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5、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
6、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赵氏孤儿》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3.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4.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6.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唯君图之。
8.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9.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 副本
《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项羽本纪》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自夸功劳,逞个人的勇谋却不肯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征服统一天下。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羞耻。
《屈原列传》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描述的是小事物,但表达的意旨却很宏大;列举的是眼前事物,但寄托的意义却很深远。
《淮阴侯列传》1、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休息和吃饱。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天下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象乌鸟一样聚集。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5、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
6、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赵氏孤儿》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3.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4.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6.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唯君图之。
8.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9.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要点:以、诛、是)(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
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高祖本纪》1、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 ;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邑万户作为悬赏来买我的脑袋;我让你得到这份好处吧7、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秦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起来反抗;天下豪杰蜂拥而起响应..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自夸功劳;逞个人的勇谋却不肯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征服统一天下..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羞耻..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仓库的粮食充实了才能讲究礼节;老百姓的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得到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6、岂管仲之谓乎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好;他明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实的人却被君王怀疑;忠心的人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怨愤之情呢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理国家的条理方法;没有不都表现出来..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描述的是小事物;但表达的意旨却很宏大;列举的是眼前事物;但寄托的意义却很深远..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蜕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来浮游在尘埃之外..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推论他的这种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7、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秦惠王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张仪带着丰厚的礼品作为见面礼送给楚王..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张仪又趁机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希望楚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的风尚能完全改变..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能还是无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1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他希望保全国君、振兴国家;把社会风尚能扭转过来;在这篇作品中反复表达这个愿望..1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13、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披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瘦削..1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全社会都污浊却只有我干净;所有人都昏醉却只有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1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淮阴侯列传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韩信当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家里贫穷品行不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个年青人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3、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休息和吃饱..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质..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韩信就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6、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常常闷闷不乐;为自己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皇上曾经随口和韩信谈论将军们能力的高下;认为各有差别..8、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陛下不善于带兵打仗;却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收复的原因..9、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10、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天下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象乌鸟一样聚集..1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李将军列传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李广经常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攻关杀敌和与猛兽搏斗的事.. 2、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李广亲自射杀那三人..3、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前进到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4、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编成网兜让他躺着..