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2010年第十六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2010年第十六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de2080d4d8d15abe234ed8.png)
2010年第十六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观后感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在主场馆——海心沙拉开了帷幕,虽然这个场馆不是很大,但是总导演巧妙的设置下,为我们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广州亚运会已经开幕了,可能在这次亚运会中,很多的中国运动员会夺得冠军。
广州,今天沉浸在水蓝色的烟花之中。
这是一场视觉上有极大的享受宴会,这场亚运会中国将给整个亚洲、整个世界一个大惊喜!在现场观看的人们,看着看着就会不知不觉的鼓起掌来。
一些青年,本来在玩着手机,不一会儿,被那歌声所吸引住了,放下了手机,全神贯注的看着开幕式。
美丽的少女,本来看着天花板发呆,慢慢地,也把目光放在了开幕式上。
开幕式的节目不一样,但离不开蓝色,离不开水。
广州的母亲河是珠江,那珠江是蓝的,是天蓝色的,是广州人民最喜欢的颜色。
珠江两岸,灯红酒绿,一座高楼,就在珠江边上。
它的颜色时而艳丽、时而清淡,时而变红、时而变蓝。
开幕式的表演全部在水上进行,那水不深,大约只有五六厘米。
脚在上面踩来踩去,会发出那并不刺耳的声音。
演员们做出娴熟的动作,在水上跳着舞。
还有一艘“大船”,在水面上开着,船上的演员模仿着水手,收帆、捕鱼等等。
有些人还从船上跳入水中,过了一会儿马上露出了头。
后来,一群“番茄炒蛋”在水中游泳,他们起先向外游,后来掉转了一个头,往回游,七八个人组成一个圆形。
“海鸥”们在蓝天上飞舞,天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悠闲,在蓝天上遨游。
大地是绿色的,山也绿的,所有的景色、一草一木都是绿的。
画面上仿佛有牛羊在草地上吃草,羊儿走到哪儿,就像给哪儿绣上白色的大花。
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出色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广州独特的文化,将含蓄地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
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把中国特色的广州岭南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告诉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广州。
2010年的亚运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
![2010年的亚运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dda1077cd184254b3535d1.png)
2010年的亚运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①郑李茹(汕头大学体育部,汕头 515063) 摘 要 观众在体育赛事中起着特殊地地位。
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是亚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亚运赛场观众礼仪和赛场文化,提出了实现亚运赛场观众礼仪的对策。
关键词 2010年亚运会 赛场礼仪 赛场文化 对策“现场观众的观赛素质是直接体现国民素质一面旗帜”。
德国著名足球球星鲁梅尼格说:比赛场上的气氛至关重要,球员听不到球迷的喊叫,就觉得比赛不真实,就兴奋不起来,观众的掌声是最好的兴奋剂。
“任何时候,只要把人员聚集到一起就存在风险”。
因此,在2010年的亚运赛场上,当亚洲甚至全世界的几十亿目光聚焦亚运赛场时,在这个特殊的氛围里,赛场的礼仪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塑造良好的看台文化不仅是提升广州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层次,也是增强国际文化竞争力的绝好机遇。
1 体育观众与赛场礼仪1.1体育观众广义的体育观众是指以体育竞赛表演为欣赏对象,享受和消费体育竞赛表演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个体或人群聚合体,狭义的体育观众是指亲临现场观赛的人群聚合体,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后者。
体育观众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感情投入较多,情绪反应激荡起伏;第二,心理倾向性极为明显;第三,体育观众往往与体育竞赛现场形成“共振”,而相互影响;第四,易产生集群行为,即是一种在人们激烈活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1.2观赛礼仪观赛礼仪是观众在参与赛场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表现尊敬、教育和审美意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竞赛项目有不同的观赛礼仪,这种不同的观赛礼仪主要是由竞赛进程中运动员所需要的竞赛条件决定的,它是以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发挥为主体来体现的。
在体育比赛中,观众的角色不仅是赛事的旁观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的言行对场上的选手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观众能为选手提供良好的竞技环境,并能通过适当的语言或声响激发选手的斗志、鼓舞士气。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_胡斌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_胡斌](https://img.taocdn.com/s3/m/a1d1082ebcd126fff7050b6f.png)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胡 斌(广东财经职业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420)摘 要: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 键 词:2010年亚运会;体育场馆;广州市中图分类号:G81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5)05-0026-03Though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for Guangzhou Asian Games 2010HU B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Finance and Economic College,Guangzhou 510420,China)Abstract:By referring to the strict requirements of Asian Games for stadiums and gymnasi um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 tions of Guangzhou,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in order to embody a humanistic,scientific and green Asian Games on the cons truction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Guangzhou in the year 2010,the following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dealt wi th properly:current needs and future profi ts,matches and training needs,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demand,as well as input and output,and atten tion should be showered on planning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 ums with vision,constructing ad -vanced and scientific stadiu ms and gymnasiums,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which should be ut-i lizable after the Games.Key words:Asian Games 2010;stadiums and gymnasiums;Guangzhou ci ty收稿日期:2005-04-06作者简介:胡 斌(196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与体育经济理论。
广州亚运会 体育场
![广州亚运会 体育场](https://img.taocdn.com/s3/m/427771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9.png)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是为了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建造的一
座综合性体育场馆,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的广州大道中,建筑面积约为69000平方米。
该体育场最初的设计容量为80000
个座位,是亚运会期间举办开闭幕式、田径比赛等重要比赛的主要场馆。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中国纸戏艺术,外观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和动感的形态。
体育场的屋顶由一片巨大的薄膜构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状线条,寓意着水波的涟漪和亚洲人民的团结。
同时,屋顶薄膜还可以起到减轻场馆结构负荷的作用,增强了体育场的稳定性。
经过亚运会的举办,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逐渐成为了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重要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举办地。
