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因数与倍数?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定义,引入因数的定义,解释什么是因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几个数的因数,并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最大的因数是什么?最小的因数是什么?(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倍数的定义,解释什么是倍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5)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几个数的倍数,并交流分享。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最大的倍数是什么?最小的倍数是什么?3.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求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找出家人的生日,计算出它的因数和倍数,并和家长交流分享。
六、教学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我们还可以怎样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数的倍数是否一定是它的因数?七、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练习题包括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判断一个数的倍数是否一定是它的因数。
八、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数学中有什么应用?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九、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数与倍数教案(精选11篇)
因数与倍数教案因数与倍数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因数与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因数与倍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学会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数与倍数。
2. 讲解概念: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总结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6.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因数与倍数相关的数学动画片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
2.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关于因数与倍数的数学游戏,如“找因数”、“倍数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推荐13篇)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推荐13篇)因数和倍数的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第6页《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
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 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
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1、出示书上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6=12,在这里,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教师板书因数,倍数)2、出示书中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学生口答,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含义?3、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因数和倍数关系?能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通用9篇)两个正整数相乘,其中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倍数是指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今天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利用摆小飞机队形这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理解这二个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名称并不陌生。
学生可能会将乘法和除孤立开来,不能沟通联系,往往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
学生还有可能受前认知的干挠,往往把倍数认识是二年级的“倍的认识”,而不是“整除条件下的倍数”。
学生对整除中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掌握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依托原有认知活动中建构概念。
1、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4个班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分班训练。
每班要排成4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可以怎样站队呢?这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8、20、24、28人。
(用圆片摆一摆)(1)汇报学生摆一摆的情况和结果。
(2)你能试着说一说20、24、28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20是4的倍数,24是4 的倍数,28是4的倍数,4是20的因数,4是24的因数,4是28的因数。
为什么不选18呢?生:18不是4的倍数,4也不是18的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与因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某个数的因数和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试除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用乘法表找出它的倍数。
2.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兴趣,培养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持久兴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验操作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同时,将实验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难点:学生可能对质数与合数的判断有困难,尤其是较大的数。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判断方法,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4)解决涉及倍数与因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举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化为寻找因数、倍数等数学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7--16页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教学难点: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答】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4×9=36 25×40=100032×7=224【解答题】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教学:(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
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
(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7)做基础练习第2题【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3)如何表达?(4)找出3和5的倍数【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三)巩固练习(10题)【基础练习】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2.填空。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2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1——20各数的因数吗?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
教师指名汇报。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动手给20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1——20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齐读20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做一做。
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这表从哪来呢?(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
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
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
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
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学生画出来,并列算式)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我画的是圆圈,每排6 个,画了2 排,算式是6×2=12。
师:嗯,你是排数×每排人数=总数。
哪种排法也可以用这个算式呢?生:每排2 个,有6 排。
师:那么这两种排法我都用2×6=12 表示可以吗?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排法吗?(学生列出了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都把它们一一记录了下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乘法口诀表,提高口算和笔算能力,培养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乘法口诀和数学运算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抽象思维能力: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2.提高拓展题: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些涉及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因数和倍数知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关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6.重视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7.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给学生发放探究任务单,让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各自找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总结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2.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3的倍数的特征”。
2. 概念解释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的倍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练习。
3. 教学示范
展示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讨论解答过程。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两个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选做:设计更多的“3的倍数”的相关题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新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后面还将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和“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因数的有限与倍数的无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18×4= 25×4= 24×3= 150×4= 20×86=学生口算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二)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第一章:认识因数与倍数1.1 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3.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2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 讲解: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3. 练习:学生练习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3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找出因数和判断倍数。
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因数2.1 教学目标1.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2 教学内容1. 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并列出全部因数。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因数。
第三章:求一个数的倍数3.1 教学目标1.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倍数。
3.2 教学内容1. 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倍数,并列出全部倍数。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倍数。
第四章:倍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1. 掌握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能够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2 教学内容1. 通过实例讲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练习:学生练习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讲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5.1 教学目标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理解;2. 巩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提高解决与因数和倍数相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2. 复习练习:学生进行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练习。
5.3 教学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因数与倍数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1. 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发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问题1. 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2. 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
3. 采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再引入到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
生2: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
师: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
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生说)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在第一类中的算式,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呢?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它们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说5是30的因数,但不能说5是因数,30是倍数。
师: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吗?
生说算式,并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谁还能再举一个例子。
(只写出算式)
师:像这样的算式不多不多?那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关系呢?
(a+b=c)
师:a、b 、c必须是什么数呢?
师: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4.练习:
(1)师: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我来检验一下,请判断对错(用手势表示)
①36÷9=4,所以36是9的倍数。
()
②5.7是3的倍数。
()
③15是倍数,3是因数。
()
为什么错了,说说你的想法。
那这种话怎样说正确呢?
(2)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又更深一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老师现在出两个数,怎样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18和2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找因数
1.出示例2 18的因数有哪些?
师:2是18的因数,那18还有没有其它的因数呢?请同学们一起找一找。
温馨提示:
(1)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找18的因数?
(2)找一找:请把找因数的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L
(3)查一查:18的因数都找全了吗?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小结:我们找了一个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0、36的因数有那些?
我们分工来找,男生找30的因数,女生找36的因数。
分开汇报。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预设:
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刚才我们分工找到了两个数的因数,现在我们一起合作找7的因数。
7的因数有:1,7。
师: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18的因数: 1,2,3,6,9,18。
30的因数: 1,2,3,5,6,10,15,30。
36的因数: 1,2,3,4,6,9,12,18,36。
7的因数: 1,7。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师:这些数的因数有这样的特点,那所有的非0自然数的因数都有这种特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谁来说一个数。
学生说。
师追问:这个数的因数最小是(),最大是()。
师:谁再来举一个数。
这个数的因数最小是(),最大是()。
师: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都有这样的特点。
3、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因数和倍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数学家们对于因数有了一个发现:比如:
6的因数:1,2,3,6。
用6之前的因数相加1+2+3=6,像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同学们一起试一试8是不是完全数。
完全数比较稀少,一共找出了48个,期中较小的有6、28、496、8128等。
师:完全数这么难找,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呢?(生答)
师:是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执着、好奇,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我们的科学家一样热爱数学、研究数学,这样我们也能在数学中发现新的奥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