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陆幸子【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23(27)1【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易栓症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76例妊娠期易栓症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

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娩前24 h停用肝素;研究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肝素于分娩前24 h停药,阿司匹林在孕36周停药。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妊娠结局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PT、TT、FBG、D-D水平降低幅度及APTT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率、胎儿生长受限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期易栓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机体血栓形成风险,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总页数】3页(P11-13)【作者】陆幸子【作者单位】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相关文献】1.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妊娠期易栓症临床效果2.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3.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效果4.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5.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抗凝的实验报告

药物抗凝的实验报告

药物抗凝的实验报告药物抗凝的实验报告引言抗凝剂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它们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抗凝剂进行实验,分别是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实验采用离体血液凝固实验方法,通过观察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评估不同抗凝剂的效果。

实验步骤1. 收集一定量的新鲜全血,用离心机将血液离心分离成血浆和红细胞。

2. 取一定量的血浆,分成三组,分别加入不同的抗凝剂:组一加入肝素,组二加入华法林,组三加入阿司匹林。

3. 在每组中,分别设立不同浓度的抗凝剂,以观察不同浓度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4. 使用凝血时间测定仪,记录每组血浆的凝血时间。

5. 对比不同组的凝血时间,分析不同抗凝剂的抗凝效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肝素组的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且随着肝素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呈现逐渐延长的趋势。

2. 华法林组的凝血时间也有所延长,但相对于肝素组来说,延长的幅度较小。

3. 阿司匹林组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即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较小。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肝素是一种强效的抗凝剂,能够显著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这使得肝素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 华法林虽然也有一定的抗凝效果,但相对于肝素来说,它的抗凝作用较弱。

因此,在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华法林。

3. 阿司匹林在实验中未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这可能是因为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抗血栓作用,而不是直接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结论本实验通过离体血液凝固实验,研究了不同药物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肝素是一种强效的抗凝剂,延长血液凝固时间的效果明显。

华法林具有一定的抗凝效果,但相对较弱。

阿司匹林在实验中未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

β-榄香烯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β-榄香烯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出血状况明显减轻。B 一榄香 烯可致使小 鼠胃肠 道 出血 , 且
与剂量成正相关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3月第 1 00年 7卷第 2期 M r2 1 o.7 N . a. 0 V11 o2 0
4 讨论 一 香烯 ( 一戤W ) 榄 p 聊 是从 中药温莪术 ( h o a R/m x
用不明显 ; 大剂 量阿 司 匹林可拮 抗 8 一榄香 烯 的抗 凝血 作
用。
给药 1 , 次 连续给药 l天 。 0
22 观察指标及测 定 戊 巴 比妥钠 (0 l k) . 4 n /g腹腔麻 醉 , g 眼 眶静脉丛采血 , 层析管 取血 , 血滴 于玻璃 片上 , 滴 每隔 3 0秒 用针头挑 1 , 次 直到挑出丝状物为止 , 录各组凝血时 间 , 记 取
伽me中提取 的有效抗癌成分 。莪术属活血化瘀 类 中药 , ) 榄香烯亦具有相同的活血化瘀 、 抗肿瘤的功效 。实验研究 发
烯 的抗凝血作用。总之 , 一榄香烯可有效延长凝血时间 , p 并 可引起 出血 , 具有一定 的抗凝血 作用 , 大剂量阿 司匹林可抑 制其 出血反应 。
(0 ̄k )大剂量组 (6 m / g , 司匹林小剂 量组 (0 8n g、 10 g k) 阿 2I I l)大剂量组 ( c、 g 1 k)p g , 一榄香 烯 中剂 量 +阿司 匹林 小 剂量组 , 一榄香烯 中剂量 +阿司匹林 大剂量组 。每天 口服 p
由 2 表 可见 ,一 8 榄香 烯和小剂 量阿 司匹林合用 协同作
11 实验动物 .

昆明种小 鼠, 雌雄兼用 , —8周龄 , 6 体重 l 8
2g 由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 中心提供。 2,
12 实验 试 剂 阿 司匹林 : 阳奥 吉娜 药业有 限公 司 , . 沈 批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莫琳玲;彭丹;宋金玲;李萌;陈梅【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年(卷),期】2022(31)9【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

A组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B 组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C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

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三组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A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治疗前和B、C两组治疗后(P<0.05)。

B、C两组治疗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P<0.05)。

A组治疗后CD4~+/CD8~+、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B、C 两组治疗后(P<0.05)。

