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结构
《植物茎的结构》课件
基因调控
植物茎的发育受到基因的 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相互 作用决定了茎的结构和功 能。
2023
PART 04
植物茎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REPORTING
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木本植物茎
木本植物的茎通常坚硬 、木质化,具有明显的
年轮和纹理。
草本植物茎
草本植物的茎相对柔软 ,没有明显的年轮和纹
理,通常呈圆柱形。
植物茎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植物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 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等。
详细描述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植物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 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等。直立茎是大多数植 物所具有的茎类型,呈直立状态。缠绕茎呈螺旋状缠绕 其他物体生长。匍匐茎则呈水平方向生长,节上着生叶 和芽。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茎类型,如肉质茎、刺状茎 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茎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藤本植物茎
藤本植物的茎通常细长 、柔软,具有特殊的攀 爬器官,如卷须或吸盘
。
多肉植物茎
多肉植物的茎通常肥厚 多汁,储存大量水分和 养分,具有特殊的贮水
组织。
茎对环境的适应性
光照适应性
植物茎的结构和生长方向可以根 据光照条件进行调整,如向光性
生长和背光性生长。
水分适应性
植物茎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特征来 适应水分条件,如旱生植物的肉质 茎和湿生植物的气生根。
髓射线是连接髓和皮层的薄壁细胞区 域,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 功能。
2023
PART 03
植物茎的发育过程
REPORTING
细胞分裂与生长
细胞分裂
植物茎的发育始于细胞分裂,通 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茎的内部构造
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茎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皮层 3.厚角组织 4.内皮层 5.形成层 6.韧皮部 7.木质部 8.髓
厚角组织
表皮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皮层
髓
鱼腥草茎的横切面
髓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表皮
皮层
油细胞 髓射线 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 木质部
五、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
木 ) 茎
的
初生木质部
次
生
髓
构
造
双子叶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周皮 皮层
椴树茎
髓射线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年轮
维管 射线
需掌握的几个名词
1.维管射线:在次生生长中,部分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次生射线,贯穿 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为 木射线,形成横向联系的薄壁组织。P81 2.年轮:当年的秋材与次年的春材界限分明,形成一个同心环,一年一环称 年轮。P82 3.落皮层:新周皮及其外方被隔离得不到养料而死亡的组织合称为落皮层。 4.树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次生韧皮部、皮层、周皮。P83 如肉桂、厚朴、杜仲、秦皮、合欢皮等。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特点
1.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的外壁稍厚,常被有角质层 或蜡被、毛茸、气孔等附属物; 2.皮层面积小,或有机械组织分布; 3.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 4.有髓与髓射线。 髓射线:位于各个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区域,外连皮 层,内接髓部,细胞常径向延长,在横切面上呈放射状排列,称髓射线, 也称初生射线,具横向运输和贮藏的作用。P80
六、双子叶植物茎及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植物茎的结构(共43张PPT)
2.合轴分枝 外观表现为节间逐渐伸长,幼叶长大,并由密集逐渐变成松散。
双——
有 ,有
②年轮线:当年早材与上年晚材之间的界限。
缠绕茎(twining stem)
3.二叉分枝 草质茎-红花〔一年生〕
韧皮部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构成,也有韧皮射线细胞,无伴胞和韧皮纤维。
维管柱〔维管束、髓部和髓射线〕
射线,合称根本组织 管胞兼具输送水分和支持的双重作用。
①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别离束状结构。
双——
有 ,有
维管束:单——两轮或散生,具维管束鞘 ; 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
双——环生,无限维管束,有束
〔三〕茎的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束间形成层和束中形成层〕
层扁平状,壁薄。初生木质
部是内始式,有导管、管胞、
木纤维细胞和木薄壁细胞。
髓射线: 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
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
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 束间形成层。