体育场内设有田径赛道、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多种设施,可以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和活动。
此外,体育场周边还有公园、商业区等配套设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购物消费的场所。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的建造不仅提升了广州市的国际形象,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和体育遗产,该体育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体验。
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
![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db8b0aa6c30c2259019ed4.png)
广 州大学城 2 1 0 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 前后期管理 的研 究
木
潘 华 山
( 广州中医药大学 体育健康学院 广州 5 00 ) 14 5 摘要 : 采用问卷调查、 专家访谈 、 文献 资料 、 数理统计法等研 究方法, 结合广 州大学城 高校体 育教 育的要求 , 对广州大 学城 高校体 育场馆规划、 设计、 建设的规程以及资金投入 的规模和方式进行分析研 究, 充分认识广州大学城 高校体育 场馆体育运动设施 的用途, 以及 对体 育场馆在亚运会前后 的利用和管理进行研 究和合理规划 ,使广州亚运会在大 学
城的校 学生体 育教育的需要和广州市民大众健 身的需
要, 以期 对 大学城 高校 场 馆 建设 的投 资 , 生 最 大 的经 济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 产
关键词 : 亚运会 ; 大学城 ; 体育场馆 ; 经营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 1 . G88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7 3 3 ( 0 80 — 0 6 0 10 — 2 X 2 0 )1 0 3 — 3
Ab t a t sr c :Us gh to s o o u n ay q e t n ar , n e t a in a d s t t s t. h u o o i e e r — i t e meh d fd c me tr , u si n i i v si t n t i i ,ec,t e a t r c mb n s t e n o e g o a sc h h q e t o a g h u Unv r i t o p rse u ai n t a ay e a d r s a ̄ rd sg ig l n n , o s u t n i — u s fGu z o ie t Ci fr s o d c t o n l z n ee l h f e in n ,p a ig c n t c i , n s n s y y t o o n r o v s n f f n n to s i u g h u Un v r i i .W e wa t t n w t e u e o h td u a d f cl y i et me t o u d a d meh d n G a z o ie t C t n s y y n o k o s f te s i m n a i t n h a i Gu n z o n v ri i . n a e t e r a o a l l r u d t e Asa me h td u s u i g a d ma a e n a g h u U ie t C t A d h v e s n b e p a a o n h i Ga st t e s i m' sn n n g me t s y y h n n o a t k h td u s t f o n y t e Asa me i e e t e u ss b t s e s o se u ain a d f t g rq e t o o ma et e sa i m ai y n to l in Ga sdf rn q e t, u o t p r d c t n t n e u ss f s h r l a h t o i i Gu n z o i z n hp Ai n k ema i m c n mi a d s ca e e t frt e iv s n f ie i i t — a g h u ct e s i . mig t ma e t xmu e o o c n o i b n f s o n e t i o h l i h me t v r t C t sa o Un s y y
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46a8d933d4b14e852468dc.png)
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大型体育比赛后场馆的利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参考模式和策略方案,广州亚运会赛后体育场馆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研究广州亚运会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的关键是对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构建出一套具有较大普适性的经验管理方案。
关键词:亚运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对策研究2010年广州举行亚运会,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对大学城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通过对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升级、针对性的改建,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软件、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做出了等级之分,达到了承办各类大赛的要求。
在亚运会期间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根据组委会要求,顺利完成了承办比赛的各项任务,受到了省市政府、国家体育局、广大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
笔者针对亚运会后大学城的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做了调查,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城各高校场馆开发利用的对策。
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几年有关亚运会前后场馆利用的参考文献80余篇,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掌握广州亚运会后场馆利用的信息。
1.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于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问卷,分别前往十所高校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
1.3对比分析法对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的场馆使用与广州亚运会后的场馆利用进行比较,分析奥运会场馆使用的优缺点,为广州亚运会赛后场馆的利用提出有效建议。
1.4数据统计法将调查得出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
1.5逻辑分析法根据参考的文献及总结出的结果,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2.亚运会前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体育比赛甚多,体育场馆的修建日趋频繁,国家对体育场馆的投入逐年增多,这是促使一个国家从强国走向大国的物质基础。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3d499d2ce2f0066f53322e5.png)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多渠道培 养经营管理人 才。
关 键 词:体 育场馆 ;广州亚运会 ;赛后利用
中图分类号:G 00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162 1)50 3 .4 0 67 1(0 00 —0 90
3 p r n o P yi l d ct n h nk i nvrt f gi l ra d n i e n ,G agh u 12 5 hn ) . a met f h s aE ua o ,Z o ga U iesyo A r ut e n E gn r g u nzo 5 02 ,C ia De t c i i c u ei
me ta d u i z t n o tn il s e s r n f r a d i o ae t e b sn s n g me ts se n n t i a i fi a g b e a s t;t s o m n v t h u i e sma a e n y t m;c l v t u i l o n a n u t a e b s— i
( .e at n f h s a E uain S uhC ia r utr Unvri , G ag h u5 0 4 ,C ia 1 pr D met P yi l d ct , o t hn Agi l e ies y o c o c u t un zo 16 2 hn :
2De at n f i r p r n a a e n , Gu n z o p rUnv ri , Gu n z o 1 5 0 Chn ; . p rme t Les eS o t dM n g me t o u a a g h uS o iest t y a g h u5 0 0 , ia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72b4723cfc789eb172dc830.png)
p t t l ru h o t ytepa f jr eu s oe i o gt b u lno o n e n ab a bh ma v
o sa a e . fA i h u tae i ln Asa Gu n z o ;Srtg cP a ; in
2 O广 州 战略规 划 与亚 运场 馆 布局 规 划 1 O
ASI AN GAME NUE S VE S AND 0 AN 2 1 GU 0 GZ HOU ST T RA EGl L N C PA
易晓峰 刘 云亚 许智东 廖 远涛 闫永涛
YI a f n ; U u y ; o e g LI Y n a XU h d n ; AO u na ; AN n mo Xi Z i o g LI Y a to Y Yo g
2 1 对城市整体 战略性 目标 实现的促进 .
