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的法律制度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共30张ppt)
罗马法在法律内容、原则等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包括:法律分为私法和公法,
强调私法,如所有权、债权、家庭、继承关系等与个人关系密切的法律;比较健全的法
律制度和原则,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以及私人权
利平等原则、遗嘱自由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等;法律概念和术语,如民事代理、不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法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王政时代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BC703
BC509 习惯法
BC450年 《十二铜表法》
BC27帝国
1453年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民法大全》内页
《新法典》
历史地法位源:于是自内然容最丰富、体是系近最代自完然善法、学对说后的世思影想响渊最源广泛的古代法律; 有局关限商品性经:济实发质展是的维法护权奴关隶系主贵对族资本的主利义益民,法不产能生真了正很做大到影法响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是近代“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的思想渊源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法展 (二)、中古时期的法律
——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
习惯法
成文法
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 社会关系,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成文法: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 律文件。
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法展
BC450年 《十二铜表法》
BC27年 成文法
395年
476年 东罗马帝国
法律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基本概念
审判质量
反映法院审判工作水平的指标,包括 审判公正性、效率性、专业性等方面 。
社会治安状况
反映社会安全稳定状况的指标,包括 犯罪率、治安案件发生率等。
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
反映公众对法律制度认同和信任程度 的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 取数据。
THANKS
司法人员
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 、公证员等,具备专业法 律知识和实践经验。
司法程序
包括立案、调查、审判、 执行等程序,确保司法活 动的公正、公开和高效。
司法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古代司法制度
起源于奴隶社会,经历了从神 判到人判、从野蛮到文明的演
变过程。
中世纪司法制度
受到宗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相互
法律体系构建
法律制度构建了一个完整 的法律体系,为司法制度 提供了统一的法律适用标 准。
法律解释与适用
法律制度对法律条文进行 解释和适用,指导司法制 度在具体案件中正确适用 法律。
司法制度对法律制度的补充
司法审查
司法制度通过司法审查对法律制度的 合法性进行监督和纠正,确保法律制 度的正确实施。
法律适用灵活性
司法制度的执行与审判机构
法院
国家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 案件,通过审判活动维护社会公 正和法律权威。
检察院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对刑 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 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法律制度与司法制度实施的评价指标
法治指数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法治建设水平的 综合指标,包括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等多个方面。
交织。
现代司法制度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法治 国家的建立,司法独立、公正 审判等原则得以确立和发展。
美国近现代法律制度
美国近现代法律制度引言美国的法律制度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和演变的。
在近现代,美国法律制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变革,这些改革和变革对于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主要探讨美国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以及现阶段的特点。
发展历程英国殖民时期美国的法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法律多以英国法为基础,并根据当地的需要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英国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法律制度。
独立战争及建国阶段美国独立后,为了建立适合自己独立国家的法律制度,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宪法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本法,规定了政府的机构和权力分配及一些基本权利。
另外,美国还制定了《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对美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1865年通过的《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的法律制度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还通过了一系列的宪法修正案来确立公民的权利和平等原则。
20世纪以来20世纪以来,美国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成立以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
这些判决对于美国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权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原则宪法至上美国的法律制度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最高法。
宪法对于美国法律的形成、实施和修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法律和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美国的法律制度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互制约、平衡、独立,从而确保权力不集中、互相制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社会立法美国的法律制度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采取立法的方式。
例如,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这种社会立法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近现代法国的法律制度
5近现代法国的法律制度近现代法国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后。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法国法律制度的演变和重要特点。
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将法国社会从君主专制转变为共和政体。
在这场革命中,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一宣言成为后来法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也被认为是法国近现代法律制度的标志性文件。
法国的法律制度以法典为基础,最著名的就是《1804年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
这部法典由拿破仑一世颁布,并于1804年开始实施。
拿破仑法典在法国的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彻底了法国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法律体系。
该法典强调平等、公正和人权等价值观,对法官裁判权的独立和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提出了要求。
拿破仑法典的影响不仅在法国境内,还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陆,成为其他国家制定现代法典的范本。
20世纪初,法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901年,法国通过了《1901年法律》,允许公民自由成立协会和组织,这对法国的公民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法国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行政法庭系统,在行政争议和行政管辖问题上提供了独立的司法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继续加强和完善其法律制度。
1946年,法国颁布了宪法《1946年宪法》,确立了法国作为共和国的地位,并保障了公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此后,法国陆续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人权和社会公正。