髓:来源于原形成层内部根 本分生组织,外部小细胞形 成环髓带,是茎中央的薄壁 组织,起贮藏作用。
非 组成: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无明显内皮层,厚角
表皮:根——具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较薄
早材:温带的春季或热带的湿季;
表皮:单——有长细胞和短细胞的区别,为终生保护组织
顶芽: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
〔二〕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的结构
皮层:单——皮层与髓无界限,无髓 茎——中柱鞘不兴旺,具环状分布的维管
(四)、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部细胞,径大而壁薄,质地疏松,颜色浅,称早材或春材。 晚材:温带的夏末、秋初或热带的旱季;形成层活动减弱,形成的次生木质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茎尖分区茎的顶端叫做茎尖,是由叶芽活动形成的。
顶芽活动时,⽣长锥的原⽣分⽣组织分裂,向下产⽣初⽣分⽣组织,初⽣分⽣组织经初⽣⽣长形成初⽣结构,从⽽形成茎尖。
(⼀)分⽣区茎尖分⽣区⼜称⽣长锥,⼀般为半球形,由⼀团具有分裂能⼒的原分⽣组织所构成。
1.原套-原体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尖⽣长锥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
原套位于其表⾯,由⼀层或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
它们进⾏垂周分裂,扩⼤其表⾯积,原体是原套内侧的⼀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它们可沿着各种⽅向进⾏分裂,增⼤体积。
在营养⽣长过程中,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分裂活动,互相配合,故茎尖顶端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
⼤多数的双⼦叶植物,原套通常是两层,⽽单⼦叶植物则有⼀层或两层。
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分化动态观察。
在裸⼦植物和已研究的⼤多数被⼦植物中发现茎端有分区现象。
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区,后者的称为中央母细胞区。
这些细胞较⼤,并具较⼤的核和液泡,染⾊⽐周围的原套、原体细胞浅,细胞分裂较为频繁。
这两群原始细胞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周围分⽣组织区和下⽅的肋状分⽣组织区。
肋状分⽣组织区⼜称髓分⽣组织区,其细胞较周围分⽣组织细胞更液泡化,主要进⾏有规律的分裂,因⽽形成特殊的“肋状”。
有些植物在肋状分⽣组织区和周围分⽣组织区上⽅还有整体如浅盘状的形成层状过渡区,其细胞在茎端纵切⾯上尉扁平状,排列整齐,如同形成层及其衍⽣细胞所下形成的形成层带。
形成层状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可以有体积的变化。
分⽣区下⽅形成初步分化的初⽣分⽣组织;由原套的表⾯细胞分化的原表⽪层,周围分⽣组织和肋状分⽣组织分化形成的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伸长区由原表⽪、基本分⽣组织、原形成层三种初⽣分⽣组织分化出⼀些初⽣组织,其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逐渐减弱,伸长区可视为顶端分⽣组织发展为成熟组织的过渡区域。
茎的构造1
茎的构造茎是由种子胚芽向上发育而成,有时也包括部分下胚轴。
茎端和叶腋处的芽有时也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形成分枝,分枝不断产生形成枝繁叶茂的植物地上部分,主茎和分支的构造基本相同。
茎是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营养器官,是联系根和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和根一同被称为轴状结构。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以及裸子植物的构造各不相同。
茎间的构造特点茎和根的顶端生长发育过程基本相似,结果也基本似根尖,但茎无根冠样结构。
将最顶端的芽做纵切观察,在芽的中间可以看到幼嫩的茎尖,没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有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分别称为叶原基和芽原基,可分别发育成叶和腋芽。
幼叶包围茎尖,起保护作用,叶原基的腋部还可以产生腋芽原基,不同的腋芽又分别发育成枝条、花序或花。
茎、叶和腋芽一般是同步发生茎端或枝端自上而下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1.分生区位于茎尖顶端,呈圆锥状,又称生长锥。
最前端为原分生组织,是由一团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的分生组织细胞组成。
在茎尖顶端以下的四周,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分布。
2.。
伸长区一般比根的伸长区长,可包括几个没有伸长开的节和节间。
细胞分裂活动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细胞急剧向上伸长,并叶泡化。
伸长区的最下部分细胞已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等初生分生组织逐渐分化而形成初期的初生组织。
伸长区是顶端分生组织到成熟组织的过渡区域。
3.。
成熟区成熟区的表面可以看出节间的长度基本趋于固定,常有气孔和毛茸,成熟区中的细胞分裂趋于停止,各种组织分化已基本完成,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种类很多,表面特征也表现出多种多样,但是茎的显微结构却有非常相似的共同特征。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从幼茎成熟区做一个横切面,从外向内观察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3部分。
(一)表皮表皮由原表皮层分生、分化而成,由一层扁平、排列整齐而紧密的生活细胞构成。
细胞横切面一般呈长方形,外壁较厚,常角质化形成角质层,但是除了特化的保卫细胞外,表皮细胞通常没有叶绿体存在,所以表皮细胞是透明的,表皮具有的蜡被、气孔、毛茸等附属物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也是鉴定药材的重要特征。
3.茎