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的官吏;官吏判决他伤亡太大;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李广不善言谈很少说话;与人闲居时就在地上画出军阵;比试射箭的远近;输掉的罚酒..他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7、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作战;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8、军亡导;或失道 ;后大将军..军中向导逃跑了;军队迷失了道路;后于与大将军约定会师的时间..9、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趁机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汇报东路军迷路的原委详情 ..10、其李将军之谓也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李将军吧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1、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刷了..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排列在诸侯的行列中;象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赋税..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照顺序上前..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9、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众多侍卫拿着武器都按照规定站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1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荆轲受伤以后;就举起他的匕首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补充:1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14、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何况象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发泄对燕国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15、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公子为人宽厚礼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士人不论有无才能的;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他们..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为看门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财礼..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侯生整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不谦让..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公子带领着侯生坐到上位上;将他引见、介绍给全体宾客..5、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公子亲自在大庭广众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意让我去拜访他..6、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赵国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7、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我赵胜之所以愿意依附魏国与魏国联姻;就是因为公子的高尚品德;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又表现在哪里9、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打算前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效果呢10、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在北边可救赵国;在西边能击退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1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1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的铁椎;他用铁椎击死了晋鄙..。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5.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6.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译: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此大败秦军。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道旁投降。
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10.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VIP专享]《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eNodlesevt}r*Beutsl,icnBt(rtrTuiontrcaoTetgtert,_eyapNnpetg)oy;oeN_pddinoeeodtd;fde*esreafc*ttrphsB*au{l)ti;cilrn/duh/tT;ciB/lr/tdo1eiTt;u1ea//NcnrNgoto_loiu(fdn(dtnbe*oetpivdlt{(roe(e}TbidpEititrcfrl(ero!-pbmu>tintrTvritgaey-l(>hlpbulteeie,rtrf=xdt)e,=apr{xkextta,)rt;ru{;k,kr)sd+n;tra+;u1t;ac}0txyBpieTNxv},ooidi{ndet&m*lkac)hi}nil(de)}l;s/e/ js+tr}+uj;cBf+BtoB.+Bid.r.L(;+adikTe+taanN=;t[agojB]e[tdkh=l.se+L+eA1e*+]nr.i;dfc=g(d.-[d;{aiB]1a/it;f/a.;t(dkaA[}ia[]>.kBtdB<}=a];aii.T[BLjt+;aNke.+d[Loni;-]aed-g>t)netahg,B[jt*]+h.)wBd+]{avhi;T=otilareiAedi[n(Be.i{dtm;.<Laive=etAoarngi.0[dLgie],e;jt2Ch=n(o{Sg-0ut9q1h,n/kAL])/t)/iL/[;2s1/e1AtA…aABBmf"…,.S(h+Bq"mniLT6m+irsnet8]e&mhBTen),amidn+dtn&a2Ot*acx(7o10u)n+t)0x{11*ixf=0( nT+o1)d*{ex2i_1f c(+(o!uT2/xn/-*10>tx+l2+cxh=1il;+dnx)o&2/d/h&e=tt_(pn!c:To0o//-duw>1enrw*_c2t/wchx-oi0.1ldu;xon)/)1c*t;cinx6o42.1ucleonfmtt+d/+5ap;t-a5//r7iLg9Cihs4ot8lNuet5nmof9ttdreLp4iegme.=h*ap3tMfAmBol(a[aTrTlit]ex(-;(><i2)nAlccetl[ha0i]}ise=l=ds1,0}A…Tc;[yoine2pu<-nT6ein=-yH>12tp)(]Te;v;enn[Co1-A-ti1o3m1d[u]nA)pHin-[/;in(tv-kL21]ene;]1reyais=A+)nef=[+(t-nm(k1Ta])eAT-p){y>nyA;r-p%c2eh…1iAld3e[2,1]3c,2e1oi20Vn0(u3e=bt×n4i{)n3t1a5)B0);,5b20A}{7,B(2ce[2a150,(l0)ds0cn(a20e,a)]×ie[13j1)1cnr2,a17Af2e0A4,i58g2jtB]b1u(B03}(a5r4,21[En)]06a1B;=07A51([}{0]b937S<A/3)56/HaL([06C0c,sT1b3)]uo[A.>81A0c5u,493]cBn<B0.]=taC5H[L8(0,A1De(4g]k/,Aa5>2EBef0,[)Fy,<]*4C[G)G]b[=2B1,,DHk)g+[]e>,I1AEJy,/[<(,81%C1c]-[8,a5bD1)]C>3C]B,D1<[D1]2Bd62,GFc3E>=41A,V5</1I5EdH475,Gf1231>01+0*J5,91<420G4+0e*30G241,7W1d+*787>13P031,4*9<1L74=41f=0+,515a24953>**/546,17<5+15=0g37413,2*0c5572>/4+517,5<6451*g524,0d+3>956,*5<0315f9+2,3e5W12>14P,12*<3L157g+=56,52f13053>105*693}64*1,{73+80217+9596510*77046873+1*71249264+*9503182+79012*176208590=*2092+8123169831731237*793}W2+531P352L5*0313173+s3T3125158*,21T2052=5,2…915W063…303P5,LTS Tini k1i(2i={a1b,2c,d…e…fg}S0)1,1k10in1i011k11k10n+1kk1Pn21>r+0ikm…00…11+1k0s1=0n11+n21K…ru…snkas1l ns,s=nk,nk a11a121a02K1)aru2s2kaa=2l203*:9(a1i+03/1jA2-03aB(3a131+Aa12=3B+42[…0+]3A…+a3aij1+n3inn149-+iH10-41au+jnfi84+fnm4+16a5B8n+58F1544):52=5706305306.986,2T76:0150,D811:00148110683171,F10ST6:06D413S024H515,1H12:007412101402H*1291u60+22f{f7m4*63a2+n58307*71836+21102*72306+722774*0674128+493}*()4+86*312=513219 5:13/5671(130+7822+6261+p03a1+341352+401143,41)p0=83,21a.8425,913,,p66331:121,0A1a24B13G,,CP4pJ9AD3KG21EHD12AFDaJ3GBH,EPaDHKBApGIBM3J2HEKIF1AJMCKCAEFCMFIIM
