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第六节蛋白质及氨基酸分离纯化与测定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第六节蛋白质及氨基酸分离纯化与测定
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测定
一、一般原则及基本步骤
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蛋白质的抽提
蛋白质的粗分级
等电点沉淀法 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蛋白质的细分级
凝胶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亲和层析
1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三)根据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 ◇(四)利用选择性吸附的纯化方法 ◇(五)利用配体的特异性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磷酸基
SE-纤维素(强弱酸型)
磺乙基
SP-纤维素(强弱酸型)
磺丙基
常用的阴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剂
可电离基团
可电离基团结构
AE-纤维素(弱减型)
氨基乙基
PAB-纤维素(弱减型) 对氨基苯甲酸
DEAE-纤维素 (中弱减型)
DEAE -Sephadex (中弱减型)
二乙基氨基乙基 二乙基氨基乙基
DEAE -纤维素(强减型) 二乙基氨基乙基
(3)有分级分离现象 (4)要求对有机溶剂低温预冷。
16
4.温度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0-40℃之间,大部分球状 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 例如人的血红蛋白从0到25℃,溶解度随温度上升 而降低。
• 在40-50℃以上开始变性,一般在中性pH介质中即 失去溶解力。
⑴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hydration shell),保护了 蛋白质粒子,避免了相互碰撞,使蛋白质形成稳定 的胶体溶液。
⑵蛋白质两性电解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存在 双电层)蛋白质粒子在水溶液中是带电的,带电的 原因主要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自身基团的电离。 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与溶液中反离子的电荷构成双电 层。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目录 (2)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目录  (2)

科学八年级上册目录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浮力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6节物质的分离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第2章天气和气候第1节大气层第2节气温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风和降水第5节天气预报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动物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5节电压的测量1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科学八年级下册目录第1章电与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的应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2节氧化和燃烧第3节化学方程式第4节二氧化碳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6节光合作用第7节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4章植物与土壤2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第6节保护土壤第3节低碳生活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

第6节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课堂笔记1.水净化的方法。

(1)(2):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过滤中用到的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轻靠玻璃棒。

(3)蒸馏法原理:把水加热至,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

2.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A.硝酸钠中混有氯化钠B.铜和铁C.酒精和水D.食盐中混有泥沙2.“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滤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待溶液蒸干后停止加热3.在溶解固体物质与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①搅拌溶液,加速其溶解②搅拌溶液,增大其溶解度③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④用玻璃棒起固定作用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③4.粗盐提纯实验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5.(重庆中考)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6.要分离下列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法的有()A.食盐和硝酸钠的混合物B.汽油和煤油的混合物C.泥沙和水的混合物D.海水中提取氯化钠7.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8.(苏州中考)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9.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10.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1)酒精(沸点78 ℃)和水的混合物:。

初中物理物质分离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分离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分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过滤法:不溶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2. 蒸发法: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溶液;3. 蒸馏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4. 萃取和分液法:分离溶解性差异较大的液体混合物;5. 渗析法:分离溶液中的胶体和悬浮物;6. 重结晶法: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混合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的性质?这些性质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性质——溶解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性质来分离混合物。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过滤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过滤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巩固过滤法的应用。

2. 蒸发法:教师讲解蒸发法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溶液。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体验蒸发法的过程。

3. 蒸馏法:教师介绍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验,了解蒸馏法的应用。

4. 萃取和分液法:教师讲解萃取和分液法的原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萃取和分液法的应用。

5. 渗析法:教师介绍渗析法的原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解渗析法的应用。

6. 重结晶法:教师讲解重结晶法的原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重结晶法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分离的方法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物质分离方法的应用。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形状规则,呈立方体。 一、固体分类 固体 概念 晶 体 非晶体 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特点
举例
形状规则,有固定熔点。
食盐、硫酸铜、金属等
形状不规则,无固定熔点。
玻璃、塑料、蜡烛、松香等
二、物质结晶 1、概念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 的固体称为晶体。 2、方法 方法1:蒸发溶剂 例如:海水晒盐方法
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铜饱和 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图所示。
2.仔细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 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有晶体出现 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1.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2.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 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 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 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 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 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 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降温速率一定要缓慢才好。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晶种、温度、多次进行
1.过年家里来客人时妈妈泡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客人没喝完,等过 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小明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 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认为现在析出的原因是什么?
温度下降。
白糖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变小。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 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浙教版 9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四大题型(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