A组流产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缓解其血栓前状态,同时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降低流产率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5页(P81-85)【作者】莫琳玲;彭丹;宋金玲;李萌;陈梅【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相关文献】1.孕前阿司匹林联合孕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血栓前状态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2.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3.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4.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血栓前状态并复发性流产史孕妇的临床效果5.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效果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24h尿蛋白总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24h尿蛋白总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1] 韩莉莎,王琼,李丹,等.普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糖脂代谢等相关指标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6(3):224-228.[2] 王峰,路陆,林楠.青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26(10):78-79.[3] 刘秀兰,陈莉云,赵晓茹,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22(6):69-72.[4] 张国昌.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FDP比值的价值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20-21.[5] 潘娟,陈霞.2型糖尿病患者FNDC5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3):155-159.[6] 程凤华,赵学明,邝家明,等.超声评价睡眠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31(20):156-157.[收稿日期]2020-06-16*[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1A360005)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10.032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24h尿蛋白总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魏海霞(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河南社旗 473300)[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4 h尿蛋白总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治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年龄、孕周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常规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24 h尿蛋白总量(24hU-pro)及母婴不良结局。

结果 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及24hU-pr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PT、TT、APTT比对照组高,FIB、24 hU-pro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影响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影响
实验目的
L/O/G/O
验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熟悉血栓的形成因素
研究背景
血栓形成可导 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风、肺栓塞等心、 脑、肺循环疾病, 是外科手术中常见 的并发症,也是介 入性血管形成术后 再闭塞的重要因素
血小板活化在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血小板聚集药已 作为常规治疗用于 心脑血管疾病
PGH2 前列环素合成酶 PGI2
(-)
异构酶
还原酶
腺苷酸环化酶
PGE2
PGF2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
促进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小板聚集
实验原理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 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当心血 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在炎症细胞产 生的趋化、粘附及细胞因子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 ,粘附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素A2(TXA2)、二磷酸 腺苷(ADP)、凝血酶等,使血小板板聚集,并和凝血终 产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过程 中血小板起关键作用,TXA2是活化血小板的重要因素, 通过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匹林减少TXA2的合成,发 挥抗血小板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实验动物
36只健康家兔1.5~2.5Kg,雌雄不拘。
主要试剂、药品和仪器
仪器: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固定台,动脉插 管,细丝线,婴儿称,注射器(5ml,10ml各4支),离 心管,离心机,兔灌胃器,722分光光度计。 试剂和药品: 阿司匹林结晶(临用前以50mmol·L NaCO溶解后再用0.1mol·L HCl 调节 pH 7.0),花生 四烯酸(arachidonie acid,AA),25%乌拉坦溶液, 10mg/L肝素,生理盐水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O . 0 5 ) 。结论 阿 司匹林和 低 分子肝 素合 用对脑梗 死 患者 AP T T有 影响 ,但 对其他 凝血 功 能无 明显 的影响 。
中图分 类 号 :R 7 4 3 . 3 3 文 Fra bibliotek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2 - 0 4 2 3 - 0 2
分 为对 照组 和观 察 组。对 照 组单 独服 用阿 司匹林 0 . 1 g ,一 天一 次 ,观 察组服 用阿 司 匹林 0 . 1 g加低 分 子肝素 5 0 0 0单位 ,皮下 注射每 1 2 h注 射1 次 , 治疗 1 0 d 。观 察 用 药前 后凝 血 酶 原 时间 ( P T ) ,部 分凝 血 活 酶 时间 ( A P T T ) ,纤 维蛋 白原 ( F I B ) ,血 小板 计数 ( P L T )的 变化 。 结果 对照 组服 药 前后 无明显 变化 。观 察 组服 药前后 P T 、F I B及 P u’ 的 变化 无统 计 学差异 【 关键 词 】阿 司匹林 ;低 分子肝 素 ;脑梗 死 ;凝血 功 能 >0 . O 5 ) ,但 A P T T的 变化有 统计 学差异
i n j e c t i o n s , t r e a t me n t f o r 1 0 d a y s . O b s e r v e d o n t h e p r o t h r o m b i n t i m e ( P T ) , a c t i v a t e d p a r t i a l t h r o m b o p l a s t i n t i m e ( A P T T ) , i f b r i n o g e n ( F I B ) , 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 ( P L T )

抗凝剂用法与副作用分析

抗凝剂用法与副作用分析

抗凝剂用法与副作用分析抗凝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关键步骤,从而减少血液凝固的风险。

然而,抗凝剂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本文将对抗凝剂的用法和副作用进行分析。

一、抗凝剂的用法抗凝剂一般分为口服抗凝剂和静脉输注抗凝剂两种形式。

口服抗凝剂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静脉输注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1. 口服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常常用于长期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

其中,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口服抗凝剂,需要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

个体对华法林的反应存在差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确保在有效范围内使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也可用于抗凝作用。

相对于华法林,阿司匹林具有口服便利性,用于一些轻度凝血异常的患者。

然而,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潜在的胃肠道副作用。

2. 静脉输注抗凝剂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静脉输注抗凝剂,常用于短期诊疗过程中的血栓预防和治疗。

肝素通过增加抗凝血酶活性来抑制凝血,但使用时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来调整剂量。

低分子肝素相比于普通肝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生物利用度,可减少监测次数。

二、抗凝剂的副作用尽管抗凝剂在预防血栓方面效果显著,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抗凝剂副作用:1. 出血风险增加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风险。