同时,法国也加入了国际法律组织,参与国际法律和人权事务的制定和推进。
2024年,法国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宪法,强调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并加强了司法审判的监督。
根据这项,法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司法巡视和纪律委员会,负责监督法官的职业行为和纪律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法律制度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法规。
法国境内存在着一些地方法律,如巴黎地方法律和阿尔卑斯地区法律等,这些地方法律是根据地方特点和需要制定的,与全国性的法律体系相补充和配合。
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研究
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研究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经历了从封建时代到现代法制建设的一系列变革与发展。
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塑造了中国法律制度的面貌。
在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声称要建立“太平天国”即大同世界的农民起义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科举、废除奴婢、推行平均分田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封建法律制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最终太平天国没有成功建立,但其所提出的变革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法律制度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中国的又一次法律制度变革尝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关政治、经济、教育、军制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运动。
其中,涉及到法律领域的变革主要包括推行宪政制度、兴办法政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尽管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所提出的法律制度变革方案对后来的变革运动有一定影响。
最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政治变革,也对中国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法律制度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期间,通过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文件,为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还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的发展,为中国法律制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变革过程,探讨中国法律制度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议题,为中国的法律制度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近现代法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法制的演变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要依靠皇帝或其他统治者的意志,缺乏对民众利益的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中国近现代法制开始进行了演变与发展。
一、西方法制的传入和接纳中国近现代法制的演变与发展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定例务除,遵照圣旨,一概恪励洋例”之规定,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接受西方法律。
此后,中国立法和司法改革逐渐推进,法律制度也开始从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吸收外来的成分。
二、清末法制改革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力衰落的困境,需要进行改革。
清政府于1901年启动了法制改革,制定了《大清律例》、《大清民律》等法律。
该法律制度基本上是依照西方法律制度的蓝本进行修订,使中国的法律制度开始走上与西方接轨的道路。
同时,清政府还设立了地方法院,实现了对全国司法制度的整体改革。
三、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制建设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始制定新的宪法法律。
新宪法中规定了国家制度和基本权利,确立了民主法制的基本框架。
随后,中国政府颁布了《刑法》、《商法》、《合同法》、《民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中国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新中国时期的法治建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新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此外,新中国还设立了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逐步建立起覆盖所有领域、涉及所有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制度体系,并加强了对法律的执行。
五、中国法制的现状与展望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比过去大大提高了民众的法治意识和信心,实现了对公正和平等的重视和追求。
然而,中国法制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包括法治宣传和教育不足、司法系统存在瑕疵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自古以来,司法制度一直是国家政治、法律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上,司法制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中国政治、法律和社会的变化,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清朝时期的司法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司法制度实行的是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由皇帝和其下属的官员担任法官。
同时,法律制度非常复杂,包括了严格的刑法、商业法和土地法等。
从裁判程序来看,清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多数是有利于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而不利于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在司法程序中,诉讼不易、无法获得公正的判决,这种不公正的司法制度也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腐败现象的加剧。
2. 辛亥革命后的司法制度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国历经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变革,其司法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就国家层面而言,民国政府在《中华民国刑法典》中开创了新的司法制度,分为了重刑法、轻刑法、特别法和论功行赏的奖惩制度等。
同时,普通百姓也在司法程序中获得了更大的声音,充分发挥了民主的作用。
但是,这种新的司法制度也没有充分应对各种挑战,例如在底层司法机构中,由于官员贿赂、利益输送和政治斗争导致了司法独立性的下降。
同时,治安形势的不稳定,使得司法执行也遭遇了多种挑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司法制度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司法制度迎来了深刻变革。
在新的司法制度中,中国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司法理念,以强化党政治力量为中心和主导,实现司法服务社会需要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双重目标。
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
首先,重点强化了民主、公正和自由的司法理念。
其次,将司法与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经济治理等领域密切联系起来,使司法成为了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最后,改革司法制度和司法组织,在院内民主、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改进。
4. 当前中国司法制度的未来发展当前,中国的司法制度在不断完善中,不断崛起着新的挑战。
近现代中国的法律与法治建设
近现代中国的法律与法治建设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法律与法治建设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现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变迁,以及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一、清朝时期的法律体系和治理方式在清朝时期,法律体系主要基于儒家思想和律令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纲常和尊卑有序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在法律实践中,法官通常会依循儒家的价值观来进行判决。