浙教版 9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四大题型(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

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四大题型一、离子共存1、原理:可溶的酸碱盐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发生反应时也是离子之间进行。

若离子之间可以反应(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水产生),则说明离子之间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

2、观察题目条件的限定,如限定“某无色透明溶液”,则有颜色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Cu 2+、Fe 3+、Fe 2+、MnO -4 、Co 2+、Cr 2O 2-7 、CrO 2-4 、Cr 3+3、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储备(1)生成 :如:Ba 2+与CO 2-3 ,Ag +与Cl -,Ca 2+与SO 2-4 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 :如:NH +4 与OH -,H +与CO 2-3 、HCO -3 、SO 2-3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 :如:H +与OH -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针对训练】1.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SO 42-、NO 3-、Ba 2+、Cl -B. Cu 2+、Na +、NO 3-、K +C. K +、CO 32-、NO 3-、Cl -D. H +、Ba 2+、K +、NO 3-2.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 2、NaCl 、KNO 3B. CaCl 2、HCl 、NaNO 3C. K 2CO 3、Mg (NO 3)2、NaOHD. KOH 、NaCl 、(NH 4)2SO 43.溶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HNO 3 、Ca(OH)2 、NaClB.KNO 3 、CuCl 2 、Na 2SO 4C. NaOH 、MgSO 4 、BaCl 2D. HCl 、Na 2CO 3 、Ca(NO 3)2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NaCl 、BaCl 2、 Na 2SO 4B. Na 2CO 3 、NaCl 、Na 2SO 4C. CuSO 4 、NaCl 、NaNO 3D. Na 2SO 4 、HCl 、KCl5.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CuSO 4、FeCl 3、NaNO 3、MgSO 4B. H 2SO 4、HCl 、AgNO 3、KMnO 4C. NaNO 3、NaCl 、K 2CO 3、K 2SO 4D. BaCl 2、KNO 3、(NH 4)2SO 4、NaOH6.能在PH=9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 AlCl 3、Fe 2(SO 4)3、NaClB. BaCl 2、Na 2SO 4、NaClC. MgCl 2、NaNO 3、Ba (NO 3)2D. K 2SO 4、NaNO 3、CaCl 27.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Cl 2、NaCl 、KNO 3B. CaCl 2、HCl 、NaNO 3C. K 2CO 3、Mg (NO3)2、NaOHD. KOH 、NaCl 、(NH 4)2SO 4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Cl 3、NaCl 、KNO 3B. CaCl 2、 HCl 、NaNO 3C. K 2CO 3、Ca(NO 3)2 、NaOHD. KOH 、 NaOH 、(NH 4)2SO 49.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 2CO 3、Na 2SO 4B. 在pH=2的溶液中:KCl 、Na 2SO 4、HNO 3C. 在pH=13的溶液中:BaCl 2、Na 2CO 3、NaOHD. 在pH=14的溶液中:FeCl 3、Ba (NO 3)2、CaCl 2二、物质鉴别与检验1、物质检验的原理:根据某些离子可以发生的特殊反应,通过产物颜色、状态的步伐特征来反推原来被检验的离子,进而推测出含该离子的物质2、常见的一些物质(离子)的检验检验Cl-可用,现象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是。

