠,悠然自得对芳黄。

这首诗以兰膏、菊腮、霜华等意象,描绘了菊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赋得菊花》鉴赏《赋得菊花》是林黛玉另一首以菊花为题的诗词,展现了菊花在不同季节中的风姿。

诗的内容如下:翠袖轻舞金盏侧,红颜闲展玉堂前。

重阳佳节悲乡思,寂寥金菊抱霜天。

这首诗以翠袖、红颜、重阳佳节等意象,展现了菊花在节日氛围中的美丽与哀愁。

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菊梦》鉴赏《菊梦》是林黛玉梦见菊花时所作的一首诗,以梦幻的形式展现了菊花的美。

诗的内容如下:梦回秋夜碧,霜叶静无声。

枕上繁霜泣,心头落泪凝。

这首诗以梦回、霜叶、枕上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对菊花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哀愁与忧伤。

四、菊花意象的寓意在《红楼梦》中,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菊花寓意着高洁的品质。

在小说中,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喜爱菊花,她们通过欣赏菊花,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其次,菊花还象征着坚韧与毅力。

在秋天这个季节,菊花能在风雨中保持坚挺,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菊花还寓意着悲愁与乡思。

在《赋得菊花》一诗中,林黛玉通过描绘菊花,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总结林黛玉的菊花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寓意,展现了菊花在秋天中的美丽与品质。

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坚韧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菊花诗词成为了《红楼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

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欢迎阅读。

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引子,是在《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出现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

红楼梦引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开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鸿蒙”便是情。

演红楼梦也从这个,情字入手,更加证明“宿孽总因情”了。

谁为情种?试问世间谁是痴情的。

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人人都围这情字转,天、日、时中,去奈何,去伤怀,去寂寞,这都是傻人在试遣愚衷而已。

这情本是虚幻的,是无常的,是空的。

当成真去看去做,岂不是傻?岂不是愚?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有时也写作“悲金悼玉”)。

金和玉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包括正、副、又副十二钗,甚至是整个贾府及与之相关的青春女性,但是从其特指意义上来说,却是指两对金玉,即金指宝钗和湘云,玉指黛玉和妙玉,怀和悼的些微差别正说明了小说中,四人结局的差异,也就是宝钗、湘云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 6 】 谢 旭慧. 喜剧 小品语言幽默分析 f M 】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9 .
这一现象 ,归纳总结 了偏离的类型及使用的条件 。
( 鲁 静 辽 宁 大 连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二
( 一 )叠 音 叠 音 作 为 汉 语 特 有 的 一 种 修 辞 方 式 , 是 重 叠 同 一 个 音 节 所 构 成 的词 。 运 用 叠 音 词 不 仅 可 以增 强 语 句 的 韵 律 美
语音 修 辞是 修 辞研 究 的一 个 重要 方 面 。语 音在 突 出
高 , 好 似 花 的精 魂 ,更 似 诗 的 化 身 。 林 黛 玉 的 诗 词 作 为 一 语义 和增强音律 美方面 为修辞提供 了条件 ,丰 富 了修辞研 种 语 言 艺 术 ,体 现 了修 辞 艺 术 的 丰 富 性 。 修 辞 是 从 表 达 方 究 的 内容 ; 修 辞 则 通 过 积 极 调 动 语 音 因 素 扩 大 了语 音 的 功 式、表达 效果 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 、词汇 。本文拟从 语音 、
富性 和 唯 美 性 。
关键词:林 黛玉 诗词
修辞
《 红楼 梦》作 为世 界文 学殿堂 的瑰宝 ,具有很高 的研
究价值 。 《 红 楼 梦 》 中 的 诗 词 曲赋 有 二 百 多 首 ,其 中 林 黛
的效 果 进 行 系 统 的研 究 。



