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茎叶的生长
2.2发现生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2发现生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cfd8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3.png)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关于植物生长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然后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如:“植物生长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植物生长环境?”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他们可能对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光合作用等概念的理解。此外,学生在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6. 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7.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氧气等,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8. 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人类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9. 实验操作技能: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7. 教学双边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创新点: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植物外观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上一单元第二课《植物的茎
![三上一单元第二课《植物的茎](https://img.taocdn.com/s3/m/e55a1b28770bf78a64295454.png)
生:因为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师: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生:茎、叶…..
师:植物的茎有什么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一)植物的茎有什么共同特点。
1.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植物的茎。
教学反思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究竟什么是茎呢?要想知道什么是茎,必须要知道茎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合作,观察植物茎的特点。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有几种植物的枝条。分别有柳树的枝条......你能通过观察说出它们的特点吗?在观察之前,请看下面几个要求:
(1)观察枝条,哪个部分是茎,茎上长有什么?
(2)这几种植物的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汇报总结。
师:时间到,通过刚才的实验,哪个小组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有红线。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这就是茎的管子。
师:我们横着切发现横切面有红色的一圈,竖着切发现有两条红线。这些红线就是茎的导管,根吸收来的水分就是沿着这根管子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茎既有支撑植物身体的作用还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茎内的导管是从哪往哪运输水分的呢?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师:我们知道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的茎?
(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认识常见的直立茎。
师:请看老师拍摄的几幅植物的照片,谁能指出这些植物的哪部分是茎?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就是植物的茎?
(学生上台指出)
生:因为它下面是根,所以我觉得这是植物的茎。
生:从下往上。(板书箭头)
师: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孩子。我们刚才把植物的茎横切或纵切,了解茎的内部结构,就是在观察。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植物的生长发育》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植物的生长发育》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9b0a6465ce0508773213b0.png)
课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2.说出叶芽的结构。
教学重点能够概述种子的结构,尝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幼芽的结构。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复习回顾
1.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比较蚕豆种子与玉米种子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二、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那么种子是如何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呢?最先突破种皮的是种子的哪一部分?能够伸出土壤表面的又是哪一部分? 蚕豆种子的子叶里储存大量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胚乳里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蚕豆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三、互动探究
(一)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P100图,思考分析以下问题:(1)种子胚的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种子的哪一个结构最先发育突破种皮?
(2)如果将蚕豆的子叶切去,它的萌发情况会怎样呢?
(3)师生小结:
结构主要功能发育时的变化
种皮保护脱落
胚胚芽
是新植株
的幼体
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
和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逐渐消失
(二)芽的发育
观察P101图,思考以下问题:
1、叶芽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叶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观察芽各部分结构,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三年级下 第2课 茎叶的生长
![三年级下 第2课 茎叶的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a680c5979b6648d7c0c74646.png)
三年级下第2课茎叶的生长教参一、教材说明本课由4个部分组成。
一是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画凤仙花的茎和叶。
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活动?课文用一幅图作了基本的介绍。
即用尺测量凤仙花的茎的生长高度和一片叶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凤仙花的叶的一些细微方面的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这些观察活动仅仅是个提示,实际观察活动可不受这几个方面的限制。
二是选择其他几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将其他几种植物的茎的形态特征与凤仙花的茎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间的异同。
通过此活动,达到既了解凤仙花的茎的特点的目的,又建立起植物的茎在生长和形态等方面是多种多样的认识。
课文的这部分除有凤仙花的插图外,还有百合花、狗尾草、竹、构树、辣椒、牵牛花、葫芦、小麦、黄瓜等植物的图。
比较这些植物的茎与凤仙花的茎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主要从茎的生长方式和茎的分枝等方面进行。
三是选择其他几种植物的叶进行观察,将其他几种植物的叶与凤仙花的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间的异同。
课文在这部分安排了10种植物的插图。
这10种植物的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形态各异,有的形像手掌,如蓖麻的叶;有的形像心脏,如甘薯的叶;有的形像羽毛,如水杉的叶;有的形像扇子,如银杏的叶;有的形像带子,如水稻的叶,凤仙花的叶的形态与以上这些叶的形态都不一样。
在相同点方面,它们都是绿色的。
四是课后继续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课文设计了一个表,要求学生将一些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中。
二、教学目标1、知道凤仙花的茎和叶的外形特点,了解植物茎和叶的形态的多样性。
2、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从多方面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3、能够运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三、教学准备1、学生把自己种植的凤仙花带到教室里来。