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第六章  亲和分离技术

(3)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孔径太小,偶联配基后,孔径更小,应 用受到限制。 (4)聚丙烯酰胺凝胶: Bio-gel P 有供化学反应的酰胺基,能制得配基含量较高的亲 和柱,适用于亲和势比较低的系统。 pH过高或过低的溶液中酰胺基易水解。
(5)多孔玻璃珠: 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较好,机械强度高。 缺点:亲水性不强,对蛋白质尤其是碱性蛋白质有非 特异性吸附,化学活性基团少。 (6)其它载体——壳聚糖
(5)辅酶和磷酸腺苷 脱氢酶和激酶与辅酶之间具有亲和结合作用。 辅酶主要有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NAD phosphate)和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等。 这些辅酶可用做脱氢酶和激酶的亲和配基。 AMP(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DP (adenosine 2',5'-diphosphate)的腺苷部分与上述辅酶 的结构类似,可用做这些酶的亲和配基。
(4)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与糖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酶和 抗体除外)的总称。 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 可用做 糖蛋白、多糖、糖脂等含糖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纯化。 pH<5.6时con A为二聚体,分子量为52 kD;pH>5.6时 为四聚体,分子量为102 kD,两个亚基(subunit)之间 通过二硫键结合。因此,在利用con A为配基的亲和分离 技术中,操作条件应当适宜。
三、亲和作用体系
将亲和体系中的一种分子与固体粒子共价偶联,可 特异性结合另一种分子(目标产物) ,使其从混合物中 高选择性地分离纯化。 一般将被固定的分子称为其亲和结合对象的配基 (ligand),用L表示。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及原理。

2. 掌握物质的分离实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结晶、蒸馏、色谱等。

2. 分离物质的原理及应用。

3. 实验操作:过滤实验、结晶实验、蒸馏实验等。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玻璃棒、烧杯、漏斗纸等。

2. 实验化学品: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苯酚等。

3. 实验方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制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理论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并总结实验规律。

4. 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分离方法的可能性,拓展物质分离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

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了解实际物质分离操作。

2. 研究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物质分离课题进行研究。

3. 制作展板:让学生制作物质分离展板,展示物质分离原理和方法。

教学反思:1. 通过当前教学方式,是否能充分引发学生兴趣?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如何加强安全教育?3. 学生对物质分离的理解是否准确,如何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1)过滤:操作中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蒸发: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蒸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4)萃取和分液: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②两种液体互不相溶;③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④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5)升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6)洗气: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说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深度思考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2)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3)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4)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5)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6)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再将下层液体缓缓放入下面的烧杯中()(7)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题组一根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方法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适用范围: 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2)适用条件: ①用于分离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②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③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
(3)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
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温度计水银球 处于蒸馏烧瓶支
管口处
蒸馏烧瓶
(5)溶液体积约为烧 瓶体积1/3—2/3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成 分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 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
分离物质
物质的提纯: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
除掉杂质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提纯除掉后的杂质 可以不进行恢复。
一般途径: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2.分不增离加、新的提杂纯质 原 不被减提少被纯则提纯物的物质质 和杂质易分 离 被提纯物质易恢复原状态
萃取剂
(2)原理 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 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适用范围: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萃取
液-液萃取 可使用有机溶剂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
(过滤、蒸馏、重结晶、萃取、洗气等)
元素定量分析 确定实验式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 确定结构式
二、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什么是物质的分离、提纯?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一 课 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能力目标】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难点】安全知识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讲解并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小量:液体1-2ml ,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0 ,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的气味,应该用手煽动让气体飘入鼻孔。

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32,不少于41。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5.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6.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

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7.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并不断搅拌。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都应该象这样混合。

1.6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1.6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结晶过程中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度,以及如何控制结晶条件以获得理想晶体。
-结晶技术在药物提纯、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当堂检测
-判断题:
1.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对/错)
2.蒸发结晶是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析出的过程。(对/错)
3.在结晶实验中,过度搅拌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对/错)
3.说出至少两种结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冷却结晶法提纯食盐。
2.根据实验观察,描述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溶液,可导致结晶。
2.结晶的类型与过程
-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实验室规范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板书中央:展示知识点2,用流程图表示不同类型的结晶过程。
-板书右侧:强调知识点3,以清单形式列出实验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物质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总结:

体内药物分析第6章 色谱分析法

体内药物分析第6章 色谱分析法

使用的N2一定要高纯度99.99%以上, 载气中微量的O2和H2O对检测器影响较大, 需净化处理。且进样量不宜过大,尤其是 高沸点物质,以防止污染检测器。平时不 用时要将检测器出口堵住,或一直低速度 通高纯氮,防止空气扩散进去。
电子捕获检测器只对含有卤素、硫、磷、 氮、氧等电负性强的元素的物质有响应, 化合物所含元素的电负性越强,灵敏度越 高。
R 2 t R2 t R1 W1 W2
3. 重复性
用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峰面 积RSD应≤2.0%;或配制相当于80%、 100%、120%的对照液,加入规定的内 标,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 RSD亦应≤2.0%。
4. 拖尾因子 峰高法定量时T应在0.95~1.05之间
T W0.05h 2d1
测定时要调节好检测器的温度,防止 水蒸汽的冷凝。另外,要注意安全,氢气 钢瓶一定要用专用钢瓶,氢气管路不能漏 气。
2. 氮-磷检测器 (nitrogen phosphorus detector,
NPD) 氮磷检测器(NPD)也称热离子检测
器(TID),是一种只对含氮或磷的有机 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1.分流进样
2.顶空进样
(四)色谱柱
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五)检测器
检测器是气相色谱仪的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转 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电流或电压)变化,由记 录仪记录下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对于含N或含P化合物的测定,NPD 比FID分别灵敏大约50倍和500倍。因此 适用于含氮或磷的药物及代谢产物等痕 量分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教学设计摘要:以苏教版化学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例,从单元主题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开展单元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实践表明相比于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其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由“课时主义”转向“单元教学”,因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教师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教材單元来作为单元教学设计,因为教材单元是教材编制者依据相关理论和学科本质编制的教学单元;同时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情,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主题。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引导,分析知识内容与素养的关联,以相关主题为单元教学的串联引线。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佳的教学载体。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主题1:1.3化学实验”指出,学生需要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初步学会物质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而苏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三个部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详细知识word 展示(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P5 阅读1、过滤和蒸发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粗盐的提纯实验1-1 和实验1-2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蒸馏和萃取蒸馏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3 萃取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结晶、升华、洗气等;P9 最后一自然段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例:C+O2=CO2 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1、物质的量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 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 A 数值:6.02*10 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N1/N2=n1/n2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例题2 0.2mol 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2mol 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0.1mol 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1.204*10 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复习原子结构知识例题3、1mol 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 钠离子、1mol 氢氧根、1molNH3 又分别是多少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 1.5 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例5 amol 硫酸分子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P12观察结论: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单位g.mol-1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例:Ar(O)=16 M(O)=16 g.mol -1Mr (CO2)=44 M(CO2)=44 g.mol -1物质的量( n)、质量( m)和摩尔质量( M )的关系n=m/ M 例题1 学与问1.5 摩尔硫酸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5 摩尔碳酸钠中碳酸根的质量为多少0.01 摩尔某物质A,其质量为1.06g,则A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物质微粒数与其质量之间关系N=m N A/M例题2 5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分子数为多少?例题3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例题4 12.4gNa2R 含有Na+0.4mol 则Na2R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含R的质量为1.6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多少?5、设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B、2g 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C、17gNH3 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N A 个氧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16:16、已知8gA 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质量的D,现将16gA 和70gB 的混合物充分反应,生成2molD 和一定量的C,则D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分类(分类法简介),两类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导入:事物分类介绍(课本)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2、树状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利用该分类法对化学物质、化学概念分类第二课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p25 