这种出血可能是内部的,如胃肠道出血、脑内出血等,也可能是外部的,如鼻出血、皮肤出血等。

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

2. 药物相互作用抗凝剂与其他药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例如,华法林与某些抗生素、降压药、抗癫痫药等会相互影响药物代谢,可能导致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2.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在长期使用抗凝剂的患者中,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注意骨密度的监测。

3. 过敏反应个体对抗凝剂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作用的影响祥解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作用的影响祥解
•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减少血栓素A 的合成,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防 止血栓形成。但当剂量较大时,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前列腺素 合成酶,从而减少前列环素的生成。因前列环素是血栓素A 的生理性 的对抗剂,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前列环素的合成减少, 可能促进凝血和血栓形成。我们把阿司匹林随着药物剂量大小变化而 产生促进血栓形成和防治血栓形成的完全相反作用,称为阿司匹林的 双向作用。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 作用的影响
2013级药学09班 第九小组 组员:陈俊武 罗梦思 陈运锋 苏颖姿 刘丹玲
实验目的
• 研究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影响 • 了解阿司匹林在抗凝血和防治凝血过程中的双向
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凝血作用的作用机制 • 学习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
实验原理
• 肝素通过激活凝血酶Ⅲ和灭活多种凝血因子而延 长凝血时间。
• 阿司匹林的抗凝功能是通过抑制了血小板活性和 纤溶系统。
•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过程受前列腺素的调节,当血小板 与胶原或凝血酶原等接触后,血小板膜磷酯酶A 被激活,分解膜磷酯, 产生花生四烯酸,后者在前列腺素酶的作用下生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 化物,环内过氧化物在血栓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 ,血栓素 A 具有强大的血小板释放、聚集作用,它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二磷 酸腺苷,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集过程。
匹林); • 肝素﹢阿司匹林大剂量组(同时腹腔注射肝素和灌胃阿司
匹林); • 给药30min后,用弯头镊子摘取一侧眼球,以毛细玻管取
达5cm的血柱,然后每隔30s折断毛细管一小段,有粘丝 状物出现为凝血,记录从摘除至出先凝丝时间(即凝血时 间)。
表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作用的影响

抗凝药的相互作用

抗凝药的相互作用

1 肝素1.1 普通肝素(UFH)应用UFH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抗凝禁忌证,剂量宜个体化,以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为宜。

UFH的主要副反应是出血,多由过量所致,轻者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可致胃肠道甚至颅内出血。

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停用UFH,同时给予拮抗剂鱼精蛋白中和,剂量同末次UFH用量。

急性肝素过敏反应见于应用UFH 5~10min内,患者突发寒颤、发热、心悸、恶心、血压下降,也可出现哮喘、荨麻疹和呼吸窘迫,宜立即停用UFH,并予抗过敏治疗。

1.2 低分子量肝素(LMWH)应用LMWH时应注意有无抗凝禁忌证,妊娠期妇女宜慎用。

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低分子肝素使用不同的单位系统,而且有不同的规格,故使用前宜仔细阅读说明书。

LMWH的主要副反应有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血小板减少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LMWH减量即可,严重者可用拮抗剂鱼精蛋白中和。

2 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血栓素(TXA2)途径的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和糖蛋白II b/Ⅲa受体拮抗剂[1]。

阿司匹林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偶尔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和过敏反应。

对于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为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药一般用于冠心病、PCI、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及瓣膜置换术后不宜应用华法林、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炎、高血压、周围动脉病等。

应用时,宜注意避免与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活动性胃肠出血、严重肝功能障碍、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3 维生素K拮抗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华法林(warfarin)。

口服华法林后,可使血液呈一过性高凝状态,故开始不可单独使用华法林,也不推荐使用初始冲击量。

华法林口服后很快自肠道吸收,半衰期35~45h,用药后20~30h显效,5d后达最大抗凝效果。

停药后抗凝作用可持续4~5d。

该药可通过胎盘产生致畸作用,孕妇不宜。

经验表明,多数患者华法林的合适用量为2~5ms/d。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刘富湘;崔跃;莫介超;罗锡坤【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 APTT、PT 及 T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总页数】2页(P100-101)【作者】刘富湘;崔跃;莫介超;罗锡坤【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529600;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 529600;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 529600;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 5296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 苏倬杰;黄碧宏;汪花香2.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J], 张红3.早期营养支持与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J], 潘长坤4.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刘富湘;崔跃;莫介超;罗锡坤5.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董丹;韩林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给予阿司匹林并持续用药

A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给予阿司匹林并持续用药

A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给予阿司匹林并持续用药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内TXA:合成,阻止TX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因为血小板不能产生新的环氧化酶,酶抑制可持续于整个细胞生存期(约10d)。

阿司匹林在血管内皮细胞阻止、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环素合成。

内皮细胞能恢复环氧化酶的合成,因此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可能短于在血小板的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口服的生物利用度约为70%,1-2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阿司匹林的抑制血小板作用是不可逆的,但由于每天都有新生的血小板形成,当新生血小板占整体的10%时,血小板功能可恢复正常,所以阿司匹林需每日维持服用。