除少数生于地下外,大都分布于地上,多数茎的顶端能无限 向上生长,连同其叶形成庞大的枝系。
2019年12月25日星期三
2/77
一、茎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和裸子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 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其基本结构为表皮、基本组织及星散排列于基本组织中的维 管束。
无皮层、髓及髓射线之分。
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维管束。
具维管束鞘。
2019年12月25日星期三
15/77
二、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双子叶植物茎 (一)茎的次生生长 的次生结构
和次生结构
维管形 成层
22/77
二、茎的次生长和次生结构
㈠ 双子叶植物茎
1.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 ⑴ 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② 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分裂方式和衍生细胞的发育 形成层向两侧活动的不平衡性:形成层向外方分裂的次数少 于向内方分裂的次数,因而,外方新增细胞就少,加之次生 韧皮部有效作用的时期较短(筛管的运输作用时间仅1—2年) 所以,在茎的横切面上,次生韧皮部远不及次生木质部宽厚。
表皮
皮 层:无外皮层(但外围有机械组织或同化组织)和内皮层
初生木质部(形成层之内)
茎 维管束: 排成一环
束中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形成层之外)
髓 维管柱以内的薄壁组织,行使贮藏功能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外连皮层、内与髓相连的薄壁组织,
具贮藏和横向运输作用。
2019年12月25日星期三
4/77
表皮 皮层
茎的结构教案示例
茎的结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识别和描述茎的不同部分。
3. 能够理解茎的输导功能。
教学重点:1. 茎的结构和功能。
2. 茎的不同部分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茎的输导功能的理解。
2. 茎的不同部分的识别和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茎的模型或实物。
3. 彩色图纸和标记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
2. 展示茎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大家观察到的茎有哪些部分?”二、茎的结构(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展示茎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茎的不同部分,包括: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2. 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表皮:保护作用。
韧皮部:保护和支持,含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分裂和生长,使茎增粗。
木质部:支持作用,含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
髓:储存营养物质。
三、茎的输导功能(10分钟)1. 讲解茎的输导功能,包括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
2. 使用PPT或黑板展示输导过程的图解,让学生理解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3. 举例说明茎的输导功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灌溉、施肥等。
四、茎的不同部分的识别和描述(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彩色图纸和标记笔,根据PPT或黑板上的茎的结构图,尝试绘制并标注茎的不同部分。
2. 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口头描述茎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3.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并标注茎的结构图,并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茎的输导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模型观察、PPT或黑板展示、学生分组绘制和口头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茎的输导功能。
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茎的结构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茎1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的方式
茎的分枝方式: • 单轴分枝:主轴生长始终占绝对优势 • 合轴分枝:无明显的顶端优势。 • 二叉分枝:茎尖生长点一分为二,整个分枝 系统都是二叉的,主要见于苔藓植物和蕨类 植物。 • 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 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 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
3、裸子植物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相似 、 区别:木质部韧皮部组分不同; 区别:木质部韧皮部组分不同;有树脂道
叶迹: 叶迹:茎与叶柄间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顶芽的鳞片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顶芽的鳞片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的痕迹
• 植物依莖的外型和木质化程度,可分為: 1. 乔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具有单一树干的 植物。 2. 灌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在近基部触发出 数个树干。 3. 草本:茎几乎不木质化的植物。 4 藤本:
• 依其生長状态可分為: 1. 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 2. 攀援茎:通过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 3、缠绕茎:以茎本身缠绕于其他支柱物上升 4. 匍匐茎 :(走茎)茎匍匐在地上,但节上 生根。如草莓、蟛蜞菊 。 5. 根茎:在地表下橫走,具芽,节间明显的。 如:竹类的地下茎,及荷花的地下茎(蓮藕)。
按芽所形成器官的不同: 叶芽:芽开放后形成茎、叶的芽 花芽:芽开放后形成花、花序的芽 混合芽:既形成枝叶又形成花的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 活动芽:能在当年开放形成新枝、新叶、 花和花序的芽 休眠芽:不活动的芽
• 芽顶端的生长点,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 芽顶端的生长点, 属于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 力。属于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渐 渐使芽的位置移向上方。 渐使芽的位置移向上方。
三、 茎的解剖结构
(一)茎的初生结构
三茎的结构
三、茎的结构㈠、茎尖的结构(从茎顶端到节间长度趋于固定和内部组织分化成熟为止)1、分生区:分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侧生器官也由此发生(叶原基和芽原基—外源式)。
3、伸长区:生长季节明显,初生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原表皮分化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皮层、髓和髓射线;原形成层形成维管束)。
4、成熟区[根毛区]:内部组织分化成熟,其结构为初生结构。
1、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1、表皮: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常具角质层等保护结构。
2、皮层:多层松散的薄壁细胞构成,常含叶绿体。
3、维管柱:⑴、初生维管束:成束存在,排列成环状,包括初生木质部[内、内始式]、形成层、初生韧皮部[外、外始式]。
⑵、髓:居中,由薄壁细胞构成,如被破坏则形成髓腔[草本植物多见]。
⑶、髓射线:实现横向运输功能,兼具贮藏作用。
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1、形成层的活动与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相连成圆筒状开始分裂活动,形成次生木质部[内]与次生韧皮部[外]。
2、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继续分裂形成周皮[具皮孔]。
3、维管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与年轮的形成:形成层活动受季节[寒、暖与干、湿]规律性影响,形成年轮。
附:名词:维管射线、树皮。
㈢、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1、只有初生结构,无次生结构,根茎中一般无形成层。
2、以禾本科为例:表皮、下皮、基本组织、维管束(散生)。
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1、与双子叶木本植物基本相似。
2、木质部中由管胞取代导管和木纤维,故显得均匀整齐。
韧皮部中具筛胞。
附:一、茎的形态1、茎上生叶(节和节间)、具芽(叶腋),合称枝条。
2、茎上可见到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二、芽及其类型1、芽是处于幼态而未展开的枝条、花或花序。
2、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芽轴。
3、芽的分类:定芽(顶芽、腋芽)和不定芽;枝芽、花芽和混合芽;鳞芽和裸芽;活动芽和休眠芽。
茎的构造实验报告
茎的构造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构造。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植物标本- 刀片- 显微镜- 盐水溶液- 盖玻片- 透明胶带3.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小段植物茎,用刀片切割鲜茎片。
2. 将切割好的茎片放在盐水溶液中浸泡几分钟,以软化茎的组织。
3. 使用镊子将茎片捞起,在显微镜下观察。
4. 将观察到的茎片放在盖玻片上,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5.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再次观察。
6. 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并记录所见情况。
4.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的构造如下:4.1 横切面结构横切面中,茎由许多环状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外部有一个厚厚的表皮组织,内部有纤维状的细胞组织。
在横切面的中央,有一个通道穿过整个茎,被称为髓。
髓内部还有柔韧的组织,起到支撑茎的作用。
4.2 纵切面结构纵切面中,茎的结构更加复杂。
茎被包裹在一个多层的表皮组织中,如同人的皮肤。
表皮下面有一个细胞层,称为薄壁细胞层。
它们负责传导养分和水分。
在薄壁细胞层下面,有一个更为厚实的组织层,被称为维管束。
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并提供机械支持。
5.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构造。
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都显示出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茎由多层的组织构成,包括表皮、薄壁细胞层和维管束等。
这些结构和组织协同工作,实现水分和养分的传输以及机械支撑的功能。
6.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刀片,以防止划伤皮肤。
- 在观察茎片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
- 在固定茎片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的透明胶带,以免影响视野。
7. 参考资料。
植物的茎_图文
射线原始细胞平 周分裂
木射线:位于次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表皮
