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团圆》教学反思
《团圆》反思

《团圆》背后的思考冯朱敏一直以来,图画书阅读,图画书阅读指导课是低段孩子专享的美事。
可事实上,图画书阅读是没有年龄界限的,高段的孩子也渴望读图画书,也向往有老师的指导。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做了一次尝试。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我便被它吸引了,尤其是其中的绘画——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可以在一大堆西方优秀绘本中脱颖而出。
由着自己的冲动,我开始了行动。
按照图书的特点,按照高段孩子的特点,我制定的指导目标是:一、引导学生形成读图意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培利·诺德曼说:“插画家们通常会为书的封面专门画一幅画,并在画里设计一些令读者十分期待的东西,以提示故事的内涵。
”其实,一本优质的图画书,不光是封面、封底,还有勒口、环衬、扉页,乃至图书的开本大小、用纸、装帧,这些我们通常认为是形式上的东西,都跟图画书的内容息息相关。
强调图画的重要性就是希望在连续引导下促使孩子逐渐形成读图意识。
而且,《团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图画书,从封面、蝴蝶页到图中的鞭炮、灯笼,都蕴藏着地地道道中国元素,这些东西虽然都只是氛围的营造,却能最大力度地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唤起每个中国孩子心中根深蒂固的“团圆情节”,我相信高段的孩子有这个欣赏能力。
二、尝试“链接生活”这一重要的阅读策略,在故事阅读中,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思辨能力,生成对“团圆”的深度领悟。
我认为阅读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学生大都会被这个故事感动,但知道为什么会被感动的人却是少之甚少,因为,他们不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变成思维的辨析或语言的表达。
而我要做的就是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
为什么要让高段的孩子做这件事情?首先,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其次,他们自己还没有形成意识。
相当于给他们创设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三、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作品的魅力,理解相关书籍信息。
虽然西方的儿童文学起步较早,作品质量也确实优秀,但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学滋养。
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文旨在探讨团圆绘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及反思。
团圆绘本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家庭为主题,讲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情节,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教学设计1. 预习: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可以通过图片、标题和感觉等方面的介绍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看绘本封面,讨论绘本可能讲述的故事内容,以及他们对于团圆的理解和体验。
2. 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如朗读、提问和讨论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阅读节奏的把握。
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角色性格以及故事背后的道德价值观。
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他们的思维。
3. 后期活动:在阅读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后期活动来巩固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让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团圆场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反思1. 教学效果:在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评估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可以了解到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看是否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2. 学生表现:教学反思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积极参与度,以及对团圆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有困难,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辅导;或者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情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的教学反思与拓展

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的教学反思与拓展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团圆》这本绘本,以其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幼儿们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对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思考。
今天,我们将对《团圆》这本绘本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拓展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幼儿对团圆、家庭、亲情等主题的思考。
除了简单地理解故事情节,还应该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让幼儿们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拓展延伸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活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体验团圆的快乐,增强亲子关系。
三、教学拓展1. 情感教育可以结合《团圆》这本绘本,进行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和团圆的理解和情感。
2. 家长参与我们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团圆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团圆的快乐。
这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3. 制作大型主题展板在教室中制作大型的《团圆》主题展板,让幼儿们一起动手制作,贴上自己对团圆的理解和想法。
这既可以锻炼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团圆的意义。
四、结语通过对《团圆》这本绘本的教学反思和拓展,我们将更好地引导幼儿对团圆、家庭和亲情等主题进行思考和理解。
也将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快乐成长的感受到团圆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教学实施与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团圆》这本绘本所呈现的温馨故事。