阿司匹林使用原则:早期、持续、长期。

阿司匹林在75-325md时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制剂,30md基本无效。

没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小剂量是否优于大剂量,但是60md 不能即刻生效。

ACS急性期,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应在150-300md,首次服用时应选择水溶性阿司匹林或肠溶阿司匹林嚼服,以达到迅速吸收的目的。

3d后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d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并与剂量相关。

使用阿司匹林稀释液、肠溶剂或缓冲剂型,或联用H体拮抗药、抗酸药,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阿司匹林过敏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恶病质或严重肝疾病者应慎用。

有出血性消化性溃疡者,可在直肠内安全使用阿司匹林栓剂。

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是新型ADP体拮抗药,其化学结构与噻氯匹定非常相似,与后者不同的是口服后起效快,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噻氯匹定,在使用氯吡格雷患者中未见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报道。

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或对阿司匹林过敏而禁忌的患者,氯吡格雷优选于噻氯匹定。

氯吡格雷初始剂量为300m,以后75md维持。

噻氯匹定(抵克力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

它抑制腺苷二磷酸(ADP)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能是改变血小板膜并阻断纤维蛋白原与其膜上糖蛋白体GPIIbnia之间的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影响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

其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持久不下,比如说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

目前对于这些疾病没有根治的手段,但是近期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系统血栓发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另外,青海地处高原,高原病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研究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一级预防阿司匹林改善生活方降压 降糖 降脂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二【依据内容】血栓形成机制和阿司匹林抗血栓机制1.血栓形成机制: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当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在炎症细胞产生的趋化、粘附及细胞因子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粘附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素A2(TXA2)、二磷酸腺昔(ADP)、凝血酶等,使血小板板聚集,并和凝血瀑布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❶血小板粘附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使局部血流形成漩涡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多数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粘附2.阿司匹林抗血栓机制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关键作用,TXA2是活化血小板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Aspirin ,Asp )是环氧化酶(COX )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减少TXA2的合成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酶的级联反应。

阿司匹林通过它的乙酸基与含有600个氨基酸的酶活性中心发生不可逆结合(530位的丝氨酸残基),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即PG 合成酶)乙酰化,从而抑制了环内过氧化物(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的形成,其中第一步就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PGH2)。