诗词的语 音修辞
玉笔下 的诗词共 2 2 首 ( 以前八 十回为准 ),其 艺术 价值很
限 于 篇 幅 及 个 人 能 力 有 限 ,文 中 对 小 品 语 言 风 格 及 语
言偏 离的分析只 能是浅尝辄止 ,必然会 有许多疏漏 。但小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摘要:曹雪芹在借助诗词等文体样式塑造人物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作用,?红楼梦?中的大多数诗词都是为小说中的人物所作的,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本文以林黛玉和薛宝钗所作的诗词为例,分析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人物形象林黛玉薛宝钗曹雪芹在借助诗词等文体样式塑造人物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作用,通过诗词造成浓重的抒情场面,激发深沉的感情,让人物直接倾诉出内心的强烈感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红楼梦?中的大多数诗词都是为小说中的人物所作,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如第三十七回中的咏白海棠诗和第三十八回中的菊花诗,各人所作诗歌的内容,均表现了各自的身份、性格和情感。

下面以林黛玉和薛宝钗所作的诗词为例,分析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首先分析林黛玉的诗词。

在?红楼梦?所有的诗词当中,黛玉的最多、最好。

除了那些广为流传一题多咏的组诗外,她还有许多名篇如?葬花辞?、?题帕诗?、?五美吟?、?桃花行?等。

这些都是沁人心脾的佳作,和黛玉的形象,以及与其有关的故事情节息息相关。

其中最出色的当推?葬花辞?。

洋洋洒洒的五十二句诗如泣如诉,和泪凝血,字字句句都和黛玉悲惨的命运及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融合在一起,运用得非常恰当。

?葬花辞?的起因是黛玉夜访怡红院,被晴雯误拒于门外,进而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之声,不禁“伤感起来〞、“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恰逢第二天是芒种节,园中诸人都来祭饯花神,“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黛玉昨夜“一腔无明火未得发泄〞,今日又有园中诸人的热烈情绪对照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不免“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于是产生了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葬花辞?。

古人云:“春女悲,秋士悲。

〞黛玉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时节,拟这首?葬花辞?,借花喻己,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她端庄稳重、举止大方,拥有贤良 淑德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小说中通过以下几首诗词描绘了薛宝钗的形象:
1、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 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的这首《咏白海棠》表达了她淡泊名利、清高自赏的性格特点。她并 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和繁复的情感表达,而是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致远的精神境 界。这首诗中,薛宝钗以白海棠为比喻,表达了自己清雅淡泊、从容不迫的处世 态度。
1、西江月·柳絮
无暇修仪,轻纱笼面,清秀容颜如画。诗情画意自天然,才华横溢谁家?玉 手轻挥毫,心随意走,落笔成章。墨香幽雅,情致高远,映衬轻盈步伐。
林黛玉的这首《西江月·柳絮》词作于小说第二十一回,表达了她清新淡雅 的审美情趣和高雅脱俗的诗人气质。通过这首词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林黛玉 的才情和文学造诣,以及她清高脱俗、不随流俗的个性。
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 造人物形象——以林黛玉和薛
宝钗为例
基本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诗词的运用是其艺术魅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小说中的诗词不仅丰富了情节内容,还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 要的支撑。本次演示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浅析《红楼梦》如何用诗词塑造人 物形象。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才情出众、情感丰富的女 子。小说中通过以下几首诗词描绘了林黛玉的形象:
2、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何必委芳 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云!
薛宝钗的这首《临江仙·柳絮》表达了她高远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以柳絮为比喻,表达了薛宝钗不随波逐流、不沉溺于情感世界的坚强意志 和高尚品质。也展示了她的远大抱负和向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

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

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是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

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是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有关《红楼梦》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任何文字。

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翻译的研讨会,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中的诗词。

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楼梦〉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

在开始讲《红楼梦》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是因为我是讲诗词的,而《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诗词。

对我们这个古典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兴趣却比较大。

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怎么样呢?”借此机会,我就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

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

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

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是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里面的诗词。