巴塞 罗 那 在举 办 奥 运 会 前 已 意 识 到综 合 性 运
41
动会 对提升城市竞争 力的作 用,因此政府在赛前 针 对城市 自身的特 点确定 了旨在跻身南欧地区门
户城 市 的地 位 的总 体 目标 : ()提 高 基 础 设 施 水 1 平 ,如 高 速 公 路 、体 育 设 施 文 化 和旅 游 设 施 () 更新 城 市 衰 落 地 区 : ()增 加 建 筑 和 服 务 业 2 3 的就 业机 会 j ()提 升 城 市 形 象 ,吸 引 投 资 和 旅 4
本 身 的发 展 。为 亚 运 而 进 行 的 建 设 正 在 展 开 ,本
的嫌疑 .城市投资环境 的改善 、城市运行效率的 设 计 研 究 院 规 划 研 究 中心
提 高 也 使 广州 近年 在 数 量 上 和 质 量 上 都 取 得 了有 目共 睹 的发 展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良性 循 环 为 今 后 城 市 的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了很 好 的支 持 。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_谭涛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_谭涛](https://img.taocdn.com/s3/m/f57c78dd26fff705cc170a6f.png)
( Graduate Department, Guangzhou P.E.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Abstr act: Adopting the bibliographic methodology and reference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arenas in former Olympic Games and Asian Gam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n the 2010 Asian Games people should take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Guangzhou, deliberate the post - event utilization, thus avoid the so - called "Post - games Phenomenon". It is a good way to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and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al mode. Key wor ds: Guangzhou Asian Games; sports arena; sports arena construction
2005( 1) [5] 翁锡全, 吴燕波, 王玉昕.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探
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
![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d084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46.png)
⼴州⼤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州⼤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①潘华⼭(⼴州中医药⼤学体育健康学院,⼴州 510405)摘 要 围绕⼤学城亚运会体育场馆的规格、科技含量、体现的理念,以及交通和配套设施等⽅⾯的内容,在2007年全国⼤学⽣运动会期间,对参赛运动员进⾏问卷调查。
分析⼴州⼤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及配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州亚运会 ⼤学⽣运动会 场馆建设随着2010年⼴州亚运会的⽇益临近、进驻⼤学城⾼校的本科⽣⽇益增多,⼤学城⾼校体育场馆建设是否如期进展、建设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标、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如何改进,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利⽤第⼋届全国⼤学⽣运动会于2007年7⽉在⼴州⼤学城举⾏的契机,围绕⼤学城亚运会体育场馆的规格、科技含量、体现的理念,以及交通和配套设施等⽅⾯的内容,以参赛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展开实际调查,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 调查⽅法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随访等其他社会调查⽅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于2007年7⽉18⽇⾄7⽉26⽇于⼴州⼤学城⽐赛地和运动员居住地展开。
调查员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调查对象⼿中,介绍了调查的⽬的、⼤概内容和填写⽅法,作出保密承诺,请调查对象合作填答,并约好回收时间(问卷填写时间限在半⼩时内,愈时作废)。
调查共发放问卷份120份,回收107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81.67%。
2.1 ⼴州⼤学城体育场馆建设取得的成效2.1.1 ⼴州⼤学城体育场馆规格⾼,符合⼤型竞技⽐赛的要求对于⼤学城体育场馆的规格,认为较⾼和⾼的运动员分别占42.86%和25.51%,认为规格较低和低的分别占10.20%和7.14%,认为⼀般的占14.29%。
在满意评价中,即调查项⽬“在⼤学城体育场馆进⾏⽐赛,对场馆设施是否满意”上的平均得分为3.45,⼤于满意值的下线3.40,表明运动员对⼤学城体育场馆设施的规格是满意的。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3553a6e9c8d376eeaeaa317f.png)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摘要:体育建筑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其功能既需要满足体育竞赛时的使用要求,同时更应考虑赛后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
为此,本文仅以2010年亚运场馆——广州飞碟训练中心设计为例,对新时期的体育建筑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以供日后同类建筑作为参考。
关键词:体育建筑;赛时及赛后利用;可持续发展;广州飞碟训练中心方案设计Abstract:Sports building needs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its function is needed to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 of sports competition, also should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ly to take the 2010Asian Games venues -- saucer training center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for a new era of sports building design to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as a reference.Key word: sports building; games and post-Games ut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angzhou flying saucer training center program design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蓬勃发展,各类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大幅增长。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_蒋满华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_蒋满华](https://img.taocdn.com/s3/m/25437e2ca32d7375a4178078.png)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蒋满华1蒋桂凤2蒋鑫龙2(1.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广东广州510006;2.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广州为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投入了巨额资金,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58个(含训练场馆),以满足亚运会的需要.