2、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盆栽植物和各种植物卡片。
四、教学建议1、汇报凤仙花发芽以后的生长情况。
(1)教师提问:凤仙花发芽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汇报凤仙花发芽以后的生长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2.2植株的生长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2.2植株的生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6880449649b6649d74732.png)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枝条由芽发育而来;(2)通过演示实验说出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芽结构(2)通过视频了解枝条由芽发育而来(3)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4)小组合作探究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栽培植物(2)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二指导思想:(一)教材分析: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器官的构成。
《种子的萌发》一课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与条件,通过本节课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无机盐。
为学习《开花与结果》《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是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植株的生长"这一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接触的,在生活也经常参与一些花木的栽培。
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的与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对亲自动手操作有浓烈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运用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学生应该从做中学,从问题中学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担任探究者,开拓者,知识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老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协助者,老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知识的来源不仅是课本而是生活,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经验。
因此笔者找了些常见的树芽让学生动手观察其结构,也让学生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并实施对照实验,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能力。
(四)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对探究结果无疑问,则形成知识,并拓展应用,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疑问,则返回上一层继续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见图),从外到内依次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见图),从外到内依次](https://img.taocdn.com/s3/m/baa09ec0783e0912a3162a28.png)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见图),从外到内依次是:(1)树皮——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组成。
树皮的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2)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和韧度纤维。
筛管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见图)。
在上下相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
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有弹性。
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
(3)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
因为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比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多得多,所以木质部比韧皮部厚得多。
(4)木质部——主要有导管和木纤维。
导管的形态、结构,与根和叶里的导管相同。
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
木本植物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5)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在上述的各个部分中,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合起来构成维管束。
木本植物茎,组集束的排列呈筒状。
(二)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比较:出示投影:木本植物茎的横切、草本植物茎的横切。
组织学生分析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填写下表。
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维管束组成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木质部维管束排列呈筒状散生在薄壁细胞中茎的加粗可以逐年加粗不能逐年加粗第二节茎的结构探究活动实验目的:认识茎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材料用品:豌豆或小麦种子、有通光孔的暗箱、花盆、园土。
方法步骤:1、把豌豆或小麦种子播在盛有湿润园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温暖、黑暗处,促使种子萌发。
2、幼苗长出后,把花盆置于一侧开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园土的湿润,观察幼苗生长状况有何特点?3、把花盆转动180度,再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有无变化?实验结果:幼苗被放到一侧开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发现幼苗朝着小孔方向弯曲。
2018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课件(共21张PPT)
![2018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22d4a2bceb19e8b9f6ba1c.png)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96—97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根尖?根尖包括哪些结构, 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这些结构各有什么作用? 2.说说幼根的生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 细胞起作用?
预习课本P96~97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 1、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叫根尖 。 根冠 、 ______ 分生区 伸长区 2、根尖的结构包括______ 、 ______ 、 成熟区 四部分。 ______ 大 ,排列不够整齐,具 3、根冠在根尖的顶端,细胞比较___ 保护 作用。分生区的细胞很___ 小 ,排列紧密,并通 有_____ 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 伸长区 过____ _____的细胞数量。伸长 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 _____细 胞的一部分。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水分 和无机盐 根 ,是吸收_____ _____ ______的主要部位。 毛 分生区 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 4、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_______ 数量 ;另一方面要靠______ 伸长区 ______ 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7、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正确的叙述是( C ) A、每种植物只需要一种无机盐 B、不同种植物需要同样的无机盐 C、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D、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一、幼根的生长
根尖: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根尖 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根毛: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问题: 1、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 2、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 特点?