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

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

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1.《林黛玉进贾府》
金戈铁马步军列,千秋万古一统治;英雄儿女闻报慷,气吞万里如虎威。

长发披肩衣,美人娥眉仪,贾府四里尽麒麟象,金陵十二郡皆异域!
诗中描绘了林黛玉进贾家的场景,金戈铁马代表着将军的威严,千秋万古一统治表明着贾家手握大权,英雄儿女闻报慷则语重心长地宣布着林黛玉的到来,气吞万里如虎威意味着林黛玉将不会被贾家压制,接着描写林黛玉披肩袍服出席宴会,美艳动人,贾府四里全是翡翠麒麟的象征,金陵十二郡也因此美轮美奂,充分体现了贾家的荣华富贵。

2.《宝玉望重阳》
青山独立尽红豔,比翼连枝双双飞。

红霞万丈晴空际,寒云孤月冷落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比翼双飞,指的是宝玉和贾宝玉爱情的传说,两人比翼连枝,双双飞翔,红霞万丈晴空际,寒云孤月冷落晖,寓意修炼自己,昂首挺胸,不屈服,勇敢抵抗,见事作事,不怕孤独,坚信英雄总有终点;把西湖比作西子,犹如宝玉如西子般地凭着自己的美貌,与贾宝玉望重阳相聚,莫愁前路无。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

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

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标签:林黛玉诗词修辞《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

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語音、词汇。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平仄等。

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

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情色彩。

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

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

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收集《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细读品味,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收集《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细读品味,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收集《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细读品味,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任情率性,清高孤傲,单纯坦诚,执著地迫求自主的人格和美好的人生理想。

可惜红颜薄命,情路坎坷,她的自尊叛逆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终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从林黛玉的气质个性、性格成因以及她的悲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简析。

1 .容颜娇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曹雪芹呈现的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娇俏柔弱,惹人怜爱。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即使是自小混在胭脂粉里的宝玉也动了情。

作者借凤姐的赞扬和宝玉动情的痴态,侧面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使得多少后人对林妹妹心驰神往。

2 才华出众黛玉的诗才不只是《红楼梦》众人知道,所有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为之倾倒。

《红楼梦》动用大量笔墨、创造了大量诗词来显示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

在贵妃省亲时,借元春对黛玉替宝玉所作的诗的另眼相看,侧面体现黛玉的才华在园中姐妹的超然地位。

她触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佳作,一一体现了她的多愁善感和高超的诗才。

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

写诗时她信手拈来之作总能引来喝彩,这衬托出了她的才思敏捷,且高于大观园中众才女,也可见她积淀之深。

黛玉的诗并不局限于伤春悲秋,还会写出像“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这样潇洒的,像“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种富于哲学意味的诗;也有“铁甲长戈死未忘”“驰城逐堑势狰狞”的铮铮之意,也有“盛世无饥馁,何需耕织忙”这样颂圣的。

这些诗反映了她性格的多面性,使形象更立体,也表现了她能够驾驭多种题材的强大能力更可以从诗中看出她所具备的不屈服于世俗的傲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学生姓名:周洋学号:20110102005院(系)中文系专业:文秘教育指导教师:徐铭职称:摘要:林黛玉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才貌双全,最受作者曹雪芹喜爱和广大读者青睐的女性,她的才智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小说中有关林黛玉的诗有二十余篇,对于人物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词Abstract:Lin daiyu is prompting a of the big four classic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author cao xueqin's most popular favor women, readers and her intelligence reflected in her poetry, novels about Lin daiyu's poetry has more than 20,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tudy of characters.Key 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n daiyu; poetry它,曾令一个名叫曹霑的文人耗尽数十载心血;它,也令无数文人骚客痴迷探究;它,历经岁月的变迁,依旧矗立在文学金字塔的顶端独领风骚······它有着梦幻般的名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