此外,清朝的法律体系也大量继承了前朝的律令制度,如大明律和大清律。
但由于清朝法律实施的不公平和腐败现象严重,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受到质疑,法治建设严重滞后。
二、近代中国的法律改革随着近代中国的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混乱局势,法律改革成为了当时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始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尝试。
民国政府颁布了《大同宪法》和《约法十款》,旨在确立国家的法律地位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此外,民国政府还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并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改革,如民法典的制定和行政法的建立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起点出发。
新中国政府通过颁布宪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此外,中国还加入了许多国际法律组织,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其中,2004年颁布的《物权法》和2017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于增强公民的权益保护和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中国的法律与法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腐败现象,公众对于司法公正性的质疑依然存在。
外国法律制度
复习要点1、“法系”法系,是“法律族系”的简称,英语中称Legal genealogy 或Legal family,也可以译为“法族” 。
它是具有相同历史渊源和传统、相同(或相近)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的数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的归类。
注意:“法系”不是“法律体系”的简称,而是“法律族系”的简称。
2、民法法系也称罗马法法系、大陆法系、日耳曼法系。
原是欧洲大陆诸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的法律所构成的法律族系,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法国民法典》为其典范,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法律形式。
后来,历史上曾是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澳门地区),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土耳其等国的法律,也成为民法法系的成员。
3、普通法法系普通法法系,也称为判例法系、英美法系、海洋法系。
是英联邦、原英国殖民地诸国和地区(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地区、以及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所构成的法律族系,由英国中世纪以来法律传统为基础发展而来,采用判例法和衡平法为主要形式。
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基本精神和原则是相同的。
但是在法律渊源、法律分类、法典化、法律术语、法律推理技术、法律发展方式、诉讼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
约公元前21世纪末,乌尔纳姆国王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创建乌尔第三王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集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于国王一身。
《乌尔纳姆法典》除序言外,有29条条文,内容涉及到损害与赔偿、婚姻、家庭和继承以及刑罚等,3、《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第六代巴比伦王)统一两河流域,制定《汉穆拉比法典》(又称石柱法),楔形文字法典范,标志着楔形文字法发展到较完备的程度。
4、《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约形于BC前2世纪至AD2世纪,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种姓制度。
外国法制史
第二,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巨大变化。
20世纪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曲折和法西斯法律制度的肆虐,但从总体来看仍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密切和频繁,人民民主、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的世界性的繁荣与进步,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有:(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开展法律的革新运动。法国、德国、日本都制定了新宪法,美国几次修改宪法,英国也制定了一些民主、进步的法律;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福利、社会教育、社会保险、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环境污染等法律;民事和刑事立法等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2)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许多新的法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法形成完全独立的部门法,德国和日本是经济法发达的典型国家;国际经济法也发展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并被分为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等许多相对独立的分支;出现了海洋法、航空法、宇航法、原子能法,等等;传统的民法、商法、刑法获得新的进展,产生出不少新的法律分支部门。(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互渗透和事例的趋势日益显著。大陆法系各国开始注重判例的作用,英美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则不断增多;欧洲共同体法(后发展成为欧洲联盟法)的出现,促进了两大法系相互事例的趋势。
(二)中世纪封建法律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起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止于公元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日耳曼法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视角2 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
材料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这些宪法被 称为近代宪法①。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 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②。
视角1 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 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 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债务和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①。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 在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 现代法律的先驱②。
教你读史 ① 罗马法对罗马帝国及个人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 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教你读史 ①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鼓励人们勤劳致富 ② 先定论和节俭观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教经济伦理思想的认识。 提示 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要讲究信义,才能发展得更好;获取利益后,不能纵欲无度,要合理 消费;我们要重视劳动,不可以懒惰、消极。
英美法系
法官运用判例审理案件,可以对案
法官的权力 件根据法律进行解释,作出判决。 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
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
英美法系受其影响较小,但在教会 受罗马法的 影响程度 法、商法和衡平法等方面仍受其影
响
大陆法系
续表
法官以成文法为基础审理案件, 自己不能做出超出成文法规定的 裁判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理论升华】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比较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二)中世纪立法: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复兴