导管
根毛
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 主要部位。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
《2.5 发现生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下册
![《2.5 发现生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f64e74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c.png)
《发现生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准备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将其带到家中进行观察;2.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茎叶的生长、开花结果的变化等;3. 连续观察至少一周,观察结束后提交观察报告,报告中需注明观察日期、天气情况等;4.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尝试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等养护工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规律的了解。
三、作业要求1. 观察报告应包括植物名称、观察日期、天气情况、生长情况记录(包括茎叶、根系、开花结果等)、个人观察心得等内容;2. 观察报告应真实、客观,不得抄袭或虚构数据;3. 提交观察报告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版或电子版,电子版需发送至班级邮箱;4.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植物养护注意事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观察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记录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深度;2.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评分;3.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作业,需重新提交。
五、作业反馈1. 在作业评价完成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2.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改进;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长规律的了解,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植物养护注意事项,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2课 茎叶的生长1| 鄂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2课 茎叶的生长1|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d10bb7cfc789eb162dc86a.png)
17
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 物”。
18
课后拓展: 观察生活中各种植物的结构, 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认识他们!
19
茎叶的生长
1
植物从幼苗 长成参天大 树,茎有哪 些变化和作 用?
2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的 变化
3
成长期: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
4
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
5
6
观察茎的显微结构
一、切取凤仙花茎部的组织
二、在显微镜下观察颈部组织的结构 三、把在红墨水中放置的凤仙花切取茎部 组织,再观察!
7
8
9
10
各种各样的叶片
11
叶子的组成:Biblioteka 12叶脉的种类: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
13
叶子分为单叶和复叶
每个叶上只有一个叶 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
片的叫做单叶
叶片的叶叫做复叶
14
叶在茎上着生的次序叫做叶序,叶序通常可分互 生、对生和轮生
互生
对生
轮生
15
看图思考!
16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茎叶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茎叶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0a91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1.png)
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8.小组活动与实验;
19.口头测试和笔试;
20.反馈和建议。
结论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茎叶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是一堂开创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然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早日解决,使课程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学效率更高。
第五步、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仪,在幻灯片中展示学习的成果和收获,这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茎叶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是一堂充满创造力和趣味性的科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然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建议,以便提高课程效果和教学效率。
第二步、探究
了解最基本的生长环境条件,即光、温度和水分方面的信息。通过植物生长影像和实验的方式,分别介绍茎和叶的生长过程。
第三步、定位
学习生物的特点,了解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茎的形状特征、肌节和节间。
第四步、练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适应性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每种植物的成长过程,实现知识和实践肯定的平衡。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茎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茎的生长规律;
3.叶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叶的生长规律。
教学活动:
5.观察植物的茎叶;
6.意识到植物的茎在生长中的不断加粗和加长;
7.通过实验观察植物茎和叶子的生长;
8.了解植物的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光、温度和水分等;
9.理解和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579c5331126edb6f1a10c4.png)
14
– 氮肥——在一定范围内,氮充足利于茎叶生长, 根冠比小;氮不足时根系生长得到促进,根冠 比大;
– 磷钾肥——对根系或地下部块根块茎生长有利。 施磷钾肥可增大根冠比;
– 温度——根系所能适应的温度较地上部低。在 较低温度下,根系生长较茎叶快;而较高温度 下,茎叶生长较根系快。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上次课教学内容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一、种子萌发 二、根、茎、叶的生长 三、花、果实、种子的发育