为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而建的场馆,赛后一部分将作为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场所,大多数场馆无疑都要大力开发利用为市民锻炼、健身,作为大众健身的场所,真正体现其为民所建,为民所用的目的.大型运动会后场馆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必须通过开发、开放,全面利用,以达到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促进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关键词:体育场馆;广州亚运会;开发;赛后利用中图分类号:G 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10)02-0097-02收稿日期:2010-04-03作者简介:蒋满华(1964-),男,福建人,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竞赛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2010年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体育盛会.16届亚运会的举办,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研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活动依托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场馆设施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第16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场馆建设必须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设计、建设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是第16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1亚运会场馆馆建设的总体情况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体育场馆是一届大型运动会的“硬件”,广州市参考北京奥运会“瘦身”的经验,并考虑到赛后长期管理维护和市民使用的便利,经过多次优化调整,将申亚时提出的90多个场馆调整为70个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其中绝大多数场馆是利用原有的场馆改造或者更新的.广州将在现有的32个体育场馆的基础,新建12座体育场馆,以满足亚运会的需要.广州亚运会主要的场馆包括:广州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等以及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村主体工程.广州亚运会全部场馆建设2009年底将全部竣工,2010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和移交试运行.2亚运会场馆建设与开发的原则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广州亚运会竞赛项目和场馆数量都超过北京奥运会.广州市先后举办过两届全国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世乒赛等国内、国际大赛,体育场馆设施基础较好,大部分现有场馆经过改造后可以满足亚运会的使用要求.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主要是利用和改造现有的体育场馆,新建体育场馆和搭建简易体育场馆辅之,以达到既能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亚运会比赛项目对体育场馆的要求,又可以节约开支,便于将来的产业开发和多元化经营管理.3广州亚运会体育资源必须得到有效利用大型运动会后场馆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广州亚运会必须破解这个难题.大型运动会后场馆利用必须在前期规划上予以兼顾.如天河体育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而广州大学城的场馆依托高校,不存在赛后利用的问题.而建设规模最大的亚运城,就必须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亚运城的定位应该是双重的,既要满足亚运会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广州新城的启动区,两者在建设上必须完全同步进行,广州亚运会赛后,通过一定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第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0第2期蒋满华蒋桂凤蒋鑫龙: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建,亚运城将作为示范性的居住社区物业投放市场,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城市片区,以更好地推动广州城市南拓发展.4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建议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体育事业的发展.广州2010年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应借鉴国外大型体育设施的先进管理念、经营模式,落实长远规划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综合大型场馆与简易小型场地相结合、人口密度与行政区域划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经营和利用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使人民群众成为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受益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4.1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必须产生良性互动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经营和利用,使人民群众成为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受益者,同时,使体育场馆的产业化也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体育场馆只有通过开发、开放,全面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其社会、经济价值,也才能真正体现其为民所建,为民所用,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功用.第16届亚运会的举办,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研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活动依托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场馆设施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第16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场馆建设必须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设计、建设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是第16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4.2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应充分兼顾为民所建为使亚运会场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必须通过开发、开放,全面利用,促进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一部分将作为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场所,大多数场馆无疑都要大力开发利用为市民锻炼、健身,作为大众健身的场所,真正体现其为民所建,为民所用的目的.4.3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应充分体现为民所用第16届亚运会新建场馆将以最简约的形式,实现最全面的功能,同时为能实现体育场馆自负盈亏、以馆养馆的目的,场馆设计特别注重赛后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产业并不发达,导致体育场馆在平时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本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在设计之前,就充分考虑到后续使用的问题,从而达到一馆多用的目的.