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三四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知识点归纳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多样性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只影响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氢键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实质:静电作用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情况下)存在范围:离子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强碱、多大数盐)研究对象:单质研究对象:化合物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硬度: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实质: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原子成键条件:原子最外层电子未饱和,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复杂的离子化合物电子数(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高正价和元素的化学性质排布规律:1.;2.;3.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性质结构性质递变规律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周期族数目:7个周期(每个周期最多所包含的元素的数目分别是:2、8、8、18、18、32、32)分类:3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其中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周期序数=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O除外)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数目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主族(A):7个,副族(B):7个0族:1个,Ⅷ族:1个微观结构性质:一般情况下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限度 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 意义;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表示方法:v = Δc Δt 单位:mol·(L·s)―1 或其他 特点:①指平均速率,为正值 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动”、“变” 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限 度 原电池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计划
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点概括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构造质子( 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 N个)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1. 原子数Z A X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 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习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老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出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出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出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拥有同样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拥有必定数量的质子和必定数量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同样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关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加的次序从左到右摆列②将电子层数同样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加的次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构造特色: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 7 个横行)第周围期418种元素素( 7 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 A~Ⅶ A 共 7 个主族族副族:Ⅲ B~Ⅶ B、Ⅰ B~Ⅱ B,共 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B 和Ⅰ B 之间(16 个族)零族:罕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跟着核电荷数的递加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K12教育文档)
(完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完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氢化物稳定性: SiH 4< PH3< H2S< HCl
酸性 ( 含氧酸 ) :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 Li <Na< K<Rb< Cs(碱金属元素)
非金属性: F> Cl > Br > I( 卤族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 1)金属性强 (弱)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 (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 (弱);
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Fe+ CuSO4= FeSO4+ Cu。
(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2NaBr+ Cl 2
= 2NaCl+Br 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 Na> Mg> Al
非金属性: Si < P< S<C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碱性: NaOH> Mg(OH)2> Al(OH)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3 是长周期。其中第 7 周
苏教版化学必修2 知识点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1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苏教版(2021)选择性必修2专题3第四单元微专题3 常见晶体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②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③mgo和nacl两种晶体中,mgo的离子键键能较小,所以其熔点比较低;
④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
复排列;
⑤晶体中的晶胞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⑥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
√a.①②③
微专题3
常见晶体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1.常见共价晶体结构的分析
晶体 晶体结构
结构分析
金刚石
(1)每个C与相邻4个C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
面体结构
(2)键角均为109°28′
(3)最小碳环由6个C组成且6个C不在同一平面内
(4)每个C参与4个C—C键的形成,C原子数与
C—C键数之比为1∶2
(5)ρ= 8×12 NA×a3
1234 5
(3)三种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__H_3_B_O_3__,其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 之间的相互作用为_分__子__间__作__用__力__。
解析 熔点大小一般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属晶体看
具体情况,此题h3bo3为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
力。
1234 5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④
1234 5
解析 ①含有 属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 属晶体中含有 属 阳离子,错误; ②共价键可决定共价晶体的熔、沸点,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是由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错误; ③mgo和nacl两种晶体中,mgo的离子键键能较大,所以其熔点比较高, 错误; ④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 复排列,正确;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 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之比为1∶2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3)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4)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5)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5)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6)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7)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1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4)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 (16)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16)第一单元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6)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7)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苏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方程式1、Li及O2反响: 