挤压破裂
木栓形成 层分裂
周皮
茎的次生结构
椴树茎横切面切片
周皮 皮层
韧皮射线 次生韧 皮部 次生木 质部
木射线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次生韧皮部
筛管疏导作用的时间短,春天形成,往往在 秋天停止运输而死亡。
受茎加粗时来自内部的挤压而毁坏,比例比 次生木质部小。
直缠 立绕 茎茎
攀匍 援匐 茎茎
一、茎的生理功能和外形
茎的分枝
二叉分枝 :这是比较原始的分枝方式,分枝时顶端分 生组织平分为两半,每半各形成一小枝,并且在一定 时候又进行同样的分枝。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具这种 分枝方式。
单轴分枝:顶端优势,主轴生长占绝对优势。 合轴分枝:无顶端优势,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死亡
晚材
年轮 早材 次生木质部
HE XI UNIVERSITY
维管射线
木射线
木射线的形态可作为辨别茎次生木质部 三种切面的指标。
横切面:辐射状可见其长和宽 切向切面:纺锤状,可见其宽和高
径向切面:长方形,如砖,三种切面图
可见其长和高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来源:皮层或表皮细胞
向外:木栓层 形成 中间:木栓形成层
向上发出分枝,向下产生不定根。节与节间 密集在一起。例如:水稻,小麦,竹子。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初生结构
表皮:保护组织,幼茎的最外一层细胞。
皮层:主要为薄壁细胞,含有厚角组织,厚壁 组织,纤维,分泌组织等。
维管柱
维管束
木质部 韧皮部
髓:位于茎中心,主要是薄壁细胞, 功能:贮藏。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连接皮 层和髓。薄壁组织。
茎的形态结构ppt
复习提问:
1,水是通过 根 从土壤里吸收过来的。
阳光 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__下把____和 氧气 水 __合成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同时放出___
合成 储存 的过程。其实质是___有机物,___能量。
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如何运输到叶片中用于 光合作用?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到根中 用于根的呼吸作用? 依靠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偏心的年轮”
5、根据年轮上的“斑点”判断当时的环境污 染
环境被污染了,污染物质就被吸进和固定 在不同年份的年轮里,跑也跑不掉。通过先进 技术对年轮进行分析,能够知道是什么性质的 污染和污染的程度。
年轮就像 一部植物的“历史书”!
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加粗 生长,你知道吗? 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经历 初期生长后,因为没有形成层 ,它们的茎就不能加粗生长。
3.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 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B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的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4.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 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 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 B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
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有共同的特点,都是 为了什么?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 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 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 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 的阳光。
(二)、地下茎
属于变态茎
藕的根状茎
马铃薯的块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维管形成层:只有一层细胞, 但因为其分裂出来的细胞还未成 熟,所以看上去细胞有多层,形 成层的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容易 辨认。
茎的结构
(二) 分枝类型 由于各种植物的芽其性质和活动规律不同,因此产生枝条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产 生了不同的分枝类型,常见的分枝类型有: 1.单轴分枝: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而形成一个明显的主轴,侧枝不发达,如雪 松。 2.合轴分枝:顶芽生长只限于一定的时间,顶芽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或分化为 花芽以后,由位于顶芽下面的侧芽代替顶芽继续发育。每年交替进行,因此主轴 是由各级侧枝逐段联合而成,如苹果。 3.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后。由顶芽下面的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发育成外 形相同的侧枝,外形象二叉分枝,实际上是合轴分枝的另一种形式。如丁香等。 4.禾本科植物得分蘖:禾本科植物的幼苗茎节很短而密集于基部,节上产生许 多不定根,腋芽发育成分枝,称分蘖。产生分蘖的节称分蘖节