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尤其是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多样性,复杂性,有个性,每个人物看似有牵连,实则各不相同,在这篇长篇巨制的经典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对她最为倾心。

她,是知恩图报,下凡还泪的绛珠仙草;她,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傲娇诗人;她,是与“美玉无瑕”相匹配的“阆苑仙葩”;她,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妹妹;同时,她也是自卑孤僻,寄人篱下的千金小姐。

她是颦儿,她是林黛玉。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美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寥寥数笔,就将一个美貌聪明的女子展现在世人眼前,妙哉。

林黛玉的美不仅表现在她的外貌上,而且还体现在她的才情中,这里就不得不提林黛玉诗人气质的美了。

黛玉的诗词在小说中算的上数一数二的了。

元妃省亲的时候,命众姐妹为省亲别墅做诗,在呈上来的诗词中,元妃夸赞林妹妹的诗乃众姐妹之首。

就连帮贾宝玉作的那首《杏帘在望》也在他所作所有诗词之上,在海棠社时期创作的诗词也被众姐妹所赏识,次次拔得头筹。

可见,林妹妹真的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

诗词达意,要想了解走进林妹妹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对她的诗词进行浅析。

一、林黛玉诗词的题材及地位林妹妹的诗词涉及题材广泛,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宋词,元曲,赋,散文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题材的多样也更显示出了林妹妹的才智美。

在全书中,有关林黛玉的完整诗词统共二十二首。

曹雪芹是“自私的”,《红楼梦》全书涉及到几百号人物,他却自私的把大自然赋予他的鬼斧神刀尽数用在了塑造林黛玉一人身上,百余首诗,黛玉的诗词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所有诗词的精髓,使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富,灵魂更加饱满。

林妹妹的诗词我们在上面也提到过,被元妃以及众姐妹称赞。

原著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元妃要众人当面各赋五言律一首,宝玉只写三首,有一首实在想不出,黛玉帮其写了第四首《杏帘在望》,呈上后“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黛玉的诗词能得到元妃赏识,那也真真可谓是才能突出了。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姐妹组成了海棠社,第一次就以海棠为题进行创作,众人都已交卷,唯独林妹妹只字未写,李纨前来催促,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姐妹看了都不禁叫好,说“果然与别人又是一样的心肠。

”一挥而就就能写成如此令众人叹服的佳作,这位潇湘妃子着实令人痴迷。

她的诗词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至今也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赏识,去借鉴,去超越。

二、林黛玉诗词的分类与分析我们常说借景抒情,歌以咏志,不论是欢喜亦或者忧愁,古人总是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林妹妹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感情的宣泄也正是通过诗词。

诗词成为了她生命与灵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诗词中林黛玉是最“真”的,她最真的表达自己的爱,最真的宣泄自己的不快,最真的感叹自己的身世,最真的抒情咏物言志。

(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哀音篇林黛玉是自卑的,她常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攻击别人,其实是她敏感脆弱的心理在作祟,她就像一个刺猬,竖起浑身的刺来刺伤别人保护自己。

她的内心世界是自卑的,《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是黛玉内心世界和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

小说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感伤自己的世,迷茫自己的感情,在众人欢乐的时候独自创作出了《葬花吟》。

这首诗三百四十七个字,却道尽了林黛玉一生的身世遭遇,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揭露了摧残花的残酷自然界以及扼杀人的黑暗社会。

整首诗看似写花,其实是写人,将自己的身世,遭遇,命运,真情,思想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中。

《葬花吟》分为出外葬花与葬花归来两部分。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开篇就写出了面对花开花落的景象,闺中女儿怜惜落花,珍惜春暮。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面对社会的冷漠,世态的炎凉,诗人愤愤不平,发出感叹。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外出葬花,看到“花开易见落难寻”、“花谢花飞花满天”自己却“愁绪满怀无释处”、“阶前愁杀葬花人”,无能为力的自己只能“独把花锄偷洒泪”,“荷锄归去掩重门”。