41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 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第四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关联性 •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 长的关系、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根冠比在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是 不同的。如:甘薯根冠比在生育前期为0.5,中 期为0.67,收获期为2~2.5。
15
3、两者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反应不一致
– 水分——“干长根,水长苗”
• 对根来说,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呼吸受阻,影响生 长;水分较少,通气良好,利于根系生长与下扎;
• 对茎叶来说,水分充足时生长良好,干旱条件下生 长不利。
– 一般冬性类型品种生育期最长,春性类型最短。
34
二、作物的感光性
–概念: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分类:根据作物感光性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33
–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 开花,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植株的生长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植株的生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54624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a.png)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您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4.3 出示目标
教工学作背回顾景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 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规律总结 植物吸收水的途径: 水分―→根毛―→成熟区导管―→茎中导管―→叶脉中导管等传 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植株的生长
1.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C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2015·长沙)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 A ) A.A B.B C.C D.D
示例三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
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您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或者通过复制
学生情况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或者通过复制
解决对策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4茎和叶 课件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4茎和叶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011af2dd36a32d72758197.png)
探究叶的作用
实验二
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 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內壁上有什么 变化。
老师总结: 用黑色纸遮住的叶子与其它的叶子相比,
会变枯黄;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 会发现塑料袋内充满空气和有一些小水珠。 说明植物的叶子有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词汇
老师提醒: 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3.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
分布情况。 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观察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将我们观察的 结果用图画记录下来。
从侧面看到的风仙花
从上面看到的风仙花
认真观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风仙花和 从上面看到的风仙花。
实验结论
观察风仙花茎的什么变化,认真讨 论后得出结论:茎有运输的作用。
运输植物生长所需 要的水分和养料。
探究叶的作用
实验一 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 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 生什么现象。
被遮住阳光的这片叶子变黄了,因为 这片叶子长时间没有见到阳光,以至 于变黄了。
科学知识
凤仙花植物的叶在茎上是交叉生长的, 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 四面八方,叶子这样的生长状态可以最大限 度地接受到太阳光。
探索
推测 植 物 的 茎 和叶分别有什么作 用。
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植物的 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
茎的作用: 叶的作用:
探索
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 学 生分组收集证据!)
茎叶 运输 蒸腾 纵切 横切
研讨
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 ?
植物的叶子这样平展且在茎上交叉 生长,既可以使植物受力均衡,叶 子又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雨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2.2.1第二课时茎 叶 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2.2.1第二课时茎 叶 图](https://img.taocdn.com/s3/m/8e99de65b307e87101f696dc.png)
(3)用茎叶图刻画数据有两个优点: 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 二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能够展示数据的分布情 况.但当样本数据较多或数据位数较多时,茎叶图就显得不太 方便了.
茎叶图有什么统计意义?
答:(1)茎叶图通常用来记录两位数的数据,可以用其分析单 组数据,也可以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2)茎叶图反映数据的大致集中趋势,并能直接得到中位数, 对数据的稳定性作出判断.
(2)甲、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中间一列的数字表 示该数据的十位数,两边的数字表示该数据的个位数,则甲组 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
18+19+20+22+23+21+20+35+31×2 - 【解析】 x 甲= 10 =24,又乙组数据中间两位是 24,22,故中位数是 23. 【答案】 24 23
【解析】 由给定的茎叶图可知,这10名学生身高数据的 161+163 中位数为 =162. 2 【答案】 B
(2)某苗圃基地为了解基地内甲、乙两 块地种植的同一种树苗的长势情况,从两 块地各随机抽取了10株树苗,用茎叶图表 示上述两组数据,对两块地抽取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 - x 甲, - x 乙 和中位数y甲, y乙进行比较,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 x 甲>- x 乙,y甲>y乙 C.- x 甲<- x 乙,y甲 >y乙 )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第2课时 茎 叶 图
1.理解茎叶图. 2.会画茎叶图. 3.理解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概念. 4.应用茎叶图解决简单问题.
1.重点:茎叶图的画法及理解. 2.难点:用茎叶图解决问题.