新建的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赛后便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服务于市民.4.4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积极推动体育发展广州2010年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应借鉴国外大型体育设施的先进管理理念、经营模式,落实长远规划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综合大型场馆与简易小型场地相结合、人口密度与行政区域划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经营和利用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使人民群众成为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受益者,使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功用.4.5加强亚运会场馆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亚运会的举办牵涉到的范围甚广,能够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既有直接效益,也有间接效益.亚运会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各项比赛的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广告发布权及使用权.亚运会的举办也将促进体育中介、体育人才培训、体育投资融资、体育物流集散、体育保险、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交流、体育彩票等体育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可以作为体育休闲的场所、城市旅游的景点、体育文化交流的载体.参考文献:[1]陈明.亚运会对广州体育场馆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2006,(5):44-47.[2]亚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赛后利用[N].新华网广州,2009-3-10.[3]林显鹏.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调查[N].光明日报, 2009-08-06.[4]孟武斌.四支CBA球队准备转让股权红火联赛竟巨亏上亿[N].成都晚报,2009-06-26.[5]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8-93.[6]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 2000,22(4):81—85.98··。
广州亚运馆设计与思考
![广州亚运馆设计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98941d050e2524de5187ea4.png)
广 州亚运馆建筑设计 方案 为国际竞赛获胜方 案 ,参赛单位经过遴选共8 ,其 家 中包括扎哈 ・ 哈迪德建筑 师事务所 ( 国)、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德国GMP 英 国际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 ( Gmb H)等 多家知名设计机构 ,经过两轮激烈 角逐 .广东省 建筑 设计研 究院设计的 飘逸彩带 ”最终获胜并实施 .这是 为数不 多的在 重大项 目国际 竞赛 中 .由中国建筑师原创设计 中标的案例 。
北京奥运会后承办 的又一重 大综 合性国际体 育盛会 .本届亚运会共有四大主场馆 , 广州亚运馆 是其 中唯一新 建的主场馆, 目位于广州亚运城南部 紧邻风景优美的莲 项 花湾 ,是一个包含体操馆 、综合馆 、亚运历史展览馆等 的综 合场馆组群 用地面积
1 1 8 m .总 建 筑 面 积6 1 m 。 6 0 0 53 5
1 广州亚运馆鸟瞰
Bi — y ’ iw r e es ve d of a g h u As E Gu n z o i Ol mpi me y c Ga s Gy n sim m a u
f eA i y i G me . el a d s nta nma r trai a d s n o t a Ol c a s it c l e i m t wi j e t n le i rh s n mp sh o g e o oi n o g n
T i rce d s r e h e i n o h in Ol hs a t l e c i s t e d sg f e As y i me o mn su i b t a mp c Ga s T wn Gy a im a n e a in l e in c mp t in t o n it r t a d sg o n o e i o c mpe e t e i lme t t n p o e s n ldig t o l h mpe t n a i r c s .icu n o p o a c e t n, e h i a d sg n t e s e t ft e ma n c n io s a d r gr m r a i o t c n c l e in a d o h ra p c s o h i o dt n n i fa u e . h in Ol pc Ga s T wn Gy a im ,s t e o l Ne Man S a im e t r s T e Asa y i me o mn s m u i h ny w i t d u
提高2010年广州亚运会综合效益的思考
![提高2010年广州亚运会综合效益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9f5633843323968011c9208.png)
权、 上海 获 得 2 1 世 博 会 承 办 权 之 后 的又 一 具 有 重 大 日际 0 0年 影 响 的 事 件 。 对 广州 而 言 , 0 0年 足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所 确 定 的 21 实 现 由“ 南 地 区 叶 心 城 市 ” “ 动 省 、 射 华 南 、 响 东 华 I 向 带 辐 影 南亚 的 国 际 性 区 域 中 心城 市” 变 的 目标 年 . 广 州 举 办 全 国 转 是 “ 运会 ” 前 制 定 的 “ 0 0 , 城 巾环 境 实 现 一 大 变 ” 几 之 2 1 州 的 目标 年 , 同时 也 是 广 尔 省 委 、 政 府 确 定 的全 省 基 本 实 现 现 代 省 化 的 目标 年 。 主 办 权 就 是 发 展 权 , 响 力 就 是 生 产 力 。 众 所 影
产 生 了负 作 用 。 囚此 , 何 使 2 1 如 0 0年 广 州 运 会 实 现 经 济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舣 收 , 是 运 会 成 功 举 办 的 关 键 。 关 系 到 广 州 经 济 社 会 也 发 展 目标 的 实 现 。
关 于 主 办 大 型 赛 事 所 产 牛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关 有 资 料 论 证 的 已经 相 当 充 分 。
c m p tto s,t e p p rds u s st p r to o e,s a ede eo m e tmo , s on o sa d tc e ft e Asa m e . o e iin h a e ic s e heo e a in m d p c v lp n de p s r n ik to h in Ga s Ke y wor s Gu gz ou A sa a e g e po t om p tto d an h in G m s; r ats r sc e iin;c m pr he sve e fc o e n i fe t Au h gsa dr s P. to d es E. D c .,Gua gz pt n hou I t ofPhy ia ns . sc lEdu a i c ton, Gua gz ou 51 7 n h 00 5,Chi na
2010广州亚运会研究的进展_问题与前景
![2010广州亚运会研究的进展_问题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88e86c34028915f804dc2b0.png)
2007 年国内期刊发表的亚运研究论文数量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7 17 22 17 2
56
第6期
张新萍 等 : 2010 广州亚运会研究的进展、 问题与前景
综述报告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 检索 到的相 关文 献进 一步深 度分 析 发现 , 已有的研究论 文研 究内容 和研 究视 角较为 广泛 , 研 究 内容涉及经济、 社 会、 城市发 展、 城市规 划、 新闻 传播、 物流 等
Guangdong Co mmercial C ollege, Guang zhou 510320, China.