4Li + O2 2Li2 O2、Na及O2反响: 2Na+O2Na2O23、Na及H2O反响: 2Na+2H2O===2NaOH+H2↑4、K及H2O反响: 2K+2H2O===2KOH+H2↑5、卤素单质F2 及氢气反响:F2 + H2 === 2HF6、卤素单质Cl2 氢气反响: Cl2 + H2 === 2HCl7、卤素单质Br2及氢气反响:Br2 + H2 === 2Br8、卤素单质I2及氢气反响:I2 + H2 === 2HI9、氯水及饱和溴化钠反响:Cl2+2NaBr===Br2+2NaCl 10、氯水及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响:Cl2+2NaI===I2+2NaCl 11、溴水及碘化钠溶液反响:Br2+2NaI===I2+2NaBr 4、Mg及H2O 反响:Mg+2H2O === Mg(OH)2+H2↑ Al及HCl反响: 2Al+6HCl===2AlCl3+3H2↑Mg及HCl反响: Mg+2 HCl === MgCl2+ H2↑5、Na及Cl2反响〔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响及能量1、Ba(OH)2•8H2O及NH4Cl的反响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响〕正极〔铜〕:2H++2e-===H2↑〔复原反响〕电子流淌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响离子方程式:Zn+2H+===Zn2++H2↑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2H2O2催化剂△ 2H2O+O2↑4、Na2SO4及CaCl2反响:Na2SO4+CaCl2===CaSO4↓+Na2CO35、高炉炼铁:2C + O2 === 2COFe2O3 + 3CO ==2Fe + 3CO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CH4(g)+2O2(g)点燃 CO2(g)+2H2O(l) 〔2〕取代反响〔及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响,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C2H4+3O2点燃2CO2+2H2O 〔2〕加成反响〔〔及Br2的反响〕:(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响: CH2=CH2 + 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4〕聚合反响:(乙烯制聚乙烯)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2C6H6+15O2 点燃 12CO2+6H2O 〔2〕取代反响: ①及Br2的反响: + Br2 3FeBr+ HBr ②苯及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响,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三、四)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CO 、CO 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烃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饱和烃→烷烃(如:甲烷)脂肪烃(链状)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6、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
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基本营养物质—糖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糖 麦芽糖 能发生水解反应多糖C H O淀粉 (C 6H 10O 5)n 淀粉、纤维素由于n 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纤维素油脂油 C H O 植物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C =C 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脂C H 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 -C 键,能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C H O N S P 等酶、肌肉、 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能发生水解反应主 要 化 学 性 质葡萄糖结构简式:CH 2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或CH 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纤维素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蛋白质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盐析 :蛋白质遇见(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铵)盐析,物理变化 变性 :蛋白质遇见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变性,化学变化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 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鉴别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酶 特殊的蛋白质,在合适温度下:催化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单体、链节、聚合度、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烃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脂肪烃(
链状)
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6、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
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基本营养物质—糖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淀粉纤维素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蛋白质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盐析:蛋白质遇见(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铵)盐析,物理变
化
变性:蛋白质遇见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变性,化学变化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鉴别: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酶特殊的蛋白质,在合适温度下:催化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单体、链节、聚合度、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
炼出来。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n
(化合态)M0(游离态)。
得电子、被还原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熔融)2+2↑2(熔融)+2↑22O3(熔融)4+3O2↑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2O3+32+32↑3+3H2W+3H2O ++↑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H2等。
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2O3+22+2O3(铝热反应)2O3+22+2O3(铝热反应)(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2+O2↑22O4+O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
、、、
、(H)、
、、
金属原子失电
子能力
强弱
金属离子得电
子能力
弱强
主要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富集法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认识和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等
2、不活泼金属(和)可以单质形态存在于自然界;而相对较活泼的金属(和)以化合太存在于自然界;所以铜和锡很早被人类发现并使用,铁和铝需要化学进行技术还原。
所以人类最先发现的是不活泼金属,活泼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电能
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模型,为后来的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3、19至20世纪化学科学理论成就简介: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1825年,法拉第发现苯;
1828年,维勒首次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857年,凯库勒指出碳是四价;
1864年,古德贝格和瓦格总结出质量作用定律;
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950年,鲍林提出蛋白质的螺旋结构。
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1、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合成氨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重大意义: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
发明合成氨技术,使世
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有近30亿人因此免遭饥饿。
3、化学药物的发明:
1899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发明阿司匹林并投入生产;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并投入生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1、20世纪人类发明的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
1、消除汽车尾气的措施:
(1)进行石油脱硫处理;
(2)发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3)用无害汽油添加剂代替现有的四乙基铅抗震剂;
(4)用酒精、天然气代替部分或全部燃油;
(5)开发新能源作为汽车能源,如:氢气、燃料电池
2、回收二氧化碳
3、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
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2和。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2F2)和。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