实践活动1、转化关系图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2、各类化学物质通性金属通性(与氧气、酸、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指示剂、较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盐(与酸、碱、盐)第三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知识与技能:分散系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入: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2、分类形式(状态、分散质粒子直径)3、胶体的制备、性质、应用制备:原理、操作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应用:农业生产(土壤保肥);医疗卫生(血液渗析)等4、溶液、胶体、浊液比较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及相关概念(电解质、电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导入:离子反应重要性简介导电实验:(1)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2)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加热熔化—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所属: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2、导电原因电解质(水中或熔融电离)——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电场)——定向移动导电例:氯化钠水溶液导电3、电离、电离方程式概念例:NaCl=Na++Cl-盐酸、硫酸、硝酸电离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思考: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1:硫酸钠、氢氧化钙、磷酸、水、盐酸溶液、铁、二氧化碳、甲烷属于电解质的有2、写出硫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钡、氯化铵、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及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类比酸的定义给出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辨析:酸式盐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导入:P31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2-1 现象、理论分析实质: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表示该过程Ba2++SO42-=BaSO42、离子方程式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实验2-2 P32 表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由酸电离出来的H+和由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意义:(1)表示出了溶液反应的实质(2)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第三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导入:一、复习初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金属单质与酸和盐反应——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与碱——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水、与酸——氧化钙与水、与盐酸酸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盐酸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与硝酸银碱与酸性氧化物、与酸、与盐——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与盐酸、与碳酸钠盐与酸、与碱、与盐——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二、酸、碱、盐溶解性表可溶性酸: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弱酸:碳酸可溶性碱: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弱碱:一水合氨可溶性盐: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钙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该写方程):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容的物质、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物质——可溶性强酸、强碱、盐不电离或难电离物质: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物、弱酸、弱碱等微溶物:生成物不拆,反应物浓度小拆、大不拆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例: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氧化钙与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硝酸银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石灰乳与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氯化钙、硫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钠与硝酸银练习:P34 第9 题作业:第10 题第四课时复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一水合氨与盐酸、与氯化镁,硫酸铵与氢氧化钡醋酸与石灰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有反应条件限制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的剂量限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碱过量,二氧化碳过量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练习: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提示:盐酸与碳酸盐反应,先生成碳酸氢盐再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要求限制(溶液恰好中和、某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恰好成中性、钡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第五课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实验2-3一、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二、离子共存问题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类型:生成难溶物、气体或者难电离物质隐含限制条件:溶液颜色、溶液酸碱性(可以推测溶液酸碱性的条件—指示剂、试纸、特征反应等)第六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P331、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第七课时离子反应知识点提升一、电解质知识点拓展1、电解质按导电环境细分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电解质:酸、碱、盐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电解质:强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影响因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所带电荷量——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依据:方程式书写是否客观,拆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例:铁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与硝酸,铜与硝酸银三、离子共存中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共存问题多元弱酸酸式离子在酸或碱性条件下下均不能大量存在常见多元弱酸:H2CO3、H3PO4 等常见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PO4 2-、H2PO4-等它们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四、离子推断问题出发点:常见离子的性质、溶液的电中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对比、信息收集、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入:本章介绍(内容、地位、功能、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物质认识路线(外线: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内线:物质结构——性质——用途)2、金属对比掌握第一课时初中金属知识复习金属元素存在及性质存在形式:100 多种,多数化合,少数游离(单质)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物理通性: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化学通性:与氧反应,与酸反应、之间在盐溶液之间置换(遵循规则—金属活动顺序表)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1、钠与氧气反应实验3-1 观察、操作、现象、结论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金属光泽、密度小(保持于煤油),质柔软常温:4Na+02=Na20(白)实验3-2 钠在空气中加热(石棉上、坩埚内(事先加热好))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加热:2Na+02=== Na20 