PGH2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它至少可产生5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类物质其中包括TXA2和前列环素(PGI2)❷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红细胞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之血液凝固四【实验方法】40只健康雄性小鼠❸,体重18~20 g,Asp结晶(临用前以50mmol·L1-Na2CO3溶解后再用0.1mol·L1-HCl pH 7.0),花生四烯酸(AA)实验方法:1.Asp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小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Asp二组,每组10只。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凝状态的不同影响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凝状态的不同影响
第 31 卷第 1 期
Vol131 , No11
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L O F J ININ G M EDICAL COLL EGE
2008 年 3 月 Mar ,2008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凝状态的不同影响
潘维亮1 张淑华1 徐朝阳 2 高学柱 1 宗丽丽 1
2 ( 1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滕州市级பைடு நூலகம்中心医院)
提 要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 术期阿 司匹 林和低 分子 肝素的 应用 对凝血 与纤 溶系统 的不 同影响 。方 法 选择 276 例下肢新鲜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4 组 :A 组 76 例为阿司匹林组 ,B 组 76 例为低分子肝素组 ,C 组 66 例为阿 司匹林加低 分子 肝素组 ;D 组 58 例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前 、 术后 24 h 、 2 d、 4 d、 7 d 采静脉血检测凝血酶 - 抗凝血酶 I II 复合物 ( TA T) 及 D - 二 聚体 ( DD) 。结果 ① 4 组患者术前 TAT 水平均高于正常 ,术后 24h 较术前显著升高 ,2d 开始减少 , 7d 下降至术前水平 。术后 2d 、 4d B 组 、 C 组分别与 A 组 、 D 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105) ; ② 4 组患者术 前 DD 水平在 正常范围 ,术 后 24h DD 水平升高 , 2d 开始减少 ,7d 下降至术前水平 。术后 2d 、 4d B 组 、 C 组分别与 A 组 、 D 组比较 , 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 ( P < 0 105) ; ③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发生率 A 组与 B 组 、 B 组与 D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101) ; ④ 回归分析术后 DD 的 变化与 性别 、 年龄 、 手术部位无关 , 与手 术时 间呈 正相 关 ( r = 01539 , P = 01003 ) 。结论 单纯给予阿司匹林干预不能 有效预防血 栓形 成 ,低分子肝素应用可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 ,显著降低 DVT 发生率 ,预防血栓并发症安全有效 。 关键词 骨折 ;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酶 - 抗凝血酶 III 复合物 ;D - 二聚体 ; 围术期 ; 低分子肝素 国内外 资料 显示 ,下 肢 骨折 患 者术 后深 静 脉血 栓形 成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分别于术前 、 术后 24 h 、 2 d、 4 d、 7 (DVT) 及肺栓塞 ( P E) 的 发生率 分别为 30 %~60 %及 4 %~ d 采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 - 抗凝 血酶 I II 复合物 ( TAT) 及 22 %[ 1 ] 。 因肺栓塞缺 乏特 异性症 状和 体征 , 极易 被忽 视 , 确 D - 二聚体 (DD) 。标本用 0. 109 mmol/ L 枸橼酸钠与全血 1 ∶ 诊率低 ,病死率高 ,并 且目 前国际 上尚 无统一 的预 防血栓 栓 9 抗凝 ,3000 r/ min 离心 10 min 后 , 分离血浆 , - 20 ℃ 冰箱保 塞并发症的方法 。笔 者通 过检测 反映 凝血及 纤溶 系统功 能 存待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法 ,试剂盒 购自 的分子标志物 , 来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阿 司匹林和低 分 上海 太阳 生物 技 术公 司 , 酶 标仪 为 Clinibio128 型 , 正 常 值 : 子肝素应用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不同影 响 ,为 规范化应用 低 TA T < 3. 0 μ g/ L ,DD < 500μg/ L 。 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以提 高广大临床 医 统计学处理 : 以 SPSS1010 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 , 定量 师对血栓形成并发症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 资料以 x � ±s 表示 ,采用 方差分 析并组间 多重比 较 。发 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用 %表示 ,比较采用χ2 检验 。以 P < 0 105 为差异 有统 计学 病例选择 :2006 年 1 月至 2007 年 9 月在 本院 行骨科 手 意义 。 ( 术的 276 例 下肢 新鲜 骨折 患者 包括 上肢 骨折 等混 合性 骨 2 结 果 折) ,其中男 187 例 , 女 89 例 , 年 龄 37 133 ±12 148 ( 18 ~ 75 )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 ,32 例 (占 11160 %) 经 彩色多 普勒 岁 。276 例患者随机分为 4 组 :A 组为 阿司匹 林组 ( n = 76 ) , 诊断为下肢 DVT ,其 中 2 例因胸闷 、 气 短经呼吸 内科会 诊诊 术后 24 h 开始予阿司匹林 300mg , 每日 1 次 口服 , 连续 7d ;B 断为肺 栓 塞 , 转 科 治 疗 , 1 例 死 亡 。研 究 过 程 中 被 确 诊 为 组为低分子肝素组 (n = 76 ) ,术 后 24h 开始予 低分 子肝素 钠 DVT 患者退出本研究 ,用 药组未发 现出血 增多 、 血小板 计数 ( 商品名 : 克赛 , 由法国安万特制药公司生产) 40m g ,每日 2 次 减少等不良反应 。随访中未发现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 。 皮下注射 , 连 续 7d ; C 组 为 阿司 匹 林 加 低 分子 肝 素 组 ( n = 4 组血浆 TA T 动态改变见表 1 。 66) ,同时口服阿司匹 林和 皮下 注射低 分 子肝素 , 连续 7d ;D 4 组患者术前 TAT 水 平均 高于 正常 ,术后 24h 较术前显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 42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Jan 29 (1)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李晓斌,曾婷(佛同县人民医院,广东佛冈511600)摘要:H的摞讨阿爾®林联合氯吡格雷衡ff_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方法逸取2015年1 J:~ 2016_- 12月_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藤心肌梗死..患按照随机数字渎分为対照缀和研.凳组各60例d_对照组来用,阿博P林治疗,研究_来用阿爾.E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对比两1親裊*临_床疗敦、苒通率、甸_率、凝血擦标、血小板聚 集寧、心.血'管事件度生情况及出血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6%(P< 0.05),爾组患者_再通寧比较无显.著性:藥择(办0.05),研蠢组.患者■再闭塞寧为3.33免显著裔宁對照组的16.66%(P<0.05)6,两组患者打.、3_1>71、?入、?入11,_预前比较无屬著性髪异(:/5>0.05.)|.千衰磨?1及以较千_前比_较35羅:霞性蠢异 .(ft>0.05),aPTT及PAR较¥预■比'较有.显:箸性差异(P<0.05丨,且研究组PA_R与对照顧K较有显著性義#.(P<0.05 研窕祖心血管:擧件发&率为1.0.00%,显.赛牴于對照.组的45.0.0% (P<0.05 两组患者:纽血情况比较无显著性羞异(P> 0.05)。