年 4 月 20 日 ) , 结果从 2004 年至 今 , 共 有广州亚运 研究相 关 文献 65 篇 , 具体分布见表 1。 2004 年亚运申 办成功 之后 , 国 内学者对广州亚运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 提高 , 研究领域不 断 扩大 , 2004 2006 年各学科学 术论文 发表 数量 逐年增 加 , 但 2007 年又呈趋缓之势。 表1 2004
1. 3 研究
各学科亚运研究成果概览 亚 运 宏 观经 济 影响 似 有定 论 , 具体 影 响有 待 深 入
性强的深入研究应当大力开展。 1. 3. 3 亚运场馆建设前瞻研究 , 未雨绸缪 在亚运场馆建设方面 , 主要对场 馆的建设 和赛后使用 及
1. 3. 1
在亚运研究中 , 无论是 数量 还是质 量 , 经济 影响 研究 都 占绝对优势。众多学者研究结果显示 , 亚运会对 广州经济 的 宏观影响似乎已有定论 , 且基本形 成共识。学者 们普遍认 为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具 有促 进作用 , 在 城市 基础设 施建 设、 城 市整体形象提升、 经 济结 构调整 、 人 文社 会环 境优化 及扩 大 就业等方面 , 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 益与经济 效益。亚运经 济 影响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 房地 产业、 旅游业、 体育产业、 建筑 业、 服 务贸 易等 行业。从理 论上 分析 亚运 会 对经济的积极效应主要有 : 1) 向前诱导 效应 ; 2) 间接效 应 ; 3) 后续波及效应!
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研究
![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eb860bf18583d0496459f3.png)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终成果(1234SS08052)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欧阳静仁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题组成员:王进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顾伟农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周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黄继珍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饶舒扬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广州体育学院2009年6月18日摘要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体育场馆建设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一些实际经验,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需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增加了赛后场馆运营风险;场馆布局存在的矛盾导致赛后经营困难;设施功能的单一致使赛后场馆功能转换不利;经营管理体制缺陷难以适应赛后市场化运作的需要;专门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制约赛后场馆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推动奥运会“瘦身运动”;注重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开发;建立奥林匹克基金会;把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发跟职业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新型产业园区;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阶段划分为准备阶段、试运转阶段、亚运会阶段和全面拓展阶段四个阶段。
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原则包括厉行节约原则;多中心、多功能原则;“场馆建设—地区发展”联动原则;场馆及配套设施与城市公共配套结合原则;场馆与大众健身相结合原则。
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经营目标定位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方式定位为统一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营销策略定位为改善营销手段,建立营销网络;功能设置定位为以体为本,进行多元化功能开发。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bf040f90c69ec3d5bb7508.png)
广州 市参考北京 奥运会 “ 身 ” 瘦 的经验 , 并考 虑到赛 大 型 运 动 会 后 场 馆 利 用 是 一 个 世 界 性 的难 题 , 后 长 期 管 理 维 护 和 市 民 使 用 的便 利 ,经 过 多 次 优 化 广 州 亚 运 会必 须 破 解 这 个 难 题 .大 型 运 动 会 后 场 馆 调整 .将 申亚 时提 出 的 9 0多 个 场馆 调 整 为 7 0个 比 赛 场 馆 和 训 练 场 馆 ,其 中 绝 大 多 数 场 馆 是 利 用 原 有 利 用必须在前 期规划上 予 以兼顾 . 如天 河体育 中心 的场 馆 改 造 或 者 更 新 的 . 州 将 在 现 有 的 3 广 2个 体 育 经 过 2 0多 年 的 发 展 , 经 很 成 熟 。 广 州 大 学 城 的 已 而
关键词 : 体育 场馆 ; 广州 亚运 会 ; 开发 ; 后利 用 赛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8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4 2 2 l )2~0 9 17 o x(0 O O 0 7—0 2
2 1 广 州 将 举 办 第 l 亚 洲 运 动 会 , 是 继 0 0年 6届 这 北京 奥 运会 后 . 国举 办 的 又 一 次 体 育 盛 会 .6届 亚 我 1 运 会 的举 办 。 对 我 国竞 技 体 育 、 众 体 育 、 育 科 将 群 体 研 等 的 发 展 起 到 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 ,同 时 也 为 体 育 活 动依 托 的物 质 基 础 之 一 的场 馆 设 施 的发 展带 来 了 史 无前 例 的 机 遇 . 1 亚 运 会 体 育 场 馆 场 馆 建 设 必 第 6届 须施 行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合 理 设 计 、 建设 和 开 发 利 用 . 大 限度 地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是 第 1 亚 运 会 体 育 最 6届 场 馆建 设 和开 发 利 用 的必 由之 路 .