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绘本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团圆》这本绘本作为一篇蕴含着深刻情感和家庭价值的作品,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被有效利用并呈现给孩子们,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效果,都需要认真梳理和深入思考。
二、对《团圆》绘本的整体评估1. 绘本内容评述《团圆》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家庭因故隔离而引发的情感碎裂,最终通过亲情和团聚带来的幸福与温馨。
在这个情节中,文字和图画搭配得当,情感细腻,富有启发性。
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仔细品味和思考的绘本。
2. 绘本主题的多维拓展团圆、家庭、爱与亲情等主题是《团圆》的核心,而这些主题不仅仅是在亲情关系上有所体现,也可以拓展到孩子与朋友、师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讨,可以让孩子在情感体验和情商培养上有所收获。
3. 绘本表现形式的优劣分析在《团圆》中,绘本的文字和图画相得益彰,画面清新、细腻,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对故事情节的联想和对情感的共鸣。
然而,绘本的篇幅和语言表达方式是否适宜幼儿园教学,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和感受这些内容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三、《团圆》绘本教学实践的优化策略1. 以简单场景入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先从绘本中简单的场景入手,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绘本内容的兴趣。
然后再逐步深入讨论和体验主题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2. 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的运用结合多媒体资源,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配合教师的情感引导和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融入到绘本情节中,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团圆、家庭和爱的意义。
3. 反思性问题提出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比如“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和小朋友闹过别扭,这时你是怎么解决的?”“当你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班《团圆》教案反思

中班《团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团圆》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对中班《团圆》教案的反思和建议:1. 教学目标在反思教案时,首先需要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交技能为主,例如理解和表达团圆的概念,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等。
在反思中,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并思考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目标的设定。
2.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反思中,需要评估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例如,在中班《团圆》教案中,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讲述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团圆的含义。
反思中可以思考这些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反思中,需要评估教学资源的充分性和适用性。
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教学资源可以包括图片、玩具、音乐等。
在《团圆》教案中,可以使用图片和故事书来引导学生理解团圆的概念。
反思中可以思考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是否需要增加或更换其他资源的建议。
4.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反思中,需要评估教学过程中的评估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和绘画等方式进行评估。
在反思中可以思考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起来,中班《团圆》教案的反思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1. 引言幼儿园阅读活动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认知。
本文就《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进行反思点评,审视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
2. 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团圆》是一本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团聚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主题鲜明,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因此,选择《团圆》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教材是合理的。
教学目标明确。
活动设计中明确了两个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这些目标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契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过程3.1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绘本封面,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故事的预期。
这个环节能够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到故事中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阅读积极性。
3.2 故事讲解故事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内容。
同时,教师还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提问幼儿的理解和想法。
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语言表达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了语言表达活动。
例如,提问幼儿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家庭成员,让幼儿用词汇描述角色特征,或者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创作。