结论柯谓迦林联#氯吡格W渰疗急性心肌梗苑藤者临床疗:效显著,心血餐事件发生情况低=,.:值得在临床上稚广座鼠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阿llJfi,林5氯吡格雷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_2018)01-0042-02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近年来其发 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02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从 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影响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烷素A2(TXA2)的合成,从而 影响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作用。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可考虑与其他药物 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 险。
展望
深入探讨
针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还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防治措施,为临床提供 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拓展应用领域
阿司匹林除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外, 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的防治。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的不 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其发生机制 、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VS
研究限制
由于不同个体对阿司匹林的药物反应存在 差异,同时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较广,因此本研究无法涵盖所有具体情况 。此外,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未能对所 有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需要在 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总结词
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风险 。
详细描述
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对于长期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及时调整 剂量。同时,应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其他药 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的避免
总结词
总结词
定期监测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抗凝血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液凝结,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抗凝血药物的分类抗凝血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酶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的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血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来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常见的有华法林、肝素等。

二、抗凝血药物的用法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抗血小板药物通常以口服形式给予,一般在餐后服用。

用药时间和剂量会根据具体疾病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初始剂量为75-100毫克/天,维持剂量为75毫克/天。

氯吡格雷的初始剂量为300毫克/天,随后减至75毫克/天。

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法:抗凝血酶药物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具体用法与药物种类有所不同。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10毫克/天,之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使其维持在目标范围内。

对于肝素,一般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剂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抗凝血酶药物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以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抗凝血药物的用量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一般是根据临床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会相对较高,随后逐渐减少到维持剂量。

在调整剂量时,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凝血作用实验报告

抗凝血作用实验报告

抗凝血作用实验报告抗凝血作用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伤口愈合和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当血液凝固过度或不受控制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研究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和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物质对于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从健康人士的静脉血中采集。

- 抗凝剂: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

- 实验仪器:离心机、试管、计时器、显微镜。

2. 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并分装到试管中。

2. 在不同试管中添加不同抗凝剂,分别为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3. 离心血液样本,以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4. 观察血浆的凝固情况,并记录时间。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浆中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结果与讨论:1. 对比实验结果:- 肝素:在添加肝素的试管中,血浆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甚至无法形成凝块。

- 华法林:华法林对血浆凝固的抑制作用较弱,凝固时间略有延长。

-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对血浆凝固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凝固时间延长。

2. 血小板形态与数量观察:- 在添加肝素的试管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呈现不规则形态。

- 在华法林试管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但形态基本正常。

- 在阿司匹林试管中,血小板数量和形态与对照组相似。

3. 结果讨论:- 肝素作为一种直接抗凝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延长凝固时间。

- 华法林作为一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来影响凝血因子的产生,从而减缓凝固过程。

-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剂,通过抑制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聚集因子来减少血小板凝聚,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均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肝素对血浆凝固的抑制作用最强,同时对血小板产生较大影响。