要点 茎叶图 (1)统计中还有一种被用来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茎是 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一般情况下 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同行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株的生长》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株的生长》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1dcc2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6.png)
• 侧芽:指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 枝侧面的芽。
顶芽 侧芽
杨树的顶芽和侧芽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 的
幼叶 发育成
叶
芽轴 发育成
茎
芽原基 发育成
芽
叶芽的结构(纵切)
枝条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 的
• 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 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 成新的枝条。
2、植株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哪些 无机盐?如果缺少这些无机盐, 植株将会出现什么症状? 植株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氮、磷、钾
正常叶片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 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 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 焦枯。
重点提示
除了这三种无机盐是不是还需要其他无机盐呢? 我们施肥时候需要注意到什么?
使枝叶长得繁茂
,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 ,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 形成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 并逐渐焦枯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 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例如。油菜的 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氮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 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
思考答案
顶芽
答案
2
答案 1
侧芽
芽分顶芽和侧芽
叶芽的结构图
生长点 幼叶
芽轴 芽原基
二级标题
答案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的这些结 构将来发育成枝条的哪些部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4茎和叶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4茎和叶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9d4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b.png)
S
参考答案
1.C2.C3.A4.D5.B6.D
1.√2.√3.√4.√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4.茎和叶
茎
运输水分和养料
叶
元61午用利运乔什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植物长出了茎和叶。(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了解凤仙花的前期生长。教师播放“种子——幼苗——成长”的图片,回顾植物的生长变化。
2.提问:种子萌发后,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学生会提到茎和叶)
3.提问:茎和叶是什么样的?(预设:茎是直直的、圆柱的,叶长在茎的上面,叶是细长的。)
态度责任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教师温馨提示:①将卷尺拉直,测量从地面到茎的最高点距离,不要算叶的高度;②用水彩笔在数过的叶片上做标记;③在观察叶在茎上的分布时,侧面观察要与植物水平,不要从上侧面和下侧面观察。从上面观察时可以将植物放置在地面上,垂直从上向下看。④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叶片分布,不要求学生写生,只要学生能表示出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
教材处理:根据教学进度,学习本节课时学生的凤仙花还没有
《发现生长》课件
![《发现生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66e6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4.png)
《发现生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第二课时《发现生长》。
本节课主要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难点:理解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豆芽、观察记录表、种植工具。
学具:观察记录表、种植工具、水杯、豆芽。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豆芽,引导学生发现豆芽的生长变化。
2. 探究活动一: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豆芽的外观变化,发现豆芽从小变大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豆芽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3. 探究活动二: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步骤:(1)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如温度、水分、光照等。
(2)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
(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植物生长过程:1. 从小变大2. 根、茎、叶的生长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条件:1. 适宜的温度2. 适量的水分3. 充足的光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答案:植物名称:豆芽观察时间:____年__月__日观察内容:1. 豆芽的外观变化:____2. 豆芽的根、茎、叶生长情况:____3. 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条件: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所需的环境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对植物生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学习目标】:
1、知道凤仙花茎叶的特点。
2、观察比较凤仙花茎与其他常见植物茎的异同。
3、观察比较凤仙花叶与其他常见植物叶的异同。
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简单工具从多方面来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学习准备】:
1、生长四周的凤仙花。
2、常见植物茎叶5-10种。
3、放大镜、镊子、尺子。
【学习过程】:
一、我观察:
1.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2、观察长大的凤仙花。
我发现:
(1)凤仙花茎的样子:。
(2)凤仙花叶的样子:。
3、画一画凤仙花茎和叶。
二、我比较:
1、比较凤仙花的茎和其它植物的茎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2.比较凤仙花的茎和其它植物的叶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三、我归纳:
1、常见植物茎的形状有:
2、常见植物叶的形状有:
3、植物茎的作用:
四、我探究:
课外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四、达标检测,我最快
(一)填空
1、凤仙花茎肉质,粗壮,茎肥厚多汁而光滑,节部,呈色,凤仙花的茎像的主干。
2、凤仙花叶子不是一片一片地长,而是两片两片地长,叶形,叶片的边缘还有一些。
3、凤仙花种子形,色。
(二)说一说,凤仙花的茎与竹、小麦的茎相比有什么不同?
六、自我评价我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