2010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回顾
![2010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da19751e866fb84ae45c8d73.png)
城市建筑I设计作品IuR-^H酬帅~翻瓜c腿1wb^b僻D日帕I201O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回顾AReviewofthePlanandDesignfortheAsianGamesVillageof2010GuangzhouAsianGames■夏晟叶伟康申永刚●XiaShengYeWeikangShenYonggang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隆重开幕。
为此,广州市规划局.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等单位于2006年底联合举办了2010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邀请竞赛。
作为亚运会期间最繁忙.提供每日24小时不问断服务的!llq:l;赛场馆设施,亚运村负责为各国运动员,代表团官员、亚奥理事会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高质量的吃、住.行等方面的服务。
广州亚运村基地位于京珠高速公路(地铁四号线)以东.莲花山水道以西、清河路以南,面积约2.73km2I图1)。
基地现状土地利用以农田.水塘和自然村落为主,具备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条件.基地内水系纵横,呈现“公共水系一亲水建筑一内院,池塘”的格局.是个典型的岭南水乡f图2)。
规划中的广州亚运村规模庞大.而更重要的是.其各组成部分的运作必须完全满足赛时严格的安全.高效运作。
根据广州亚组委关于亚运村规划设计的要求,亚运村主要包含三部分——运动员村.媒体村和亚运公园I图3).容纳的各类人士约4万名(运动员1.4万名.媒体记者1万名.工作人员1万名以及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6000名)。
适宜的分区.合理的流线、清晰的安保层级.必要的运营需求预测与设施规划是将来亚运村顺利运营的重要基础。
由于亚运设施的规划与实际的运营设计之间存在时间差,所以运营设计的具体要求无法提前在规划设计阶段一一提出并落实.因而设计团队依据《亚运要求》的普遍性要求,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因地制宜地体现亚运村规划设计任务的显性要求,并根据团队自身所掌握的大型赛事设施规划设计经验,提出各类预见性的规划设计策略。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63866bec77da26924c5b005.png)
41【摘要】揭示了广州的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广州战略规划的思路与场馆布局的关系,通过分析场馆布局、场馆交通组织以及官方提出的亚运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阐明战略规划对场馆布局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州;战略规划;亚运会;场馆布局ABSTRAC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tegic Plan of Guangzhou and the ven-ues of Asian Games. Methodologically a case study is firstly examined befor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lan of major venues.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locations of venues is analyzed in depth with con-cerns of the Strategic Plan as to further reveal the potential brought about by the plan of major venues of Asian Games.KEYWORDS: Guangzhou; Strategic Plan; Asian Games; layout of venues1 前言为了召开亚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主办城市必须准备好场馆。
纵观历史上重要体育赛事,甚至其他重大事件,主办城市越来越倾向通过赛事来促进城市本身的发展,因此场馆的建设也就越来越与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和战略相吻合。
广州历史上的全运会的建设就已促进了城市本身的发展。
为亚运而进行的建设正在展开,本研究将分析这些建设尤其是场馆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之间的契合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在当前历史情况下城市发展与大事件的关系。
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
![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ff89a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b.png)
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体育运动在人类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的重要载体。
面对不断发展的体育事业,亚洲各国都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以提供优质的比赛场地和更好的观赛体验。
本文将介绍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
亚运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作为亚洲体育的盛会,亚运会旨在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亚运会的举办需要有一系列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来承载各项比赛,这些场馆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比赛要求,还要兼顾观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首先,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注重场馆的功能性。
体育比赛需要一个专业的场地来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公平性。
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体育场馆的场地和设施都会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
比如,足球场需要合适的草皮和灯光系统,游泳馆需要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泳池和计时系统等等。
这些功能性设施的安装和调试是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精确性的关键。
其次,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注重场馆的观赛体验。
观众的体验是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会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比如,在座椅设计上,体育场馆会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以保证观众长时间坐在上面也不会感到疲劳。
此外,在场馆的通道和出入口设置上也会精心规划,以确保观众的流动顺畅和安全。
通过提供良好的观赛体验,体育场馆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前来支持和欣赏比赛,进而提升亚运会的影响力。
第三,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注重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亚洲各国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会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体育场馆也会注重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和功能互补,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功能性、观赛体验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不断提升体育场馆的现代化水平,亚洲各国能够为举办成功的亚运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推动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胡 斌(广东财经职业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420)摘 要: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 键 词:2010年亚运会;体育场馆;广州市中图分类号:G8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5)05-0026-03Though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for Guangzhou Asian Games 2010HU B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Finance and Economic College,Guangzhou 510420,China)Abstract:By referring to the strict requirements of Asian Games for stadiums and gymnasi um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 tions of Guangzhou,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in order to embody a humanistic,scientific and green Asian Games on the cons truction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Guangzhou in the year 2010,the following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dealt wi th properly:current needs and future profi ts,matches and training needs,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demand,as well as input and output,and atten tion should be showered on planning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 ums with vision,constructing ad -vanced and scientific stadiu ms and gymnasiums,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which should be ut-i lizable after the Games.Key words:Asian Games 2010;stadiums and gymnasiums;Guangzhou ci ty收稿日期:2005-04-06作者简介:胡 斌(196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与体育经济理论。