而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则主要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㊃专题研究㊃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Effects of Aspirin and Plavix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张家立(ZHANG Jia-li),陶㊀阳(TAO Yang),荆㊀峰(JING Feng),辛㊀丽(XIN Li),哈㊀丹(HA Dan)(鞍钢总医院,鞍山,114000;The General Hospital of Angang,Anshan,114000,China)摘要:㊀目的㊀探讨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㊂方法㊀以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㊂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㊂结果㊀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㊂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90.00%(45/5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84.00%(42/50)(P> 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㊂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㊁凝血酶原时间(PT)㊁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小板黏附率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㊀阿司匹林㊁氯匹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㊂关键词:㊀阿司匹林;波立维;冠心病[中图分类号]㊀R54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213(2021)01-0055-02㊀㊀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因其发病与凝血机制有关,目前主要推荐采用规范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㊂阿司匹林㊁氯匹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经济实惠,且效果较好[2]㊂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出现药物抵抗并且该药易引起胃肠道出血,氯匹格雷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小,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疗法[3]㊂本文探寻利用阿司匹林与氯匹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㊂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脉造影确诊;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首次确诊为冠心病;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㊂排除标准: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过敏;伴有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近期接受外科大手术治疗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㊂对照组50例,年龄42~76(56.72ʃ6.73)岁,男34例,女16例,病程(7.88ʃ2.81)年,吸烟26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12例㊂观察组50例,年龄44~75(56.15ʃ6.06)岁,男32例,女18例,病程(8.06ʃ2.90)年,吸烟24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㊂两组年龄(t=0.445,P=0.657)㊁性别(χ2=0.178,P=0.673)㊁病程(t=0.315,P=0.753),P= 0.722)㊁吸烟(χ2=0.160,P=0.689)㊁高血压(χ2= 0.167,P=0.683)㊁糖尿病(χ2=0.056,P=0.8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㊂1.2㊀方法㊀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100mg/ d,口服)㊂观察组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㊁氯匹格雷(75 mg/d)合用治疗㊂连续治疗30d㊂1.3㊀观察指标㊀记录患者冠脉通畅情况;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㊁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㊁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小板黏附率(PLS-200B型血液流变学工作平台);疗效评价:患者心慌㊁胸闷㊁气短㊁胸痛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为有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为无效㊂1.4㊀统计学处理㊀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㊂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㊂计量资料用(ʏ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㊀果2.1㊀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表1)㊀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㊃55㊃㊀血栓与止血学2021年第27卷第1期0.05)㊂2.2㊀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指标比较(表2)㊀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90.00%(45/5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84.00%(42/50)(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低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㊂2.3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表3)㊀两组治疗前aPTT㊁PT㊁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TT㊁PT㊁TT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2.4㊀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表4)㊀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小板黏附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小板黏附率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㊂表1㊀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5028(56.00)20(40.00)2(4.00)48(96.00)对照组5023(46.00)19(38.00)8(16.00)42(84.00)表2㊀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指标比较[n(%)]组别n冠脉再通再通时间(min)LVEF(%)观察组5045(90.00)40.51ʃ8.3348.55ʃ5.42对照组5042(84.00)45.70ʃ9.2537.67ʃ5.16表3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组别naPTT(s)前后PT(s)前后TT(s)前后观察组5028.73ʃ3.2134.28ʃ4.0110.63ʃ1.8315.27ʃ1.9011.14ʃ2.4017.46ʃ3.37对照组5028.15ʃ3.3030.32ʃ3.9810.70ʃ1.8713.52ʃ1.9511.22ʃ2.3213.76ʃ3.18表4㊀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组别n 全血高切黏度(mPa㊃s)前后血浆黏度(mPa㊃s)前后血小板黏附率(%)前后观察组505.01ʃ0.253.86ʃ0.441.83ʃ0.341.17ʃ0.258.46ʃ1.717.33ʃ1.32对照组505.07ʃ0.314.65ʃ0.341.80ʃ0.421.72ʃ0.278.32ʃ1.508.25ʃ1.393㊀讨㊀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化,并且该过程不可逆,可有效阻碍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进而对血小板的聚集发挥抑制作用㊂然而在治疗过程发现,阿司匹林的的药效较为温和,标准剂量治疗需数天才可发挥相应的效果,且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可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出现抗药性及增加肝脏负担等㊂氯匹格雷亦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途径与阿司匹林不同,氯匹格雷主要通过阻碍血小板糖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4]㊂本文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匹格雷合用对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效果较好,提示二者合用抗血小板作用增强,可快速控制患者症状[5]㊂临床结果发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LVEF水平升高,而再通时间缩短㊂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及血流变学指标发现,两药合用治疗组患者aPTT㊁PT㊁TT水平升高㊁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并且变化幅度较大,提示二者从不同途径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降低血液粘滞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㊂(下转第0059页)㊃65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21Vol27No1㊀表5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组别n心绞痛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再发心梗总有效观察组651(1.54)2(3.08)1(1.54)1(1.54)5(7.69)对照组654(6.15)6(9.23)1(1.54)2(3.08)13(20.00)3㊀讨㊀㊀论AMI是冠心病常见的亚型,该病多发于前壁,其发病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引起AMI的发生[5]㊂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脂质代谢异常(高TC㊁TG)是冠脉病变常见的危险因素㊂美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㊁降低血压㊁减轻心室重构㊂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TC的合成,抑制冠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此外,相关实验证实,他汀药物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㊂本实验利用二者用于AMI的治疗㊂本实验结果显示,美托洛尔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美托洛尔的80.00%,提示二者合用治疗的效果由于美托洛尔单独治疗㊂心肌受到损伤后,Toll样受体4可对核因子-κB通路形成刺激作用,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病情发展㊂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血清核因子-κB㊁Toll 样受体4水平均明显降低,表明联用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强㊂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发现,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AP㊁TA水平降低,而PT 水平升高,表明阿托伐他汀与美托洛尔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究㊂6MWD及LVEF均可用于反映患者心脏功能,本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治疗后,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较好,表明二者合用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㊂最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合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心血管事件较少,可能与二者合用可降低药物的用药剂量,进而减少治疗的并发症[6]㊂参考文献[1]㊀韩秀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母婴世界,2016,000(018):114-114.[2]㊀王娟,李华东.MicroRNA-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量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23(03):283-288.[3]㊀刘政.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J].北方药学,2017,014(002):96-96. [4]㊀陈宝虎,崔慧芳,甄莉景.阿托伐他汀辅助维格列汀,美托洛尔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凝血系统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 23(003):441-444.[5]㊀颉小凤.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000(010):47,49. [6]㊀李仰平,郑铭恩.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3(7):891-892.(收稿日期:2020-08-03)﹏﹏﹏﹏﹏﹏﹏﹏﹏﹏﹏﹏﹏﹏﹏﹏﹏﹏﹏﹏﹏﹏﹏﹏﹏﹏﹏﹏﹏﹏﹏﹏﹏﹏﹏﹏﹏﹏﹏﹏﹏﹏﹏﹏﹏﹏﹏﹏(上接第0056页)参考文献[1]㊀王卓亚.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022):77-78.[2]㊀朱解方,刘央,韩世华,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007(008):31-33,36.[3]㊀吴水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㊁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000(016):2537-2538.[4]㊀冷文俊.冠心病介入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7):103-105.[5]㊀廖佩娟,谢睿彬,张小新,等.不同疗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09):120-122. [6]㊀白巧艳.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 008(004):33-36.(收稿日期:2020-08-04)㊃95㊃㊀血栓与止血学2021年第27卷第1期。

