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
2、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就是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起来的媒介物。
3、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4、简答,科技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反应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宗教关系、家庭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辨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就能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时,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研究人们在不同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从而揭示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8、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反映了经济过程运行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三种类型:各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经济规律作为经济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具有不以人们一直为转移的客观性质。这种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任何经济规律都是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而存在的。任何人,包括任何阶级、政党、国
家和领袖人物、精英等,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10、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即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1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1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3、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支出了抽象劳动,没有具体劳动,就无抽象劳动可言。两者的区别在:具体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特性,在质上相异,因而在量上无法比较,
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考察的劳动的共性,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异,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15、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生产条件的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在同一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6、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差别: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这种差别具有相对性,即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区别的标准是不同的,在一定时期内,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是一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的复杂劳动可以变成简单劳动,整个社会简单劳动的标准会比过去提高。
17、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商品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一矛盾决定了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9、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一对一)、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对多)、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和货币形式(兑换右面固定为货币)。(公式特点)
20、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2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2、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3、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24、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5、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6、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调解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