这些活动能够促使幼儿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4 情感认知活动情感认知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家庭团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同时,通过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家庭团聚的感受和想法。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估4.1 学习成果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认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了较好的阅读兴趣。
- 幼儿在语言表达活动中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词汇描述角色特征或进行对话创作。
杨丽萍《团圆》教学反思讲解学习

杨丽萍《团圆》教学反思团圆难得,亲情可贵!———《团圆》绘本阅读课教学反思合肥市巢湖路小学杨丽萍一、绘本介绍:《团圆》,中国原创绘本。
作者:余丽琼文,朱成梁绘。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汤圆,他们把一枚代表幸运的硬币包在汤圆里,谁吃着了,就代表这一年会给他带来好运哦!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地把幸运币装在身上,对她来说,这比大春的大红包还要珍贵!二、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抓住本绘本的情感线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温暖。
那一幕幕看似平静却动人心魄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幸福而快乐的一幕:女孩帮着爸爸贴对联;爸爸用心地把硬币包在饺子里;跟着爸爸补屋顶;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大街上的舞龙队伍……处处透出春节的节日气氛,更衬托出浓浓的父女情。
从这些画面中,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节日经验,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感受女孩内心的幸福和愉快。
心酸而动人的一幕:女孩的硬币突然找不到了,她疯狂地寻找着,着急地坐在雪地上嚎啕大哭。
无论是寥寥无几的文字还是形象逼真的画面都让人从内到外地感受到小女孩的焦急和绝望,也让读者心里泛酸。
此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无需教师太多语言,孩子已能从那动人的画面中感受到那枚银币在女孩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有的孩子已经哭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温馨而不舍的一幕:可是爸爸在家三天就要走了,毛毛把那一枚幸运硬币送给爸爸,让它给爸爸带来好运,还对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
”她和妈妈目送着爸爸远去,画面仅仅是女孩和妈妈俩人的背影,形单影只,前方是一辆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量。
我问:看,这幅图一个文字也没有,可我们却从这幅图中看到了很多文字外的东西,你从这副图中看到什么了呢?此时他们已经有很多生成的情感:爸爸,我真的不想让你走!爸爸什么时候你才能再回来呢?爸爸,希望那枚幸运硬币带给你好运?……三、结合语文进行小练笔: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设计一个场景:又一年春节到来了,爸爸又回来了,这次的团圆又会发生哪些事呢?我想,这样的练笔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会有不一样的情感。
幼儿园教案团圆反思

幼儿园教案团圆反思——绘本阅读《团圆》一、学习目标1、读绘本故事,感受绘本故事之美。
2、体会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3、读懂插画的文学想象,进一步升华情感。
二、学习重点感受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自己所读过的绘本故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本,理由是什么。
2、出示绘本故事《团圆》运用所学方法说说从这本故事的封面、扉页、封底猜出这本故事讲什么。
① 封面。
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② 关注扉页的日历:除夕看到这页日历,我们知道这一家三口实在除夕团聚的。
除夕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咱们学过传统文化就知道,除夕这一天,人们会做什么啊?③关注全家福画面上的卷尺、对讲机、安全帽、笔记本,好像瓶子里还有一枚硬币,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什么人会有这些东西啊?二、听一听,感受故事的氛围。
1、配乐听故事。
图一、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
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
今天,妈妈和我都起得特别早,因为——师停顿,猜读:因为什么呢?图二、爸爸回家了。
师停顿:满满的两页插图,就只有一句话,爸爸回家了。
画面都画了什么?图三、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
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
“妈妈??”我吓得大哭起来。
“看我给你买了什么!”爸爸赶紧去掏他的大皮箱——哦,好漂亮的帽子!妈妈也换上了爸爸买的新棉袄。
师停顿:同学们猜得对,一年不见,我和爸爸真的有点陌生了。
图四、吃过中饭,爸爸对我说:“走,剪头去。
剪了头,明年就会顺顺当当的。
” 我坐在椅子上等爸爸。
呀,镜子里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图五、没有文字师停顿:这幅图怎么连文字也没有了?难道是漏把文字印上去了?你们说,应该写什么啊?图六、包汤圆喽!爸爸把一枚硬币包进汤圆里:“谁吃到它,谁就会交好运喔!”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
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图七、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端上了热腾腾的汤圆,爸爸用勺子喂给我吃。
幼儿园大班教案《团圆》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团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大班绘本《团圆》进行教学。
该绘本讲述了春节时家庭团圆的温馨故事。
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团圆的含义,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团圆的含义,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团圆的含义,感受家庭的温暖。
难点: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培养亲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团圆》、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人都会在这一天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你们知道什么是团圆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团圆的故事。
2. 讲故事: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展示绘本《团圆》的内容。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感受家庭的温暖。
3. 讨论: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团圆吗?团圆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共享快乐。
你们有没有过团圆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 实践: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可以画一幅画,写一封信,或者做一个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团圆——家庭温暖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并记录在画纸上。