茎的结构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茎的基本形态 取三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杨树、丁香、胡桃等),观察其形态结构特征并辨认: 1.节与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2.顶芽与腋芽:生在茎的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叶腋里的芽是腋芽,也称为侧 芽。 3.叶痕与维管束痕: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疤痕叫叶痕,在叶痕上的点状突起 是叶柄与枝条中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叫维管束痕。是植物冬态的鉴别特 征之一。 4.芽鳞痕:是芽发育成新枝时,芽鳞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常在每年新生或延长 枝条的基部排列成环。根据芽鳞痕的数量可以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及生长量。 5.皮孔:为茎表面上的一些裂缝状突起,不同植物形状不同,是茎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次生通气结构。可作为植物的分类鉴定特征之一。 观察苹果的枝条,注意区分它的长枝和短枝。
(9) 周皮上的通气结构——皮孔:取接骨木茎过皮孔的横切装片观察,首先发现 一个两边拱起的裂口即皮孔,皮孔的两侧拱起的是周皮,裂口的内方是一些细胞 间隙很大、排列疏松的原球形薄壁细胞,称为补充细胞,可以透气,因此皮孔是 周皮上的通气结构。在补充细胞的内侧也有木栓形成层,但它不形成木栓层,而 是产生大量的补充细胞,因此能向外突起形成皮孔。
茎的结构
2.芽的结构 (1) 叶芽的结构 取丁香、大叶黄杨的叶芽进行纵剖,置解剖镜下进行观察,可见芽的最外面几 层是较硬的鳞片状叶,即芽鳞。芽鳞的内部有几片还未伸展的幼叶,在每一片 幼叶的叶腋处有一突起,即腋芽原基,芽的顶端生长锥,属分生组织,其周围 有一些侧生突起,即叶原基。叶原基、腋芽原基、幼叶等部分共同着生在芽轴 上,芽轴实际上是节间没有伸长的缩短的茎。观察时可结合叶芽的固定装片, 或黑藻的茎尖固定装片对比观察。 (2) 花芽的结构 取桃、苹果或梨的花芽进行纵剖,置解剖镜下进行观察,可见花芽的中间没有 生长锥,而是突起的雌蕊和雄蕊原基。观察时可结合花芽的固定装片对比观察。
茎的结构
① 表皮:为茎的最外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横切面呈扁方形,外壁增厚, 具有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气孔器,横切面上可见其保卫细胞很小,两侧的副卫 细胞稍大,中间的孔为气孔。
② 基本组织:外部靠表皮有1—3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他们排 列成一个保护环,每隔一定的距离为气孔所隔断,称外皮层,属基本组织的一 部分,有机械支持和保护作用;内部为薄壁细胞,是基本组织的主要部分,细 胞较大,排列疏松。其中有许多维管束散生其中。
③ 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外方多而小,分布比较密集。靠近中央则大 而少,分布比较稀疏。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一个维管束,可见每个维管束的外 面有一至数层厚壁细胞构成的维管束鞘包裹着。里面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没 有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其中韧皮部在外方,包括在最外方的原生韧皮部, 多被挤坏,和里面的后生韧皮部,是韧皮部的有效部分,只有筛管和伴胞两种 成分,排列较整齐。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被染成红色的导管,在横 切面上排列成“V”形。其下半部分是原生木质部,由1—2个较小的导管和少量 的薄壁细胞组成,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空腔,是由于茎的伸长,最早形成的导 管被破坏而形成的空腔,叫气腔或胞间道;其上部是后生木质部,有两个大的 孔纹导管,两者之间分布着一些管胞。
茎的结构
(2) 小麦茎的构造:取小麦茎 的横切片进行观察,与玉米茎 的区别主要在于茎的中央具有 髓腔,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排 成内、外两圈。外圈的维管束 体积较小,常于含叶绿体的同 化组织相间排列。内圈的维管 束体积较大。维管束的结构与 玉米茎的维管束基本相似
茎的结构
(3) 皮层:在周皮之内,维管柱 之外,由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其 中靠外围的细胞排列紧密,靠内 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在皮层细 胞中有一些细胞内含有晶簇。
茎的结构
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此茎不能增粗,只有初生结构,构造比 较简单。与双子叶植物茎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维管束成散生状态,分布于基本 组织中。常见两种类型,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为例,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1) 玉米茎的构造 取玉米茎的横切装片进行观察,可见茎的中央没有髓腔,主要有表皮、基本组织、 维管束三部分组成。
(2) 皮层: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部分,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靠近表 皮的几层细胞比较小,细胞壁在角隅处加厚,为厚角组织,起支持作用。厚角组 织内侧为由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的基本组织,其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细胞 间隙。茎的皮层中,一般没有形态上可以分辨的内皮层,但在有些植物的幼茎中,
茎的结构
茎的结构
四、作业 1.画一个叶芽的纵剖面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分别绘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图和次生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五、思考题 1.叶芽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将发育为那些结构?植物茎的生长和分枝与芽的生
长发育有何关系? 2.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单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 同;以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3.双子叶植物茎内有几种形成层?它们的活动产生了那些次生结构? 4.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的维管形成层在发生、活动、以及形成次生结构的异 同?