2(淡黄)反应对比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本质——反应现象——产物2、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铁——潮湿空气——铁锈4Fe+30 2=2Fe203 铝镁——空气中——氧化铝(镁)氧化膜:氧化铁——疏松多孔——铁易腐蚀氧化铝(镁)——致密——不易腐蚀物理因素氧化铝(镁)熔点高——耐火材料科学探究:铝箔燃烧资料卡片:氧化膜知识拓展归纳总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易失去(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性质活泼其他非金属与氧反应:金属与氯化合——氯化物与硫化合——硫化物作业:P53 1-4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金属与酸和水反应过程与方法:知识整合设计实验(铁与水蒸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点:钠与水蒸汽反应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设计导入:金属与酸反应回忆,对比标题及生活中水与金属是否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3-3 仪器、操作、现象(钠、水中、外界)注意安全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及分析:浮、游、熔、响、红;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它的性质非常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气体,推动钠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响声;反应放出了热量,钠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溶液变红了,生成了碱反应方程式:2Na+2H20==2NaOH+H2应用:钠的保存及失火处理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科学探究:生活中的铁与冷热水均不反应,但我们看过炼铁的淬火现象(白烟)问: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状态(铁粉、水蒸气)能否反应P50教材阅读思考分析:完成实验所需装置: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检验PPT 展示, 图3-8 演示实验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含水的棉花水不能太多,铁粉离棉花近点但不能使水与铁粉接触,导气管用长一点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与方法: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重点:铝化学性质的特性难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与总结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3-4 对比实验现象结论:2Al+6HCl=2AlCl 3+3H2 2Al+2NaOH+2H 2O=2NaAlO2+3H2用铝制品应用注意事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通性: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铝特性:铝与碱反应详细分析: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与较活泼金属: 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硫、氯气)反应,与酸和水反应,强弱之间的置换不活泼金属:化学性质惰性知识点拓展:活泼金属与盐反应拓展实验:钠与硫酸铜反应与铁与硫酸铜反应对比理论解释: 钠与硫酸铜溶液体系,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Cu 离子被水合)第四课时知识与技能: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溶度应用于化学定量研究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入: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实用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初中(物质类别、微粒个数、质量多少)高中:Na+2H2O=2NaOH+2H 微粒扩大NA倍,结论: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计量反应中大量粒子集合体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之比应用:所有关于化学计量学的工具例题一:P52 注意:列式横比、纵比的一一对应性例题二: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500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10.8g 铝粉,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所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例题三:将4.6g 的金属钠投入4 摄氏度,35.6ml 的水中,反应完全后,试计算:(1)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例题四: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若有0.5 mol 高锰酸钾参加了反应,试问:(1)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3)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还原性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对比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入:金属元素的自然界存在形式——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外线: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的盐内线:物质认识流程结构——性质——性质一、钠的重要化合物P55 页,第一自然段1、氧化钠( Na20)和过氧化钠( Na202)实验3-5物理性质:Na20 Na202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淡黄色粉末化学性质:Na20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 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 2 = Na 2CO3Na202 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 结论: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 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还原性 拓展:除此之外,过氧化钠因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应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 (与其他供氧剂对比)热不稳定 2 NaHCO 3 ==Δ == Na2CO3 + H 2O + CO 2↑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Cl 、 Ca (OH ) 2、 CaCl 2) 拓展: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区别 碳酸氢盐热不稳定,可以与氢氧根反应,与酸反应速率快 应用:制洗衣服、胃药( NaHCO 3)、食品添加剂3、 焰色反应实验 3-6 用于金属元素鉴别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 归纳: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P69第二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拓展 知识与技能:钠化合物相关的计算;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1 、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计算 客观事实: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例: 2mol 过氧化钠与 2mol 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 体物质冷却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变式: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 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全 部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则固体增加的质量为多少?2 、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例:加热 50g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直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固体质量变为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标准状况下,将 5.6L 的 CO 2迅速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得到 4.48L 气体,试计算:这 4.48L 气体的质量。