答案:家人感受到幼儿的关爱,画面中有温馨的互动场景。
2. 请幼儿写一封信,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答案: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对家人的不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家庭观念的教育,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人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家庭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1. 绘本《团圆》故事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在春节期间的团聚经历。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一、教案概述1.1 教学内容本教案针对大班幼儿,以《团圆》为例,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旨在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2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情感敏感度2.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逐渐学会阅读故事书,提高阅读能力1.3 教学准备1.故事书《团圆》2.园内播放器和音响设备3.精心准备的教学过程和教具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教师让幼儿观察红、黄、蓝三个颜色的球,然后让他们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个球,进行传球游戏。
2.2 正式教学1.教师讲述《团圆》故事,重点讲解人物情感变化。
2.听故事环节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谈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的原因,激发他们的自我思考和表达能力。
3.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们重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各个方面,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复述故事。
4.通过选择题目的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让幼儿学习“答案解析”的思考方式。
5.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孩子们通过模仿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语言表达,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反思点评3.1 教学反思1.故事选择:《团圆》主题优美、简短、故事情节生动,非常适合大班幼儿。
2.教学内容:通过热身运动、听故事、角色扮演、选择题、语言表达等阶段,让幼儿逐渐积累阅读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特色:尝试使用“答案解析”方式,让幼儿们学习判断的方法,既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3.2 学生反馈这次活动使我感到很开心,我学会了如何聆听好故事,如何提问故事,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谢老师!3.3 学习收获通过参与这个早期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阅读能力,也增强了孩子们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都是帮助幼儿快乐成长的重要基石。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

幼儿园语言教案《团圆》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反思点评活动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听听、讲讲、玩玩的过程中,感受团圆的喜悦,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理解团圆的含义,珍惜家人之间的相处时光,同时提高孩子们的早期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家庭团圆的温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孩子们珍惜家人,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团圆的含义,感受家庭亲情。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故事课件:《团圆》2. 故事图片: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3. 团圆卡片:代表家人团聚的卡片4. 彩色笔:供孩子们绘画使用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孩子们问好,邀请他们参与到今天的阅读活动中。
2. 简要介绍今天的故事《团圆》,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的主题。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利用故事课件,逐页讲述故事《团圆》,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2. 在讲述过程中,邀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对团圆的理解,引导他们关注家人之间的关爱。
三、故事讨论(5分钟)1. 故事讲完后,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对团圆的看法,分享自己与家人团聚的经历。
2. 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团圆卡片,讲述卡片背后的故事。
四、绘画活动(5分钟)1. 发给孩子们彩色笔和空白卡片,邀请他们绘制自己心中的团圆场景。
2. 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1. 邀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团圆的重要性。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团圆的含义,感受家庭亲情。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故事讲解和讨论环节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团圆的理解和关注。
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绘制出心中的团圆场景。
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绘本阅读:通过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绘本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绘本主题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与绘本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绘本世界。 提问导入:通过提出与绘本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绘本内容。
互动讨论: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分享自己的 看法和感受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绘本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 加深对故事的理 解