通过出外葬花的所见,所思,多愁善感的黛玉回到了家开始伤神。

后半部分的葬花归来,她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世,悲叹自己的遭遇,这时一个自卑却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渐渐向我们呈现。

自己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父母又双亡,无依无靠,在薛宝钗等姐妹面前,自己是自卑的,这种心理面对贾宝玉飘忽不定的态度时,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但林黛玉毕竟又是封建社会叛逆者的代表,她憧憬幸福美好,向往爱情,所以她要反抗。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是她对封建势力的抵抗。

全诗悲情色彩强烈,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句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同样的哀音出现在了小说的第七十回中,黛玉的《桃花行》是继《葬花吟》之后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作品。

桃花盛开,应是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这首《桃花行》却句句悲情,字字感伤,宝玉读来也暗自神伤,偷洒泪珠。

这首诗也是林黛玉独处时创作的,因此也更接近黛玉真情,暗示着林黛玉如这命薄的桃花,象征色彩强烈。

诗的前八句是人与花的对比,隔着一席帘子,帘外桃花相映红,帘内确是“比桃花瘦”,花媚与人脆相对比,却是突出了悲情的自己。

中间八句“隔帘消息风吹透”,借着东风之便,帘外的桃花才能窥探到帘内人的心情,只是“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悲伤情”,帘内人将自己的悲情传染给了桃花,花与人的相融更是续写了哀鸣。

最后十句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暗示了林黛玉自己的红颜薄命。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作为绛珠仙草下凡还泪,泪尽而死在这里也早有预示。

对月当空,凄冷的月光朦胧安静孤寂,“泪干春尽花憔悴”“花飞人倦易黄昏”“寂寞帘栊空月痕”人,花,月三物放在一起将气氛渲染更加悲伤。

《葬花吟》与《桃花行》都是借花抒情,暗示自己的身世经历,突出林黛玉自卑,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只是《葬花吟》不光光写悲情,也有林妹妹想要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幸福的抗争精神,而《桃花行》全诗都充斥着悲情,使盛开的桃花也被感染上了悲情元素,《桃花行》的悲较之《葬花吟》更甚。

初读小说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满眼“秋”,满嘴“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秋花,秋草,秋思,满目萧条,不禁悲上心头。

这首诗写于黛玉生病卧床,苦等薛宝钗无果时的随笔,在自己生病时候,宝姐姐来看她,让她感受到温暖,她感激却又自责,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

这首诗只单单读来就让人感觉萧条冷清,更不必说林妹妹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该是怎样一番悲哀的光景了。

林妹妹的多愁善感自成风韵,这些哀鸣的诗词是其独处所做,是黛玉情感的共鸣,最真表达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自卑脆弱,孤寂冷漠却又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敢于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

这样矛盾的组合也使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饱满鲜活,复杂多样。

(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咏物篇深闺中的女子没有机会出门见识社会,活动范围的局限导致了日常娱乐的单调性,因此在大观园中,大家常聚在一起作诗咏物,消遣时光。

这里不得不提海棠诗社了,林黛玉在海棠社作的咏物诗可谓屡屡被称道。

物是静止不变的,它可以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所以咏物诗我们随处可见,但如何在咏物诗中脱颖而出,潇湘妃子以人引物,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使咏物诗不落俗套。

要说在这些咏物诗中写的最好的当属小说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成立时,以咏白海棠为题所做的这首七律了。

在旁人看来“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的《咏白海棠》到底好在哪儿呢?“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开头不像其他咏物诗一样开篇就写物,而是以人的角度观察,开门掀帘被眼前的白海棠吸引,它是那么的高洁白净,竟然冰为土,玉为盆。

最妙的当属接下来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

在作者笔下,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

白海棠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格性格体现。

接下来写白海棠的高贵清洁,这里林妹妹也将自己的感情发泄,表明自己清高孤僻,纯洁坚贞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