1.日耳曼法: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编撰的一套成文法。 2.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 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教会法的作用: (1)教会法与世俗法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和影响,教会法是西方法律传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罗马法、日耳曼法一同构建了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 (2)罗马法通过教会法的桥梁作用在中世纪得以延续。 (3)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的罗马法复兴运动有赖于教会法和教会法学 家的努力。 (4)是披宗教外衣的封建法,是西方法律文化的承启者。
失一切权利,任何人都可以将他杀死;
5.审判组织:民众大会、普通法庭、封建法庭、王室法庭、教会法庭。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二)中世纪立法: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复兴
1.日耳曼法: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编撰的一套成文法。 2.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是对古罗马 法制文明的传承。 广义:泛指任何历史时期的各种基督教会的各个独立教会等所制定并认可的全部法律。 狭义:特指中世纪西欧地区由罗马天主教教会制定、适用并执行的法律。
时空坐标
基督教宗教伦理和教化影响欧 洲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基督新教伦理和教化适应了近 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发展需要
英美法系 逐渐形成
大陆法系 逐渐形成
前5世纪 3世纪 中古时期 6世纪 11世纪 12世纪前后 13世纪
光荣革命后 19世纪初
《 罗 日教 《 罗 英
十 马 耳会 罗 马 国
二 万 曼法 马 法 普
(一)渊源——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摘要:一、刑法发展的概述二、中国古代刑法1.夏商西周的刑法2.春秋战国时期的刑法3.秦朝的刑法4.汉朝的刑法三、中国近现代刑法1.近现代刑法的改革2.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四、世界各国的刑法发展1.古代刑法的发展2.近现代刑法的发展3.国际刑法的发展正文:刑法是规范国家刑罚权力和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不同历史时期,刑法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特点。
一、刑法发展的概述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古代刑法和近现代刑法。
古代刑法主要是通过习惯法和宗教法等形式来规范社会行为。
随着国家权力的加强,刑法逐渐演变成了以国家法律为主的法律制度。
近现代刑法则是在古代刑法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和司法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中国古代刑法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刑法主要以习惯法和宗法制度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刑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朝的刑法以严格著称,实行“以法治国”的理念。
汉朝的刑法则继承了秦朝的法制思想,并加以发展。
三、中国近现代刑法近现代刑法的改革始于清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的刑法思想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刑法的改革。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刑法的适用范围、犯罪构成、刑罚等内容。
它体现了我国刑罚权力和公民权益的平衡。
四、世界各国的刑法发展世界各国的刑法发展历程也各不相同。
在古代,不同国家的刑法主要以习惯法和宗教法为主。
随着国家权力的加强,刑法逐渐演变成了以国家法律为主的法律制度。
近现代,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政治制度,制定了不同的刑法。
在国际刑法领域,各国通过国际条约等形式,推动国际刑法的发展。
总之,刑法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不同历史时期,刑法都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作用。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
01
02
03
国际法治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建 设和完善,有助于推动国 际法治的发展,促进国际 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国际合作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可以 为国际合作提供法律基础 和保障,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建立和完善。
全球治理规则制定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可以 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 和完善,为全球治理体系 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得到妥善解决。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保护基本权利
01
法律制度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自
由权等,确保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地位。
促进平等与公正
02
法律体系通过反歧视、促进平等和公正的法律规定,消除社会
不公现象,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监督政府权力
03
法律制度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相互依存, 法律制度为法律体系提供基础和 框架,而法律体系则通过实践活
动不断完善和发展法律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互作用
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相互作用,法 律制度指导法律体系的运作,而法 律体系则通过实践活动反馈和完善 法律制度。
共同发展
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互动中不断 发展和完善,共同推动法治建设的 进程。
法律体系的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 的不断发展,法律体系也将面临新的 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各国之间的法 律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和紧密;另 一方面,新的科技手段将对法律制定 和实施产生深远影响,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法律体系 的变革和创新。
10 第十章 法律现代化与法律全球化
第一节
法律现代化
一、现代化理论简介
法律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方面, 理解法律现代化应当从理解现代化开始。
4
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广泛的思潮,发端于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现代化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 探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所呈现出的共同特征,以揭 示这种转化进程的普遍意义。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也 分别产生了多种现代化理论。下面主要介绍两种 现代化理论。
9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从传统经济向 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 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等。在上个 世纪40~ 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 进程,步入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国 家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仍然处于传统农业社会, 有些地区甚至处于原始社会。所以,在经典现代 化理论中,现代化可以被概括为一句话:从农业 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 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化。
36
(10)现代法是政治的,国家在其管辖范围 内享有对争端处理的垄断权,其他解决争端方 式,如宗教法庭和贸易协会,只有在国家允许、 符合国家制度或在其监督下才能发挥作用; (11)法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分别由政府的 不同部门承担,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分离的。
37
(二)从基本性质来看,法律现代化是一个从 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 法律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即为实现法治。而法 治社会的基本特点就是,社会生活的统治形式和 统治手段是法律;国家机关不仅仅适用法律,而 且其本身也为法律所支配;法律成为衡量国家及 个人行为的标准。
第四,现代化也包括了人的现代化。心理 学家提出社会成员精神或性格上的现代化塑造与 形成是现代化的实质。
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时期法制(立法)指导思想