β-榄香烯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β-榄香烯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β-榄香烯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丁丽;唐泽耀;付雷;林原;王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10(017)002【摘要】目的:研究β-榄香烯的抗凝血作用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β-榄香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阿斯匹林小剂量组、大剂量组,β-榄香烯中剂量+阿司匹林小剂量组,β-榄香烯中剂量+阿司匹林大剂量组.给药10天后,眼眶静脉丛采血观察记录凝血时间;并各组小鼠开腹观察胃肠道出血点.结果:β-榄香烯可延长凝血时间,可致小鼠胃肠道出血,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大剂量阿司匹林可拮抗β-榄香烯的上述作用.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延长凝血时间,并可引起出血,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其出血反应.【总页数】2页(P120-121)【作者】丁丽;唐泽耀;付雷;林原;王状【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阿司匹林与β-榄香烯对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及缺血心肌模型小鼠的ATP酶活性影响的比较 [J], 唐泽耀;黄靓;林原;付雷;梁海亮;丁丽2.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 陈丽清;陈亮波;梁高燕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口比格雷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效果影响分析 [J], 黄昭海;谢秀凤4.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张媛昊5.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J], 谢锦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材料
• 1、动物 昆明种小鼠30只
• 2、药品 10000U/ml肝素 ,阿司匹林 • 3、器材 1ml注射器,五号针头,1ml灌胃 器,内径1ml毛细玻管,弯头眼科镊,秒表, 棉球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小鼠摘取眼球用毛细波管采血后 到 毛细波管中的血柱有粘丝状物出现的时间。
实验步骤
• • • • • • 取小鼠30只称重编号,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 正常组不给药; 肝素组小鼠腹腔注射10000U/ml肝素0.2ml/10g; 阿司匹林小剂量组灌胃给药(20mg/kg); 阿司匹林大剂量组灌胃给药(150mg/kg); 肝素﹢阿司匹林小剂量组(同时腹腔注射肝素和灌胃阿司 匹林); • 肝素﹢阿司匹林大剂量组(同时腹腔注射肝素和灌胃阿司 匹林); • 给药30min后,用弯头镊子摘取一侧眼球,以毛细玻管取 达5cm的血柱,然后每隔30s折断毛细管一小段,有粘丝 状物出现为凝血,记录从摘除至出先凝丝时间(即凝血时 间)。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 作用的影响
2013级药学09班 第九小组 组员:陈俊武 罗梦思 陈运锋 苏颖姿 刘丹玲
实验目的
• 研究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影响 • 了解阿司匹林在抗凝血和防治凝血过程中的双向 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凝血作用的作用机制 • 学习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
实验原理
• 肝素通过激活凝血酶Ⅲ和灭活多种凝血因子而延 长凝血时间。 • 阿司匹林的抗凝功能是通过抑制了血小板活性和 纤溶系统。
表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肝素凝血时间的作用的影响
组别 正常组 肝素组 动物数 给药剂量 平均)
阿司匹林(大) 合用组(小) 合用组(大)
创新之处
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肝素抗 凝血作用的影响,通过对凝血时间的测定 对阿司匹林的在抗凝血的双向作用进行了 研究。了解阿司匹林的双向作用及机制, 为临床上合理选择适当剂量的阿司匹林提 供了依据。
实验结果预测
•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延长凝血时间,但当阿 司匹林剂量较大时可促进凝血作用。肝素 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 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拮抗肝素的抗凝 血作用。
参考文献
• [1] 汪晖、吴基良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药理学实验—药物对凝血时 间的作用》。
• [2] 吴铁 冯冰虹 《药理学——作用与血液系统的药物》科学出版社 • [3] 田路一.阿司匹林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天津药学,2001,12(13): 13. • [4] 关 博( 南省方城县卫生学校,473200)阿司匹林的双向作用 • [5] 潘维亮1 张淑华1 徐朝阳2 高学柱1 宗丽丽 阿司匹林和低 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凝状态的不同影响
•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过程受前列腺素的调节,当血小板 与胶原或凝血酶原等接触后,血小板膜磷酯酶A 被激活,分解膜磷酯, 产生花生四烯酸,后者在前列腺素酶的作用下生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 化物,环内过氧化物在血栓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 ,血栓素 A 具有强大的血小板释放、聚集作用,它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二磷 酸腺苷,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集过程。 •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减少血栓素A 的合成,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防 止血栓形成。但当剂量较大时,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前列腺素 合成酶,从而减少前列环素的生成。因前列环素是血栓素A 的生理性 的对抗剂,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前列环素的合成减少, 可能促进凝血和血栓形成。我们把阿司匹林随着药物剂量大小变化而 产生促进血栓形成和防治血栓形成的完全相反作用,称为阿司匹林的 双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