创意写作:引导学 生进行创意写作, 将绘本中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与现 实生活相结合,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回顾总结:对整个 教学过程进行简明 扼要的回顾,强调 重点和难点。
能够运用绘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够在阅读后,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在阅读中,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 认识和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团圆的温暖 和幸福
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和沟通技巧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积极、 互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反馈:是否及时收集并利 用了学生的反馈信息来改进教
学?
评价结果:学生对绘本内 容的理解程度
反馈方式:教师点评、学 生互评等
应用:根据评价结果调整 教学策略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 生学习效果
汇报人:XXX
学生对绘本内 容理解程度较 高,能够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
团圆中班教案活动反思

团圆中班教案活动反思教案标题:团圆中班教案活动反思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理解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 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团圆的定义:通过图片、故事和游戏等形式,启发幼儿理解团圆的概念,并引导他们思考团圆的含义和价值。
2. 探索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如建设一个“幼儿园家园”,让他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在团队中互助互帮的意识。
3. 提高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艺术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教学准备:- 图片、故事书和相关PPT等教具。
- 建设“幼儿园家园”的材料,如纸箱、玩具、颜料等。
- 绘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准备一张图片,展示团圆的场景,与幼儿一起观察,引发幼儿对团圆的联想和思考。
2. 通过问答互动,向幼儿介绍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概念学习1. 选取一本适合年龄的故事书,例如《小兔子找妈妈》,讲述一个小兔子与妈妈团圆的故事。
通过阅读故事,加深幼儿对团圆的理解。
2. 制作PPT,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总结团圆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幼儿分享。
三、小组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纸箱和一些玩具。
2. 指导幼儿使用材料建设一个“幼儿园家园”,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共同创造一个温馨的团圆场景。
3. 引导幼儿在小组中合作和协商,共同完成建设任务,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情感表达与交流1. 给幼儿提供绘画纸、画笔和颜料等工具,让他们画出自己团圆的场景或家庭成员的画像。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他人解释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信息。
3. 帮助幼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团圆场景,让他们通过身体语言和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五、总结与反思1. 进行简短的讨论,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2. 引导幼儿思考团圆的意义,并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幼儿园中班主题语言《团圆》教学设计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语言《团圆》教学设计反思《幼儿园中班主题语言《团圆》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团圆》这本绘本讲的是过年时家人团聚的故事。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寓意新的气息、年的味道、人的思念、家的团圆。
而在孩子的眼中,它是一枚硬币,一枚传送温柔爱意的小天使。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过年时,毛毛和爸爸一起做什么呢?” “为什么汤圆里要包硬币呢?”“毛毛为什么会哭呢”这些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语言欲望。
于是,我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受一场甜蜜而充满好运的团圆。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毛毛的心情变化,大胆猜测和讲述。
2.在看一看、说一说、包一包中感受好运和团圆带来的快乐。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能大胆猜测和讲述观察到的内容;难点:在理解毛毛的心情变化,感受好运和团圆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环境准备:门窗上贴上福字,营造红火的过年氛围。
物质准备:(1)根据教学目标,对绘本画面进行筛选,制作流程清晰、便于操作的 PPT。
(2)使用“恭喜恭喜”和“好运来”的音乐、爸爸和小女孩的声音、录制完整的故事,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设计教学具:充分让幼儿感受制作汤圆的快乐,为幼儿准备了面粉、好运硬币,让幼儿在欢快地音乐声中一起感受团圆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感受新年氛围(恭喜恭喜导入)师:什么节日会互相恭喜的?过年的时候你会和爸爸妈妈哪些事情呢?师小结:过年喽,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庆祝新年的到来。
看谁来了?(毛毛)师:毛毛的爸爸从远方回来和毛毛一起过年,一起来看看毛毛和爸爸做了哪些事情?出示画面,幼儿讲述师小结:过年喽,毛毛和爸爸一起到大街上看舞龙舞狮表演,和爸爸一起挂灯笼,贴春联,一起陪着爸爸去理发,和爸爸在一起,真呀真开心!二、理解好运师:毛毛和爸爸接下来还会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观察画面,毛毛和爸爸包的汤圆和我们平时包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毛毛问:“爸爸为什么要包硬币呢?”师:到底是不是孩子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爸爸的话:毛毛这是一颗好运硬币,谁吃到它,就会交好运哦。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团圆》中班教案反思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团圆》中班教案反思《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团圆》中班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恣意释放亲情、享受亲情的日子——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团圆”的代名词。