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时期法制(立法)指导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法制指导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一些关于法的思想,如墨家的“非攻”、“兼爱”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等。
在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了刑罚重于德教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制约和惩罚作用。
到了秦朝,秦始皇采取了相对极端的一系列措施来统一法制,包括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造成了社会的剧烈变化。
汉朝的法制比秦朝更为温和、保守,依然延续了礼制传统,法律与人伦关系紧密相连。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法律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即“因果轮回”理论,主张人行善恶必有因果报应。
唐朝是中国法律发展的全盛时期,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唐律、唐令、唐诏等成文法律最为典范。
宋代开始出现司法制度和司法机构的分立,私法逐渐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导致了法律问题的增多,因此宋代的法律思想日趋理性化、实用化。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法律思想进一步发展,依然秉承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但有些固执的守旧思想被逐渐修正和打破。
例如,明朝颁行的《大明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刑法制度,但也有许多条文被指责为酷刑,清朝的法制则更为严厉。
不过,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开明的法律思想,例如纲领思想、民主法制思想等。
在这些思想的推动下,中国的法制逐步走向现代化。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连串的政治变革,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这些运动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法学家,如梁启超、胡适、吕志和、钱穆等,他们对中国法制的现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们主张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推动中国法律走向法治化的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迅速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在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
例如,在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诽谤等新型犯罪。
第六讲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讲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考点一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罗马法(1)开端: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2)完备——《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急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被后人称为“罗马法”。
③影响: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知识拓展】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2.日耳曼法和教会法(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2)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3.“英美法系”(1)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2)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3)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4)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5)形成: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4.“大陆法系”(1)背景: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法律的统一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2)概况:1789年,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定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制原则,颁行了一系列法律。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3)特征:《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不要求做到( ) A.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质量,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内在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2、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 )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A.市.县
B.省.市
C.省.县
D.县.乡
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
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6、某男雇佣一女冒充其妻子到镇人民政府办理离婚手续,镇人民政府未经审查即发给离婚证书。
该男妻子知道后,精神上遭受极大刺激而导致入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
事后,其妻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国家赔偿。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B.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包括医疗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
C.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违法且造成了物质损害
D.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对精神损害不给予金钱赔偿
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 )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
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上审裁分离
D.决策上审裁分离
8、焦某为县公安局民警,与李某为好友。
在一起案件侦破中,焦某怀疑系本县村民王某所为。
李某举报王某正在非法贩运药品,焦某遂将路途中的王某截住并带回公安局审查。
此后,焦某将王某车内的药品私自交给李某到外县卖掉,将所得钱财与李某平分。
后经县医院举报,查明此药品系县医院委托王某运送,并非王某非法贩运。
则,本案中,县医院能否向焦某所在公安局请求国家赔偿?()
A.以,因为焦某违法行使职权并给县医院造成损失
B.不能,因为焦某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C.能,因为公安局是焦某所在单位
D.不能,因为县医院的损失是由焦某的职权行为与李某的共同行为造成
9、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10、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
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帐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一个体户赵某素有嫌隙,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财物
C.工商局张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D.狱警梁某的朋友被犯人陆某打伤,梁某指使同监犯人将陆某打伤
12、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
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4、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1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1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 )。
A.质量
B.数量
C.总量
D.积累量
1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
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 )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A.检察
B.法院
C.人事
D.法制
18、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
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2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
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