史记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史记》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史记全文言文翻译
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考信于稽古。
吾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卒述先人之志。
夫学者载籍,多矣!吾所以著述,非敢自矜,盖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
吾闻之,黄帝、尧、舜,其兴也天也,其衰也天也。
故天有五行,以生以成,有刑德,以御四时,各有胜负,而相生相克。
是以黄帝、尧、舜,得之以成帝业,汤、武、文、武,得之以成王业。
至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莫不有述作,而其道不同,或以刑名,或以道德,或以仁义,或以法术,或以阴阳,或以纵横,或以农战,或以纵横,各以其道,欲求其志,而世之学者,莫能通其说。
吾故论其得失,而著其成败,以俟后世之君子。
吾读《春秋》,见其微言大义,若存若亡,使人有悲夫。
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吾读《尚书》,见其纪事详赡,言辞典则,使人有敬夫。
吾读《诗经》,见其言志抒情,美刺咸备,使人有怀夫。
吾读《易经》,见其变化无穷,包罗万象,使人有惊夫。
吾读《礼记》,见其礼义法度,详明备至,使人有畏夫。
吾读《春秋左氏传》,见其事详文富,议论精深,使人有服夫。
吾读《战国策》,见其辞采飞扬,策略巧妙,使人有叹夫。
吾读《楚辞》,见其辞藻华丽,情感真挚,使人有慕夫。
吾读《史记》,见其纪事详赡,文辞雄健,使人有叹夫。
吾读《汉志》,见其典籍详备,制度详明,使人有敬夫。
吾读《汉书》,见其文采斐然,议论深刻,使人有服夫。
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者,所以成圣也。
圣者,所以立教也。
吾欲以吾之学,求吾之道,成吾之圣,立吾之教。
吾闻之,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吾故述吾之学,以求吾之仕,以成吾之教。
吾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吾之志,在天下之治也。
吾之学,在圣人之道也。
吾之教,在吾之志也。
吾欲以吾之学,成吾之教,以教天下之贤士,使天下之贤士,皆成圣人之道,以治天下,此吾之志也。
吾之述作,非敢自矜,盖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俟后世之君子。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孔子世家》1.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贫穷,又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
由此担任了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
不久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被排斥,在宋卫被放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聪明洞察事理,对问题看得深刻,却让自己接近死地的人,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
博学善辩,见识广大却使自身危险的人,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的丑恶。
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要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要考虑自己。
3.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过了一会儿,孔子神色严肃认真,有所深思,又表情愉快地向上望了一会儿,表现出志向深远的样子。
说:我已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他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在全天下称王,如果不是文王难道还会是谁作的曲呢!4.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非议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的弊病。
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所施政推行的措施都不合他的心意。
5.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于是他们就一起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一行人走不了,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人都因为饥饿生病了,没人能站起身来。
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停。
子路生气地去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于困厄,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6.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
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史记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太史公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道者,所以明理也。
明理者,所以正心也。
正心者,所以修身也。
修身者,所以齐家也。
齐家者,所以治国也。
治国者,所以平天下也。
”注释:1. 太史公:即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
2. 学者:指研究学问的人。
3. 求:寻求。
4. 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5. 明理:阐明事理,明白事物的道理。
6. 正心:使自己的心志端正。
7.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
8. 齐家:使家庭和睦,管理好家庭事务。
9. 治国: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10.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翻译:太史公说:“学者之所以寻求学问,是为了探求道理。
道理,是用来阐明事理的。
阐明事理,是为了端正自己的心志。
端正心志,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
修养品德,是为了管理好家庭事务。
管理好家庭事务,是为了治理国家。
治理国家,是为了使天下太平。
”在这段文言文中,司马迁阐述了学问的重要性以及学问对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的影响。
他认为,学者应该以求道为宗旨,通过明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系列的道德修养过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这段文言文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为家庭、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这段文言文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学者的智慧,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重要句子 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重要句子翻译屈原列传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起草(写作)法令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改动它,屈原不同意。
2.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3.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谁不想寻求忠臣来辅佐自己,举荐贤人来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却多少代也不出现,这是因为国君所任用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任用的贤臣并不是真正的贤臣。
李将军列传1.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人大举入侵萧关,李广凭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人活捉,应当斩首,李广纳金赎罪,免去斩刑,降为平民。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智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匡正)天下,这是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项羽本纪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江东虽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