然而对于每天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来说,怎样理解团圆的含义,感悟浓浓的亲情?绘本《团圆》,通过毛毛的视角向我们诉说春节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一枚好运硬币”——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团聚的重要,生活的无奈,及爱的力量。
绘本中毛毛跟爸爸的一系列活动,也让幼儿对春节的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期盼自己与家人的春节。
活动目标:1.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的习俗。
2.能够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形式理解绘本故事,感受团圆的意义。
3.感受过年时家人团聚的快乐,增进家人间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绘本《团圆》活动过程:一、出示绘本,观察封面,引导幼儿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心情。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图画部分。
提问:这一家人正在睡觉,他们是怎么睡的?你有没有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睡过?那是怎么样的感受?小结:爸爸妈妈的共同陪伴,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爱。
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美好的感觉。
二、讲述绘本,了解毛毛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团圆”的意义。
1.爸爸回来了提问:你看出了家里有什么变化?爸爸回来抱起了毛毛,毛毛的表情怎么样?你觉得为什么毛毛和爸爸不亲近?小结:原来是爸爸很久没有回家,毛毛觉得爸爸很陌生。
2.和爸爸在一起提问:毛毛和爸爸一起做了什么事?包汤圆时爸爸放了什么?打完雪仗发生了什么事?毛毛的心情如何?为什么毛毛那么在乎这枚硬币?小结:爸爸的到来给毛毛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毛毛很珍惜和爸爸在一起的每一天。
3.爸爸要走了提问:毛毛看起来心情怎么样?为什么?毛毛对爸爸说了什么?为什么毛毛那么在乎好运硬币,却给了爸爸?小结:爸爸的离开让毛毛失落而无奈,她将自己最珍爱的好运硬币送给了爸爸,希望它给爸爸带来好运,期盼爸爸平平安安地早点回来陪伴她,和家人团圆。
《团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团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fa85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1.png)
《团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第一篇:《团圆》教学设计《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
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的味道,父亲对女儿的爱,父亲对妻子的爱,一家人在短暂的“年”里,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团圆》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团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的能力;深入课文,挖掘材料的能力;感受文本,体会文章中心主旨的能力。
方法和过程:通过梳理小说脉络,分析文章材料,明确材料的选取以表达课文主题为指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海峡两岸企盼团圆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深入文本,研究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创设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步骤:一、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导入: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当代诗人,他把自己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思念融入《乡愁》这首诗中,曾深深打动了多少母亲和游子的心。
而“团圆”这个主题,也成了半个世纪以来,海峡两岸人民吟唱最多的诗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团圆》这篇课文,在昨天已经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篇课文的选材是怎样为主题服务的。
二、进入课文1、先请一个同学来简要地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帮助我们大家回顾一下《团圆》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根据XX同学的概述,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脉络,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呈现给我们几幅不同的画面。
一(1~2)背景概述二(3~10)初登小岛三(11~12)扎根小岛四(13~14)炮击受伤五(15)伤愈回岛3、作者集中笔墨叙述的有那几幅画面?这就是文章选取的材料。
4、第二个画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小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找找原文、对比)思考:①这样的工作环境是怎样造成的?②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小先生的工作环境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什么联系吗?反衬出“小先生”和人们盼团圆,想统一的愿望。
5、尽管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如此之大,但是,小先生有没有动摇留下来的决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课文第12自然段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一学生朗读)提问:①我们还记不记得这位小先生第一次上课被炮声打断时的反应?脸色煞白,课本从手里落到地上,还是学生把课本捡起来还给她的。
团圆教案中班反思

团圆教案中班反思教案标题:团圆教案中班反思教案目标:1.帮助中班学生理解团圆的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他们的家庭和团圆经历。
3.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团圆活动的场景和氛围。
2.故事书籍,如《团圆饺子香》等,用于引导学生对团圆的理解。
3.纸张和彩色铅笔,用于学生绘画和表达。
4.团圆活动的相关物品,如饺子皮、馅料等。
教学步骤:引入:1.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团圆活动的场景和人物。
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团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主体:3.通过阅读故事书籍《团圆饺子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团圆文化。
4.让学生分享他们家庭的团圆经历,鼓励他们描述自己在团圆中的感受和体验。
5.组织学生参与绘画活动,让他们用彩色铅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团圆场景,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中的人物和活动。
6.引导学生讨论团圆的意义和重要性,帮助他们理解团圆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巩固与拓展:7.组织学生参与团圆活动,比如一起制作饺子。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饺子皮和馅料,让学生亲手包饺子,并分享自己的饺子制作经历。