茎的结构
2.双子叶草本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可以取向日葵的固定装片进行观察。 (1) 表皮:在向日葵老茎中终生保存有表皮层,具有保护作用。 (2) 皮层:表皮之内是皮层细胞;外层的皮层细胞含有叶绿体,属厚角细胞。在 厚角细胞之内是层数不多的皮层薄壁细胞。 (3) 维管柱:在韧皮部的外方有许多厚壁细胞,细胞壁木质化,被染成红色,是 韧皮纤维。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束中形成层己开始活动。横切面上除了一些较 大的维管束,还有一些较小的维管束,是属于次生性的,它是由于一些束间的射 线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的束间形成层活动的结果。维管束之间仍有髓射线, 维管束之内也有维管射线。 向日葵茎存在着明显的髓和髓射线,特别是髓一直非常发达。
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前者靠近茎的中心,导管口径较小, 染色较深,发生早。后者位于外方,导管口径较大,染色较浅,发生较晚。初生 木质部的发育方式是内始式的。
② 髓:位于茎的中央,由一些体积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具有一定 的储存能力。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③ 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群,它内连髓,外连皮层,呈放 射状,具有横向运输的能力并兼具储存的能力,是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的。
茎的结构
(三) 芽的类型及结构 1、芽的类型:芽是处于幼态,尚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 依其在茎上着生位置分: 顶 芽: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 腋 芽:着生在叶腋里的芽。 不定芽:生在茎上不定位置或由根叶上生出的芽。 (2) 依其性质分: 叶 芽:开放后分化发育成叶和枝的芽,如大叶黄杨。 花 芽:将来分化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如桃树。 混合芽:将分化发育成即开花又长叶的枝条的芽,如苹果树。 (3) 依其结构分: 鳞芽:芽的外面有芽鳞片包被的芽。 裸芽:芽裸露,外面没有芽鳞片包被的芽。 (4) 依其生理状态分: 活动芽:在生长季节开始后,能生长成枝条、花或花序的芽。 休眠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发育的芽。
初生韧皮部:包括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其发生过程中是外始式。由筛管、 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在向日葵茎的韧皮部的外方是原生韧皮纤 维,也称为“中柱鞘纤维”。
束中形成层:是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仍具有一定的分生能力的分生组织。在 切片上细胞呈扁平形的小细胞,壁薄,染色较浅,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
(3) 维管柱:皮层以内的轴状部分,较发达,占幼茎横切面中央较大的面积,由 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
① 维管束:呈束状,染色较深,在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排成一环。维管束之间 为薄壁组织所隔离。每个维管束都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方,为外韧无限维管束。它们都是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的。 由于有束中形成层存在,所以也叫无限维管束或开放式维管束。
茎的结构
(四) 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取向日葵或棉花的幼茎作横向徒手切片观察, 或取向日葵、大丽菊茎的横切装片进行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区分出表皮、皮层、 和维管束三部分然后再转到高倍镜下进行观察。
(1) 表皮:茎最外面的一层较小的、排列比较 紧密的细胞是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壁外壁 可见角质化的角质层,属初生保护组织。另外, 表皮上还分布有气孔器、表皮毛、腺毛等附属 结构。气孔器保卫细胞在横切面上较表皮细胞 小,染色较深,还可见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 隙及其内方较大茎的形态和分枝(蘖)类型。 2.了解芽的类型,掌握叶芽的结构。 3.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4.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和皮孔的结构。
二、实验材料用品 1.实验材料 杨树、丁香或胡桃的枝条,苹果的枝条,丁香、大叶黄杨的叶芽,桃、苹果或梨 的花芽,向日葵或棉花的幼茎,向日葵、大丽菊茎的横切装片,玉米茎的横切装 片,小麦茎的横切装片,锻树茎的横切装片,棉花老茎的固定装片,向日葵茎横 切固定装片。 2.实验用品 解剖镜、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解剖针、刀片、尖嘴镊子、培养皿、载玻片、 盖玻片、0.1%番红染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