广州申办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获得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广州人的精神,也为广州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体育场馆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如何坚持以/三个代表0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广州的实际出发,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亚运会的需要与赛后利用的关系,搞好亚运会场馆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广州市体育场馆建设的现状经过六运会和九运会,广州市已经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800多个,其中公共体育场馆240个,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72m 2,居全国之首。
广州可提供的比赛场馆50多个,训练场馆200多个。
位于广州市东面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100万m 2,场馆众多、设施一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国际奥委主席罗格评价说,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经具备了组织承办奥运会开幕式及比赛的能力和水平。
位于广州市北面白云山脚下的广州新体育馆,占地24万m 2,环境优雅、风格现代;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内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占地58万m 2,是广州市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
虽然广州现有的体育设施已经具备承担大型体育赛事的条件,但这些场馆经过六运会、九运会的实际运转,暴露出一些设计建设上的缺陷。
(1)形式和规模不适应举办亚运会的需要。
从悉尼奥运会场馆到韩日足球世界杯的赛场,每个场馆各具特色的造型,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广州市目前的体育场馆除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和广州新体育馆规模相对较大外,其他的场馆规模都较小,而且天河体育中心是1997年为六运会兴建的,有些设施已经显得落后了,所以大部分的场馆远不能满足亚运会的要求。
(2)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综合服务设施不足。
一个赛事主要由运动员、观众、媒体记者3种人群构成,他们是赛事的参与者。
能否为以上3种人群提供良好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是关系到赛事能否成功举行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体育场馆提供的服务条件很不够,比如运动员休息室大都空间狭小、设备简陋,而为媒体记者和观众提供服务的第12卷第5期2005年9月体 育 学 刊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Vol.12No.5咖啡厅、餐厅几乎都没有。
(3)场馆功能单一,综合利用率低。
现有的体育场馆在设计兴建时,只考虑到大型运动会的功能和用途,特别是考虑全运会的功能,而没有充分考虑全运会后场馆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空间问题,造成了赛后场馆利用率低,除了出租场地、开放一些设施,其余大量的场地、设施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
(4)配套设施不全,不能满足专业队训练的需要。
以广东奥体中心为例,它是一个综合型的场馆群,目前在广州来说各方面的条件还是比较先进的。
但也因配套设施不全,如没有配套运动员公寓,没有为运动员服务的科研教学设施,形不成竞、训、研服务一条龙。
所以在九运会后,作为综合性的场馆群,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造成资源上的一定浪费,给财政增加一定的负担。
(5)高科技应用含量不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广州现有的场馆在高科技应用上,与悉尼奥运会和韩日足球世界杯的体育场馆无法相比,在电视转播,计时、计分、大屏幕同步显示,网络通讯,保安监控、防密控制等方面,都与现代亚运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6)绿色理念欠缺。
目前的体育场馆能源大都以人工能源为主,并且建筑围护结构,如外门窗、外墙等节能技术措施较低。
体育场馆具有大跨度、超尺度的特点,因此它的能源消耗也较其他建筑物大,天河体育中心、奥体中心能源费用的支出逐年增多,经营成本提高。
22010年亚运会对场馆的需求根据规划,广州2010年亚运会初步计划设置32~34个比赛项目,其中奥运会项目28个,计划使用44个比赛场馆、44个训练场馆,广州为此需要新建10个比赛场馆,部分已有的比赛和训练场馆根据亚运会的要求需进行翻新或改造。
10个需要新建的体育场馆包括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的游泳馆、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网球馆、广州马术场、广州极限运动基地、自行车赛场、南沙体育馆、白云体育馆、从化体育馆、荔湾新体育馆、广州伟伦体育学校体育馆等,所有工程预算投资11亿美元。
3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奥运会规模的扩大,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场馆也经历一代一代的演变。
根据世界体育场馆建设的新动向,特别是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的经验,结合广州的实际,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1)应符合亚运会竞赛、训练的技术要求。
亚运会场馆是为举办亚运会而兴建的,因此场馆的设施如照明、计时、计分、电视转播、新闻报道、医务、兴奋剂检测等设备,比赛体育器材,运动员、裁判员的服务,防灾安保设施等标准要符合亚运会的技术要求。
个别场馆,如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和新兴建的场馆要从长远考虑,有超前意识,按最现代场馆的技术标准设计兴建,才能保证将来不落后。
(2)应满足专业队训练的需要。
亚运会的赛程只有短暂的15天,一时的热闹不代表永远不会寂寞。
为避免悉尼奥运会/鬼城0现象,体育场馆建设应结合国家、省、市专业队训练的特点,赛后作为专业队的训练竞赛基地,以解决国家、省市专业队训练基地的不足,改善专业队的训练和生活条件。
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训练竞赛特点,搞好训练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为运动员服务的训练和生活设施要与场馆同步建设,这样才能有利于保证赛后即可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3)应有利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结合。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可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群众体育开展得到普及,可以培育对竞技运动专项爱好和支持的氛围,可以培育良好竞技体育市场环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展。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新场馆,从规划选址到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广州市目前场馆的布局,社区体育的发展要长远综合考虑,把群众体育作为重点,这样才有利于借举办亚运会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提高广州市民的健康素质,达到促进广州全面发展的目的。
(4)应有利于体育产业的综合开发。
体育场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建筑,投资大,使用频率低,许多场馆都依靠财政补贴来维持正常运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体育设施在不断地向商业化转变,在满足专业性体育比赛的同时,要根据体育场馆所处区域的环境要求、市场要求,使体育场馆多功能化。
主观愿望是这样,但是关键在规划设计时要具体考虑,为将来场馆的市场化经营提供硬件支持,使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
(5)应体现以人为本,场馆使用舒适化。
竞赛和观看比赛已不是兴建体育场馆的唯一目标,而会友交流、休闲娱乐多元化,才是现代人的需要,在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体育场馆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舒适度包括空间舒适度和环境舒适度,在功能、空间、设施、设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物理环境等各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运动员、观众、媒体以及健身娱乐者等的要求,为他们更好地参加比赛、观看比赛、报道比赛、参加健身娱乐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与设施,提供最佳的湿度、温度环境。
(6)应体现高科技含量,场馆信息网络化。
体育场馆是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特别是亚运会体育场馆,要向亚洲或世界展示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水平。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娱乐化、国际化以及商业化,使数字网络技术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体育比赛的全过程;远程音像传输技术以及图像显示技术,将使更多的人与体育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奥林匹克精神的广泛性和参与性也将因为信息技术在体育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