8.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团圆知识和经历,促进家庭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评估学生对团圆的理解和对团圆活动的态度。
3.收集学生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团圆场景的描绘和描述能力。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团圆活动,如春节庙会等。
2.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团圆活动,如与家人一起制作传统美食等。
3.通过故事书籍或影片,继续探讨其他文化中的团圆活动和价值观。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中班学生理解团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和讨论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家庭和团圆经历。
通过绘画和参与团圆活动,学生将能够表达自己对团圆的感受和体验,并进一步发展情感和社交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了解学生对团圆的理解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团圆场景的描绘和描述能力。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团圆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团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团圆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 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团圆的意义》、《家庭的温暖》等。
2. 视听材料:团圆的图片或视频。
3. 素材:幼儿家庭照片、团圆饭菜的图片等。
4. 游戏道具:拼图、家庭角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展示团圆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团圆的认识和兴趣。
-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团圆吗?你觉得团圆有什么好处?2. 情感教育:- 通过阅读图书《团圆的意义》等,让幼儿了解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经历,并鼓励他们表达对团圆的感受。
3. 社交技巧培养:- 制作家庭相册:让幼儿带来自己的家庭照片,与他们一起制作家庭相册,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
- 家庭角扮演:设置一个家庭角,让幼儿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团圆场景,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4. 创意活动:- 团圆拼图:准备一些团圆场景的拼图,让幼儿合作完成拼图,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团圆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5. 反思活动:-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团圆为什么重要?-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今天活动的感想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人一起制作一顿团圆饭菜,并记录下这次团圆的心情和感受。
2. 家访活动:组织家长到幼儿园参观,分享家庭团圆的经历和重要性。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对团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教育环节帮助幼儿明白团圆的意义,社交技巧培养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创意活动和反思活动则巩固了幼儿对团圆的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家庭作业和家访活动的延伸,将团圆的主题延伸到家庭中,加深了幼儿对团圆的体验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圆难得,亲情可贵!
———《团圆》绘本阅读课教学反思
合肥市巢湖路小学杨丽萍
一、绘本介绍:
《团圆》,中国原创绘本。
作者:余丽琼文,朱成梁绘。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汤圆,他们把一枚代表幸运的硬币包在汤圆里,谁吃着了,就代表这一年会给他带来好运哦!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地把幸运币装在身上,对她来说,这比大春的大红包还要珍贵!
二、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抓住本绘本的情感线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温暖。
那一幕幕看似平静却动人心魄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幸福而快乐的一幕:女孩帮着爸爸贴对联;爸爸用心地把硬币包在饺子里;跟着爸爸补屋顶;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大街上的舞龙队伍……处处透出春节的节日气氛,更衬托出浓浓的父女情。
从这些画面中,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节日经验,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感受女孩内心的幸福和愉快。
心酸而动人的一幕:女孩的硬币突然找不到了,她疯狂地寻找着,着急地坐在雪地上嚎啕大哭。
无论是寥寥无几的文字还是形象逼真的画面都让人从内到外地感受到小女孩的焦急和绝望,也让读者心里泛酸。
此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无需教师太多语言,孩子已能从那动人的画面中感受到那枚银币在女孩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有的孩子已经哭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温馨而不舍的一幕:可是爸爸在家三天就要走了,毛毛把那一枚幸运硬币送给爸爸,让它给爸爸带来好运,还对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
”
她和妈妈目送着爸爸远去,画面仅仅是女孩和妈妈俩人的背影,形单影只,前方是一辆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量。
我问:看,这幅图一个文字也没有,可我们却从这幅图中看到了很多文字外的东西,你从这副图中看到什么了呢?此时他们已经有很多生成的情感:爸爸,我真的不想让你走!爸爸什么时候你才能再回来呢?爸爸,希望那枚幸运硬币带给你好运?……
三、结合语文进行小练笔: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设计一个场景:又一年春节到来了,爸爸又回来了,这次的团圆又会发生哪些事呢?我想,这样的练笔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会有不一样的情感。
四、教后反馈:
12月8日我的阅读教学后,孩子们认真进行了小练笔,效果甚佳。
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再次设计了团圆时的场景,有的孩子跟原绘本有所重复,但仍然得到了我的鼓励,
因为那样的练笔也是孩子对故事的再次温习和再现,也是情感的再次提升,无可非议。
对那些设计了特别场景的孩子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学习他们爱思考的习惯。
当然,这部分孩子大多是课外书籍读得很多的孩子,或者在情感教育方面获得更多的孩子。
无论怎样,一次绘本阅读,带给孩子些许感受已为满足。
如果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情感的教育,就更为难得了。
如果能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最可贵的是亲情,那就更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