希望大王赶快渡河。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史记选读》重点句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使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于是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疵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相如于是手持宝璧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史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之一,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唯一一部长达130万字的纪传体通史。
该书由司马迁所著,在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史记的部分原文及其译文和注解。
一、《太公世家》中的原文〔太公世家〕太公自闻其先世,其先太公之先,有彭祖,彭祖有九个儿子,其一曰大帝,海神之子也。
彭祖卒,而大帝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之子曰昌意,昌意之子曰玄冥,玄冥之子曰帝皋,帝皋之子曰帝发,帝发之子曰帝履,帝履之子曰喾,喾之子曰鲧,鲧之子曰舜。
译文及注解:《太公世家》中,记载了太公文德的先祖是帝颛顼的第五代孙、舜的曾祖父。
帝颛顼是华夏族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代表,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具有极高地位的至高神。
帝颛顼之后,历代神话传说的皇帝不断崛起。
其中,帝颛顼之孙玄冥也为古代神话中的一位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他被认为是天地始开初建之时的神明之一,其后代帝皋、帝发、帝履等人也都是传说中的帝王。
喾是舜的叔父,鲧是大禹的父亲。
二、《项羽本纪》中的原文雍三年,诸侯并拱项羽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欲共定秦。
白起为秦将,将兵击楚。
楚军败绩,项羽逃回彭城,白起乘胜进兵攻打彭城,残杀数万楚军。
项羽见事劣,遂去城北,下其印绶符节,走淮上。
自立为西楚霸王。
译文及注解:《史记》的《项羽本纪》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在雍三年成为诸侯共推的霸主,号令天下共同推翻秦朝。
敌对双方在彭城大战,最终项羽战败,措手不及下失去了印绶符节,于是逃往淮水之畔。
在此期间,白起率秦军追击,重创项羽部队,直至进攻彭城。
项羽的败退表明了在战争中,实力和时运的因素必须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史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深受人们喜爱,书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人物事迹都存在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今天的时代,谨记《史记》中所述的道理和智慧,我们不仅可以增长历史见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一)《刺客列传》1、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译: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译: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3、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译: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
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6、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7、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译: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路人了。
8、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译: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二)《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7、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译: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8、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译: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三)《项羽本纪》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
译: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译: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5、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译: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6、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译: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7、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译: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9、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四)《高祖本纪》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译:父老们受秦朝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以死刑。
3、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译: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秦宫所有的珍宝都归他所有。
4、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译: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平定天下的,就是各路将领和我项籍。
5、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译: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光有虚名而无实际的人是不应把持皇帝之位的,我可不敢坐上皇帝这个位置。
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译:丰县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是不能忘记的,我只是因为当初丰县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五)《魏公子列传》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臣修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译: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译: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
4、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译: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
5、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译: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6、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译: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7、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译: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
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译: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9、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译: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
10、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译: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
1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译: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
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
1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译: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