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2

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2

浙教版八上科学§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课题 1.6物质的分离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浙教版八上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

主要介绍结晶等几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此前学生已了解了溶解、溶液及影响溶解度因素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反推如何从混合物中重新分离出物质,深化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温度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水的净化等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其中结晶包括两种常用方式,即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式;第2课时主要介绍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结晶;了解结晶的主要方式(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了解不同结晶方式的适用条件;科学思维:理解结晶的两种方法与溶解性随温度变化特点的关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硫酸铜晶体培养”等小组实验,了解结晶的两种主要方式,提升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结晶的方法难点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什么是饱和溶液?2、什么是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过渡:不论是河水、井水,还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呢?导入新课讲授新一、物质的结晶1、晶体: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的固体结构的物质,其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重复方式排列。

晶体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

2、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3、结晶:(1)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重结晶等。

晶体以前学习过,这里通过复习来导入晶体的形成过程:结晶课①蒸发结晶;②降温结晶;③重结晶: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4. 结晶水合物
有些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 产生风化现象。
有些晶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 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这种现象 称为潮解现象。
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 管吸取1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 如图所示。 2.仔细观察(用放大镜 或显微镜观察)有没有晶 体出现。 有晶体出现 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1.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2.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第一课时
物质的结晶
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井水、海水是否纯净? 它们溶解了多种溶质,属于混合物。 那么,我们如何从水中提取出这些溶质呢?
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 渐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固体,外形有什么特点?
形状规则,呈立方体。
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道: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 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而要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 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 体,所以冬天捞碱。 3.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都不是纯净的水? 因为水是很好的溶剂,各种可溶解性物质溶解到 水中,所以自然界中的都不是纯水。
1、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 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B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2、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A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3、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 钠晶体析出,此时 ------------------------------------( A ) A.溶液仍为饱和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变浓
一、固体分类
固体 晶 体
形状规则,有固定熔点。
非晶体
形状不规则,无固定熔点。
玻璃、塑料、蜡烛、松香等
概念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特点
举例 食盐、硫酸铜、金属等
二、物质结晶
1、概念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方法 方法1:蒸发溶剂 例如:海水晒盐方法
0 35.7
10 35.8
20 36
40 36.6
60 37.3
80 38.4Βιβλιοθήκη 100 39.80
14.3
10
17.4
20
20.7
30
28.5
60
40
80
55
90
75.4
以上两种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3. 晶体形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 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 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食盐晶体形成等。 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硝酸钾、硫酸铜晶体形成等。
事实上,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 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的,也就是先通过加 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 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晶体的形成过程与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两个相反的 过程。
探究:如何从常温下的食盐饱和溶液和70℃硫酸铜 饱和溶液中分别结晶出食盐晶体和硫酸铜晶体?
提供下列器材和药品: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滴管、玻璃片、放大 镜 药品:常温下饱和食盐水、 70℃硫酸铜饱和溶液 提示:氯化钠和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氯化钠 温度/℃ 硫酸铜
3.小晶体“长”成大晶体。
(1) 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 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 晶体长大:用线把1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吊在 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 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如此反复操作几 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
1.影响结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 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 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 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 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 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 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 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 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 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1、配制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2、制备硫酸铜小晶体。
(1) 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在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 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 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2) 静置、冷却、析晶。 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 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一夜,温度缓慢下降, 析出硫酸铜小晶体。
一、固体分类 固体 晶体:形状规则,有固定熔点。 食盐、明矾、硫酸铜、金属等
非晶体: 形状不规则,没有固定熔点。 玻璃、塑料、石蜡、松香等 二、物质结晶 1、概念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 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方法
方法1:蒸发溶剂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3. 晶体形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首先需要是过饱和溶液,才可以结晶。 搅拌速度不能快。
降温速率一定要缓慢才好。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晶种、温度、多次进行
1.过年家里来客人时妈妈泡了一杯很甜的糖水, 客人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杯底有 白糖析出,小明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 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认为现在析出的原 因是什么? 温度下降。 白糖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变小。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 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4、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硫酸铜晶体,条件 不变,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是---------( D ) A.形状、质量都不变 B.形状不变、质量增大 C.形状不变、质量减少 D.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5、将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则析 出晶体(m)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符合下列的图(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